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件傳輸 » 易傳系辭上傳手冊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易傳系辭上傳手冊

發布時間: 2022-10-03 08:58:50

⑴ 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的易傳

這句話不是出自《周易》或《易經》,而是出自後人(據說是孔子)解釋《易經》的書——《易傳》。
《易傳》共有10冊,其中《系辭》分上、下2冊。
「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出自《易傳·系辭上傳》的第11章,原文為:「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

⑵ 要易傳的全文

易 傳

系辭上傳

第一章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動靜有常,剛柔斷矣。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是故剛柔相摩,八卦相盪。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日月運行,一寒一暑。幹道成男,坤道成女。干知大始,坤作成物。干以易知,坤以簡能。易則易知,簡則易從。易知則有親,易從則有功。有親則可久,有功則可大。可久則賢人之德,可大則賢人之業。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第二章

聖人設卦觀象,系辭焉而明吉凶,剛柔相推而生變化。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憂虞之象也;變化者,進退之象也;剛柔者,晝夜之象也;六爻之動,三極之道也。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樂而玩者,爻之辭也。是故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

第三章

彖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變者也。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無咎者,善補過也。是故列貴賤者存乎位,齊小大者存乎卦,辨吉凶者存乎辭,憂悔吝者存乎介,震無咎者存乎悔。是故卦有大小,辭有險易。辭也者,各指其所之。

第四章

易與天地准,是故能彌綸天地之道。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精氣為物,遊魂為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狀,與天地相似,故不違;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故不過;旁行而不流,樂天知命,故不憂;安土敦乎仁,故能愛。范圍天地之化而不過,曲成萬物而不遺,通乎晝夜而知。故神無方而易無體。

第五章

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顯諸仁,藏諸用,鼓萬物而不與聖人同憂,盛德大業至矣哉。富有之謂大業,日新之謂盛德,生生之謂易,成象之謂干,效法之謂坤,極數知來之謂占,通變之謂事,陰陽不測之謂神。

第六章

夫易廣矣大矣。以言乎遠則不御,以言乎邇則靜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間則備矣。夫干,其靜也專,其動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靜也翕,其動也辟,是以廣生焉。廣大配天地,變通配四時,陰陽之義配日月,易簡之善配至德。

第七章

子曰:「易其至矣乎!」夫易,聖人所以崇德而廣業也。知崇禮卑。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設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成性存存,道義之門。

第八章

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謂之象。聖人有以見天下之動,而觀其會通,以行其典禮;系辭焉,以斷其吉凶,是故謂之爻。言天下之至賾而不可惡也,言天下之至動而不可亂也。擬之而後言,議之而後動,擬議以成其變化。「鳴鶴在陰,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則千里之外應之,況其邇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則千里之外違之,況其邇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發乎邇,見乎遠。言行,君子之樞機。樞機之發,榮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動乎天地也。可不慎乎?「同人,先號啕而後笑。」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處,或默或語。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初六,其用白茅。無咎。」子曰:「苟錯諸地而可矣。藉之用茅,何咎之有?慎之至也。」夫茅之為物薄而用可重也。慎斯術也以往,其無所失矣。「勞謙君子,有終。吉。」子曰:「勞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語以其功下人者。德言盛,禮言恭。謙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亢龍有悔。」子曰:「貴而無位,高而無民,賢人在下位而無輔,是以動而有悔也。」「不出戶庭,無咎。」子曰:「亂之所生也,則言語以為階。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機事不密則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子曰:「作易者,其知盜乎!」易曰:「負且乘,致寇至。」負也者,小人之事也;乘也者,君子之器也。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盜思奪之矣;上慢下暴,盜思伐之矣。慢藏誨盜,冶容誨淫。易曰:「負且乘,致寇至。」盜之招也。

第九章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為二以象兩,掛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時,歸奇於捋以象閏;五歲再閏,故再捋而後褂。干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當其之日。二篇之策,萬有一千五百二十,當萬物之數也。是故四營而成易,十有八變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天下之能事畢矣。顯道神德行,是故可與酬酢,可與佑神矣。子曰:「知變化之道者,知神之所為乎。」

第十章

易有聖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辭,以動者尚其變,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是以君子將有為也,將有行也,問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向,無有遠近幽深,遂知來物,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與於此?參伍以變,錯綜其數,通其變,遂成天下之文;極其數,遂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至變,其孰與於此?易,無思也,無為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與於此?夫易,聖人之所以極深而研機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機也,故能成天下之務;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子曰:「易有聖人之道四焉」者,此之謂也!

第十一章

子曰:「夫易,何為者也?」夫易,開物成務,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是故聖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業,以斷天下之疑。是故蓍之德圓而神,卦之德方以知,六爻之義易以貢。聖人以此洗心,退藏於密,吉凶與民同患。神以知來,知以藏往,其孰能與於此哉?古之聰明睿知、神武而不殺者夫!是以明於天之道而察於民之故,是興神物以前民用。聖人以此齋戒,以神明其德夫!是故闔戶謂之坤,辟戶謂之干,闔一辟謂之變,往來不窮謂之通。見乃謂之象,形乃謂之器,制而用之謂之法,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謂之神。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吉凶,吉凶生大業。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變通莫大乎四時,懸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崇高莫大乎富貴。備物致用、立成器以為天下利,莫大乎聖人。探賾索隱、鉤深致遠,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龜。是故天生神物,聖人則之;天地變化,聖人效之;天垂象見吉凶,聖人象之;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易有四象,所以示也;系辭焉,所以告也;定之以吉凶,所以斷也。

第十二章

易曰:「自天佑之,吉無不利。」子曰:「佑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順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行思乎順,又以尚賢也。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也。」子曰:「書不盡言,言不盡意。」然則聖人之意,其不可見乎?子曰:「聖人立象以盡意,設卦以盡情儰,系辭焉以盡其言,變而通之以盡利,鼓之舞之以盡神。」乾坤其易之蘊耶?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毀則無以見易。易不可見,則乾坤或幾乎息矣!是故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化而裁之謂之變,推而行之謂之通,舉而措之天下之民謂之事業。是故夫象,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謂之象。聖人有以見天下之動,而觀其會通,以行其典禮。系辭焉,以斷其吉凶,是故謂之爻。極天下之賾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動者存乎辭,化而裁之存乎變,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系辭下傳

第一章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剛柔相推,變在其中矣。系辭焉而命之,動在其中矣。吉凶悔吝者,生乎動者也。剛柔者,立本者也。變通者,趣時者也。吉凶者,貞勝者也。天地之道,貞觀者也。日月之道,貞明者也。天地之動,貞夫一者也。夫干,確然示人易矣。夫坤,魁頹然示人簡矣。爻也者,效此者也。象也者,像此者也。爻象動乎內,吉凶見乎外,功業見乎變,聖人之情見乎辭。天地之大德曰生,聖人之大寶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財,理財正辭禁民為非曰義。

第二章

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使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作結繩而為罔罟,以佃以漁,蓋取諸離。包羲氏沒,神農氏作,斲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蓋取諸益。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蓋取諸噬嗑。神農氏沒,黃帝堯舜氏作,通其變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刳木為舟,剡木為楫,舟楫之利以濟不通,致遠以利天下,蓋取諸渙。服牛乘馬,引重致遠以利天下,蓋取諸隨。重門擊柝以待暴客,蓋取諸豫。斷木為杵,掘地為臼,臼杵之利萬民以濟,蓋取諸小過。弦木為弧,剡木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蓋取諸睽。上古穴居而野處,後世聖人易之以宮室,上棟下宇以待風雨,蓋取諸大壯。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樹,喪期無數;後世聖人易之以棺槨,蓋取諸大過。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百官以治,萬民以察,蓋取諸夬。

第三章

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彖者,財也。爻也者,效天下之動者也。是故吉凶生而悔吝著也。

第四章

陽卦多陰,陰卦多陽。其故何也?陽卦奇,陰卦耦。其德行何也?陽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陰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

第五章

易曰:「憧憧往來,朋從爾思。」子曰:「天下何思何慮?」天下同歸而殊塗,一致而百慮。天下何思何慮?日往則月來,月往則日來,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寒暑相推而歲成焉。往者屈也,來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龍蛇之蟄,以存身也。精義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過此以往,未之或知也。窮神知化,德之聖也。易曰:「困於石,據於蒺藜。入於其宮,不見其妻。凶。」子曰:「非所困而困焉,名必辱。非所據而據焉,身必危。既辱且危,死期將至。妻其可得見耶?」易曰:「公用射隼於高墉之上,獲之無不利。」子曰:「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何不利之有?動而不括,是以出而有獲,語成器而動者也。」子曰:「小人不恥不仁,不畏不義,不見利不勸,不威不懲。小懲而大誡,此小人之福也。」易曰:「屨校滅趾,無咎。」此之謂也。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小人以小善為無益而弗為也,以小惡為無傷而弗去也;故惡積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易曰:「何校滅耳,凶。」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亂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易曰:「其亡其亡,系於苞桑。」子曰:「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易曰:「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言不勝其用也。子曰:「知幾,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諂,下交不瀆,其知幾乎!幾者,動之微,吉凶之先見者也。君子見幾而作,不俟終日。易曰:「介於石,不終日。貞吉。」介如石焉,寧用終日,斷可識矣。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剛,萬夫之望。子曰:「顏氏之子,其殆庶幾乎!有不善未嘗不知,知之未嘗復行也。」易曰:「不遠復,無只悔。元吉。」天地絪縕,萬物化醇;男女構精,萬物化生。易曰:「三人行,則損一人;一人行,則得其友。」言致一也。子曰:「君子安其身而後動,易其心而後語,定其交而後求。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危以動,則民不與也。懼以語,則民不應也。無交而求,則民不與也。莫之與,則傷之者至矣。」易曰:「莫益之,或擊之,立心勿恆。凶。」

第六章

子曰:「乾坤,其易之門耶!」干,陽物也;坤,陰物也。陰陽合德而剛柔有體,以體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其稱名也,雜而不越。於稽其類,其衰世之意邪!夫易,彰往而察來而微顯闡幽,開而當名辨物,正言斷辭,則備矣。其稱名也小,其取類也大。其旨遠,其辭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隱。因貳以濟民行,以明失得之報。

第七章

易之興也,其於中古乎?作易者,其有憂患乎?是故履,德之基也;謙,德之柄也;復,德之本也;恆,德之固也;損,德之修也;益,德之裕也;困,德之辨也;井,德之地也;巽,德之制也。履和而至,謙尊而光,復小而辨於物,恆雜而不厭,損先難而後易,益長裕而不設,困窮而通,井居其所而遷,巽稱而隱。履以和行,謙以制澧,復以自知,恆以一德,損以遠害,益以興利,困以寡怨,井以辨義,巽以行權。

第八章

易之為書也不可遠,為道也屢遷,變動不居,周流六虛,上下無常,剛柔相易,不可為典要,唯變所適。其出入以度,外內使知懼。又明於憂患與故,無有師保,如臨父母。初率其辭而揆其方,既有典常,苟非其人,道不虛行。

第九章

易之為書也,原始要終以為質也。六爻相雜,唯其時物也。其初難知,其上易知,本末也。初辭擬之,卒成之終。若夫雜物撰德,辨是與非,則非其中爻不備。噫!亦要存亡吉凶,則居可知也。知者觀其彖辭,則思過半矣。二與四,同功而異位;其善不同:二多譽,四多懼,近也。柔之為道不利遠者,其要無咎,其用柔中也。三與五,同功而異位;三多凶,五多功,貴賤之等也。其柔危,其剛勝邪?

第十章

易之為書也,廣大悉備,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兩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道有變動,故曰爻。爻有等,故曰物。物相雜,故曰文。文不當,故吉凶生焉。

第十一章

易之興也,其當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當文王與紂之事邪?是故其辭危。危者使平,易者使傾,其道甚大,百物不廢,懼以終始,其要無咎,此之謂易之道也。

第十二章

夫干,天下之至健也,德行恆易以知險。夫坤,天下之至順也,德行恆簡以知阻。能說諸心,能研諸侯之慮,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是故變化雲為,吉事有祥。象事知器,占往知來。天地設位,聖人成能,人謀鬼謀,百姓與能。八卦以象告,爻彖以情言,剛柔雜居而吉凶可見矣。變動以利言,吉凶以情遷,是故愛惡相攻而吉凶生,遠近相取而悔吝生,情偽相感而利害生。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則凶或害之,悔且吝。將叛者其辭慚,中心疑者其辭枝;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誣善之人其辭游,失其守者其辭屈。

說卦傳

第一章

昔者聖人之作易也,幽贊於神明而生蓍,參天兩地而倚數,觀變於陰陽而立卦,發揮於剛柔而生爻,和順於道德而理於義,窮理盡性以至於命。

第二章

昔者聖人之作易也,將以順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

第三章

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錯。數往者順,知來者逆。是故易逆數也。

第四章

雷以動之,風以散之,雨以潤之,日以晅之,艮以止之,兌以說之,干以君之,坤以藏之。

第五章

帝出乎震,齊乎巽,相見乎離,致役乎坤,說言乎兌,戰乎干,勞乎坎,成言乎艮。萬物出乎震;震,東方也。齊乎巽;巽,東南也。齊也者,言萬物之潔齊也。離也者,明也,萬物皆相見,南方之卦也;聖人南面而聽天,向明而治,蓋取諸此也。坤也者,地也,萬物皆致養焉,故曰:「致役乎坤。」兌,正秋也,萬物之所說也,故曰:「說言乎兌。」戰乎干;干,西北之卦也,言陰陽相薄也。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勞卦也,萬物之所歸也,故曰:「勞乎坎。」艮,東北之卦也,萬物之所成終而所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

第六章

神也者,妙萬物而為言者也。動萬物者莫疾乎雷,撓萬物者莫疾乎風,燥萬物者莫乎火,說萬物者莫說乎澤,潤萬物者莫潤乎水,終萬物始萬物者莫盛乎艮。故水火相逮,雷風不相悖,山澤通氣,然後能變化,既成萬物也。

第七章

干,健也。坤,順也。震,動。巽,入也。坎,陷也。離,麗也。艮,止也。兌,說也。

第八章

干為馬。坤為牛。震為龍。巽為雞。坎為豕。離為雉。艮為狗。兌為羊。

第九章

干為首。坤為腹。震為足。巽為股。坎為耳。離為目。艮為手。兌為口。

第十章

干,天也,故稱乎父。坤,地也,故稱乎母。震一索而得男,故謂之長男。巽一索而得女,故謂之長女。坎再索而得男,故謂之中男。離再索而得女,故謂之中女。艮三索而得男,故謂之少男。兌三索而得女,故謂之少女。

第十一章

干為天,為圜,為君,為父,為玉,為金,為寒,為冰,為大赤,為良馬,為老馬,為瘠馬,為駁馬,為木果。坤為地,為母,為布,為釜,為吝嗇,為均,為子母牛,為大輿,為文,為眾,為柄,其於地也為黑。震為雷,為龍,為玄黃,為,為大塗,為長子,為決躁,為蒼筤竹,為葦,其於馬也為善鳴,為馵足,為作足,為的顙,其於稼也為反生,其究為健,為蕃鮮。巽為木,為風,為長女,為繩直,為工,為白,為長,為高,為進退,為不果,為臭,其於人也為寡發,為廣顙,為多白眼,為近利市三倍,其究為躁卦。坎為水,為溝瀆,為隱伏,為矯輮,為弓輪,其於人也為加憂,為心病,為耳痛,為血卦,為赤,其於馬也為美脊,為亟心,為下首,為薄蹄,為曳,其於輿也為多眚,為通,為月,為盜,其於木也為堅多心。離為火,為日,為電,為中女,為甲胄,為戈兵,其於人也為大腹。為乾卦,為鱉,為蟹,為蠃,為蚌,為龜,其於木也,為科上槁,艮為山,為徑路,為小石,為門闕,為果蓏,為閽寺,為指,為狗,為鼠,為黔喙之屬,其於木也,為堅多節,兌,為澤,為少女,為巫,為口舌,為毀折,為附決,其於地也,為剛鹵,為妾,為羊。

序卦傳

有天地,然後萬物生焉,盈天地之間者唯萬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稚也,物稚不可不養也,故受之以需,需者,飲食之道也,飲食必有訟,故受之以訟,訟必有眾起,故受之以師,師者,眾也,眾必有所比,故受之以比,比者,比也,比必有所畜,故受之以小畜,物畜然後有禮,故受之以履,履而泰,然後安,故受之以泰,泰者,通也,物不可以終通,故受之以否,物不可以終否,故受之以同人,與人同者,物必歸焉,故受之以大有,有大者不可以盈,故受之以謙,有大而能謙必豫,故受之以豫,豫必有隨,故受之以隨,以喜隨人者必有事,故受之以蠱,蠱者,事也,有事而後可大,故受之以臨,臨者,大也,物大然後可觀,故受之以觀,可觀而後有所合,故受之以噬嗑,嗑者,合也,物不可以苟合而已,故受之以賁,賁者,飾也,至飾然後亨則盡矣,故受之以剝,剝者,剝也,物不可以終盡,剝窮上反下,故受之以復,復則不妄矣,故受之以無妄,有無妄然後可畜,故受之以大畜,物畜然後可養,故受之以頤,頤者,養也,不養則不可動,故受之以大過,物不可以終過,故受之以坎,坎者,陷也,陷必有所麗,故受之以離,離者,麗也,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有父子,然後有君臣,有君臣,然後有上下,有上下,然後禮義有所錯,夫婦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恆,恆者,久也,物不可以久居其所,故受之以遯,遯者,退也,物不可以終遯,故受之以大壯,物不可以終壯,故受之以晉,晉者,進也,進必有所傷,故受之以明夷,夷者,傷也,傷於外者必反於家,故受之以家人,家道窮必乖,故受之以睽,睽者,乖必有難,故受之以蹇,蹇者,難也,物不可以終難,故受之以解,解者,緩也,緩必有所失,故受之以損,損而不已必益,故受之以益,益而不已必決,故受之有夬,夬者,決也,決必有遇,故受之以姤,姤者,遇也,物相遇而後聚,故受之以萃,萃者,聚也,聚而上者謂之升,故受之以升,升而不已必困,故受之以困,困乎上者必反下,故受之以井,井道不可不革,故受之以革,革物者莫若鼎,故受之以鼎,主器者莫若長子,故受之以震,震者,動也,物不可以終動,止之,故受之以艮,艮者,止也,物不可以終止,故受之以漸,漸者,進也,進必有所歸,故受之以歸妹,得其所歸者必大,故受之以豐,豐者,大也,窮大者必失其居,故受之以旅,旅而無所容,故受之以巽,巽者,入也,入而後說之,故受之以兌,兌者,說也,說而後散之,故受之以渙,渙者,離也,物不可以終離,故受之以節,節而信之,故受之以中孚,有其信者必行之,故受之以小過,有過物者必濟,故受之以既濟,物不可窮也,故受之以未濟終焉。

雜卦傳

干剛坤柔,比樂師憂,臨觀之義,或與或求,屯見而不失其居,蒙雜而著,震,起也,艮,止也,損,益,盛衰之始也,大畜,時也,無妄,災也,萃聚,而升不來也,謙輕,而豫怠也,噬嗑,食也,賁,無色也,兌見,而巽伏也,隨,無故也,蠱則飭也,剝,爛也,復,反也,晉,晝也,明夷,誅也,井通,而困相遇也,咸,速也,恆,久也,渙,離也,節,止也,解,緩也,蹇,難也,睽,外也,家人,內也,否泰,反其類也,大壯則止,遯則退也,大有,眾也,同人,親也,革,去故也,鼎,取新也,小過,過也,中孚,信也,豐,多故也,親寡,旅也,離上,而坎下也,小畜,寡也,履,不處也,需,不進也,訟,不親也,大過顛也,姤,遇也,柔遇剛也,漸,女歸待男行也,頤,養正也,既濟,定也,歸妹,女之終也,未濟,男之窮也,夬,決也,剛決柔也,君子道長,小人道憂也。

⑶ 這句話出自哪裡

出自後人(據說是孔子)解釋《易經》的書--《易傳》。

《易傳》共有10冊,其中《系辭》分上、下二冊。

「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出自《系辭》上傳的第十一章,原文為:「是故,易有大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

所以,准確地表述樓主給出的這句話的出處,應當是:《易傳·系辭上傳》。

所謂太極即是闡明宇宙從無極而太極,以至萬物化生的過程。

太極即為天地未開、混沌未分陰陽之前的狀態。

關於「兩儀」,綜合歷代易學家的理論,計有七說:一說為陰陽,一說為天地,一說為奇偶,一說為剛柔,一說為玄黃,一說為乾坤,一說為春秋。但通常是指陰陽。

四象的說法更多,如少陽、老最、少陰、老陰;東、南、西、北;春、夏、秋、冬;青龍、白虎、朱雀、玄武;金、木、水、火……

其意指浩瀚宇宙間的一切事物和現象都包含著陰和陽,以及表與里的兩面。而它們之間卻既互相對立斗爭又相互資生依存的關系,這即是物質世界的一般律,是眾多事物的綱領和由來,也是事物產生與毀滅的根由所在。天地之道,以陰陽二氣造化萬物。天地、日月、雷電、風雨、四時、於前午後,以及雄雌、剛柔、動靜、顯斂,萬事萬物,莫不分陰陽。人生之理,以陰陽二氣長養百骸。經絡、骨肉、腹背、五臟、六腑,乃至七損八益,一身之內,莫不合陰陽之理。這一理論建立至今凡兩三千年,仍在為人們描述萬象。
人與自然之間存在著互動的關系。人與天地相參,與日月相應,一體之盈虛消息,皆通於天地,應於物類。

⑷ 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衍萬物 你知道下一句是什麼嗎

一、下一句是: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
二、「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出自《易傳·系辭上傳》的第11章,原文為:「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

⑸ 「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出自哪裡,怎麼理解

「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出自《易傳·系辭上》。

原文載:「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

可理解為:

太極是天地未分的統一體,是世界的本原。太極如何產生萬物的呢?太極是世界產生總過程的開始,由太極出生天地(陰陽),天地運行而有四時,四時運行演變出雷、風、火、山、澤,然後萬物生成。

兩儀:即「陰陽」,可在不同時候引申為「天地、晝夜、男女」等。

四象:即「少陰、少陽、太陰、太陽」。在不同時候,可分別對應「四方、四季、四象」

(5)易傳系辭上傳手冊擴展閱讀:

1、《易傳》是一部古代哲學倫理著作,屬於戰國時期解說和發揮《易經》的論文集,眾多學者考證今本受道家陰陽家思想影響相當多,儒家倫理色彩較濃,而帛書本陰陽家自然色彩濃厚。

2、八卦:即「乾、坤、巽、兌、艮、震、離、坎」。分別代表天地等諸意,「四象」演「八卦」,最初就是為確立「方位」。

3、《易經》一書包括《周易》本經和《易傳》兩部分。

4、《系辭》是今本《易傳》的第4種,是最具道家特點之作。它總論《易經》大義,是今本《易傳》7種中思想水平最高的作品。《系辭》解釋了卦爻辭的意義及卦象爻位,所用的方法有取義說、取象說、爻位說;又論述了揲蓍求卦的過程,用數學方法解釋了《周易》筮法和卦畫的產生和形成。

⑹ 天地生兩極 兩極生四象 四象生八卦。全文是什麼

這句話出自《易傳·系辭上傳》的第11章,原文為:「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

整段話的意思指浩瀚宇宙間的一切事物和現象都包含著陰和陽,以及表與里的兩面,而它們之間卻是既互相對立斗爭又相互資生依存的關系,這即是物質世界的一般律,是眾多事物的綱領和由來,也是事物產生與毀滅的根由所在。

天地之道,以陰陽二氣造化萬物。天地、日月、雷電、風雨、四時、於前午後,以及雄雌、剛柔、動靜、顯斂,萬事萬物,莫不分陰陽。人生之理,以陰陽二氣長養百骸。經絡、骨肉、腹背、五臟、六腑,乃至七損八益,一身之內,莫不合陰陽之理。這一理論建立至今凡兩三千年,仍在為人們描述萬象。人與自然之間存在著互動的關系。人與天地相參,與日月相應,一體之盈虛消息,皆通於天地,應於物類。

1、兩儀

兩儀指天地或陰陽。關於「兩儀」,綜合歷代易學家的理論,計有七說:一說為陰陽,一說為天地,一說為奇偶,一說為剛柔,一說為玄黃,一說為乾坤,一說為春秋。但通常是指陰陽。

2、四象

四象即為:太陽、太陰、少陰、少陽。

而其又名:少陽、老陽、少陰、老陰。

從方位角度論四象為:東、南、西、北。

從一年季節論四象為:春、夏、秋、冬。

從飛禽走獸論四象為:青龍、玄武、白虎、朱雀。

3、八卦

八卦是中國古代人民的基本哲學概念,是古代的陰陽學說。所謂八卦就是八個卦相,八卦是由太昊伏羲氏,也就是伏羲畫出的。八卦其實是最早的文字,是文字元號。它是中國文化中與陰陽、五行一體用來推演世界空間、時間各類事物關系的工具。

(6)易傳系辭上傳手冊擴展閱讀:

《易傳》是一部戰國時期解說和發揮《易經》的論文集,其學說本於孔子,具體成於孔子後學之手。《易傳》共7種10篇,它們是《彖傳》上下篇、《象傳》上下篇、《文言傳》、《系辭傳》上下角、《說卦傳》、《序卦傳》和《雜卦傳》。自漢代起,它們又被稱為「十翼」。

《系辭》認為《周易》是一部講聖人之道的典籍,它有4種聖人之道:一是察言,二是觀變,三是制器,四才是卜占。

「聖人立象以盡意,設卦以盡情偽,系辭焉以盡其言,變而通之以盡其利,鼓之舞之以盡神。」即系辭是解釋聖人所立的象,而解釋系辭的文字叫系辭傳。

《系辭》分上下兩傳,上傳、下傳各12章。

運用《易經》的基本原理,《系辭傳》進行了創造性的闡述和發揮,它把中國古代早已有之的陰陽觀念,發展成為一個系統的世界觀,用陰陽、乾坤、剛柔的對立統一來解釋宇宙萬物和人類社會的一切變化。把儒教的思想引入其中,並形成了一定的宇宙觀和世界觀。

⑺ 「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出自何典

這句話不是出自《易經》,而是出自後人(據說是孔子)解釋《易經》的書--《易傳》。

《易傳》 也稱《易大傳》,是周易的組成部分,也稱十翼,是儒家學者對卜巫用書《易經》所做的各種解釋,包括《彖》上下、《象》上下、《系辭》上下、《文言》、《序卦》、《說卦》、《雜卦》十篇。

「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出自《系辭》上傳的第十一章,原文為:「是故,易有大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

所以,准確地表述樓主給出的這句話的出處,應當是:《易傳·系辭上傳》

⑻ 兩儀生四象的易傳

這句話不是出自《周易》或《易經》,而是出自後人(據說是孔子)解釋《易經》的書--《易傳》。
《易傳》共有10冊,其中《系辭》分上、下二冊。
「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出自《系辭》上傳的第十一章,原文為:「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
准確地表述這句話的出處,應當是:《易傳·系辭上傳》。

⑼ 教你算卦的方法-易經·系辭第九章的解讀

人類對未來總是充滿好奇,總想知道未來的事,這里講一下易經起卦的方法。

我們都知道《易經》本身是不包含起卦的方法的。易經只有卦象和卦詞,但沒有講到如何得到某個特定的卦詞。就好象抽簽,易經只是竹簽,但沒有記載怎麼抽出這一簽的方法。當然,隨便一抽很簡單,卻沒有那種儀式感了。古代人很講究儀式感的,所以把這個問題弄各得很復雜,比如你看梅花易數,河圖洛書,那些大師為了提高入門難度,加進了大量的其它東西,什麼五行、九宮、天干、地支等等,一開始看這些肯定找不到北。所以要看最權威的《易經》最早的解釋書:《易傳》。

《易傳》應該是春秋戰國時的人對易經的闡述,有道家和陰陽家的觀點,也有儒家思想,肯定不是一個人所作,但也是對《易經》研究最老的文獻和成果了。

這篇文章只看其中起卦的方法。

《易經·系辭上傳》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 各有合。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

這一段不難,無非是說從一到十,奇數5個,偶數5個,加起來一共55。小學水平應該能懂吧。

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為二以象兩,掛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時,歸奇於摶以象閏,故再摶而後掛。

這一段就有難度了。其實是講述了起卦規則。

先找到50根蓍草(我也不知道這是種什麼草,但如果只是練習,用50根小木棍也是可以的)。取一根放邊上,不用它,這就叫「遁去的一」。實際用到49根木棍。如果要儀式感,起卦前洗手,念幾句誰也不懂的語言。

第一步:把這49根分成兩部分。隨機亂分,這就叫分兩儀。注意!奧妙就在這里了。你不知道某一堆具體是多少。把左手邊叫天,右手邊叫地。然後從右邊拿一根出來夾在左手小指和無名指間,這根草象徵人。天地人就三才,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

第二步:把左邊的草四根四根的數(就是用四整除),余數掛在無名指和中指間。肯定是1、2、3、4中的一種。再把右手邊的草同樣數一下,余數掛在中指和食指間。注意儀式感,左手掛著一把草棍,還是挺有感覺的。

第三步:再數數你左手上總共的簽數,一定是5或者9。如果不是,肯定是你數錯了。這個其實也不神秘,因為先拿出了一根,實際用到的是48根,48是能被4整除的,如果你把48分成兩個數,不管兩個數是多少,余數再相加肯定是4或者8,再加上先拿走的一根,一定會是5或9。這就叫一變,就是「再扐而掛」。把這5或9根放到一邊去。

然後開始二變:把一變剩下的木棍左右兩組混到一起,重新按步驟1、2、3來一遍。因為都是用四整除的,剩下的不是40根就是44根。經過步驟3之後,左手中的一定會是4或8根。

三變:把剩下的草棍再按步驟123來一遍。三變完成,剩下的草棍只會有四種情況:24、28、32、36。

這里其實就已經完成了一爻的推算。24是老陰,28是少陽,32是少陰,36是老陽。

我們把它記下來。按照上面的一變二變三變再來一次,得第二爻。如此反復六次,就得到一個卦象了。注意,卦是從下往上數的,第一爻在最下面。

最後,我們根據這個卦象去《易經》里查查它的卦詞是什麼,特別留意老陽、老陰所在的那一爻卦詞。如果老陽老陰太多,具體看什麼,朱熹和他的學生蔡元定有些論述,但也不一定準確,這時就主要看靈感了。

看起來很麻煩吧。算一卦估計得數草棍數個把鍾頭。但這樣才有儀式感嘛。其實周易已經是周文王大量簡化了商朝的甲骨演算法了。甲骨演算法要鑽孔,要燒,最後看紋路,占辭都得專業人士才能做,一套做下來估計得一天功夫。周文王這套系統主要是給平民用的,畢竟平民沒辦法弄那麼多烏龜殼,也不會用。

後世還是嫌它麻煩,改用三個銅錢扔一下起卦了。三個全朝上就是老陽,有兩個朝上是少陽,全朝下是老陰,有兩個朝下是少陰。這下子就簡單了。但實際上這個從數學上來看是不一樣的,一爻出現老陽和老陰的概率是八分之一,少陰和少陽則是八分之三。而用蓍草來算,老陰出現的概率只有十六分之一,老陽是十六分之三,少陽是十六分之五,少陰是十六分之七。這裡面是不是蘊含什麼深刻數學哲學道理我就不知道了。實際上現代數學的概率論也主要是探討幾率問題,用在預測某個事物未來出現的幾率,甚至用來解釋量子,這是一脈相承啊。所以有興趣的朋友就不要糾結八卦了,去學好概率論吧。

再往下發展,就出現了抽簽,這個就更簡單了。現在有了電腦,情況就更簡單,隨便點一下就有了,但也沒多少人信它了,只能作為娛樂了。

⑽ 《易傳》

《易經·系辭上傳》第一章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動靜有常,剛柔斷矣。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日月運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簡能。易則易知,簡則易從。易知則有親,易從則有功。有親則可久,有功則可大。可久則賢人之德,可大則賢人之業。易簡,而天下矣之理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易經·系辭上傳》第二章

聖人設卦觀象,系辭焉而明吉凶,剛柔相推而生變化。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憂虞之象也。變化者,進退之象也。剛柔者,晝夜之象也。六爻之動,三極之道也。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樂而玩者,爻之辭也。是故,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是故自天佑之,吉無不利。

《易經·系辭上傳》第三章

彖者,言乎象也。爻者,言乎變者也。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無咎者,善補過也。

是故,列貴賤者,存乎位。齊小大者,存乎卦。辯吉凶者,存乎辭。憂悔吝者,存乎介。震無咎者,存乎悔。是故,卦有小大,辭有險易。辭也者,也各指其所之。

《易經·系辭上傳》第四章

易與天地准,故能彌綸天地之道。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精氣為物,遊魂為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狀。與天地相似,故不違。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故不過。旁行而不流,樂天知命,故不憂。安土敦乎仁,故能愛。范圍天地之化而不過,曲成萬物而不遺,通乎晝夜之道而知,故神無方而易無體。

《易經·系辭上傳》第五章

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百姓日用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顯諸仁,藏諸用,鼓萬物而不與聖人同憂,盛德大業至矣哉!富有之謂大業,日新之謂盛德。生生之謂易,成象之謂乾,效法之謂坤,極數知來之謂占,通變之謂事,陰陽不測之謂神。

《易經·系辭上傳》第六章

夫易,廣矣大矣!以言乎遠,則不御;以言乎邇,則靜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間,則備矣!夫乾,其靜也專,其動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靜也翕,其動也辟,是以廣生焉。

《易經·系辭上傳》第七章

子曰:「易其至矣乎!」夫易,聖人所以崇德而廣業也。知崇禮卑,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設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成性存存,道義之門。

《易經·系辭上傳》第八章

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謂之象。聖人有以見天下之動,而觀其會通,以行其禮。系辭焉,以斷其吉凶;是故謂之爻。言天下之至賾,而不可惡也。言天下之至動,而不可亂也。擬之而後言,議之而後動,擬議以成其變化。「鳴鶴在陰,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則千里之外應之,況其邇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千里之外違之,況其邇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發乎遠;言行君子之樞機,樞機之發,榮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動天地也,可不慎乎?」「同人,先號啕而後笑。」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處,或默或語,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初六,藉用白茅,無咎。」子曰:「苟錯諸地而可矣;席用白茅,何咎之有?慎之至也。夫茅之為物薄,而用可重也。慎斯術也以往,其無所失矣。」「勞謙君子,有終吉。」子曰:「勞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語以其功下人者也。德言盛,禮言恭,謙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亢龍有悔。」子曰:「貴而無位,高而無民,賢人在下位而無輔,是以動而有悔也。」「不出戶庭,無咎。」子曰:「亂之所生也,則言語以為階。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幾事不密,則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也也。」子曰:「作易者其知盜乎?易曰:「負且乘,致寇至。」負也者,小人之事也;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盜思奪矣!上慢下暴,盜思伐之矣!慢藏誨盜,冶容誨淫,易曰:「負且乘,致寇至。」盜之招也。」

《易經·系辭上傳》第九章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為二以象兩,掛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時,歸奇於撝以象閏,故再撝而後掛。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當期之日。二篇之策,萬有一千五百二十,當萬物之數也。是故,四營而成易,十有八變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天下之能事畢矣。顯道神德行,是故可與酬酢,可與佑神矣。子曰:「知變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為乎!」

《易經·系辭上傳》第十章

是有聖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辭,以動者尚其變,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是以君主子將以有為也,將以有行也,問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向,無有遠近幽深,遂知來物。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與於此。參伍以變,錯綜其數,通其變,遂馬天地之文;極其數,遂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致變,其孰能與於此。

易無思也,無為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致神,其孰能與於此。夫易,聖人之所以極深而研幾也。惟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惟幾也,故能成天下之務;惟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子曰:「易有聖人之道四焉」者,此之謂也。

《易經·系辭上傳》第十一章

子曰:「夫易何為者也?夫易開物成務,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是故,聖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業,以斷天下之疑。」是故,蓍之德,圓而神;卦之德,方以知;六爻之義,易以貢。聖人以此洗心,退藏於密,吉凶與民同患。神以知來,知以藏往,其孰能與於此哉!古之聰明睿知神武而不殺者夫?是以,明於天之道,而察於民之故,是與神物以前民用。聖人以此齋戒,以神明其德夫!是故,闔戶謂之坤;辟戶謂之乾;一闔一辟謂之變;往來不窮謂之通;見乃謂之象;形乃謂之器;制而用之,謂之法;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謂之神。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變通莫大乎四時;懸象著明莫在乎日月;崇高莫大乎富貴;備物致用,立成器以為天下利,莫大乎聖人;探賾索隱,鉤深致遠,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龜。是故,天生神物,聖人執之。天地變化,聖人效之。天垂象,見吉凶,聖人象之。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易有四象,所以示也。系辭焉,所以告也。定之以吉凶,所以斷也。

《易經·系辭上傳》第十二章

易曰:「自天佑之,吉無不利。」子曰:「佑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順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順,又以尚賢也。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也。」子曰:「書不盡言,言不盡意;然則聖人之意,其不可見乎?」子曰:「聖人立象以盡意,設卦以盡情偽,系辭焉以盡其言,變而通之以盡利,鼓之舞之以盡神。」乾坤其易之緼邪?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毀,則無以見易;易不可見,則乾坤或幾乎息矣。是故,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化而裁之謂之變;推而行之謂之通;舉而錯之天下之民,謂之事業。是故,夫象,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謂之象。聖人有以見天下之動,而觀其會通,以行其典禮,系辭焉,以斷其吉凶,是故謂之爻。極天下之賾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動者,存乎辭;化而裁之,存乎變;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易經。系辭下傳》第一章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剛柔相推,變在其中矣。系辭焉而命之,動在其中矣。吉凶者,貞勝者也。天地之道,貞觀者也。日月之道,貞明者也。天下之動,貞夫一者也。夫乾,確然示人易矣。夫坤,聵然示人簡矣。爻也者,效此者也。象也者,像此者也。爻象動乎內,吉凶見乎外,功業見乎變,聖人之情見乎辭。天地之大德曰生,聖人之大寶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財。理財正辭,禁民為非曰義。

《易經。系辭下傳》第二章

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作結繩而為網罟,以佃以漁,蓋取諸離。包羲氏沒,神農氏作,斵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蓋取諸益。日中為市,致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蓋取諸噬嗑。神農氏沒,黃帝、堯、舜氏作,通其變,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刳木為舟,剡木為楫,舟楫之利,以濟不通,致遠以利天下,蓋取諸渙。服牛乘馬,引重致遠,以利天下,蓋取諸隨。重門擊柝,以待暴客,蓋取諸豫。斷木為杵,掘地為臼,臼杵之利,萬民以濟,蓋取諸小過。弦木為弧,剡木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蓋取諸睽。上古穴居而野處,後世聖人易之以宮室,上棟下宇,以待風雨,蓋取諸大壯。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樹,喪期無數,後世聖人易之以棺槨,蓋取諸大過。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百官以治,萬民以察,蓋取諸夬。

《易經。系辭下傳》第三章

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彖者材也。爻也者,效天下之動也。是故,吉凶生,而悔吝著也。

《易經。系辭下傳》第四章

陽卦多陰,陰卦多陽,其故何也?陽卦奇,陰卦耦。其德行何也?陽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陰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

《易經。系辭下傳》第五章

易曰:「憧憧往來,朋從爾思。」子曰:「天下何思何慮?天下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天下何思何慮?」「日往則月來,月往則日來,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寒暑相推而歲成焉。往者屈也,來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龍蛇之蟄,以存身也。精義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過此以往,未之或知也。窮神知化,德之盛也。」易曰:「困於石,據於蒺藜,入於其宮,不見其妻,凶。」子曰:「非所困而困焉,名必辱。非所據而據焉,身必危。既辱且危,死期將至,妻其可得見邪?」易曰:「公用射隼,於高墉之上,獲之無不利。」子曰:「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何不利之有?動而不括,是以出而不獲。語成器而動者也。」子曰:「小人不恥不仁,不畏不義,不見利而不勸,不威不懲;小懲而大誡,此小人之福也。易曰:「履校滅趾,無咎。」此之謂也。」「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小人以小善為無益,而弗為也,故惡積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易曰:「履校滅耳,凶。」」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亂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易曰:「其亡其亡,系於包桑。」」「天地絪緼,萬物化醇。男女構精,萬物化生。易曰:「三人行,則損一人;一人行,則得其友。」言致一也。」子曰:「君子安其身而後動,易其心而後語,定其交而後求。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危以動,則民不與也;懼以語,則民不應也;無交而求,則民不與也。莫之與,則傷之者至矣。易曰:「莫益之,或擊之,立心勿恆,凶。」」

《易經。系辭下傳》第六章

子曰:「乾坤其易之門邪?乾陽物也,坤陰物也。陰陽合德,而剛柔有體,以體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其稱名也,雜而不越。於稽其類,其衰世之意邪?」子曰:「夫易,彰往而察來,而微顯闡幽,開而當名,辨物正言,斷辭則備矣。其稱名也小,其取類也大,其旨遠,其辭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隱,因貳以濟民行,以明失得之報。」

《易經。系辭下傳》第七章

易之興也,其於中古乎?作易者,其有憂患乎?是故,履,德之基也;謙,德之柄也;復,德之本也;恆,德之固也;損,德之修也;益,德之裕也;困,德之辨也;井,德之地也;巽,德之制也。履,和而至;謙,尊而光;復,小而辨於物;恆,雜而不厭;損,先難而後易;益,長裕而不設;困,窮而通;井,居其所而遷;巽,稱而隱。履,以和行;謙,以制禮;復,以自知;恆,以一德;損,以遠害;益,以興利;困,以寡怨;井,以辨義;巽,以行權。

《易經。系辭下傳》第八章

易之為書也,不可遠;為道也,屢遷。變動不居,周流注虛,上下無常,剛柔相易,不可為曲要,唯變所適。其出入以度,外內使知懼,又明於憂患與故,無有帥保,如臨父母。初率其辭,而揆其方,既有曲常。苟非其人,道不虛行。

《易經。系辭下傳》第九章

易之為書也,原始要終,以為質也。六爻相雜,唯其時物也。其初難知,其上易知,本末也。初辭擬之,卒成之終。若夫雜物撰德,辨是與非,則非其中爻不備。噫!亦要存亡吉凶,則居可知矣。知者觀其彖辭,則思過半矣。二與四位,同功而異位,其善不同,二多譽,四多懼,近也。柔之為道,不利遠者,其要無咎,其用柔中也。三與五,同功而異位,三多凶,五多功,貴賤之等也。其柔危,其剛勝邪?

《易經。系辭下傳》第十章

易之為書也,廣大悉備,有天經。系道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有兩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道有變動,故曰爻;爻有等,故曰物;物相雜,故曰文;文不當,故吉凶生焉。

《易經。系辭下傳》第十一章

易之興也,其當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當文王與紂之事邪?是故其辭危。危者使平,易者使傾,其道甚大,百物不廢。懼以終始,其要無咎,此之謂易之道也。

《易經。系辭下傳》第十二章

夫乾,天下之至健也,德行恆,易以知險。夫坤,天下之至順也,德行恆簡以知阻。能說諸心,能研諸侯之慮,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是故,變化雲為,吉事有祥,象事知器,占事未來。天地設位,聖人成能,人謀鬼謀,百姓與能。八卦以象告,爻彖以情言,剛柔雜居,而吉凶可見矣!變動以利言,吉凶以情遷。是故,愛惡相攻而吉凶生;遠近相取而悔吝生,情偽相感而利害生。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則凶;或害之,悔且吝。將叛者,其辭慙,中心疑者其辭枝,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誣善之人其辭游,失其守者其辭屈。

《易經。說卦傳》第一章

昔者,聖人之作易也,幽贊神明而生蓍。

觀變於陰陽,而立卦;發揮於剛柔,而生爻;和順於道德,而理於義;窮理盡性,以至於命。

《易經。說卦傳》第二章

昔者聖人之作易也,將以順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兼三才而兩之,故易六畫而成卦。分陰分陽,迭用柔剛,故易六位而成章。

《老子。說卦傳》第三章

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錯,數往者順,知來者逆;是故,易逆數也。

《易經。說卦傳》第四章

雷以動之,風以散之,雨以潤之,日以晅之,艮以止之,兌以說之,乾以君之,坤以藏之。

《易經。說卦傳》第五章

帝出乎震,齊乎巽,相見乎離,致役乎坤,說言乎兌,戰乎乾,勞乎坎,成言乎艮。萬物出乎震,震東方也。齊乎巽,巽東南也,齊也者,言萬物之潔齊也。離也者,明也,萬物皆相見,南方之卦也,聖人南面而聽天下,向明而治,蓋取諸此也。坤也者地也,萬物皆致養焉,故曰致役乎坤。兌正秋也,萬物之所說也,故曰說;言乎兌。戰乎乾,乾西北之卦也,言陰陽相薄也。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勞卦也,萬物之所歸也,故曰勞乎坎。艮東北之卦也,萬物之所成,終而所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

《易經。說卦傳》第六章

神也者,妙萬物而為言者也。動萬物者,莫疾乎雷;橈萬物者,莫疾乎風;燥萬物者,莫熯乎火;說萬物者,莫說乎澤;潤萬物者,莫潤乎水;終萬物始萬物者,莫盛乎艮。故水火相逮,雷風不相悖,山澤通氣,然後能變化,既成萬物也。

《易經。說卦傳》第七章

乾,健也;坤,順也;震,動也;巽,入也;坎,陷也;離,麗也;艮,止也;兌,說也。

《易經。說卦傳》第八章

乾為馬,坤為牛,震為龍,巽為雞,坎為豕,離為雉,艮為狗,兌為羊。

《易經。說卦傳》第九章

乾為首,坤為腹,震為足,巽為股,坎為耳,離為目,艮為手,兌為口。

《易經。說卦傳》第十章

乾天也,故稱父,坤地也,故稱母;震一索而得男,故謂之長男;巽一索而得女,故謂之長女;坎再索而男,故謂之中男;離再索而得女,故謂之中女;艮三索而得男,故謂之少男;兌三索而得女,故謂之少女。

《易經。說卦傳》第十一章

乾為天、為圜、為君、為父、為玉、為金、為寒、為冰、為大赤、為良馬、為瘠馬、為駁馬、為木果。

坤為地、為母、為布、為釜、為吝嗇、為均、為子母牛、為大輿、為文、為眾、為柄、其於地也為黑。

震為雷、為龍、為玄黃、為敷、為大塗、為長子、為決躁、為蒼筤竹、為萑葦。其於馬也,為善鳴、為馵足,為的顙。其於稼也,為反生。其究為健,為蕃鮮。

巽為木、為風、為長女、為繩直、為工、為白、為長、為高、為進退、為不果、為臭。其於人也,為寡發、為廣顙、為多白眼、為近利市三倍。其究為躁卦。

坎為水、為溝瀆、為隱伏、為矯輮、為弓輪。其於人也,為加憂、為心病、為耳痛、為血卦、為赤。其於馬也,為美脊、為亟心、為下首、為薄蹄、為曳。其於輿也,為丁躦。為通、為月、為盜。其於木也,為堅多心。

離為火、為日、為電、為中女、為甲胄、為戈兵。其於人也,為大腹,為乾卦。為鱉、為蟹、為蠃、為蚌、為龜。其於木也,為科上槁。

艮為山、為徑路、為小石、為門闕、為果蓏、為閽寺、為指、為狗、為鼠、為黔喙之屬。其於木也,為堅多節。

兌為澤、為少女、為巫、為口舌、為毀折、為附決。其於地也,剛鹵。為妾、為羊。

易經·序卦傳

有天地,然後萬物生焉。盈天地之間者,唯萬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穉也。物穉不可不養也,故受之以需;需者飲食之道也。飲食必有訟,故受之以訟。訟必有眾起,故受之以師;師者眾也。眾必有所比,故受之以比;比者比也。比必有所畜也,故受之以小畜。物畜然後有禮,故受之以履。履而泰,然後安,故受之以泰;泰者通也。物不可以終通,故受之以否。物不可以終否,故受之以同人。與人同者,物必歸焉,故受之以大有。有大者不可以盈,故受之以謙。有大而能謙,必豫,故受之以豫。豫必有隨,故受之以隨。以喜隨人者,必有事,故受之以蠱;蠱者事也。有事而後可大,故受之以臨;臨者大也。物大然後可觀,故受之以觀。可觀而後有所合,故受之以噬嗑;嗑者合也。物不可以苟合而已,故受之以賁;賁者飾也。致飾然後亨,則盡矣,故受之以剝;剝者剝也。物不可以終盡,剝窮上反下,故受之以復。復則不妄矣,故受之以無妄。有無妄然後可畜,故受之以大畜。物畜然後可養,故受之以頤;頤者養也。不養則不可動,故受之以大過。物不可以終過,故受之以坎;坎者陷也。陷必有所麗,故受之以離;離者麗也。

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有父子然後有君臣;有君臣,然後有上下;有上下,然後禮儀有所錯。夫婦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恆;恆者久也。物不可以久居其所,故受之以遯;遯者退也。物不可終遯,故受之以大壯。物不可以終壯,故受之以晉;晉者進也。進必有所傷,故受之以明夷;夷者傷也。傷於外者,必反其家,故受之以家人。家道窮必乖,故受之以睽;睽者乖也。乖必有難,故受之以蹇;蹇者難也。物不可終難,故受之以解;解者緩也。緩必有所失,故受之以損;損而不已,必益,故受之以益。益而不已,必決,故受之以夬;夬者決也。決必有所遇,故受之以姤;姤者遇也。物相遇而後聚,故受之以萃;萃者聚也。聚而上者,謂之升,故受之以升。升而不已,必困,故受之以困。困乎上者,必反下,故受之以井。井道不可不革,故受之以革。革物者莫若鼎,故受之以鼎。主器者莫若長子,故受之以震;震者動也。物不可以終動,止之,故受之以艮;艮者止也。物不可以終止,故受之以漸;漸者進也。進必有所歸,故受之以歸妹。得其所歸者必大,故受之以豐;豐者大也。窮大者必失其居,故受之以旅。旅而無所容,故受之以巽;巽者入也。入而後說之,故受之以兌;兌者說也。說而後散之,故受之以渙;渙者離也。物不可以終離,故受之以節。節而信之,故受之以中孚。有其信者,必行之,故受之以小過。有過物者,必濟,故受之既濟。物不可窮也,故受之以未濟終焉。

易經·雜卦傳

乾剛,坤柔,比樂,師憂。

臨、觀之義,或與或求。

屯見而不失其居。蒙雜而著。

震起也,艮止也;損益盛衰之始也。

大畜時也。無妄災也。

萃聚,而升不來也。謙輕,而豫怠也。

噬嗑食也,賁無色也。

兌見,而巽伏也。

隨無故也,蠱則飭也。

剝爛也,復反也。

晉晝也,明夷誅也。

井通,而困相遇也。

咸速也,恆久也。

渙離也,節止也;解緩也,蹇難也;睽外也,家人內也;否泰反其類也。

大壯則止,遯則退也。

大有眾也,同人親也;革去故也,鼎取新也;小過過也,中孚信也;豐多故,親寡旅也。

離上,而坎下也。小畜寡也,履不處也。需不進也,訟不親也。

大過顛也。姤遇也,柔遇剛也。漸女歸,待男行也。頤養正也,既濟定也。歸妹女之終也。未濟男之窮也。夬決也,剛決柔也,君子道長,小人道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