1. 美國的布爾達海軍上將勛章事件
是一次軍事上的功勛誤判事件,主人公是布爾達,布爾達上將是美國海軍史上唯一一位從應募入伍的水兵,一路晉升到最高階作戰部長的軍官。
1. 但因被《新聞周刊》記者海克沃斯發現,布爾達在公開場合佩戴的勛表中,在海軍成就勛章與海軍褒揚勛章勛表上附有與其在越南經歷不符的V字綴飾(海克沃斯本人為退役陸軍上校對勛章勛表規定有一定認識)。
2. 因此向布爾達探詢此事,並表示將對此進行調查。雖然布爾達在越戰時期的上司,前任海軍作戰部長朱姆沃爾特上將立即出面澄清布爾達已獲授權佩戴V字綴飾,但海軍記錄管理委員會最終裁決,布爾達沒有權利佩戴只有實際參與與敵軍直接交戰的行動,並在作戰中有特別英勇表現的人才能佩戴的V字綴飾,稍後布爾達便在1996年5月16日舉槍自盡。
3. 美國軍人左胸前佩戴有資歷章,其中包含了該軍人在服役期間參加的戰役和所受獎勵。傑里米·布爾達參加過越戰和波斯尼亞戰爭,他在一些公開場合中佩戴過兩枚戰斗傑出勛章(稱「V」字勛章)分別代表:海軍和陸戰隊榮譽獎與海軍和陸戰隊員成就獎,而這兩枚勛章本應該是在越戰中直接參與戰斗並英勇表現的官兵。
4. 布爾達海軍上將生前曾表示,他不想讓指責海軍的人以此為把柄,損害海軍的形象,為了維護個人誠信和軍人榮譽,他決定以這種方式結束此事件。
2. 2000年11月世界發生重大事件
●第 55屆聯大第一委員會(裁軍和國際安全委員會) 1日以 78票贊成、 3票反對的壓倒多數通過了中國、俄羅斯等國共同提出的關於「維護和遵守」《限制反彈道導彈系統條約》(簡稱《反導條約》)的決議草案。同一天,聯大會議還一致作出決定,同意接納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為聯合國會員。
●泛非艾滋病問題國際會議 4日下午在美國田納西州首府納什維爾閉幕。來自 10多個受艾滋病侵擾嚴重的非洲國家的高級代表呼籲美國等西方國家幫助非洲國家有效地開展防治艾滋病工作。
●美國大選於 7日在美國全境開始投票,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戈爾和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布希參加了投票。
●埃及外長穆薩 7日自開羅宣布,埃及與伊拉克恢復外交關系。
●伊斯蘭會議組織外長會議 12日在卡達首都多哈召開,會議譴責以色列對巴勒斯坦人的野蠻行徑,表示堅決支持巴人民爭取獨立和自由的權利。
●亞太經合組織第 8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 16日在汶萊的斯里巴加灣舉行,會議通過了《領導人宣言》,並決定下一次會議將於明年 10月在上海舉行。
●美國總統柯林頓於 16日午夜抵達河內,開始了對越南為期 4天的訪問。這是越南戰爭結束以來美國總統第一次正式訪問越南。
●第 10屆伊比利亞美洲國家首腦會議 18日在巴拿馬城舉行,古巴國務委員會主席卡斯特羅又一次挫敗暗殺陰謀。
●秘魯總統藤森 20日從日本向秘魯國會發出辭呈,請求辭去共和國總統職務。秘魯國會 21日舉行會議,拒絕了藤森的辭呈,以「不能勝任為由」將其罷免。秘魯國會主席帕尼亞瓜 22日宣誓就任秘魯總統。
●東盟—中日韓領導人會晤 24日在新加坡舉行,與會各國領導人就東亞合作前景進行了探討,取得廣泛的共識。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 6次締約方大會,在延長一天後因仍然無法達成預期協議於 25日中斷會議。許多國家和環保組織認為,美國的態度是導致海牙氣候會議失敗的原因。美國缺乏通過自身努力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誠意。
●韓國和朝鮮 28日在板門店舉行首次軍事事務級會談,討論有關修復通過非軍事區的「京義線」鐵路和鋪設汶山至開城的公路所涉及的軍事保障問題。
●印度控制的克什米爾地區 28日再次爆發多起武裝沖突,造成包括 7名軍人在內的 17人喪生, 30多人受傷。(汝生)
《人民論壇》 (2000年第十二期)
3. 越南跟美國之間的關系怎麼樣,未來的越南的走向是什麼
越南和美國的關系現在是越來越好,美國想要在南海佔領優勢首先就是和越南達成一致,所以在軍事上面合作越來越多。
更加讓人驚訝的是,美國還邀請越南參加了海上的軍事演習。這場於國際海事演習預計將動員參加的國家非常多、軍事規模也很大,可以說是這次的軍事演習有著重大的意義。對於以後越南的形勢也有了一個答案了,就是依據美國的力量來壯大自己國家的軍事力量,形成一個在東南亞的一個新的合作聯盟。這是美國第一次邀請越南參加國際軍演。也標志著越南和美國之間的關系越來越緊密。
4. 中國還有多少的領土沒有收復,大概有多少平方公里
眾所周知,中國目前尚未收回的領土主要有台灣,然而除了台灣以外,印度、東
盟一些國家和日本等還占據著中國相當一部分領土。
一、中印邊境
印度與我國存在著領土爭端,並堅持不合理的領土要求。目前,雙方邊界沿用歷
史上形成的傳統習慣線,全長1700公里。雙方爭議地區有8塊,面積達12.5萬平方
公里。其中東段9萬平方公里、中段2千平方公里均為印方控制;西段3.3平方公里
為我方控制。
二、南沙群島
南沙群島是我國南海諸島中位置最南、島礁數目最多、分布面積最廣的一組珊瑚
礁群。西面隔南海主要航道與越南相望;東面隔南海輔助航道與菲律賓相鄰;最
南面的曾母暗沙距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來只有幾十海里;北面的太平島距西沙群
島約400海里。南沙群島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可以說它是控制南中國海的鑰匙。而
且,其周圍海域資源十分豐富,僅石油蘊藏量就達200億噸,確系中華民族繁衍發
展所需的一個資源寶庫。我國根據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宣布的領海、大
陸架和專屬經濟區的總面積約為300萬平方公里,只相當於我國陸地面積的叄分之
一,而美、日、菲、越、印尼、印度等國宣布的管轄海域面積卻相當於本國陸地
面積的3倍以上,甚至達10倍。南沙群島由230多個島、礁、灘和沙洲組成,雖然
單個島礁的面積很小(最小的太平島只有0。43平方公里),但是分布面積卻達24。
4萬平方海里,約80多萬平方公里,占我國海洋國土總面積的叄分之一以上。南沙
群島地處太平洋到印度洋的航道要沖,南中國海是一條極為重要的海上通道,每
天約有400艘船隻通過這里。南沙群島不僅能扼制南海的海上交通線,而且能對馬
六甲、巽他和望加錫等海峽(美國要控制的咽侯點)產生重大影響。倫敦出版的《
南方》雜志88年6月號曾一針見血地指出:誰控制了斯普拉特利(南沙群島),誰就
取得了這個地區的一張王牌。各占據我南沙島嶼的國家都在把南沙問題推向國際
化,以圖在漫長的談判過程中肆意掠奪南海資源。按已知儲量和目前開采量計算
,南沙海域的海底石油尚能開采17年,天然氣尚可開采40年。在1986年以前,越
南是石油進口國,石油產量只有6萬噸。自從80年代開始大量掠奪南海石油以來,
91年石油產量超過450萬噸,目前石油產量已達700萬噸,成為越南經濟支柱產業
和石油輸出國。馬來西亞自從在中國南海發展海上石油生產後,經濟發展非常迅
速,石油出口總值已超過其國民生產總值的20%,海上石油年產量超過3000萬噸。
就連汶萊這個只有5770平方公里、人口27萬的小國,也使從南海掠奪的石油成為
其主要收益。
目前南沙島群中中國僅控制著9個島礁,其中包括台灣控制的太平島,大部分島嶼
都不在中國控制之中。有關國家搶占我南海島礁約50個。這些國家分別是:
越南占據著南沙的28個島礁,是侵佔南沙島礁最多的國家。為有效佔領這些島
礁,避免軍事沖突,越南一方面於95年7月派一名副外長率代表團訪問北京,尋求
建立一個由雙方參加的專家小組,努力減緩政治緊張局勢,尋求權宜之計一方面
於同月28日加入東盟、邀請馬來西亞、荷蘭、澳大利亞、英國、美國、法國和日
本的公司來位於南沙海域越南所謂的大陸架進行石油開采、拉攏美俄發展與美俄
的軍事關系等行動來尋求靠山。越南已允許少量的俄羅斯海軍駐扎在金蘭灣基地
,並分別於94和95年迎接了美軍太平洋總部拉森上將和麥克海軍上將訪問越南。
菲律賓占據9個。菲是搶佔南沙國家中海軍最弱的。為了有效爭奪南沙,菲律賓
採取了一些尋求國際支持的措施。1992年,菲律賓倡導東盟和睦與合作條約,該
條約要求和平解決南海爭端。兩年後,它與美國一家公司簽訂合同,對巴拉望島
西部有爭議的水域進行了所謂的地質研究。菲律賓的行為引起中國方面的憤慨。
作為反應,中國在南沙的美濟礁樹立標志物,修建漁民用的棚房。菲律賓認為美
濟礁屬於菲,因此進行了破壞,並扣留了在巴拉望西部80公里處捕魚的中國漁民
。這就是中菲美濟礁爭端。後來,菲方全部釋放了漁民。據稱,菲方所做的這一
切,都是由於當時進行的選舉所引起的。菲律賓發言人談及這個問題時,引用了
菲律賓與美國簽訂的共同防禦條約,該條約稱,一旦菲軍遭到進攻,菲將與美進
行雙邊磋商。或許是這一條款的原因,美國國務卿提醒中國外長:美國與菲律賓
有條約義務。
印度尼西亞2個。經濟上與埃克森公司簽訂了合同,共同開發印尼納土納群島東
北250公里處的油氣資源。此處部分屬於南沙水域。軍事上印尼加強了那個地區的
空中巡邏,並鼓勵人們去納土納群島定居。此外,印尼還暗中敦促美國在南沙爭
端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馬來西亞搶佔9個。
汶萊 1個。
叄、釣魚島
釣魚島是台灣省附屬島嶼,位於東海大陸架邊緣,早在15世紀就已歸中國管轄,
這已為大量歷史文獻所證明。而日方卻強詞奪理,聲稱釣魚島是位於沖繩島西南
的小島嶼。根據當年歸還沖繩協定而屬於日本,是日本固有領土。日本一些人所
謂在1895年已將該島"編入日本領土"的說法,實際上是日本在甲午戰爭後將其
竊取的。日本在1945年投降後,按波茨坦公告,釣魚島與台灣已一並歸還中國,
理所當然是中國領土。1996年7月14日,日本政府單方面採取措施,加速釣魚島等
島嶼的日本國土化。東京都內的一個政治團體在釣魚島上設置燈塔,其目的是:
如果燈塔被承認,那麼釣魚島作為日本固有領土應付被國際上承認,從而確定日
本對該島的實際管轄權。面對這一挑釁,中國政府堅決要求日方拆除這一燈塔。
除此之外,中日兩國在釣魚島附近的大陸架中間線問題上發生分歧。日方認為該
大陸架從中國一直延伸到日本,從中間線以東屬於日本的權益范圍,中國勘探船
只一經越過中間線,就侵入了日本領海。而事實上,大陸架在沖繩的西側就已經
斷開,中國大陸架當然屬於中國的權益范圍。
釣魚島雖然本身5個小島才7萬多平方公里,但周圍石油儲量30-70億噸,年捕魚量
15萬噸。日本爭奪釣魚島目的就是通過侵佔島嶼與中國平分東海大陸架,多佔中
國20多萬平方公里的海洋國土,獲得15萬噸以上的漁業資源,攫取中國東海海底
油氣資源的一半多。妄圖在軍事上實現"千海里防衛"的設想。據此,將其防衛
范圍由沖繩向西推遠300多公里,對中國沿海地區實施艦、機抵近偵察和監視。而
且還可以削弱台灣回歸祖國後台灣海峽軍事功能的發...
5. 在安靜中不慌不忙地堅強
在安靜中不慌不忙地堅強
林徽因說:溫柔要有,但不是妥協,我們要在安靜中,不慌不忙地堅強。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的在安靜中不慌不忙地堅強。
1965年,美國海軍上將斯托克代爾在越戰中被俘,被關押在河內希爾頓戰俘營里。作為被俘的最高級別將領,斯托克代爾沒有受到任何優待,先後遭受了20多次拷打。他曾一度懷疑自己能否活著出去,直到8年後獲釋回國。
管理學家吉姆聽說了斯托克代爾的事跡後,問:“8年時間你有很多同伴不幸遇難,為何你能熬過來?”
斯托克代爾想了想:“我一直渴望活著出去見到家人,這個願望一直支撐著我。”
可是那些死去的人,應該也渴望見到親人吧?吉姆不解地問:“那你同伴中最先死去的是哪些人呢?”
斯托克代爾遺憾地答道:“是那些過於樂觀的'人,他們總盼望聖誕節就可以被特赦,可是節日過後沒能如願,於是又想復活節可以,結果還沒被釋放……這樣失望一次接著一次,不久後便鬱郁而終。”
停歇片刻,斯托克代爾長嘆了口氣,講起發生在監獄的事。由於各自被關禁在不同的牢房,同胞們彼此看不到,於是他們發明了一種秘密傳遞信息的方式,約定相互敲牆,以敲擊的節奏來代替英文字母。開始時,大家都用敲牆來鼓勵對方,節奏也嚴格按照約定。可是沒多久,就有人破壞了規矩,經常在節日前後用急促的敲擊來宣洩情緒,節奏與平日大相徑庭。越來越多的人煩躁地敲著,監獄里喧鬧不堪,此後死去的人也日益增多……
“有節奏地敲牆,其實是大家表達活著出去願望的方式;敲牆節奏如果雜亂無章,則將適得其反。”最後,斯托克代爾語重心長地說,“這是非常深刻的教訓。一個人不能對未來失去信念,但也不要盲目樂觀,現實世界永遠要比我們想像的更復雜、殘酷。”
心理記:記得小說《靈山》里說的一段話,“歷世間大喜大悲、驚心動魄之事,莫自傷形骸、莫如死灰槁木、莫激忿癲狂,神魂不欲瘋魔必有所寄,所寄莫失。”說的正是這個道理,心有所寄,所寄莫失。下面是林徽因寫的另一篇道理相似的短文,希望能相互印證:我們要在安靜中不慌不忙地堅強。
我們要在安靜中,不慌不忙的堅強。
生命中有太多的挫折,讓我們來不及去消化,它無聲無息地來了。或許是在安靜中,或許在喧鬧中,它們不像蚊帳,靜靜地呆在那裡,我們可以隨時掌握它的動向,它也不會變質,不會突然變成涼席。但是挫折卻會,也許我們正處在興奮中,也許我們正在歡呼,下一秒它便向我們襲來,就像我們正在慶祝著高考結束的時候,殊不知,我們即將離開校園,以後便要各自天涯,以後要如何相聚。又是失意。而我們要做的是安靜下來,要不慌不忙的堅強,要知道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有緣便會相聚,無緣,我們註定錯過。
安靜是一種狀態,要的是君子厚積而薄發,要默默地接受蛻變,也許我們高飛的翅膀還稚嫩,那麼我們就去收集力量吧。也許此刻我們會被打敗,但是最後誰是勝者還不一定呢。今天也許我們總是受到壓制,受到不公平的對待,但是我們可以暫時隱忍,像卧薪嘗膽,不慌不忙地積累力量,當我們哪一天強大的時候,我們就可以當強者,我們便收獲堅強。就像蒙古包蚊帳,看起來雖小,但是,撐起來,卻是可以包容比它強大的東西。
;6. 美國總統訪問越南要解決哪些問題嗎
特朗普於11月10日下午抵達越南峴港,將參加在當地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並對越南展開正式訪問。
據越南通訊社報道,2017年APEC高官會主席、越南外交部副部長裴青山7日表示,特朗普此訪是其就職後首次訪問越南,充分體現出美國對越南的關注,也是美國履行對亞太地區合作與繁榮的承諾的舉措。越美於2013年建立的全面夥伴關系正蓬勃發展,此次訪越的目的在於加強雙邊關系,使其符合於亞太地區的發展趨勢。
美國總統訪問越南要解決問題有:
美越防務合作繼續升溫
根據白宮網站日前公布的信息,繼10日訪問峴港之後,特朗普11日將飛抵越南首都河內,對越南進行正式訪問。特朗普將與越南國家主席陳大光和其他高級官員舉行會晤,屆時兩國將強調美越全面夥伴關系的活力。
《海峽時報》報道分析指出,特朗普將前往越南首都訪問這一安排有重要意義。越南外交學院副院長陳越泰(Tran Viet Thai)對《海峽時報》表示,期望特朗普此行會談及美國政府對越南所許下的承諾。
2016年5月,美國前總統奧巴馬在訪越期間宣布,美國將全面解除對越南的武器銷售禁令,但對越武器出口須「逐筆審議」。越南國家主席陳大光在與奧巴馬會談後的記者會上說,越南對此表示贊賞,並稱這顯示出兩國關系已經「完全正常化」。
2016年,特朗普上台後,繼續加強美越兩國的防務合作。
阮春福今年5月訪美前夕,美國向越南海岸警衛隊贈送了六艘巡邏艇及一艘巡邏艦。5月31日特朗普在白宮與阮春福會談時表示,雙方將加強防務等領域的合作。值得注意的是,阮春福訪美期間,還與特朗普討論了航母訪越事宜。
美國國防部長馬蒂斯今年8月與到訪的越南國防部長吳春歷會談期間,五角大樓宣布,2018年將派一艘航空母艦訪問越南。這將是1975年越南戰爭結束後美國航母首次訪問越南。
新華社報道稱,美越軍事交流頻繁的背後,是美越關系升溫,美國把越南視為在東南亞的重要夥伴,越南則藉助美國增強自身影響力,搞區域制衡。
對此,許利平表示,美越在防務領域的合作是相互利用的,這種合作都是基於兩國短期目標的考量,並非是服務於美越長遠國家利益的打算。
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副院長沈丁立對澎湃新聞分析道,盡管美國和越南在繼續防務合作,但幾乎不可能取得突破。兩國擁有不同的政治制度和價值觀,這從根本上決定了美越兩國的防務合作帶有各自的目的,必然不會深刻。
此外,《海峽時報》報道援引越南胡志明大學國際關系學院院長張明武(Truong-Minh Vu)的話認為,在越南國內,因為越戰等眾多因素,與美國加強軍事聯系仍是一個敏感的話題。
就在上個月,越南中央軍委常委、國防部副部長阮志詠上將赴美出席2017年越美國防政策對話框架會議期間,在與美國國防部戰俘及戰斗失蹤人員家屬聯合會負責人格里菲思(All Mills Griffiths)會面時,阮志詠表示,美越發展防務等各領域關系仍需克服越南戰爭幾十年來的持續影響,而克服過去越南戰爭的後果,也將成為「打開越美關系長久未來之門的鑰匙」。
7. 北越襲擊美國軍艦帶來了什麼後果
1963年11月26日,對越南政策猶豫不決的美國總統約翰·肯尼迪遇刺身亡,堅持美國應大力支持南越的副總統林登·約翰遜就任美國第36任總統。他一上台就批准制訂支持南越的計劃,並且要求迅速完成並實施。1964年1月16日,他正式批准了這一計劃,即「34A行動計劃」。自2月開始,該計劃與「德索羅」的巡邏計劃一道實施,旨在通過炫耀武力向北越施加壓力。美國政府於1964年6月1日,召開了第10次檀香山會議,確定了「逐步擴大」越南戰爭的計劃。但是美國內反戰的呼聲日益高漲,究竟該怎樣說服國民支持這一計劃呢?約翰遜苦思冥想。正在這時,北越的北部灣(又稱東京灣)發生了一件事。
1964年7月30日,執行「34A行動計劃」的幾艘南越巡邏艇在新任駐西貢美軍司令威廉·威斯特摩蘭將軍指揮下,對北越在北部灣的湄島和紐島進行兩棲襲擊。與此同時,美國驅逐艦「麥克道斯」號在相距120~130海里的地方,向北駛入北部灣,為突擊隊搜集北越警戒雷達和海岸防務情報。8月2日下午3時左右,「麥克道斯」號離海岸23海里,並繼續駛向公海。3時40分,「麥克道斯」號緊急報告:我艦正在同3艘北越的魚雷快艇交火,我艦沒有受到損失,也沒有人員傷亡。據事後北越披露的資料,北越認為該艦是為南越的突擊隊護航的護衛艦。
約翰遜總統與其高級顧問們馬上開會討論,顧問們認為,這極有可能是北越的一個地方指揮官下令採取的行動,所以總統決定不予報復。8月3日,美國向河內發出了嚴厲的抗議照會,並下令增派「特納·喬伊」號驅逐艦支援「麥克道斯」號,兩艦又重返北部灣。同時,命令當時正在香港訪問的「星座」號航空母艦快速同「提康德羅加」號會合。但告訴美國公眾說,美國船隻在北部灣和平航行,卻遭到來自北越守軍的襲擊。在講話中,約翰遜絲毫沒有提到「34A行動計劃」和「麥克道斯」號的挑釁行為。
當天晚上,「德索羅」巡邏行動恢復,而南越又進行了兩次「34A」偷襲行動。因兩艘驅逐艦預先得到通知而避開了「34A」襲擊部隊,沒有受到襲擊。
8月4日凌晨,「麥克道斯」號又發出電報:來自一些身份不明的船隻的進攻似乎迫在眉睫。它的情報來自國家安全局的絕密報告,據該局聲稱它是截獲了北越的命令。1個小時後,「麥克道斯」號報告已與3艘不明身份的船隻建立了雷達接觸。聞訊後,附近的「提康德羅加」號航空母艦立即派出戰斗機進行增援。此後的數小時內,在烏雲和夜暗的籠罩下,北部灣一直處於一片混亂之中。「麥克道斯」和「喬伊」號報告說遇到了30多枚魚雷的攻擊,甚至還報告看到了敵艦後艙的燈光。
由於形勢緊張,國防部長麥克納馬拉與參謀長聯席會議開會商討對策。會議認為,如果報告屬實,那就絕對有必要對第二次攻擊予以還擊。就在麥克納馬拉與太平洋第7艦隊司令夏普海軍上將電話交談時獲悉,由於當時情況混亂,不知道是否真的發生了北越對美國驅逐艦的襲擊事件。
麥克納馬拉要求進行核查,最終,夏普將軍認定發生過襲擊事件。接著,國家安全委員會在白宮開會。國家安全委員會的委員們都同意採取行動,總統授權動用美國的海軍航空兵轟炸北越。參謀長聯席會議則從5月底就開始擬訂好的94個空襲目標名單中,選擇越南民主共和國的鴻基、義安、清華和廣溪魚雷基地,以及榮市附近的一座油庫,作為轟炸的對象。
8月4日下午6時40分,約翰遜總統會晤了16位國會兩黨在國會的領導人,向他們通報了當天在北部灣發生的事件和美國的反擊計劃。並對他們說,他打算向國會提交一項決議,要求國會支持美國在必要時在南越採取佔領行動。約翰遜講的這個決議,在6月1~2日舉行的檀香山戰略會議上就討論過。
晚上11點36分,約翰遜總統坐在電視台前,對美國人民說,由於北越魚雷艇無端襲擊美國軍艦,我們決定轟炸北越,但這種反應是「有限度的、恰如其分的」,「我們不想擴大戰爭」。就在此時,64架轟炸機已飛臨目標上空,首次轟炸了參謀長聯席會議選定的4個魚雷基地和一座油庫。
8月6日,美參眾兩院通過了約翰遜的決議,這個決議實際上成為一份不是宣戰書的宣戰書,這就是《北部灣決議案》。對北越的公開的大規模轟炸以及《北部灣決議案》的通過表明,美國跨過了戰爭升級的一個關鍵門檻。從此美國把戰火從越南擴大到北方,走上了直接侵略越南的道路。
1964年8月5日,美國借口其軍艦在公海遭到攻擊,出動飛機轟炸越南北方港口。1965年2月,美國開始對北方進行大規模轟炸。3月,美地面部隊在帆港登陸,開始在南方直接承擔主要作戰任務。侵越美軍兵力1965年底為18萬人,到1969年7月增至54.4萬人。美國在戰爭泥潭中越陷越深,國內反戰運動迅猛發展。1968年3月,美國政府被迫放棄戰爭升級政策,宣布部分停止對北方的轟炸。5月,越南民主共和國與美國在巴黎舉行和談。11月,美國宣布無條件停止對越南北方的轟炸和炮擊。
即使是今天,人們對北部灣事件仍疑慮重重,北部灣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也許我們能從戰後麥克納馬拉披露的情況中看出一些端倪:
問:據報告,北越巡邏艇在1964年8月2日和4日分別攻擊了美國驅逐艦。真的發生過這些攻擊事件嗎?
答:第一次攻擊的證據是無可置疑的。第二次攻擊似有可能,但不確定。
正是這個可能發生也可能沒有發生的第二次攻擊事件成為美國採取大規模報復行動的借口,使得越南戰爭一步步擴大了。
8. 斯托克代爾怎麼被俘
9月8日,艦上第16航空團(CVW-16)指揮官詹姆斯·史托戴爾(James Stockdale)帶領六架飛機,在清化市東北摧毀了一隊運輸車隊;然而史托戴爾卻在次日遭北越擊落俘虜。
詹姆斯·邦德·斯托克代爾(英語:James Bond Stockdale,1923年12月23日-2005年7月5日)是一名美國海軍中將和飛行員。
1964年北部灣事件期間,斯托克代爾在提康德羅加號航空母艦上指揮空襲。
斯托克代爾被北越方面關押長達7年,獲釋後獲得美國榮譽勛章。此後他從1977年10月起擔任海軍戰爭學院院長,直到1979年從海軍退役。1979年到1980年,斯托克代爾擔任南卡羅萊納軍事要塞學院院長。
在1992年總統大選期間,斯托克代爾以副總統候選人身份搭檔羅斯·佩羅參選。
斯托克代爾晚年罹患阿爾茨海默症,並因該疾病於2005年7月5日去世。斯托克代爾的葬禮在海軍學院禮拜堂舉行,最終安葬在美國海軍公墓。
(8)美國海軍上將訪問越南河內擴展閱讀:
斯托克代爾悖論
在吉姆·柯林斯的著作《從優秀到卓越》中,提及一段有關斯托克代爾向柯林斯講述如何度過越南戰俘營的故事:
「我從不失去信心,我非但堅信我會走出戰俘營,並且將迎來勝利。這段戰俘營的經歷在我人生中意義非凡。」
當柯林斯詢問誰沒有存活下來時,斯托克代爾回答:
「哦,這簡單,樂觀主義者嘛。 他們當中有人曾說,「我們在聖誕節前就能離開戰俘營了。」但等聖誕節過了後,他們又說,「我們在復活節前一定會被釋放。」復活節都過了,感恩節又要來了,接下來又是聖誕節。 他們最終在絕望中去世。」
柯林斯覺得奇怪,您這不是自相矛盾嘛,但接著斯托克代爾又回答:
「這給人一個很深刻的教訓,就是決不能喪失必勝的信念,並且永遠不要將必勝的信念與所面對的殘酷的現實混為一談。」
柯林斯將這段對話總結為斯托克代爾悖論。
9. 誰能告訴我越戰的美國戰俘有多少,他們最後結局是怎樣,越南人有沒有殺戰俘,殺了多少,是不是很殘忍的殺
根據美國退伍軍人事務部的統計,在1961年至1973年期間,有725名美國軍人被北越人及相關部隊抓獲並囚禁。
當然,美國的這種統計方法是統計有明確證明的人,打個比方,如果一個士兵,在戰斗中處於不利境地,戰友看到這個戰士被俘虜,那麼就被統計入俘虜數量。
否則只能算是失蹤,無法算入俘虜名單。實際上美國的演算法比較有意思,很多戰士屍骨無存,都只能算是失蹤。
725個被俘人員,這個數字是和越南人溝通後確認的,實際上還有一些人不知去向。
按照美國民間的演算法,普遍認為俘虜人數超過1000人。
當時這些俘虜(主要是飛行員),一般被關押在河內的監獄,這里缺吃少穿,被飛行員們戲稱為「河內希爾頓」。
最有名的俘虜就是海軍飛行員,麥凱恩上校,祖父和父親都是美國海軍上將,也曾奧巴馬一起競選過美國總統,他在河內被關了6年。
還有一些飛行員和戰俘被宣告為死亡,秘密送到了蘇聯,由蘇聯人審訊,了解美國的軍事秘密。他們就下落不明了。
對越南而言,這些俘虜是無價之寶,可以作為政治談判的籌碼,所以總體上還是可以活下去的。
倒霉的俘虜是落在地方游擊隊手中,在來不及轉移的情況下,往往被直接虐殺。
10. 美國歷史上當過戰俘的總統是誰
總統好像沒有,但候選人有一位
隨著美國聯邦參議員約翰-麥凱恩贏得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提名,越南首都河內最近也颳起了一陣"麥凱恩熱"。在聞名遐邇的"河內希爾頓"監獄,麥凱恩曾經穿過的飛行服與使用過的物品被陳列進櫥窗,一些黑白囚照也被掛上了牆......這些"史前古器"都將麥凱恩與越南聯繫到了一起,並重新勾起了當地市民一段已經漸漸淡忘的歷史回憶。
麥凱恩生於美國控制的巴拿馬運河區域一個名為"CocoSolo"的美國海軍基地。盡管生於美國境外,他的雙親皆為美國公民、並且在出生時皆已取得公民籍,這代表麥凱恩仍有資格參選總統。麥凱恩的父親和祖父皆為知名的美國海軍上將,當後來麥凱恩於越戰中被俘虜時,他的父親仍於越南戰區指揮軍隊。他的祖父曾在1945年二戰的沖繩島戰役中指揮海軍飛行隊。他的母親為蘿伯塔?萊特(1912年生)。在1965年,麥凱恩與一名來自費城的女模特兒卡羅?西普結婚,不過兩人後來在1980年4月2日離婚。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在從安那波利斯畢業後,麥凱恩先後前往位於佛羅里達州彭薩克拉(Pensacola)以及德州的柯柏斯克里斯提(Corpus Christi)的海軍飛行基地接受訓練,在柯柏斯克里斯提的一次練習飛行中麥凱恩的飛機發生意外墜落至柯柏斯克里斯提灣,但麥凱恩僥幸逃生只受到了輕傷。最後他終於畢業,並且進入海軍的輕型攻擊部隊。
麥凱恩在1967年7月29日又一次死裡逃生。當時美國海軍的福萊斯特號航空母艦(CV-59)正駛離越南海岸准備發起攻擊行動,一架停在甲板上的F-4幽靈式戰斗機]掛載的火箭突然意外發射,擊中了麥凱恩所駕駛、正准備起飛的A-4E天鷹式攻擊機。撞擊力量擊破了天鷹攻擊機的油箱,造成燃油開始泄漏,兩枚機載的炸彈也掉了下來。麥凱恩爬出了駕駛艙,跳離正在燃燒中的航空母艦甲板,緊接著就在意外發生的90秒後,掉落的炸彈在飛機底部爆炸。麥凱恩的腿部和胸部都被彈片擊中,但仍僥幸逃過一劫。爆炸和接踵而來的大火造成艦上134名水手罹難,62人受傷,摧毀了至少20架飛機,並差點造成航艦沉沒。
在福萊斯特號事故後,麥凱恩加入了海軍VA-163"聖徒"飛行中隊,在1966年10月26日被分派至人手短缺的奧里斯卡尼號航空母艦(CV-34)。但在麥凱恩到達前不久,閃光彈走火造成航艦甲板起火,造成44人死亡,包括了24名飛行員在內。聖徒中隊是越戰中陣亡率最高的飛行中隊。
在1967年10月26日,麥凱恩駕駛的A-4天鷹式攻擊機被一枚北越的防空導彈擊落,墜毀在白竹湖(Truc Bach)附近,在彈射出飛機時他還摔斷了雙臂和一條腿。在他逐漸恢復意識後,發現自己已被一大群越共包圍,不斷對他吐口水和踢踹,還扯掉了麥凱恩的飛行員服裝。他被北越士兵抓去拷問,拷問過程中還用刺刀戳擊他的左腳和鼠蹊部,他的肩膀也被步槍槍托所擊碎。接著麥凱恩被轉移至華盧監禁所(Hoa Lo)-也就是被美軍俘虜們戲稱為"河內希爾頓"的地方。
當麥凱恩抵達河內希爾頓後,他被監禁於一間小囚房裡,並且每天都會被審訊。由於麥凱恩拒絕向北越提供任何的情報,他經常被拷打至失去意識為止。
當北越人發現麥凱恩的父親是美軍太平洋指揮總部(CINCPAC)的總指揮官-所有美軍在越南的部隊的指揮官時,北越人給了麥凱恩被釋放回國的機會,但他斷然拒絕了交換條件。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有一次在經過嚴厲而殘忍的拷打後,當麥凱恩的手臂已被打到抬不起來時,他被迫簽下一份由越南文寫成的反美宣傳文件。依據麥凱恩的說法,誤簽這份文件是他身為戰俘的數年裡最感到後悔的一件事。不過在麥凱恩簽下文件後,北越人覺得這份文件不夠好而沒有使用,試著強迫他簽下第二份聲明,這次麥凱恩拒絕了。由於不斷拒絕北越的要求,麥凱恩每周固定都要被拷打兩到三次。
麥凱恩在北越當了五年半的戰俘,大多數時間都被拘禁於臭名昭彰的河內希爾頓,最後他終於在1973年被釋放。在被釋放後不久麥凱恩重新返回崗位,成為海軍VA-174"地獄剃刀"飛行中隊的指揮官:一支駐扎在東海岸、配備 A-7海盜式攻擊機的海軍訓練中隊。在1976年他成為美國海軍在參議院的聯絡官。他在1981年以上校的軍階自海軍退休。在他的軍事生涯中他總共取得一枚銀星獎章、一枚銅星獎章、一枚功勛勛章(Legion of Merit)、一枚紫心勛章、以及一枚飛行十字勛章(Distinguished Flying Cross)。
現在,隨著麥凱恩又向美國總統寶座邁近了一步,河內市民也重新燃起了興趣,紛紛搭乘公共交通工具,來到"河內希爾頓",試圖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這位共和黨總統提名人。博物館方面也適時對展出物品作了更新和調整,麥凱恩被擊落時穿的飛行服以及其它裝備都被陳列在了玻璃櫥窗內。文字介紹也於最近更新為:"約翰-麥凱恩回國之後成為亞利桑那州共和黨參議員,現在並是2008年美國總統候選人。"展覽並描述了河內遭到美軍猛烈轟炸的情形,同時表示美軍戰俘都得到了越方適當對待。但是麥凱恩表示,他被單獨關進一間囚室,遭到了嚴刑拷打逼問。
另:越軍山西戰俘營位於河內以西36公里處,關押了美空軍70餘名被俘人員,其中有美軍太平洋總司令麥凱恩上將的兒子。1970年11月21日夜,美軍對該營進行了偷襲,企圖救出被關押的被俘人員。
後話:
估計現在越南人在後悔,有些國人在後怕。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越南人後悔的是,悔不當初一炮滅了他!想不到當年的階下囚居然咸魚翻身,能不鬧金融危機嗎?
阿道夫二世:「國人後怕的是,幸虧擊落麥凱恩這筆帳算到了越南人頭上!如果是當年中國援越高炮部隊打下的麥凱恩,現在怎麼向美國朋友交代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