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件傳輸 » 內賈德訪問厄瓜多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內賈德訪問厄瓜多

發布時間: 2022-10-08 14:33:54

❶ 伊朗前總統內賈德為何會被逮捕

據外媒7日報道,伊朗當局逮捕了該國前總統艾哈邁迪-內賈德,原因是他「批評現任總統及煽動騷亂」,

據報道,伊朗當局命令在內賈德訪問設拉子市(Shiraz)時將其逮捕,逮捕行動得到了最高領導人哈梅內伊的批准。根據「德黑蘭的可靠消息」,當局已經把內賈德軟禁在家。報道指出,上個月28日,內賈德拜訪伊朗南部城市布希爾(Bushehr)時發表演說,批評現任總統魯哈尼及其政府,指責他們不顧民生問題,稱其「治理不善」和「壟斷公共財富」。

伊朗革命衛隊已於本月3日宣告「騷亂已結束」。7日,伊朗國會召開閉門會議,與內政和情報部長、警察首長及革命衛隊副司令討論了此次的抗議活動。

伊朗多個城市近日爆發遊行示威,波及包括首都德黑蘭在內的多個城市。遊行示威導致暴力沖突,在示威者和警察中均造成人員傷亡。伊朗國內民生問題被認為是遊行示威發生的導火索。外國勢力被認為借遊行示威插手伊朗內政,也受到外界關注。

❷ 2009年8月份的大事

2009年8月大事回顧2009-08-13 17:35,8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82周年。
8月3日——國家反恐部門在新疆破獲5起暴力恐怖團伙案。
8月3日——伊朗最高領導人正式宣布內賈德連任成功。
8月4日——美國前總統柯林頓訪問朝鮮並在平壤與金正日進行會談。翌日,朝鮮發布公告宣布金正日特赦兩名遭扣押的美國女記者。
8月4日——日本民主黨稱若執政首相絕不參拜靖國神社。
8月5日——加拿大官員證實賴昌星前妻攜女返回中國。
8月5日——吉林省白山市靖宇縣、撫松縣交界(北緯42.3,東經127.2) 發生4.6級地震。
8月6日——四川雅安漢源縣境內發生山體垮塌,造成2人死亡,18人受傷,大渡河被阻斷。
8月7日——第13次中印邊界問題會晤在印度新德里舉行。
8月8日——中國第一個全民健身日。為紀念2008年北京奧運會,中國把8月8日設立為全民健身日,2009年開始實行

❸ 以我們需要和平為題寫一篇議論文

第一篇:
我們需要和平不需要戰爭

當今的人類社會,對追求世界和平、反對戰爭的呼聲越來越強烈。和平與發展,目前已成為國際間交往的突出主題,也是許多國家的治國理念。但在一些國家和地區由於內外因作用的結果,難免會有一些波動,甚至不排除恐怖主義行為的出現。

然而,面對一些內憂外患,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勢力總是做出相反的動作,他們不僅不注意傾聽和平之聲,還變本加厲地採取單方行動,悍然使用政治干涉、經濟制裁、武力制控等有百害而無一利的損招子來應對波動,將本來就不夠安定的世界,弄得烏煙瘴氣。

人民日報在早些時候的報道說,西亞北非局勢近來再度趨緊,各種已發以及未來事件錯綜復雜,令人眼花繚亂。伊朗1月2日結束了規模盛大的海上軍演,1月6日又開始在東部與阿富汗接壤的邊境地區再次舉行軍演。

1月7日,伊朗宣布位於該國宗教聖城庫姆附近的福爾多鈾濃縮廠,近期將會投入運行。與此相隨的行為是伊朗總統艾哈邁迪—內賈德,於1月8日展開了對委內瑞拉、尼加拉瓜、古巴、厄瓜多等拉美四國之行,釋放願意恢復核問題談判的意向。

那邊是伊朗連續動作的頻頻亮相,這邊又是阿盟外長理事會1月8日在埃及首都開羅開會,討論阿盟赴敘利亞觀察團團長達比提交的首份行動報告。而俄羅斯航母編隊,也於1月7日抵達位於敘利亞塔爾圖斯港口的俄海軍補給站。

英國皇家海軍1月11日,派出「勇敢號」驅逐艦前往海灣。美國、以色列也拿出計劃,將於二三月份在海灣舉行「嚴峻挑戰12」聯合反導軍事演習。諸如此類現象的顯現,無不說明西亞北非局勢到了十分緊張的地步。

當下的世界,不僅僅是西亞北非,也不僅僅是伊朗、敘利亞,只要地球一角有一點風吹草動,美國他們就毫不客氣地「沖上去」,掄起什麼「保護人權安全」、「檢查核武器」、「打擊恐怖主義」等大棒子,瘋狂地砸下去。

他們砸碎了伊拉克、利比亞、阿富汗,這又要砸碎伊朗、敘利亞,颳起一股股邪風,掀起一道道濁浪,讓世界和平漸行漸遠。這正應驗了中國那句至理名言,「不怕沒好事,就怕沒好人」。美國如此妄為,世界和平必然受阻。

日前,卡達爾電視台傳出聲音,伊朗和敘利亞外交軍事動作連續不斷,他們加緊構築統一陣線。伊朗議長拉里賈尼當天向新聞界宣布,美國是兩天前發生在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市中心爆炸事件的「幕後黑手」,美國中央情報局指使和策劃了這起造成26人死亡的大爆炸。

作為好朋友的伊朗,能公開高調指責美國與敘利亞首都大爆炸有染,表明了態度和立場,伊朗站在敘利亞一邊,而且與敘利亞一道行動,強調兩國戰略同盟,構築反美戰略統一陣線,防範和抵禦可能的外來侵略,維持敘利亞及自身利益。

埃及《消息報》1月8日發表文章指出,很顯然,伊朗正在加緊與敘利亞的聯系,在重大問題上為敘利亞「說項」。比如:在對待阿盟赴敘利亞觀察團問題上,伊朗就強調觀察團應「秉公辦事」,而不應受到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干涉,以西方的標准行動,等等。這些輿論,從一個個側面折射出美國惡習不改,是激化矛盾、損毀主權國家利益的始作俑者。

英國國防部日前也有證實,英國皇家海軍於1月11日派出最先進的45型隱形驅逐艦「勇敢號」前往海灣地區,與已在那裡的英國海軍力量會合。美國國防部長帕內塔1月8日在接受美國媒體采訪時更加露骨地表示,伊朗發展核武器與封鎖霍爾木茲海峽是美方的「紅線」。一旦伊朗跨越這條「紅線」,美國將「作出回應」。這無非就是一個字,「打」。

美國等西方加倍施壓,並不會讓伊朗和敘利亞有什麼改變,退縮半步,反倒會進一步激起他們的憤怒。因此,伊朗和敘利亞抱團對付美國的施壓,已成事實。早在2007年2月,伊朗和敘利亞就鐵定了決心,那就是團結起來共同應對美國和以色列在中東地區製造分歧的「陰謀」。5年時間過去,在美國的施壓下,伊朗和敘利亞再次走到一起對抗美國等勢力,可見戰爭的陰影變得越來越大。

據環球網1月12日報道,美國國防部1月11日宣布,美「卡爾·文森」號航母及其打擊編隊,目前已抵達波斯灣地區,但稱這是一次「例行」活動,並否認此舉與美伊緊張局勢有關。美國第五艦隊在一份聲明中宣布,「卡爾·文森」號已於1月9日抵達第五艦隊責任區,航母搭載著近80艘飛機與直升機及一艘巡洋艦和一艘驅逐艦。

該地區,覆蓋波斯灣、紅海及部分印度洋。美國防部發言人柯比說,「卡爾·文森」號「並不處在波斯灣」,也沒有穿過霍爾木茲海峽。但人們發現,在美國第五艦隊責任區,有兩艘航母。在印度洋執行任務的美國「林肯」號,也正准備與「卡爾·文森」號會合。這樣,就有3艘美國航母齊聚波斯灣。

伊朗就此再次發出警告說,若其石油出口遭到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制裁,將動用武力封鎖霍爾木茲海峽,並警告美國航母勿返回波斯灣海域。美國軍方竟然不顧伊朗的警告,曾宣布有能力阻止任何封鎖霍爾木茲海峽的行動。

美國海軍作戰部長喬納森·格林納特,1月10日表態承認,潛在沖突的准備工作,已令其「夜不能寐」。看來,美國的躍躍欲試不斷「升級」,彼此的對抗可能要刀兵相見,最終導致戰爭一觸即發。

我們注意到,伊朗總統艾哈邁迪·內賈德在當地時間1月11日抵達古巴訪問,他在古巴哈瓦那大學發表講話時稱資本主義已經「日薄西山」,即將破產。艾哈邁迪·內賈德進一步指出:「我們共同的任務、目標和挑戰是努力讓世界獲得公平,(否則)數百萬人將深陷在不公平的生活中。」內賈德不無感慨地表示:「我們正目睹資本主義的覆滅,它定會走投無路。」資本主義唯一做過的事情是「殺戮」,「它正在腐朽」。

伊朗對美國懷有咬牙切齒之恨,與美國之間的關系也日趨緊張,其火葯味漸濃。很清楚,美國等西方國家是否繼續嚴厲制裁伊朗,伊朗是否會封鎖霍爾木茲海峽,這都是問題的焦點所在,美國等西方國家稍有不慎,則會讓伊朗怒吼咆哮。

中新網1月14日援引外電的報道說,美軍一名高級官員稱,近日在霍爾木茲海峽發生了兩起伊朗快艇對美國海軍艦船的騷擾事件。首起騷擾事件,是針對上周由霍爾木茲海峽駛入波斯灣的美海軍「新奧爾良」號兩棲船塢登陸艦。第二起騷擾事件,是針對一艘在科威特海岸游弋的美軍巡邏快艇,它同樣是遭到了伊朗快艇的接近。

美軍巡邏艇上的海員對此沒有質疑地宣稱,他們看到靠近的伊朗快艇上有伊朗士兵手持AK—47沖鋒槍和重機槍。而美軍高官也作出判斷說:「我能確定,這是騷擾事件。」由此看出,美伊矛盾繼續「升級」,霍爾木茲海峽告急。

作為號稱善行人權的美國,以及那些追隨者們,你們想到沒有,如果伊朗、敘利亞破釜沉舟,決一死戰,你們會得到什麼呢?世界和平被葬送了,西方註定也是人類歷史的罪人。我們需要和平,不需要戰爭。

第二篇:
渴望和平

我們需要和平,我們熱愛和平,我們總是這么說。可是,這個世界真的和平了嗎?「世界和平日」即將來臨,而世界並不和平。

君不見,在「和平與發展」已經成為世界主題的今日,美伊戰爭依舊持續,伊拉克的上空依然硝煙彌漫,伊拉克的人民依舊是流離失所,處於水深火熱之中。而美國,卻置聯合國和世界熱愛和平的人們的職責於不顧,我行我素,大舉推行霸權主義。

眾所周知,伊拉克是「石油王國」,那裡埋藏了佔世界大部分的石油,而石油也成為伊拉克人民生活費用的主要來源。但那都已經成為往事,如今的伊拉克人民再也不能安居樂業,用自己的石油和世界各國的人民交易,換取生活用品。來往飛奔的軍車代替了往日的車水馬龍;呼嘯的警報代替了往日的歡聲笑語;難民奔波的腳步代替了往日的輕歌曼舞。如今,在這片昔日繁華的土地上,數以百萬計的難民無家可歸!

相互尊重主權,在這里消失了;互不幹涉內政,在這里消失了;互不侵犯、平等互利在這里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硝煙炮火,是軍車坦克,是國土的支離破碎,是弱小國家的人民痛苦的呻吟!

看啊,這就是霸權主義!這就是強權政治!

為了一個膨脹的私慾,可以找個借口;為了這個借口,可以發動一場戰爭;為了這場戰爭,可以傾囊而出,在另外一個國家的土地上肆意欺凌!

看啊,這就是霸權主義!這就是強權政治!

是的,我還很小,或許很多的是是非非我還不清楚,但是我知道,在另外一個國家的土地上橫行不是友好,為了自己的利益而發動戰爭也決不是熱愛和平!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我想在這里向那些野蠻驕橫的人說一句:

「為了這許許多多嗷嗷待哺的孩子,為了這許許多多苦難深重的人們,為了這世界的大好將來,收起你們的屠刀吧!」

❹ 委內瑞拉的外交

奉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提倡南南合作。積極推動拉美地區一體化,注重同古巴、玻利維亞、巴西等拉美國家開展合作。重視同俄羅斯、伊朗等亞非國家發展關系。堅決反對美干涉內政。
委同160多個國家保持外交關系,是不結盟運動、七十七國集團、十五國集團、石油輸出國組織、世界貿易組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泛美開發銀行、美洲國家組織、美洲玻利瓦爾選擇、南美國家聯盟、南方共同市場、里約集團、拉美一體化協會、拉美經濟體系、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共同體等國際和地區組織成員國。拉美經濟體系總部設在加拉加斯。 同中國的關系
雙邊政治關系
1974年6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委內瑞拉共和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同年9月,中國在委設使館;11月,委在華設使館。
2004年12月,委宣布承認中國完全市場經濟地位。
2006年8月,中委簽署《中國旅遊團隊赴委內瑞拉旅遊實施方案的諒解備忘錄》。
2011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儀仗方隊赴委參加委獨立200周年慶祝儀式。
同美國的關系
委美於1835年6月30日建立外交關系。查韋斯總統上台執政後,美批評委政府侵犯人權,指責其支持哥倫比亞反政府游擊隊並與哥販毒集團有聯系。為此,美對委國家石油公司採取制裁措施。查韋斯總統批駁美方有關指責,反對美以人權、反毒為借口乾涉委內政,明確反對美政治、經濟和貿易制度。2010年,委拒絕接受美新任駐委大使提名。委美經貿聯系緊密,美是委最大出口市場,委是美第四大石油供應國。
同歐洲國家的關系
歐盟是委第二大貿易夥伴和投資來源地。委重視發展同歐盟國家的關系,以求引進資金、技術和增加出口。委與歐盟成員國簽有多項經貿和科技合作協定。
2010年,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俄羅斯總理普京和葡萄牙總理蘇格拉底訪委,查韋斯總統訪問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和葡萄牙。2012年6月,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訪委。
同拉美和加勒比國家的關系
委重視同拉美國家關系,積極參與地區事務,大力推動美洲玻利瓦爾聯盟等拉美一體化戰略,同古巴、玻利維亞、厄瓜多等國家關系密切。
2010年7月,委內瑞拉中斷與哥倫比亞的外交關系。8月,兩國復交。
2010年,查韋斯總統訪問烏拉圭、厄瓜多、尼加拉瓜、古巴、巴西、多米尼加和阿根廷,烏拉圭總統穆希卡、厄瓜多總統科雷亞、巴西總統盧拉訪委。古巴、玻利維亞、阿根廷、厄瓜多等國元首出席在委召開的美洲玻利瓦爾聯盟第九次峰會。2011年12月,委成功舉辦首屆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國家共同體峰會。2012年7月,查韋斯總統赴巴西出席南共市特別峰會。7月31日,委正式加入南共市。
同亞洲、非洲和太平洋地區關系
委看重亞太及非洲地區發展前景,逐步加強與上述地區的經貿合作,把發展與亞太及非洲國家的關系作為實現外交多元化的重要目標。
2010年,查韋斯總統訪問伊朗、敘利亞和利比亞,敘利亞總統阿薩德訪委。2012年1月和6月,伊朗總統艾哈邁迪內賈德兩次訪委。委支持伊朗、土耳其和巴西關於伊朗和平利用核能的協議,反對國際社會制裁伊朗。

❺ 內賈德訪華過嗎

正式訪華貌似沒有,非正式的有,比如上合組織峰會,比如上海世博會

❻ 2008年以來國內外重大時事 很重大的事件哦

1月10日開始——中國南方地區遭遇特大雪災,造成重大損失。
2月11日——韓國崇禮門被燒毀。
2月25日——美國紐約愛樂樂團抵達平壤,開始歷史性的「朝鮮之旅」。
2月28日——泰國前總理他信被逮捕。
3月1日——伊朗總統艾哈邁迪·內賈德對伊拉克進行訪問。這是自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以來伊朗國家元首首次出訪伊拉克。
3月1日——以色列空襲加沙,造成2名以色列士兵和至少52名巴勒斯坦人死亡
3月3日——俄羅斯舉行第四次總統選舉,梅德韋傑夫當選新一任聯邦總統。
3月3日——厄瓜多宣布與哥倫比亞斷絕外交關系,委內瑞拉驅逐哥倫比亞所派駐的全部外交官。委、厄兩國陳兵哥倫比亞邊界。

3月14日——中國西藏拉薩發生3·14特大暴力犯罪事件。

^^^^

❼ 伊朗總統內賈德多次攜夫人外出訪問,為何外界卻不知道第一夫人長什麼樣

伊朗是一個政教合一的國家,總統雖然是伊朗最高元首,但是總統沒有多少實權,實權都掌握在宗教手中,根據伊朗國內的伊斯蘭教規定,女人是不可以隨意拋頭露面的,但是內賈德的夫人談吐不凡,而且根據國際禮儀,元首出國訪問一般都會攜帶夫人,內賈德才多次攜夫人外出訪問,但是第一夫人每次都按照伊斯蘭教的規定,包裹得嚴嚴實實,只露兩隻眼睛在外面,所以外界根本無法窺探到這位前第一夫人的真容。

後來內賈德也多次攜夫人參與政治事務,但是至始至終,內賈德夫人為了不影響內賈德的執政,不讓一些宗教人士指責自己的丈夫,始終都是長袍遮面,將自己包裹得嚴嚴實實,所以無論是伊朗媒體還是外界媒體,從來沒有拍到內賈德夫人的真容過,這也成了媒體的一大遺憾了。

❽ 內賈德為什麼從不打領帶

常有國內的朋友問起:伊朗總統內賈德在出席聯合國大會等非常正式的場合時,為什麼穿了正裝卻不打領帶?伊朗人無論士農工商,幾乎人人都穿西服,卻為啥從不打領帶?

內賈德總統剛上台時,他的著裝就成為外國人熱議的話題。有人說他不懂禮儀,身為領導人,穿著卻如此不妥;有人說他如此穿著,傳遞出了一個信號——親民、平易近人。

朋友們的這些疑問讓我想起了2007年4月的一天,15名被伊朗軍隊扣押的英國水兵在德黑蘭總統府前向媒體揮手告別時,我注意到,除了女兵特尼,其餘14名男兵均著正裝,但都沒有打領帶。原來,水兵們穿的西服是伊朗配發的,因為領帶在伊朗屬於被禁物品,所以並未配發,水兵們也就統統沒有領帶可系。

自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後,穿正裝要系領帶或領結這一世界通行的著裝規范便被禁止,因為領帶和領結被視為「墮落的西方文明的象徵」,會對伊朗人尤其是年輕人的著裝習慣產生「不良影響」。接下來的幾年,伊朗民兵組織經常組織「反領帶行動」,帶著剪刀上街巡邏,見到系領帶者,不由分說,一刀剪下。

近30年過去了,領帶在伊朗保守人士眼裡,仍然是「可憎的」。在伊朗最高精神領袖哈梅內伊的網站上仍然可以看到這樣的語句:「領帶是『非伊斯蘭的』。系領帶有助於傳播西方文化。」

鑒於系領帶在伊朗是「很政治化」的事,因此,幾乎所有伊朗人,尤其是政府工作人員,包括總統在內,穿西服時一律不打領帶。

有一點需要說明。盡管領帶在伊朗被禁,但來伊朗訪問的外國人不必受此限制,伊朗人對外國人打領帶通常也不會有什麼意見,因為他們明白,來者打領帶是出於對他人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