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西安交大mba怎麼樣
應該是國內一流水平;西安交通大學是國務院學位辦首批認定的MBA學位教育的九所院校之一。
2016年4月,西安交通大學管理學院正式獲得世界權威認證機構QS(Quacquarelli
Symonds
)Stars商學院五星級認證。這是中國大陸商學院中獲得的第1個五星級認證,標志著西安交通大學的管理教育得到了國際社會的認可,也標志著管理學院躋身世界優秀商學院之列。
西安交通大學2017年MBA招生簡章
西安交通大學管理學院始建於1928年,1984年12月恢復重建,是我國最早的管理學院之一。現有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兩個國家一級重點學科,擁有管理學科與工程、工商管理兩個一級學科博士點和博士後流動站,是國家第一批工商管理碩士(MBA)和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碩士(EMBA)試點學院之一。
西安交通大學經濟與金融學院現擁有應用經濟學博士後流動站、應用經濟學一級學科博士點;擁有產業經濟學國家重點學科;建有電子商務與電子政務省部級重點實驗室、陝西省經濟研究中心和校級經濟金融教學實驗中心。
西安交通大學MBA學位教育依託管理學院MBA中心統一管理,以管理學科、經濟學科和其他學科為支撐全面發展。目前西安交通大學MBA項目分為管理方向和金融方向,分別依託管理學院和經濟與金融學院。
2011年4月,西安交通大學管理學院正式獲得AACSB國際認證(AACSB:The
Association to Advance Collegiate Schools of
Business,國際精英商學院協會),成為大陸地區首批獲得此項認證的5所商學院之一。獲得AACSB認證,標志著我校管理學院得到了國際最權威的管理教育認證機構的認可,已躋身國際優秀管理教育院校之列。
2016年4月,西安交通大學管理學院正式獲得世界權威認證機構QS(Quacquarelli
Symonds
)Stars商學院五星級認證。這是中國大陸商學院中獲得的第1個五星級認證,標志著西安交通大學的管理教育得到了國際社會的認可,也標志著管理學院躋身世界優秀商學院之列。
MBA項目簡介
西安交通大學是國務院學位辦首批認定的MBA學位教育的九所院校之一。1990年開始招收MBA研究生,至今已培養了MBA學員5500名。
西安交通大學MBA項目的戰略目標:建成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MBA培養基地,打造中國MBA培養的一流品牌。MBA項目將依託一流的師資隊伍、一流的教學和服務、一流的畢業生來實現這一戰略目標。
MBA項目特點
a.注重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
遵從MBA的教育規律,吸收國內外的成功經驗,通過完備的課程體系、鮮活的教學方法和綜合實踐環節的導入,在系統傳授學科知識體系的同時,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訓練和實戰技能的提升
b.優秀的教師資源
學院擁有一批專業知識豐富、實戰經驗豐富、職業素養高、責任心強、教學效果好的師資隊伍,並從國內外其他名牌學校、政府經濟管理部門和大型企業中聘請理論水平高、實踐經驗豐富的教授和高級管理者作為學院的客座教授或兼職教授。
c.多樣化的對外交流
學院積極擴大對外交流,在聘請國外和港台地區的教授、政府官員和企業總裁授課或講座的同時,加強與國外知名大學的訪問與交流。
d.廣泛的校友和企業資源
西安交通大學MBA項目歷史久、規模大,MBA校友群體人數眾多、行業多樣、企業多元、個體優秀。這些分布在各行各業重要崗位的校友資源可以有力地促進MBA學生的學習及事業發展。
e.全新的招生模式
西安交通大學MBA推出提前批面試的招生政策。考生可在規定的時間段,登錄MBA中心提前批報名系統,提交提前批面試申請資料;經背景評估,參加提前批面試的考生可獲得A線或B線預錄取資格,西安交通大學將根據聯考成績按照學校A線及B線政策進行錄取。
f.新生獎學金
對聯考成績優異的新生,按等級設立新生獎學金(獎勵辦法另行公布)。
學制及培養方式
1. 學制:三年。
2. 學習方式:在職學習。周末授課(國家法定節假日除外)。其中一年半利用業余時間進行課程學習,修滿學分後撰寫學位論文。
詳情訪問西安交通大學MBA中心網址:http://som.xjtu.e.cn/mba/
B. 西交大學校官網
西安交通大學是我國最早興辦、享譽海內外的著名高等學府,是國家教育部直屬重點大學。
十九世紀末,甲午戰敗,民族危難。近代著名實業家、教育家盛宣懷秉持「自強首在儲才,儲才必先興學」的信念,於1896年在上海創建了南洋公學,1921年定名為交通大學。學校堅持「求實學,務實業」辦學宗旨,強調「修一等品行、求一等學問、創一等事業、成一等人才」辦學目標。至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形成獨具「理工管」特色的著名大學,被譽為東方的「MIT」。抗戰時期,學校移至租界,內遷重慶,堅持滬渝兩地辦學,為抵禦外侮,不少學生投筆從戎,浴血沙場。解放前夕,師生積極投入民主革命和解放斗爭,學校被譽為「民主堡壘」。
1955年中央決定交通大學內遷西安;1956年起師生分批遷赴西安;1957年分設為交通大學西安、上海兩個部分,實行統一領導;1959年,交通大學西安部分定名為西安交通大學,同年被列為全國十六所重點大學之一。2000年國務院決定將西安交通大學、西安醫科大學、陝西財經學院三校合並,組成新的西安交通大學。
學校是「七五」「八五」重點建設單位,首批進入國家「211」和「985」工程建設學校。2017年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名單A類建設高校,8個學科入選一流建設學科。
學校是具有理工特色,涵蓋理、工、醫、經、管、文、法、哲、教、藝等10個學科門類的綜合性研究型大學,設有26個學院(部、中心)、9個本科書院和20所附屬教學醫院。現有教工6285人,其中專任教師3109人。師資隊伍中有兩院院士44名、國家級教學名師6名、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42名、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25名、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及「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30人、教育部創新團隊帶頭人29人次、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劃」入選者234名、為國家作出突出貢獻並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491名。
現有學生42379名,其中本科生19012名,研究生21383名,留學生1984名。本科專業86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2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43個、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5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27個,博士後流動站25個,國家一級重點學科8個,國家重點實驗室5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7個、國家工程實驗室3個、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5個、2011協同創新中心1個、省部級重點科研基地129個。建有國家西部能源研究院、中國西部質量科學與技術研究院。
據ESI公布的數據,截至2020年3月,學校15個學科進入世界學術機構前1%,2個學科進入前1‰,工程學進入前1‱。
建校120餘年來,形成了興學強國、艱苦創業、崇德尚實、嚴謹治學的優良傳統,愛國愛校、追求真理、勤奮踏實、艱苦樸素的優秀品格,起點高、基礎厚、要求嚴、重實踐的辦學特色。張元濟、蔡元培、蔡鍔、黃炎培、鄒韜奮、陸定一、錢學森、張光斗、吳文俊、江澤民、黃旭華、侯宗濂等,為校友中的傑出代表。
西遷以來培養了林宗虎、蔡睿賢、曹春曉、蔣新松、李鶴林、葉尚福、李佩成、姚穆、陳國良、雷清泉、熊有倫、塗銘旌、李伯虎、蘇君紅、孫九林、陳桂林、程時傑、孫才新、韓啟德、譚鐵牛、叢斌、郝躍、陳政清、江松、房建成、王華明、湯廣福、郭萬林、吳宜燦、羅琦、嚴新平等42位兩院院士;高華健、鎖志剛、姜晶、劉奕路、梁平、陳掌星等美國國家工程院、美國國家科學院、加拿大工程院等海外院士。
遷校60餘年來,為國家輸送了27萬各類人才,其中40%在西部工作,為改變西部地區的落後面貌提供了巨大的智力支持。畢業生在社會各界享有良好聲譽,涌現了楊嘉墀、陳惠波、溫熙森、肖勝利、馬德秀、雷菊芳、崔殿國、孫來燕、張國寶、賈全喜、王珏、連維良、溫樞剛、汪建平、辛保安、江小涓、蒲忠傑、於傑、何金碧、張月娥、桂生悅、盧雷、張雅林、葛紅林、趙歡、仇建平、梁海山、馮興亞、周鴻禕、陳曦、劉光斌、鄭海濤、路一鳴、樊登、劉烈宏、張冬辰、王東峰、劉奇、郭文珺、景海鵬、陳冬、薛瑩、張新等一批知名校友。
學校落實「品行養成、知識傳授、能力培養、思維創新」四位一體人才培養理念,建立「通識教育+寬口徑專業教育」、本-碩-博貫通式人才培養體系。
2006年,實行了「書院制」,書院、學院「雙院制」培養模式為學子插上騰飛的翅膀。2017年,學校成立本科生院,落實「校-院-系」三級教學責任,建立「橫向協作、縱向貫通、教書和育人統籌協調」的本科生人才培養管理體系。堅持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探索,從1985年開始,先後創辦「少年班」「錢學森試驗班」「侯宗濂試驗班」「基礎學科人才培養試驗班」「人工智慧試驗班」等,以錢學森學院為載體,把錢學森精神和智慧運用到教育教學實踐中。獨特的教育理念,寬松的學習氛圍,強大的師資配置,良好的教學效果備受學生和家長好評。
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78項,建成國家級精品課程35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23門、國家級視頻公開課13門、國家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31門,擁有8個國家級教學(人才培養)基地、12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含虛擬模擬實驗教學中心)、9個國家級教學團隊,建有國家級教師教學發展示範中心,獲「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獎」27篇、提名獎46篇。
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不斷增強科技創新能力,提升科技競爭力。遷校以來,創造了百餘項國內外科學研究領域的「第一」,在搶占科研製高點方面發揮了交大的引領作用,其中包括創建了我國第一個工程熱物理研究所,第一個汽輪機、汽車製造、製冷與低溫和壓縮機專業,研製出我國第一台大型通用電子計算機、首個自主知識產權的數字處理晶元,在國際上首次提出了雙剪統一強度理論等。
遷校以來,學校創造了29000餘項科研成果,其中237項獲得國家三大獎,產生了數以千億計的經濟社會效應。學校依託學科與人才培養優勢,創新產學研合作模式,與政府、大中型企業建立研發中心,注重解決行業關鍵性技術問題,充分發揮科技對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支撐作用。
2000年至今,主持「973計劃」項目21項,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343項,基礎研究項目數和經費在全國高校位居前列。承擔的文科國家級重大科研項目34項,獲得教育部人文社科獎36項,與國家發改委、民政部、中央編譯局等共建14個高端智庫,一大批研究成果被採納應用。
學校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英雄主義、樂觀主義」四面旗幟,擁有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和230個文化社團,科技、文藝、體育等活動豐富多彩,「縱論四海」「思源大講堂」「學而論壇」「新港報告」等成為師生開拓視野的經典品牌。歷年來,交大學子在SAE國際航空設計大賽、VEX機器人世界錦標賽、國際數學建模大賽、世界華語辯論錦標賽、國際英語演講大賽、世界大學生建築設計競賽、ACM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大賽亞洲區選拔賽、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挑戰杯」課外科技大賽、「創青春」創業計劃大賽、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大賽、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Robocon全國大學生機器人大賽、中國大學生物理學術競賽、全國航空航天模型(科研類)錦標賽、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與社會實踐科技競賽等國際國內大賽中屢獲佳績。
國際交往廣泛。2000年至今,已邀請25位諾貝爾獎、菲爾茲獎獲得者及2000餘位國外教授來訪講學,合作研究、學術交流的世界各國學者、企業高層、政府要員更高達2萬餘人;派出赴國外訪問、進修、研究及攻讀學位的教師和學生2.8萬餘人次,參加國際會議2000餘人;與美、日、英、法、德、意、新、韓等44個國家和地區逾300所高等學校和研究機構建立了校際合作關系。
2019年,共有來自141個國家的3000餘名外國留學生就讀於西安交大。
現有興慶、雁塔、曲江和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四個校區,佔地面積約8000畝,各類建築總面積約420萬平方米。圖書館被中共中央宣傳部批准為「錢學森圖書館」,總建築面積43794平方米,閱覽座位3400餘席;累計藏書571萬冊(件),印刷型報刊累計10000餘種、現刊1200餘種;國內外電子平台資源119個,共計330個子庫,中外文電子期刊8.6萬余種,中外文電子圖書174萬余種。
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以「國家使命擔當、全球科教高地、服務陝西引擎、創新驅動平台、智慧學鎮示範」為目標,在4個領域上建立了8大平台、29個研究院和300多個科研基地,將服務學科交叉、軍民融合等國家重大科學研究,服務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科技成果轉孵化和經濟社會發展,主動探索21世紀現代大學與社會發展相融合的新模式、新形態和新經驗。
領銜成立的「絲綢之路大學聯盟」,已吸引38個國家和地區的154餘所大學加盟,改革試點探索與評估協同創新中心、絲綢之路經濟帶研究協同創新中心等一批高端智庫和研究平台,致力於為社會發展與民族復興服務。
2017年12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對西安交大15位西遷老教授的來信作出重要指示,向當年響應國家號召、獻身大西北建設的老同志們致以崇高敬意,希望傳承好「西遷精神」,為西部發展、國家建設奉獻智慧和力量。
2020年4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陝西考察期間,赴交大西遷博物館參觀,親切會見西遷老教授,並兩次發表重要講話,對西遷精神的核心、精髓等進行深刻闡釋,勉勵廣大師生大力弘揚西遷精神,抓住新時代新機遇,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在新征程上創造屬於我們這代人的歷史功績。
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學校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聚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紮根西部、服務國家、世界一流」辦學定位,堅定不移地推進綜合改革,推進「雙一流」建設,推進內涵式發展,奮力書寫新時代學校發展新篇章,朝著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奮進。
校 訓:精勤求學、敦篤勵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
辦學定位:紮根西部、服務國家、世界一流
西遷精神:
內涵:胸懷大局、無私奉獻、弘揚傳統、艱苦創業
核心:愛國主義
精髓:聽黨指揮跟黨走,與黨和國家、與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
使 命:培養崇尚科學、求實創新、勤奮踏實、富有社會責任感和高尚品質的傑出人才。保存、創造、傳播知識,為人類文明做出貢獻
願 景:把學校建成大師名流薈萃、莘莘學子神往、棟梁之材輩出、文化影響廣泛的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學
C. 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的醫學版
《西安交通大學學報(醫學版)》 (原名《西安醫科大學學報》)創刊於1937年,是由國家教育部主管、西安交通大學主辦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國家級綜合性醫學學術刊物。
報道內容
刊物以該校重點學科為依託,主要報道該校在醫學科研、教學、醫療等方面的新成果、新技術和新經驗,報道國內外醫學新動態、新理論、新進展。內容涉及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預防醫學、口腔醫學、法醫學、葯學、祖國醫學、生物工程等學科。
主要欄目
設有專家論壇、研究論著、專題研究、研究快報、調查研究、技術方法、經驗交流等欄目。
收錄情況
西安交通大學學報(醫學版)2001年入選「中國期刊方陣」;是國家科技部《中國科技期刊論文數據統計源》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綜合性醫葯衛生類核心期刊,被國際權威性的檢索機構美國《生物學文摘》、《化學文摘》、荷蘭《醫學文摘》和俄羅斯《文摘雜志》所收錄;在國內被《中國生物學文摘》、《中國葯學文摘》及《中國醫學文摘》的內、外、兒、基礎、老年學、衛生學、皮膚科學、中醫學等19種系列期刊作為固定摘錄刊源。 刊名:西安交通大學學報(醫學版)Journal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Medical Sciences)
主辦:西安交通大學
周期:雙月
出版地:陝西省西安市
語種:中文;
開本:大16開
ISSN:1671-8259
CN:61-1399/R
郵發代號:52-39
歷史沿革:
現用刊名:西安交通大學學報(醫學版)
曾用刊名:西安醫學院學報;西安醫科大學學報(中文版);西安醫科大學學報
創刊時間:1937
該刊被以下資料庫收錄:
CA 化學文摘(美)(2009)
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期刊榮譽:
中科雙效期刊
Caj-cd規范獲獎期刊 1 總則 1 性質 《西安交通大學學報(醫學版)》是由國家教育部主管、西安交通大學主辦的醫葯衛生類綜合性醫學學術刊物。被國家科技部及相關機構分別確認為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醫葯衛生類核心期刊,被國際權威檢索系統美國《化學文摘》 (Chemical Abstracts, CA)、荷蘭《醫學文摘庫/醫學文摘》(EMBase/Excerpta Medica, EM)和俄羅斯《文摘雜志》(Abstract Journal, AJ)收錄,還被國內許多重要資料庫及20餘種二次文獻收錄。 2 欄目 《西安交通大學學報(醫學版)》設有專家述評、專題研究、論著、調查研究、研究簡報、技術方法等欄目。專家述評一般不超過4 000字,研究原著5 000字以內,其他不超過3 000字。 2 撰稿要求 1 總體標准 文稿撰寫應遵照國家標准GB7713科學技術報告、學位論文和學術論文的編寫格式,GB6447文摘編寫規則,GB/T 7714-2005文後參考文獻著錄規則,GB/T 3179科學技術期刊編排格式等國家標准和國際期刊編輯規范和要求。 2倫理學聲明 研究若涉及動物實驗,應獲得動物實驗管理委員會的批准,並符合有關動物實驗管理條例或/和美國NIH發布的實驗動物應用和保護指南;若涉及人體實驗應說明其程序是否符合人體試驗委員會(單位性的、地區性的或國家性的)制定的倫理學標准並得到該委員會的批准,是否取得受試對象的知情同意。 3 撰寫格式 論著應包括文題、作者姓名(不超過8人)、作者單位、中、英文摘要(包括目的、方法、結果、結論)、中、英文關鍵詞(5-8個)、中圖分類號[按《中國圖書館分類法》(第4版)標注]、正文(序言、材料與方法、結果、討論)、參考文獻。 4 標題層次 層次應分明。文中節段層次序號分別用「1」、「1.1」、「1.1.1」,一般以三級為宜。文內並列條文序號用圓圈碼,如①、②、③……表示。 5 圖與表 圖與表應少而精,避免與文字重復。表應有表序和表題(中英文)。表格採用三線表。表內每一欄均應有表頭,表內非公知通用縮寫應在表注說明。圖應有圖序和圖題(中英文)、圖注。線條圖請用電腦製作;圖片請用電子版,以半欄7.5 cm、通欄16.5 cm寬度為限進行圖片組合編排。表注、圖注應適當詳細,具自明性。所有的圖表應在正文中該出現的地方注出。表題、圖題同時標出中英文。 6 計量單位 嚴格使用法定計量單位,不再使用N(當量濃度)、M(克分子濃度)、百分比濃度[%(V/V)、%(m/m)]等已廢除的非標准計量單位和符號。如表示溶液中某物質的含量,應採用物質的量濃度單位(mol/L…)或質量濃度單位(g/L…)。 7 參考文獻 本刊採用「順序編碼制」的著錄方式,以文中出現順序用阿拉伯數字編號排序。參考文獻主要以作者親自閱讀的近1~5年公開發表的重要論著為主。常用參考文獻書寫格式如下: 期刊:[序號]作者. 文題[J]. 刊名,年,卷(期):起-止頁碼. [註:作者1-3位全列出,每位間加逗號,3位以上僅寫前3位,後加「等」或「et al」;外文文獻作者姓前(全大寫)名後(縮寫,不加縮寫點)] .
專著:[序號]著者.書名[M].出版地:出版者,年:起-止頁. 或:作者. 文題[M]//著者.書名. 出版地:出版者,年:起-止頁.電子期刊:[序號]作者. 題名[J/OL].刊名,年,卷(期):起-止頁[引用日期].獲取和訪問路徑. 8 作者簡介 在首頁地腳標注第一作者簡介,內容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別(民族),職稱,學位,研究方向. E-mail地址。研究生論文還請註明通訊作者姓名、職稱、E-mail地址。 9 基金項目資助 置首頁地腳。格式如: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No. 30200076),同時標注英文(如:Supported by .......)。 3 投稿要求
3.1 投稿 向本刊投稿請按操作提示進行網上投稿. 2 聲明 來稿文責自負,勿一稿多投。對一稿多投者將被列入黑名單,3年內不再刊登該作者文章。若稿件涉及經濟利益或其他關系造成的利益沖突則應在投稿時說明; 3 審稿 來稿均需經本刊編輯部初審、2位同行專家評審(均為盲審)、編輯審閱加工等過程,作者可建議熟悉該專業的審稿人或因利益沖突而不適宜審閱該稿的審稿人姓名。 4 修稿 本刊對來稿有刪改權,如不同意刪改請事先聲明;修改過程中,作者提交的最終修改稿的所有信息應准確無誤,定稿後不應再改動,以確保網路預印版和紙質版的一致性。 5 版權 為保護作者及編輯部合法權益,在修稿期間雙方簽訂版權合同。 6 付酬 來稿刊出後酌付稿酬,並贈送當期學報1本。本刊所付稿酬包含刊物內容網上傳播使用費。凡是不同意將文章入編「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和《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及其他網路資料庫的作者,請在投稿時聲明,以便另行處理。 7 投稿地址:西安市雁塔西路76號 《西安交通大學學報(醫學版)》編輯部?郵政編碼:710061]
D. 誰知道西安交通大學有幾個大門
我暈,交大分東校區和西校區,東校區據我所知3個門(沒去過西面,不知道有沒有門),西校區加上生活區就有4個校門,東校區2個食堂,西校區2個食堂,東校區人氣最好(實際上人過多了,你去都得搶餐具搶座位,耳朵嗡嗡嗡的響...)東校區有較多戶外運動的場地,而且質量不錯,具體是沒啥名字的,西區場子少點,質量稍次,但是西區有陝西高校最好的游泳館哦~~~商業活動場地不清楚,室內常用活動場館除了各校區的體育館就是各校區的食堂了...學生會電話和團委電話在此省略,望諒解(我也不清楚...)!!
E. 廣東西安交通大學研究院的發展歷程
2011年5月5日,廣東省科技廳余健副廳長、劉煒副廳長率珠海、中山、東莞、肇慶、韶關、順德等8個地市科技局有關負責同志、廣東省產學研合作促進會及我省的33家企業赴西安交通大學開展產學研對接活動,西安交通大學盧天健副校長、宋曉平副校長熱情地接待了考察團一行。
2011年2月27日下午,研究院首屆理事會成立大會暨理事會第一次會議在順德區華桂園隆重召開。西安交通大學、廣東省科技廳、順德區人民政府三家共建單位的理事出席了會議。
2011年1月13日,廣東西安交通大學研究院作為首批入駐南方智谷的十大重點項目之一,在南方智谷啟動儀式上簽訂了《入駐中國南方智谷協議》。
2010年11月10日,西安交通大學王建華書記一行到廣東順德考察廣東西安交通大學研究院的建設工作,並與廣東省科技廳廳長李興華、順德區區委書記梁毅民和區長梁維東等領導就廣東西安交通大學研究院建設工作進行了座談。
2010年4月16日,順德區梁維東區長(現為區委書記)召開三方座談會,就「廣東西安交通大學研究院」的籌建工作進度表與西安交通大學、廣東省科技廳的相關領導進行商議。
2010年4月8日,在廣東省省長黃華華、陝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長鄭曉明、西安交通大學校長鄭南寧等領導的見證下:西安交通大學盧天健副校長、廣東省科學技術廳陳新副廳長與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蘇偉波副區長分別代表三方簽訂了共建「廣東西安交通大學研究院」的合作框架協議。
2009年11月3日至4日,西安交通大學副校長盧天健、校長助理張漢榮一行8人就籌建「廣東西安交通大學研究院」有關事項到廣東省順德區調研。
2009年9月16日至18日,廣東省科技廳李興華廳長、葉景圖副廳長率團到西安交通大學開展交流訪問。西安交通大學黨委書記王建華、校長鄭南寧和盧天健副校長分別會見了訪問團一行。
2009年4月30日上午,西安交通大學鄭南寧校長率學校代表團赴廣州調研,與廣東省科技廳領導在廣東科學中心進行了座談。鄭校長表示西安交大將在以往與廣東開展產學研合作的基礎上,以此次訪問為契機,全面推動與廣東省在科技及人才培養方面的戰略合作。
F. 考西安交通大學哲學專業的研究生,310分,往年國家線290,交大肯定上不了,麻煩神通廣大的朋友們說
真神既是公義的,怎麼能不罰罪惡,因為你燒點紙箔,就會免去你的罪行呢?請讀下面一付對聯,就會知道假神的不真實了:
念佛可超生,難道閻王怕和尚?
金錢能贖罪,分明菩薩是貪官!
請再讀以下詩句便可知道,偶像不是真神:
一口無言,二目無光,三餐不食,四肢無力,五官不靈,
六親不靠,七竅不通,八面威風,久坐不動,實在無用。
G. 西安交通大學是985還是211
西安交通大學既是985也是211。
西安交通大學是我國最早興辦、享譽海內外的著名高等學府,是國家教育部直屬重點大學。學校是具有理工特色,涵蓋理、工、醫、經、管、文、法、哲、藝等9個學科門類的綜合性研究型大學,設有27個學院(部、中心)、9個本科書院和3所直屬附屬醫院。
據ESI公布的數據,截至2021年5月,學校16個學科進入世界學術機構前1%,4個學科進入前1‰,工程學進入前萬分之一。
合作交流:
學校派出赴國外訪問、進修、研究及攻讀學位的教師和學生2.8萬餘人次,參加國際會議2000餘人;與美、日、英、法、德、意、新、韓等44個國家和地區逾320所高等學校和研究機構建立了校際合作關系。
以上內容參考:西安交通大學官網——學校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