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潑水歡歌b伴奏 - 百度
傣族潑水節是最隆重的節日,這個節日也是雲南少數民族所面臨的影響最大,人數最多的節日參與者。潑水節是傣族的新年,在四月中旬公歷相當於,一般持續3-7天。
B. 蒙古舞歡歌中用的音樂叫什麼
蒙古民族歷來是歡歌樂舞的民族,宴會、婚禮、慶典、體育競賽無不既歌且舞,而且宗教舞、宮廷舞、民間舞有著難以截然劃分、千絲萬縷的因緣關系,統治者宮廷中的盛大宴會,還保留著民間即興舞蹈的習俗。《出使蒙古記》記載:「當他們舉行盛大宴會時,他們全都拍著手,並隨著樂器的節奏跳舞,男人們在男主人面前,婦女們在女主人面前。」蒙族民間舞如《踏歌》、《倒喇》、《筷子舞》、《酒盅舞》,至今流傳在民間,成為娛樂性強的集體舞。
《踏歌》
蒙古族進入中原之前,流行氏族部落的集體舞,形式是繞樹踏歌。《蒙古秘史》中有一段記載,說是立忽圖刺(成吉思汗的叔祖)在成為合罕(部落的領袖)時,在豁兒害納黑川舉行了慶典,「蒙古之慶典則舞蹈筵宴以慶之」,既推舉忽圖刺為可汗,所以要「繞蓬鬆繁茂樹而舞,直踏出沒肋之蹊,沒膝之塵矣」。繞樹而舞或圍成圓圈起舞為游牧民族舞蹈的原始形式。「在繁茂的樹陰下,跳舞歡宴,把雜草踏爛,地皮也踏破了」(均見《蒙古秘史》)。古代蒙古的游牧部落以「庫倫」的形式居住,每個「庫倫」都是圓形的,部落首領的帳篷居中,其他人家層層圍著它,所以他們習慣於圍成圓圈載歌載舞,還喜歡頓足踏步(莫德格瑪《蒙古舞蹈文化》),元代從草原進入大都市仍流行這種舞蹈形式。而且在宮廷巍峨的殿堂里,宴會上也歡舞踏歌,《輟耕錄》記載:「黃羊尾,文豹胎,玉液淋漓萬壽杯。九殿高紫帳暖,踏歌聲里歡如雷。」至今蒙古族民間的《安代》中還保留著這種即興踏歌(還有移步動作)的形式,雖有種種不同的傳說,但從動作特點看是和踏歌一脈相承的。莫德格瑪的研究認為是《德布恩勒特踏舞》。
《倒喇》
《倒喇》(蒙語又歌又舞的意思)和現在流傳於內蒙古杜爾伯特部族的《頂碗舞》(頭上頂碗)以及廣泛流行於鄂爾多斯民間的《筷子舞》、《酒盅舞》等,和佛教舞《燈舞》、《珠臘》都有很密切的淵源關系。《歷代舊聞》曾談到:「元有《倒喇》之戲,謂歌也,琵琶、胡琴、箏皆一人彈之,又頂瓷燈起舞。」清代人吳長元著《宸垣識余抄》曾指出,《倒喇》是金代和元代的戲劇名,而且還引用了陸次雲的《滿庭芳》詞:「左抱琵琶,右持琥珀,胡琴中倚秦箏,冰弦忽奏,玉指一時鳴。唱到繁音入破龜茲曲,盡作邊聲。傾耳際,忽悲忽喜忽又恨難平。舞人矜舞態,雙甌分頂,頂上燃燈。更口噙湘竹擊節堪聽。旋復回風滾雪,搖絳燭,故使人驚,哀艷極,色藝心誠,四座不勝情。」從這一段生動的描繪,可以知道《倒喇》是一場優美動人的獨舞,還有特技表演,不但頭上頂燈,而且口裡還吹奏著橫笛。「雙甌分頂,頂上燃燈」,則指既頂雙碗或頂點燃著的燈。蒙古族舞蹈藝術家莫德格瑪集中杜爾伯特部族的頂碗和鄂爾多斯的《酒盅舞》的精華,創編了當代的《盅碗舞》,再現了高貴、端莊、典雅、秀美的古代蒙古婦女的神態風韻,在表演時,三隻瓷碗好像長在人體上的零件,頭頂不離碗,手不離盅,被譽為「東方一絕」。
《黑山雞舞》
這是流行於布里亞特蒙古族的古老民間舞,模仿黑山雞的動作和叫聲,翩翩起舞,舞者邊舞邊吹口哨或用舌頭作響,學雞叫伴奏(《布里亞特蒙古史》)。
樂器、樂曲和舞曲
元代的樂器除蒙古族固有的胡琴、號角外,也吸收了漢族樂器,如方響、羯鼓、竽、拍板等,山西曲沃出土的元延佑元年的磚雕四樂伎就是典型例子。蒙古樂曲散見於《新元史·禮樂志》以及《輟耕錄》等書中。這些樂曲都和漢族曲調不同,具有濃厚的蒙古民族色彩,除大麴、小曲之外,也有從新疆一帶傳來的樂曲,即所謂「回回曲」。
《海青拿天鵝》
海青是鷹的一種,全身為白色,紅嘴,紅爪,善於擒拿天鵝,是成吉思汗部族的圖騰。蒙古族放海青拿天鵝是很古老的習俗,因之也產生了反映這種生活的樂曲和舞蹈,叫做《海青拿天鵝》。元代詩人楊允孚在《灤京雜詠》中描述了這首琵琶曲:「為愛琵琶調有情,月高未放酒杯停。新腔翻得涼州曲,彈出天鵝避海青。」
根據內蒙古札木蘇記錄,興安嶺南麓的狩獵歌舞《海青拿天鵝》為兩人扮演的小歌舞,據說蒙古族舞蹈的順拐和小碎步向前跑,都是模仿海青的,這可說是蒙古族圖騰舞的遺跡,值得重視。
《白翎雀》
《白翎雀》是元代著名的《答罕曲》。「答罕」為蒙古語,亦名《白翎雀雙手彈》,見《新元史·樂志》。楊維禎《元宮詞》有「開國遺音樂府傳,白翎飛上十三弦」之句(十三弦為箏,是用箏奏的曲子)。最初元世祖忽必烈令伶人碩德閭作曲,表現在朔漠之地能制猛獸又能駕天鵝的白翎雀。此鳥雌雄合鳴,聲音悅耳,曲子開始緩慢柔和,曲終急促,表現「白草黃雲日色薄」,「啾啁百鳥紛參錯」的朔漠風光,動人心弦。此曲後為舞曲。張昱在《白翎雀歌》中描述了女真族舞伎作此舞時的妙麗多姿:「女真處子舞進觴,團衫盤帶分兩傍,玉纖羅袖柘枝體,要與雀聲相頡頏。」
《白沙細樂》——《別失謝禮》
這是至今保存在雲南省麗江縣的元代歌舞曲。相傳南宋末年(1253年),元世祖忽必烈南征,取道吐蕃之地,過大渡河抵金沙江,麗江摩些(納西族)部土司阿良對忽必烈表示擁護並幫助他進軍大理。臨別時忽必烈將樂曲十章和樂工、樂譜贈送給阿良。這就是《白沙細樂》——《別失謝禮》的來源。《麗江府志》記載:元太弟(忽必烈)革囊渡江,其音樂相傳有胡琴、箏、笛諸器,其調有南北曲,叨叨令、一封書、寄生草等名。名曰細樂。據調查,現在元代遺音仍保留在納西族麗江地區,成為納西族的古典樂舞。而且配以舞蹈,這原是大型套曲,有十個樂章,但現在僅存樂曲《篤》(序曲),第一章為《一封書》(即堪蹉),第二章為《雪山腳下三股水》,第三章為《美麗的白雲》,第四章為《多蹉》(即赤腳跳),第五章為《三思吉》,第六章為《勞曼蹉》(即《雲雀舞》),此外還有《哭皇天》等,其他已失傳。「蹉」即舞蹈,《堪蹉》、《多蹉》和《勞曼蹉》都是舞蹈。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勞曼蹉》(《雲雀舞》),該舞由二人分別著黑白長袍,腰間系帶,扮一對雲雀,持黑白雙扇繞場飛翔,曲調活潑,舞姿優美而敏捷,頗有元代遺風。這和碩德閭所作白翎雀及女真舞伎擅長的白翎雀舞是有著內在聯系的。陳衛業曾向雲南老藝人學習此舞。至今雲南大理仍保存元代樂隊陶俑,這些陶俑有的吹大號,有的吹竽,均著長袍,長靴,有的戴笠子帽。
《回回曲》
這是新疆一帶的樂曲。《輟耕錄》樂曲條說:回回有《馬黑木當當》(當當即曲調)、《清泉當當》。《馬黑木當當》很可能就是新疆維吾爾族最古老的樂曲《木卡姆》。「木卡姆」當時稱「馬黑木」。成吉思汗西征,使東西交通暢行無阻。其後到至元間(1264年),忽必烈控制了嶺北局勢,勢力已伸入畏兀兒(即維吾爾)地區,西域和邊疆樂舞在元代非常盛行。「木卡姆」樂舞已成為大都(汗八里,即北京)和上都(開平)演出的重要節目,至今新疆地區仍保留「十二木卡姆」。據學者考證,「十二木卡姆」發源於南疆和田一帶。
希望採納
C. 王瑩 節日歡歌的伴奏 急求
去 節日風俗網 看下
D. 歡歌賀新春伴奏!
http://www.wo99.com/bzfenci-37772-1.html
希望對你能有所幫助。
E. 一路歡歌作文
逝水流年,我們笑過,滄海桑田,我們經歷過,人情冷暖,我們承受過,緣深緣淺,我們痛過。生命的旅程就是一場奔波,一路的溝坎,不停地跨越,一路的酸辛,不斷的超越,一路上成熟著、感恩著。賞一場春花,看一季落紅,珍藏一份懂得,旅途匆匆,只是一場得失兼容的路過,放逐一份心情,還靈魂一份灑脫,讓生命一路歡歌。以下是我整理一路歡歌作文,歡迎查閱。
篇一:一路歡歌
20XX年4月28日,一個令我期待已久的美好日子,這是西安世界園藝博覽會開幕的日子,在此將舉辦繼上海世博會的第二次世界大盛會,作為一個陝西商洛人,我是多麼高興、自豪啊。
迫不及待地等到暑假,我們歡歌笑語,懷著激動的心情來到了西安灞橋。灞柳依依,鮮花遍地,一路的好心情。廣運門入口前是一個巨大的廣場,遊人如織,孩子們在嬉戲,遊客們在聊天,清潔人員在打掃衛生,一片和諧的景象。世園會場的上空不時能欣賞到世界名曲,真讓人心曠神怡。
再往裡走,便看見了四處噴泉。那些噴泉時高時低,他們用泉水的嘩啦聲來為自己伴奏,那水一上一下猶如人的心裡起伏,給人以震憾的感覺。噴泉附近是一條長長的走廊,這條走廊直通湖邊。湖內有艇,可供遊人乘坐,讓遊客的旅行快捷方便。湖周圍一條條小徑蜿蜒曲折,給人一種山間幽林的感覺。小道上的遊客熙熙攘攘,其中有不少金發碧眼的「老外」。
走廊里有一條通道,通向創意館。
我們准備重點參觀創意館。經過漫長的等待,我終於進入了創意館,一進入創意館,便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創意館內以春夏秋冬為序有4個房間,第一個房間以植物為主。在這個房間,我們看到種子經過各種加工便可產生一種新的生物。還有那新產品----「長在石頭上的花」,只要用筆點石頭,石頭上便可發芽、開花,真是讓人大開眼界。其他幾個房間也同樣精彩充滿了神奇。哦,還有3D電影呢!
繼續走,便出了創意館。創意館外有一條小道,蜿蜒曲折,走下去,會看見長安塔。長安塔屹立於湖邊,那種雄偉遼闊的氣勢,只能是大唐盛世的遺風。頭頂上不時有直升飛機飛過,那揮舞的螺旋槳,像是對我們招手致意。
不覺已暮色四合,霓虹燈流光溢彩,世園會更加迷人。懷著不舍走出了世園,雖早已人困馬乏,但我仍是滿心的興奮和自豪,真想把一路的見聞告訴每一個人。
篇二:一路歡歌
星期六的早上,太陽公公陰著他的臉,不見露出笑容,我的心情頓時變得和它一樣了。我時不時向外張望,希望能看到太陽公公的笑臉,因為下午蝴蝶老師要帶我們去遠足。如果天氣不好的話,就不能去了。我可從來沒遠足過,很想體驗一下,所以我特別興奮和擔心,巴望著太陽公公快點出來。
或許是太陽公公知道了我的心思,到了中午居然露出了它那燦爛的笑臉,我的心情一下子激動起來,終於可以去遠足了,太棒了!我滿腦子裝的都是遠足的事,沒心思干別的,盼著時間快點過。
下午1:30,我們聚集好了,蝴蝶老師一聲令下:遠足現在開始,我們的大隊人馬開始向目的地出發。一路上,同學們有說有笑,三五成群,熱鬧無比。路邊的大樹在秋風的吹拂下,微微搖動著他的枝條,彷彿再為我們鼓掌;天上飛過幾只小鳥,彷彿在給我們引路;一隻胖乎乎的小狗從身邊路過,它搖晃著胖胖的身子,懶洋洋地走著,樣子非常的`可愛;路邊的小草有的已枯黃了。我和同學一路嬉戲著,無意中我們發現在一片枯草中長著一些蒼耳,這下,同學們更興奮了,紛紛搶著去摘蒼耳。我們幾個男生商量了一下,搞了個惡作劇。我們把摘來的蒼耳藏在手裡,趁女生不注意時,悄悄地放在她們的衣服上、頭發上,然後大笑著跑開。我還想了個鬼主意,用蒼耳嚇了一下蝴蝶老師。路邊的狗尾巴草也不少,看,李明珊正和潘志輝用狗尾巴草戰斗著,你一下,我一下,不分勝負。趁著他們打鬥時,我趁機成功的偷襲了一下李明珊。我們這樣開心地打鬧著,追逐著,一點也沒感到累。
不知不覺,我們用了兩個小時的時間終於到了目的地——戚城公園。在那裡,我們快樂地玩了一個下午,到天黑時才返程。此次快樂的遠足活動雖然結束了,但它卻深深地留在了我的心裡。
篇三:一路歡歌
流連於心靈的湖畔,獨享一份恬淡與從容,將記憶深處的陽光收藏,置於枕邊,然後枕著這金黃的溫暖,凝望滿天寧靜的蔚藍。
回眸十五年成長歷程,有辛酸有苦楚,卻因有你們的陪伴,奏響我努力向前的樂章。
愛似琴音
萬籟俱寂,街上早已華燈初上。我在房間中奮筆疾書,玻璃窗透進窗外桔黃色的燈光,打在你給我洗好的水果上,折射出誘人的光彩。可我卻無意於這些,極度的倦意絲毫不停歇地向我襲來,終於,我忍不住伏案小憩。依稀間,看到你輕輕推開房間,踮起腳悄悄走到我身邊,又將一件羊毛外套慢慢地披在我身上… …你的每一個動作都小心翼翼,可再輕也足以使我察覺,但是我並未吱聲,而是靜靜地享受著你無微不至的關愛。
愛似琴音,綿長而又細膩。母親啊,正是你的愛,讓我心中充滿溫暖。
愛似笛音
本以為你的杯子中會飄出淡淡的普洱茶香,亦或是牛奶的甜蜜。可當我湊近時,卻被一股濃濃的中葯味所驚異。原來,你病了。課上的你,用略顯蒼白的手在黑板上工工整整地抄寫著板書,你的字一如既往的雋秀,卻少了幾分力道。我深深注視著黑板,伴隨著漸漸塵落地粉筆灰,感受著你作為師者的堅毅。課下,你微笑地看著我們每一個人,用紙板與我們交流,看到你溫柔的目光,我的心頭熱熱的。眼眶中晶瑩的液體來回打轉。
愛似笛音,清遠而又嘹亮。恩師啊,正是你的愛,讓我找到迷途的方向。
愛似箏音
我們漫步於林蔭道上,手牽著手,一路歡聲笑語,指縫間流過幾米暖陽。你在我傷心時總會第一個拍怕我的肩膀,安慰我一切都會過去。而我又心事時一定會最先與你分享,我們相遇,相識又相知,或許這更是緣分使然。
愛似箏音,清澈而又動人。朋友啊,正是你的愛,讓我獲得前行的力量。
窗外的雲漸漸淡去,感謝你們,奏響我一生的歡樂樂章!
F. 於歡我喜歡你 藏頭詩 於歡是男的
朋友,我任務,望採納!
於越山河千萬里。
歡程萬里振翅翔,
我欲乘風摘星月,
愛隨流水一溪雲。
你我情誼深似海,
一條大河東流去,
生育中華五千年。
一片真心見我情,
世間萬物唯你尊。
G. 2013年央視蛇年春晚開場歌曲,《歡歌賀新春》求伴奏
你好,終於做完了。
請點擊下載。
望採納,謝謝!
H. 在哪裡可以找到阿果的敬酒歌和藏族歌曲飲酒歡歌的伴奏啊急!謝謝!!
你去藏族音樂網 有原唱,伴奏你可以買正版的VCD應該就有聲道分部
I. 2013年中央春節晚會名嘴歡歌大拜年音樂伴奏怎麼下載
用酷狗
J. 葫蘆絲 打跳歡歌 背景
樂曲背景:「打跳」流傳於麗江縣、寧蒗縣、中甸三壩等納西族及一些普米族村寨。納西語稱「咚羅麗」或「紐踔」。「咚羅麗」有「歡樂的跳舞」或 「大家來跳舞」等含意。有些地區因其舞時用笛子和葫蘆笙伴奏,也稱之為「蘆笙舞」或「笛子跳」。打跳不受時間、場地限制,在婚嫁、喪事、起房蓋屋或歡慶豐收節日,不管是在狹小的院子還是在寬廣的場壩,只要悠揚的笛聲一響,剎時就可圍攏一群群、一圈圈參舞者,舞場上頓時一片歡歌笑語。從舞蹈里可以感受到這個民族無比強大的內聚力。麗江納西族大都與各民族雜居,與鄰近民族有頻繁的交往,因此,從打跳的風格細微處也可看出它的變異。「咚羅麗」因受手挽手、手拉手的限制,主要動律在胯部、腰部及膝下的腿部。舞蹈時順時針方向進行,最後一位是吹笛者,他也可在舞圈的中心,沒有限制。因此,吹笛者的舞蹈動作幅度較大,韻味極濃。當地傳說:遠古的時候,在崇山峻嶺中,居住著許多勤勞勇敢的少數民族。納西族的部落里,有一戶勤勞的農家,母親早逝,留下五個兒子與父親相依為命,父親既當爹又當媽,對兒孩子們產百般疼愛,盡心操勞把五個兒子拉扯成人,五個兒子長成了五條精壯的漢子,老人得到了無比的欣慰。從此世代相傳,流傳至今。
樂曲是根據雲南麗江納西族的打跳音樂素材改編而成;是一首改編的民間樂曲。「打跳」是少數民族的一種集體性歌舞方式,音樂豐富多彩,舞蹈動作多樣,其中最主要的舞蹈形式為「三步一跺腳」。
在整個樂曲中,很多地方採用了波音、疊音、打音、虛指顫音,演奏難點1:對指頭的基本功底要求非常高,要有熟練的基本功底,手指要做到靈活、自如、到位、手指的「打跳」非常重要;難點2高音「6」的雙吐要加強練習,要注意氣息的力度控制;難點3:吐音和打音要同時使用,這樣能增強音的硬義和更有彈性,難點 4:演奏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整個音樂的感情處理。讓樂曲更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