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件傳輸 » 關於教師良好禮儀途徑的采訪問題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關於教師良好禮儀途徑的采訪問題

發布時間: 2022-07-21 02:51:48

『壹』 教師禮儀應該注意哪些方面

教師為人師表,在衣著一行為舉止上都要注意一定的禮儀規范的,下面是具體內容

1、教師的行為舉止:一個人氣質、自信、涵養往往從他的姿態中就能表現出來。作為塑造人類靈魂工程師的老師,更要注意自己在各種場合的行為舉止,做到大方、得體、自然、不虛假。
(1)目光:在講台上講課時,教師的目光要柔和、親切、有神,給入以平和、易接近、有主見之感。當講話出現失誤被學生打斷、或學生中出現突發事情打斷你的講課時,不能投以鄙夷或不屑的目光,這樣做有損於你有學生心目中的形象。
(2)站姿:老師站著講課,既是對學生的重視,更有利於用身體語言強化教學效果。站著講課時,應站穩站直,胸膛自然挺起,不要聳肩,或過於昂著頭。需要在講台上走動時,步幅不宜過大過急。
(3)手勢:老師講課時,一般都需要配以適度的手勢來強化講課效果。手勢要得體、自然、恰如其分,要隨著相關內容進行。講課時忌諱敲擊講台、或做其他過分的動作。

2、教師的言談:教師承擔的主要任務離不開語言表達。因此,作為一名教師,要注意表達語言時應遵守的禮儀禮節。
(1)表達要准確:學校中設置的每一門課程都是一門科學,有其嚴謹性、科學性。老師在教授時應嚴格遵循學科的要求,不可庸俗化。
(2)音量要適當:講課不是喊口號,聲音不宜過大,會給學生以聲嘶力竭之感。如果聲音太低又很難聽清,導致影響教學效果。
(3)語言要精練:講課要抓中心,不說廢話和多餘的話,給學生干凈利索的感覺。
(4)講課可以適時插入一些風趣、幽默的話,以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其實生活中需要學習的禮節有很多,尤其是教師的行業,多學習禮儀規范,希望能幫助你在生活中與工作中 贏在舉手投足間 。

『貳』 如何采訪身邊的老師同學

采訪,從本質上講就是一種信息的採集和收集方式,通常通過記者和被獲取信息的對象面對面交流來達成。前期工作做得充分,采訪過程認真投入思路清晰,一次采訪無非是一場生動活潑而富於思想的交談,甚至有時候采訪比自己年長的人會收到醍醐灌頂的效果。

我們的采訪大部分為人物訪談,所以對於新聞報道類的采訪就不作為重點了。
采訪具體要求:
采訪之前——
1.時間、采訪場景的預約,要盡量方便被訪人。
2.如有變動,第二方案的制定;
3.掌握與采訪內容有關的基本情況和資料,從多個渠道了解人物背景,特別注意人物經歷中與眾不同的那部分,尤其是榮譽和閃光點等;
4.采訪內容的擬定,包括問題的准備,制定采訪方案和提綱;

采訪過程中——
5.按時赴約,要有禮貌,講究禮儀,穿著行為得體;對於是否可錄音和照相要事先詢問被采訪者;
6.采訪進行時對主題的把握(盡量不要離題)、時間的控制;
7.采訪時注意自己的表情和語速、說話的清晰和明了,要與被采訪者形成互動:用身體的動作表示對采訪對象的理解,面部表情應是感興趣,保持適當的眼光交流。注意傾聽,及時反饋,在適當的時候要補充說明,必要時表述對方內容,解釋對方意思。避免因不感興趣而忽略采訪對象及他說的話。避免爭論和喧賓奪主。
8.采訪時注意說話藝術:1)采訪中要努力與采訪對象交流思想,在推心置腹的交流中建立知心朋友關系才能把采訪引向深入。2)對善言談者,要耐心聽取;對離題漫無邊際的談話要注意引導,不要顯得不耐煩或急躁。3)對不善言談者,要輕聲慢語,不退不逼,幫助對方回憶和思考。4) 對不肯交流者,做好宣傳解釋工作;對沒有時間交談者,要見縫插針,粘住不放。5)根據不同的對象,採用不同的語言表達方式。
9.最好一次只問一件事情,有針對性。采訪時遇到不清楚的地方要及時提問,絕對避免主觀編造和添加;
10.采訪後可詢問是否可以提供相關資料;
11.有必要的話可以贈送一定的禮品表示感謝;

采訪結束後——

12.整理音頻或視頻,選擇合適的采訪稿風格,把不合適或不好的問題刪掉,完成采訪稿。
13.將完成的采訪稿寄回給被采訪人,請其過目並可適當讓其修改;
14.將最終出版物寄送一份給被采訪人並再次表示感謝。

下面具體談一下前期工作:

首先選擇被采訪人時要注意:選擇自己有一定了解的,或者本來不了解,但有渠道可以進一步了解的。

然後就是擬訂一個全面的、深入的、思路清晰的采訪提綱。最簡單最基本的采訪提綱就是設計的采訪問題。由於先前已經對被訪人有一定了解,所以要事先想好如何追問,追問對於一份采訪稿的連貫性、深入性和是否吸引人都有很大關聯。追問既要事先准備,又要隨機應變臨場發揮:好的問題,延續話題繼續追問;不好的問題,轉變話題,不再浪費時間。

要想在采訪過程中閃現好的采訪問題,就要善於觀察與傾聽,捕捉采訪問答中所不能顯現的事實。艾豐提醒所有的記者「在采訪時別忘了帶上眼睛和耳朵」。我們強調觀察和傾聽是因為,深度報道采訪需要記者全身心地投入,許多鮮為人知的原因和珍貴的新聞事實,都是記者調動所有感官包括心靈去感知到的。
提問的幾種方式:
1、抓住核心問題,開門見山,切中要害。
2、由淺入深,追問問題,發掘未知的細節。
3、誘導性的提問,引出生動活潑、論點鮮明的談話。
4、適度的沉默。
采訪思路及問題要注意兩點:
1.突出個人風采;2.考慮讀者最想知道的信息
采訪稿的後期整理:
一、學會對采訪的材料進行剪裁。
詳略得當,主次分明;切勿斷章取義
二、學會將采訪現場的環境寫入文章中。
學會觀察被采訪者的環境布置、被采訪者的外貌、被采訪者的神態變化……這一切可以 適當地在采訪稿中寫出來,這樣文章會更加豐富有趣。
三、采訪稿中可將直接引接引用與間接引用相結合。
介紹人物的經歷時,可用間接引用,人物自述自己的事例時,若用直接引用,文章會顯 得更加真實感人。
四、切記不要遺漏掉重要資料,修正錯別字,對采訪稿要有充分的感知。
采訪稿有很多種寫法,有時候並不是你問我答的形式,好的采訪稿要有導語、串詞、結尾。因此,在整理好問題與回答後,還有進行組稿,根據對采訪稿的理解及采訪目的,合理的添加導語、串詞及結尾,這樣不僅使整篇采訪結構飽滿,更有助於讀者的理解。

『叄』 作為一個老師,良好的教師禮儀規范在日常工作和生活帶給你的幫助

禮儀的概念是:尊重別人尊重自己,規范的行為表達方式。禮儀是人類為維持社會正常生活而要求人們共同遵守的最起碼的道德規范,它是人們在長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漸形成,並且以風俗、習慣和傳統等方式共定下來。禮儀、文明交往等,對一個人來說,禮儀是一個人的思想水平、文化修養、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現,而對與一個社會來說,禮儀就是一個國家社會文明程度、道德風尚和生活習慣的反映,所以我認為學習文明禮儀,使我們每個人在「敬人、自律、適度、真誠」的原則上進行人際交往,告別不文明的言行。 教師是學校工作的主體,不僅是科學文化知識的傳播者,而且是學生思想道德的教育者。老師在傳播知識的同時,以自己的言行舉止、禮儀禮貌對學生進行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對學生的言行舉止發生作用。因此,老師要十分注意自己給學生留下的印象,要使自己從各方面成為一個優秀的、學生能夠仿效的榜樣。學習了有關教師禮儀方面的內容,過後,我又進行了一翻思考,我認為教師在平時應注意以下幾方面的禮儀問題: 1、教師的行為舉止:一個人氣質、自信、涵養往往從他的姿態中就能表現出來。作為塑造人類靈魂工程師的老師,更要注意自己在各種場合的行為舉止,做到大方、得體、自然、不虛假。目光、站姿、手勢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要求。

『肆』 如何提升教師禮儀修養

中華民族是禮儀之邦, 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文化傳統。 隨著社會的發展, 人們 越來越感受到禮儀的重要性。你善待自己也好,善待別人也好,尊重自己也好, 尊重別人也好,你就既要有禮,禮就是尊重;又要有儀,儀就是表達。也就是既 要堅持尊重為本,又要掌握表達方式。沒有禮是沒有儀的。 教師是一個特殊的行業, 他每天要跟學生、 家長等人進行交流溝通, 為了更 好的開展工作, 教師學習一些必要的禮儀, 來提高自身修養還是非常必要的。 因 為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孩子都起到一定的影響。 有時有人會說, 這個孩子的說話口 氣, 處事方式怎麼那麼像他們的老師。 可見你的學生就是老師的影子。 因此老師 必須嚴格要求自己,用美的語言、美的行動、美的心靈來影響受教育者,規范自 己的言談舉止、儀容儀表,從而對學生人格和個性產生積極的影響。假期中,我 看了《如何來提高教師禮儀修養》一書,使我對教師禮儀有了更為透徹的認識, 這對於規范自己行為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加強教師禮儀修養是教育事業的必然要求。 一直以來,教師被譽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被譽為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 歷史的腳步已進入 21 世紀, 國與國之間的競爭不再是領土、 資源、 人數的競爭, 而轉變為綜合國力的競爭, 而綜合國力的競爭實際上就是人才的競爭, 培養人才 的關鍵在教育,教育的關鍵在教師,因此,當今世界各個國家都對教育工作、對 教師培養十分重視。所以教師更應該肩負起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神聖職責。 關於中小學教師隊伍的建設和發展,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曾指出: 「一個學校能不能為社在學校, 教師所從事的教育活 動沒有小事。 這就要求教師所有的行為不能不拘小節, 一舉一動, 一言一行均為 楷模。 教師的職業道德比其他職業道德更有強烈的示範性, 高尚的職業道德和良 好的外在形象不僅是每個教師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條件, 也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 求。 作為教師職業道德修養重要組成部分的教師禮儀,對學生人生觀、世界觀、 價值觀以及言行、 心理等方面能夠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要教育好學生, 教師就 應該加強自我教育,要愛崗敬業、同時要以身作則,自覺率先垂範,只有這樣, 才能真正做到為人師表。 教師對學生產生影響的一個重要方面, 就是教師的外在 形象和言行舉止對學生的影響, 教師的儀表端莊、 朴實、 整教師潔、 大方、 自然, 風度優雅,可以給學生充實、穩重、積極向上的感覺;而生活懶散、衣冠不整、 不講衛生、做怪動作等不良儀表和習慣,會有損教師的形象。那些愛崗敬業、愛 生如子、嚴謹求實、無私奉獻、以身作則、表裡如一的教師總是會得到學生肯定 並會影響到學生的終生。 二、加強禮儀修養的意義。 教師是學校教育的主體, 不僅是科學文化知識的傳播者, 而且是學生思想道 德的教育者。常言道: 「有什麼樣的教師就會有什麼樣的學生,而學生走向社會 後又會體現出他們受過的教育。 」這就要求教師教育學生一定要做到學高為師, 身正為范。 教師在傳播知識的同時, 會以自己的言談舉止、 禮儀禮貌對學生進行 潛移默化的影響, 從而對學生的言談舉止發生作用。 因此教師要十分注意自己給 學生留下的印象, 要是自己從各個方面成為一名優秀的、 學生能效仿的榜樣。 所 以,教師適當的形象設計,優雅的舉止,瀟灑的風度,是影響教育活動和教育效 果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其主要意義表現在: 第一,有利於提高教師的威信。 教師威信是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 它的形成不僅與教師的知識、 能力等密 切相關,也同時受教師外在形象的影響。舉止文雅、穿著樸素、儀態端莊、作風 正派的教師形象, 有助於在學生中建立起威信, 甚至成為學生爭相模仿和崇拜的 偶像;反之,不注意個人儀表風度,衣衫不整、蓬頭垢面、濃妝艷抹、行為不檢 等形象欠佳的教師, 往往會成為學生背後議論的對象, 從而使教師威信的樹立大 打折扣,會影響學生對該學科的印象。 第二,有利於樹立學生的形象。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師自身形象能直 接影響學生形象的塑造。 教師在施教的同時, 學生通過對教師形象的觀察和模仿, 形成對自己形象的定位。 在年齡越小的學生意識中, 教師越是值得尊敬和學習的 人,這就是家長常說的「孩子只聽老師的話」的原因。即使到了高年級,學生視 野開闊了, 與教師的關系也變的復雜了, 但教師仍然是學生生活世界中的重要人 物, 教師形象仍然是許多學生模仿的榜樣, 從而繼續對學生的形象設計起著不容 忽視的引導規范作用。 第三, 直接關繫到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教師教育效果的好壞。 目前教師完成 職業任務的主要途徑仍然是言傳身教。如果教師不僅口說而且能真正身體力行, 必然能留給學生良好的師者形象,獲得學生的尊重。這樣,學生就會「親其師」 而「信其道」 ,便於教師順利完成教育教學任務,提高工作效率和教育實效。 三、教師應如何加強自身的禮儀修養。 加強教師的禮儀修養是個復雜的系統工程, 不是口頭上喊幾句口號就能解 決, 需要思想上的高度重視, 還要積極的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為保證, 更需要每個 人通過多種方式提高自身修養。具體來講,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教師要自覺接受和學習禮儀文化,從而提高自己的禮儀修養水平 在人際交往中, 禮儀不僅反映著一個人的交際技巧和能力, 更反映著一個人 的氣質、風度和教養。通過學習禮儀,可以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和文明程度,更 好的顯示自身的優雅風度和良好的形象。 同樣, 學習禮儀, 也應時時處處注意自 我檢查。這樣,將有助於教師發現自身缺點,不斷總結,提高自我。
第二、積極參加社交實踐活動,逐步提高禮儀修養 修養既要修養,又要培養,離開了實踐,修養就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在培養教師禮儀修養時, 要以積極主動的態度, 堅持理論聯系實際, 將自己學到 的禮貌禮節知識積極的應用於教育教學實踐的各個方面。 這樣持之以恆, 教師就 會逐漸增強文明意識、 培養禮貌行為、 滌盪粗俗不雅的不良習慣, 真正成為一個 有禮儀修養的人。
第三、教師還要通過「自省」的方式提高自身修養 古人強調「吾日三省吾身」 ,說明提高個人修養不許注意反躬自省。教師在 日常要嚴於剖析自己, 認真進行自我批評。 要勇於承認自己的缺點和不足, 時刻 對自己的品性進行反思,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對於自己無法看到的短處,則需 虛心聽取他人的意見與批評, 在別人對自己的評價中, 發現不足, 而後認識自己, 改造自己。 教師可經常對自己日常行為表現、 課堂教學表現、 師生相處表現進行 及時反思, 從而及時的發現自己的缺點和不足, 並加以修正。 通過這種時時反省 來嚴於律己,獲得教師道德修養的提升,以達到更高的師德境界。
在教師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中,當教師文明優雅的口語與體態語、有聲語 言與無聲語言有機的融為一體時, 就會構成和諧的課堂教學整體旋律, 彈撥出教 書育人的最美樂章, 這也是一名教師駕馭事業走向成熟的表現。 相信通過不斷的 學習和實踐, 每一名教師都會在實踐中完善自己, 成為新時期內外兼修的人民教 師,真正做到「學高為師,身正為范」 。 在今後的工作中, 我要用禮儀觀念滋潤心靈, 用禮儀准則規范言行, 加強禮 儀上的學習,嚴格要求自己,一身作則,做學生喜歡的老師。

『伍』 教師禮儀案例分析題

【案例描述】 馮老師是一位高中的政治老師,在學校工作努力,為人勤儉節約,學校領導對他抱有很 大期望。可是,據筆者高中三年所知,該老師在學生中很不得人心,很多學生都不喜歡他, 甚至常有學生到校長處要求更換教師。他存在哪些問題呢? 馮老師平時穿衣隨便,不修邊幅, 頭發常常油膩膩,衣服經常一個學期一套穿出頭,臉上也是常常油光滿面。以致如果有一天, 馮老師穿戴整齊,學生的注意力都聚集在當天將有什麼大事發生上而不能靜心讀書。他還喜 歡吃大蒜之類有味兒的食物,和學生講話經常「帶味兒」。上課時,馮老師習慣性懶散地靠 在講台上,等等。 一篇教育新聞曾報道,一位小學英語女教師人靠衣裝,出名靠報道,儼然一個時尚潮人 的派頭。
【分析處理】
一、遭遇問題:合適的教師禮儀的定義到底是什麼?
上述兩個案例表現了兩個既然相反的教師形象,這一現象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現代教師 在自我定位上、教師正確的禮儀上認識不清,不知道到底何為合適的教師禮儀。 禮儀是「禮」和儀的統稱。在人際交往過程中,人們為了表示尊重與友好而共同遵守的 行為規范和交往程序。教師禮儀,是禮儀在教育行業履行職能工作過程中的具體運用,教師 在教書育人崗位上向受教育對象開展教學、育人工作時的有形象化、規范化的正確做法。但 在上面兩個案例中,兩位教師顯然沒有做到遵守合適的教師禮儀,成為學生的表率。
二、直面問題:
教師為何不能遵循正確的教師禮儀?
在接觸《師德與教師禮儀》課程之前,筆者一直都不知道教師需要遵循多種教師禮儀規 范,只是覺得有一些老師的行為不好。學習了《師德與教師禮儀》之後才明白,這些都是不 符合師德與教師禮儀的行為表現。教師不能遵循正確的教師禮儀,我認為很大一方面是教師 禮儀的教育工作未能做到位。 再者,一些教師在觀念上認為教師禮儀無關緊要,教學效果與外在的教師形象無關,外 在形象邋遢或者時髦不影響學生的學習。 這些原因造成了例如上述兩位老師在平時教學中不注意遵循正確、合適的教師禮儀。
【反思和領悟】
歌德說過「一個人的禮儀『就是一面找出他肖像的鏡子」。英國教育家培根說「相貌的 美高於色澤的美,而秀雅合適動作的美又高於相貌的美」。這就是美的詮釋。教師禮儀作為 教師職業行為規范,為教師在履行教育職能過程中使自身的行為符合教育對象的培養要求提 供了依據,教師不僅要「知書」,而且要「達禮」,知行合一,才是人民教師應有的道德。 在我看來,首先,學校要提高准教師學習的教師禮儀的重視程度,對師范生進行專業的 教育。在教師方面,教師要遵循真誠與自律原則和適度從俗原則,不可與案例中的馮老師一 樣隨隨便便,邋邋遢遢,要求進行自我要求、自我約束、自我對照、自我反省,尊重學生的 同時尊重自己,強化職業道德。也不適宜同那名女教師一樣趕潮流,要明確角色定位,注意 形象效應,在著裝上要求能體現教師特色。 當然,教師禮儀不僅包括著裝方面,而且包括言談舉止等方方面面。學高為師,身正為 范,教師的言行舉止應成為學生的表率。合格的教師禮儀要做到以下六點:
一、平等相處、 尊重學生;
二、謙和有禮、尊重家長;
三、關心同志、禮貌待人;
四、以身作則、為人師表;
五、舉止大方、儀表端莊;
六、說話和氣、語言文明。
作為即將走上教師崗位的師范生,必 須遵守這些規范,這既是一種能力的體現,也是對自己和他人尊重的體現。

『陸』 關於服務禮儀的老師出的問題

語言表達, 形體, 餐桌禮儀 ,服飾妝容,,,還有人際交往,這些方面都關繫到你給人的印象,這些與你個人素養息息相關,有好的表現能帶給你非常好的觀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