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評價白修德
白修德(1915年5月6日-1986年5月9日),本名叫西奧多·H·懷特(Theodore Harold White),1915年出生於美國。畢業於哈佛大學。抗日戰爭時長期任美國《時代》周刊駐重慶記者,采寫了大量關於中國戰場的報道,訪問延安後寫出影響巨大的名著《中國的驚雷》。 在抗戰期間所有駐華美國記者中,白修德被認為是最傾向於中國共產黨的人之一。
中文名
白修德
外文名
Theodore Harold White
別名
西奧多·H·懷特
國籍
美國
出生地
波士頓
出生日期
1915年5月6日
逝世日期
1986年5月9日
職業
新聞記者、歷史學家和小說家
畢業院校
哈佛大學
主要成就
獲得「普利策」新聞獎
代表作品
《探索歷史:一個人的歷程》
去世地
紐約
② 林語堂為什麼去美國
1,當時國內時局動盪,去美國可以安心寫作讀書。
2,由賽珍珠邀請,賽珍珠得了諾文學獎,可以幫林語堂在美國安頓、賣書。兩人後來因為版稅的事鬧翻。
3,林語堂是當時的知識分子中少有的得天獨厚的人,同時避開了KMT和CCP的恐怖統治,能在學問上有所成就。好比當年留在了香港的金庸,都是運氣很好的人。
4,為什麼不去美國?現在天朝的人不是一樣,有機會去美國的為什麼不去?
③ 白修德的這段記錄表明了什麼
無論過去或是現在,中國共產黨人都是富於獻身精神、首先犧牲自己的人。
美國記者白修德告訴世界,無論過去或是現在,中國共產黨人都是富於獻身精神、首先犧牲自己的人。他們完全獻身於共產主義運動,把自己的身軀當作給農民照亮路途的火炬。
抗日戰爭時長期任美國《時代》周刊駐重慶記者,采寫了大量關於中國戰場的報道,訪問延安後寫出影響巨大的名著《中國的驚雷》。在抗戰期間所有駐華美國記者中,被認為是最傾向於中國共產黨的人之一。
④ 《追尋歷史一個記者和他的20世紀》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追尋歷史》([美] 白修德)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https://pan..com/s/1hbAI4Dxp51PbmZhvD2J9Aw
書名:追尋歷史
作者:[美] 白修德
譯者:石雨晴
豆瓣評分:8.5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7-11
頁數:640
內容簡介:
中國的抗日戰爭、戰後歐洲的經濟復興和政治博弈、六七十年代的美國總統競選和肯尼迪家族的悲劇——美國傳奇記者白修德的回憶錄不僅記錄了自己跌宕起伏的一生,還將20世紀重要時段、事件、人物,以及自己身在其中的感受和思考如實書寫。作為普利策獎獲獎作家、美國駐華傳奇記者、費正清入室弟子,白修德對世界政治形勢和歷史趨勢具有深刻的理解和把握,白修德積累並保存的一手資料更為20世紀世界史研究提供了珍貴的文本。
大半個20世紀、大半個世界,白修德的經歷和文字,泛著獨特而有魅力的光彩。個體與歷史,在他作為一個記者的追尋和探索中,合而為一,遂成傳奇。
1、普利策獎獲獎作家、美國記者、漢學家費正清入門弟子白修德的個人回憶錄《追尋歷史》的完整譯本。
白修得以誠摯的態度、激揚的文字、豐富的事實、深入的剖析,描述了自己跌宕起伏的一生。
2、傳奇駐華記者,用新聞連接東西方兩大國度,用報道記錄中國抗戰史詩。白修德對中國的友情,將被歷史永遠銘記。
1939年白修德輾轉來到中國。在中國期間,白修德接觸到了共產黨、國民黨和美軍高層的幾乎所有人物,並因其左派立場而頗受共產黨歡迎,在延安被譽為「抗日之友」。他訪問延安後寫成《中國的驚雷》出版,對於世界人民了解中國抗日戰爭和中國革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在抗戰期間國統區的河南大飢荒慘劇中,正是因為白修德的奔走呼籲,才使河南災民得到國民政府的關注和國際友人的救援。在馮小剛電影《一九四二》中,由國際影星亞德里安•布勞迪塑造的白修德形象,感人至深,即據於此。
3、白修德在作為記者的職業生涯里,見證並記錄了20世紀中國、美國、歐洲各國重要時段、事件、人物,以及自己身在其中的感受和思考。
他對當時世界的政治形勢和歷史趨勢具有深刻的理解和把握,他積累並保存的一手資料為20世紀世界史研究提供了珍貴的文本。
4、洞悉政治勢態、追尋歷史真相,個體與歷史的交融、互動,波瀾壯闊,匯集成書。
親歷「二戰」美國受降儀式;反共高潮中見證馬歇爾計劃的扶持下歐洲的經濟復興和政治博弈;五十年代中期回到美國後跟蹤報道四次總統選舉,寫出《美國總統的誕生》(The Making of the President),其中1960年跟蹤記錄約翰•肯尼迪參選直至獲勝的報道使他獲得了1962年普利策獎。白修德稱自己為一個「講故事的人」,他和他所講的故事,都是20世紀波瀾壯闊歷史長卷中精彩而動人的篇章。
5、《追尋歷史》是美國高校新聞專業學生的重要參考書。
從波士頓街頭的賣報兒童,到哈佛大學的青年學子,再到世界知名的新聞記者,白修德一生的艱辛和堅守、閱歷和成就,他敏銳的新聞視角,深沉的歷史感、正義感,和作為一個知識分子的社會良知,對於今天立志從事新聞工作的人們依然具有鼓舞和啟發意義。
作者簡介:
白修德(1915—1986),本名西奧多·H·懷特(Theodore Harold White),美國記者。1915年生於波士頓,童年坎坷,以賣報為生;後入哈佛大學讀書,師從漢學家費正清,學習中文和中國歷史、文化;畢業後任《時代》周刊駐重慶記者,采寫了大量關於中國抗日戰 爭的新聞報道,寫出《中國的驚雷》(Thunder Out of China)。回國後連續進行了四屆美國總統選舉的報道,寫出《美國總統的誕生》(The Making of the President),其中1960年跟蹤記錄約翰•肯尼迪參選直至獲勝的報道使他獲得了1962年普利策獎。1986年因癌症逝世於紐約。
⑤ 白修德的介紹
白修德(1915年5月6日-1986年5月9日),本名叫西奧多·H·懷特(Theodore Harold White),1915年出生於美國。畢業於哈佛大學。抗日戰爭時長期任美國《時代》周刊駐重慶記者,采寫了大量關於中國戰場的報道,訪問延安後寫出影響巨大的名著《中國的驚雷》。 在抗戰期間所有駐華美國記者中,白修德被認為是最傾向於中國共產黨的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