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件傳輸 » 關於校園欺凌采訪問題有什麼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關於校園欺凌采訪問題有什麼

發布時間: 2022-10-23 14:21:06

A. 有哪些預防校園欺凌的意見或建議

預防和應對校園欺凌的建議以及預防措施  在校園中,校園欺凌事件時常發生,引起了全社會的關注,在威脅與暴力來臨之際,首先告訴自己不要害怕。要相信邪不壓正,本文是預防和應對校園欺凌的建議以及預防措施,讓我們一起預防校園欺凌,共創和諧校園吧!  一、校園欺凌事件存在的原因  1.家庭防線的失守。很多農村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一些人許多年才回家一次,孩子的教育無人過問。鄭州市九十九中學是一所主要招收行為偏常的「問題學生」的學校。目前學校有400多名學生,30多名教職工。從學校情況來看,出現問題的孩子超過80%來自單親或類似單親的家庭。一方面,家庭結構失能,使得孩子在成長中缺少關愛和教導,另一方面,一些家庭雖然看起來美滿,家長對孩子也充滿關愛,但由於教育理念和方法存在問題,也給孩子的成長帶來消極影響。一些家長這種明顯走偏的觀念,不僅使孩子遇到問題時傾向於用暴力方式解決,同時也讓校園里一些原本稀鬆平常的「磕磕碰碰」,被上升到不可調和的程度。  2.學校教育的缺位。在校園欺凌背後,學校法制教育和德育的缺失不容忽視。教育部門對法制教育有專門的規定,要求做到進課
2020年寧波心理咨詢報名報考_新政策公布
廣告 2020年心理考試條件:取消對專業及學歷的限制,非專業也可參加報考!本科學歷可 查看詳情 >
堂、進教材,教師落實,課時落實,但現在看來做得還不夠。一方面,學校沒有法律教師人才儲備,講課的基本上都是政治、思想品德教師;另一方面,法律知識被分散在多本教材中,既不系統,也不深入,加上學校出於升學率的考量,並不重視普法,使得法制教育效果十分有限。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治理機制」課題組2014年曾開展過一項專門調查。調查中,65%的調查對象在回答「此次犯罪的原因」時選擇「不懂法律」;%的選擇了「不知道自己的行為觸犯了法律」;%的調查對象表示,如果知道犯罪的沉重代價,就不會實施違法行為。法制教育缺失,加上學校和社會缺乏相應的懲戒手段,難以對校園欺凌行為形成警示和震懾作用。而本應對欺凌行為發揮重要預防作用的德育,其現狀也十分堪憂。  3.社會不良風氣侵蝕滲透。現在的社會上,經常能夠看到相互偶爾觸碰就會引爆無休無止的爭吵,甚至為一點小事就大打出手。目前市面、網路上的大量小說、游戲都包含色情、暴力情節,處於青春期的學生非常容易受到影響。甚至連一些熱門幼兒動畫片里也開始出現「暴力美學」,這些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的心理和行為,導致他們極易因盲目模仿、追求刺激而產生暴力沖動。十多歲的孩子正是表現欲和模仿能力最強的時期,如果不加以限制,很
孩子應該如何教育,秋季隨時隨地輕松學
廣告 「學而思網校」"直播+輔導"雙師教學,主講直播帶著學,輔導老師1V1答疑,學會為止。 查看詳情 >
多孩子就會不自覺模仿從網路上接受的信息。此外,當前社會上「一夜成名」「拜金主義」等不良風氣也影響著校園。根據我國法律規定,不滿14周歲的未成年人不會被追究刑事責任,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也只有8種嚴重犯罪才會追究刑事責任。由於年齡原因,很多孩子實施校園欺凌卻不會受到懲罰,這也容易使他們形成「藐視法律」的心態。當前社會應提高對包括校園欺凌在內的未成年人不良行為的重視程度,做好預防工作,避免這部分孩子走上違法犯罪道路。  二、校園欺凌事件建議  1.治理校園欺凌,應遵循事前預防和事後懲戒相結合的原則,在強化家庭的監護責任,凈化社會風氣,加強未成年人品德、法制、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時,還應完善相關法規,為校園撐起保護傘。  2.嚴守法律底線 加大矯治力度校園欺凌事件頻發,反映出我國在未成年人嚴重不良行為處理制度建設方面,存在一定滯後和不足。孩子們不懂法、對法律缺少應有的敬畏,這說明法制教育沒有落實到位。在現有法律框架下,未成年人出現嚴重不良行為,對其負有監護和教育責任的家長、學校並未承擔相應責任。在監護人方
蘇州 心理咨詢讓你更具魅力
廣告 找TALKUP托卡,專注蘇州口才,蘇州演講培訓等業務,當眾講話口才培訓課程, 查看詳情 >
面,雖然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規定,不滿14歲的未成年人出現嚴重不良行為,父母會受到公安機關的訓誡。如果未成年學生因欺凌行為而被送到青少年法院,父母也要一起進入司法程序;如果法官認定孩子欺凌行為與父母不法行為(如吸毒、酗酒)有關,法官可以把孩子的監護權轉移到寄養家庭;如果父母管教不當,法官會要求父母上訓導課程,學習如何合法管教子女;如果子女的欺凌行為造成他人受傷,父母必須承擔相應民事賠償責任。針對當前校園欺凌低齡化的趨勢,可以考慮適當降低完全不負刑事責任的年齡。  3.對於已經有嚴重不良行為的未成年人,相應的懲戒措施也是必不可少的。對未滿18歲的校園欺凌涉案者,法院可以輔導警告等方式處置。但如果後果嚴重且施暴者有前科,即便是未成年人涉案,也可以當做成人刑事案件審理,按成人標準定罪量刑。美國不僅對欺凌行為實施刑事懲罰,而且會嚴懲其同夥。工讀學校,以前起到了很好的預防犯罪的作用。一個孩子進入工讀學校,必須家長、學校、派出所三方同意,但現實情況是家長一般不會同意。對此,應該細化、明確進入工讀學校的標准,比如可以參照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對有嚴重不良行為的未成年人進行評估,只要符合這些條件,就應當送到工讀學校,專門的、有針對性的教育和矯正是必要的。 
孩子怎麼厭學 這幾個方法看完不後悔 切記打罵
廣告 孩子怎麼厭學?孩子叛逆如何教育?平等教育,為您解決孩子的教育成長上的煩惱。 查看詳情 >
4.法制教育也至關重要。在校園法制教育層面,學校應提高對法制教育的重視程度,把法制教育擺在和其他學科同等重要的位置。同時,針對不同階段學生的特點確定教育內容,形成一套完整的法制教育體系。應把中學生法制教育列入教學大綱,作為學生的必修課,並開展多種形式的法律實踐,如案例教育、法官指導模擬法庭等。通過法制教育進課堂,普及法律知識,形成對法律的敬畏,使青少年養成遵紀守法、恪守社會規范的行為習慣。  三、校園欺凌的預防與措施  1.通過各種形式開展專題教育  ①國旗下講話,向學生宣講什麼是校園欺凌、校園欺凌的危害,並告知學生如何預防方法及發生校園欺凌的緊急應對。  ②主題班會,通過主題班會深入開展討論、分析「面對校園欺凌,我們該怎麼辦」。  ③通過校園網、微信公眾號、宣傳欄等平台加強宣傳和教育。  ④通過「家校溝通平台」加強宣傳教育和家校聯系。 

B. 面對校園欺凌,你想說些什麼

1.校園欺凌一直是非常嚴峻的一個問題,首先我們要拒絕做出欺凌行為。當受到欺凌的第一時間,就要反駁,不要因為害怕,就不做出反應,要學會保護自己的權益,不能助長這種不良作風。
2.如果自己能力有限,要向老師和家長尋求幫助,要讓欺凌者知道,這種事情是錯的,他的這種行為是有人會出面管的,不能讓他繼續這種行為。
3.如果條件允許,要多學習拳擊、跆拳道、散發等,學習這個並不是去打架,而是學習一種保護自己的能力。很多欺凌者都是欺軟怕硬的不良少年,如果周圍沒有人向被欺凌者伸出援手,也沒有出面制止,那麼只有自保的能力才能減少自己受到的傷害。
4.要學會拒絕,有自己的想法,不要唯唯諾諾,很多欺凌者都會讓被欺凌者去做一些不好的事情,要拒絕。當然,最根本的還是我們的教育和家庭,要讓每一個孩子知道,校園凌霸處處都彰顯著人性的惡,要善良。

C. 校園欺凌小建議有哪些

1、可以生氣、可以憤怒,但是先不要發作。事實究竟如何,讓子彈飛一會兒。

2、立刻聯系老師與校方,要求對方家長出席,面對這樣的暴力問題。同時輔導工作也要同步進行,不是只有輔導雙方,還有全班同學。

3、孩子如果只是單純不小心打鬧受傷或是嘴巴很賤互罵,請高抬貴手,不是被打以後,就要致對方於死地。大人的行為請不要比小孩激動,更不要比小孩幼稚。

4、以暴制暴是一種方法,但是請確保你的拳頭永遠比別人大,切記一山還有一山高,明槍易躲、暗箭難防。

5、如果對方是惡意的,不僅拒絕協調,還惡言相向,那麼可以考慮提告,小朋友的「犯行」,大概就是傷害、公然侮辱或恐嚇,少部分是恐嚇取財或妨害秘密,嚴重一點可能是強制猥褻或強制性交。

6、提交材料到少年法庭以後,對方應該會認真一點應對,但還是得饒人處且饒人,不用想要給對方前科或是什麼記錄,即便是少年犯罪,往後前科記錄也會塗銷。

D. 今日說法有關於校園暴力的節目嗎

有。2004年9月13日,央視《今日說法》播出關於校園暴力的節目-《晚自習之後》,以下是節目實錄。 嘉賓為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教授陸士楨。

內容簡介:四川省某中學初二女生李梅被同班兩名男同學勒索錢財,李梅在沒有給錢的情況下,被兩名男生拖到教室後面毆打,而全班沒有一人敢告訴老師。事後,受到精神刺激的李梅被診斷為應激性相關障礙,嚴重影響了心理和生理的健康發展。

(4)關於校園欺凌采訪問題有什麼擴展閱讀:

今日說法節目特色:

《今日說法》以群眾身邊的真實案例為切入點進行普法宣傳,作為社會大背景下法制故事的講述者,這個講述者根據一定的敘述方式給觀眾「講法律故事」,並且穿插節目播出。

情景再現和采訪目擊者或知情人的畫面來把觀眾牢牢吸引住,從「講故事」的方式來看它採用不同的敘事方法,多為倒敘或是作鋪墊,在節目開頭設置懸念,拋出疑問等,使電視敘事文本具有可看性,也讓觀眾不再被動地接受法律知識。

校園欺凌的危害:

一項研究發現,被欺凌的兒童可能遇到高於正常的亞臨床水平的炎症,可能持續到成年期,而欺凌者比那些既不是受害者也不是欺凌者的兒童的炎症水平要低。此前的研究提示欺凌可能對兒童的心理和社會發展產生負面影響。

來自杜克大學醫學院等機構的科學家研究了兒童期欺凌是否也能影響兒童的身體健康。研究人員就欺凌的經歷采訪了來自北卡羅來納的1420名9-16歲兒童,其中90%是白人、4%是美洲原住民,6%是非洲裔美國人。

對這些兒童進行C反應蛋白(CRP)的血液測試表明,被欺凌的兒童的C反應蛋白(CRP)水平隨著他們被欺凌的次數而增加,C反應蛋白(CRP)是身體的低級系統炎症的一種標記物,常常與心血管疾病和代謝症狀有聯系。

參考資料來源:

新聞網-無辜少女慘遭同班同學群毆 校園暴力亟待解決

央視網-今日說法

網路-今日說法

網路-校園欺凌

E. 對老師采訪校園欺凌問題應該提出什麼問題

近年來,關於校園惡性欺凌事件的報道不斷在媒體上看到,在搜索引擎輸入「校園欺凌」,出來的各種視頻、新聞令人觸目驚心。

校園欺凌一直以來都是困擾老師和家長的問題之一,校園欺凌問題如果處理不當,將可能給孩子造成生理和心理的雙重傷害。然而,欺凌行為一旦發生就是一個不可逆的過程,傷害已經造成,無論事後如何彌補,可能都無法徹底根除孩子心底的創傷。

什麼是校園暴力?當孩子遭遇校園欺凌怎麼辦?孩子、家長和老師又該如何處理?跟著科科一起走進校園欺凌知識小課堂吧!

什麼是校園欺凌

發生在學生之間蓄意或惡意通過肢體、語言及網路等手段,實施欺負、侮辱造成傷害的行為。校園欺凌也是一種暴力,是違法行為。

校園暴力事件的形式

(1)索要錢物,不給就拳腳相加,威逼利誘;

(2)以大欺小,以眾欺寡;

(3)為了一點小事大打出手;

(4)同學間因「義氣」之爭,以暴力手段爭長論短;

(5)不堪長期受辱,以暴制暴;

(6)個別學生用暴力來解決相互矛盾。

校園欺凌的主要表現

概括為五個方面:罵、打、毀、嚇、傳

1、罵:辱罵、中傷、譏諷、貶抑受害者;

2、打:打架、斗毆;

3、毀:毀壞受害者的書本、衣物等個人財產;

4、嚇:恐嚇、威脅、迫害受害者做不願意做的事情;

5、傳:網上傳播謠言,進行人身攻擊等

具體表現:

1、叫受害者侮辱性綽號;指責受害者無用、侮辱其人格等。

2、對受害者進行重復性的物理攻擊;拳打腳踢、掌摑拍打、推撞絆倒、拉扯頭發;使用管制刀具、棍棒等攻擊受害者。

3、干涉受害者的個人財產、教科書、衣裳等,損壞,或通過他們嘲笑受害者。

4、畫侮辱畫。

5、傳播關於受害者的消極謠言和閑話。

6、恐嚇、威迫受害者做他或她不想要做的,威脅受害者聽從命令,等等。

F. 韓美娟在采訪中表示自己曾遭校園暴力,校園暴力的傷害有多大

在采訪中,韓美娟表示自己曾經也遭受過,雖然暴力而且也讓我們看到,其實雖然暴力對於很多人而言也有很多的傷害。即使過去了很久,再想起那個畫面依舊會覺得有很多的陰影,而且也讓我們看到,雖然暴力的存在對於很多學生而言,其實會造成不可磨滅的存在,對於韓美娟來講,其實他曾經的生活也不是特別的好,現在很多人都知道他是網紅,在大火之後也掙了不少錢。

不容易

他要養活自己和奶奶,要支撐起這個家庭,所以也做出了很多異於常人的裝扮。但是當大家知道他也可以是一個非常優秀的男孩子的時候,都會覺得非常的同情,而且很多人都覺得他在成長的道路上即使有很多的磨難,但是他憑借著堅強以及優秀和熱愛慢慢的挺了過來。在節目中韓美娟用自己的可愛真的圈了許多的粉,在他樂觀而又開朗的外表下,其實也飽受過摧殘,但是他沒有抱怨命運的不公,這讓很多人都覺得他真的是非常的不容易。

G. 哪些跡象表明孩子正遭受校園暴力,父母應怎樣做

朋友安利我看了一部電影《悲傷逆流成河》,當我看到郭敬明的名字的時候,我還在想這又是什麼青春傷痛電影,和以往的國產青春爛片可能都一樣。但是看過之後,我才發現,有的人的青春明媚燦爛,但是有的人的青春卻只有骯臟黑暗和來自身邊人的惡意。

當孩子受到欺負的時候,最需要父母這么做:

教會孩子呵斥反擊

父母是成年人,或許無法動手,但是可以教會孩子變得大膽,當受到暴力對待的時候可以大聲呵斥,如果沒有用的話,就進行反擊,培養起孩子面對惡勢力的勇氣。

鼓勵孩子多交朋友

當身邊有了朋友的支持,很多事情都會變得開朗明媚起來。但是不能用交朋友的方式去聚眾打架斗毆。

讓孩子明確父母的支持

從心理上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支持和愛,讓孩子知道自己並不是孤立無援,必要時候父母應該出面,從心裡和聲勢上給予孩子支持。

希望每個人的青春都能得到溫柔陽光,希望每個孩子不會接觸到黑暗和骯臟。

H. 關於校園欺凌內容

暴力是指以語言、或明顯的肢體動作侵犯他人,使對方感受到威脅、痛苦或身體上受到傷害。從廣義上來說:應是指發生於校園內的所有暴力行為,包括同學彼此間或老師與同學之間以及學生對學校的破壞行為等。然而在我國發生最多的是學生間的暴力行為,也就是學生對學生之間的暴力行為。一般表現為口語恐嚇、辱罵、被迫做不喜歡的事、被故意侵犯身體、被故意陷害乃至毆打、勒索等形式。 校園暴力角色一般分為: ①欺凌者:發起暴力行為,通常還帶領其他同學參與其中; ②受害者:受到欺凌者; ③協助者:跟隨欺凌者,直接參與欺凌行動; ④附和者:支持欺凌者的行為,例如在旁邊嬉笑或吶喊助威; ⑤保護者:安慰及支持受害者,嘗試制止欺凌行為; ⑥局外者:置身事外的人。 在世界的各個國家,每天都會發生校園欺凌的事件,並不時有校園學生暴力案件的報道,其中還有一些性質相當惡劣的案件。 任何形式的欺凌行為都是不可接受的,因為欺凌不但對「受害者」造成傷害,而且對「欺凌者」和「旁觀者」同樣造成傷害。「欺凌者」由於長期欺負別人,內心得到極大滿足,以自我為中心,對同學缺少同情心,而「旁觀者」會因為幫不到受害者而感到內疚、不安,甚至惶恐。「校園欺凌」對受害者的傷害也不可小視,受欺凌的學生通常在身體上和心靈上受到雙重創傷,並且容易留下陰影,長期難以平復。同時「校園欺凌」也會影響到學校的整體紀律和風氣。所以,學校、家長、學生必須認識到校園暴力的嚴重危害。 如何預防校園暴力 學校 1.學校要制定完善校園欺凌的預防和處理制度、措施,建立校園欺凌事件應急處置預案,明確相關崗位教職工預防和處理校園欺凌的職責; 2.要加強校園欺凌治理的人防、物防和技防建設,充分利用心理咨詢室開展學生心理健康咨詢和疏導,公布學生救助或校園欺凌治理的電話號碼並明確負責人; 3.各學校、教育部門等對於發現、調查處置校園欺凌事件,涉嫌違法犯罪的,要及時向公安部門報案並配合立案查處,加強監督; 4.出現校園暴力,學校負責人需及時與涉及到的學生家長進行溝通,保證家校溝通透明。 家長 1.選擇性地給孩子講一些校園暴力傷害的案例,讓這些事件對孩子有一個警醒的作用; 2.平時可以讓孩子進行一些跆拳道、散打之類的訓練強身健體,尤其女生; 3.家長平時要多和老師聯系多溝通,及時了解孩子在學校的情況; 4.給足孩子安全感和信任感,讓孩子在發生事情後能第一時間告知; 5.關注孩子從學校回家的日常表現,例如身體是否有傷痕、文具是否有丟失或者損壞、孩子是否表現出不想上學或怕上學情緒。 學生 1.遇到校園暴力,一定要沉著冷靜,採取迂迴戰術,盡可能拖延時間; 2.必要時,向路人呼救求助,採用異常動作引起周圍人注意; 3.人身安全永遠是第一位的,不要去激怒對方; 4.順從對方的話去說,從對方的言語插入話題,緩解氣氛,分散對方注意力,為自己爭取時間; 5.在學校不主動與同學發生沖突,一旦發生及時找老師或家長解決; 6.穿戴不要奢侈,盡量低調,不過於招搖; 7.獨自行走時盡量不要走僻靜、人少的地方,要走大路,放學不要在路上貪玩,按時回家。 校園暴力是人際沖突的一個極端,對學生來說是雙重傷害,同時也體現出人際交往的問題。青少年共同生活在一起,就應當互相幫助、互相諒解、互相包容,仇恨的種子長不出和平的芽,暴力不能真正的解決問題,讓我們一起大聲說「遠離校園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