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件傳輸 » 介質訪問的概念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介質訪問的概念

發布時間: 2022-10-03 14:23:31

㈠ 介質訪問控制的介紹

介質訪問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簡稱MAC。 是解決當區域網中共用信道的使用產生競爭時,如何分配信道的使用權問題。它定義了數據幀怎樣在介質上進行傳輸。在共享同一個帶寬的鏈路中,對連接介質的訪問是「先來先服務」的。物理定址在此處被定義,邏輯拓撲(信號通過物理拓撲的路徑)也在此處被定義。線路控制、出錯通知(不糾正)、幀的傳遞順序和可選擇的流量控制也在這一子層實現。

㈡ 乙太網的介質訪問規則是什麼

介質訪問控制(MAC)在OSI網路模型中是一個數據鏈路層的下層,它決定誰被在任何時間允許訪問物理介質。它作為在邏輯鏈路子層和網路物理層之間的一個介面。這個介質訪問控制子層最初與訪問物理傳輸介質(例如那個站點附到線上或頻率范圍有權利進行傳輸)或低水平介質共享協議例如CSMA/CD控制有關。 MAC為在網際網路協議(IP)網路上的計算機提供獨特的鑒定和訪問控制。MAC分配一個獨特的編碼到每個IP網路適配器叫做MAC地址。

㈢ 網路介質訪問

網路帶寬是資源,任何資源都必須通過競爭來獲得,(想想美國欺負伊拉克)
信道訪問權也不例外,答案應該是 D 以上都不是
理由如下:

牌環網(Token Ring)是一種 LAN 協議,定義在 IEEE 802.5 中,其中所有的工作站都連接到一個環上,每個工作站只能同直接相鄰的工作站傳輸數據。通過圍繞環的令牌信息授予工作站傳輸許可權。
令牌環上傳輸的小的數據(幀)叫為令牌,誰有令牌誰就有傳輸許可權。如果環上的某個工作站收到令牌並且有信息發送,它就改變令牌中的一位(該操作將令牌變成一個幀開始序列),添加想傳輸的信息,然後將整個信息發往環中的下一工作站。當這個信息幀在環上傳輸時,網路中沒有令牌,這就意味著其它工作站想傳輸數據就必須等待。因此令牌環網路中不會發生傳輸沖突。
信息幀沿著環傳輸直到它到達目的地,目的地創建一個副本以便進一步處理。信息幀繼續沿著環傳輸直到到達發送站時便可以被刪除。發送站可以通過檢驗返回幀以查看幀是否被接收站收到並且復制。
與乙太網 CSMA/CD 網路不同,令牌傳遞網路具有確定性,這意味著任意終端站能夠傳輸之前可以計算出最大等待時間。該特徵結合另一些可靠性特徵,使得令牌環網路適用於需要能夠預測延遲的應用程序以及需要可靠的網路操作的情況。
此外,光纖分布式數據介面(FDDI)中也運用了令牌傳遞協議。
CSMA/CD
有線區域網在MAC層的標准協議是CSMA/CD,即載波偵聽多點接入/沖突檢測。但由於無線產品的適配器不易檢測信道是否存在沖突,因此IEEE802.11全新定義了一種新的協議,即載波偵聽多點接入/沖突避免(CSMA/CA)。一方面,載波偵聽查看介質是否空閑;另一方面,通過隨機的時間等待,使信號沖突發生的概率減到最小,當介質被偵聽到空閑時,則優先發送。不僅如此,為了使系統更加穩固,IEEE802.11還提供了帶確認幀ACK的CSMA/CA協議。
傳輸介質不同,CSMA/CD與CSMA/CA的檢測方式也不同。CSMA/CD通過電纜中電壓的變化來檢測,當數據發生碰撞時,電纜中的電壓就會隨著發生變化;而CSMA/CA採用能量檢測(ED)、載波檢測(CS)和能量載波混合檢測三種檢測信道空閑的方式。
CSMA/CD(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Collision Derect),即載波監聽多路訪問/沖突檢測方法是一種爭用型的介質訪問控制協議。它起源於美國夏威夷大學開發的ALOHA網所採用的爭用型協議,並進行了改進,使之具有比ALOHA協議更高的介質利用率 .
CSMA/CD是一種分布式介質訪問控制協議,網中的各個站(節點)都能獨立地決定數據幀的發送與接收。每個站在發送數據幀之前,首先要進行載波監聽,只有介質空閑時,才允許發送幀。這時,如果兩個以上的站同時監聽到介質空閑並發送幀,則會產生沖突現象,這使發送的幀都成為無效幀,發送隨即宣告失敗。每個站必須有能力隨時檢測沖突是否發生,一旦發生沖突,則應停止發送,以免介質帶寬因傳送無效幀而被白白浪費,然後隨機延時一段時間後,再重新爭用介質,重發送幀。CSMA/CD協議簡單、可靠,其網路系統(如Ethernet)被廣泛使用。
CSMA/CA
我們知道匯流排型區域網在MAC層的標准協議是CSMA/CD,即載波偵聽多點接入/沖突檢測(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但由於無線產品的適配器不易檢測信道是否存在沖突,因此802.11全新定義了一種新的協議,即載波偵聽多點接入/避免沖撞CSMA/CA(with Collision Avoidance)。一方面,載波偵聽----查看介質是否空閑;另一方面,避免沖撞----通過隨機的時間等待,使信號沖突發生的概率減到最小,當介質被偵聽到空閑時,優先發送。不僅如此,為了系統更加穩固,802.11還提供了帶確認幀ACK的CSMA/CA。在一旦遭受其他雜訊干擾,或者由於偵聽失敗時,信號沖突就有可能發生,而這種工作於MAC層的ACK此時能夠提供快速的恢復能力。

㈣ 介質訪問控制(MAC, Medium Access Control)是什麼

介質訪問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簡稱MAC。 是解決當區域網中共用信道的使用產生競爭時,如何分配信道的使用權問題 區域網的數據鏈路層分為邏輯鏈路層LLC和介質訪問控制MAC兩個子層。 MAC屬於區域網數據鏈路層下的一個子層。區域網中目前廣泛採用的兩種介質訪問控制方法,分別是: 1 爭用型介質訪問控制,又稱隨機型的介質訪問控制協議,如CSMA/CD方式。 2 確定型介質訪問控制,又稱有序的訪問控制協議,如Token(令牌)方式

㈤ 介質訪問控制是干 什麼的,它的作用是什麼

它定義了數據包怎樣在介質上進行傳輸。在共享同一個帶寬的鏈路中,對連接介質的訪問是先來先服務的。物理定址在此處被定義,邏輯拓撲也在此處定義。

㈥ 什麼是介質訪問控制方法

介質訪問控制方式,也就是信道訪問控制方法,可以簡單的把它理解為如何控制網路節點何時發送數據、如何傳輸數據以及怎樣在介質上接收數據。常用的介質訪問控制方式有時分多路復用(TDM)、帶沖突檢測的載波監聽多路訪問介質控制(CSMA/CD)和令牌環(Token Ring)。

㈦ 「介質訪問控制」通俗來講是什麼意思啊

介質指"信息的載體",訪問控制就是"許可權的控制"
意思就是"你沒有許可權訪問這個設備"

㈧ 什麼是介質訪問方式,區域網常用的介質訪問方式有哪幾類

介質訪問方式,也就是怎麼傳輸信號。是用什麼方式,在目前訪問方式有 雙絞線 光釺 無線。 一般區域網介紹傳輸方式是 雙絞線。

㈨ 乙太網絡的介質控制方式是什麼(介質訪問方式),工作原理是什麼

乙太網的介質訪問控制(MAC)技術稱為:載波監聽多路存取和沖突檢測(CSMA/CD),下面我們分步來說明其原理:
1、載波監聽:當你所在的網站(包括伺服器和工作站)要向另一個網站發送信息時,先監聽網路信道上有無信息正在傳輸,信道是否空閑。
2、信道忙碌:如果發現網路信道正忙,則等待,直到發現網路信道空閑為止。
3、信道空閑:如果發現網路信道空閑,則向網上發送信息。由於整個網路信道為共享匯流排結構,網上所有網站都能夠收到你所發出的信息,所以網站向網路信道發送信息也稱為「廣播」。但只有你想要發送數據的網站識別和接收這些信息。
4、沖突檢測:網站發送信息的同時,還要監聽網路信道,檢測是否有另一台網站同時在發送信息。如果有,兩個網站發送的信息會產生碰撞,即產生沖突,從而使數據信息包被破壞。
5、遇忙停發:如果發送信息的網站檢測到網上的沖突,則立即停止該此網路信息發送,並向網上發送一個「沖突」信號,讓其它網站也發現該沖突,從而擯棄可能一直在接收的受損的信息包。
6、多路存取:如果發送信息的網站因「碰撞沖突」而停止發送,就需等待一段時間,再回到第一步,重新開始載波監聽和發送,直到數據成功發送為止。
乙太網規范具體規定了如何在臨近的物理區域,即區域網內,實現計算機之間的數據傳送。如果希望將一台計算機接入區域網成為整個網路的一部分,該計算機需要具備一個用於分割和包裝數據的網路介面以及一個用於連接線纜的連接埠。連接埠一般被集成到系統的主板上或做為內置網卡將數據發送到網路上,同時接收來自網路上其它計算機的數據。

乙太網不僅僅是一種硬體規范,同時它還是一種通訊協議,可以控制如何在相互連接的計算機中傳送數據。通過乙太網技術連接的計算機首先把需要發送的信息分割成小的許多小的數據包,然後再通過網線發送出去。我們可以把數據包想像為一個個的行李箱,加上標簽之後,通過運輸通經發送到不同的目的城市。除了需要傳送的信息之外,數據包中還包含用於指定接收方的目標地址和用於標明發送方的源地址。

乙太網介面使用一種被稱為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即CSMA/CD(載波監聽多路存取和沖突檢測) 的協議發送數據包。該協議為避免多台計算機同時發送數據所造成的數據丟失和網路阻塞,規定在任意時刻內網路上只能有一台計算機向外發送數據,每一台計算機在發送數據之前必須等待網路上的空閑間隔時間。當一個被發送出的數據包到達接收方時,發送方會收到確認信息,然後等待下一次網路空閑時間發送下一個數據包。所有在數據包傳輸路徑上的設備都會讀取數據包內的目標地址,以判斷是否接收數據包或繼續轉發數據包。

㈩ 什麼是按照介質訪問協議分類

介質訪問方式,也就是怎麼傳輸信號。是用什麼方式,在目前訪問方式有 雙絞線 光釺 無線。 一般區域網介紹傳輸方式是雙絞線。

按照介質訪問協議,可分為乙太網、令牌環網、令牌匯流排網。分類標准還有很多,在此只介紹一些常見的分類方案,如圖所示。

廣播信道又被稱為多路訪問信道或者隨機訪問信道,通信信道又被稱為介質,網路結點使用信道進行通信被稱為介質訪問,因此協調各個網路結點的行為、決定廣播信道使用權的協議就被稱為介質訪問控制協議。

在廣播網中,對於不同的傳輸介質、不同的網路拓撲結構,所採用的介質訪問控制協議也不盡相同。因此在數據鏈路層專門設計了一個介質訪問控制(MAC)子層,用於實現廣播網中的信道分配,解決信道爭用問題。點到點網路中沒有MAC子層的概念。



廣播信道的分配策略主要包括靜態分配策略和動態分配策略兩大類:

1、靜態分配策略。

包括時分多路復用和同步時分多路復用。預先將頻帶或時隙固定地分配給多個網路結點,各結點都有自己專用的頻帶或時隙,彼此不幹擾。適用於網路結點數目少,且每個結點都有大量數據要發送的場合;這個時候採用靜態分配策略控制簡單而且信道的使用效率高。

但是對於大部分計算機網路來說,結點的數量眾多而且不固定,隨時可能會有結點的加入或退出網路,同時結點間的數據傳輸也具有突發性的特點;此時如果採用靜態分配策略進行信道分配,既不容易實現,信道的利用率也比較低,這個時候應當採用動態分配策略。

2、動態分配策略。

包括隨機訪問和控制訪問,本質上屬於非同步時分多路復用。各個站點當且僅當有數據需要發送時,才佔用信道進行數據傳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