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WWW,FTP,是什麼意思
www=全球信息網(=World Wide Web)
1989年歐洲粒子物理實驗室(the European Laboratory for Particle Physics,CERN)為建立一個多媒體(Multimedia)信息系統,並通過系統讓使用者能方便取得信息(Information)而開始計劃全球信息網。WWW結合了文字、聲音、影像等各種媒體,通過 WWW 伺服器,使用者可以輕松地存取網路上的各種信息。它也可以泛指以網路為基礎,所提供的各項服務,如瀏覽網頁,聯機購物、或聯機聊天等,也就是通過瀏覽器上網的各種行為,都算是WWW的范圍。
FTP=檔案傳輸協定(=File Transfer Protocol)
由麻省理工學院所發展出來,用於網路上傳輸檔案的通訊協定。由於FTP目前是網路上最穩定的檔案傳輸方式,所以FTP也成了檔案傳輸的代名詞。
陰極射線管,顯示器(=Cathode Ray Tube)
一種真空管,其電子束可被偏轉移動,從而在螢光幕上畫出線條或形成字元或符號。
液晶顯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
由液態晶體組成的顯示屏幕,可以用於計算器、電子鍾與膝上型電腦。LCD厚度大概只有傳統映像管顯示器的20%,重量也只有10%,可以大幅節省空間,除了體積輕薄短小之外,LCD屏幕不會閃爍、也不會有輻射而且耗電量低。
⑵ 萬維網使用什麼協議
是C吧 A.HTTP 是傳輸協議
⑶ 6.從1993年開始人們通過( )在互聯網上既可以看到文本,又可以看到圖片,聽到聲音
WWW。WWW全稱worldwideweb,簡稱萬維網,萬維網實現了可以看到文本,又可以看到圖片,聽到聲音,使得網上的世界變得美麗多彩。
萬維網WWW是World Wide Web的簡稱,也稱為Web、3W等。WWW是基於客戶機/伺服器方式的信息發現技術和超文本技術的綜合。WWW伺服器通過超文本標記語言(HTML)把信息組織成為圖文並茂的超文本,利用鏈接從一個站點跳到另個站點。這樣一來徹底擺脫了以前查詢工具只能按特定路徑一步步地查找信息的限制。
(3)萬維網使用的協議是ftp擴展閱讀
超文本(Hypertext)是由一個叫做網頁瀏覽器(Web browser)的程序顯示。網頁瀏覽器從網頁伺服器取回稱為「文檔」或「網頁」的信息並顯示。通常是顯示在計算機顯示器。人可以跟隨網頁上的超鏈接(Hyperlink),再取迴文件,甚至也可以送出數據給伺服器。順著超鏈接走的行為又叫瀏覽網頁。相關的數據通常排成一群網頁,又叫網站。
⑷ 網路基礎知識
2018視頻免費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0TzA2Q5OUW6oBxwtJX-1eQ
2018視頻|考前介紹.mp4|考前串講2.mp4|考前串講1.mp4|第9章 安全性知識-3.mp4|第9章 安全性知識-2.mp4|第9章 安全性知識-1.mp4|第8章 資料庫技術-5.mp4|第8章 資料庫技術-4.mp4|第8章 資料庫技術-3.mp4|第8章 資料庫技術-2☆.mp4|第8章 資料庫技術-1.mp4|第7章 網路基礎知識-3.mp4|第7章 網路基礎知識-2.mp4|第7章 網路基礎知識-1.mp4
⑸ 應用層協議有哪些
應用層協議包含以下內容:
1、DNS:域名系統DNS是網際網路使用的命名系統,用來把便於人們使用的機器名字轉換為IP地址。
2、FTP:文件傳輸協議FTP是網際網路上使用得最廣泛的文件傳送協議。FTP提供互動式的訪問,允許客戶指明文件類型與格式,並允許文件具有存取許可權。FTP其於TCP。
3、telnet遠程終端協議:telnet是一個簡單的遠程終端協議,它也是網際網路的正式標准。又稱為終端模擬協議。
4、HTTP:超文本傳送協議,是面向事務的應用層協議,它是萬維網上能夠可靠地交換文件的重要基礎。http使用面向連接的TCP作為運輸層協議,保證了數據的可靠傳輸。
5、電子郵件協議SMTP:即簡單郵件傳送協議。SMTP規定了在兩個相互通信的SMTP進程之間應如何交換信息。SMTP通信的三個階段:建立連接、郵件傳送、連接釋放。
6、POP3:郵件讀取協議,POP3(Post Office Protocol 3)協議通常被用來接收電子郵件。
7、遠程登錄協議(Telnet):用於實現遠程登錄功能。
8、SNMP:簡單網路管理協議。由三部分組成:SNMP本身、管理信息結構SMI和管理信息MIB。SNMP定義了管理站和代理之間所交換的分組格式。SMI定義了命名對象類型的通用規則,以及把對象和對象的值進行編碼。MIB在被管理的實體中創建了命名對象,並規定類型。
⑹ 應用層協議有哪些
應用層協議如下:
(1)域名系統(Domain Name System,DNS):用於實現網路設備名字到IP地址映射的網路服務。
(2)文件傳輸協議(File Transfer Protocol,FTP):用於實現互動式文件傳輸功能。
(3)簡單郵件傳送協議(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 SMTP):用於實現電子郵箱傳送功能。
(4)超文本傳輸協議(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HTTP):用於實現WWW服務。
(5)簡單網路管理協議(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SNMP):用於管理與監視網路設備。
(6)遠程登錄協議(Telnet):用於實現遠程登錄功能。
(6)萬維網使用的協議是ftp擴展閱讀
應用層協議定義了運行在不同端系統上的應用程序進程如何相互傳遞消息。特別是定義了:
交換的消息類型,如請求消息和響應消息。
各種消息類型的語法,如消息中的各個欄位及其詳細描述。
欄位的語義,即包含在欄位中的信息的含義。
進程何時、如何發送消息及對消息進行響應的規則。
有些應用層協議是由RFC文檔定義的,因此它們位於公共領域,例如HTTP。
有些應用層協議是公司或者個人私有的,位於私人領域,例如QQ。
⑺ FTP是網路那種服務的簡稱。
ICMP
abbr.Internet Control Messages Protocol, 網間控制報文協議
abbr.[計] Internet信報控制協議
HTTP
abbr.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WWW服務程序所用的協議
FTP
abbr.File Transfer Protocol , 文件傳送[輸]協議
DNS
abbr.Domain Name Server, 域名伺服器
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是應用較早、使用較普遍的內部網關協議(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簡稱IGP),適用於小型同類網路,是典型的距離向量(distance-vector)協議。
TFTP
[計]一般的文件傳輸協議
UDP
abbr.User Datagram Protocol, 用戶數據報協議
FDDI
[計] 光纖分布式數據介面
WWW
n.World Wide Web 萬維網, 簡稱WWW或3W
NIC
[nIk]
abbr.[計] 網路介面卡
abbr.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 網路信息中心
Modem
(MOlator, DEMolator)數據機
ADSL
abbr.Asymmetrical Digital Subscriber Loop, 非對稱數字用戶環線
⑻ WWW使用什麼協議進行信息傳遞
TCP/IP(傳輸控制協議/網際協議)是互聯網中的基本通信語言或協議。
TCP/IP是一個四層的分層體系結構。高層為傳輸控制協議,它負責聚集信息或把文件拆分成更小的包。這些包通過網路傳送到接收端的TCP層,接收端的TCP層把包還原為原始文件。低層是網際協議,它處理每個包的地址部分,使這些包正確的到達目的地。網路上的網關計算機根據信息的地址來進行路由選擇。即使來自同一文件的分包路由也有可能不同,但最後會在目的地匯合。 TCP/IP使用客戶端/伺服器模式進行通信。TCP/IP通信是點對點的,意思是通信是網路中的一台主機與另一台主機之間的。TCP/IP與上層應用程序之間可以說是「沒有國籍的」,因為每個客戶請求都被看做是與上一個請求無關的。正是它們之間的「無國籍的」釋放了網路路徑,才是每個人都可以連續不斷的使用網路。 許多用戶熟悉使用TCP/IP協議的高層應用協議。包括萬維網的超文本傳輸協議(HTTP),文件傳輸協議(FTP),遠程網路訪問協議(Telnet)和簡單郵件傳輸協議(SMTP)。這些協議通常和TCP/IP協議打包在一起。 使用模擬電話數據機連接網路的個人電腦通常是使用串列線路介面協議(SLIP)和點對點協議(P2P)。這些協議壓縮IP包後通過撥號電話線發送到對方的數據機中。 與TCP/IP協議相關的協議還包括用戶數據包協議(UDP),它代替TCP/IP協議來達到特殊的目的。其他協議是網路主機用來交換路由信息的,包括Internet控制信息協議(ICMP),內部網關協議(IGP),外部網關協議(EGP),邊界網關協議(BGP)。
⑼ 什麼是FTP它和WWW有什麼區別的啊
FTP file transfer protocal 文件傳輸協議 WWW (World Wide Web)的含義是「環球網」俗稱「萬維網」 其實准確的說: 是ftp和http兩個協議 ,而不是WWW HTTP(HyperTextTransferProtocol)是超文本傳輸協議的縮寫,它用於傳送WWW方式的數據,
⑽ 網路之間的協議是什麼呀
傳輸控制協議/網間網協議)是目前世界上應用最為廣泛的協議,它的流行與Internet的迅猛發展密切相關—TCP/IP最初是為互聯網的原型ARPANET所設計的,目的是提供一整套方便實用、能應用於多種網路上的協議,事實證明TCP/IP做到了這一點,它使網路互聯變得容易起來,並且使越來越多的網路加入其中,成為Internet的事實標准。
* 應用層—應用層是所有用戶所面向的應用程序的統稱。ICP/IP協議族在這一層面有著很多協議來支持不同的應用,許多大家所熟悉的基於Internet的應用的實現就離不開這些協議。如我們進行萬維網(WWW)訪問用到了HTTP協議、文件傳輸用FTP協議、電子郵件發送用SMTP、域名的解析用DNS協議、 遠程登錄用Telnet協議等等,都是屬於TCP/IP應用層的;就用戶而言,看到的是由一個個軟體所構築的大多為圖形化的操作界面,而實際後台運行的便是上述協議。
* 傳輸層—這一層的的功能主要是提供應用程序間的通信,TCP/IP協議族在這一層的協議有TCP和UDP。
* 網路層—是TCP/IP協議族中非常關鍵的一層,主要定義了IP地址格式,從而能夠使得不同應用類型的數據在Internet上通暢地傳輸,IP協議就是一個網路層協議。
* 網路介面層—這是TCP/IP軟體的最低層,負責接收IP數據包並通過網路發送之,或者從網路上接收物理幀,抽出IP數據報,交給IP層。
1.TCP/UDP協議
TCP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和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協議屬於傳輸層協議。其中TCP提供IP環境下的數據可靠傳輸,它提供的服務包括數據流傳送、可靠性、有效流控、全雙工操作和多路復用。通過面向連接、端到端和可靠的數據包發送。通俗說,它是事先為所發送的數據開辟出連接好的通道,然後再進行數據發送;而UDP則不為IP提供可靠性、流控或差錯恢復功能。一般來說,TCP對應的是可靠性要求高的應用,而UDP對應的則是可靠性要求低、傳輸經濟的應用。TCP支持的應用協議主要有:Telnet、FTP、SMTP等;UDP支持的應用層協議主要有:NFS(網路文件系統)、SNMP(簡單網路管理協議)、DNS(主域名稱系統)、TFTP(通用文件傳輸協議)等。
IP協議的定義、IP地址的分類及特點
什麼是IP協議,IP地址如何表示,分為幾類,各有什麼特點?
為了便於定址和層次化地構造網路,IP地址被分為A、B、C、D、E五類,商業應用中只用到A、B、C三類。
IP協議(Internet Protocol)又稱互聯網協議,是支持網間互連的數據報協議,它與TCP協議(傳輸控制協議)一起構成了TCP/IP協議族的核心。它提供網間連接的完善功能, 包括IP數據報規定互連網路范圍內的IP地址格式。
Internet 上,為了實現連接到互聯網上的結點之間的通信,必須為每個結點(入網的計算機)分配一個地址,並且應當保證這個地址是全網唯一的,這便是IP地址。
目前的IP地址(IPv4:IP第4版本)由32個二進制位表示,每8位二進制數為一個整數,中間由小數點間隔,如159.226.41.98,整個IP地址空間有4組8位二進制數,由表示主機所在的網路的地址(類似部隊的編號)以及主機在該網路中的標識(如同士兵在該部隊的編號)共同組成。
為了便於定址和層次化的構造網路,IP地址被分為A、B、C、D、E五類,商業應用中只用到A、B、C三類。
* A類地址:A類地址的網路標識由第一組8位二進制數表示,網路中的主機標識佔3組8位二進制數,A類地址的特點是網路標識的第一位二進制數取值必須為「0」。不難算出,A類地址允許有126個網段,每個網路大約允許有1670萬台主機,通常分配給擁有大量主機的網路(如主幹網)。
* B類地址:B類地址的網路標識由前兩組8位二進制數表示,網路中的主機標識占兩組8位二進制數,B類地址的特點是網路標識的前兩位二進制數取值必須為「10」。B類地址允許有16384個網段,每個網路允許有65533台主機,適用於結點比較多的網路(如區域網)。
* C類地址:C類地址的網路標識由前3組8位二進制數表示,網路中主機標識佔1組8位二進制數,C類地址的特點是網路標識的前3位二進制數取值必須為「110」。具有C類地址的網路允許有254台主機,適用於結點比較少的網路(如校園網)。
為了便於記憶,通常習慣採用4個十進制數來表示一個IP地址,十進制數之間採用句點「.」予以分隔。這種IP地址的表示方法也被稱為點分十進製法。如以這種方式表示,A類網路的IP地址范圍為1.0.0.1-127.255.255.254;B類網路的IP地址范圍為:128.1.0.1-191.255.255.254;C類網路的IP地址范圍為:192.0.1.1-223.255.255.254。
由於網路地址緊張、主機地址相對過剩,採取子網掩碼的方式來指定網段號。
TCP/IP協議與低層的數據鏈路層和物理層無關,這也是TCP/IP的重要特點。正因為如此 ,它能廣泛地支持由低兩層協議構成的物理網路結構。目前已使用TCP/IP連接成洲際網、全國網與跨地區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