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作為社區工作人員,你可以採取哪些辦法解決老舊小區問題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1-02
② 低層住戶意見大 老舊小區加裝電梯如何不再難
本報老舊小區改造報道引起讀者共鳴,對加裝電梯問題尤為關切——
加裝一部電梯,如何不再難(來信調查)
目前,許多地方都在進行老舊小區改造,這是廣受歡迎的惠民工程。然而,一些工程在具體實施中,也遇到了不少問題。近日,讀者來信版刊發《供水改造為何成了「半拉子」工程》後,引發不少讀者和網友共鳴,紛紛反映在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各樣的問題。其中,老舊小區加裝電梯這件具體的事情,更是很多讀者關心的話題。
為此,記者到安徽、青海、雲南等地進行調查,采訪了一些業主、業委會、物業公司、小區改造施工企業以及街道辦負責同志,聽取他們的意見看法。
老舊小區老年人多,加裝電梯需求迫切
一些建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小區,大多都是六七層的老樓,沒有安裝電梯。小區越來越老,居民年紀也越來越大。當年三四十歲的青壯年,如今眼看著就要六七十歲,上樓成了老人的大難題。「父親現在眼見著奔70歲了,爬樓越來越難。」昆明市民雷先生說,自己最擔心老人下樓,「萬一哪次踏空,後果不堪設想。」
「父親從6樓下來,得花10分鍾;有時候給父親送米面,咱也得歇兩回。」雷先生說,自己也勸父親乾脆搬出來,可父親念著老街坊,說啥也不願搬。
記者調查發現,老舊小區老年人比例明顯高於新小區,老舊小區高層住戶上下樓成了「痛點」。記者走訪了一個老舊小區,60多戶居民幾乎家家都有60歲以上老人,不少老人為了少爬樓,不得已只能盡量少出門。
今年71歲的楊世海,安徽合肥人,所在的天一家園小區,老年人居多。光他們那一單元,70%的住戶是60歲以上的老人,大部分業主對加裝電梯意願強烈。2016年3月,他得知合肥蜀山區在做老舊小區加裝電梯試點工作,便迫不及待與同單元的業主們行動了起來,協商改造費用如何分攤,選定電梯品牌,設計改造方案……如今,天一家園小區5棟2單元的住戶已經使用電梯9個月了,大大便利了居民生活。「真沒想到,住了那麼多年的老房子,如今裝上了電梯,太好了!」老楊笑著說。
「社會老齡化加劇,老舊小區加裝電梯,很有必要,也很有意義。」安徽合肥五里墩街道辦的工作人員表示,他們一直在做加裝電梯的宣傳動員工作。今年5月9日,街道4名工作人員和社區的2名同志走進社區以展板、宣傳折頁的形式給居民介紹加裝電梯的流程和惠民政策。
部分低層住戶有意見,擔心採光、通風受影響
然而,真要加裝電梯,並不容易。按照物權法相關規定,舊樓加裝電梯應當經本單元或者本幢房屋專有部分佔建築物總面積2/3以上的業主,且占總戶數2/3以上的業主同意,才能按照相關規定或計劃施工。記者采訪發現,一些小區加裝電梯不能順利開展,主要是意見難統一。
「吃力不討好,誰都不願意牽頭,大家都處於觀望狀態。業主內部意見不統一,有的口頭答應了,但到了簽協議書、提供房產證的時候又反悔了,這樣的情況很常見。」雲南某電梯公司負責人孔女士表示,雖然很多老舊小區的業主對加裝電梯呼聲很高,但是因為種種原因,順利改造加裝的卻比較少。
一般情況下,對於加裝電梯,高層住戶態度積極,低層住戶卻往往意見較大。「本來老舊小區的房屋光線就不是很充足,低層尤其一樓更昏暗。如果再加裝電梯,影響採光和通風怎麼辦?有的施工單位,設計方案不科學,不徵求我們意見,容易損害我們的利益。」一名一樓業主說得很誠懇,上下班高峰期,許多居民在窗外等電梯,家庭的私密性也會受到影響。還有不少業主擔心,電梯運行產生噪音,會影響家裡病患或老人休息。
「其實還有其他的利益考慮。老舊小區里沒有電梯的樓房,一般低層價格高,高層價格低;有了電梯以後,情況不一樣了。」孔女士說,這也是很多低層業主抵觸的原因。
面對這樣的要求,高層住戶卻認為,「低層住戶可以不出電梯費用,加裝電梯,提升的是整個小區的生活品質,不光我們受益。為什麼就不能理解我們的難處呢?」
加裝電梯工程復雜,需要投入較大的人力、財力
加裝電梯工程本身是一件復雜的工程,牽涉住建、城管、規劃、消防等部門。如果需要進行管線遷改還將涉及電力、自來水、天然氣供應等單位,立項之後要逐一取得相關部門審批。雷先生所在小區里退休老人多,60多歲還跑得動,對裝電梯的事情很積極。可是,有些業主年紀大了,實在有心無力。「前期審批基本都是業主在跑,電梯公司更多的只是配合,僅僅跑審批就耗時半年。」
部分老舊小區由於樓房建築年代長、樓梯狹窄、電線老化、無抗震柱等問題,裝電梯會擠壓消防通道和樓梯的空間。「有這些問題的小區我們確實裝不了,一是我們提供不了可行性方案,二是政府規劃和住建部門審批過不了。」孔女士告訴記者。
對於加裝電梯,部分物業公司也不太熱心,他們擔心以後的養護上收不到錢。「目前大部分老舊小區物業管理費用偏低,勉強保持日常維保費用。有的小區住戶經濟狀況參差不齊,物業費收繳率不高,可能一年下來無法支付電梯運行的維護保養費用。如果電梯出現故障,怎麼辦?」
有些施工單位方案不科學,甚至在電梯加裝過程中,破壞了抗震橫梁;有的因為業主意見不一,缺乏溝通,鄰里關系鬧僵了……不少業主也都有這樣的擔心或遇到過類似的糟心事兒。
孔女士表示,老舊小區安裝電梯的市場很廣闊,但需要政府支持,從政策和資金上進行扶持補助更有利於整體推進。「目前,我們是三三兩兩的小區去安裝電梯,缺乏整體規劃和統一部署,如果能成批安裝,不僅施工時間、質量和成本有保障,小區的整體規劃也有保證,不至於一棟樓一種電梯,有時甚至還互相影響。」
一位街道負責人表示,老舊小區治理是社區治理的難題,群眾反映強烈,通過街道和社區牽頭,有助於協調業主參與。「可是如果沒有資金配套,基層整體推進加裝電梯工作仍然面臨很大困難,畢竟,難免遇到困難戶,一次性拿出幾萬元也不容易。」
相關部門應通力協作,業委會要加強與業主溝通
如今,經濟條件好了,大家越來越追求生活品質,就會有差異化需求。出現問題,積極溝通,坦誠交流,心結自然會解開。楊世海老人說,當初為了加裝電梯,他所在小區5棟2單元的業主建了個微信群,並詳細討論了分攤方案。樓層越高承擔費用越多,大家決定,全單元六層12戶業主中,一樓業主不出資,二樓至六樓業主每戶出資佔比依次為3%、5%、10%、14%、18%。
12戶業主,也有意見難統一的時候。「確定電梯品牌和電梯公司,就遇到了問題。」楊世海告訴記者,有的業主想要國際品牌,覺得更安全,有的認為國產品牌性價比更高。光電梯公司,老楊就接觸了10多家,更別提他們各自推薦的電梯品牌。「後來加裝電梯公司的負責人領我們實地考察了一家國產電梯品牌。這款電梯速度不錯,沒啥噪音,也挺安全。我把調研報告往群里一發,大家紛紛表示滿意。」
暢通業主溝通渠道,業委會也應該發揮更大作用。青海西寧移動公司家屬院業委會主任劉武升認為,「業委會要做『潤滑劑』,實心為業主考慮,傾聽各方意見,引導業主將疑問和困難都講出來,協商解決。」
西寧移動公司家屬院建了20多年,居民以老人居多。去年該小區被定為西寧市老舊樓院加裝電梯試點,如今,一排排整齊的玻璃電梯干凈明亮,居民們的生活得到了極大便利。據介紹,每部電梯造價40萬元,政府補助15萬元,其他費用由業主按照一定的分攤比例共同出資,費用隨樓層增加每層加20%,平均每戶掏2萬多元。
談起經驗,劉武升笑道:「對於業主們的意見,業委會採用普遍問題開會討論、個別問題特事特辦的方法,盡量兼顧各方合理訴求。」比如,一開始計劃將電梯建在陽面,這樣一出家門就能乘梯,但業主普遍反映遮擋陽光,於是業委會開會決定將電梯改建在陰面;電梯最初設計為全玻璃式,美觀大方,業委會考慮到家屬院老人居多,可能會造成居住在高層的老人恐高害怕,於是將轎廂打造為封閉式。共識一步步達成。
西寧市住房保障房產局相關負責人說,「加裝電梯是一項民生工程,適應老齡化社會發展的需要。看起來是小工程,但涉及電力增容、管道改建、綠地改造等事項,需要各個部門彼此配合,通力協作,共同把好事辦好。」
③ 老舊小區社區治理和服務工作中存在哪些突出問題
最主要的問題就是社區老化、設施老化、服務不及時。
④ 老舊小區存在的重點難點問題有哪些
亂搭亂建、缺乏管理,綠化帶變為私人菜地、雜草叢生,小區內隨處可見生活垃圾,車輛亂停現象嚴重,給居民的正常生活帶來極大的不便。房屋比較陳舊,沒有電梯、停車位、管網破舊、開放式管理,安全性差、物業不配套。
沒有業主委員會,沒有物業,沒有社區工作站,只有居委會負責對於社區的整個治理,這也是現在老舊小區的一個通病。
居委會除了要完成上級交辦的各項業務指標之外,還要對居民的大事小情進行管理,大到養老保險的認證,小到失業證的辦理,雜到鄰里關系的調解,專業到財務報表的上交等等。
(4)老舊小區走訪問題擴展閱讀:
老舊小區里的公共設施因為時間以及環境的影響,存在著很多安全隱患。改造老舊小區的公共設施,主要包括消防水源和消防設施等,對電氣的改造,對燃氣的敷設,改造消防通道以及電梯等。同時還包括了房屋的修繕,規范樓道內的線管以及規范戶外的供熱設施等。
為了提高小區的綠化水平,讓小區看起來干凈整潔,對於地面破損進行修補,清理小區的違章建設,恢復小區的綠化帶。對小區的牆面進行粉刷,把牆上的牛皮廣告徹底清除,優化小區的整體環境。
⑤ 現階段,老舊建築物經常會出現的問題是什麼
據我所知,目前屋面漏水、地下工程漏水、衛浴間、外牆以及道橋等工程滲漏的現象達到九成以上,防水是整個建築上的癌症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