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件傳輸 » 康熙訪問綏德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康熙訪問綏德

發布時間: 2022-07-13 14:39:10

㈠ 康熙時平西王是誰並說三藩中的另外兩王.

三藩之由來吳三桂、尚可喜、耿仲明原都是明朝將領,清兵入關前先後降清。 【三藩主人公介紹】 ★耿仲明,先世山東人,徙遼東蓋州衛。明登州參將,毛文龍舊部。袁崇煥督師薊遼,殺毛文龍,調副將孔有德和耿仲明隸山東巡撫孫元化麾下。孔、耿出兵御後金軍而餉不至,怨憤不已,遂於天聰七年(明崇禎六年,1633)率所部相偕渡海投後金。崇德元年(1636),清封耿仲明為懷順王,順治六年(1649),改封靖南王,偕尚可喜進軍廣東,卒於途中。其子繼茂襲封,後移鎮福建。康熙十年(1671),繼茂卒,其子耿精忠襲封。 ★尚可喜,先世洪洞人,遷衡水,後徙遼東海州。明廣鹿島副將。天聰八年,率眾航海投清。崇德元年,清封尚可喜為智順王,順治六年,改封平南王,率所部隨大軍下廣東,遂留鎮廣東。 ★吳三桂,江蘇高郵人,籍遼東山海衛。其父吳襄為崇禎時錦州總兵,三桂以武舉隨征,因戰功及父蔭,官都指揮。後吳襄坐失戰機下獄,擢三桂為總兵,守寧遠。崇禎十七年(1644)三月初李自成軍破大同、真定,京師戒嚴。明崇禎帝封吳三桂為平西伯,飛檄率所部入衛京師,並起用吳襄提督京營。三桂令步騎先入關,親率精銳殿後。十六日抵山海關,二十日到豐潤,聞京師已陷,入衛兵皆潰,三桂引兵還頓山海關。李自成派部將唐通攜銀四萬兩犒三桂軍,並脅吳襄作書招降。三桂率兵西至灤州,聞其愛妾陳圓圓為李自成軍部將劉宗敏掠去,即回師山海關,秘密遣使上書睿親王多爾袞,請清軍入關討李自成。多爾袞得書即日急進,至山海關外十里,吳三桂出關迎降,即在軍中剃發盟誓,其兵以白布系肩,前驅入關。四月二十二日,吳三桂與清英王阿濟格、豫王多鐸大敗李自成軍於山海關(見山海關之戰)。是日清封吳三桂為平西王,令其為前驅追擊李自成。吳三桂隨阿濟格敗李自成於慶都。後又自長城外進綏德、延安,攻西安。李自成出武關南走,三桂督兵追擊,自襄陽下武昌,進至九江,清廷召還,命往錦州鎮守。順治五年移鎮漢中。八年,清廷命吳三桂督李國翰征四川。九年,吳三桂分兵攻下成都、嘉定、敘州、重慶,又擊敗大西軍首領孫可望於保寧。十四年清廷命吳三桂為平西大將軍進征貴州。十五年,擊敗李定國,下遵義。十六年,清軍會攻雲南省城,南明永曆帝奔永昌,復奔緬甸。清廷命吳三桂鎮守雲南,並諭吏、兵二部,凡雲南文武官舉黜及兵民一切事,命吳三桂暫行總管,俟數年後,仍照舊例。十八年,清軍入緬,緬甸王執永曆帝獻清軍。康熙元年,吳三桂殺南明永曆帝朱由榔於昆明。清廷晉封吳三桂為親王,並命貴州省亦屬管轄。吳三桂遂久鎮雲貴。

㈡ 康熙皇帝南巡簡介康熙皇帝南巡都做了哪些事

康熙帝是走出紫禁城、巡察地方最多的皇帝。他做皇帝的六十一年,其中先後積十八年時間,是在各地巡察,多達一百三十次,次數最多是長城南北熱河諸地,多達七十八次,而民間最有影響的卻是六次南巡,總共有五百四十九天。這六次南巡為康熙提供了很好的參考。 關心河工 康熙南巡有多種目的,如籠絡知識分子、游覽各地風光,但每次必到治黃工程現場,視察三五天,提出可行性意見,由此開始了南巡的考察民情和地方吏治。他說:「古人之君,居深宮之中,不知民間疾苦者多,朕於各地巡行,因目擊之故,知之甚確。」康熙二十三年(1684),首次南巡,就在蘇北視察。
他乘輿自宿遷至清河(淮陰),路程二百里,就走了整整十二天,所過之處,見河工夫役運土、夯築大為辛勞,特地多次停下車駕,步行外出,親加慰勞,並面諭靳輔等治河大臣,嚴防有不肖官役侵蝕本已微薄的勞務工資,務必讓人人都能拿到定額的銀錢。 幾天後,康熙帝乘船由清河沿運河南下,在過高郵湖時,見民間田地廬舍多浸沒在水中,心甚不安,舍舟登岸步行湖堤十餘里,察看形勢,召集當地父老和讀書人,詳細了解水災根因,並尋找解救辦法。他對陪同的兩江總督王新命說:「朕此行原欲訪問民間疾苦,凡有地方利弊,必設法興除,使之各得其所。現在目睹此方水災,哪裡能不設法拯救呢?」他下詔,凡是有水災的州縣,一一詳加考勘,確切查證後,務必解決,需要多少經費,就用多少,在所不惜。
當日,康熙帝夜不能寐,賦古風一首: 「淮揚罹水災,流波常浩浩。龍船偶經過,一望類州島。田畝盡沉淪,舍廬半傾倒。煢煢赤子民,棲棲卧深潦……」 考察清官 康熙帝南巡察訪吏治,也發現了一批好官。 康熙帝首次南巡前夕,獲悉兩江總督於成龍逝世,大為痛惜,臨朝訊問:「今天下清廉官如於成龍者有幾人?」回答有七人,其中有張鵬翮、郭琇和彭鵬。但他沒有輕易相信。 當年秋,他南巡路過兗州,見到兗州知府張鵬翮,經考察後果然不錯。
張從此擢升,由浙江巡撫直至吏部尚書。南巡至江蘇吳江,微服至民間,百姓都稱贊本縣知縣郭琇是清官好官,由是超擢為御史,後任湖廣總督。
在南京,他特別注意當年由於成龍推薦的江寧知府於成龍(漢軍鑲黃旗人),經密訪果然與所說相同,證實此於成龍確是清廉、干練,特予以嘉獎,賜親書手卷一軸,對他諭說:「人靡不有初,鮮克有終,爾必自始至終毋有改操,務效前總督於成龍,正直潔清。」當月即超擢為安徽按察使,兩年後又擢為直隸巡撫。並在首次南巡歸京後,專門召見於父,賜貂裘,獎勵他教子有方。

邵甘心中不甘,為己行為作了詭辯。康熙帝拿出人證物證,又說:「朕還查詢本地民眾,多是這么說的,可謂言之鑿鑿。」邵甘只得低頭服罪。
康熙帝把他帶往南京,隨即革職。 康熙帝考察、處理官員是相當慎重的。康熙二十八年(1689)三月,在他第二次南巡返京的第二天,才處理出巡時掌握的某些高官,如杭州副都統朱山庸劣免職,靳輔政績顯著,民眾口碑極好,恢復河道總督原職。他為官吏政績定格,與察訪民情契合,說:「凡居官賢否,唯輿論不爽。果其賢也,問之於民,民自極口頌之;如其不賢,問之於民,民必含糊應之。官之賢否,於此立辨矣。」

㈢ 康熙14聖旨

以下是從《清史稿·本紀六·聖祖本紀一》摘出來的康熙十四年的記載。

十四年乙卯春正月辛酉,尚可喜報賊犯連州,官兵擊敗之。戊辰,晉封尚可喜
平南親王,命其子之孝佩大將軍印討賊。

二月癸巳,下詔切責貝勒洞鄂退縮失機,飭令速定平涼、秦州以通棧道。乙巳,康親王傑書遣兵復處州,進復仙居。王輔臣陷蘭州。西寧總兵王進寶大戰於新城,圍蘭州。洞鄂復隴州關山關。

三月己未朔,叛將楊來嘉犯南漳,總兵劉成龍擊走之。戊辰,饒州賊犯祁門,巡檢張行健被執不屈,死之。丁丑,命張勇為靖逆將軍,會總兵孫思克等討王輔臣。賊陷定邊城,命提督陳福駐寧夏討賊。丁亥,蒙古布爾尼反,命信郡王鄂扎為撫遠大將軍,大學士圖海為副將軍,討平之。戊子,以熊賜履為大學士。

夏四月己丑,以勒德洪為戶部尚書。署護軍統領郎肅等剿耿寇於五桂寨,斬級二萬,復餘干。乙未,封張勇靖逆侯,王進寶一等男。戊戌,以左都督許貞鎮撫州、建昌、廣信。戊申,王輔臣遣兵援秦州,官兵迎擊敗之。辛亥,上諭:「侍臣進講,朕乃覆講,互相討論,庶有發明。」癸丑,王進寶復臨洮,孫思克復靖遠。戊午,紹興知府許弘勛招撫降眾五萬人。

五月庚午,察哈爾左翼四旗來歸。庚辰,命畢力克圖援榆林。王輔臣兵陷延安、綏德。甲申,張勇復洮、河二州。

閏五月癸巳,上幸玉泉山觀禾。楊來嘉、洪福陷谷城。斬守城不力之副將馬郎阿以徇,削總兵金世需職,隨軍效力。壬子,額楚復廣信。樂平土寇復陷饒州,將軍希爾根擊之,復饒州。

六月,畢力克圖復吳堡,復綏德。丁丑,命將軍舒恕援廣東。己卯,命振武將軍佛尼勒開棧道援漢中。庚辰,上幸南苑行圍。壬午,張勇攻鞏昌。江西官軍攻石峽,失利,副都統雅賴戰死。甲申,克蘭州。畢力克圖復延安。以軍興停陝西、湖廣鄉試。

七月乙巳,陳福剿定邊,斬賊將朱龍。庚戌,江西官兵復浮梁、樂平、宜黃、崇仁、樂安諸縣。

八月戊午,上幸南苑行圍。洞鄂、畢力克圖、阿密達會攻王輔臣,斬賊將郝天祥。傅喇塔復黃岩。壬申,上奉太皇太後幸湯泉。甲申,上還京,御經筵。

九月,上次昌平,詣明陵,致奠長陵,遣官分奠諸陵。丙申,上奉太皇太後還宮。辛丑,詔每歲正月停刑,著為令。

冬十月癸亥,康親王兵復太平、樂清諸縣。丙寅,上謁孝陵。戊辰,祭孝陵。乙亥,還宮。陳福及王輔臣戰於固原,不利,副將太必圖戰沒。論平布爾尼功,封賞有差,及助順蒙古王貝勒沙津以次各晉爵,罰助逆奈曼等部。

十一月癸巳,貝勒察尼復興山。丁酉,復設詹事府官。壬寅,叛將馬雄糾吳三桂兵犯高州,連陷廉州。命簡親王喇布自江西援廣東。是月,鄭錦攻陷漳州,海澄公黃芳度死之,戕其家。

十二月丙寅,立皇子胤礽為皇太子,頒詔中外,加恩肆赦。乙亥,以勒爾錦師久無功,奪其參贊巴爾布以下職。寧夏兵變,提督陳福死之。壬午,祫祭太廟。

是歲,免湖廣、河南七府五州縣災賦有差。朝鮮入貢。

似乎是沒有提到有官員姓莫。不過時值三藩叛亂,偽造聖旨的可能性也許會比平時高。
個人觀點

㈣ 康熙在位時當時大將是誰

1、愛新覺羅·尚善(1621—1678),舒爾哈齊之孫,費揚武之子。順治元年(1644),襲父爵為輔國公,封固山貝子。康熙十二年,吳三桂反。授安遠靖寇大將軍,率師之岳州。

2、察尼。輔國恪僖公愛新覺羅·察尼,努爾哈赤之孫,多鐸第四子。十七年八月,貝勒尚善薨於軍,命察尼代為安遠靖寇大將軍,規岳州。

3、勒爾錦。愛新覺羅氏,順承恭惠郡王勒克德渾子,襲。十二年,吳三桂反,命為寧南靖寇大將軍,率師討之。

4、喇布。愛新覺羅氏,簡純親王濟度第二子,康熙九年襲爵。吳三桂反,十三年九月,命為揚威大將軍,率師駐江寧。

5、賚塔。那穆都魯氏,滿洲正白旗人,清朝將領。康古里第四子。康熙十九年上授賚塔平南大將軍,此人就是少有的庶系。

6、尚之孝。尚可喜之子。康熙十四年(1675年)正月尚之孝承襲王爵,統兵在潮(州),著給予大將軍印,封平南大將軍。

7、彰泰。愛新覺羅氏,溫良貝子博和託子。襲貝子,進封。十八年十一月,召岳樂還京師,命彰泰代為定遠平寇大將軍。

8、岳樂。安親王康熙十三年,吳三桂、耿精忠並反,犯江西。命為定遠平寇大將軍,率師討之。

傑書。康親王傑書,禮親王代善孫。在岳樂之後,被封為奉命大將軍,率師討伐耿精忠。傑書凱旋之時,康熙帝親自到盧溝橋迎接,榮譽達到極點。

9、洞鄂。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十五子,愛新覺羅·多鐸的第七子。王輔臣叛,貝勒洞鄂為定西大將軍,

裕憲親王福全,康熙二十九年,任撫遠大將軍,征准噶爾部噶爾丹叛亂,在烏蘭布通(今內蒙古赤峰附近)大獲全勝。

10、胤禵。康熙十四子,封撫遠大將軍王,康熙倍兒愛這個兒子,「大將軍王」稱號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11、鄂札。愛新覺羅·多鐸第一子多尼的次子,承襲豫親王銜。十四年,察哈爾布爾尼劫其父阿布柰以叛。命信郡王鄂扎為撫遠大將軍,圖海副之,討布爾尼。

12、圖海。字麟洲,馬佳氏,滿洲正黃旗人。吳三桂遣王屏籓、吳之茂等犯秦、隴,欲與平涼合。十五年,以圖海為撫遠大將軍,八旗每佐領出護軍二名,率以往。

13、蔡毓榮。上命毓榮軍機關白大將軍。尋與衛國督兵克鎮遠、思南。

14、延信。皇太極曾孫,肅武親王豪格之孫,父猛峨多羅溫郡王,延信乃猛峨第三子。六十一年,輔國公延信署撫遠大將軍,掌大將軍印。

15、常寧。清世祖順治帝第五子,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在康熙親征噶爾丹的戰爭中,任安北大將軍,率領右翼軍出征。

16、費揚古。董鄂氏(又譯棟鄂氏),滿洲正白旗人,內大臣三等伯鄂碩子,順治帝孝獻皇後弟。康熙在三十五年(1695年)二月,再次御駕親征。此次親徵兵分三路,東路由薩布素負責,率領數千軍隊駐守蒙古東部,防止噶爾丹向東逃竄;被任命為撫遠大將軍的費揚古是西路統帥,西路是此次征戰的主力。

17、馬思喀。三十五年,康熙帝命內大臣馬思喀為平北大將軍,領兵追擊數日,噶爾丹倉皇遁至特勒爾濟口。

另外,大家熟知的「施琅大將軍」源於電視劇吧,我查了諸多文獻,未見有「大將軍」稱號或者職位授於此人,故未將其納入此列。而周培公嘛,是個奇才,雖然文武兼備,但畢竟是漢人,曾經幫助圖海說降王輔臣。他是康熙身邊的重要謀臣,未見有封大將軍記載。

還有人說年羹堯,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撫遠大將軍、貝子胤禵(原名胤禎)被召回京,年羹堯受命與管理撫遠大將軍印務的延信共同執掌軍務。真正接任撫遠大將軍一職不是康熙朝,而是在雍正即位後,那是後話,誰不知道他倆那點兒事兒啊,不說了。

㈤ 為什麼同時代的康熙和彼得大帝都有過微服私訪

《康熙微服私訪記》是一部紅遍大江南北的電視劇,在電視劇中,康熙皇帝總是隨身帶著幾個人,一路探訪窮人,體察民情。然而,在真實的歷史中,康熙皇帝的每一次出巡,都有成千上萬人陪同和警衛,還有地方上提前大半年的精心准備,並不是少數幾個人進行小規模的私人訪問。那麼在真實的歷史上,各國的皇帝真有過微服私訪嗎?


不過,彼得大帝“微服私訪”歐洲的原因很簡單:18世紀初,國王沒有訪問外國的習俗和行為標准,除非是國王率領軍隊攻打國家,所以就隱姓埋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