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昴宿星人是幾維度
昴宿星人是三維度。
昴宿星人又叫七姐妹星人,誰也沒有真的見過昴宿星人長什麼樣子,但是網上有很多關於他們的傳說,最讓人震驚的是,根據傳說的說法,昴宿星人跟地球人有著共同的祖先,但是昴宿星人的文明發展程度要遠在我們之上。
舉個例子,我們人類的壽命也就百十來歲,但是據說昴宿星人的壽命已經達到了一千歲左右。
跟我們理解中的外星人的長相不同的是,昴宿星人的外貌其實跟我們差不多,他們也會有男女之分,傳說昴宿星人長得很像歐洲白人。
以前瑞士有一個農夫揚言自己小時候跟昴宿星人接觸過。根據這位農夫的說法,上世紀四十年代,他才五歲的時候,他跟一位來自昴宿星的老人進行了長達十年的接觸,而且他見過的昴宿星人不止這一個。
基本信息:
這位瑞士農夫對昴宿星人的了解也是這些人輸送給他的。昴宿星人教給他很多知識,其中有關於宇宙起源的,有關於天文地理的,也有關於轉世靈學的等等。
他還從昴宿星人那裡學到了一個嶄新的名詞,叫心靈的進化。昴宿星人相信心靈的進化能夠讓人從第三維度進化到第四維度,可以讓人沖破時空的束縛,這也是為什麼昴宿星人能夠來到地球的原因。
⑵ 昴宿星團:也被稱為七姐妹星團,是離地球最近和最明亮的疏散星團
在冬天的夜空里,如果天氣好的話,可以看到金牛座里有一小團模模糊糊的光斑。400年前天文學家伽利略也發現了,他用望遠鏡看過去才發現,這不是光斑,而是好多好多星星聚在一起。這就是一個著名的星團,叫 昴星團 。這個昴是上面一個日,下面一個柳樹的柳去掉木字旁。
在望遠鏡里看,昴星團里有好多藍白色的很明亮的星星。據說對視力特別好的人來說,光用眼睛就能數出小光斑裡面有7顆星。所以昴星團又叫七姐妹星團。但是實際上,昴星團可不只有7顆星。伽利略用他的小望遠鏡看到了36顆星,後來有了更大的望遠鏡,看到昴星團里有幾百顆星。現在,天文學家統計了一下,組成昴星團的恆星超過1000顆。
其實,咱們銀河系裡像昴星團這樣的星團還有很多。現在天文學家已經發現的有1000多個。這一類星團的共同特點是,都包括很多藍白色的恆星,都位於銀河系的圓盤上,而且都很年輕。
因為它們都沒有特別固定的形狀,每個星團都包含幾千顆星星,分布在大約30光年的范圍里,比較分散,所以天文學家把它們叫疏散星團。
除了疏散星團之外,還有另一種星團和疏散星團特別不同,它們叫 球狀星團 。
你一聽這個名字就能猜到,球狀星團都是球型的。沒錯,每一個球狀星團都由大量的星星聚在一起組成了一個大圓球的形狀,看起來有點像一個麻團。球狀星團怎麼跟疏散星團那麼不同呢?
首先就是它們待的地方不一樣。
疏散星團都和太陽一樣位於銀河系的大圓盤上。還記得咱們之前講到的銀河系吧?銀河系的大圓盤上集中了銀河系的大部分恆星,所以圓盤是個相對比較熱鬧的地方。
你想,在一個比較熱鬧的地方,你和你們班的同學一起走,就不太容易保持隊形了,可能走著走著,你們的隊伍就變成了分散的形狀。疏散星團也是這樣。一個疏散星團里的星星剛形成的時候,是一起出生的,過不了太長時間,因為各自不同的運動,也因為銀河系大圓盤上周圍別的星星的影響,星團里的成員就有了不同的位置,形狀看起來就不規則了。
它們待的地方不是銀河系的圓盤,而是圓盤周圍比較空曠的地方,那裡星星特別少,圍著銀河系中心轉。所以球狀星團誕生之後,它裡面的成員就像你和你班裡的同學一起在一個很空盪盪的地方走,你們就可以一直保持隊形,永遠和出發的時候一樣。所以球狀星團的形狀都是特別規則的球形。
狀星團NGC7006再告訴你一個秘密。一個球狀星團裡面可能包含好多星星,有的重量大,有的重量小。經過很長時間之後,重量大的恆星都會跑到球狀星團的中心去,重量輕的恆星都會浮在球狀星團的外表。這是怎麼回事呢?
球狀星團有那麼多成員組成,所以引力當然也會比較強大。重量大的恆星受到的引力當然也比較大,慢慢就會往下沉,重量輕的恆星就跟它們交換位置,慢慢飄浮上來。對一個球體來說,往下沉的意思,就是往中心走。
剛才咱們說了,一個疏散星團裡面,比如昴星團,包含一千多顆星。那你猜一猜,一個球狀星團會包含多少顆星呢?
答案是最少的有幾十萬顆,多的會有幾百萬顆。
聽起來是不是太震撼了。你想像一下 ,一百萬顆 恆星聚攏在一起組成一個大球是什麼感覺。這個大球有多大呢?半徑大約30多光年那麼大。
如果你能想像這種場景的話,你覺得球狀星團的中心會發生什麼呢?我可以停頓幾秒鍾,讓你思考一下。
剛才說到,重量大的恆星容易往中心跑,一百萬顆星聚在一起,那麼多重量大的恆星都往中心扎堆兒。那結果肯定是好多個頭大的恆星都擠在一起,都撞在一塊兒了。所以可想而知,球狀星團的中心,肯定是一個特別緊密的地方。
更重要的是,恆星撞到一塊兒和皮球撞一塊兒可不一樣,皮球撞到一塊大不了就往外彈開,但恆星撞一塊可就不是會再完好無損的彈開這么簡單了。那麼多恆星全撞一起,會出什麼事呢?它們會最終會變成一個 大黑洞 。
等到咱們後面的課程專門講黑洞的時候,我再詳細說這件事。現在先簡單地告訴你這個結論,球狀星團越往裡,恆星越密集,最裡面是一個大黑洞。
說到這,你可能又想到新問題了。
咱們講銀河系的時候也說過,銀河系也是越往裡恆星越多,越密集,而且銀河系的中心也是一個大黑洞。這么說的話,球狀星團和銀河系除了形狀不同,別的方面好像的確還挺像的?。
是不是有點像?除了形狀不同,別的方面的確還挺像的。
你要是這么想的話,那就真是學得得很認真了。你說得完全正確,球狀星團還真的就像一個小號的銀河系。不光是像,有天文學家甚至還覺得,咱們銀河系裡的球狀星團其實不是銀河系裡自己誕生的東西,而是銀河系把周圍別的小號的星系吸引過來吃到自己肚子里了。球狀星團就是別的小號的星系掉進了銀河系。具體怎麼掉進來的,怎麼吃的,在講銀河系周圍環境的時候我還會再繼續講。
銀河系裡的疏散星團有1000多個,那球狀星團有多少個呢?
目前天文學家在銀河系裡一共發現了150多個球狀星團,可能還有20個左右沒有看到,正等著天文學家繼續發現呢。
你看,疏散星團和球狀星團全都是大量星星靠引力聚在一起,它們每一個的大小差不多都是30光年,但是形態很不一樣,包含的星星數量也差了幾百倍。這就是因為它們待的地方特別不一樣。所以學習天文學,除了搞清楚星星本身的樣子以外,它們周圍的環境也特別重要。
太有用了,天文學家特別喜歡研究星團。
因為一個星團裡面的那麼多恆星都是一起誕生的,所以這些星星的年齡都一樣。也就是說,只要發現一個星團,就等於發現了一大批相同年齡的恆星,這就特別有用了。
天文學家會仔細看看這批恆星是不是完全一樣的。你想,既然年齡一樣,就意味著經過了相同的生長的時間,為什麼會長的樣子不同呢?這些就可以拿來仔細研究。
研究星團還有一個好處。你想啊,星團就是一大群星星聚在一起,這說明什麼呢?說明這一大群星星挨得很近,所以它們每一顆星到咱們地球的距離都差不多一樣。知道這件事太重要了。這是為什麼呢?
星星看起來亮不亮,除了和它自己的發光能力有關,也和距離有關,發光能力一樣的星星,距離我們近一些,看起來也就亮一些。
可如果一大批星到咱們距離都一樣遠,那就意味著,如果哪顆星星看起來更亮,就只是因為它本身個頭大,發光能力強,不是因為它離咱們遠近。
這么說你明白了吧?一批星星距離都一樣,天文學家研究它們的時候,就可以不用再考慮距離的因素了,每顆星星都可以平等地展示它們自己發光的實力。
一個星團里的成員都是一起誕生的,那它們剛誕生的時候什麼樣呢?它們在什麼地方誕生呢?下一講,咱們講一講恆星誕生的地方,也就是 星雲 。這節課完了,你對星團有什麼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⑶ 目前離地球最遠的的星團或星系叫什麼名字
名為「IOK-1」的星系,距離地球128.8億光年,是目前觀測到的離地球最遠的星系。
請參照:
日本「昴宿星團」望遠鏡捕捉到了距離地球128.8億光年的一個星系發出的光,這個迄今觀測到的距地球最遠的星系為人類揭示了「宇宙史黑暗時代」的一角。
日本國立天文台在14日出版的英國《自然》雜志上報告說,該機構和東京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設置在夏威夷的「昴宿星團」望遠鏡觀測到了這個名為「IOK-1」的星系。
報告說,研究人員給「昴宿星團」望遠鏡的主焦點相機配備了專為這次觀測開發的濾光鏡,這種濾光鏡可以提高相機的感光度。這架望遠鏡在「後發星座」方向發現了41533個天體,之後專家又用微光天體分光裝置進行了光譜觀測,從中發現了距離地球128.8億光年的「IOK-1」星系。這一觀測結果證實,導致宇宙誕生的「大爆炸」後約7.8億年,宇宙中就生成了早期星系。
天文學界曾認為,宇宙誕生後的幾億年裡,星系發出的光被氫氣所形成的濃厚雲霧遮蓋,不能到達地球。但此次科學家在地球上捕捉到來自「IOK-1」星系的光線,說明當時的氣體雲已被星系的光線分解,宇宙開始「放晴」。
「大爆炸」之後約38萬年至9億年的階段被稱為「宇宙史黑暗時代」。按理論推算,在這段時期內,密度大的宇宙物質因重力收縮形成了最初的星系和恆星。「昴宿星團」望遠鏡的上述發現使「宇宙史黑暗時代」露出了冰山一角。
⑷ 目前在宇宙中人類探測的最遠的星球離地球有多遠
最遠銀河 距地球128.8億光年。 日本「昴宿星團」望遠鏡捕捉到了距離地球128.8億光年的一個星系發出的光,這個迄今觀測到的距地球最遠的星系為人類揭示了「宇宙史黑暗時代」的一角。 日本國立天文台在14日出版的英國《自然》雜志上報告說,該機構和東京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設置在夏威夷的「昴宿星團」望遠鏡觀測到了這個名為「IOK-1」的星系。 報告說,研究人員給「昴宿星團」望遠鏡的主焦點相機配備了專為這次觀測開發的濾光鏡,這種濾光鏡可以提高相機的感光度。這架望遠鏡在「後發星座」方向發現了41533個天體,之後專家又用微光天體分光裝置進行了光譜觀測,從中發現了距離地球128.8億光年的「IOK-1」星系。這一觀測結果證實,導致宇宙誕生的「大*」後約7.8億年,宇宙中就生成了早期星系。 天文學界曾認為,宇宙誕生後的幾億年裡,星系發出的光被氫氣所形成的濃厚雲霧遮蓋,不能到達地球。但此次科學家在地球上捕捉到來自「IOK-1」星系的光線,說明當時的氣體雲已被星系的光線分解,宇宙開始「放晴」。
⑸ 宇宙中有幾千億個星系,現在觀測最遠的星
日本「昴宿星團」望遠鏡捕捉到了距離地球128.8億光年的一個星系發出的光,這個迄今觀測到的距地球最遠的星系為人類揭示了「宇宙史黑暗時代」的一角。
日本國立天文台在2006年9月14日出版的英國《自然》雜志上報告說,該機構和東京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設置在夏威夷的「昴宿星團」望遠鏡觀測到了這個名為「IOK-1」的星系。
報告說,研究人員給「昴宿星團」望遠鏡的主焦點相機配備了專為這次觀測開發的濾光鏡,這種濾光鏡可以提高相機的感光度。這架望遠鏡在「後發
星座
」方向發現了41533個天體,之後專家又用微光天體分光裝置進行了光譜觀測,從中發現了距離地球128.8億光年的「IOK-1」星系。這一觀測結果證實,導致宇宙誕生的「大爆炸」後約7.8億年,宇宙中就生成了早期星系。
⑹ 昴宿星人來至哪裡
來至昴宿星團!
⑺ 昂星團的距離
由於昴宿星團是如此的靠近地球,相對的,它的距離也很容易測量。正確的距離知識,允許天文學家使用赫拉圖來測量星團的距離,與距離已知的星團比較圖形,就可以估計待測量星團的距離。其他的方法可以延伸測量的距離從疏散星團至星系,乃至於星系團,宇宙距離尺度的階梯就被建構起來了。對昴宿星團距離的認知,最終可以影響到天文學家對宇宙年齡的理解和未來的演變。
在依巴谷衛星發射之前,一般認知的昴宿星團與地球的距離是135秒差距。依巴谷衛星利用星團中恆星視差—一種直接和准確的技術,測量的結果是118秒差距,使天文學家大為驚訝。後續的工作發現依巴谷衛星對昴宿星團距離的測量是錯誤的,但是並不知道發生錯誤的原因。目前認為昴宿星團距離的上限值大約是135秒差距(相當於440光年)。
⑻ 有男子自稱來自6491年「未來美國」,而且還通過測謊儀,這可信嗎
一男子宣稱自己來自2045年,並透露地球未來的樣子,還揭露了未來美國總統是誰,更驚奇的是,所有的這些在測謊儀的檢測下,竟然全都通過了。
亞當甚至聲稱2030年後,全世界將會合而為一。除此之外,地球地貌也將改變,許多大城市會因為海平面上升而消失,如天使之城洛杉磯。
⑼ 昴宿星團離地球有多遠
昴宿星團是疏散星團之一,在北半球看是位於西方大而明亮的疏散星團,位於金牛座,用肉眼輕易可見。它的幾個亮星位於昴宿,由此而得名。肉眼通常見到有六、七顆亮星,又稱七姊妹,在梅西耶星表中編號為M45。昴星團的視直徑約2°,形成斗狀。它至少包含500顆較暗的恆星,距地球約350光年,是一個很年輕的星團,其年齡約5000萬年。昴星團也是一個移動星團。
⑽ 地球繞著太陽轉,太陽繞著昂宿星轉嗎那太陽繞著轉的東西繞著什麼轉的……(無限循環)
地球繞著太陽轉,太陽繞著銀河系的中心轉。
太陽是銀河系較典型的恆星,位於銀河系獵戶座旋臂,離星系中心25000至28000光年。太陽公轉是太陽繞銀河系的質心——銀心所作的運動。
太陽繞銀河系中心公轉的速度約為每秒220公里,太陽系繞銀河公轉一圈需要大約2.25~2.5億年,它在圍繞「銀心」公轉的同時,帶領著太陽系中的所有天體(包括地球)向武仙座方向飛奔過去,每年的行程約70億千米。
太陽在銀河系中的位置
不知道你說的「昴宿星」是哪一顆星。因為昴宿是一個星團,不是一顆星。
昴宿,是中國古代天文學中的二十八宿之一,屬於西宮七宿的第四宿,由七顆星組成,又稱旄頭(旗頭的意思),也稱昴星團,西方稱七姐妹星團。
昴星團是離地球最近、也是最亮的幾個疏散星團之一。梅西葉星表編號為 M45,位於金牛座,是非常明亮的疏散星團,構成星團幾個亮星在昴宿,由此得名。在北半球晴朗的夜空用肉眼就可以看到它,通常見到有六、七顆亮星,所以又常被稱為七姊妹星團。
昴星團總共含有超過3000 顆的恆星,它的橫寬大約13光年,距離128秒差距(417光年),直徑約4秒差距(約13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