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FTP服務的工作機制
FTP(File Tranfer Protocol) 文本傳輸協議,主要用於internet上文件的雙向傳輸,同時ftp也是一種應用程序。
一、特性
基於C/S 結構
雙通道協議:數據和命令連接
數據傳輸格式:二進制(默認)和文本格式
埠:基於tcp服務,數據埠(20)和控制埠(21)
二、模式支持
1、主動模式
主動模式FTP:(伺服器主動連接)客戶端從任意的一個非特權埠N,連接到FTP伺服器的命令埠,也就是21埠。讓後客戶端開始監聽埠N+1,並發送FTP命令「port
N+1」 到ftp伺服器。接著伺服器會從自己的數據埠(20)主動連接到客戶端指定的數據埠(N+1)
以上描述可以在實驗環境下查看
主要方法以上文中已有所描述,下面是在wondows上查看埠的命令
netstat -ant|findstr :21
針對FTP伺服器前面的防火牆雷說,必須允許以下通信才能支持主動方式FTP。
1、 允許任何大於1024的埠到FTP伺服器的21埠。 (客戶端初始化連接)
2、 允許FTP伺服器的21埠到大於1024的埠。(伺服器響應客戶端的控制埠)
3、 允許FTP伺服器的20埠到大於1024埠。(伺服器初始化數據連接到客戶端的數據埠)
4、 允許大於1024埠到ftp伺服器的20埠。(客戶端發送ack響應到伺服器的數據埠)
2、被動模式
為了解決伺服器發起到客戶端的連接問題,人們開發了一種不同的ftp連接方式。這就是所謂的被動方式,或成為PASV,當客戶端通知伺服器它處於被動模式時才啟用。
在被動模式ftp中,命令連接和數據連接由客戶端發起,這樣就可以解決從伺服器到客戶端的數據埠入方向連接被防火牆過濾掉的問題。
當開啟FTP連接時,客戶端打開兩個任意非特權本地埠N,N+1。第一個埠連接伺服器的21埠,但與主動模式的FTP不同,客戶端不會提交PORT命令並允許伺服器來回連它的數據埠,而是提交PASV命令。這樣做的結果是伺服器會開啟一個任意的非特權埠
P,並發送port P命令給客戶端。然後客戶端發起從本地埠N+1到伺服器的埠P的連接用來傳輸數據。
對於伺服器端的防火牆來說,必須允許下面的通訊才能只是被動方式的FTP:
1、 允許從任何大於1024的埠到伺服器的21埠(客戶端初始化連接)
2、 允許伺服器的21埠到任何大於1024的埠(伺服器響應到客戶端的控制埠的連接)
3、 從任何大於1024埠到伺服器的大於1024的埠(客戶端初始化數據連接到伺服器的指定埠)
4、 伺服器的大於1024埠到客戶端的大於1024 的埠(伺服器發送ack響應和數據到客戶端的數據埠。)
三、簡述解釋及抓包分析過程
1、主動模式
命令連接:客戶端任意大於1024埠 N —> 伺服器21埠
數據連接:伺服器20埠 -----> 客戶端 N埠。
2、被動模式
命令連接:客戶端任意大於1024埠N ------> 伺服器21埠
數據連接:客戶端任意大於1024埠N+1 --------> 伺服器埠P
伺服器被動模式數據埠示例:
227 Entering Passive Mode (172,16,0,1,239,20)
伺服器的數據埠為239*256+20=61204 伺服器埠P為61204
四、FTP連接響應碼
1XX:信息 125:數據連接打開
2XX:成功類狀態 200:命令OK 230:登錄成功
3XX:補充類 331:用戶名OK
4XX:客戶端錯誤 425:不能打開數據連接
5XX:伺服器錯誤 530:不能登錄
⑵ 衛星通信技術基本原理
一、衛星通信的基本工作原理
衛星通信簡單地說就是利用衛星在空間做信號反射的作用將一個地面站的信號傳輸到另一個地面站,就如同鏡面反射的道理類似。
鏡面反射原理如圖3-3所示。
面狀覆蓋:由於反射面遠在太空,所以其覆蓋面是地球表面廣闊的區域(圖3-4)。
衛星通信和地面有線通信不同的就是衛星傳輸的每一路無線信號都是單獨佔用一段空間無線頻率的,例如做雙向2M 通信的A、B 兩點衛星站將佔用4M的空間帶寬,其中2MHz頻率用於從A 點往B 點發射信號、另2MHz頻率用於從B點往A點發送信息,一般情況下這兩個頻率是不可重復的。
圖3-3 鏡面反射原理
圖3-4 面狀覆蓋
二、同步衛星通信特點
通信衛星是圍繞地球運行,其運行軌跡是圓形或橢圓形的,而衛星運行軌道的平面是一定通過地球球心的。衛星運行軌道面與地球赤道平面的夾角「i」就叫做衛星軌道傾角。
i=0°時為赤道軌道、i=90°時為極地軌道,其他傾斜角時為傾斜軌道。
衛星通信中最長用到的是靜止軌道衛星也就是同步軌道衛星,它採用的就是赤道軌道,其特點如下(圖3-5):
1)同步軌道衛星在地球赤道的上方36000km;
2)地球赤道的周長約為40000km;
3)星與星間最安全的距離為2.5°。
用同步衛星做通信時,信號往返一次地面到衛星需要傳輸7萬多千米,而電磁波的傳輸速度為30×104km/s,因此衛星通信信號的傳輸是一定會有時延的(圖3-6)。衛星通信傳輸的信號做一次地面到衛星的往返就叫做信號一跳,信號一跳的傳輸時延:0.25s/跳。
圖3-5 同步軌道衛星
圖3-6 衛星通訊的信號時延
可以根據衛星信號的傳輸方式來確定衛星通信的方式:
1)雙跳方式:信息從源地址經衛星中繼後先到達一個中轉衛星站(一般為網管主站);再次經衛星中繼後才到達目的地址衛星通信系統。
2)單跳方式:信息從源地址經衛星中繼後直接到達目的地址的衛星通信系統,用戶站通過主站進行呼叫建立。
用戶間的通信是獨立完成的。
衛星通信的頻段特點如下(圖3-7):
圖3-7 衛星通信的頻段及頻率范圍
1)L波段:L波段資源十分匱乏,只有少數的應用系統能用到,如海事衛星、GPS、北斗衛星等,用戶上傳的數據速率有限,可用於數據量極小的簡訊、遙測和文本傳送等。
2)C波段:C波段頻率較低,受雨霧天氣的影響較小,信號覆蓋均勻,對於國內內陸以外區域應用較為理想;它的不足之處是天線系統體積龐大,受地面微波通信等設備的干擾可能性大,國家對C波段衛星站點建設仍有較嚴格的技術要求。
3)Ku波段:Ku波段頻率稍高,它的天線設備體積比C波段的要小很多,它的信號覆蓋有很強的針對性,在我國沿海海域,近海應用還可以,但到了遠洋海域要實現通信就比較困難了,相對C波段來說,Ku波段抵抗雨霧衰耗能力要弱,一般來說,在遇到大雨以上的天氣時有通信中斷的可能。
4)Ka波段:目前只有由泰國某集團控制的IPStar衛星通信系統使用這個頻段,而且只用於從衛星控制中心到衛星的部分,用戶部分還是使用Ku頻段。
目前在國內使用最多的是Ku波段衛星,對Ku波段衛星通信影響最大的就是氣候原因,如下雨天(圖3-8)。
圖3-8 氣候對衛星通信的影響
三、衛星通信的多址技術概念介紹
衛星通信時從多個不同的地面站發往衛星的射頻信號需要在衛星轉發器上進行射頻信道復用。為了共用一顆衛星同時進行多邊通信,要求各地面站發射的信號在轉發器上互不幹擾。為此,就需要事先規定和劃分好傳輸信息所必需的頻率、時間、波形和空間等,並合理地分配給進行通信的各個地面站。這種以不同的劃分方式應用在通過衛星建立多個站點間通信的技術就叫做多址技術。
目前可應用的多址技術有:頻分多址(FDMA/SCPC);時分多址(TDMA);碼分多址(CDMA);空分多址(SDMA)。
1)頻分多址(FDMA/SCPC):是按頻率劃分空間資源的方式,就是各個地面站分配不同的工作頻率,使其工作時互不幹涉。常見的成熟系統代表如 Comtech的Vipersat系統。
2)時分多址(TDMA):是一種給每個地面站規定工作時隙的空間資源分配方式,各個地面站工作在同一頻率上,只是不同的站在規定好的不同時間分別使用頻率而互不幹涉。常見的成熟系統代表如Linkstar、iDirect系統。
3)碼分多址(CDMA):是一種給各個地面站分配一個專屬的地址碼的擴頻通信多址方式。工作時所有地面站可以不受發射時間和頻率的限制(可以相互重疊),只是接收端會根據匹配的地址碼收取信息。
4)空分多址(SDMA):是一種按地域劃分空間波束覆蓋的技術,就是由衛星發出的是多個窄波束,分別指向不同的空間區域,這樣就可以不同區域里使用同樣的頻率進行工作,也不受時間限制,但在同一波束里工作的地面站還是必須採用FDMA/TDMA/CDMA中的一種方式來劃分使用的資源,以使工作互不幹涉。常見的成熟系統代表如iPstar系統。
四、如何查看和利用衛星覆蓋圖——典型的衛星覆蓋圖案例介紹
衛星EIRP覆蓋和G/T覆蓋示意圖是我們進行設備配置及鏈路計算時經常要用到的,從衛星信號覆蓋圖上可以查到衛星公司提供的相應衛星在各地接收及發射信號的相對能力強弱情況。通過EIRP信號覆蓋示意圖(圖3-9),可以考察衛星轉發下來的信號在各地覆蓋強弱關系,圖中等值線標值越高代表信號強度越大,相應地在該地可配置的天線口徑就可以相對減小;通過G/T信號覆蓋示意圖(圖3.10),可以考察衛星針對各地上行信號的接收靈敏度,同樣圖中等值線標值越高的地方表示在需要同等發射能力的情況下可以配置相對較小的功放。
具體精確的天線及功放配置需要通過衛星公司做專業的鏈路計算得到,但相對關系可以通過覆蓋圖得到。例如,在EIRP值為52、D/T 值為5的地區(參考地區:北京)配置了一面2.4m天線、16W 功放;如果需要按同樣的發射接收能力在EIRP值為49、D/T值為2的地區(參考地區:呼和浩特)配置天線和功放,需要相應改為3.7m 天線和32W功放。
圖3-9 衛星EIRP覆蓋示意圖(dBW)
圖3-10 衛星G/T覆蓋示意圖(dB/K)
⑶ 分析FTP通信的原理,說明客戶機會話發出了哪個FTP命令
通信的原理就是
客戶機
發送
一個請求
,FTP收到請求後,回應一個ACK,如果密碼錯誤或者其他原因,會發送一個NACK,表示無法建立。基本就是這樣的,深入的原理不需理解太多
⑷ ftp伺服器的工作原理
FTP是File Transfer Protocol(文件傳輸協議)的縮寫,用來在兩台計算機之間互相傳送文件。相比於HTTP,FTP協議要復雜得多。復雜的原因,是因為FTP協議要用到兩個TCP連接,一個是命令鏈路,用來在FTP客戶端與伺服器之間傳遞命令;另一個是數據鏈路,用來上傳或下載數據。
FTP協議有兩種工作方式:PORT方式和PASV方式,中文意思為主動式和被動式。
PORT(主動)方式的連接過程是:客戶端向伺服器的FTP埠(默認是21)發送連接請求,伺服器接受連接,建立一條命令鏈路。當需要傳送數據時,客戶端在命令鏈路上用PORT命令告訴伺服器:「我打開了XXXX埠,你過來連接我」。於是伺服器從20埠向客戶端的XXXX埠發送連接請求,建立一條數據鏈路來傳送數據。
PASV(被動)方式的連接過程是:客戶端向伺服器的FTP埠(默認是21)發送連接請求,伺服器接受連接,建立一條命令鏈路。當需要傳送數據時,伺服器在命令鏈路上用PASV命令告訴客戶端:「我打開了XXXX埠,你過來連接我」。於是客戶端向伺服器的XXXX埠發送連接請求,建立一條數據鏈路來傳送數據。
⑸ FTP採用的是什麼工作模式,可以實現的文件傳輸方式有哪兩種
FTP可以採用2種工作模式,分別是Port模式、Passive模式;
FTP的傳輸有兩種方式:ASCII、二進制:
1、ASCII傳輸方式:
假定用戶正在拷貝的文件包含的簡單ASCII碼文本,如果在遠程機器上運行的不是UNIX,當文件傳輸時ftp通常會自動地調整文件的內容以便於把文件解釋成另外那台計算機存儲文本文件的格式
2、二進制傳輸模式:
在二進制傳輸中,保存文件的位序,以便原始和拷貝的是逐位一一對應的。即使目的地機器上包含位序列的文件是沒意義的。例如,macintosh以二進制方式傳送可執行文件到Windows系統,在對方系統上,此文件不能執行。
(5)衛星通信ftp運行機制擴展閱讀:
FTP文件傳輸協議的特點介紹:
FTP工作在TCP/IP模型的應用層,基於的傳輸協議是TCP,FTP客戶端和伺服器之間的連接是可靠的,面向連接的,為數據的傳輸提供了可靠的保證。
FTP的主要特徵:
1、控制連接是建立在客戶協議解釋器和伺服器協議解釋器之間用於交換命令與應答的通信鏈路
2、數據連接是傳輸數據的全雙工連接。傳輸數據可以發生在伺服器數據傳輸過程DTP和客戶DTP之間,也可以發生在兩個伺服器的DTP之間。
⑹ 簡述FTP協議的工作原理,數據連接和控制連接,主動模式與被動模式
FTP是基於TCP的應用層上的協議,用於文件傳輸
客戶端通過發送命令和服務端進行通信,比如
客戶端發送「USER abc」,表示用戶名為abc
服務端返回"331 Password required for abc.",表示abc這個賬戶需要密碼
客戶端在請求服務端發送文件或者上傳文件時,有主動模式和被動模式的分別(詳細的可以查看網路的「FTP」詞條)
對於被動模式(PASV),服務端會給出一個埠號,讓客戶端去連接。這也是多數FTP客戶端的預設模式。
對於主動模式(PORT),客戶端必須給出一個埠號,服務端會通過它的20埠來連接客戶端給出的埠。
如果客戶處於路由器之後,那麼伺服器不能直接連接客戶,主動模式就會失效,只能採用被動模式;反之如果伺服器處於路由之後,則只能採用主動模式。
⑺ 簡述FTP的工作原理
FTP的工作原理:FTP 採用 Internet 標准文件傳輸協議 FTP 的用戶界面, 向用戶提供了一組用來管理計算機之間文件傳輸的應用程序。
開發任何基於 FTP 的客戶端軟體都必須遵循 FTP 的工作原理,FTP 的獨特的優勢同時也是與其它客戶伺服器程序最大的不同點就在於它在兩台通信的主機之間使用了兩條 TCP 連接,一條是數據連接,用於數據傳送;
另一條是控制連接,用於傳送控制信息(命令和響應),這種將命令和數據分開傳送的思想大大提高了 FTP 的效率,而其它客戶伺服器應用程序只有一條 TCP 連接。
(7)衛星通信ftp運行機制擴展閱讀:
FTP 的目標是提高文件的共享性,提供非直接使用遠程計算機,使存儲介質對用戶透明和可靠高效地傳送數據。它能操作任何類型的文件而不需要進一步處理,就像MIME或Unicode一樣。
但是,FTP有著極高的延時,這意味著,從開始請求到第一次接收需求數據之間的時間,會非常長;並且不時的必須執行一些冗長的登錄進程。
FTP 在網際網路網路上歷史是最悠久的網路工具,從 1971 年由 A KBHUSHAN 提出第一個 FTP 的RFC(RFC114),FTP 憑借其獨特的優勢一直都是網際網路中最重要、最廣泛的服務之一。
⑻ 通信衛星的工作原理是什麼!!
盡管當前新型無線電通信系統不斷涌現,短波這一古老和傳統的通信方式仍然受到全世界普遍重視,不僅沒有被淘太,還在快速發展。
其原因主要有三:
一、短波是唯一不受網路樞鈕和有源中繼體制約的遠程通信手段,一但發生戰爭或災害,各種通信網路都可能受到破壞,衛星也可能受到攻擊。無論哪種通信方式,其抗毀能力和自主通信能力與短波無可相比;
二、在山區、戈壁、海洋等地區,超短波覆蓋不到,主要依靠短波;
三、與衛星通信相比,短波通信不用支付話費,運行成本低。
近年來,短波通信技術在世界范圍內獲得了長足進步。這些技術成果理應被中國這樣的短波通信大國所用。用現代化的短波設備改造和充實我國各個重要領域的無線通信網,使之更加先進和有效,滿足新時代各項工作的需要,無疑是非常有意義的。
這里簡要介紹短波通信的一般概念,優化短波通信的經驗,以及一些熱門的新技術,如有錯誤之處,歡迎閱正。
1、短波通信的一般原理
1.1.無線電波傳播
無線電廣播、無線電通信、衛星、雷達等都依靠無線電波的傳播來實現。
無線電波一般指波長由100,000米到0.75毫米的電磁波。根據電磁波傳播的特性,又分為超長波、長波、中波、短波、超短波等若干波段,其中:超長波的波長為100,000米~10,000米,頻率3~30千赫;長波的波長為10,000米~1,000米,頻率30~300千赫;中波的波長為1,000米~100米,頻率300千赫~1.6兆赫;短波的波長為100米~10米,頻率為1.6~30兆赫;超短波的波長為10米~1毫米,頻率為30~300,000兆赫(註:波長在1米以下的超短波又稱為微波)。頻率與波長的關系為:頻率=光速/波長。
電波在各種媒介質及其分界面上傳播的過程中,由於反射、折射、散射及繞射,其傳播方向經歷各種變化,由於擴散和媒介質的吸收,其場強不斷減弱。為使接收點有足夠的場強,必須掌握電波傳播的途徑、特點和規律,才能達到良好的通信效果。
常見的傳播方式有:
地波(地表面波)傳播
沿大地與空氣的分界面傳播的電波叫地表面波,簡稱地波。地波的傳播途徑如圖1.1 所示。其傳播途徑主要取決於地面的電特性。地波在傳播過程中,由於能量逐漸被大地吸收,很快減弱(波長越短,減弱越快),因而傳播距離不遠。但地波不受氣候影響,可靠性高。超長波、長波、中波無線電信號,都是利用地波傳播的。短波近距離通信也利用地波傳播。
⑼ ftp的特點是什麼
【特點】FTP協議具有4個基本特點:
1、提供互動式的訪問,使得用戶更容易通過 操作命令與遠程系統交互。
2、允許客戶指定存儲文件的類型與格式。
3、具備鑒別控制能力,允許文件具有存取權 限。
4、屏蔽了計算機系統的細節,因而適合於在 異構網路中任意計算機之間傳送文件。
二、FTP的運行機制主要包括:FTP伺服器、匿名FTP。
1、FTP伺服器
FTP也是一個客戶機/伺服器系統。簡單地說,支持FTP協議的伺服器就是FTP伺服器。
用戶通過一個支持FTP協議的客戶機程序,連接到在遠程主機上的FTP伺服器程序。用戶通過客戶機程序向伺服器程序發出命令,伺服器程序執行用戶所發出的命令,並將執行的結果返回到客戶機。
2、匿名FTP
在匿名FTP機制下,用戶可通過它連接到遠程主機上,並從其下載文件,而無需成為其注冊用戶。系統管理員建立了一個特殊的用戶ID,名為anonymous,Internet上的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可使用該用戶ID。
通過FTP程序連接匿名FTP主機的方式同連接普通FTP主機的方式差不多,只是在要求提供用戶標識ID時必須輸入anonymous,該用戶ID的口令可以是任意的字元串。
網路—ftp
網路—FTP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