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擊落戰機要出大事:俄土戰爭會再次爆發嗎
(2015年11月25日)一架在敘土邊境執行任務的俄羅斯空軍蘇-24戰機被土耳其空軍派出的F-16戰機擊落,機上兩名飛行員跳傘後一名被當地武裝打死,另一名下落不明。作為俄軍直接介入敘利亞內戰以來的第一次人員傷亡與戰斗損失,戰機被土耳其擊落顯然超出了大多數觀察家們的預料。考慮到俄土兩國的世代仇恨,再加上土耳其在整個敘利亞內戰中對於敘政府的「消極表現」——支持敘利亞反對派,為反對派提供武器和訓練場地,放任國內購買「伊斯蘭國」產出的石油等,這場從一開始就並不友善的攻擊行動一下子點燃了兩國間從政府到民間的對立情緒。俄羅斯總統普京直截了當地指責土耳其「背後一刀」,而俄羅斯網民更是乾脆直接在各種可能遇到土耳其網友的場合之稱土耳其人為「壞人」、「伊斯蘭國恐怖分子」。
那麼從現實的武裝力量角度看,假若爆發了「第十三次俄土戰爭」,俄羅斯與土耳其在當面的力量對比又會是如何呢?黑海一隅對土耳其全國與前十二次持續200多年的俄土戰爭不同,由於俄羅斯和土耳其在過去的一百年中遭遇的各種重大政治變故和領土變化,導致目前俄羅斯與土耳其已經沒有了接壤的領土。這直接導致兩國失去了拉開架勢打一場大規模地面戰的可能性。這對於雙方可能都是一個好消息,因為土耳其陸軍雖然在近年來添置了不少裝備,但其主戰裝備老舊、戰鬥力不強的缺點依然明顯,而俄軍盡管在南部軍區有著包括第58集團軍這樣久經高加索戰火的強力部隊,但目前南部軍區既要應對高加索局勢又要關照東烏克蘭的和平與穩定,也難以抽出足夠的武裝來做出快速反應。
至於搞什麼「千軍萬馬過黑海,萬里驚濤把路開」的瘋狂想法,就算國際環境允許,只考慮純粹理論上的可能性,俄軍也不可能做到。一來俄羅斯沒有那麼多的兩棲艦艇發起類似行動;二來,俄軍的海空力量能不能保障黑海的制空權和制海權,現在看來也是個未知數。堂堂俄軍保不住黑海空海權?這一觀點聽起來十分驚悚,但認真分析,卻有其內在合理性。俄羅斯軍力雖然遠遠強過土耳其,但具體到黑海方向上,俄軍實際能夠調動的力量並不如其賬面上顯示的那樣充裕,而土耳其三軍則可以集結全軍的力量應對俄羅斯的攻擊。既然陸軍沒有開打的機會,那麼俄羅斯南部軍區地區的空軍力量和黑海艦隊就會成為俄軍在與土耳其對抗中的主力。從這個角度說,以俄羅斯黑海一隅對抗土耳其全國的描述雖不準確,卻也反映了在當下俄土之間的力量對比。制空權難說,制海權……更難說從空中力量的角度看,土耳其空軍在近東地區絕對算得上是一支勁旅:超過200架F-16C/D Block50戰斗機和40多架經過徹底現代化改進的F-4E2000戰斗機,無論數量還是質量在該地區都僅次於以色列空軍,甚至還是北約僅次於美英、規模第三大的空軍力量。按照北約標准訓練的土耳其飛行員水平也相當優秀,這次干凈利落地擊落蘇-24便是例證之一。如果算上該國還裝備有包括數架波音737預警機在內的預警機群,其空中控制能力和打擊能力都不可小覷。
相比之下,如果爆發大規模沖突,俄羅斯在敘利亞軍事基地內的戰機處境將相當不妙。雖然這里的戰機總數達到大約一個混成飛行團,但其中只有4架蘇-30SM具備合格的空戰能力。由於拉塔基亞空軍基地距離土敘邊境非常近,一旦土耳其空軍越境發動大規模空襲,即使考慮到基地里配備的S-300防空導彈,基地也很難逃脫被徹底打擊的命運。
而在土耳其的另一邊,黑海方向上俄羅斯空中力量里最精銳的是俄軍部署到克里米亞半島上的第43團和第38團,裝備至少7架蘇-30SM、10架蘇-27SM和4架蘇-30M2戰機,他們同樣還裝備著較為老舊的蘇-24M戰斗轟炸機、蘇-27P、蘇-27UB戰斗機。說是裝備精銳,但不難看出其實這兩支部隊仍在換裝之中,還有一些舊式戰機會影響其戰鬥力。至於俄羅斯最新銳的蘇-35則仍然部署在遠東地區的共青城機場,雖然使用該機的部隊已經初具戰鬥力,但要將它們投入黑海方向似乎為時尚早。除此之外,黑海方向俄軍還有一個團混編蘇-27SM3、蘇-27P和蘇-30M2戰機,一個團裝備米格-29戰機,雖然這些力量配合防空導彈部隊抵禦土耳其空軍進攻(如果土耳其瘋了的話)綽綽有餘,但要靠它們掃盪土耳其空軍奪取制空權,顯然難度不小。
如果說空中力量的對比對俄羅斯還是勢均力敵的話,那麼海上力量對比的結果可能更加令大家驚訝。黑海艦隊這支在冷戰期間一度掌控黑海,甚至在地中海和紅海與美國海軍分庭抗禮的強大力量,今天早已經衰弱不堪。筆者在去年寫作《俄羅斯黑海艦隊「滿血復活」了嗎?》時,黑海艦隊主力只剩下2艘巡洋艦、1艘驅逐艦、2艘護衛艦,9艘輕型護衛艦和1艘潛艇。一年以後,黑海艦隊2艘巡洋艦中的「刻赤」號因為失火失去了出海能力,而誓言「復興」的黑海艦隊除了增加4艘常規潛艇外,水面艦艇只增加了2艘輕型護衛艦,原計劃為其建造的6艘大型導彈護衛艦只有3艘有望完工,還有3艘則因為烏克蘭製造的發動機缺貨而被迫延期。
相形之下,土耳其海軍的規模反而讓人印象深刻。土耳其海軍裝備的3000噸以上的護衛艦達到16艘,是當下俄羅斯黑海艦隊的4倍,輕型護衛艦也有8艘,與俄軍不相上下,潛艇數量更是達到13艘,是黑海艦隊的2倍強。加上黑海艦隊最大的旗艦「莫斯科」號導彈巡洋艦正在地中海執行任務,黑海艦隊的力量明顯嚴重空虛。更糟糕的是,在當下的俄土關系下,讓一艘巡洋艦穿越土耳其海峽,對土耳其來說可以視作挑釁,對俄羅斯巡洋艦而言則幾乎是「作死」。推測「莫斯科」號將在地中海執行任務後前往其他地中海國家進行補給,而不是冒險回到黑海。
北約庇護下安全的土耳其當然,俄羅斯依然是有辦法對土耳其發動外科手術式的打擊行動的,其手段無非也與此前俄軍打擊敘利亞「伊斯蘭國」武裝類似,即派遣戰略轟炸機和裏海分艦隊發射對地攻擊巡航導彈。土耳其軍隊的防空導彈部隊比他的戰斗機部隊寒酸得多:因為引進中國紅旗-9的工作被一拖再拖直至取消,土軍依然不得不依靠陳舊的「霍克」防空導彈對付眼前的威脅。而面對巡航導彈,這樣的防禦幾乎是無效的。
看嘛,俄羅斯還是能解決土耳其的。不過話雖如此,問題卻依然存在,一來俄軍的巡航導彈庫存本來有限,能否支持對土耳其的打擊是個問題;二來這樣對土耳其的打擊勢必要動用俄羅斯的遠程航空兵及戰略轟炸機(與轟炸「伊斯蘭國」不同,打擊土耳其只能用高級的圖-160和圖-95MS,圖-22M3的地毯式轟炸則實在太危險了),由於俄軍轟炸機群出動率本來就不高,能否保證進行連續的大規模攻擊也是未知數。
更何況土耳其是北約成員國,根據北約第五條約定——集體自衛原則,成員國中的一國(或者多國)在遭受到武裝襲擊時將會被視為對有所成員國的武裝襲擊,所有成員國將立即援助被襲擊國家。如果俄土之間發生大規模沖突,北約第五條顯然會成為包括美英等國介入戰事的標准理由。屆時,俄羅斯要打的就不是土耳其,而是以美國為首的整個北約集團。如果真的那樣,那麼大家似乎可以多屯一些物資,准備第三次世界大戰了——俄羅斯不是瘋子,自然不會讓事情鬧到如此不可收拾。
小打難以佔到便宜,大打即缺乏必要也沒有勝算戰勝北約,在如此矛盾下的俄土戰爭能不能爆發起來,答案想必是再明顯不過了。
㈡ 2022年俄羅斯基洛夫級巡洋艦現在服役有幾艘在意有幾艘
2艘現役:彼得大帝號和納希莫夫海軍上將號。 還有一艘「伏龍芝號」在船廠改裝,具體重新服役時間不詳。
㈢ 俄羅斯的艦隊為什麼能夠開到地中海
俄羅斯有支很重要的黑海艦隊,而黑海通過土耳其海峽可以連通到地中海,由此黑海艦隊可以進入地中海。按照現行公約,作為黑海沿岸國家的俄羅斯在平時可以進出土耳其海峽,戰時由土耳其決定是否允許。考慮到和土耳其的關系,毛子堅持稱呼其航母為重型載機巡洋艦,打死不說是航空母艦。
㈣ 戰爭內幕,俄羅斯和土耳其能打起來么
土耳其在敘利亞和土耳其邊界擊落了一架俄羅斯戰機。土耳其方面承認擊落這架俄戰機是他們所為,並認為該戰機「侵犯了土耳其領空」。俄方稱這架戰機一直在敘利亞上空飛行,並宣布這是恐怖分子的共犯從背後捅了俄羅斯一刀,「後果嚴重」。中東局勢再次驟然緊張升溫。
上月末在埃及墜毀的俄羅斯客機已被確認遭到了恐怖襲擊。
(2)憋著兩口氣的俄羅斯打擊IS將更狠,中東地區軍事投入有望加大
先是俄客機在埃及西奈半島墜毀,後是土耳其擊落俄戰機,俄羅斯沒有理由不憤怒。但在憋著氣的同時,他應該也意識到中東地緣格局的水比預期得要深,競爭對手甚至會無所不用其極。
這些都迫使普京將在中東地區投入更多的資源。從俄羅斯軍方的表態看,除了將「莫斯科」號巡洋艦派往敘利亞沿海之外,俄軍還將採取「額外措施」,確保俄空軍在敘利亞的安全。
可以想見,俄羅斯不但不會因此減少對IS的打擊,反而將大力度打擊IS,特別是有力地打擊IS控制的油田和運油車以給對手以強有力的報復。過去,俄羅斯可能還會對打擊敘利亞反對派有顧慮,擔心打擊油田所帶來的道德風險,接下來的打擊恐怕將會把手腳放得更開。
另外,在放開手腳的同時,俄羅斯對國際社會打擊IS的協調力度也有望加強。25日,俄羅斯駐法國大使表示,俄羅斯准備聯合美國、法國等國,協同打擊極端組織IS武裝力量。
在國際關系學院副教授儲殷看來,俄作為軍事大國的俄羅斯,處理這一事件的迴旋餘地較大,不會因此對現行的中東政策作出較大調整,反而可能乘勢加強。
(3)在打擊IS中,大國關系將面臨調整,中東角逐更趨激烈
俄羅斯戰機被擊落,發生在9月30日俄羅斯以軍事行動強勢介入敘利亞局勢還不到兩個月。此前,歐洲與俄羅斯的關系在巴黎暴恐事件發生後迅速走近,而美國在中東的影響力則相對受到削弱。
此次事件發生後,美國稱土耳其有權捍衛領土和領空。很明顯,美國更偏向土耳其一邊,不排除美國試圖藉助此次事件來「扳回一城」。正如有媒體評論稱,俄羅斯戰機被擊落,並不是偶然和孤立的事件,它實際上是中東博弈主導權之爭的反映。
目前,在中東地區,俄羅斯、伊朗、伊拉克、敘利亞已經開始安全合作,並對中東一些主要產油國形成牽制。俄羅斯戰機被擊落,有可能進一步引發中東地區有關國家的連鎖互動和反應。在世界主要大國幾乎都直接或間接地介入中東角力的情況下,無論接下來形勢如何發展,有一點可以肯定,中東的局面將更加復雜。
對中國而言,在繼續支持國際反恐努力的同時保持戰略定力,經營好周邊外交仍是最佳選擇。客觀而言,中東的復雜局面也為美國的亞太再平衡戰略出了道難題。美國越難以抽身向亞太轉移,中國戰略機遇期就越長。
㈤ 俄羅斯好可憐啊,被土耳其這樣欺負了也不能打人家,被譽為戰斗民族,以強硬而著稱的形象要被毀了
這次俄蘇24被擊落事件中普京大帝表現非常優異,收放有距乾地漂亮!我們不妨來尋尋其行為脈絡:一是搶先佔領道德制高點。
關於搶道德制高點方面,俄羅斯的經驗非常值得我們研究學習。首先,俄羅斯是做,實實在在地打擊IS,讓全世界都看到俄羅斯的打擊成果。特別是當法國巴黎爆發恐襲,整個歐洲都在被難民和恐襲折騰的時候,俄羅斯表明這種堅決打擊人類公敵——IS的態度地同時又順手解了阿薩德的圍,是面對面與西方打輿論戰的基礎。
俄羅斯戰機被土耳其擊落後,普京當時正在訪問約旦,於是在會見約旦國王時就明確表明,土耳其這是保護恐怖分子,是背後放冷箭,已經超出了反恐范疇。這一系列表態,既是明確態度,也是放出底線。
接下來,針對土耳其方面公開說法的一系列漏洞,俄在隔空喊話時逼著土耳其說出是故意擊落戰機,並讓國際社會都知道土耳其的這種行為是在保護恐怖份子。在這方面,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所說的「俄羅斯根本沒有打IS,而是在轟炸土耳其的親戚土庫曼人」徹底暴露了土耳其的利益尾巴。試想,俄羅斯打擊IS的效果是全世界有目共睹的,這方面美國都不都不承認,土耳其說這種話顯然就會給世界一個袒護IS和說謊的印象。
更為重要的是,俄羅斯方面又逼著土耳其說出擊落的具體細節。鑒於現實,土耳其最終公布的細節是俄羅斯戰機一共越境兩次並且只越境17秒。17秒和原來所說的5分鍾警告10次明顯沖突。如果說俄羅斯戰機還沒到土耳其領空,土耳其有什麼資格警告?如果侵入只有17秒,這哪裡有警示溝通的時間?正常人都能聯想到,這是事先准備好,看到俄戰機越境就擊落或追著屁股擊落。土耳其為了強辯,不得不說侵入即有權擊落。但是,俄羅斯接著拿出來資料,僅2014年一年土耳其戰機就侵入希臘領空2200多次,而且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當時還說臨時侵入不應該被指責。你土耳其的飛機一年侵入人家領空兩千多次都是正當的,怎麼他國飛機才進入17秒就要擊落?這不是扯嗎?
正是基於這些輿論現實,包括歐盟、德國、法國、美國和北約雖然都說土耳其有權力的這么做,但也只能說做過分了,不應該這么做。美國第一時間撇清,北約更是不給土耳其背書。之所以能達到這些效果,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俄羅斯輿論戰打得好,土耳其完敗!
英國《每日郵報》的讀者評論中,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支持俄羅斯,他們認為俄羅斯是在幫歐洲打擊恐怖組織,而土耳其則是在支持恐怖分子。甚至有很多人讓土耳其滾出北約。事實上,就此一件事,歐盟基本上已經對土耳其關上了大門,土耳其這是把老歐洲給得罪的差不多了。想想看,土耳其在給歐洲輸送難民,輸送恐怖分子,俄羅斯這邊打IS土耳其還袒護,這種印象在西歐國家民眾中一旦奠定,那麼土耳其將面臨何種處境?
二、搶外交先機,在輿論上將美逼到死角。
俄羅斯在外交上也非常老練。對待代表整個歐洲的法國,那是張開懷抱歡迎合作,在拉法國的時候還說要和法國、美國建立反IS的同盟,並且在第一時間表明俄羅斯不會與土耳其因此開戰。有了這些話,歐盟國家的心就放在肚子里了,俄羅斯這里就是向歐盟表明,俄羅斯不會因此事遷怒於整個歐洲,俄羅斯依然希望和歐洲發展友好關系。有了這樣的態度,歐洲就不會對俄羅斯產生反感,反而會有幾分同情,畢竟現在西歐國家都在經受IS和難民之苦。
第一天俄羅斯如此態度,但第二天針對美國就玩了變臉,直接問土耳其,這事美國知道嗎?奧巴馬總統知道嗎?是白宮默許的嗎?這些發問土耳其沒有回答,但這是俄羅斯的一種外交招數。美國第一時間就撇清這一事件與美國無關,那麼俄羅斯就進一步逼迫土耳其,這事美國是不是知道。如果對方說知道,那俄羅斯就會直接質問美國。土耳其不敢說,那麼俄羅斯這么質問了,白宮是不敢亂說話的,因為搞不好白宮會因此引火上身,在輿論上成為眾矢之的。白宮志在領導反IS的聯盟,是絕不能陷入輿論漩渦的。
俄羅斯有了這些,其實在外交上就占據了主動。外交上有了主動,那麼接下來干「實事」也就有了空間。
三、卸掉西方緊張的心理包袱,摸清美國、北約的戰略底線。
在俄羅斯戰機被擊落後,無論是土耳其、俄羅斯、美國、歐盟、北約全都是非常緊張的,這是麻桿打狼兩頭怕,因為一旦俄羅斯因此對土耳其開戰,整個北約就會被扯進去,那這就成了世界大戰。所以,事件發生後,土耳其擔心「挨打」忙著「找媽」,美、法、德、英、歐盟、北約趕緊呼籲冷靜,不要升級。俄羅斯反應很激烈但也的確很冷靜,第一時間放話不會因此爆發戰爭,不會升級事件,這樣先卸掉北約國家的心理包袱,不讓事件升級到北約與俄羅斯的對抗。
事實上,這里的相關各方,除了土耳其想讓這事升級到北約對俄羅斯層面,其它任何一個國家都不想。所以,當俄羅斯給了這個「定心丸」後,很快北約以及北約的主要國家就表態了。相關表態大家應該已經看到,整體就是一個調子:土耳其有自衛權,但這件事做過頭了,這事還是俄羅斯和土耳其自己溝通解決吧。
摸清了西方主要國家地底線也就解放了俄羅斯地手腳。
四、展開報復。
俄羅斯人是一個睚眥必報的民族,在北約表態後,用外交手段分化了美歐的觀點,同時就展開了對土耳其的布局與報復。俄羅斯先是在敘利亞北部部署了有強大防控能力的巡洋艦,這樣就可以保護俄羅斯戰機在敘利亞北部執行任務。與此同時,俄羅斯還要部署S400防空導彈,並且用殲擊機給轟炸IS的戰機護航。有了這些部署,這實際上是給土耳其人設了一個禁飛區,只要土耳其再越雷池一步,那麼俄羅斯就可能如法炮製擊落土耳其的戰機。有最新的S400防空導彈、俄羅斯巡洋艦上裝的S300海基版的防空導彈,再加上戰機護航,土耳其如果再敢亂來,俄羅斯一定會下手。
在進行了系列部署後,俄羅斯對土耳其保護的敘利亞反對派進行了地毯式的轟炸。俄羅斯對對手最大的打擊不是去和土耳其開戰,而是狠狠地打擊敘利亞反對派。過去,俄羅斯可能還顧及土耳其的情緒下手不那麼狠,現在撕破臉了,還顧及什麼?所以就有了事發後連續的地毯式轟炸。如果僅止於此,那還是彪悍的毛子嗎?睚眥必報的俄羅斯是不會那麼做的。所以,我們看到,在輿論戰、外交戰初步告一段落,俄羅斯在第三天就轟炸了土耳其所謂的「人道援助」的車隊,炸死7人,炸傷10人。俄羅斯這次事件中死了兩人,這一下土耳其就死7個傷10個。
對這次炸車隊事件,土耳其大喊大叫,但北約沉默了,俄羅斯也不證實,土耳其又能怎樣?更為重要的是,俄羅斯的報復也站得住腳,既然俄羅斯戰機侵入土耳其17秒都不可以,你們的車隊豈能進入敘利亞境內?來了自然就炸掉。
事實上,現實的情況已經意味著俄羅斯用軍事手段截斷了土耳其和敘利亞反對派以及IS的經濟聯系,土耳其人再想通過運輸石油賺錢沒戲了。敘利亞反對派土庫曼旅也將為殺死俄羅斯飛行員付出代價,沒有支援再加上地毯式轟炸,恐怕死得比IS還快。估計未來一段時間俄羅斯人會把更多轟炸IS的精力轉入轟炸敘利亞反對派。
如果報復僅止於此,那還是不但彪悍還有些陰的毛子嗎?睚眥必報的俄羅斯是不會那麼做的。據11月26日的俄羅斯最新消息,敘利亞副總理兼外長領隊的訪問團已經抵達莫斯科。非同尋常的是,敘利亞庫爾德人領袖將首次在莫斯科與敘利亞高級代表會晤。幾個意思?占豪在前面已經分析,這很可能意味著,普京要推動敘利亞政府給敘利亞庫爾德人高度自治,未來一旦談妥條件,俄羅斯人軍事武裝敘利亞庫爾德人,然後敘利亞庫爾德人與庫爾德工人黨結成聯盟,在敘利亞土地上和土耳其庫爾德地區的土地上形成一個軍事區域,接下來庫爾德人在俄羅斯的支持下向北打擊土耳其,這會是土耳其的噩夢。對敘利亞來說,這事可以借俄羅斯的力量,通過庫爾德人將土耳其的土地分裂出來,然後以庫爾德自治區的方式加入敘利亞。這些現在雖然還是距離遙遠的相反,但普京的這一切,都是在未雨綢繆。未來,這些未雨綢繆很可能會真的要土耳其半條命。
五、劃下紅線。
在做這些報復的同時,普京在11月26日向土耳其下最後通牒:如果再擊落俄羅斯戰機,必報復!這話普京說出來可能不覺得有什麼,但聽眾聽起來卻覺得有些幽默,因為在普京看來,上述的一系列「報復」都不算「報復」,只是上點眼葯。
其實,俄羅斯的這些做法,一邊進行打擦邊球式的報復,一邊又給土耳其劃下紅線,讓你不得不佩服俄羅斯人打擦邊球真的是其它國家無法媲美的。當然,埃爾多安也放了狠話,說只要再侵入土耳其領空還要擊落。這話說出來,以土耳其這位總統的犯二勁頭,也不排除會這么做,但到底是誰擊落誰,那可要看誰下手快了。
普京的這5招是一環扣一環,是在排除系統性風險後玩的與土耳其的貓鼠游戲。小國與大國為敵,吃苦的日子還在後面······以普京的性格,後面一定還有後手,我們且看下一步怎麼做。
現階段,考慮到土耳其擊落俄羅斯戰機打破了一些平衡,顯然談判桌上一時半會是難有大的進展了,大家是要在戰場上拼出實力,然後再在談判桌上分勝負。所以,未來一段時間,中東完全有可能再發生大的事件,對此我們拭目以待。
㈥ 蘇-24戰斗轟炸機的服役事件
蘇聯武裝入侵阿富汗:1984年在蘇聯武裝入侵阿富汗期間,蘇-24執行掩護地面部隊突進的任務;
黎巴嫩內戰:1990年10月13日,敘利亞空軍的蘇-24參與對黎巴嫩奧恩軍事力量的打擊;
沙漠風暴行動:1991年沙漠風暴行動中伊拉克空軍的蘇-24被美軍摧毀5架在機場;
第二次車臣戰爭:俄羅斯使用蘇-24在第二次車臣戰爭中執行偵察和轟炸任務,並有至少兩架蘇-24損失;
南奧塞梯沖突:俄羅斯使用蘇-24進行對喬治亞的攻擊;
2011年利比亞內戰:2011年3月5日,利比亞反政府武裝使用ZU-23-2高射炮擊落了一架利比亞空軍的蘇-24MK,並被BBC戰地記者所記錄;
抵近美艦:2014年4月12日俄羅斯一架蘇-24在靠近羅馬尼亞的公海海域12次抵近美國海軍阿利·伯克級驅逐艦唐納德·庫克號飛行,時長約90分鍾;
敘利亞內戰:敘利亞空軍的蘇-24是首先投入到對ISIS攻擊的軍用飛機之一。在2014年9月23日,以色列方面在戈蘭高地使用美製MIM-104防空導彈擊落了一架敘利亞空軍蘇-24,兩名飛行員彈射逃生,並稱該機飛越了停火線並進入了以色列佔領的地區; 2015年9月,俄羅斯空軍包括蘇-24在內的多種軍用飛機進駐敘利亞,幫助敘利亞政府軍打擊ISIS; 2015年11月24日,一架疑經過土耳其領空的俄羅斯蘇-24遭到土耳其空軍的F-16戰斗機擊落,飛機墜毀在敘利亞境內,機上乘員跳傘後疑遭到敘利亞土耳其旅的攻擊,一名飛行員死亡,另一名飛行員被俄羅斯武裝救回。俄羅斯隨即對土耳其提出嚴正抗議和交涉,終止和土耳其方面的所有軍事合作,俄羅斯海軍1164型巡洋艦莫斯科號當天取消對同樣執行對ISIS軍事行動的法國海軍戴高樂號航空母艦護航任務,抵近土敘沿海 ,並繼續向敘利亞增派軍事力量,次日空運敘利亞多套S-400防空導彈, 准備對一切危機俄羅斯軍事單位的因素進行必要的打擊。
㈦ 瓦良格航母回國之路詳細經過
談判
1995年12月,已經成為烏克蘭總統的庫奇馬訪問了北京。1996年1月,國際文傳電訊社(InterFax)引述隨總統出訪的副總理阿那托利·基納赫的話說,中烏正在為烏克蘭未完成的航空母艦「瓦良格」號運往中國造船廠一案進行談判,他表示「瓦良格」號最終有可能在中國進行解體作業。
2.起運
1999年7月,澳門公司僱用ITC公司的SableCape號拖船,拖著「瓦良格」號開始了漫長的航程。啟航前,買方要求在艦艉的明顯位置標明即將落戶的新港名稱。因此,在「瓦良格」的名字旁邊,出現了英文「KINGSTOWN」字樣(金斯敦,聖文森及格瑞那丁首都)。
3.受阻
當該船駛抵土耳其北部黑海水域,准備通過土耳其控制的博斯普魯斯海峽時,在美國的干預下,土耳其政府加以攔阻,強行命令「瓦良格」號退回黑海。隨後在8月,「瓦良格」號又試圖通過海峽,再次遭到土政府的攔阻。「瓦良格」號被阻擋在黑海中,漂盪了很長時間後,又返回原海港。
當時土耳其方面以「船體過大、影響博斯普魯斯海峽其它船隻正常航行」等為理由,拒絕「瓦良格」通過。西方媒體也借機紛紛大肆炒作「中國航母威脅論」。中國與土耳其從此開始了長達一年半之久的談判。
當時,土國總理府和外交部都傾向放行,但主管海洋事務的國務部長米爾札歐魯堅決反對。1999年12月19日,美國由幕後轉到台前,駐土耳其大使皮爾森會見了米爾札歐魯,表達了美國政府對「瓦良格」號的關切。
2000年3月3日,米爾扎歐魯應美國政府的邀請訪美兩周。臨行前,他向總理艾西費特呈交報告,詳述「瓦良格」號通過博斯普魯斯海峽可能發生的技術問題,建議拒絕中國的要求,禁止讓「瓦良格」號通過海峽。
4.放行
2001年7月,原本站在米爾扎歐魯一邊的土耳其軍方,態度開始轉變。總參謀長凱維芮柯魯應邀訪問北京,受到中國領導人的接見,軍方立場改變(眾所周知的軍火出口),並在8月初照會總理府,「建議放行」。而土政府也提出,要求中國開放對土耳其的旅遊,爭取每年有200萬人次中國觀光客到土耳其,可為土耳其創造20億美元的外匯。
2001年8月25日,土耳其國家安全委員會作出決議,同意讓「瓦良格」號通過其海峽。另一方面,土耳其海洋署向中國提出「瓦良格」號通行海峽時必須具備20項苛刻的安全條件。
2001年9月,中國政府派出一個由交通部官員和航運專家組成的代表團訪問土耳其,就「瓦良格」號通過海峽問題進行具體磋商,並作出了全面的安全承諾。在極短期間,中國備妥了土耳其當局要求的多項安全措施:租用了世界上最大馬力的希臘籍拖船;同意給予「國家擔保」,負責可能涉及的賠償問題。
5.多次遇險
瓦良格號原定10月25日啟航通過土耳其海峽,不料風浪突起,拖帶瓦良格號的拖船纜繩也因風浪太大而斷裂。
11月1日,土耳其天氣晴朗,博斯普魯斯海峽風平浪靜。土有關當局從凌晨起暫時關閉了世界上最繁忙的水道之一的海峽,中國澳門創律公司購買的「瓦良格」號航空母艦船體通過該海峽,於當天下午進入愛琴海。
11月3日,由6艘拖船拖曳的「瓦良格」號航母在愛琴海斯基羅斯島附近的國際海域遭遇前所未有的風暴,它與拖船連接的拖纜相繼被刮斷。這個龐然大物就像一匹脫韁的野馬,在海上失去了控制,橫沖直撞。
瓦良格號脫離拖船之後漂向埃維亞島,距該島岸邊只有80公里。經過救援人員竭盡全力拯救,花費很長時間,基本控制了船隻。
11月6日,拖船Haliva Champion號上的水手Aries Lima在試圖固定拖纜時殉職。11月7日,3艘拖船和1艘希臘船隻用拖纜固定住「瓦良格」號,最終將其控制住。
6.後續航程
瓦良格號航空母艦船體從風暴中脫險後,經地中海,穿直布羅陀海峽(蘇伊士運河不允許其通過,因為其無動力),出大西洋,經加那利群島的拉斯帕爾馬斯。
2001年12月11日繞過非洲好望角進入印度洋,經莫三比克的馬普托,2002年2月5日通過馬六甲海峽。2002年2月11日晚抵達新加坡外海,2月12日進入中國南海,2月20日進入中國領海。
2002年3月3日,歷盡艱險的「瓦良格」號航母終於抵達大連。早晨5時許,她在6艘拖輪拖行及1艘引水船的帶領下,離開了大連港外錨區,徐徐向內港進發。上午9時許,「瓦良格」抵達內港。中午12時正,「瓦良格」號安全靠泊在大連內港西區4號散貨碼頭,勝利結束了航程15200海里、耗時4個月(123天)的艱難遠航。
㈧ 「莫斯科」號巡洋艦對土耳其的威脅到底有多大
對於土耳其海軍來說莫斯科號可以說真是近乎無敵的一個怪物,土耳其沒有先進的戰艦可以與之抗衡,也沒有任何一條軍艦可以吃得起一發玄武岩反艦導彈的,而土耳其整個作戰體系都沒有能有效壓制莫斯科號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