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奧巴馬的秘書的簡介
盧沛寧41歲,是第二代美國華人,生於新澤西州。祖籍中國河南省,他的外祖父王任遠曾是高官。1988年,盧沛寧到哈佛大學法學院學習,成為奧巴馬的同班同學。畢業後與奧巴馬的妻子曾同在一間律師事務所工作。同窗與同事的關系,使得盧沛寧較早成為奧巴馬最密切的夥伴之一。奧巴馬在勝選後盧沛寧被委以白宮交接小組執行總管的重任,成為小組中的三位亞裔成員之一。來源:新快報
盧沛寧檔案
年齡:42歲 祖籍:中國河南 出生地:美國
資歷:畢業於哈佛大學法學院,曾做過律師、國會山法律顧問,2004年總統大選時擔任過克里的高級顧問。
與奧巴馬的淵源:
奧巴馬是盧沛寧在哈佛大學法學院的同窗好友,也是盧沛寧妻子在律師事務所的前同事。奧巴馬競選總統時的第一筆政治捐款中部分款項就是盧沛寧妻子募集的。
盧沛寧成長經歷
祖籍河南 父母來自台灣
現年42歲的盧沛寧祖籍河南,出身於法學世家,父母均來自台灣,其外祖父王任遠是上世紀60年代台灣的「司法行政部長」,曾經留學日本明治大學。
上世紀60年代,盧沛寧父親盧正陽與母親王大成從中國台灣到美國留學並戀愛結婚。1966年,盧沛寧出生於美國新澤西州,在馬里蘭州長大。
據盧沛寧回憶說,他從小受到從事電機工程卻熱愛文史的父親的影響,每天跟著父親收看晚間新聞,閱讀政治人物的傳記,這為他今後在政界打拚奠定了基礎
B. 盧沛寧的個人經歷
盧沛寧 (英文名Chris Lu),美籍華人,第44任總統巴拉克·奧巴馬的核心幕僚,被委以白宮交接小組執行總管的重任,並有望在新一任內閣中出任閣員。祖籍河南的盧沛寧,1966年出生在新澤西州,與奧巴馬同在1991年畢業於哈佛法學院。他曾任奧巴馬的參院辦公室立法事務總監(legislative director),後來被擢升為辦公室幕僚長,在奧巴馬團隊中的重要性與日俱增。11月24日,被美國當選總統奧巴馬提名為內閣秘書。
資歷:畢業於哈佛大學法學院,曾做過律師、國會山法律顧問,2004年總統大選時擔任過克里的高級顧問。
20世紀60年代,盧沛寧父親盧正陽與母親王大成從中國台灣到美國留學並戀愛結婚。1966年,盧沛寧出生於美國新澤西州,在馬里蘭州長大。
盧沛寧祖籍河南,出身於法學世家,父母均來自台灣,其外祖父王任遠是20世紀60年代台灣的「司法行政部長」,曾經留學日本明治大學。
盧沛寧於1997年踏入政壇,成為當時美國眾議院的一位副法律顧問。早在2004年總統大選期間,盧沛寧就曾擔任民主黨候選人克里的高級顧問。2005年初,奧巴馬首度當選伊利諾伊州聯邦參議員,盧沛寧應邀加入其團隊,擔任奧巴馬參院辦公室的立法事務總監(Legislative Director)一職。在任期間,他率領一個15人參謀小組,替奧巴馬負責所有國會立法事務和演講,並就所有國會投票決定為奧巴馬建言。
2014年1月10日訊綜合美國媒體報道,美國東部時間8日,總統奧巴馬提名華裔盧沛寧出任勞工部副部長。如獲參議院批准,將是繼趙小蘭、駱家輝、朱棣文之後又一位華裔精英擔任美國政府要職。
白宮當日發布公告通報這一消息。公告稱,奧巴馬感謝盧沛寧等提名人選同意為本屆政府效力,期待今後與他們一道工作。根據美國法定程序,盧沛寧的提名需經參議院相關委員會和參議院全院表決批准。 外祖父曾是國民黨高官
盧沛寧出身於法學世家。其外祖父王任遠,早年畢業於北平朝陽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和中國政法大學前身),後留學日本明治大學。1960~1966年間,王任遠任國民黨中央政策委員會秘書長、台灣「司法行政部」部長,後歷任國民黨中央組織工作會主任、「總統府」國策顧問。
王任遠還是國民黨第十、十一屆中央常委。同時,他也是國民黨政府在大陸主政時期,由天津地區選出的第一屆立法委員。
盧沛寧的父親盧正陽與母親王大成,都是20世紀60年代從台灣到美國的留學生。據盧沛寧回憶說,他從小受到從事電機工程卻熱愛文史的父親的影響,每天跟著父親收看晚間新聞,閱讀政治人物的傳記,這為他在政界打拚奠定了基礎。
C. 進入美國國會的中國女企業家是誰
吳振偉(1955年4月8日-),曾任美國聯邦眾議員,代表俄勒岡州第一選區(波特蘭西北),隸屬於美國民主黨。因涉性丑聞於2011年8月辭職。吳振偉祖籍中國江蘇蘇州,出生於中國台灣新竹縣,是美國史上首位華裔及來自台灣的聯邦眾議員。與駱家輝、朱棣文、盧沛寧、陳遠美、方富宇,被媒體稱為華盛頓政府的華裔高官群。
D. "留學生間諜論"激怒華裔美國務院什麼態度
「留學生間諜論」激怒華裔, 美國務院:歡迎中國學生。
8月11日消息, 綜合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被指近日在私人宴會上發表了「這國留學生都是間諜」的言論,引發了許多美國華人的不滿。對此,美國國務院發言人諾爾特回應稱,歡迎中國學生在美國留學。
《泰晤士報》有關「留學生間諜論」的報道。(網頁截圖)
此消息一出,立刻引發美國華裔的強烈不滿。前白宮內閣秘書長盧沛寧就在社交網路賬戶上表示抗議,稱「這對每一個華裔美國人(比如我)來說都是不能容忍的無禮行為,我們的祖先都是作為學生來到這個國家的。」
聯邦眾議員趙美心也於8日在社交網路上稱,「令人憤怒。特朗普的草率言論助長了危害中國和亞太地區學生的刻板印象,並通過阻止學生就讀STEM學科來傷害我們自己的經濟未來,學生們會擔心因為他們的亞裔身份而成為被針對的目標。我們知道這種偏見可以帶來什麼。」
9日,美國華人聯合會(UCA)對此事發表聲明,稱對特朗普這一言論感到「十分不安」。聲明表示,陷入孤立主義、偏執等,是「自我毀滅的行為」。
對此,美國國務院發言人諾爾特當地時間9日舉行例行記者會,當被問及是否同意總統的「中國學生間諜論」時,她表示,「眾所周知,有許多中國留學生都在美國學習,美國與中國政府建立了強大的民間聯系。我們與中國建立了牢固的關系,我們歡迎中國學生在美國留學。」
來源:來源:中國新聞網(北京)
E. 為什麼卡羅斯古鐵雷斯這個名字被稱為美國夢的代名詞
美國夢的代表:西奧多·羅斯福;美國前總統:約翰·肯尼迪;美國現任總統:巴拉克·海珊·奧巴馬;路易斯安那州州長金達爾;布希政府的勞工部長趙小蘭;商務部長古鐵雷斯;奧巴馬政府的能源部長朱棣文;商務部長駱家輝;奧巴馬政府內閣秘書盧沛寧;加州州長施瓦辛格;百人會會長傅履仁。
F. 在美國比較有名的華人有哪些
政治界:趙小蘭、駱家輝、朱棣文、盧沛寧、傅履仁、陳李琬若、江俊輝、吳仙標
警 界:李昌鈺
科學界:李文和、李政道、丁肇中、葉乃裳、金芳蓉、丘成桐、崔琦、朱經武、錢永健、陳省身、何大一、高錕(英美雙國籍)
商業界:楊致遠、陳士駿、薛蠻子、陳啟宗、陳耀昌、程守宗、徐旭東、張亞勤、謝青、陳丕宏、黃仁勛、高民環、徐大麟
體育界:關穎珊、張德培、金久慈、高軍、林書豪、馮一君
演藝界:李小龍、吳彥祖、安志傑、何潤東、胡宇崴、陳宇風、劉亦菲、劉玉玲、陳沖、應采兒、鄔君梅、吳建豪、楊雅慧、陳紅、陳慧珊、鄭嘉穎、陳法拉、吳大維、黃柏鈞、許紹洋
文化界:劉墉、劉軒、劉宜良(江南)、譚恩美、聶華苓、張純如
歌唱界:范瑋琪、王力宏、潘瑋柏、李玟、曹錚、羅百吉、陶喆、王大文、黃立行、黃立成、劉逸雲、許慧欣、歐陽靖、段宜恩
美籍華人即華裔美國人。美籍華人是指原來具有中國國籍的由於歷史、生活等原因而加入美國國籍(放棄中國國籍)的人或指具有華人血統的美國公民。美籍華人是全球華人群體的一部分。其中包括美國籍中國台灣人、美國籍華裔新加坡人以及從世界上其他國家移民到美國並加入美國國籍的華裔。
G. 為什麼有人說奧巴馬是中國人的"親戚"
因為奧巴馬同父異母的弟弟馬克·奧巴馬·狄善九定居中國並娶了一個河南妻子,並且奧巴馬的妹妹瑪亞嫁給了加拿大華裔吳加儒。除了親戚上的關系還有政治上的關系,奧巴馬的核心競選團隊中有兩位華人分別是薛海培和盧沛寧。
並且奧巴馬"從小浸淫在亞洲文化之中,深受亞洲思維方式和文化的影響",因為他出生於擁有大量亞裔群體和亞洲文化特點的夏威夷,少年時期在印尼接觸到中國、馬來西亞和印度文化。
奧巴馬不無得意地說:"印尼的要員,包括有分量的印尼華人訪問美國時,他們想見的第一個人就是我。在印尼國內,他們經常將我視為他們中的一員,或者至少是能理解他們的一員。你們都不知道,我會說一口還算流利的馬來語!"難怪奧巴馬因此自稱是"亞裔中的一員"。
(7)盧沛寧訪問中國擴展閱讀:
奧巴馬的中國策:把中國視為挑戰
奧巴馬的亞裔顧問薛海培說,奧巴馬非常重視美中關系。奧巴馬競選團隊外交事務主要咨詢者莫納·蘇特芬最近出版的新書《下一個美國世紀》,論及美中關系也強調兩國諸多安全利益上的一致,美中應是夥伴關系。
薛海培透露了一個鮮為人知的背景:2006年1月,奧巴馬出任參議員第二天,便與共和黨參議員科爾曼組建了一個"參議院美中工作小組",打算通過全面美中接觸和對話發展兩國關系。盡管小組成立後不久,奧巴馬便投入競選總統的准備工作,但薛海培表示,這一舉措說明他對中美關系的重視。
薛海培說:"這符合奧巴馬競選綱領的外交政策核心,即如果他當選總統,將把重心轉向包括中國在內的亞太地區。其一是由於這一地區的經濟增長態勢,其二是由於他認為這里存在不少美國外交政策中面臨和潛在的熱點問題。"
奧巴馬對亞洲的重視有跡可尋。奧巴馬去年在美國《外交》雜志上發表其外交政策概述時寫道,"隨著中國崛起,日本和韓國也嶄露頭角。我將致力於在亞洲形成一個更有效的框架,不僅限於雙邊協定、不定期峰會和諸如朝鮮問題六方會談這樣的特別會談,我們需要和東亞國家建立一個綜合機構,促進穩定和繁榮,幫助解決跨國危機。"
至於中美關系中重要的台海因素,奧巴馬在愛荷華州初選中拔得頭籌以書面方式回答愛州華人社區的提問時,首次對台海問題表達立場:如果擔任美國總統,他將繼續奉行"一個中國"政策,並"確保"台海不會發生軍事沖突;至於台海局面的化解之道,他認為必須得到兩岸人民的同意。
奧巴馬表示,會"繼續促進和平解決台海緊張"。他說,自己若當選總統,會繼續奉行"一個中國"政策,藉由與中國內地與台灣"都保持良好關系","明確表示我們希望雙方經由對話和平解決雙方分歧,保證台灣海峽永遠不會發生軍事沖突。"
不過,保護美國的國家利益當然是奧巴馬在處理中美關系時的最重要考量。在任參議員期間,中美貿易平衡成了他的關注焦點,於是與另一名參議員聯合起草議案,向中國施壓要求人民幣升值;奧巴馬還致信財政部長保爾森,要求美國政府對中國的人民幣和貿易不均衡採取"更嚴厲的措施"。
H. 美國不讓中國人進高層
不是不讓,是非常難。只有少數人可以做到高層,主要是種族歧視。
I. 奧巴馬政府關於對華的最新政策
中新網11月28日電 最新一期香港《亞洲周刊》發表中國智業發展戰略委員會副主任、港澳研究中心主任蒯轍元撰寫的文章《奧巴馬政府對華政策展望》指出,奧巴馬政府對華政策,將會演變成:中國既不是盟國,也不是敵人,而是朋友,是可靠的可信任的合作夥伴。為此,奧巴馬政府將會希望、要求、請求中國同美國一道承擔更多的世界大國責任,發揮更大的全球大國作用。
文章摘錄如下:
奧巴馬政府從布希政府接收過來的是一個爛攤子: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伊拉克戰爭和阿富汗戰爭、伊朗和朝鮮核問題、恐怖主義威脅等。這使得奧巴馬新政府一上台就進入內外交困的處境。而唯獨令奧巴馬政府欣喜的是,布希政府留給了繼任者一個成熟、穩定、健康的中美關系。這是奧巴馬政府的一把金鑰匙,也是中美兩國繼續保持、發揮世界經濟發展火車頭作用的強大動力。
奧巴馬本人與中國在某種程度上也有緣分。他同母異父的妹妹之夫是華人,他哈佛大學的華裔同學盧沛寧一直是他從政以來的重要助手,尤其此次大選出任其競選團隊首席戰略家,出力不少。盧沛寧現已被奧巴馬任命為新政府內閣秘書,負責白宮與內閣成員和政府各部門之間的聯絡。這一切都會對奧巴馬有所影響。奧巴馬在參院曾發起成立了中國工作小組,特別關注中國問題和中美關系問題。
美國遭遇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機,接踵而來的是經濟衰退,這註定是奧巴馬政府一上台就須應對的首要問題。而奧巴馬政府面臨的經濟大難題離開了中國,不但難以解決,而且還可能會陷入經濟危機的絕境。
中國手中握近二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現已成為美國的世界第一大債權國,持有五千八百五十億美元的美國國債。中國也將是未來兩個月後上台的奧巴馬政府的最大債主。奧巴馬政府為解國內嚴峻的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其任內頭兩年的財政赤字將是創紀錄的,要發行的國債也將是創紀錄的二至三萬億美元,其中大約九成都將向國外推銷。因此,無疑仍將向其頭號債主中國舉債,勢將更日益嚴重地依賴中國。如果中國政府出於經濟或政治原因停止購買美國債券,甚或拋售美國債券,這對美國金融危機、經濟衰退無異於雪上加霜,對美國政府刺激經濟的計劃和奧巴馬政府復甦經濟的新政都將是嚴重打擊。
金融危機,不僅使美國,也使歐洲和日本陷入衰退。而新興經濟體卻在進一步崛起,在應對全球金融危機時表現出強勁力道。美國一國獨大、一國獨霸的地位也因此而嚴重削弱,世界格局也開始由美國單極向多極轉變。中國作為多極形成中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