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件傳輸 » 海軍軍艦訪問加彭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海軍軍艦訪問加彭

發布時間: 2022-10-10 06:01:45

A. 維希法國空軍的加彭的「陷落」

1940年10月21日,自由法國部隊開始發起對加彭的總攻,於11月10日攻克首都利伯維爾。那時起法國同胞之間的空戰便拉開了序幕。
10月21日,自由法國空軍的Potez25TOE在維希政府法軍頭上撒了傳單後不久,取傳單而代之的是重磅炸彈。
10月25日,自由法國的高射炮擊落了1架維希空軍的M167F。
11月6日,維希空軍擊落了自由法國的1架Westland Lysander偵察機。至此雙方各損失1架飛機, 可以看出雙方都想避免這種「同室操戈」的狀況,而極力迴避航空戰。在海上,維希海軍的「Bougainvill」號通訊船被自由法國擊沉。其他,維希海軍的潛水艇「Poncelet」被英國驅逐艦俘虜之前,艦長自己鑿沉了潛艇,與艇共命運。
從德法休戰開始的半年間,法國(維希政府)在各地作戰。取得了米爾斯克比爾和達喀爾防禦戰的勝利,但是失去了加彭和法屬印度支那這兩個殖民地。
時間到了1941年,世界形勢繼續著重大變化。1941年4月1日Rashid Ali Pasha在伊拉克發動軍事政變,英國立刻派兵鎮壓。而Rashid向德國請求援助。然而德軍在巴爾干半島難以抽身,另外又暗地裡為進攻蘇聯作者准備,所以沒有足夠的兵力來支援Rashid。但是德國方面支援Rashid的軍用物資於5月9日准備經過法屬殖民地敘利亞而空運進伊拉克。英國利用這個機會,指責德國干涉中東內政,不僅向德軍運輸機發起了進攻,另外還空襲了敘利亞和黎巴嫩的機場。6月8日英軍地上部隊從巴勒斯坦和約旦侵入敘利亞和黎巴嫩(「Exporter」戰役),英法雙方進入大規模的陸空立體的戰斗狀態。之後,英軍分別於6月20日攻克大馬士革,7月3日攻克Palmyra。7月12日,雙方簽訂了停戰協定。
一戰之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解體,在國聯的要求下,中東地區暫時委託英法兩國統治。英國在伊拉克王國獨立之後獨佔了伊拉克石油公司一半以上的資本,並擁有駐軍的權利。從Kirkurk油田伸向西方的輸油管分向了英國(巴勒斯坦和約旦)和法國(敘利亞和黎巴嫩)兩個方向。在巴勒斯坦的海法和黎巴嫩的Tripoli各有英法兩國的重要油庫。
在德軍通過敘利亞領空的問題上,從5月5日起法國就和納粹德國開始交涉和磋商。5月21日簽訂了《巴黎協定》。協定書中除了允許德軍的戰機在敘利亞的機場起降和燃料補給,還承認了德軍對敘利亞港口和鐵路的權利。實際上,德軍的運輸機在協定被簽訂之前,就於5月9日在敘利亞機場起降,協定只是正式的「政治和法律」上的程序而已。法國方面為了表示對德方的感謝和援助,加強了對敘利亞軍需物資、兵員、高射炮和戰機的補充。
在中東的法軍有32000名,但是真正具有戰鬥力和戰斗意欲的只有精銳的6000名法國人部隊,其他都是中東的當地人。而英軍有8000名,以印度和澳大利亞部隊為主,自由法國部隊為預備隊作為補充。

B. 撤僑的歷次撤僑

所羅門騷亂
2006年4月,中方包機將僑胞分四批從索羅門群島撤至巴布亞紐幾內亞,再由國內起飛的政府包機專程將310名僑胞撤回廣東。
東帝汶騷亂
2006年4月,中國駐東帝汶使館安排200多名僑胞進入使館避難。5月29日,中國政府兩架包機順利接回243名僑胞。
黎以沖突
2006年7月,外交部和駐黎巴嫩、敘利亞、塞普勒斯等使館密切配合,分批安全撤離在黎中國公民共計167人。
湯加騷亂
2006年11月,中國政府派包機協助193名老弱婦孺僑胞離湯加經斐濟回國,並進行妥善安置。
查德戰亂
2008年1月,在駐查德使館的協助下,300多名中資機構人員和僑胞分兩批自查德邊境安全撤至喀麥隆、加彭境內。
海地強震
2009年1月,48名滯留海地的中國公民搭乘政府包機平安抵達北京。
吉爾吉斯斯坦騷亂
2010年6月從6月15日凌晨4時25分首架撤僑包機抵達烏魯木齊開始,到17日凌晨1時30分,中國政府派往吉爾吉斯斯坦的第九架撤僑包機安全返抵烏魯木齊國際機場。至此,中國從吉爾吉斯斯坦的撤僑行動基本結束,共計1299名在吉中國公民搭乘包機返回國內。
埃及局勢緊張
2011年1月31日上午11時30分,中國國際航空公司派遣的一架空客A330-200型客機從北京起飛赴埃及首都開羅執行撤僑任務。中午12時,海南航空公司也將派一架A330-200型客機從北京起飛赴開羅撤僑。
2011年2月,中國派緊急包機飛埃及撤僑 埃及局勢緊張,開羅機場500多中國人滯留;國航海航包機預計2.8可回到北京
利比亞局勢動盪
2011年2月,中國政府通過海、陸、空三種方式從利比亞撤離我國駐利比亞人員;「徐州」號護衛艦赴利比亞執行保護任務,中國首次動用軍事力量撤僑。空軍派出4架伊爾-76飛機,於2月28日飛赴利比亞執行接運中國在利比亞人員的任務。這是我國空軍首次海外撤僑。
沙特空襲
2015年2月28日,葉門薩那,沙特空襲行動持續。中國駐葉門大使田琦透露,現在葉門的中國公民總計590人。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此前表示,中國政府高度重視也非常關心在葉門中國公民和機構的安危,將根據葉門形勢發展和需要,及時採取行動,確保中方有關人員安全。一艘中國戰艦29日停靠葉門港口亞丁,准備撤離中國公民。我們的同胞很快就會安全地踏上他們的歸途。
中國軍艦抵達葉門撤僑
引挪意時報報道中國海軍一艘軍艦抵達亞丁港,撤離在葉門的中國公民和使館工作人員。
沙烏地阿拉伯海軍星期六從亞丁港撤離數十名外交使團工作人員。聯合國和巴基斯坦國防部也宣布撤離各自的工作人員。

C. 全球十大空難是那些

⒈1977年3月27日,荷蘭一架波音747客機和美國一架波音747客機在西班牙一處機場跑道上相撞,583人死亡。 ⒉1985年8月12日,日本一架波音747客機在日本境內撞山墜毀,導致520人死亡。 ⒊1996年11月12日,沙烏地阿拉伯一架波音747客機在印度上空與哈薩克一架伊爾—76貨運飛機相撞,349人死亡。 ⒋1974年3月3日,土耳其一架DC—10客機起飛後,貨艙門突然打開,在法國墜毀,346人死亡。 ⒌1985年6月23日,印度一家波音747客機上發生炸 彈爆 炸後在愛爾蘭附近海域墜毀,329人死亡。 ⒍1980年8月19日,沙烏地阿拉伯一架洛克希德L1101客機起飛後貨艙失火,緊急降落在沙特機場,但由於設備故障,艙門長時間無法打開,導致301人全部死亡。 ⒎1988年7月3日,美國海軍軍艦將一架伊朗空客A300客機擊落,290人死亡。美方說,軍艦將客機誤判為一架戰斗機。 ⒏2003年2月19日,伊朗一架伊爾—76軍用運輸機在伊朗境內撞山墜毀,275人死亡。 ⒐1979年5月25日,美國一架DC—10客機起飛後墜毀,275人死亡。 ⒑1983年9月1日,韓國一架波音747客機偏航進入蘇聯境內,飛越禁區時遭蘇聯空軍擊 落,269人死亡。 其實這個也沒有一個評選標准。遇難人數最多的是77年兩架747相撞,也稱特內里費空難。最近有波蘭總統專機空難,利比亞空難。國內影響大的有5.8南航空難,飛機二次著陸時解體。國航4.15空難,撞山。東航包頭空難,起飛後墜毀。還有一個767在香港落地掉海里了。

記得採納啊

D. 赤道幾內亞的地理

赤道幾內亞屬赤道雨林氣候,潮濕,多雨多雲,年平均氣溫24~26℃。大陸沿海地區年平均降雨量為2112.6毫米,年平均降雨天數152天,日最大降雨量144毫米,小時暴雨強度為23.5毫米;年氣溫變化在攝氏15度和32度之間;年平均相對濕度為88.8%;年平均日照5小時,一、二月份平均日照最長,在6小時以上;九、十月份平均日照最短,在4小時以內。
馬拉博年降雨量約3 100毫米;年氣溫變化在15-34攝氏度之間,平均氣溫25攝氏度;年平均相對濕度85%,三月份最低為約80%。
大陸地區全年分為兩個雨季和兩個旱季,3-5月份和9-11月份為雨季,12-2月份和6-8月份為旱季;而比奧科島只有一個雨季和一個旱季,5-10月份為雨季,11-4月份為旱季。 稱人民代表院,是國家最高立法機構。該屆人民代表院於2008年5月產生。議員任期5年。執政的民主黨及其競選聯盟在100個議席中佔99席,爭取社會民主聯盟獲1席。現任議長安赫爾·塞拉芬-塞里切·多甘(Angel Serafin-Seriche Dougan),2008年6月當選。
2012年2月新憲法規定將議會分為眾議院和參議院,在過渡期暫由人民代表院代行眾議院和參議院職能。2013年5月26日舉行新一屆議會選舉。 共有13個合法政黨。主要有:
(1)赤道幾內亞民主黨(Partido Democratico De Guinea Ecuatorial):執政黨,成立於1986年。主席為現任總統奧比昂,總書記盧卡斯·恩圭馬·埃索諾·姆邦(LucasNguema Esono Mbang)。
(2)社會民主人民聯盟黨(Convergencia Social Democratica Popular):1992年成立,主張自由民主。主席為塞昆迪諾·奧約諾·阿沃·阿達(Segundino Oyono Awong Ada)。
(3)民主社會聯盟(Union Democratica Social):1991年成立於葡萄牙。總書記為卡梅洛·莫杜·阿庫塞·賓當(Carmelo Mo Akuse Bindang)。
此外還有自由黨(Partido Liberal)、自由民主大會黨(Convencion Liberal Democratica)、赤幾社會主義黨(Partido Socialista De Guinea Ecuatorial)、赤幾人民行動黨(Accion Popular De Guinea Ecuatorial)、爭取民主社會聯盟黨(Convergencia Para La Democracia Social)及社會民主黨(Partido Social Democrata)等。 同中國關系
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赤道幾內亞共和國於1970年10月15日建交。此後,兩國關系發展順利。
中、赤幾簽有經濟技術合作協定和貿易協定,並設有經貿混委會。兩國建交後,中方援助赤幾建設了水電站、公路等項目。
2012年,中、赤幾雙邊貿易額為21.83億美元,其中中方出口3.62億美元,進口18.21億美元。
中、赤幾建交以來,兩國在文教、衛生、軍事等領域的交流與合作不斷加強。
1982年兩國簽署文化合作協定。2011年全年赤幾在華獎學金生121名。
1971年6月,兩國簽訂關於中國政府同意派遣醫療隊赴赤幾工作的議定書,迄今中方已向赤幾派遣了26批醫療隊,分別在赤幾首都馬拉博和大陸巴塔工作。
中、赤幾兩軍交往始於上世紀七十年代。1979年3月,南京軍區第一政委廖漢生率中國軍事友好代表團訪問赤幾。1981年10月,赤幾軍政府計劃與合作副國務委員姆布依訪華。1998年1月,赤幾武裝部隊總監阿古斯丁·恩東·奧納上校訪華。2000年12月,國防部外辦副主任張邦棟少將率團訪問赤幾。2001年6月,赤幾國防部部長級代表埃本登率團訪華。2009年8月,國防部外辦主任錢利華少將率團訪問赤幾。2010年8月,赤幾國防部代表團訪華。
日前,長沙理工大學首屆赤道幾內亞留學生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舉行。赤道幾內亞工程部部長、駐中國大使館負責人等前來參加典禮。
長沙理工大學和中國路橋工程有限責任公司攜手合作,開展了一系列非洲學生本科教育培訓。這11名留學生是雙方合作培養的首批赤道幾內亞留學生,於2009年入學,學習港口與航道工程專業,學制5年。2013年,第二批24名赤道幾內亞留學生入校。除了教專業知識,學校還積極用中國文化熏陶留學生。
同西班牙關系
西班牙為赤幾原宗主國。1977年兩國斷交。1979年8月奧比昂執政後兩國復交。西每年向赤幾提供約2500萬美元援助,是赤幾主要援助國。1993年兩國關系緊張,西中止了兩國官方機構的合作。2010年以來兩國關系有明顯改善。1999年12月,西決定恢復對赤幾的官方援助。2004年3月6日,赤幾發生未遂政變後,政府指責西班牙與政變有染,兩國關系一度緊張,後趨於緩和。2006年1月,西宣布撤銷對流亡在西的赤幾反對黨領袖塞韋羅的政治庇護。11月,奧比昂總統對西進行正式訪問。期間,奧比昂總統參加了赤幾駐西使館開館儀式。2007年6月,西班牙議會代表團訪問赤幾。7月,赤幾外長米查訪西。2008年7月,米拉姆總理訪西。2009年7月,西外長訪問赤幾。2011年2月,西議長訪問赤幾。7月,西外貿國務秘書訪問赤幾。2012年11月,赤幾外長姆巴訪西,與西班牙外長加西亞簽署了赤幾與西班牙航空合作協議。
同法國的關系
1985年赤幾加入法郎區,1997年正式宣布法語為第二官方語言。法每年向赤幾提供約2000萬美元的援助,並向總統府、國防部等政府部門派有顧問。兩國設有混委會。奧比昂總統曾多次訪法。2007年10月,奧比昂總統赴法出席第34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會,薩科齊總統會見。 2010年3月,奧比昂總統在馬拉博會見法國陸軍上將、國防及安全合作主任馬努埃爾·佩特,雙方就加強安全領域合作,在巴塔建立海軍學校交換了意見。2011年9月,法國警方以奧比昂總統長子曼格涉嫌挪用國際社會援助等為由,搜查其在巴黎的住宅並查扣數量豪華轎車。2012年2月,赤幾政府發表聲明,敦促法方盡早歸還赤幾被查扣的資產。7月,因曼格拒絕到庭接受問詢,法國法院以涉嫌洗錢和挪用公款為由對其發出通緝令。
同美國的關系
1976年兩國斷交。1979年奧比昂總統執政後復交。1993年,美在民主、人權方面公開批評赤幾政府,並撤回和平隊。1994年美國將同赤幾的外交關系從大使級降為代辦級。1996年美關閉駐赤幾使館。2010年以來由於雙方在石油領域的合作,兩國關系明顯改善。2000年,美在巴塔開設了名譽領事館。2003年6月,奧比昂總統訪美期間,雙方簽署兩國互不向第三國和國際法庭遣送對方公民協議。同年10月,美駐赤幾使館在關閉7年後重新開館。2006年2月,美國負責非洲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弗雷澤率團訪問赤幾。4月和10月,奧比昂總統兩次訪美。2010年4月,赤幾外長米查訪美。2月,奧比昂總統訪美。5月,美助理國務卿訪問赤幾。2011年12月,奧比昂總統訪美,接受美「蘇立文基金會」授予的獎項。2012年6月,奧比昂總統訪美並在休斯敦舉辦了赤幾投資機遇論壇。
同非洲國家關系
重視同鄰國保持睦鄰友好關系。20世紀70年代初曾與加彭發生領土爭端,後經非統組織調解,兩國簽訂《友好睦鄰協定》和《劃分陸、海邊界協定》。2010年以來隨著赤幾近海發現石油,同奈及利亞、加彭、喀麥隆、聖多美和普林西比四個鄰國確定領海疆界日顯重要,赤幾表示願以談判方式解決有關問題。
1985年,赤幾與加彭就聯合開發科里斯科灣自然資源達成原則協議。2003年2月,加彭國防部長登上與赤幾有爭議的姆巴涅島並宣布該島是加領土。赤幾政府迅速發表聲明,重申該島是赤幾領土,要求加方立即從該島撤軍。2004年7月,奧比昂總統與加彭總統邦戈在聯合國斡旋下在亞的斯亞貝巴簽署共同開發姆巴涅島資源的諒解備忘錄。2006年2月,奧比昂總統和加彭總統邦戈赴日內瓦接受聯合國秘書長安南調解兩國領土爭端。3月,聯合國秘書長安南訪問赤幾,繼續調解兩國領土爭端。9月,奧比昂總統對加彭進行工作訪問,兩國元首表示將和平解決兩國領土爭端。2008年以來,赤幾和加彭就邊界島嶼主權歸屬爭議總體已有所緩和。2009年6月,奧比昂總統出席加彭總統邦戈的葬禮;10月,奧比昂總統赴加彭出席阿里·邦戈總統的就職典禮;同月,加彭總統阿里·邦戈訪問赤幾。2012年1月,赤幾與加彭聯合舉辦第28屆非洲杯足球賽。9月,奧比昂總統出席第67屆聯合國大會期間,宣布將與加彭領土爭端問題提交海牙國際法庭裁決。2013年1月,奧比昂總統訪問加彭並出席中部非洲經濟與貨幣共同體特別首腦峰會。
赤幾與喀麥隆邊界爭議與喀、尼邊界爭端交織在一起,問題錯綜復雜。1999年3月,赤幾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中間線條款單方面宣布海上邊界。尼、喀和加三國對此存有較大爭議。2010年2月,喀麥隆外長訪問赤幾,就兩國邊界劃定問題進行磋商,雙方就兩國海洋劃界問題達成協議並簽署聯合公報。2010年5月,喀麥隆副總理訪問赤幾,奧比昂總統會見。同月,奧比昂總統出席喀麥隆獨立50周年慶典活動。2012年9月,赤幾與喀麥隆簽署互免外交、公務護照協議。11月,奧比昂總統訪問喀麥隆。
2000年9月,奈及利亞總統奧巴桑喬訪問赤幾,兩國元首簽署海域邊界協定。2002年4月,奧比昂總統訪尼,雙方簽署共同開發海洋區的協定。2006年3月,奧比昂總統訪尼。12月,兩國在尼首都阿布賈簽訂能源合作協議。2007年5月,奧比昂總統出席奈及利亞新總統就職典禮。 2008年7月,奧比昂總統會見到訪的尼前總統奧巴桑喬。
2007年7月,奧比昂總統赴聖普參加聖普獨立慶典。2008年2月,聖普總統訪問赤幾,並於10月應邀出席赤幾獨立慶典。2010年3月、2011年9月、2012年3月和7月,聖普總統多次訪問赤幾。
赤幾與迦納關系良好。2007年3月,奧比昂總統出席迦納獨立五十周年慶典。2009年2月,赤幾、迦納雙方簽署兩國航空合作協議。2010年5月,迦納總統米爾斯對赤幾進行國事訪問。2012年初,奧比昂總統和米爾斯總統實現互訪。8月,奧比昂總統赴迦納出席米爾斯總統葬禮。2013年1月,奧比昂總統出席迦納總統馬哈馬就職典禮。
2012年1-2月,奧比昂總統出訪辛巴威、史瓦濟蘭、查德、烏干達等國,貝南總統、蒲隆地總統分別訪問赤幾。4月,奧比昂總統出席塞內加爾總統就職典禮。6月,奧比昂總統赴貝南出席第18屆非洲田徑錦標賽開幕式。7月,奧比昂總統赴剛果(布)出席中非經濟和貨幣共同體首腦會議。9月,奧比昂總統赴衣索比亞出席埃塞總理梅萊斯葬禮。2013年1月,奧比昂總統赴衣索比亞出席第20屆非盟首腦會議。2月,奧比昂總統訪問甘比亞。

E. 加彭的歷史

遠在古代加彭境內已有人類活動。10世紀時,班圖人已在加彭境內定居。
15世紀以前,在沿海地區和奧果韋 河兩岸形成了一些部落酋長國。居民從事耕作、採集和狩獵。歐洲殖民主義者入侵前,奧果韋河以南地區屬於當時首都設在剛果境內的羅安哥王國,奧果韋河以北地區屬於當時首都設在上幾內亞地區的貝南王國。但上述兩個王國對加彭地區的統治都比較鬆弛,加彭各地實際上處於以部落為單位的分散狀態。
1472年,葡萄牙殖民者來到加彭海灣地區。由於這個海灣的地形,很象當時葡萄牙水手穿的外套-葡語為gabao,加彭由此得名。繼葡萄牙之後,荷蘭、英國和法國殖民者接踵而至。
從15世紀末到19世紀,加彭成為歐洲殖民者掠獲黑奴的重要場所。
1845年從加彭海灣運往古巴和巴西的奴隸達1.8萬人。殖民者還從加彭掠奪象牙、烏木等產品。
1839年,法國海軍軍官L.布埃-維約美以欺騙方式同沿海酋長丹尼斯簽訂協定,取得了加彭海灣南岸地區的主權。
1843年布埃-維約美又從另一個酋長路易斯手中取得海灣北岸地區的主權。法國人在北岸地區使用獲釋奴隸修築堡壘,設立居民點。
1848年法國人將該地命名為利伯維爾,意即自由城。
1875年和1880年,法國探險家P.-P.-F.-C.S de布拉柴兩度進入加彭,極力擴展法國勢力,後來法國佔領了整個加彭。
1881年,利伯維爾一度成為法國在赤道地區的行政中心。
1882年,法國政府頒布法令,設立包括加彭和剛果的法屬剛果殖民地,1886年,加彭和剛果分為兩個領地。
1910年1月,加彭、中央剛果、烏班吉-沙立和查德4塊殖民地合並為法屬赤道非洲。 法國殖民當局佔領加彭後,將加彭的土地租讓給特許公司經營。這些特許公司實行壟斷貿易、強迫當地居民採集天然橡膠、象牙和烏木供出口。此外,還強迫居民繳納各種捐稅。
加彭人民不斷爆發反抗法國殖民統治的斗爭。20世紀初,科莫河和恩古涅河流域的芳人和米特索格人,曾多次舉行起義,遭到殖民當局的鎮壓。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加彭人民在加彭民主同盟等民族主義政黨的領導下開展了爭取民族獨立的斗爭。1953年礦工和林業工人舉行大罷工。1959年,爆發全國性的群眾運動,要求加彭獨立。
法國政府被迫改變其殖民統治政策。1957年 1月根據法國政府頒布的《海外領地根本法》,加彭取得了半自治共和國的地位。1958年11月根據戴高樂政府頒布的《第五共和國憲法》,加彭成了法蘭西共同體內的自治共和國。1960年7月5日,法國同加彭簽訂了移交共同體權力的協定,同年8月17日加彭宣布獨立。 加彭自然資源豐富,享有「資源寶庫」和「綠金之國「的美譽。
主要有石油、木材、錳礦等。可開採的石油儲量約4億噸。錳礦蘊藏量2億噸,佔全球已探明儲量四分之一。鈮礦儲量約40萬噸,佔世界總儲量5%。鐵礦儲量8至10億噸,品位在60%以上。其它礦藏有磷酸鹽、黃金、重晶石、鎳、鉻、鋅等。
森林面積占國土面積85%。原木儲量約4 億立方米,居非洲第三位。全國有400餘種商業樹木,主要有奧庫梅木和奧齊戈木,其中奧庫梅木的蓄積量為1.3億立方米,居世界第一位。
水產資源81.7萬噸,其中漁業資源約23.4萬噸(海水魚21萬噸,淡水魚2.4萬噸)。

F. 求對法國二戰被德佔領時期的研究資料,重點最好在民眾生活、反抗組織的活動。薦書也可,有圖最好!

二戰中貝當投降德國,在維希建立傀儡政權;戴高樂組織自由法國運動,加入反法西斯聯盟。戴高樂的「自由法國」

人數:1940年6月 只有從敦刻爾克撤退的200多人(阿爾卑斯獵兵師的一個完整的營和海軍陸戰隊的一個連).到7月底時發展到7000餘人.到1944年,法國境內共有40萬人的抵抗力量.

裝備:海軍擁有二十八艘軍艦(除了一艘補給成艦外,其餘的都是小船.)空軍擁有一個轟炸機小隊和一個戰斗機小隊(1940年)裝備多來自英國援助,落後一個時代.

投降後法國領土:北非殖民地和維希傀儡政府轄地(大約五分之三的法國領土)
二戰中,法國的海外殖民地大體分四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是直接被交戰雙方占據了.如日本佔領了印度支那,英國占據了敘利亞、黎巴嫩及馬達加斯加,德國搶奪了突尼西亞. 第二種情況是原則上聽任於維希政府.這主要是北非的一些殖民地,像摩洛哥和阿爾及利亞.這些地方離法國本土較近,離納粹的勢力范圍也較近,不敢太靠近美英.而且他們在英國搞"彈射器行動"中被打得很慘,對盟國懷恨在心,所以暫時承認維希政府.這些殖民地在二戰後期被美英登陸北非時強行攻佔,當地駐軍做了有限的抵抗. 第三種情況是保持傾向同盟國的中立.這主要是法國在加勒比和南太平洋的殖民地,他們完全處於美國強大軍事力量威懾之下,不得不表面中立,實際上幫助盟軍。1943年後,它們就完全投向自由法國陣營。 第四種情況是倒向戴高樂的自由法國.這主要是西部非洲殖民地,如喀麥隆、剛果、烏班吉、加彭加上法屬印度等地。戴高樂成立自由法國後與這些殖民地取得聯系,自由法國軍隊與維希軍隊在加彭和喀麥隆進行過激烈交戰。戴起家的兵力主要來自這些地方,並組織過解放衣索比亞的戰斗。戴從東非得到的最值錢的家當是達喀爾的艦隊,法國人剛解放時看到強大的黎得留號戰列艦掛著法國國旗歸來激動得眼淚花花的。總之,法國各殖民地在二戰中態度主要取決於他們處在誰的勢力范圍內。

G. 求2戰中自由法國所有部隊

你好,初期的自由法國沒有很多軍隊,於是先與以下法屬殖民地取得聯絡:
查德(Chad)
喀麥隆(Cameroon)
剛果(Congo)
烏班吉(Ubangi)
加彭(Gabon)
法屬印度(French India)
並將以上法屬殖民地從納粹陣營奪回。此時,全國(指流亡政府)有70000多人,其主力集中在非洲,並參與解放衣索比亞(由義大利占據)。
另外海軍方面,自由法國從皇家海軍得到的原法國軍艦——孤拔級的巴黎號戰列艦另外英國皇家海軍也將部份原法國軍艦但被英軍搶走的軍艦交給自由法國。
自由法國的軍隊在戴高樂將軍的帶領下在夾縫中逐漸壯大。在1943-1944年參加義大利解放的時候,就已經有將近40萬人的規模。在1944年9月前,自由法國軍隊將近56萬人,這個數字在年底之前就上升到了100萬。
法國軍隊繼續戰斗在阿爾薩斯和阿爾卑斯、布里坦尼等地。1945年5月,戰爭的結尾的時候,在歐洲自由法國軍隊包括了1,300,000名人員,並且包括七個步兵師和三裝甲部隊戰斗序列。
由於資料有限,我僅列出1945年5月8日的組織序列:
軍隊
法國人第一支軍隊
大西洋軍隊獨立小分隊
高山軍隊獨立小分隊

軍團
I軍團 II軍團 III軍團

分部
第1自由法國分部
第2摩洛哥步兵師
第3阿爾及利亞的步兵師
第4摩洛哥山分部
第9殖民地步兵師
第27高山步兵師
第1裝甲部隊
第2裝甲部隊
第3裝甲部隊
第5裝甲部隊
第1步兵師
第10步兵師
第14步兵師
第19步兵師
第23步兵師
第25步兵師
第36步兵師
第1遠東殖民地分部
第2遠東殖民地分部

中華復興社出品 希望幫到您 歡迎討論~

H. 條狀國旗,三色橫條,從上到下依次是綠黃藍。請問是哪個國家的國旗

條狀國旗,三色橫條,從上到下依次是綠黃藍,是加彭共和國的國旗。

簡稱加彭,位於非洲中部西海岸,橫跨赤道線。東、南與剛果相連,北與喀麥隆接壤,西北與赤道幾內亞毗鄰,西瀕大西洋,海岸線長800公里。自從1960年8月17日脫離法國統治獨立以來,加彭共和國共經歷了3屆總統的統治。

(8)海軍軍艦訪問加彭擴展閱讀

加彭共和國的歷史沿革:

10世紀時,班圖人已在加彭境內定居。

15世紀以前,在沿海地區和奧果韋 河兩岸形成了一些部落酋長國。居民從事耕作、採集和狩獵。歐洲殖民主義者入侵前,奧果韋河以南地區屬於當時首都設在剛果境內的羅安哥王國,奧果韋河以北地區屬於當時首都設在上幾內亞地區的貝南王國。

1472年,葡萄牙殖民者來到加彭海灣地區。由於這個海灣的地形,很象當時葡萄牙水手穿的外套-葡語為gabao,加彭由此得名。繼葡萄牙之後,荷蘭、英國和法國殖民者接踵而至。

從15世紀末到19世紀,加彭成為歐洲殖民者掠獲黑奴的重要場所。

1845年從加彭海灣運往古巴和巴西的奴隸達1.8萬人。殖民者還從加彭掠奪象牙、烏木等產品。

1839年,法國海軍軍官L.布埃-維約美以欺騙方式同沿海酋長丹尼斯簽訂協定,取得了加彭海灣南岸地區的主權。

1843年布埃-維約美又從另一個酋長路易斯手中取得海灣北岸地區的主權。法國人在北岸地區使用獲釋奴隸修築堡壘,設立居民點。

1881年,利伯維爾一度成為法國在赤道地區的行政中心。

1882年,法國政府頒布法令,設立包括加彭和剛果的法屬剛果殖民地,1886年,加彭和剛果分為兩個領地。

1910年1月,加彭、中央剛果、烏班吉-沙立和查德4塊殖民地合並為法屬赤道非洲。

I. 利比亞戰爭的大事記錄

2月16日 卡扎菲強硬講話
卡扎菲發表全國電視講話,表明不會辭職和離開國家,寧願犧牲性命,並表示會強硬對付示威者。
2月18日 示威不斷
利比亞多個城市開始出現抗議活動,要求政府下台,抗議活動隨後波及首都的黎波里。遊行示威者與安全部隊發生沖突。
2月19日 政府軍武力鎮壓
利比亞使用雇傭兵和軍隊向示威者發射了迫擊炮彈並用機槍進行掃射,並動用迫擊炮。截至2月20日,已造成300人死亡、逾1000人受傷。
2月21日 小卡扎菲辟謠
卡達半島電視台報道稱卡扎菲已離開利比亞,前往南美洲國家委內瑞拉,而被廣泛認為是卡扎菲的接班人的卡扎菲的兒子賽義夫,則現身電視講話辟謠稱他們不會離開利比亞,會戰斗到最後一個人。
2月22日 外交官反叛
利比亞駐外大使紛紛請辭,並切斷與利比亞政府的關系;強烈譴責利比亞政府野蠻的、屠殺無辜人民的罪行,表示卡扎菲已經失去所有的正當性。
2月23日 示威者奪取機場
在利比亞東部,示威者與政府軍交戰四天後,奪取了貝達機場,致使東部基本脫離了利比亞政府的控制。聯合國安理會於同日就爆發反對卡扎菲政權的騷亂舉行閉門會議,會後十五個成員國發表聲明,一致譴責利比亞武力鎮壓反政府示威。
2月24日 卡扎菲繼續強硬
卡扎菲在利比亞首都的黎波里繼續實行強硬措施。與此同時,東部脫離利比亞的地區已開始建立初級政府。同日晚上,卡扎菲再發表演說,指責以拉登為首的基地組織是現在利比亞危機的幕後策劃者,其目的是想在利比亞建立伊斯蘭王國。
2月25日 歐盟武器禁運
歐盟外交官表示,將對利比亞採取武器禁運及旅遊禁令。同時歐盟將凍結所有利比亞的財產。聯合國發出警告,稱利比亞國內食物供應鏈頻臨瓦解,數千平民可能遭到屠殺。當日,繼續有利比亞高級官員辭去職務,卡扎菲政府也公布新政:每戶利比亞家庭將獲得400美元,部分公務員將提薪150%。 2月26日 聯合國制裁
聯合國安理會一致通過決議制裁利比亞,包括凍結卡扎菲家族財產,對其本人及其親屬實行全球旅遊禁令。
2月27日 反對派控制扎維耶
利比亞反抗者似乎控制了首都的黎波里附近的扎維耶地區,造成了對卡扎維政權的包圍。另據反抗者稱,卡扎菲也已集合部隊,准備反攻該城市。
2月28日 美國稱卡扎菲六子叛變
美國稱卡扎菲六子賽義夫阿拉伯倒戈支持反政府軍,二子賽義夫為警察發放大量武器,同時反政府軍己包圍首都的黎波里,准備攻入首都。但官方否認了這一說法。
3月1日 聯合國譴責
聯合國大會召開全體會議通過了由波札那、加彭、約旦等國提出的有關暫時取消利比亞在人權理事會成員資格的決議草案。
3月5日 交織激戰
卡扎菲精銳部隊哈米斯旅對石油重鎮扎維耶發動猛攻,叛軍不甘示弱反擊,雙方交戰六小時後,重奪回濱地中海石化工業港拉斯拉努夫的煉油廠。
3月7日扎維耶激戰
由卡扎菲的兒子哈米斯率領的精銳部隊哈米斯旅,上午用迫擊炮、重機槍、坦克和防空武器,從扎維耶西側發動攻勢,入夜時也在城東打開陣線。利比亞國家電視台宣稱政府軍已收復扎維耶。
3月9日 小卡扎菲大捷
指揮官哈米斯·卡扎菲所指揮的哈米斯旅擊潰叛軍,進駐扎維耶,反政府軍東逃,政府軍控制扎維耶與周邊大部分地區。
3月10日 法國承認反對派
法國正式承認利比亞反對派成立的全國委員會為代表利比亞民眾利益的合法政府,並計劃同這個新成立的機構互換大使。
3月12日 阿盟反卡扎菲
阿拉伯聯盟在開羅舉行會議,與會各方投票結果支持聯合國在利比亞設立禁飛區。只有敘利亞和阿爾及利亞兩國對此投了反對票。
3月14日 政府軍東進
政府軍憑借武力優勢,擊退反叛軍收復東部產油重鎮布瑞加,並持續朝反叛軍大本營班加西前進,先鋒偵查兵挺進至距離該城僅十公里外的郊區。
3月15日 政府軍勝利在望
利比亞政府軍持續推進,收復距班加西僅100多餘公里的艾季達比耶市,並完成對班加西外圍的戰略控制。
3月17日 聯合國禁飛
在阿拉伯國家、美國、英國和法國等國的推動下,聯合國安理會以10票贊成,5票棄權的結果通過第1973號決議,在利比亞設立禁飛區。
3月18日 卡扎菲反復
利比亞宣布接受聯合國安理會有關在利比亞設立禁飛區的決議,立即停火並停止所有軍事行動。但隨即便武力進攻反對派。
3月19日 開戰
法國率先空襲利比亞,美國海軍於深夜通過其部署在地中海上多艘軍艦,向利比亞北部防空系統發動了導彈攻擊,英國皇家空軍派出多架戰機參與隨後的空襲。
3月20日 第二輪空襲
多國聯軍20號晚,向利比亞發動第二波空襲,參加國增至七個,包括卡達和比利時。在第二波的攻擊,美軍出動王牌B2隱形轟炸機,聲稱重挫利比亞防空系統。
3月21日 海上封鎖
美英再向利比亞發射12枚「戰斧」巡航導彈,並竭力將禁飛區向第二大城市班加西以南及以西方向推進。戰機共出動約七八十次,多國部隊艦船對利比亞實行海上封鎖。
3月22日 首都再遭空襲
的黎波里市區北京時間23日凌晨2時30分左右響起密集的防空炮聲。的黎波里方面進行了約只有5分鍾的防空還擊。另,一架美軍F-15E戰機在利比亞墜毀。
3月23日 遭遇第四輪空襲
的黎波里當地時間23日晚遭到西方戰機空襲,一些當地平民受傷。美軍官員稱隨著禁飛區的建立,多國部隊已開始集中力量打擊利比亞的地面部隊。英國100多名特種兵進入班加西。
3月24日 利首都東郊遭空襲
當地時間24日中午,的黎波里東郊塔朱拉地區再次遭到空襲。政府軍宣布禁飛、停火、撤圍後,開始調動坦克加緊與反對派爭奪第三大城市米蘇拉塔。美國對卡扎菲提三要求:停火、撤退、下台。
3月25日 聯軍第六輪空襲
周四是多國聯軍空襲的第6夜,發射14枚戰斧巡航導彈和其它炸彈,聯軍稱,已將打擊力量轉往利比亞地面部隊,主要目標是威脅到反政府武裝控制城市的利比亞政府軍。哈米斯·卡扎菲已經身亡。
3月26日 聯軍打擊地面部隊
西方聯軍在過去24小時對利比亞政府軍的火炮、機械化部隊和指揮設施發射了16枚「戰斧」巡航飛彈,並出動了153架次的戰機進行空襲。
3月27日 反對派連下四城
利比亞反政府武裝重新奪回了4座城鎮,並快速向卡扎菲的腹地蘇爾特挺進,卡扎菲由攻轉守。北約將全面接管行動指揮權。
3月28日 反政府軍逼近首都
藉助多國部隊戰機轟炸,利比亞反政府武裝快速向西部推進,連克石油重鎮。政府軍控制米蘇拉塔,卡扎菲之子薩阿迪親自領軍布防。
3月29日 反政府軍遭重創
反政府軍在靠近卡扎菲出生地蘇爾特時受到強烈抵抗。被迫朝著東部城鎮本-賈瓦德方向撤退。北約宣布接管在利比亞軍事行動。
3月30日 反對派潰敗東撤
卡扎菲支持者30日繼續向反對派武裝發起猛攻,先後從對方手中奪回了兩座石油城,徹底解除了卡扎菲故鄉的危機。西方聯軍加大對政府軍的空襲力度,並暗示將為反對派提供軍事裝備。
4月1日 反對派開停火條件
反對派領袖成只要政府軍停止對反對派控制城鎮的進攻,反對派將准備停火。利比亞政府稱其毫無誠意,拒絕停火條件。北約接管在利軍事行動指揮權。
4月2日 美宣布結束空襲利比亞美國國防部長羅伯特·蓋茨和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邁克·馬倫向國會眾議院軍事委員會和參議院軍事委員會通報,美軍戰機4月2日退出對利比亞的空襲。
4月3日 北約「誤炸」反政府武裝北約在布雷加轟炸時,誤炸了反政府武裝目標,打死至少10人。
4月4日 利反對派對「誤炸」負責並道歉「利比亞國家過渡委員會」發言人阿卜杜拉哈菲茲·古賈說:「這是一個可怕的錯誤,我們表示道歉。我們不會讓這種錯誤再次發生。
4月5日 美應北約要求延長轟炸48小時美國國防部3日說,美國已同意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要求,延長對利比亞轟炸48小時。利比亞政府軍與反政府武裝3日繼續在布雷加激戰。反政府武裝試圖推進在布雷加的行動,遭政府軍伏擊。同一天,利比亞外交部副部長阿卜杜拉提·奧貝迪抵達希臘,與希臘總理喬治·帕潘德里歐會面,尋找化解當前危機的途徑。
4月6日 中國批評中國外交部宣布批評西方國家對利比亞的軍事行動。
4月11日
卡扎菲同意但反對派拒絕停火,因為停火路線沒有卡扎菲下台。
4月22日
戰爭進入僵持階段。卡扎菲政府與反對派和談。他們磋商協議解決問題,但和談基本已經失敗。
4月23日
戰局鎖定米蘇拉塔,卜雷加港口被反對派控制。激戰已打死美英攝影者許多名,造成5人受傷,傷者已送往醫院搶救。
4月24日
美國等空襲利比亞,利比亞副外長稱政府軍撤出。米蘇拉塔已完全被反對派控制。利比亞已基本分裂,原來統一的國家不復存在。
4月25日
利比亞反對派向歐洲國家求援,薩克齊稱會訪問班加西,反對派正謀劃反攻。俄羅斯反對聯合國制裁利比亞的決議。北約戰機25日凌晨空襲利比亞領導人穆阿邁爾·卡扎菲在首都的黎波里住所所在區域。一名利比亞政府官員說,空襲意在「暗殺卡扎菲」,數十人受傷。
4月26日
義大利對利比亞宣戰。但由於殖民史,不會直接轟炸利比亞。
4月27日
美國再次空襲利比亞,政府軍向俄羅斯求援。61個部落首領或代表呼籲卡扎菲下台。
4月30日
卡扎菲說要石油可以,下台不行。「我們堅持信仰革命,不會向反對派和西方殖民主義者屈服。」這句話一出,西方國家宣布再次制裁利比亞。北約拒絕停火,說除非卡扎菲採取行動下令停止進攻。
5月1日
卡扎菲七子賽義夫阿拉伯和他的三個孫子在空襲中喪生,卡扎菲當時也在他身旁。美法企圖暗殺卡扎菲,在班加西反對派已經慶賀此次勝利。卡扎菲強調,要讓一個從1977年起執政的領導人放權是一件可笑的事情,放權意味著放棄他一直深愛的祖國,意味著出賣革命、出賣國家,意味著出賣人民。
5月2日
英、意使館遭縱火,利比亞首都局勢惡化。
5月3日
法國總統尼古拉·薩科齊召集利比亞被佔領區少數叛變官員,向卡扎菲施壓。
5月4日
西方國家開會商討決議:資助利比亞反對派。
5月7日
全國部落大會正式閉幕,800多部落支持政府,反對反政府軍。西方國家聞訊後商討對策,共同向卡扎菲施壓,政府發言人穆薩·易卜拉欣表示不會放棄革命。
5月8日
利比亞政府軍大規模武裝進攻邊境,為重奪邊境線控制權,發起大規模軍事行動,使用了火器。北約宣稱將繼續制裁利比亞。利比亞邊境激戰中,不時有炮彈飛向突尼西亞境內,導致突尼西亞邊境學校停課,人們驚恐萬分不敢出門。突尼西亞政府向利比亞官方提出了嚴正抗議,譴責利比亞政府軍侵犯了突尼西亞領土主權。利比亞政府發言人穆薩·易卜拉欣表示,他們不是有意進攻突尼西亞。官方發布新聞發布會,說同意非盟停火計劃,同時強調卡扎菲早在1997年放棄了權力成為國家象徵。反對派稱政府軍大規模進攻石油重鎮米蘇拉塔。油罐被炸毀,會削弱反政府軍在米蘇拉塔與政府軍對抗能力。
5月15日
利比亞反對派宣稱已擊潰部落兵,完全奪取第三大城市米蘇拉塔的控制權。
5月16日
國際刑事法院檢察官申請針對利比亞領導人穆阿邁爾·卡扎菲等3人發布國際逮捕令。
6月17日
南非總統祖瑪譴責北約,稱北約是無恥的組織,將被擊潰。
6月18日
卡扎菲發表講話,稱北約將被挫敗,將陷入人民戰爭,被人民擊潰。北約用報復性空襲,打擊親政府民眾,造成民眾傷亡。
6月19日
美國國會議員起訴奧巴馬,聲稱其未經議會同意濫用職權,武力打擊利比亞。
6月20日
美國國會提議要限制支持戰爭經費,停止供應為利比亞戰爭經費。白宮方面說不可以停止供應經費。
6月22日
卡扎菲說,「我們並沒有被嚇倒。我們也沒有試著生存或逃跑」,「直到你們(北約對利比亞軍事干預行動參與國)精疲力竭前,我們將堅持抗戰,直到下輩子」。「我們不會完結」。卡扎菲指責北約等西方國家殺害利比亞平民,稱「在你們殺害我們的子孫後,不再有任何協定,我們已無路可退」。他說:「就算你們的導彈轟炸我們2年、3年10年或者100年,我們也會留下,我們會抵抗,我們不會放棄。」卡扎菲同時就利比亞政府官員赫米迪(Hemidi)在利首都的黎波里的住所遭到4次北約轟炸、造成包括3名兒童在內的15人死亡的事件質問道:「你們有什麼權利攻擊政治家和他們的家人?」卡扎菲聲稱,「他們在找他(赫米迪),因為他是一個英雄。他們沒在辦公室找到他,就想在家裡殺死他」。
此外,報道稱,卡扎菲還承諾將為被北約炸死的赫米迪的4歲小孫女樹立一座紀念碑,這座碑將是「北非最高的」紀念碑。
6月23日
義大利外長弗拉蒂尼22日呼籲利比亞盡快達成停火,以便向該國運送人道主義救援物資。英、法沒有表示贊同,甚至「嗤之以鼻」。報道稱,這顯示出北約成員國內部關於對利比亞行動的分歧已公開化。
6月27日
國際刑事法院以危害人類罪對卡扎菲、二子賽義夫以及情報部門負責人賽努西(Abllah Senussi)發布了逮捕令,指控他們在鎮壓今年二月的民眾抗議活動中實施了謀殺和迫害平民的行為。卡扎菲由此成為繼蘇丹總統巴希爾之後第二位遭到國際刑事法院通緝的在位國家領導人。
7月1日
卡扎菲發表錄音講話,呼籲北約立即停止對利比亞的空襲,否則利比亞軍隊會向地中海和歐洲發動「蝗蟲和蜜蜂般的進攻」。
7月6日
利反對派發動數周來最大規模攻勢,為向的黎波里進發而與卡扎菲部隊不斷交火。與此同時北約戰機繼續轟炸蓋爾揚、米蘇拉塔和布雷加等地,以配合反對派攻勢,打擊政府軍後勤補給線。北約聲稱,自3月發起軍事行動以來,已經摧毀利政府軍2700個目標,包括600件坦克和火炮,以及大約800處軍火儲存設施。
7月12日
法國國民議會和法國參議院當天投票表決同意延長對利比亞的軍事行動。法國總理菲永在議會表決時稱,卡扎菲准備下台,利比亞危機的政治解決方案正在成形。
7月13日
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宣布正式承認利反對派政權。同日,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在與反對派代表馬哈茂德·吉卜里勒會晤後表示,一旦利反對派與卡扎菲政權的戰爭結束,歐盟就將幫助反對派進行民主改革,歐盟已准備好在組織大選和建立國家機構方面提供協助。他還說,全國過渡委員會正贏得國際社會的信任。
7月17日澳大利亞承認利反對派為合法政府
澳大利亞外長陸克文出席伊斯坦布爾會議時宣布承認全國過渡委員會是利比亞當前的合法執政機構。
7月28日 尤尼斯將軍遇刺身亡
利比亞反對派武裝指揮官阿卜杜·法塔赫·尤尼斯將軍與兩名隨從在班加西被不明身份的武裝人員打死。「全國過渡委員會」主席賈利勒28日說,反對派從前線布雷加召回尤尼斯是要詢問關於「軍事方面的事務」,但尤尼斯在抵達班加西前死亡。
另據目擊者說,殺手來自反對派同盟「2·17烈士旅」,一個由數百名武裝平民組成的團體。當時尤尼斯被拘留在班加西附近軍營,等待接受詢問。突然兩名男子向尤尼斯開槍,喊著尤尼斯是叛徒、殺害了他們的父親。這兩名男子的上司大喊「別開槍」,但已晚了,那兩名男子把尤尼斯和兩名隨從的屍體搬進一輛車子後駛離現場。「2·17烈士旅」成員說他們有證據顯示尤尼斯就是「叛徒」,「過幾天就會真相大白」。
尤尼斯將軍的葬禮29日在班加西市中心解放廣場舉行,數千民眾聚集。葬禮上卻發生了令人吃驚的一幕。當尤尼斯的部分家庭成員紛紛宣誓效忠反對派領袖賈利勒時,他的兒子阿什拉夫竟一邊痛哭,一邊大聲祈禱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能夠為該地區重新帶來穩定。
7月30日 北約轟炸利比亞國家電視台
北約戰機當天對利比亞國家電視台實施了精確打擊,炸毀3個衛星天線,以削弱卡扎菲的宣傳能力。遭北約轟炸後,利比亞國家電視台30日仍繼續對外播出節目。
7月31日 反對派擊潰卡扎菲的滲透武裝
當天清晨,反對派武裝人員與卡扎菲的滲透武裝「呼聲」組織(al-Nidaa)在班加西一座工廠交火,在激戰中打死了至少4名「呼聲」組織成員,同時俘虜25人,還抓獲了藏在工廠內的40名越獄犯。同時反對派一方4人死亡。反對派認為,「呼聲」組織與7月29日發生的兩起越獄有關,共致200至300名囚犯脫逃,其中有很多支持卡扎菲的商人、士兵等。反對派由此肯定,「al-Nidaa」一定是卡扎菲一邊的人。
8月1日 進入齋月利比亞不停火
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8月1日迎來齋月。但利比亞戰事未停息,政府軍與反對派在東部石油重鎮布雷加、西部山城提吉等多地持續交火。
8月4日 反對派截獲親卡扎菲組織「刺殺名單」 政府軍收復西部重鎮茲利坦
利比亞反對派近日稱,他們最近清剿一個卡扎菲潛伏小組總部時,截獲了「刺殺名單」,名單上共有60個人,都是反對派高層。反對派認為這個暗殺小組目的是希望自己一旦出手,就讓東部的管理陷入癱瘓。
另據消息,利比亞政府宣布政府軍現在全面控制了西部前線重鎮茲利坦(Zlitan)。 8月22日利比亞反對派稱已控制的黎波里 全城搜捕卡扎菲
22日晚間反對派武裝已全面控制的黎波里及清除市內卡扎菲殘余部隊。反對派全城搜捕卡扎菲,並排除其離開利比亞的可能。8月24日,反對派宣布佔領象徵卡扎菲政權的阿齊齊亞兵營,從此利比亞開始正式進入後卡扎菲時代。

J. 想了解動畫角色命名歷史。。。

鳥山明是怎麼給龍珠里邊的角色起名的
孫悟空家族:
孫悟空(SON GOKU):西遊記
孫悟飯(SON GOHAN):孫悟空家的白米飯(汗)
孫悟天(SON GOTEN):比「空」更高的就是「天」(瀑布汗)
潘(悟飯女兒)(PAN):日文麵包的讀音「PAN」
牛魔王:西遊記人物
琪琪(CHICHI):因為是牛魔王女兒,所以名字就是「乳」日文讀音「CHICHI」

布爾瑪家族:
布爾瑪(BULMA):女學生體育短褲
布利夫博士(BRIEFS):男性內褲
布爾瑪媽媽:沒有正式名字,不過鳥大神曾准備叫PANTIES,也就是褲衩
特蘭克斯(TRUNKS):男用體育短褲
普娜(BRA):文胸,作為小女兒,終於轉移到上半身去了,不容易啊

小林家族:
小林(KRILLIN):取了部分栗的發音(KURI),就是個用來形容光頭的名字
瑪蘿(MARRON):小林的女兒,因此讀音就是「栗」的法語「MARRON」

撒旦家族:
撒旦(MR SATAN):類似職業摔跤手會起的藝名,SATAN,撒旦
比迪麗(VIDEL):因為是撒旦的女兒,因此名字是惡魔DEVIL的字母順序打亂。

賽亞人家族:
賽亞人(SAIYA):實際是蔬菜日文發音「YASAI」倒過來
卡卡羅特(KAKAROT):胡蘿卜法語發音「CALOTTE」
貝吉塔(VEGETA):蔬菜「VEGETALBE」的前幾個字母
拉蒂茲(RADITZ):英語蘿卜「RADISH」
巴達克(BARDOCK):英語牛蒡「BURDOCK」
那巴(NAPPA):菜葉的日文「NAPPA」
布羅利(BRILO):日文花椰菜「Brocoli」拿掉一個音節

紅綢軍體系(黑綢是錯誤的,否則為什麼要以R為標志)
銀上校、青副官、白將軍、黑總帥、紫曹長、鐵軍曹、藍將軍、紫少將全部都是顏色

短笛大魔王體系:
短笛、鈴鼓、鋼琴、銅鈸、大鼓全部都是樂器(因此短笛在劇場版里受不了悟飯的口哨聲?因為太低級?笑)

宇宙人體系:
弗利薩(FRIEZA):因為是所有宇宙人的老大,所以是能包容一切食物的冰箱(FREEZER)
格爾多大王(KING COLD):因為是冰箱的爸爸,所以是冷王
邱夷(KUWI):因為是死在蔬菜王子手上的角色,所以都是水果,日文獼猴桃「KIUI」的發音變化
薩博(ZARBON):日本水果「朱欒」(ZABON)的發音,也是死在蔬菜王子手上
多多利亞(DODORIA):和他的外形一樣,取自榴槤(DORIAN)
阿普魯(APPLE):治療了蔬菜王子後被秒殺的異型頭外星人,名字就是蘋果

基紐特種部隊:
基紐(GINYU):牛奶的日本音
古爾多(GILDO):酸奶的德文「YOGHURT」後半音
吉斯(JEICE):乳酪英文「CHEESE」
巴特(BURTER):英語黃油「BUTTER」
利庫姆(RECOOME):英語奶油「CREAM」

那美剋星人系:
那美剋星人(NAMEKUJI):蛞蝓的發音「NAMEKUJI」,因為和蝸牛長得像,所以所有那美剋星人都是蝸牛的名字
穆利(MURI):蝸牛(KATATSUMURI)的最後一個發音
卡爾科(KARUGO):日語食用蝸牛「ESUKARUGO」最後
丹迪(DENDE):日本蝸牛另一個稱呼背殼蟲的發音「DENDENMUSHI」前半部分
茲諾(TSUNO):來源於蝸牛的觸角「TSUNO」的日本音
內魯(NAIL):蝸牛的英名「SNAIL」

人造人系:
克羅博士(Dr. Kori ):日文「冰」
全部都是編號,除了沙魯是取自細胞「CELL」

魔人布歐系:
達普拉(DABURA):取自著名咒語「阿布拉卡達普拉」(用來辟邪的一個魔咒,能用來退燒,不過如果使用不當也是召喚惡魔的咒語)
比菲迪(BIBIDI)、巴菲迪(BABIDI)、布歐(BUU):著名咒語「比比迪巴比迪布歐」拆開三分(出自電影《灰姑娘》)

孫悟空的夥伴們:
武天老師龜仙人:武天老師是為了聽起來比較帥,龜仙人是為了比較中國化
樂平(YAMCHA):日文「飲茶」的發音「YAMUCHA」
烏龍、普爾:如同名字,就是兩種茶——烏龍茶和普洱茶
天津飯(TIEN):中華料理天津飯
餃子:如其名
蘭琪(LUNCH):午餐的意思...
絲諾(SNOW):馬塞爾塔前響鈴村少女(就是從雪裡救起悟空的那位)名字就是雪
包子嬸嬸:就是饅頭
加林仙人(KARIN):部分發音取自日本點心「木梨塔」的發音「KARINTOU」
波拉(BORA):吧唧嘴的聲音
烏巴(UPA):鳥神著名助手鬆山君家狗的名字……
比魯(BEE):.……
海吉/藿格/莉:被烏龍綁架的女孩們,實際名字是「HEDGEHOG」刺蝟的意思,形容她們被烏龍搶到手後有多麼難伺候,同時也是鳥大神家中一輛模型坦克的名字
歐布:就是布歐名字倒過來
神/沈先生:就是「神」的發音
秦龍(JACKIE CHUN):就是成龍的JACKIE CHEN名字的修改,龜仙人的化名
武泰斗:就是武林至尊,泰山北斗的簡化
彌次郎兵衛:因為需要一個日本式的角色,因此就是傳統日本人的名字
界王(KAIOH):世界之王的意思
巴布魯斯(BUBBLES):界王的猩猩,和邁克爾.傑克遜養的猩猩同名(MOONWALKER錄像帶里我們能看見它)
辛:界王神
波波先生(MR POPO):就是吹泡泡的波波聲
傑比特(KIBITO):因為是界王神的是從,因此就是「服侍我」(發音TSUKIBITO)的後幾個音

孫悟飯的同學們:
夏普勒(sharpener):鉛筆刀
伊麗莎(eraser):橡皮

孫悟空的敵人們:
鶴仙人:龜鶴對立,因為是龜仙人的對頭,因此叫鶴仙人
桃白白:鳥大神當時認為是個可愛的中國女孩的名字
兔人參(兔子團老大):將人變成人參(蘿卜)的兔子之意
皮拉夫:法語的炒飯大王
索巴、舞:(SOBAMAI):就是燒賣,炒飯配燒賣,會吃撐的...
透明人(SUKE):日文透明人「SUKERU」的取音
地獄使者(AKKUMAN):鳥大神另一部名作《GO!GO!ACKMAN》(惡魔少年)的主角名字變形

武道會選手們:
那木(NAMU):就是用天空X字拳的那位,名字取自「南無阿彌陀佛」的前兩個字發音
巴柯特里安(BACTERIUM):從來不洗澡的男人,因此名字就是細菌的英文「BACTERIA」變化的
蘭芳(LANFAN):粉底內衣(LINGERIE FOUNDATION)的簡稱,因此用脫衣戰術攻擊
基朗(GIRAN):奧特曼里怪獸的名字,因此就是怪獸
柴巴王(KING CHAPA):印度料理「CAPATI」的日本音,所以是印度人
潘普特:因為是泰拳手,所以是泰國人名字(被悟空秒殺的人)
伊達沙(IDASA)伊高斯(IKOSE):小特南克斯和悟天秒殺的兄弟二人,名字就是日語庸俗(DASAI)和醜陋(SEKOI)的字序換一下而已。
溫普利(WEBLEY):著名英國搶的名字
基拉(KILLER):你看,演筆記以前人家還是拳擊手呢
久埃兒(JEWEL):用英語「寶石」來形容他實際是個裝模作樣的傢伙。
炸雞隊長(CAPTAIN CHICKEN):美國上校炸雞版
蒙面客(MIGHTY MASK):人如其名
猛血虎(MOUKEKKO):中文名字很猛,但實際是鳥大神起了太多選手名字後受不了而以「已經夠了」的日語命名「MOUKEKK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