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件傳輸 » 江岸區家訪問些什麼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江岸區家訪問些什麼

發布時間: 2022-07-22 18:34:59

Ⅰ 家訪談話內容有哪些

針對不同年齡段,不同工作性質,不同類型的孩子的家庭,教師要創新家訪內容,做到目的明確,任務明了,方法各異。家訪中,老師既要了解學生家庭基本狀況和在家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又要向家長反饋學生在校學習情況及表現,與家長共同探討促進學生發展的教育措施和方法;同時對家長關注的熱點問題做好宣傳解釋工作,宣傳有關學生健康成長的心理、生理、安全等方面與知識。


對那些在學校乖巧,在家裡乖張的孩子,老師們與家長孩子共同制定計劃、跟蹤監督,多次回訪,要求家長及時反饋孩子在家的表現,達到改變孩子,讓孩子進步的目的。要改變家訪即「告狀」的做法。家訪時,教師既要肯定學生的成績, 也要對家長的教育方法進行指導;要幫助家長發現自己孩子的閃光點, 建立正確實施家庭教育的信,提高家長的教育水平。

Ⅱ 請問一下家訪應該問什麼

問學習興趣,問優點,問家庭概況,問平時接送,問愛看的書。

1、問學習興趣,不問學習程度

老師可以有意識地了解一下孩子的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學習方法等。這樣做,可以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從而在今後的教育中對其予以特別的關注。

Ⅲ 老師家訪一般會提問什麼問題

1、問學習興趣,不問學習程度

老師可以有意識地了解一下孩子的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學習方法等。這樣做,可以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從而在今後的教育中對其予以特別的關注。

老師不宜直接詢問孩子的學習程度或類似於「學習情況怎麼樣」等話題,以免對孩子產生「先入為主」的偏見,或者讓那些原來學習不那麼優秀的孩子產生失落感。

2、問優點,不問不足

老師可以多詢問孩子有哪些優點,這樣可以讓自己對孩子的認識更全面、更立體、更生動,也會讓孩子更加喜愛你,因為孩子明白——老師知道我有哪些優點。

老師不宜直接詢問孩子有哪些不足或缺點。這樣的問題容易引發家長和孩子的緊張情緒,甚至懷疑老師是不是會對自己或孩子產生偏見。孩子有沒有缺點,有什麼缺點,應該留待老師在今後的工作中仔細觀察了解,慢慢幫助孩子改正。

3、問家庭概況,不問個人隱私

老師可以問問孩子的家庭情況,比如家裡有哪些成員,家長從事何種工作,平時孩子更聽誰的話等。這樣做可以真實全面地了解孩子所處的生活環境,思考今後如何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和幫助。

老師不要去窺探孩子家庭的隱私問題,比如家長的職務、社交圈等。這樣很容易引起家長反感,認為老師帶有其他目的。

4、問平時接送,不問作業監管

老師可以問問孩子平常上下學一般由誰負責接送,特別是對小學低段的孩子,可以記錄一下負責接送家長的聯系方式。對於自己上下學的孩子,老師要了解其出行方式,並做好安全提醒。這樣做能夠加深家校之間的了解,也可避免將來可能出現的安全隱患。

老師不太合適詢問孩子回家後作業由誰監管,因為會讓一些家長誤會老師是在推卸或轉移責任。現在網路上類似的報道比較多,難免會讓有些家長「想岔了」,反而影響了家校關系。要知道,孩子的成長應該是老師、家長、孩子共同努力的結果。

5、問愛看的書,不問報的興趣班

家訪時問一問孩子「喜歡看什麼書」,不僅可以了解孩子的閱讀習慣、閱讀興趣,還可以明確給孩子以及家長傳遞這樣的信息:老師非常關注孩子的閱讀。

如果有能力的話,還可以對家長指導孩子閱讀提一些好的建議,給親子共讀布置一些「任務」,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但是,像「報了什麼興趣班」這樣的問題,老師就不適宜去問。可能會讓家長或孩子產生這樣的感覺——老師鼓勵、支持學生參加課外補習,這顯然有違科學的教育觀。

Ⅳ 政審去家裡家訪都會問些什麼問題

法律分析:第一,了解家庭的基本情況,包括家裡有幾個兄弟姐妹,都從事什麼工作,父母是從事什麼工作,以及應征青年的基本情況包括思想,身體,上學還是工作,之前都去過哪些地方,從事過什麼樣的工作。第二,徵兵家訪也是要了解應征青年直系親屬的政治情況,主要是看看是否有犯罪記錄,這也是正常的一個重要環節。如果是進入北京的部隊,那麼政審會更加嚴格,七大姑八大姨全都給查一遍。第三,徵兵家訪,主要的一個目的就是了解應征青年的思想情況,應征青年的態度很重要,肯定會問到,是否是本人自願去當兵,有沒有做好吃苦受累的准備,自己對部隊有多少了解等。

法律依據:《徵兵工作條例》

第二十六條 徵兵政治考核主要考核預征對象本人的政治態度、現實表現及其家庭成員、主要社會關系成員的政治情況。

第二十七條 徵兵政治考核按照有關規定,採取初步考核、聯合考核的步驟進行,對兵員政治條件有特別要求的還應當進行走訪調查。組織走訪調查,應當安排部隊接兵人員參加;未經部隊接兵人員簽署考核意見的,不得批准入伍。縣、市、區人民政府徵兵辦公室政治考核組綜合相關部門意見,簽署政治考核結論意見。

Ⅳ 家訪應該問什麼

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需要接受三個方面的教育,即: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只有這三個方面的教育一致,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而班主任對學生的教育又需要家長的積極配合,如何做好家長工作,在家訪中應注意哪幾個問題呢?根據自己多年的實踐經驗,在些談幾點做法與同行商榷。
一、家訪應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家庭訪問,是老師同家長交流學生情況、統一認識,以便共同教育好學生一種常用的工作方式。班主任應利用課余時間有計劃地訪問學生的家庭,了解學生的家庭條件和他在家中的表現,向家長介紹學生在學校里的情況,互通情況,共同研究教育方法,充分發揮家庭教育的作用,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二、家訪應事先約定,目的要明確。班主任老師決定要對某個學生進行家訪的話,應把家訪的內容和時間,都要在事前和學生商量,並通過學生和家長預約。因為這樣做的好處在於:1、加強了家訪工作的計劃性、目的性,有利於克服急躁情緒,從而避免對問題的簡單處理,也不會出現見不到家長,白跑一趟的現象;2、保證了交換意見的准確性和教育措施的切實性;3、預約家訪做好了,可以達到互相教育,緊密配合的目的。那麼,在與家長面談時又要注意目的要明確,把事先想好的談什麼話題,從什麼角度入手,談幾點,通過談話要達到一個什麼目的等問題有條不紊地交換意見,同時提出希望他的孩子在學習上要達到什麼目標,並且希望家長配合你做些什麼工作等等,讓家長深切地感受到孩子的老師談話得體,目的明確。
三、家訪中切忌「告狀」。老師在進行家訪時,一般應讓學生在場,當著學生的面向家長介紹他在學校的進步、優點和不足之處,指出努力的方向。這樣的家訪一般能收到較好的效果。老師不能把家訪當作懲罰學生的手段,在家訪中切忌「告狀」。即使對犯了錯誤的學生進行家訪,也要心平氣和地和家長一起分析學生犯錯誤的原因,研究教育方法,叮囑家長不能採用不正確的教育方法,否則,學生最容易產生抵觸情緒和消極的態度。
四、家訪中應尊重家長。班主任與家長的關系應該是平等的同志關系,與家長談話時千萬不能用教訓的口氣,特別要注意的是,不能因為學生有缺點、錯誤,就不尊重他們的家長。班主任要充分理解家長對子女的愛,理解家長都想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迫切心情。與家長交談時,要用商量、交流的口吻,態度要親切、隨和,措詞要有分寸。同時,教師要經常教育學生尊重自己的家長,這樣做會使家長更加信任教師和更加支持你工作的開展。
總之,班主任與家長的配合要默契,談話要得體,這樣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只要教師與家長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相互配合,就能在教育學生中和諧統一,從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Ⅵ 家訪內容有哪些

家訪內容如下:

1、向家長匯報學生在校學習、生活、紀律、思想品德等表現或偶發事件。

2、了解學生家庭的結構、經濟狀況、成長環境、家庭教育、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等情況。

3、了解學生在家表現,如個性特點、情緒變化、勞動表現、生活作風等。

4、與家長協商共同教育學生的措施、方法、手段。

5、協調學生與家長的關系。

6、聯絡教師與學生、學生家長的感情。

7、宣傳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規和政策,對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做好宣傳解釋工作。

8、講解有關學生安全教育的知識,督促家長或監護人教育學生增強安全防範意識。

9、徵求家長對學校及教育部門的意見和建議。

Ⅶ 家訪的時候家長會問到什麼問題應該怎麼解答

如何開好家長會?筆者認為,首要的一點就是要弄清楚為什麼要開家長會,即家長會的目的。根據筆者的經驗,家長會至少要達到以下幾方面目的:

一、了解學生家長及家庭情況。

我們知道,學生所接受的教育是立體化的,其中家庭影響至關重要。學生的許多品質是在家庭的熏陶中形成的。因此,我們在決定對學生如何進行教育之前,必須首先了解學生的家庭。通過學生渠道和家訪可以了解到一些情況,但家長會更是了解情況的良好時機。
通過家長會,教師要了解如下情況:
1.家庭的成員及經濟狀況。
2.家庭的氛圍(如家庭和睦與否、家風情況等)。
3.家教狀況(如對孩子是溺愛放任、粗暴嚴厲還是不問不聞,教育內容與方式是否恰當等);
4.家長的文化水平、職業、性格、處世態度等。
了解的方式可以用問卷調查,也可以在談話中完成。教師了解到的這些情況,可以為制訂教育措施提供詳細的依據,使教育有的放矢,對症下葯。

二、相互交流學生表現情況。

家庭、學校是學生活動的兩個最重要的場所。作為家長,很想知道學生在校表現情況;同樣,班主任也想知道學生在家裡的某些情況。因此,相互交流學生情況是家長會的重要內容。不過,作為掌握主動權的會議主持者,應該慎重地進行這種交流。為了節省時間,要注意引導家長盡量講一些教師想知道的情況,內容要集中;在向家長介紹學生在校情況時,要認真選擇內容,要充分考慮到某些內容反饋給家長後可能會產生的一些副作用,教師在面對家長時,心裡一定要「裝著」學生。

三、幫助家長提高家教水平,家長是教師的助手,家庭是學校的第二課堂。
幫助家長提高家教水平,可以大大促進對學生的教育效果。做這項工作,可以從如下幾方面入手:
1.辦好家長學校。班主任在對學生家長的家教方式和家教水平充分了解的基礎上,詳細設計出輔導家長的工作日程。
2.注意典型引路。一些優秀家長的家教情況是最生動的教材,最易為其它家長學習仿效,因此,班主任可以幫助這些家長總結經驗。

3.把學生心聲反饋給家長。理解孩子,這是優秀家長必備的心理素質。在家長會上讓家長聽一下孩子們的心聲,會給家長的心靈以極大的觸動,自覺改正一些不恰當的家教方式。

Ⅷ 家訪和家長聊什麼

1.在家訪前,班主任可以先了解家長的工作或生活,有利於尋找話題、拉近關系,從而進行下一步的交流;

2.在開展正式話題前,班主任先了解家長可以先與家長交流日常生活中的共同話題,拉近關系後再展開主題,避免生硬切入話題,但注意時間不要過長;

3.接下來可以讓家長評價孩子最近的表現,如吃飯、學習、勞動、衛生等;

4.詢問家長最近在孩子教育方面最困惑或棘手的問題有哪些,從而順利切入主題。

(8)江岸區家訪問些什麼擴展閱讀

家訪後的整理和記錄要求

1.建立檔案。給每個學生的家庭建立「成長跟蹤檔案」,將家訪過程中收集到的有效信息及時做好記錄。

2.經驗總結。根據家訪後,學生和家長的表現,反思家訪時所涉及的問題有沒有得到有效解決。如果家訪效果有正面的體現,教師就可以做出正面的經驗總結;如果家訪效果不明顯,教師需要反思指導家長的方法是否恰當,有沒有更合適的方法,以便下次家訪中進行調整。

3.搭建平台。家訪後,學校可組織教師舉行經驗分享會,互相借鑒學習,促進教師隊伍專業化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