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為什麼是柯林頓訪問朝鮮
眼下美國與朝鮮關系陷入僵局,特別是兩名美國女記者在朝鮮獲刑之後,希拉里作為國務卿,曾多次敦促和呼籲朝鮮出於人道赦免兩名美國記者,但朝鮮則通過多渠道釋放出先行對話的意向。另外,美聯社報道,朝鮮扣押的兩名女記者所在的「潮流」電視台幕後大老闆正是柯林頓執政時期的副手、副總統阿爾·戈爾。柯林頓由此受評,「於公於私」都是這一談判代表的最佳人選。盡管美國方面在朝美雙邊會談問題上沒有鬆口,但估計政府立場將繼續強調柯林頓此次平壤之行的「私人」身份、「領人」事宜與朝美關系及朝核問題無關。但不可否認,作為前任總統和現任國務卿希拉里·柯林頓的丈夫,柯林頓的「私人」身份具有無可比擬的特殊性,符合朝鮮方面的期待。此次平壤之行是柯林頓平生第一次訪問朝鮮。此間媒體在報道柯林頓受命訪朝的時候,不僅突出他的前總統、國務卿丈夫的身份,還著重強調柯林頓的「朝鮮半島緣」。在柯林頓主掌白宮時期,美國與朝鮮在核問題上出現了朝鮮戰爭以後最嚴重的沖突,同時也開創了朝美政府高層對話的局面。柯林頓執政後期一度還為改善美朝關系作出過巨大努力。2000年10月,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日的特使、國防委員會第一副委員長趙明錄次帥訪美並會見了時任美國總統柯林頓、國務卿奧爾布賴特、國防部長科恩等。雙方當時發表的聯合公報說,雙方決定採取措施從根本上改善兩國關系,以利於亞太地區的和平與穩定。2000年底,時任美國國務卿的奧爾布賴特訪問朝鮮,並與金正日會談。有消息說,柯林頓本來有意在總統任期結束之前實現對朝鮮的訪問,徹底改變美朝關系局面,但由於國際形勢變化,最終未能成行,給國際關系研究者們留下了巨大的遺憾和想像空間。分析人士認為,美國方面固然強調「放人」是人道主義問題,與朝核問題無關,但柯林頓能夠成行,本身就是朝美外交的一部分。在六方會談因朝鮮發射導彈和核試驗等問題陷入僵局的此時此刻,柯林頓突訪朝鮮無疑具有重要的象徵意義和實際內涵。
❷ 20年前質疑柯林頓的北大美女,三年後嫁給美國人,後來過得怎麼樣
結語
也許一時的名聲大躁會給你帶來快感,讓你可以滿足時下那顆虛榮的心,紅火一時如何能夠紅火一世?逐漸的淡出人們視野的過氣者,留在這人世間的是盛名還是罵名?平淡的生活會使你忘卻了激情所帶來的快感,實際上人的靈魂最終所追求的便是這生活的平淡。
❸ 美國前總統柯林頓去朝鮮訪問,到底是怎麼一回事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在這場「救人」大戲中,柯林頓無疑扮演著重要角色。美方一直強調這次訪問的私人性質,但是柯林頓的身份註定這次訪問不會簡單。作為一名在任期間差點就訪問朝鮮的前總統,作為現任美國國務卿的丈夫,柯林頓難以掩藏其身上的官方味道。美國《紐約時報》這樣描述道:這次訪朝之旅再次將柯林頓先生帶回了全球舞台———他是代表了一位曾經在大選中打敗其妻子的總統。 美方是想就事論事、點到為止。不過,朝方卻是充滿期待。美朝的這種心態也直接反映在柯林頓與金正日的表情上。據韓國媒體報道,從機場到會談期間,柯林頓始終「沒有展現自己標志性的微笑」,而金正日除在百花園迎賓館與柯林頓訪問團合影留念時表情嚴肅外,在會談期間一直笑容滿面。上海社科院朝鮮半島研究中心主任劉鳴表示,美方之所以表現出非常謹慎,是不希望將記者被扣問題與核問題聯系在一起,「美國不想讓朝鮮利用這次訪問做文章,從而破壞目前對朝形成的施壓態勢」。 盡管柯林頓極力保持嚴肅,美國政府也盡量淡化此訪的官方味道,但是從事前事後透露的一系列信息來看,這次訪問絕不僅限於「私人」。提供華府外交內幕消息的《尼爾森報道》指出,事先的協調密商都是在紐約的聯合國總部進行。大約10天前,朝鮮提供一份可以接受作為特使的10人名單,戈爾不在名單上,第一位就是柯林頓,「朝鮮要一位能與金正日平起平坐的美國政府前要員」。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com則報道稱,雖然柯林頓在出發前沒有與奧巴馬通電話,但白宮國家安全顧問瓊斯事前曾與柯林頓通電話,了解他的動向,同時要確認「柯林頓不會空手而回」。 細心的媒體還在柯林頓的訪問團隊中發現了曾擔任奧巴馬總統政府交接總管的約翰·波德斯塔的身影,而朝鮮方面則以最高禮遇接待柯林頓。有分析認為,這表明雙方事先已經過了充分的協調,而且朝方認為柯林頓事實上代表奧巴馬政府訪朝。「雖然美方強調此訪的私人身份,但是毫無疑問是得到政府默許的,應該可以看作是政府行為。」劉鳴說。 重要細節各說各話 不過,外界更感興趣的是,柯林頓這次去朝鮮與金正日到底談了些什麼? 從會談結果來看,柯林頓實現了其此行的主要目的———領回了兩名記者,從而緩解了奧巴馬政府在「記者門」上遭受的國內壓力。反觀朝鮮,它對此次會談也是比較滿意的。在5日發表的有關美國前總統柯林頓訪朝的新聞公報中,朝方認為,柯林頓的平壤之行「對加深朝美之間的理解和建立信任做出了貢獻」。 但是,在一些重要細節上,朝美可以說是各說各話。 首先是奧巴馬有沒有口信。朝方稱,柯林頓鄭重地向金正日「轉達了美國總統奧巴馬對改善兩國關系的看法的口信」。對此,白宮發言人羅伯特·吉布斯在4日下午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說,「這不是真的」,無論是書面還是口頭,柯林頓都沒有轉達口信,朝鮮媒體的報道並不屬實。 其次是美方有沒有道歉。朝方在新聞公報中稱,柯林頓在會談中對兩名美國女記者非法進入朝鮮、進行敵視朝鮮的活動深表歉意。但是包括國務卿希拉里·柯林頓在內的多名美國高官均表示,沒有這回事。 此外,在外界最關注的會談是否觸及美朝雙邊關系的問題上,朝方稱,金正日和柯林頓在「認真的氣氛中對朝美之間的懸案問題進行了開誠布公的、深入的討論」,雙方一致認為「應該用對話的方法解決問題」。而希拉里則在兩名記者獲釋後表示,柯林頓出訪是為了完成人道主義任務,跟美朝雙邊關系是兩回事,女記者被釋放並不意味著兩國關系出現重大進展。 復旦大學韓國朝鮮研究中心主任石源華表示,之所以出現上述「疑雲」,與美朝各自在博弈中所處的位置及所抱有的意圖不同有關,「美方這次派出柯林頓,主要是想把兩名記者救回來。而朝鮮則將這兩名記者視為手中的一張牌,想通過賣美國一個人情,開啟美朝雙邊對話」。 雙方下一步怎麼走 柯林頓20小時的平壤之行蘊含了太多的謎團,也給外界留下了很多的想像空間。朝美下一步會怎麼走?陷入僵局的朝核問題是否將因此迎來新的轉機? 朝鮮通過打「記者牌」,終於等來了美國前總統級要人的訪問,傳遞了一些它希望單獨向美國傳遞的消息。但是,接下來美國會採取何種行動,朝方心中卻沒底。在獲悉兩名記者獲釋後,正在非洲訪問的美國國務卿希拉里·柯林頓表示,要和美國改善關系,朝鮮就應停止「挑釁」,「說實在的,我們和朝鮮的關系主要看朝方」。而在女記者回國後,總統奧巴馬在表示寬慰和感謝柯林頓及前副總統戈爾之餘,並沒有提及金正日和朝美關系。很明顯,美國再一次將球踢到了朝鮮一邊。 石源華表示,現在的局面對美國比較有利,「它把人救走了,朝鮮手中沒有牌」。不過,他同時指出,如果美方「過河拆橋」,不排除朝鮮進一步採取極端措施的可能性,「現在就要看美朝能否找到一種方式,是採取六方會談框架下的雙邊會談,還是以雙邊會談為主兼容其他會談的方式」。 劉鳴則認為,柯林頓此次平壤之行是「帶著耳朵」去的。朝鮮的高調顯示了其急於擺脫目前困境的心態,它想找到一個突破口。而在上個月的東盟地區論壇期間,韓國外交通商部長官柳明桓曾和希拉裡面談一項吸引朝方棄核的「綜合性一攬子計劃」。「朝方希望通過柯林頓向奧巴馬傳遞一些棄核新構想,比如說回到柯林頓政府後期的一些安排,同時也對一攬子計劃作出回應」。劉鳴說。 「記者門」的解決為處於高度緊張關系中的美朝提供了一次試探彼此的機會。雙方眼下都在對柯林頓平壤之行進行評估,其結果將對朝核問題走向產生決定性影響
❹ 美國前總統柯林頓,現狀如何
柯林頓現在的處境挺尷尬的,一邊高高興興等著抱孫子一邊呢,一邊特朗普將愛潑斯坦被謀殺的矛頭從媒體那邊引向了他,美國民眾大多都相信柯林頓和是愛普斯坦背後的大佬。雖然柯林頓死活不承認跟愛潑斯坦有關系,但是也有的證據表明兩人的關系非常的親密。
柯林頓的女兒前不久為他生下了一個可愛的孫子,這個孫子雖然是第三胎,但是很受柯林頓夫婦的喜愛。如果沒有被揭發出他和愛潑斯坦有交易的這些事情,他現在應該是一個頤養天年的的外公,前總統的名號也會讓他晚年幸福。
❺ 柯林頓借鑒了哪些國家的戰略提出了新的戰略
柯林頓的戰略借鑒了歐洲國家的思想,因為柯林頓提出其戰略思想起源於他在歐洲的一次演講。
柯林頓在訪問歐洲時的一段演說:"民主、寬容和人權必將在各地取得勝利。因為,如果沖突和難民、犯罪和恐怖主義任意越過國界,那麼任何國家都不會安全,任何繁榮都不會穩固。"
即今後美國和北約需要採取類似軍事打擊南聯盟的這種方式,干預全球范圍的有關涉及"民主"、"人權"、"人道主義"等危機和恐怖主義活動。這一思想似乎正在成為"柯林頓主義"的核心。
柯林頓上任後,為應對全球化的挑戰和國內經濟衰退的嚴峻形勢,其在吸收美國歷屆政府財政政策經驗的基礎上,採取了新的結構性財政政策。
柯林頓財政政策以新凱恩斯主義為理論基礎,不僅重視原凱恩斯主義的需求管理政策,同時也強調從供給方面入手,加大基礎設施和人力資本投資等,從深度和廣度上對經濟進行調節,以促進經濟的長期增長。
(5)馬尼拉訪問柯林頓擴展閱讀:
柯林頓主義的特點
首先,在全球"擴展民主"是"柯林頓主義"的主要內容和典型特徵之一。
"擴展民主"論實際上是二十世紀流行於西方的"民主和平論"的翻版,即所謂的"民主國家相互不打仗"。而"人權高於主權"、"人道干涉無國界"則是"擴展民主"論的衍生物。
"擴展民主論"實質上就是要確立"美國霸權下的和平",是建立美國主導的"世界新秩序"是"同義語"。
"柯林頓主義"的第二個重要特徵是在全球范圍內進行積極的對外干預活動。
冷戰後美國全球戰略的制定是建立在兩個重要概念和判斷之上的,即美國面臨的"安全威脅多樣化"和"廣泛的國家利益",為此,美國必須進行積極的對外干預。
❻ 美國前總統柯林頓去朝鮮訪問,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主要目的是為了促成被扣押的兩名記者被釋放。也是為了適當緩和朝美關系。 美國前總統柯林頓4日飛抵平壤。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日當天與其會見。據朝中社報道,柯林頓向金正日轉達了美國總統奧巴馬的口信,但白宮發言人吉布斯對此予以否認。 另據朝中社報道,當日朝鮮國防委員會在平壤百花園迎賓館舉行晚宴,招待柯林頓一行,金正日總書記出席了晚宴。 朝鮮最高人民會議議長崔泰福、朝鮮勞動黨中央書記金己男、朝鮮外務省第一副相姜錫柱、朝鮮勞動黨中央委員會部長金養健等出席了晚宴。 美國 美國白宮發言人吉布斯4日在華盛頓發表聲明,對柯林頓訪問朝鮮一事予以證實,他強調「這完全是一件為確保釋放兩名美國記者而私下進行的事情,我們對此不予置評。」他接著表示,「我們不願干擾前總統柯林頓的使命。」 但是當有記者問及柯林頓此行是否帶去奧巴馬口信,吉布斯回答說:「這不是真的。」 《紐約時報》評論說,柯林頓此訪雖為私人訪問,但已清楚表明了白宮的意向。報道還認為,朝鮮副外相金桂冠到機場迎接柯林頓使人們感到,柯林頓此訪之目的似已超出敦促釋放兩名美國記者,很可能將涉及更為深遠的美朝關系問題。除了兩名美國記者問題外,柯林頓此行能否進一步推動打破美朝關系僵局,值得密切關注。 據悉,白宮上周決定委託柯林頓前往朝鮮,此前也曾考慮別的人選,包括美國國會參議院外交關系委員會主席克里。分析認為,派柯林頓前往平壤是因為在其任內美朝關系曾經緩和,時任美國國務卿奧爾布賴特2000年訪朝,柯林頓也幾乎前往平壤。 美國白宮和國務院雖然沒有發表評論,但是不少專家和官員已經紛紛進行了猜測。曾擔任布希政府朝鮮政策顧問的美國喬治敦大學教授維克托·查說,美朝雙方很有可能並沒有就釋放美國記者達成協議,但「朝方會重視一位美國前總統的來訪」。美國國會參議員林賽·格雷厄姆表示,他希望柯林頓能夠尋求在朝核問題上的進展。他說:「你可以想像,如果知道他不會成功,你不會派一位前總統前去。也許,我們可以在核問題上取得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