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件傳輸 » 大學人文基礎訪問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大學人文基礎訪問

發布時間: 2022-08-11 07:32:40

Ⅰ 上海大學人文基礎班具體學什麼有什麼好處

這個人文基礎班,培養有較高理論素養,有一定科研能力和解決復雜問題能力的優秀本科生,人文基礎班前兩年課程計劃單列,兩年後學生可自主選擇學院內任何專業繼續學習。文學院與美國、韓國等國外多所著名高校建立了互派學生交流學習的機會
相關了解及准備
一、宗旨

為了不拘一格地選拔優秀中學畢業生進入上海大學深造,今年我校將在以往優秀中學畢業生預選工作的基礎上繼續進行此項工作,即由中學校長推薦,上海大學組織相應的測試,經德、智、體全面評定後,根據預選生的綜合素質測評結果分別給予不同類型的承諾。

二、預選條件

1.熱愛祖國,擁護黨的基本路線,品學兼優,身體健康的優秀高中應屆畢業生。

2.獲國際、全國、全市性的各類單科競賽優勝者或市科技發明創造獎獲得者。

3.高中階段學習成績為所在中學名列前茅者。

三、實施辦法

1.上海大學將優秀中學畢業生的預選名額分配給有關中學,請中學校長按優秀畢業生的預選條件,根據名額擇優推薦。

2.獲得推薦表的學生必須在12月15日--12月29日憑推薦表上的用戶名和密碼至「上海大學2009年預選生信息登錄網站」(http://zb.shu.e.cn/yxs/)登錄個人信息。

3.中學於12月31日前,將經中學校長簽名蓋章後的《上海大學2010年預選中學優秀畢業生推薦表》集中寄回上海大學招畢辦(時間以郵戳為准;地址:上大路99號,郵編:200444)。1月15日-22日考生可至原「信息登錄網」(http://zb.shu.e.cn/yxs/)下載「測試通知」,憑「測試通知」1月23日到上海大學領取准考證並參加測試。

4.測試科目:文科: 數學、外語、語文

理科: 數學、外語、物理或化學

5.上海大學對預選生進行德、智、體綜合測評,擇優確認,分別給予不同類型的承諾,並將承諾結果返回給學生本人。

四、測試方式

為積極配合中學全面開展素質教育,不增加學生的應試負擔,我校組織的所有文化測試(數學、外語、物理、化學、語文)將全部採用開卷方式。

五、志願填報

預選生測試成績達到學校預選要求的考生,我校會通知學生在規定時間內至上海大學預選生志願登錄網站填報志願。上海大學將根據學生的個人測試成績及志願給予四種不同的承諾。

六、確認結果

第一種基礎班:進入上海大學基礎班學習。理學院、生命科學學院、國際工商與管理學院和文學院分別開設數學物理力學綜合班、生命科學基礎班、經濟學類基礎班和人文基礎班。其中生命科學基礎班的學生由上海大學與部分科研單位合作培養。這四個班兩年內強化基礎教學,兩年後在本學院內任意選擇專業。

第二種A類:根據你填報我校的第一專業志願予以錄取。

第三種B類:在你所填報我校的前三個專業志願中予以選擇錄取。

第四種C類:我校將你的有關信息登錄在學校招生信息庫內,在與其他考生同等條件下優先錄取。

七、對考生的要求

被確認的學生高考(論壇)填報志願時,必須在第一批本科平行志願的A、B、C或D填報上海大學,達到我校第一批本科投檔線(總分和單科要求),確認資格後方為有效。

Ⅱ 大學人文教育學習

人文教育一詞現已用得十分普遍,然而,如果要問什麼是人文教育,卻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這里從三個方面探討這一問題:關於人文教育的定位;關於人文教育的界定;關於人文教育的核心學科。
一、人文教育的定位:關於"成人"的教育
教育本來是人的教育,但是現在我們卻看到它在不知不覺中放棄了育"人"的責任,消解了自己的本質,人的教育被忽略了,知識的教育、專業的教育被強化了。而教育一旦離開了人,離開了人的靈魂或人的精神,嚴格說來就不成其為教育。正如雅斯貝爾斯所說:"教育是人的靈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識和認識的堆積。" ① 從這個意義上說,教育的重要本質特徵就是它的人文性,人文教育是不可以從教育中包括大學教育中抽出的,人文教育在大學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基礎性地位。
正因為如此,人們不斷地呼籲加強人文教育。但是,對於加強什麼樣的人文教育,我們卻面臨著不同的選擇和定位。
一般來說,人們談到的人文教育,並不是一種確定的公認的含義,而常常表達著多種含義,最常見的有三種:一是人文主義教育,二是人文學科教育,三是關於"成人"的教育。下面是這三種表達的基本含義。
所謂人文主義教育,特指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教育。這是當時進步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們從新興資產階級的利益和人性論出發,沖破中世紀經院哲學和教會蒙昧主義教育的統治所倡導的以人為中心,歌頌人的價值和力量,要求自由平等和個性解放,提倡以培養身心健康、知識廣博、多才多藝的新人為教育理想並據此進行教育革新的一種教育思想和教育實踐,在近代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進步意義,其基本精神對今天的教育仍有著有益的啟示。然而,由於其歷史的局限和隨後發展中脫離現實的傾向,以及越來越注重於知識掌握的目的,這種教育思想對當時以及以後歐洲的教育也產生過一些不利影響。 ②
關於人文學科的教育,系指以人文學科為基本內容的教育。這種教育在中國古代的"六藝"教育和希臘的"七藝"教育傳統中就已有體現。早期的人文學科教育更加重視其心智訓練和情感陶冶的價值,不以培養專家為目的。然而, 隨著社會分工的發展及學科分化的日益加劇,教育的專門化日益顯著,人文學科教育也走上了不斷專業化的道路,脫離了它的初衷。同時人文學科教育在教育的根本目的上也常常受到文化視野的局限,僅僅囿於純人文學科的范圍,這對人文教育的開展也形成了不應有的障礙。
關於"成人"的教育。這是針對教育中無視人、把人當作工具,或者強化人的片面發展,忽視人的身心協調發展而言的,它以全人教育為理念,力求通過德、智、體等多方面的教育培養完整的人,而不是"半個人"或者"機器人",強調給人以廣博訓練而不僅僅是專業訓練,認為教育的目的是使人的身心全面而協調發展,使人成為真正的人並實現人的全面價值。近代以來以人本主義哲學為指導的多次教育改革和一些大學所採取的自由教育、博雅教育、通識教育、普通教育以及文化素質教育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講都是這一教育思想的體現。當然,這一教育思想在實踐中關於人本位和社會本位的爭論也從未停止過。
面對上述三種人文教育概念的表達,這里將人文教育的基本內涵定位於第三種,即關於"成人"的教育。如果我們注意人文文化和科學文化的統一性,樹立人是教育的出發點,並在價值觀上確立人本位與社會本位的辯證統一觀,強調基礎性教育與專業性教育的一體性而不是分離性,並吸收前兩種人文教育表達的基本精神,那麼,人文教育就是"成人"的教育的觀點則更顯示出教育的意義與現代的高度。
二、人文教育的界定:實質是人性教育,核心是涵養人文精神
在上述分析的基礎上,可以給人文教育作如下嘗試性界定:
所謂人文教育,是指對受教育者所進行的旨在促進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個人與社會價值實現的教育,其實質是人性教育,其核心是涵養人文精神。這種精神的養成一般要通過多種途徑,包括廣博的文化知識滋養、高雅的文化氛圍陶冶、優秀的文化傳統熏染和深刻的人生實踐體驗等。這一教育既重視由外而內的文化化成,更強調自我體悟與心靈覺解,歸根結底,它使人理解並重視人生的意義,並給社會多一份人文關懷,在根本上體現教育的本質人與理想。
首先,這一界定把人文教育視為人性教育,是使人"成人"的教育。事實上,關於"成人"的教育有著不同的要求,最低要求是使人成為人;較高要求是使人成為較完整的人,即德、智、體諸方面得到全面發展的人;最高要求是使人成為一個完美的人,這當然是一種理想追求。誇美紐斯早就指出:"假如要形成一個人,就必須由教育去形成。" ③ 這就是一種基本要求。而孔子所說的則是一種高要求。"子路問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綽之不欲,卞莊子之勇,冉求之藝,文之以禮樂,亦可以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見利思義,見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為成人矣。'" ④ 關於人性的善惡,歷史上爭論不休,實際上,性善論和性惡論都有失偏頗,人性既有惡的一面,也有善的一面,就此而言,也許正因為有前者,人才需要教育,需要不斷改造自己,也因為有後者,人才可能教育。可以肯定的是,人性教育是必要的。通過教育抑惡揚善,以至於"止於至善",一直是教育的一種追求。也就是說,人性不僅有善和惡之分,而且其境界有高下之別,我們的教育應當把引導學生做一個高尚的人作為努力的方向。
本來,教育的根本使命就是"培養人"。但是,隨著教育的專業化發展及人們求職生存的需要,人的教育被忽略,人力的教育成為時尚,加上實用主義、功利主義在教育中的盛行,人們逐漸忘掉了教育的根本,忘掉了人的靈魂。我們應當把被肢解成專業教育與人的教育兩部分的教育整合起來,把人的教育作為教育的靈魂貫穿於教育的始終,否則我們的專業教育很難成功,人的教育也就只能成為一件虛無的東西或一種用以點綴的裝飾品。
其次,這一界定把人文教育的根本目的確定為促進受教育者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個人與社會價值實現上,而不是培養專業工作者,是一種非職業性的非專業性的教育,其核心是涵養和充實人文精神,而不是停留於獲得有關的人文知識。知識的獲得當然是必要的,但它不是最終目的,最終目的是要通過自我體悟與心靈覺解達到人性境界的提升。毛澤東同志早就說過,"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這種精神就是人的精神,民族的精神,人類的精神。這種精神就是把人性不斷提升的精神,而不是把人性降格為獸性或動物性。事實上,一旦人沒有了人性,其所造成的後果將是不堪設想的。因此,我們今天講人的教育,人性的教育,還不只是要求人們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善待社會,還要善待自然,善待我們今天生存的環境,充分理解人生的意義,並把人生意義升華和社會價值實現統一起來。
其三,這一界定是用整體文化的視野與知行統一觀來看待人文教育的,而不是僅就人文文化而言的,也不僅是從教育者的角度考慮的,基於此,界定中提出了人文教育目的的達成過程,它是通過廣博的文化知識滋養,高雅的文化氛圍陶冶,優秀的文化傳統熏染和深刻的人生實踐體驗而達成的。通過人文教育涵養人文精神的過程是一個自我心靈覺解、人性境界提升的內在生長和文化化成的過程,是一個 知行統一的過程,而不是一個純粹的內在生長過程,也不是純粹的文化化成的過程,當然,更不是一個知行脫節或者知而不行的過程。
長期以來,教育認識與實踐中有一種誤解,以為人文教育就只是人文學科的教育。毫無疑問,人文學科教育是重要的一面,但不是全部。如果只限於此,那就不僅窄化了人文教育的內容,而且誤解了教育本身,是在人的教育中置廣大教育工作者包括專業教師與教育管理工作者於無所作為的地步,也把自然學科、社會學科中一些重要的文化經典著作置於閱讀范圍之外,致使人文教育的對象缺少了必要的滋養成分,也使人文學科的教育工作者失去了廣大教師的支持,其結果對人文教育的開展極為不利,也影響了人文教育的實效。我們必須在人文教育的實踐中擴大教育的視野,確立正確的教育觀,結合教育對象的實際,以提高教育的效果。其中,指導學生廣泛閱讀文化經典,開設必要的經典導讀課程是人文教育的重要途徑,因為人類幾千年來積淀起來的文化經典中含有豐富的人文教育的思想養分。
另外,我們的人文教育常常重在課堂、重在教,而對文化氛圍的營造與學生個體的人生體驗卻予以忽略。從這個角度分析,文理科較強的綜合大學有著學科文化的優勢,並無聲地影響其校園文化氛圍,而單一的工學院、科技學院、甚至理工學院,都存在某些先天不足,以致常常花很大氣力也難以營造應有的文化氛圍,而這種氛圍又降低了學生自我體驗的文化蘊涵。更嚴重的是,這種缺陷還深深地印在學校傳統中,深刻地影響著教職員工的心理,形成某種不利於人文教育的思維定勢。
所有這些考慮,力求給現代人文教育一個合理的界定。但由於力所不及和缺乏深度的思考,其不足在所難免。也正是因為如此,這種界定是描述性的,這種描述也期待著通過人的認識的發展而加以深化,如同人文教育的多種表達一樣,具有其歷史和認識的流動性。
三、人文教育的核心學科:文、史、哲、藝等人文類學科
誠然,這里將進行人文教育的視野放在整體文化觀上,即不僅限於學科知識范圍,而且涉及文化氛圍與學生體驗;學科上也不僅限於人文學科,而且包括人類在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領域里所沉澱的認識自然、認識社會與認識自我的思想精華,人們可以從中受到智慧的啟迪與心靈的撞擊;而且所有這些,都要透過其層層外殼而深入到內核去吸取其中的精神養分。這是前面已經討論過的。這里單列一個問題要討論的是:從學科上講,進行人文教育的核心學科是什麼?答案是:哲學、文學、歷史和藝術等人文類學科。也就是說,人文教育盡管涉及人類文化的廣泛知識領域,實施途徑也多種多樣,但就學科範圍而言,它仍然有自己的核心學科,這就是哲學、文學、歷史、藝術等人文類學科。這是因為:
1.人文學科有獨特的研究對象
《國際教育網路全書》的解釋中有這樣一段話:"人文學科研究人類活動的歷史並觀察被人類經驗和想像所塑造的對象。哲學的研究,文學和歷史學的解釋,對藝術、音樂及戲曲的批判,都探討了人類精神的限度、深度及能力。" ⑤ 《簡明不列顛網路全書》也指出:"一般認為人文學科構成一種獨特的知識,即關於人類價值和精神表現的人文主義的學科。" ⑥從現代學科而言,人文學科主要包括語言、文學、歷史、哲學、藝術及具有人文主義內容或運用人文主義方法的其他社會科學。總之,人文學科有著獨特的研究對象,它構成一種特殊的知識,是研究關於人類價值和精神表現的學問。正如杜維明先生所言,"文學的真實情感、歷史的集體記憶、哲學的睿智和宗教的終極關懷都是緊扣人的存在、人的生存條件和意義等方面展開的學術領域" ⑦ 。這一學術領域的成果,特別是其中的文化經典,無疑是關於人的教育的難得教材。
2.人文學科有獨特的思維模式和研究方法
人文學科的思維模式既區別於自然科學,也區別於社會科學,這是由它特定的研究對象所決定的。這種特定的研究對象---人、人的價值、人的精神、人的心靈世界具有某種特殊性或個別性,它難以像自然科學那樣重復地進行實驗,難以採取完全量化的分析方法,因為人文社會現象包含著人的思想、情感、價值觀念等,具有個別性、不確切性,不可能被純粹客觀地加以描述和分析。因此,理解、闡釋、反思、體驗、感悟等是其根本的研究方法。也正是這種思維模式與研究方法,幫助人們以正確的態度認識自己、理解他人、處理人際關系和社會上各種復雜問題。
3.人文學科有獨特的社會批判功能和批判精神
大學的重要功能之一是它的社會批判功能。這種功能體現在每一學科之中,尤其是人文學科,正如杜維明先生所指出的,"人文學科具有發揮這一社會功能最大的潛力。" ⑧ 哲學揭示問題的深刻性,文學刻畫人物的尖刻性,歷史紀錄事實的無情性,令其他學科難以比擬。因此,人文學科對人的心靈的震撼,對人的批判精神的形成,對人性的提升與人格的塑造,影響最為直接也最為深遠。
正是上述因素,即人文學科獨特的研究對象、獨特的思維模式和研究方法以及特別具有的批判精神,說明就學科範圍來講,人文學科特別是其中的哲學、文學、歷史和藝術等,應當成為人文教育的核心學科。也正是因為如此,國家對人文學科的專業教育應予重視。也就是說,盡管我們所指的人文教育是一般意義的,不是專業意義的,但卻與專業意義的人文教育有著密切關系,因為專業意義下的人文學科教育能為一般意義下的人文教育提供有深度的課程,培養高水平的師資,改善人文氛圍,因而也直接或間接地推動了高等學校的人文教育。
(注:本文是作者在首屆"中國人文教育高層論壇"會議上的發言)

Ⅲ 大學生要如何提高人文素養

構建多位一體的人文素養教育體系。更新人文素養教育理念。重建當代大學生的人文素養教育,前提是高校自身要對此高度重視,在人文素養教育這一工作上統一思想,更新教育理念。

只有把大學生人文素養教育提高到專業教育的高度,推進專業教育與通識教育的融合,大學生人文素養教育才有收到實效的可能。優化人文素養教育的課程。要在專業教育體系中注重人文學科課程的設置,加強文理滲透,與專業聯系的人文課程必須占適當的比例,並在機制上予以保障,實現人財物的科學投入;要轉變課程開設方式,使課堂從「工具性作用」向「導向性功能」過渡,改變「滿堂灌」的教學模式,讓學生盡可能地體驗式參與;

要提升教師隊伍自身的人文素養。「身教重於言教」,教師的示範作用和榜樣力量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起著重要作用。舉辦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培養大學生的人文精神。通過舉辦一系列文化活動,使學生主動參與,身處其中,促使文化知識不斷內化為大學生自身的人文精神。

建設格調高雅的大學環境文化。高校應在強化物質文化建設的同時,強化校園文化的「軟實力」建設,使大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影響,進而提升人文素養。

Ⅳ 大學人文基礎課程總結600字

寫作思路:根據題目要求,文章內容可以從學生的人文素養課程學習的重要性方面來討論,描述自己的相關心得,對這些心得進行總結,正文:

《人文基礎課程》之所以重要是因為:是給學生的心靈進行了洗禮。一方面表現在:此門課程重在傳達人類至高的心靈境界,比如,人文精神、博雅、自由、民主、平等等等。另一方面是在教師的悉心教導下和教師言行舉止的感染下下。

讓我看到了中國的現實社會雖然在陽光的照耀下生機勃勃,但仍然依然存在著黑暗的陰霾,比如:貪污腐敗、強拆遷、食品不安全等等。但是在面對種種的不公平,我相信大多數人和以前的我一樣,都懷揣著一顆「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心。

但是我們換角度想一想,今天似乎黑暗的陰霾離我們很遠,或許明天你的住所就被夷為平地,你將在街頭流浪,面對著他人的漠不關心,甚至是幸災樂禍的眼神時,你會怎麼想?怎麼做呢?你是否還依然對此不動於衷呢?絕對不會。

《人文基礎課程》改變了我許多想法和做法,使我上樹立了一顆防患於未然的心,顆憐憫的心,憐憫哪些在黑暗陰霾里苦苦掙扎的貧苦大眾,也憐憫自己生活在這水深火熱的時代;使我找回了個性,丟棄了追從;使我敢於用自己的言行爭取自由和民主,哪怕是因此而被冷眼相對、他人的議論、甚至是留血我也不怕。

因為我知道只有通過自己努力和爭取才能得到自己所爭取的。我想,要驅除大地上的陰霾是每個人的奮斗目標,而且一定會夢想成真的,但是需要時間,甚至是經過流血犧牲,那時溫暖的陽光將鋪灑大地,萬物復甦、春暖花開。

通過《人文基礎課程》的學習,我的心靈受到了洗禮,並受益匪淺,甚至是我人生的轉折點。

Ⅳ 大學人文基礎電視劇的類型

《大學人文基礎(第2版)》是2014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馬臻榮。內容簡介 《大學人文基礎(第2版)》是「十二五」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

Ⅵ 誰知道人大的徐悲鴻藝術學院怎麼樣

徐悲鴻藝術學院簡介

徐悲鴻藝術學院成立於1999年,2000年開始招生,是一所集音樂、美術為一體的綜合性藝術學院。現任院長為全國政協委員、博士生導師徐慶平教授。 z[l'33
~u%A<K
該學院現有三系(繪畫系、藝術設計系、音樂表演系)、二部(基礎部、公共教學部)、一所(東方藝術研究所)。美術類專業教學實行工作室制,有中國畫、油畫、平面設計、新媒體與動畫、景觀建築設計、書法等工作室。音樂表演專業有鋼琴、管弦樂、聲樂等專業方向。目前在校學生已近五百人,其中包括碩士和博士研究生。目前,學院在編教職員工60餘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9人,講師26人。2003年獲准設立了藝術學、美術學、藝術設計學三個碩士點,2004年開始招收第一屆碩士研究生。博士生導師4人,在美學專業下設中西藝術比較等方向招收博士研究生。 K \~0T}];
_p?t8
該學院是中國人民大學重點優先發展的學院之一。自創建以來,秉承學校「始終站在時代前列」、「勇於承擔民族使命」的傳統,發揚徐悲鴻先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吸收古今中外一切藝術精華,借鑒國內外眾多藝術院校的經驗,以「大美術」思想貫穿整個教學和學科建設,形成了審美理論和審美實踐相結合、純藝術和實用藝術相結合、專業藝術教育和公共藝術素質教育相結合的辦學特色。 {?((x?)
RDH pBAm
作為一個綜合性大學的藝術學院,與國內其它藝術院校相比,該學院更注重人文素質教育;更注重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更注重與國際上一流藝術院校的交流;更注重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方法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依託中國人民大學在人文社科領域的學術氛圍和優勢,在教學上提出和強調「四個基礎」,即「人文基礎」、「手繪基礎」、「計算機基礎」、「外語基礎」;強調美術與音樂、藝術與人文社會科學的互進互動,把純美術和實用美術作為學科來對待和建設,既不同於專業藝術院校,也為綜合性大學的藝術學科發展開拓道路。 [c>^s`(eF
E@7$$dI9
該學院注重發展國際學術交流,目前已與美國俄克拉荷馬大學藝術學院簽訂了「教師學生互換訪問、學習協議」,每年選派一至兩名教師和學生赴對方學院進行交流訪問、學習。此外,學院教師還經常應邀出國講學、參加國際學術會議、舉辦展覽等,並邀請國內外藝術專家及專業音樂團體來院講學、舉辦各種展覽、講座和演出。

Ⅶ 大學人文基礎對我們的學習和未來的生活有什麼影響

個人感覺對大多數生活困難人沒有多大影響。。。。。。對少數經濟條件寬裕年紀大的人豐富他們的精神生活。。。。。。

Ⅷ 大學里人文類基礎課包括些什麼

呵呵,你是說素質課吧,什麼入學就業,思政,還有鑒賞類的,煩死

Ⅸ 大學生提升人文素質修養的有什麼重要意義

1、人文素質是一種基礎性素質,它對於其他素質的形成與發展具有很大的影響力和很強的滲透力。人文素質對於促進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不僅表現在提高大學生的專業素質、心理素質、思想道德素質,還表現在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培育民族精神、改善思維方式、增強非智力因素等幾個方面。

2、人文素質是大學生成才的必備素質。跨進高等學府的每個學生,都渴望自己成才,但如果只具備一定的專業素質,而欠缺人文素質,最終只能成為人們所說的「機器人」、「工具人」、「單面人」,因此加強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對大學生成長成才具有重要的意義。

大學生提升人文素質修養方法:

1、人文底蘊的培養離不開書籍。大學生的人文素質,要有以網路知識為基礎,且具備的卓越判斷、生動的運作能力和出色的寫作能力。而這些,都離不開書籍。

2、讀書要有所選擇,讀有益、有趣、經典的書,當然前提是你要感興趣。國學、歷史、政經,都可以試試,同時注意關注民族文化原點。能夠更好的豐富我們的思想,培養自己的人文底蘊,讀書時,還可以注意培養記憶力和想像力。

3、在讀書之外,可以加入一些人文社團,找到同好者,共同交流進步,並且參加一些人文活動、講座,更有趣味地獲得人文知識 讓人文素養能更有趣的得到鞏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