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岳飛和張憲什麼關系,到底是不是女婿
張憲是岳飛最倚重的將領,他慣打頭陣,數立奇功,岳雲從軍初隨張憲,在我的記憶里,當時張憲的聲望不及王貴,徐慶,岳飛為什麼會讓岳雲作他的部下,我想是因為他忠義耿直,不會因其是主帥的兒子就姑息遷就.王俊是他的副手,在岳家軍寸功未立,一官未升,每每因作姦犯科為憲所裁,他與王貴關系不融洽,究其原因,他的資歷沒有王貴深,但地位差不多,王貴心中不平.最近我在網上看到說張憲是岳飛的女婿,是張所的兒子,這純屬無稽之談.
⑵ 張憲的人物生平
宋高宗建炎年間(1127年―1130年),張憲已經在岳飛軍中嶄露頭角。
紹興元年(1131年),岳飛奉命到江南西路討伐叛將李成 ,留下張憲在徽州保護軍隊家屬。徽州知州孫佑拒絕付給錢糧,張憲與之發生齟齬。後張憲以三日內離開徽州為條件,才得到糧食。 紹興二年(1132年)四月,岳飛討伐曹成,張憲與吳錫軍自全州南下,解除曹成對桂州之圍。張憲奉命攻打荔浦縣的莫邪關,其親兵郭進奮勇先登,攻破關城。當時第五將韓順夫夜晚放鬆警備,飲酒作樂,當夜敵軍悍將楊再興率軍反撲,殺死韓順夫和岳飛之弟岳翻。張憲與後軍統制王經率部擊敗楊再興。閏四月,岳飛在賀州擊敗曹成後,命張憲統兵與徐慶、王貴招降曹成黨羽兩萬人。張憲在追擊中俘獲楊再興。當時曹成的部將郝政率部逃到沅州,頭戴白色毛巾,發誓為曹成報仇,號稱「白巾賊」,張憲到沅州一舉擒獲赦政。
紹興三年(1133年),當時虔、吉二州盜賊反叛,他們聯合兵力寇掠循、梅等十幾個州郡,宋高宗命岳飛領軍前往討伐盜賊。 張憲跟隨岳飛平定虔、吉二州盜賊,因功從武功郎、閤門宣贊舍人之職升任為武略大夫、吉州刺史等。 紹興四年(1134年)四月,在岳家軍第一次北伐前夕,宋高宗特賜王貴、張憲、徐慶捻金線戰袍和金束帶。岳飛派遣張憲收復隨州,隨州敵將王嵩不戰而逃。張憲又率兵向鄧州進發,距離鄧州城三十里時,遇到敵軍數萬人前來迎戰。張憲與王萬、董先各自派出騎兵向敵人發起突擊,金將劉合孛堇、偽齊將領李成數萬聯軍大敗而散,於是收復鄧州。 張憲又在唐州再敗偽齊軍。襄漢之役後,岳飛因母親姚氏患病,於是上奏宋高宗,請求回家侍奉母親,並將岳家軍人馬暫且交由張憲和王貴主管,宋高宗沒有同意。
紹興五年(1135年),岳飛派遣部將李道討伐湖南盜賊張平。在張平準備與李道對峙之時,張憲突然取代李道,作為指揮官出現在宋軍陣前。毫無心理准備的張平見之大驚,因懼怕張憲,頓時氣奪,全軍不戰自潰,投降岳家軍。這是岳飛特意安排的心理戰術,利用張憲的威名,達到震懾敵首、兵不血刃平定賊寇的效果。
紹興六年(1136年),岳家軍二次北伐後,岳飛眼疾發作,張憲以同提舉一行事務的身份,在鄂州主持軍務。同年冬天,張憲參加對偽齊軍的反擊。
紹興七年(1137年),岳飛因並統淮西等軍、大舉北伐的計劃被宋廷取消,憤而辭職。全軍將士「洶洶生異語」,薛弼請當時告病假的張憲出面撫定。
紹興八年(1138年)正月,金國蔡州知州劉永壽等人殺死金將兀魯孛堇,率領軍民歸宋,岳飛命張憲前往接納。
紹興九年(1139年),宋金和議,金國「歸還」宋朝部分土地,張憲奉命統兵護送趙士、張燾等前往西京河南府祭掃皇陵。 紹興十年(1140年),金國背叛盟約入侵南宋。岳家軍在幾乎是孤軍無援的情況下,正面推進,發動最大規模的一次北伐。張憲率領半數的岳家軍出兵北宋故都汴京以南地區,與此相配合的是王貴率領另一支岳家軍兵進京西。張憲率部在潁昌進擊金將韓常,收復潁昌城。 官兵們勇氣百倍,猛打猛沖,又收復淮寧府。金國用來拱衛開封的三大重鎮,四日內連失其二。
郾城戰後,金國軍事統帥完顏宗弼非常恐慌,急急忙忙收集兵眾十二萬餘人,進犯臨潁,妄想孤注一擲,以求一逞。張憲從淮寧府回師後,指揮前軍、背嵬軍、游奕軍等「諸軍人馬」,前往臨潁,尋求與完顏宗弼大軍決戰。前鋒楊再興以三百多名騎兵與完顏宗弼猝然相遇在小商橋地區,宋軍以一當十,拚死與戰,終因寡不敵眾而全部陣亡,楊再興亦以身殉國。完顏宗弼怯於同張憲對陣,在夜色的淹護下,倉惶逃走,率軍轉攻潁昌。張憲於十四日天明時,一鼓擊敗完顏宗弼留下的八千金兵,輕而易舉地重占臨潁縣。同時張憲派部將徐慶、李山在臨潁東北部殲敵六千人,獲得戰馬一百匹,追擊逃奔的金軍十五里,中原地區大為震動。
岳飛大軍乘勝挺進朱仙鎮,距離故都汴京只有四十多里,中原百姓為之大振,紛紛響應。就在這關鍵時刻,秦檜屈從於金「必殺飛,始可和「的要挾,在宋高宗的默許下,與張俊相勾結,密謀陷害岳飛,連發十二道金牌,命令岳飛班師回朝。當時張憲也跟隨岳飛回朝。 紹興十一年(1141年),岳飛被解除兵權,離開鄂州回到廬山。張憲任鄂州駐扎御前諸軍副都統制。
秦檜秘密收買岳飛部將中曾因過失受到岳飛懲處的王貴等人,利誘威逼其誣告岳飛謀反,詭稱岳飛之子岳雲寫信給張憲,人張憲向朝廷假報金人入寇,以助岳飛奪回兵權。這些罪狀沒有任何根據。他們便對張憲嚴刑拷打,妄想迫使張憲根據他們編造的謊言自誣,作為殺害岳飛父子的證據。張憲備受酷刑,體無完膚,始終不屈。張俊最後只好自己動手,編造供詞,以告秦檜,將張憲械囚至杭州大理寺。萬俟禼,羅汝緝誣陷岳飛寫給張憲等人的謀反信,已被張憲等焚毀滅證。韓世忠責問秦檜,秦檜說:「岳飛的兒子岳雲寫給張憲的謀反信件雖然沒有找到,但這件事可能是存在的。」韓世忠憤憤地說:「莫須有怎麼服天下!」
同年歲末,張俊和楊沂中親赴臨安鬧市(今杭州市眾安橋),將張憲和岳雲處斬。 張憲家屬流放廣南和福建路。
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金人又毀約南侵,宋高宗詔蔡京、童貫、岳飛、張憲等子孫家屬,可以從流放地自由遷徙。
宋孝宗乾道元年(1165年),張憲追復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閬州觀察使原官,四子各補官承信郎。
宋寧宗嘉泰四年(1204年),宋廷追贈張憲為寧遠軍承宣使,任命書由張憲之子忠訓郎、前黃州聽候使喚張敵萬收執。至此,張憲冤案得以昭雪。
⑶ 宋朝的張憲
張憲(?-1142),南宋抗金名將,民族英雄,是岳飛最為倚重的部將和助手。張憲與岳飛「從微相隨」,岳珂說他「以列校奮身」,是抗金救國的戰火中從下層成長起來的將軍。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岳雲從軍,即是在張憲部下,可見岳飛對張憲品行與能力的信賴。岳飛被賜死後,張憲也被判棄市,子孫拘禁,家產籍沒。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追復官職,贈寧遠軍承宣使。
弱冠從軍,南征北戰
張憲(?一1142年),字景仁,號克齋,南充人(有岳池之說),出生之時正當北宋王朝國都殘破,二帝蒙塵,高宗南渡。張憲從小習文練武,六藝精熟,少懷報國之志。後弱冠從軍,投奔岳飛,一直隸屬麾下,被倚為左膀右臂,每有攻戰,都率部先行,驍勇絕倫,冠於三軍。
紹興元年(1131年),岳飛率軍至江南西路討伐李成,留張憲於徽州保護軍隊家屬。徽州知州孫佑拒絕付給錢糧,張憲與之發生齟齬。後張憲以三日內離開徽州為條件,才得到糧食。
紹興二年(1132年)四月,岳飛討伐曹成,張憲與吳錫軍自全州南下,解除曹成對桂州之包圍。前軍統制張憲奉命攻荔浦縣莫邪關,其親兵郭進(綽號「大馬杓」,每戰隨憲,為其執馬、槍)奮勇先登,攻破關城。岳飛大喜,當場解下自己的金束帶獎賞給郭進,並將他提拔為秉義郎。第五將韓順夫夜晚放鬆警備,寬衣卸甲,擄婦人佐酒,當夜敵軍悍將楊再興率軍反撲,殺死韓順夫和岳飛之弟岳翻。張憲與後軍統制王經率部擊敗楊再興。閏四月,岳飛在賀州破曹成後,命張憲統兵自賀州、連州招降曹成余部。張憲在追擊中俘楊再興。又至沅州,擒獲曹成部將赦政。
紹興三年(1133年),張憲參加平吉、虔州盜匪,自武功郎、合門宣贊舍人遷武略大 夫、吉州刺史,落合門宣贊舍人。
隨軍北伐,威名赫赫
紹興四年(1134年)四月,在岳家軍第一次北伐前夕,宋高宗特賜王貴、張憲、徐慶捻金線戰袍和金束帶。張憲參加破郢州和隨州之戰,又與王貴進兵鄧州,破金將劉合孛堇、偽齊將李成數萬聯軍,克復鄧州。又於唐州再破敵軍。襄漢之役後,岳飛上奏,請求侍奉患病的老母姚氏,「將本軍人馬,權暫令統制官王貴、張憲主管」,宋高宗不準。
紹興六年(1136年),岳家軍二次北伐後,岳飛目疾發作,張憲以同提舉一行事務的身份,於鄂州主持軍務。是年冬,張憲參加對偽齊軍的反擊。
紹興七年(1137年),岳飛因並統淮西等軍、大舉北伐的計劃被宋廷取消,憤而辭職。全軍將士「洶洶生異語」,薛弼請當時告病假的張憲出面撫定。
紹興八年(1138年)正月,金朝蔡州知州劉永壽等人殺金將兀魯孛堇,率軍民歸宋,岳飛命張憲前往接納。
紹興九年(1139年),宋金和議,金「歸還」宋部分土地,張憲奉命統兵護送趙士㒟、張燾等前往西京河南府祭掃北宋皇陵。
紹興五年,岳飛遣部將李道討伐湖南盜賊張平。在張平準備與李道對峙之時,張憲突然取代李道,作為指揮官出現在宋軍陣前。毫無心理准備的張平見之大驚,因懼怕張憲,頓時氣奪,全軍不戰自潰,投降岳家軍。這是岳飛特意安排的心理戰術,利用張憲的威名,達到震懾敵首、兵不血刃平定賊寇的效果。
郾城之戰,大破兀術
紹興十年(1140年),金人背盟入侵。岳家軍在幾乎是孤軍獨進的情況下,頂住壓力,正面推進,發動了最大規模的一次北伐。張憲率半數的岳家軍出兵北宋故都汴京以南地區,與此相配合的是王貴率另一支岳家軍兵進京西。張憲率部進擊金韓常於潁昌,收復潁昌城;官兵們勇氣百倍,猛打猛沖,又收復淮寧府。金國用來拱衛開封的三大重鎮,四日內連失其二。
郾城戰後,金兀術非常恐慌,急急忙忙收集余眾13萬餘人,進犯臨潁,妄想孤注一擲,以求一逞。張憲從淮寧府回師後,指揮前軍、背嵬軍、游奕軍等「諸軍人馬」,前往臨潁,尋求與兀術大軍決戰。前鋒楊再興以300餘騎與金兀術猝然相遇在小商橋地區,宋軍以一當十,拚死與戰,終因寡不敵眾而全部陣亡,楊再興亦以身殉國。兀術怯於同張憲對陣,在茫茫夜色的淹護下,倉惶逃走,率軍轉攻潁昌。張憲於十四日天明一鼓擊破兀術留下的8000金兵,輕而易舉地重占臨潁縣;同時派部將徐慶、李山在臨潁東北部殲敵6000,獲馬百匹,「追擊15里,中原大振」。
岳飛大軍乘勝挺進朱仙鎮,去故都開封只有40多里,中原人民為之大振,紛紛響應。
就在這關鍵時刻,好利誣罔之徒、賣國賊秦檜,屈從於金「必殺飛,始可和「的要挾,高宗趙構的默許下,與張俊相勾結,密謀陷害岳飛,連發12道金牌,詔飛班師,飭飛還朝。紹興十一年(公元1141年),岳飛被解除兵權,離開鄂州回廬山;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閬州觀察使張憲任鄂州駐扎御前諸軍副都統制。
秦檜、張俊秘密收買岳飛部將中曾因過失受過岳飛懲處的王貴等人,利誘威逼其誣告岳飛謀反,詭稱岳雲寫信與張憲,叫張憲向朝廷假報金人入寇,以助岳飛奪回兵權。這些罪狀沒有任何根據。他們便對張憲嚴刑拷打,妄想追使張憲根據他們編造的謊言自誣,作為殺害岳飛父子的證據。張憲備受酷刑,體無完膚,始終不屈。張俊最後只好自己動手,編造供詞,以告秦檜,將張憲械囚至杭州大理寺。萬俟禼,羅汝緝誣岳飛寫給張憲等人的謀反信,已被張憲等焚毀滅證。韓世忠責問秦檜,秦檜說:「飛子雲與張憲書雖不明,其事體莫須有。」
是年歲末,張俊和楊沂中親赴臨安鬧市(今杭州市眾安橋),將張憲和岳雲處斬。張憲家屬流放廣南和福建路。
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金人又毀約南侵,宋高宗詔蔡京、童貫、岳飛、張憲等子孫家屬,令各拘管州軍「放令逐便」。宋孝宗乾道元年(公元1165年),張憲追復原官。寧宗嘉泰四年(公元1204年),宋廷追贈張憲為寧遠軍承宣使。至此,張憲冤案得以昭雪。
⑷ 一生鞍前馬足追隨岳飛的張憲,勤勤勉勉,為什麼卻被酷刑拷打致死
當時秦檜對張憲進行嚴刑拷打,就是希望張憲能按他們的說法,編造種種謊言,給岳家父子冠上莫須有的罪名,然而就算是面對嚴刑拷打,體無完膚,張憲也沒有背叛岳飛。
當岳飛父子與張憲先後被害逝世之後,張憲對於國家,對於自己的兄弟,對自己的主帥都問心無愧,他在遭受嚴酷的考驗,依然保持著自己的這份忠肝義膽,不正是我們現在稱贊岳家軍的頌詞嗎?
⑸ 張憲和岳飛是什麼關系,他武力和岳雲誰更勝一籌
歷史上張憲只是岳飛手下的一位將領,而在《說岳全傳》這一部小說當中,張憲是岳飛的女婿,同時也是岳飛的義子,所以說他對岳飛也是很敬重的,張憲在小說當中武力強於岳飛,但是不如岳雲,差不多可以擋金彈子四十回合,而岳雲則要強一點,可以和金彈子硬抗七八十回合,他和岳雲實力之間還隔了嚴成方,關鈴這幾位武將。
金彈子四十回合左右就開始壓制張憲了,可見張憲比岳雲要遜色一些,但是差距不算大,岳雲和金彈子一樣用錘子,屬於力量型,因此可以多抵抗一段時間,而岳飛如果和金彈子正面對抗,估計也就二十回合被擊敗,因為和岳飛平手的何元慶也就抵擋了金彈子二十回合。
⑹ 張憲一生跟隨岳飛,為什麼會因拒絕陷害岳飛而死
正因為張憲拒絕陷害岳飛,才會被秦檜等人殘忍殺害。張憲和岳飛相識在微末之時,那個時候的兩個人還只是軍中普通的士兵,但是相同的志向令兩個人情同手足,一路並肩作戰。後來岳飛憑借軍功一步步陞官,而張憲絲毫沒有嫉妒的心理,反而一直跟隨岳飛南征北戰。
惱羞成怒的秦檜立即將這件事添油加醋的告訴了宋高宗,宋高宗便派人將張憲抓入了大牢,在牢里,欽輝等人對張憲進行了嚴刑拷打,可張憲始終不肯和他們合作,將秦檜氣了倒仰。隨後秦檜為了能夠有理由陷害岳飛,便模仿張憲的筆跡寫了一封信,信上以張憲的口吻舉報了岳飛的種種罪名,並趁張憲昏迷之際讓他按了手印,隨後張憲被殺害。
⑺ 張憲和岳雲在岳飛被誣告謀反,冤死獄中時,經歷了什麼
岳飛是南宋名將,是著名的抗金民族英雄,戰功赫赫,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然而,岳飛最終被奸臣秦檜所害,宋高宗趙構也是主謀,岳飛冤死於獄中,其子岳雲和大將張憲也一同遇害,張憲和岳雲被斬首,還被棄市。
岳飛一生忠勇,率領岳家軍收復失地,忠心耿耿,卻遭誣陷冤死,兒子岳雲勇猛善戰,在戰場上身先士卒,勇不可擋,卻死於自己人手中,令人非常憤慨,秦檜和宋高宗趙構都是劊子手。
韓世忠冒著生命危險,去為岳飛伸冤,令人非常敬佩!
紹興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7日),宋高宗趙構下令:將岳飛賜死。張憲、岳雲並依軍法施行,令楊沂中監斬。岳飛冤死於獄中,岳雲和張憲被斬首。
尤其岳雲,一代猛將,冤死之後,竟然被棄市。
《宋史 岳飛傳》記載:傅會其獄。歲暮,獄不成,檜手書小紙付獄,即報飛死,時年三十九。雲棄市。
也就是說,岳雲死後,竟然無人收屍,岳雲立下那麼多戰功,落得這個悲慘下場,宋高宗趙構真是太壞了,沒有一點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