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哈菲佐拉·阿明的介紹
哈菲佐拉·阿明(英文:Hafizullah Amin,普什圖文:حفيظ الله امين) (1929年8月1日,帕格曼,——1979年12月27日,喀布爾。)阿富汗民主共和國最高領導人。1979年9月14日-1979年12月27日任阿富汗人民民主黨總書記,1979年9月14日-1979年12月27日任阿富汗革命委員會主席團主席,1979年3月27日-1979年12月27日任阿富汗部長會議主席。1965年加入阿富汗人民民主黨,1967年人民民主黨分裂後領導人民派。1978年4月,阿人民民主黨發動軍事政變推翻達烏德政府,改國名為阿富汗民主共和國,塔拉基執政。阿明迅速躥升為第二號人物。此後,阿明與塔拉基明顯政見不一,兩人積怨日深,阿明經過縝密計劃後發動政變殺害了塔拉基,自任黨和國家的最高領袖。但是阿明的上台直接觸犯了蘇聯在阿利益,1979年12月,蘇聯出兵攻入阿明宮,處決了阿明。阿富汗戰爭爆發。
⑵ 蘇聯入侵阿富汗時間
1979年12月27日晚,蘇聯撕毀1978年12月與阿富汗簽訂的《蘇阿友好睦鄰合作條約》,出動近10萬大軍入侵阿富汗,侵佔喀布爾。
蘇聯先是派人到阿富汗搞掉了阿富汗保安部隊的負責人、軍隊的總參謀長和阿明的侄兒、堂弟,12月下旬又以欺騙手段解除了喀布爾軍隊的武裝,最後就派兵入侵了。
⑶ 蘇聯為什麼一定要打阿富汗
1978年,人民民主黨激進分子推翻阿富汗政府,暗殺了第一任領導人,組織新政府,並由黨總書記努爾·穆罕默德·塔拉基出任國家元首(革命委員會主席),但在1979年9月又被其副手部長會議主席哈菲佐拉·阿明所取代。
同年12月27日,蘇聯人支持的另一名左翼分子巴布拉克·卡爾邁勒在政變中上台。當卡爾邁勒推行俄國化的企圖遭到武裝反對時,他要求並接受蘇聯援助,對反對派進行鎮壓,導致阿富汗戰爭的爆發。
(3)蘇聯幾次邀請阿明訪問莫斯科擴展閱讀:
戰爭結果
阿富汗戰爭曠日持久,歷時九年多,給阿、蘇兩國人民帶來深重災難。阿富汗有130多萬人喪生,500多萬人流亡國外淪為難民;蘇聯先後有150多萬官兵在阿富汗作戰,累計傷亡5萬餘人,耗資450億盧布;
削弱了國力,從而被迫改變其全球戰略,對國際戰略格局影響深遠。戰爭中,蘇軍使用大量先進武器,採取多種戰略戰術,但由於進行的是非正義戰爭,受到國際社會和蘇聯人民強烈反對。
⑷ 蘇聯為什麼要打阿富汗
蘇聯攻打阿富汗是從自身利益出發,具體解釋如下:
(1)彼得遺囑
據說俄國最著名的沙皇彼得大帝曾經有一份一直保存在保險櫃中的遺囑,直到他死後50年,即1775年才公布於世。彼得大帝在這份遺囑中說,不論誰繼承他的王位,都應該向南推進到君士坦丁堡和印度。因為在他看來,「不管誰在那裡統治,誰就將統治世界。」他揚言:「當俄國可以自由進入印度洋的時候,它就能在全世界建立自己的軍事和政治統治。」彼得為他的後代設想了俄國南下的3條路線:一條是從黑海經土耳其的博斯普魯斯海峽到地中海;第二條是從南高加索經伊朗到波斯灣;第三條是從中亞經阿富汗到阿拉伯海。
人們翻開地圖就會發現,在這三條路線中,經阿富汗這條通道為最近。彼得大帝的後繼者們可以說是不負先皇使命,拚命向印度洋方向擴張。在19世紀下半葉和20世紀初,老沙皇們曾與老牌殖民帝國英國為爭奪阿富汗險些大戰一場。50年代,阿富汗與巴基斯坦圍繞著普什圖尼斯坦問題發生了嚴重的爭執,兩國戰火一觸即發。蘇聯抓住這一有利時機,表示堅決支持阿富汗在這一問題上的立場,趁機打擊親美的巴基斯坦,一下子把阿富汗拉入了蘇聯的懷抱。
(2)蘇阿關系
1978年4月,蘇支持阿人民民主黨軍官發動政變,奪取政權。1979年9月,阿人民民主黨內部發生火拚,政府總理 H.阿明殺死黨的總書記N.M.塔拉基,自任革命委員會主席兼總理。
阿明不許蘇聯操縱阿富汗的情報機關和秘密警察,不讓蘇聯控制其軍隊。這對蘇聯的刺激實在是太大了。蘇聯和阿明雖然表面上還維持著友好關系,實際上已是同床異夢,各懷鬼胎。蘇聯幾次「邀請」阿明訪問莫斯科,阿明都不肯賞臉。凡此種種,蘇聯感到既惱怒又害怕,因為阿富汗是一塊重要的戰略要地,一旦駕馭不住阿明就悔之晚矣。於是,一場大規模的入侵活動就這樣開始悄悄地准備起來。
(3)蘇聯狀況
70年代,蘇聯推行勃列日涅夫的全球戰略,加緊與美國爭奪世界霸權。為實現其南下印度洋,控制中亞樞紐地區的戰略企圖,從1973年起對阿富汗進行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滲透。阿明上台後試圖擺脫蘇聯控制,聲稱要與美國實現關系正常化。蘇擔心失去對阿富汗的控制,決定採取軍事行動並進行戰爭准備。1979年8~10月,蘇聯派遣陸軍總司令帕夫洛夫斯基等人赴阿進行實地勘察,並以援助為名向阿富汗派兵,控制馬扎里沙里夫、巴格蘭、赫拉特等戰略要地;同時以檢查武器為名封存阿政府軍的輕武器,拆除重裝備,使其失去應付突變的能力。隨後,蘇軍在蘇阿邊境的鐵爾梅茲建立前方指揮部。1979年12月中旬,蘇軍進入集結地域;27日入侵阿富汗,佔領阿北部地區。阿富汗人民在國際社會支持和援助下,與侵阿蘇軍和蘇聯扶植的政府軍展開曠日持久的戰爭。
⑸ 自1926年以後戰爭有哪些包括時間
自1926年以後的戰爭有很多的。主要的就是930年的中原大戰。1931年的918事變。1932年的淞滬事變。還有就是1937年的盧溝橋事變。之後就是1946年開始的人民解放戰爭到1949年結束。1950年的朝鮮戰爭。1962年的印度自衛反擊戰。1969年的中蘇邊境反擊戰。1979年的中越邊境反擊戰。
⑹ 哈菲佐拉·阿明的阿明之死
1979年12月27日,蘇聯的行動開始了,目標,阿明。
多年來,人們一直認為是克格勃的「阿爾法」和「信號旗」快速反應部隊完成了這次突襲行動,它們在當時的名稱是「雷鳴」和「頂點」。其實,真正作為主攻部隊的是格魯烏(蘇軍總參偵察總局)的特種兵部隊,曾獲得蘇聯英雄稱號的瓦西里·瓦西里耶維奇·科列斯尼克少將就是這次行動的總指揮官。
1979年5月2日,蘇軍總參偵察總局局長彼得·伊萬諾維奇·伊瓦舒京大將把科列斯尼克叫到了他的辦公室,命令科列斯尼克組建第154獨立特種兵分隊。此時,科列斯尼克已經在格魯烏工作兩年多了,擔任特種兵偵察副局長職務,上校軍銜。此前,科列斯尼克一直在蘇聯中亞軍區服役,調離前擔任該軍區第15特種兵旅旅長。
第154特種兵分隊基本上是一個營的建制,兵員總額在520人左右,下設4個連和4個獨立排,分別是1個步兵戰車連、2個裝甲運輸車連、1個混成連(包括火箭筒排、火焰噴射器排和工兵排)、通信排、自行火炮排、汽車連和後勤保障排。
盡管沒有人告訴科列斯尼克組建這個分隊的目的,但是從人員編制和武器裝備來看,科列斯尼克能猜出這個獨立分隊將接受一項非常重要的任務。最令人費解的是,偵察總局對該分隊人員的民族有特別要求,只能挑選烏茲別克族、土庫曼族和塔吉克族的官兵。人員選拔制度非常嚴格,士兵必須要求已服役時間在1年至1年半期間,必須訓練使用特種兵裝備,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必須是一流的。
總局允許科列斯尼克在蘇聯的兩個亞洲軍區(即中亞軍區和西伯利亞軍區)所有摩托化步兵和坦克兵部隊里挑選人員。1個半月之後,分隊組建完畢,每個連里都配備了軍事外語學院的試習學員。直到後來科列斯尼克才明白,原來這三個民族的主要居住地都與阿富汗接壤,其中還有三分之一以上的人會說阿富汗的普什圖語。第154獨立特種兵分隊指揮官由貝洛諾夫上校擔任。
1979年11月19日至20日,第154獨立特種兵分隊全體隊員和裝備物資搭乘安-12和安-22運輸機進駐阿富汗首都喀布爾北部的巴格拉姆空軍基地。
隨後,分隊開始在巴格拉姆進行為期一個月的適應性訓練。部隊安置好後,科列斯尼克返回莫斯科。臨行前,科列斯尼克向全體隊員傳達了上級命令:他們將在指定的時間內進入喀布爾,抓住或擊斃阿明。
1979年12月13日,第154獨立特種兵分隊根據命令要求進入喀布爾,任務是加強對阿明的「警衛」工作。一周前,蘇聯曾通知阿明,稱「將對他加大支援,並將於近日派遣一支極富山地作戰經驗的部隊到阿富汗來保證阿明與巴基斯坦之間沖突時的優勢」。
16日,科列斯尼克乘飛機前往阿富汗,在飛機上,他遇到了和自己肩負同樣任務的德羅茲多夫將軍和科茲洛夫海軍中校。他們將分別指揮克格勃的「雷鳴」和「頂點」特種部隊。
來到喀布爾後,科列斯尼克先拜見了蘇聯駐阿富汗大使館武官穆罕默多夫將軍,他向科列斯尼克介紹了一下喀布爾的局勢,並對他們的「警衛」工作進行了安排。
阿明的住所共有三層警衛部隊,最裡面一層是阿明的私人警衛連,第二層是第154獨立特種兵分隊,第三層是阿富汗警衛旅。
18日,科列斯尼克拜見了阿富汗警衛旅的旅長占達特少校。隨後,他們開始就阿明宮的警衛工作交換了意見,占達特少校毫無防備地向科列斯尼克介紹了這里的一些情況,還陪科列斯尼克一起在宮殿周圍轉了一圈。科列斯尼克沒費吹灰之力就掌握了該警衛旅的兵力部署情況。
18日晚,科列斯尼克在阿明宮的駐地設宴款待阿富汗警衛旅軍官,為的是和阿富汗人「搞好關系」。阿富汗警衛旅共來了15名高級軍官。很快,蘇聯人的伏特加就發揮了作用。
阿富汗警衛旅的一名軍官在酒精的作用下,他情緒高漲,毫無保留地向第154獨立特種兵分隊講述了一個驚人的秘密——占達特少校和他自己是如何用枕頭悶死阿富汗前總統塔拉基的。
19日,克里姆林宮就收到了第154獨立特種兵分隊上報的關於塔拉基遇害的真相。當時蘇聯領導人根本不知道塔拉基已經死了,而阿明在與蘇聯的交涉過程中,一直在欺騙蘇聯,他還將保證塔拉基的人身安全作為談判王牌。蘇聯領導人在獲得這一情報後,更堅定了要清除阿明的決心。
克里姆林宮收到第154獨立特種兵分隊情報後的第二天,科列斯尼克就被召到蘇聯大使館。在這里他見到了克格勃總顧問伊萬諾夫中將,他和使館參贊穆罕默多夫上將一起向科列斯尼克傳達了克里姆林宮要推翻阿明政府的命令。根據他們的計劃,第154獨立特種兵分隊要派出5個排分別佔領機場、總參謀部和通信樞紐部等軍事政要地,隨後,再用1個連和2個排的兵力攻佔達魯阿曼宮。
保衛達魯阿曼宮的阿富汗兵力除了阿明的私人警衛連和警衛旅外,外圍還部署了一個防空團,裝備有12門100毫米高射炮、16部防空導彈發射架以及許多14.5毫米口徑高射機槍。
達魯阿曼宮後面還隱藏了3輛坦克。此外,還有兩個坦克旅就部署在喀布爾城外,一旦戰鬥打響,他們將很快趕來支援。從人數上比較,除兩個坦克旅外,敵人就有約3000人,而第154獨立特種兵分隊只有520人。第154獨立特種兵分隊必須用自己的3個連對付警衛旅的3個營,所以攻佔阿明宮的只剩下1個連了。為此,科列斯尼克向將軍們要求提供增援。
伊萬諾夫和穆罕默多夫將軍讓科列斯尼克回去等兩個小時,可是科列斯尼克整整等了18個小時。再次來到使館後,穆罕默多夫將軍任命科列斯尼克為清除阿明行動的總指揮。然後把他帶到使館的機要室,撥通了蘇軍總參謀部的電話。
在電話里科列斯尼克詳細地向總參謀長匯報了達魯拉曼宮的警衛情況和地理優勢,以及敵我兵力對比狀況,並申請增援一個空降連和一個反坦克導彈排。奧加科夫將軍認真聽完匯報,對科列斯尼克的作戰計劃表示贊同,也決定立即給科列斯尼克增派援兵。
1979年12月27日,突襲阿明的戰斗提前打響,原因在於第154獨立特種兵分隊的行動已經引起阿富汗人的懷疑,事後得知,科列斯尼克提前行動是正確的,中央情報局已經將蘇聯人的計劃通知了阿明。參加進攻的蘇聯特種部隊共3個部分,分別向達魯拉曼宮、阿內政部和喀布爾廣播電台進發。突擊隊指揮官貝洛諾夫上校親自率領12輛T-62型坦克、10輛步兵戰車、5輛裝甲運輸車和120名突擊隊員逼向達魯拉曼宮。
19時20分,蘇軍突襲行動正式開始。由第154獨立特種兵分隊副營長薩哈托夫率領12名隊員乘坐「嘎斯」汽車提前5分鍾出發。20分鍾後,當他們來到阿富汗警衛旅第3營駐地時,這里已經拉響了警報,所有阿富汗士兵已經攜帶槍支彈葯在營房前集合了,營長和其他指揮官就站在隊伍前面,禁止蘇聯人進入他們原來直接布防的第二層防禦圈。
此時,蘇聯駐阿富汗大使布薩諾夫決定給給阿明最後一個機會。他打來電話說:「鑒於阿富汗目前政治局勢混亂、反革命勢力猖獗和日益擴大的反蘇傾向,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認為,作為阿富汗主席、總理和人民民主黨總書記,你,哈菲佐拉·阿明,已經喪失了控制局勢的能力。為了避免阿富汗局勢的惡化,避免喀布爾成為帝國主義反蘇勢力的附庸,避免不必要的流血,莫斯科建議你辭去阿富汗民主共和國主席、總理以及阿富汗人民民主黨總書記職務······」
「這是最後通牒嗎?」阿明問。
「您可以這樣理解,」布薩諾夫告訴阿明,「一小時以後,將有4輛蘇軍裝甲車去達魯拉曼宮負責你和你家人的安全撤離。」
此時的阿明將希望寄託在了忠於他的部隊上。他想給他們打電話,命令他們將他解救出去。可是,阿明不知道,早在當天下午,一批蘇聯專家就以檢修通訊設備故障為名,闖入喀布爾電話局,截斷了總統府達魯拉曼宮與外界的一切電話聯系,只留下通向蘇聯大使館的一條專線。在現代化的牢籠中,阿明與外界失去了聯系。
情急之下,阿明喚來兩名貼身侍衛,交給他們兩封親筆信,命令他們火速趕到卡爾加和普利查吉,調那裡的駐軍前來喀布爾救駕。但他沒想到的是,這兩名侍衛剛翻出達魯拉曼宮高大的院牆,就被包圍在外面的貝洛諾夫的部隊俘虜了。在嚴刑拷問之下,他們不僅供出了阿明的突圍方案,還繪制了達魯拉曼宮內外詳細的建築結構和防禦布防圖。
20時40分,一個小時已到,布薩諾夫再次打來了電話。阿明想爭取最後的時間。他對蘇聯大使說:「事出突然,我擔心部下們,尤其是將領們想不通。我想開個會,做做工作。」結果布薩諾夫在電話里通知阿明,他的將軍們都在和蘇聯農業委員會的宴會中被控制了起來。阿明當即掛斷了電話。
22時20分,失去了耐心的蘇共中央候補委員、蘇聯內務部第一副部長帕普京中將氣勢洶洶地來到達魯拉曼宮三樓。他要同阿明進行最後的談判。隨著時間的推移,談判的氣氛越來越緊張,雙方的聲音越來越大。最後,阿明把手一揮,把蘇聯人驅逐了出去。滿腔怒火的帕普金中將同4名保鏢剛走出大門,就聽見槍聲四起。帕普金應聲倒地。槍聲過後,達魯拉曼宮的院子里留下了5具蘇聯軍官的屍體。「事情辦糟了!」本想抓帕普京作為人質的阿明,這時失去了討價還價的最後資本。
聽說達魯拉曼宮內發生槍戰的消息之後,布薩諾夫立即以第二行動負責人的身份下達了攻擊命令。同時,布薩諾夫還給阿明掛了個電話,說帕普京私闖達魯拉曼宮「完全是個人行為,決不代表蘇聯政府的意思」,想以此穩住阿明。
接到命令的薩哈托夫當即立斷,命令汽車全速沖向敵人的指揮官。直接將第3營的指揮官軋在了「嘎斯」車的車輪下。薩哈托夫和隊員跳下車,占據有利地形後,開始向阿富汗第3營射擊。
失去指揮官的阿富汗士兵變成一堆擁擠的人群,在趕到的蘇聯裝甲部隊支援下,200多名阿富汗士兵頃刻間全被消滅。隨後,薩哈托夫又成功地控制了阿明宮後面的3輛坦克。聽到薩哈托夫與敵人交火後,科列斯尼克立即下達了總攻的命令。空降兵的噴火器封鎖了阿富汗第1營的營房。科列斯尼克的2連、3連和空降兵連駕駛著步兵戰車開始封鎖敵人警衛旅的其他3個營,1連和克格勃快速反應部隊開始向達魯阿曼宮發起沖鋒。
達魯拉曼宮建在一個小山岡上,比周圍高出60米左右,外面有堅固的圍牆。在強大炮火的掩護下,1連和快反部隊乘坐步兵戰車沿著山路沖了上去。
達魯拉曼宮的警衛連朝進攻的步兵戰車猛烈地射擊,沖在最前面的一輛被阿富汗人擊中,裡面的士兵跳出來,藉助雲梯開始向山頂攀登。後面的步兵戰車推開前面著火的第一輛戰車,繼續向前攻擊。
進攻開始20分鍾後,9輛步兵戰車全部開上了達魯阿曼宮門前的平地上。炸開門後,戰地指揮官貝洛諾夫帶著部隊部隊沖了進去,在裡面同阿明的私人警衛連開始了激烈槍戰。20分鍾後,達魯阿曼宮被全部佔領。突擊隊將阿明及其全家趕到他的辦公室里。貝洛諾夫從公文包中取出一份文件,交給阿明。這是蘇聯事先草擬的「阿富汗邀請蘇聯出兵」的「邀請信」。阿明瞥了文件一眼,自知已回天無力,憤而將信撕得粉碎。又一陣槍聲響過之後,阿明和他的4個妻子、24名子女倒在了血泊之中。
1979年11月27日晚23時40分,喀布爾市內也被蘇軍全面佔領。12月28日凌晨,早已集結在蘇阿邊境的大批蘇軍分東西兩個突擊集群,全面侵入阿富汗。同日,阿富汗人民民主黨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選舉卡爾邁勒為總書記,正式建立蘇聯扶植之下的傀儡政權。根據此前一天蘇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的決議,蘇聯塔斯社發表聲明,宣布「應阿富汗領導集體的請求,蘇聯政府派出有限的部隊進駐阿富汗」。在此後的一周里,阿富汗全境失陷。
毫無疑問,蘇聯的入侵將無辜的阿富汗民眾帶入了長年的戰爭和痛苦的深淵中。然而,蘇聯這次入侵的如意算盤也落空了,不僅沒有獲得預期的收獲,還為此付出了沉重代價。自此,蘇聯從政治、經濟和軍事上都出現了極為不利的形勢。戈爾巴喬夫總統後來對此做了「阿富汗就是蘇聯一個日夜流血不止的傷口」這一非常恰當的總結。雖然尚不能說這個傷口一定導致蘇聯解體,但不可否認的是,它對蘇聯解體起了加速器的作用。
阿明生前並未將阿富汗帶入富強獨立的國度,卻把蘇聯推上了解體的道路,這不得不說是個歷史的大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