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蒐索程式師資訊,查找有用的技術資料
當前位置:首頁 » 文件傳輸 » 李訪問美國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李訪問美國

發布時間: 2022-09-04 05:16:20

A. 當年李鴻章出訪美國時,為什麼民眾爭相圍觀

作為晚清一位能乾的大臣,我們非常熟悉李鴻章,在我們現在看到的許多清朝戲劇中,也有許多李鴻章的形象,應該說,在清朝歷史上,李鴻章的一些行為仍然是非常錯誤的,特別是一些與列強不平等的條約。

但我們可以理解,盡管當時李鴻章有很大的權力,但在一些基本問題上,他是清朝和慈溪太後的命令,李鴻章只是作家,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李鴻章是相當無奈的,因為即使他知道自己做的一些事情會留下恥辱,他也只能把頭捂在皮膚上。

清朝皇帝李鴻章訪問美國這些標題吸引了人們的注意,但實際上是由於他們的無知。

B. 1896年李鴻章訪美,50萬美國民眾上街觀看還登上了紐約時報頭版,為何如此轟動

據史料記載可以知道,上述描述是事實。而產生如此轟動的原因包括:當時的中國盡管貧弱,但是有利可圖,美國在與中國合作方面有強烈的需求;美國民眾對於訪美的李鴻章充滿了好奇;媒體的輿論宣傳和報道

再者,由於科技不發達,國與國之間距離遠,主要通過乘船出行,而我國和美國位於大洋的兩岸。中國的高官來到美國更是很罕見的一件事,況且美國民眾普遍對於這個東方國家懷有一種好奇感,因為它有五千年的文明,也有不堪的近代。

第三點,就是媒體的報道。時至今日,時政熱點一直是媒體要把握的第一點,當然時效性也是。如果能第一時間捕捉到李鴻章訪問美國這一爆炸新聞,必然會增加在社會上影響力,擴大市場份額,實現自身的進一步擴張,基於此,媒體也加入到李鴻章訪美這一盛況中。

C. 李鴻章首次出訪美國,見到高樓大廈並沒驚訝,後來怎樣了

今天的中國空前繁榮強大,許多城市已高樓林立,幾十層樓的大廈更屢見不鮮。其實像那種摩天大樓早年就已在美國興起。1896年,美國紐約就已建起了高樓大廈,整個城市看起來一片欣榮,大有現代化都市的感覺。



後來李鴻章到了紐約,並親眼看到美國的高樓大廈。當時他沒問樓有多高,卻說了句讓人非常心酸的話:「……我想我們大清國不能夠建造這樣的高樓。」的確,那時的清帝國是死活建造不了這樣的高樓,可今天的新中國卻到處都是幾十層高的大樓。

D. 李鴻章第一次在美國看見摩天大樓說了這么一句話,令現代人心酸發生了什麼

一提到清朝末年,許多人估計會想到當時清廷的一大重臣李鴻章,他是慈禧太後身邊的紅人,世人稱他為李中堂,不過關於李鴻章其實罵名頗多,因為他是簽訂不平等條約最多的人,在那一段時期,連他的後人都被人看不起。

李鴻章的一句話道出了當時清朝的無知和羸弱,更顯示出了與西方國家的巨大差距,許多人都認為是李鴻章在捧高他國,踩低自己的祖國,然而事實就是如此,落後就要挨打,你再怎麼傲氣,首先就得承認自己的弱勢,在學習了他人的長處後,才能逐步進步。

可即使李鴻章開闊了視野,漲了見識,依舊沒有改變清朝日落西山的局勢,或許他也明白此時此刻的清政府已是病入膏肓,這讓筆者又想起了他在1861年推行的洋務運動,雖歷經30年還是宣告了破產。

訪問美國的這一年,李鴻章已是盡顯蒼老之態,他滿是無奈,可回到那個混亂衰敗的清朝,依舊是那個心高氣傲又自私自利的獨裁者,1900年她感覺洋人威脅到了自己地位,馬上就向全世界宣戰,感覺這是一件熱血澎湃的事情,可也只是自我感覺而已,慈溪的西逃,獨留李鴻章一人收拾爛攤子,就在這一年,他病倒了。

1901年秋,當李鴻章站在已是廢墟的直隸總督府前,看到被八國聯軍蹂躪過的天津城滿目瘡痍,他不禁像個孩子一樣號啕大哭起來,1901年1月15日,在議和大綱上,李鴻章艱難的簽下了字,當他聽到國人痛罵:賣國者秦檜,誤國者李鴻章時,他已是咳血不已。

而當《辛丑條約》簽訂完後,李鴻章的病情已急劇惡化,就在他臨死前一個小時,俄國公使還站在他病榻前,逼他在俄佔中國東北的條約上簽字,此時的李鴻章已油盡燈枯,他說不出一個字,只是眼淚止不住地涌下來,他知道他這輩子該簽的條約,都已經簽完了。

E. 李鴻章第一次訪問美國時,看到摩天大樓,說了什麼話

李鴻章第一次訪問美國,看到摩天大樓,說了一句讓人心酸的話

梁啟超曾對李鴻章做出這樣的評論:敬李之才,惜李之識,而悲李之遇也。李鴻章其人總是充滿了無數爭議,盡管他已作古百年,但人們依然沒有對他有一個確切的認識。

1896年2月,李鴻章在出席俄沙皇加冕典禮之後,又游歷了歐美各國。這是李鴻章一生中最後一次出國訪問。當年8月28日,李鴻章渡過大洋來至美國紐約港口,一時間萬頭攢動。

F. 晚清時期,李鴻章訪問美國,美國是如何看待清朝這位大臣的

中日“馬關條約”的簽訂,日本成為大贏家,為日後帝國主義國家的蜂湧而入中國,打開一道缺口,面對咄咄逼人的日本人,慈禧太後、奕欣、李鴻章力主“聯俄制日”,地方實力派如張之洞極力支持。適逢沙皇尼古拉二世加冕,遍尋諾大中國,只有李中堂堪稱勝任此次慶賀之行。臨行前,慈禧太後與李中堂“密議半日之久。”同時清政府又要求李中堂訪問英、美、德、法諸國,協商增加洋稅,減少戰爭損失。


美國之行




1896年8月20日,皇家郵輪帶著長長的海風結束了它的海上之旅。李鴻章帶著兩個兒子率領隨行人員前往美國紐約。


位於美國東部的紐約,八月酷熱難耐。當時的美國國會議員,一般都是放暑假,克利夫蘭總統也不例外。然而,14歲的小李正廳廳長一聽說李已經到了紐約,立即放棄休假回紐約會見中國特命全權公使!




(美國總統克利夫蘭)

結束語


十九世紀未的中國,堪稱亂世,內外交困的中國急需“出英雄”的時候,因為只有英雄才能治亂世。遺憾的是沒有“真心英雄”。卻蘊生了一位復雜的悲劇人物,李鴻章夾在封建王朝的體制下,扮演著改革派和保守派角色。前者是他中興王朝的責任,後者是因為體制的限制。人們看到的是忙忙碌碌,風塵僕僕的李中堂,他辦洋務,興實業,與外國人周旋,成功了;職責所在。失敗了,去簽城下之盟,背一生罵名。他是政治中最難堪的裸露部分,但是,無法,出來混總是要還的!

G. 李鴻章訪問美國,看到一份報紙後為何當場嚇癱在地

他和曾國藩、左宗棠、張之洞並稱為晚清中興四大名臣。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說他是大清帝國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慈禧太後說他是“再造玄黃之人”。他被西方譽為“東方伸斯麥”,與德國的俾斯麥,美國的格蘭特並稱十九世紀三偉人。他就是晚清重臣——李鴻章。


李鴻章的一生滿是悲壯和凄涼的,他以外交能手自負,卻無法改變大清國被動外交,遭遇割地賠款的局面。最終,他帶著遺憾離開了人世。

李鴻章彌留之際,曾留有一首臨終詩:“勞勞車馬未離鞍,臨事方知一死難。三百年來傷國步,八千里外弔民殘。秋風寶劍孤臣淚,落日旌旗大將壇;海外塵氛猶未息,諸君莫作等閑看。”

H. 李鴻章去美國訪問的時候大概是什麼時期簽訂了哪些條約美國人為何如此尊重他

李鴻章是當地時間1896年8月28日抵達美國紐約,開始對美國進行訪問。

沒有簽什麼條約了,李鴻章那次訪問主要是受歐美商會的邀請,李鴻章推行洋務運動,大量購置西洋的機器設備,先進武器,對西方來說是重要的主顧。西方之所以當時可以在華投資主要是李中堂一手支持的。李鴻章也有意和西方接觸,在德國時候主動要求拜會俾斯麥,德皇雖然很不高興,但是俾斯麥本人很腥風。同時在訪問美國時,李鴻章還談及的當時的排華法案,意圖保護中國人的利益。

李鴻章在淮軍時期就和洋人打交道很深,後來掌權,由於大力推行洋務運動,興建工廠學校,修鐵路開礦山,在國際上聲譽很高。在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的眼中,被視為大清帝國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伊藤博文自傳》)。

美國總統格蘭特(U.S.Grant)稱李為當時世界上四大偉人之首,與當時英國首相本傑明·迪斯雷利,法國總理甘必大,德國首相俾斯麥齊名。李鴻章本人和格蘭特也有私交,訪美時候還專程去墓地祭拜。

西方商界盼望通過他進一步開拓中國市場,因而,商會宴請,工廠參觀,款待殷勤。

I. 李鴻章訪美坐船要多久才能到達美國

1896年3月22日,李鴻章乘坐法國「艾納斯脫西蒙」號郵船從上海出發對歐美進行了一次成功的訪問,歷時 190 天,行程 9 萬里,掀起一股「李鴻章旋風」。

8月 22 日,李鴻章一行結束了在歐洲考察訪問的最後一站英國,乘「聖·路易斯」號郵輪橫渡大西洋前往美國訪問。經過 6 天的海上航行,於 28 日上午 9 時抵達美國紐約港。9月14日,李鴻章從加拿大西海岸溫哥華乘坐美國太平洋輪船公司的輪船回國。

(9)李訪問美國擴展閱讀:

李鴻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本名章銅,字漸甫、子黻[fú],號少荃(一作少泉),晚年自號儀叟,別號省心,安徽合肥人,晚清名臣,洋務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之一。世人多稱「李中堂」,因行二,故民間又稱「李二先生」。

作為晚清重臣,李鴻章是淮軍和北洋水師的創始人和統帥、洋務運動領袖之一,建立了中國第一支西式海軍——北洋水師,官至東宮三師、文華殿大學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隸總督,爵位一等肅毅伯。

一生參與了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包括鎮壓太平天國運動、鎮壓捻軍起義、洋務運動、甲午戰爭等,代表清政府簽訂了《越南條約》《馬關條約》《中法簡明條約》《辛丑條約》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1901年11月7日,李鴻章病逝於北京。

J. 李鴻章出訪美國,竟然故意在台階吐一口痰,是為何呢

李鴻章在73歲高齡時曾訪問了美國,甚至還故意在圖書館台階上吐一口痰,表達了個人情緒的不滿和憤懣吧。

這是為什麼呢?李鴻章在美國的10天訪問中,曾在游覽美國的一個圖書館後往地上吐了口痰,圖書館工作人員看到之後要求李鴻章親自擦掉。而李鴻章那麼驕傲的一個人,甚至還是作為大清朝訪問美國的欽差大臣、外交官,怎麼可能會同意屈膝。在差遣隨行人員擦而工作人員卻堅持要他親自擦的尷尬局面中,以罰款結束這場鬧劇。

更難能可貴的是,李鴻章在美國訪問也不忘時維護華人權益。在美國紐約,李鴻章發表了演講,對基督教和儒家進行了對比,他對美國的排華法案提出了抗議,呼籲廣大華工要團結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