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馬克龍突訪貝魯特,他是為了什麼
此次黎巴嫩發生大爆炸將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中東,作為老牌殖民國家,法國當然要去維護自己的利益歸屬地。雖然在上世紀時,由於獨立運動法國不得不承認了自己所有的殖民地都獨立了,但是這樣的獨立運動很不徹底,使得法國雖然表面上從這些地方撤離了,但是實際上對這些地區的控制力完全沒有減弱。
還有一種說法是法國一直想要恢復往日榮光,於是選擇這個時候高調外訪貝魯特,想在中東這個大蛋糕上分一杯羹,而黎巴嫩就是它的跳板。但是這個說法個人認為不太合適,畢竟想要跳出歐洲是要有軍事實力作為支承的,不然光靠經濟和政治輸出實在太乏力了,況且法國也不算領導著世界經濟走向,軍事實力還未可名狀,馬克龍就算再想做出成績怕是也有心無力。正常一點的還是,大國之間選出了一個代理人去解決這個事情,而馬克龍就是美俄英法推選出來解決問題的人。
㈡ 馬克龍稱烏克蘭必須戰勝俄羅斯,此次戰爭何時會結束
這次的戰爭很快就要結束了,而且大家的精力也不是特別大了,應該不會繼續戰爭了。
㈢ 稜角鏡主角斯諾登在俄羅斯呆了6年,為什麼突然想去法國避難了
如果法國總統埃馬紐埃爾·馬克龍向他提供庇護,他會很樂意接受。斯諾登表示,他曾於2013年向時任法國總統弗朗索瓦奧朗德(francois hollande)申請庇護,但遭到拒絕,「當然,我們很高興看到馬克龍的邀請」。
第三,斯諾登正在宣傳他即將出版的書。雖然斯諾登抵達俄羅斯後生活幸福,但他不僅有了新女友,還獲得了里昂言論自由獎(Lyon Prize for Freedom of Speech),但他一定經濟拮據。好不容易推出一本新書,斯諾登必須為寫一本新書付出多年的心血,才能賣個好價錢。
㈣ 馬克龍稱烏克蘭必須戰勝俄羅斯,其中還有哪些細節值得關注
由於法國是歐洲重要的國防強國之一,比起德國和義大利之間的領導人,馬克龍的話更具象徵意義。 因此,西方國家的新聞媒體更加關心馬克龍在烏的演講。 據美聯社報道,馬克龍16日訪問基輔期間表示,法國從一開始就與烏克蘭站在一起,烏克蘭一定會擊敗俄羅斯。 據說西方各國政治家的炮口無人能敵,現在看也確實如此。 目前烏克蘭賽場的局勢並不是他馬克龍不清楚。
雙方都應該和平地坐在談判桌前,更好地探討能解決問題的方法。 這不是只用火力和武力來對付危害敵人領土和對方的平民,這是對人的生命的蔑視。
㈤ 法國總統馬克龍為何會呼籲歐盟加大軍費開支
沒有軍隊了,沒有戰鬥力量了,英國退出了歐盟,現在整個歐盟的安全問題都需要仰仗美國,他們沒有自己的大規模部隊,沒有武器,什麼都沒有,就是每年湊湊錢,買美國來保護自己的安全,可是如果美國翻臉了怎麼辦,現在美國跟歐盟的這種合作關系就已經出現了問題,所以歐盟現在想加大軍費,開始組織自己的軍事力量了。
現在的歐盟必須改變了,浪漫的國度也要來點不浪漫的事,無論哪個國家都要有自己的部隊,自己的武裝力量,指望別人根本不是長久之計,反正像法國,義大利這樣的國家也有錢,買武器還是可行的。
㈥ 馬克龍與荷蘭國王會晤儀仗兵暈倒被抬走是什麼情況
當地時間3月21日,荷蘭海牙,法國總統馬克龍出訪荷蘭,荷蘭國王威廉-亞歷山大親自迎接。
網友們針對這一事件,也開始大開腦洞。有人說,馬克龍訪荷遭暈倒衛兵搶鏡。
4月底在美國會發表演講
當地時間3月21日,美國眾議院議長保羅•瑞安表示,4月24日至25日訪問美國的馬克龍,已經答應了美國國會的邀請,將面向美國會議員發表演講。瑞安告訴媒體,法國不僅是美國以前的同盟國,也是最親密的同盟國之一。
此次馬克龍訪美是深化美法歷史性關系、重申兩國在雙方國家和世界戰勝恐怖主義的決心的特殊機會。他十分期待馬克龍的到訪。
㈦ 馬克龍訪馬里與法軍共進午餐是怎麼回事
5月21日,據外媒報道,法國總統馬克龍近日首次出訪歐洲以外的國家,到非洲國家馬里與駐守當地的法軍共進午餐,並與馬里總統凱塔會面。
馬克龍還提到法國與美國的情報分享關系,對在非洲薩赫勒地區的軍事行動極為重要,否則法軍便無法在該區運作。他稱將於北約峰會期間與特朗普會面,商討國防和國家安全等問題。
㈧ 馬克龍政府調外籍軍團進入巴黎,他這么做究竟是想要做什麼
馬克龍希望通過經濟方面的讓步,換取低收入人群的信任,讓他們重新回到工作崗位。而外籍雇傭兵的介入,同樣在增加百姓「遊行的成本」。只要二者配合達到臨界值,我相信法國的遊行最後還是會不了了之。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來自非洲的柏柏爾人,黑人們成批的加入了外籍兵團。他們集中在達喀爾和阿爾及爾,向前線靠近。其中,又以摩洛哥人和阿爾及利亞人最為善戰。在馬恩河,凡爾登的大戰中,外籍兵團的表現讓德軍感到震驚。
㈨ 歐洲軍如果成立,最受傷的是哪個國家,英國還是美國
歐洲軍如果成立,最受傷的是哪個國家,英國還是美國?
歐洲就如果成立的話,那麼受傷最嚴重的是美國了,周軍有法國總統馬克龍提出,按照他的意思,歐洲國家應該自己組建屬於歐洲的軍隊,然後抵禦來自於美國和俄羅斯的威脅,歐洲就作為世界上有一個重要的軍事集團,而且與北約不同,歐洲軍的控制權完全在歐洲的手裡,不用受到美國的影響和控制。
讓美國很不能接受,歐洲軍計劃一提出便遭到了特朗普的炮轟。從另一層面來說,歐洲軍一旦成立,便會成為美國與俄羅斯中間的強大軍事力量,必然會減輕美國對俄羅斯的軍事壓制,意味著美國的戰略布局、經濟利益都會受到重創。所以小編認為成立歐洲軍,為美國帶來的影響更大。
㈩ 馬克龍為何將上任後的首站出訪定在了德國
馬克龍上任後將首次出訪的國家選在了德國是有原因的,因為此時的馬克龍非常需要得到德國的支持。
貌似有點扯遠看,說回到正題來,前路困難重重的馬克龍非常需要有小夥伴的支持和幫助,而這個小夥伴就是德國,法國和德國本就是聯盟,馬克龍非常親歐盟,他在競選時就曾經說過,歐盟的未來取決於歐盟能否真正實施實質和深遠的結構改革,縮小歐盟內部的南北差距,並且在安全和移民問題上拿出切實有力的措施來保護歐盟人民。他甚至認為,要實現這些目標,法國必須向鄰居德國看齊,至少要能在經濟實力上與德國比肩才行。
自從英國公投並表明要脫歐之後,法國與德國之間的聯盟已被眾多國家視為歐盟能否走下去的關鍵,在馬克龍當選後,德國的總理默克爾也在第一時間就發了推文,稱馬克龍的獲勝:「是一個強大和團結的歐洲的勝利」。
講到這里,應該很多人也都明白了,馬克龍的態度是支持歐洲進一步一體化,主張建立歐元區共同預算機制,共同投資,共同支持遭遇危機的國家。從維系歐盟角度來看,德國和法國就像是一對並肩作戰的戰友,對於很多德國人來說,馬克龍的當選無疑是個好消息。畢竟他們的部分立場是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