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為什麼美國能領導世界100 年
美國總統奧巴馬2014年5月28日在西點軍校2014年畢業典禮上發表演講,以較大篇幅為自己「非軍事」特色的外交政策辯護,回應美國國內以及盟友對他在諸多事務上不夠強硬的批評聲。奧巴馬在講話中表示,在未來100年內,美國還要繼續領導世界。
奧巴馬講美國還要再領導世界100年,其用意何在?其底氣何在?
美國利用二次世界大戰一舉削弱德國、日本、英國、法國,在戰後的冷戰過程中又利用經濟封鎖、意識形態滲透、軍備競賽瓦解了蘇聯,從此成為世界唯一超級大國睥睨世界已有多年,日子過得很是滋潤自信。
有人講:2008年次貸危機以來美國一直深陷經濟低迷不振的泥潭而不能自拔。奧巴馬在敘利亞化武紅線上自食其言,近期又在烏克蘭問題上面對俄羅斯的強硬而未能有與強國相應的表現,這些都說明美國已經力不從心,唯一的超級大國已經是強弩之末,衰弱已經是必然之勢。
類似這些的觀點是不正確的。關於美國次貸危機的討論已經有很多。這次經濟危機歸根結底實質是經濟全球化以來,美國財富的增長與美國勞工階層收入的增長不協調所致。這是資本主義經濟制度固有的結構性矛盾,也是生產力發展和經濟全球化給資本主義經濟制度不斷帶來挑戰的又一例證。美國應對的手段是有力的:財富的轉移支付。美國現階段是利用自己的美元霸權地位通過美元轉移世界其他國家的財富來支付的。
奧巴馬在敘利亞化武紅線上看似自食其言,實則不然。敘利亞是美俄等大國博弈的一顆棋子。敘利亞國內沖突的雙方是不對稱的,美俄是這雙方背後的力量推手,如果美國親自走上檯面與俄羅斯力量的代理方交手是不劃算的。美國採取聲東擊西的策略解除了敘利亞的化學武器,而且通過敘利亞反對派的動作已經徹底動搖了敘利亞社會政治穩定的根基,目前雖然敘利亞巴沙爾政權沒有被推翻,但是敘利亞政治和社會變局的裂縫已經撬開。
在烏克蘭問題上美國實際上是美、歐、中、俄這四方中最大的贏家。在這局明擺著下的棋局中,烏克蘭問題是美國利用烏克蘭這個歐洲大國削弱俄、歐、中力量與籌碼的一個大抓手。是美國在世界大局博弈中布下的關鍵一子。歐盟希望利用烏克蘭的的勞動力和資源。但是烏克蘭是俄羅斯傳統的勢力范圍,與俄羅斯的發展利益休戚相關。烏克蘭存在希望融入西方社會的強烈願望與力量。而烏克蘭與中國在軍事技術上存在很深的合作,是中國軍工技術快速提升的一個重要技術來源。美國在烏克蘭點火能達到一石三鳥的目的。
烏克蘭與俄羅斯就好比是原蘇聯這個大家庭中分出來的兩個好兄弟,實力也最強,相互合作也很深很廣泛。現在美國已經成功使得烏克蘭與俄羅斯反目成仇,美國目的實質是撤解烏克蘭與俄羅斯的聯盟,並使得烏克蘭成為消耗俄羅斯資源與力量的一個不斷流血的難以癒合的創口,並離間俄歐關系,給歐盟實力壯大設置巨大的障礙。
從目前形勢來看,由於俄羅斯害怕烏克蘭倒向歐盟和北約,自身發展利益遭受極大的損害而被迫應手採取措施取得了克里米亞。俄羅斯與烏克蘭從此關系徹底破裂。如果烏克蘭倒向歐盟和北約不排除俄羅斯會繼續支持分裂烏克蘭東部其他地區。俄、歐在烏克蘭局勢的持續動盪甚至沖突中越陷越深,而中國與烏克蘭之間的軍事技術合作將不再是一帆風順。
現在來看,俄羅斯加強與中國的合作是國際局勢發展之必然。
於是美國開始激化中國國內(如疆獨活動)與周邊的壓力。
作為遏制中國發展戰略的一個具體措施,美國重返亞太,美國的亞太再平衡實際上已經產生了明顯的作用。中、韓、日三國自由貿易區計劃已經擱淺,中國整合東盟經濟的努力也因為南海問題而產生掣肘。目前在經過馬航370事件的測試之後。美國准備在中國的南海周邊如法炮製烏克蘭模式。
5月31,美國國防部長哈格爾出席在新加坡舉行的香格里拉對話會(亞洲安全峰會)並講話,公開指責中國「破壞南海地區的穩定」,並警告稱如果國際秩序受到威脅,華盛頓不會無動於衷。哈格爾不再遮掩,不再拐彎抹角、不再含蓄、不再外交辭令的直率、坦白發言讓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王冠中感到「非常過分」,而且「過分程度超出想像」。 如副總參謀長王冠中所言:第一,這個演講是一篇充滿著霸權主義味道的演講;第二,這個演講是一篇充滿著威脅和恐嚇語言的演講;第三,這個演講是一篇充滿著鼓動、慫恿亞太地區不安定因素起來鬧事、挑事言辭的演講;第四,這個演講是一篇充滿著非建設性態度的演講。
美國對華的基本戰略是既定的利用加遏制戰略,這個戰略從來就沒有以後也不會有根本性的改變。指望西方強國幫助中國實現現代化,實現強國夢是無異於與虎謀皮,註定不可能的。恰恰相反,肢解中國,把中國變成一個個廉價勞動力和資源性商品供應地才是真正目的。
作為美國政府高級官員的哈格爾在新加坡舉行的香格里拉對話會上面對大庭廣眾棄外交禮儀於不顧公開將矛頭指向中國並不令我感到意外。伴隨中國國力的上升,中國經濟技術的升級,這是遲早會發生的事情。
美國為什麼要選擇在現階段對中國發難(公然指責威脅中國)?美國開始對中國發難的底氣何在?
世界銀行4月30日公布的數據稱,美國正處於失去全球最大經濟體地位的邊緣,今年其經濟規模很可能落在中國之後。如果真是這樣,這一超越則要比人們普遍預期的來得更早。
自1872年超越英國以來,美國一直是全球最大經濟體。大多數經濟學家此前預測,中國經濟規模將在2019年超過美國。但是驚爆眼球的數據下隱藏了一些基本事實。作為戰後工業技術發展的幾個核心產業:以半導體晶元為核心的信息產業、航空工業、航天工業、核工業生物基因工程產業。中國航天產業外,中國表現都不是很出色。
2013年國務委員劉延東在接受《經濟觀察報》采訪時說,科技方面缺乏關鍵核心技術。她感嘆說,中國電腦產量世界第一,但去年進口晶元約1650億美元,超過了進口石油的1200億美元。事實上,劉延東說的進口晶元數字,還遠遠低於實際的進口晶元數量。根據海關統計,僅2012年1~11月,我國集成電路進口額為1724.99億美元,同比增長11.8%;進口量為2197.17億個,同比增長11.7%。其中2012年上半年,中國集成電路進口量為1073.6億片,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1.4%,增速下降14.5個百分點;進口金額達827.5億美元,按照平均每月150億美元以上的進口數量,全年的集成電路實際進口總額將遠遠超過1650億美元,達到近2000億美元的規模。
以半導體晶元為核心的信息產業是現代工業技術的大腦產業。美國正是在信息產業、航空工業、航天工業、核工業生物基因工程產業這幾個核心產業上占據至高地位,尤其是以晶元、網路、軟體為代表的信息產業為美國帶來了巨大的戰略利益。美國通過信息技術監控了包括中國在內的全世界。斯諾登事件、起訴中國五名軍人事件都是向世界表明:世界情資盡在掌握中。在關鍵時刻,一旦需要就可以為美國的戰略利益服務。
科技創新,占據技術制高點是美國乃至西方所有強國的真正法寶,這是美國宣稱要繼續領導世界100年的底氣來源。在美國總統統奧巴馬於西點軍校就美國外交政策發表了講話,並一再強調美國的世界領導地位時,副總統拜登(Joe Biden)5月28日在科羅拉多州參加美國空軍學院2014級授予學位儀式發表演講稱中國在發展過程中不曾有過一點創新成果。他說:「中國畢業的科學家和工程師數量大過我們美國6至8倍。但是從未見有來自中國的哪怕一個創新的項目、一個創新的變化和一個創新的產品。」
奧巴馬和拜登的講法雖然偏頗,但看問題的方法是對的。中國已經認識到科技在國家競爭能力中的核心作用。中國正在追趕西方強國在科技和產業上的成就,並不甘心淪為替西方打下手,作僕人,當服務生的角色。中國決心向西方強國的科技產業制高點行進。但是美國決心不給中國這個機會。
中國目前在晶元產業、航空產業、核技術、生物基因工程技術上與西方差距甚大,所以大量進口。但是中國自用進口的外國產品,就會帶來巨大的國家安全漏洞,存在巨大的風險。
美國在中國要強而未強之時發難是必然的。中國沒有表現出要強的時候美國不會發難。因為一個不強而經濟高速增長的中國不可持續。如果中國已經很強,則美國撼動中國的難度就大得多,成功的可能性就很小了。中美較勁是必然要來的。中國應對之策可以考慮:對內嚴打分裂暴恐賣國腐敗勢力,安撫真正遵紀守法,團結和睦。想過日子,干正事的人。整軍備武,適當展示威懾,對外警告那些與中國搞對抗的臨近諸國,選擇與中國對抗和沖突並無好結果。與中國沖突是死胡同,不是你的終究要失去,不要落個雞飛蛋打的結局。與中國合作則能在大局上共同發展實現雙贏。在科技和教育上加大投入,爭取在關鍵領域,要害領域、重點領域、核心領域的裝備實現國產化,實現經濟技術升級,杜絕有帶後門、木馬或其他有害之嫌的外國產品。
B. 美防長什麼時候將訪華
已經來了時間是6月26日開始三天。
那麼馬蒂斯此次前來中國的真實意圖是什麼呢?在我看來有以下幾點:
1. 對目前的中美關系做一個簡單的梳理,了解中國的戰略意圖,防止雙方因為中美貿易戰產生誤判。
2. 半島核問題。此次來中國是對朝方最高領導人第三度訪問中國成果來了解細節。
3. 中國南海問題,也就是討論所謂南海的航行自由。6月初,馬蒂斯在香格里拉論壇上尖銳批評中國在南中國海「恐嚇和脅迫」與其有島礁主權爭議的周邊國家,還指責解放軍正在南中國海人造島嶼上部署反艦導彈、在西沙群島永興島上起降轟炸機,因此南海議題也是雙方討論的要點。
4. 台灣問題。由於近期中美關系因貿易戰受損明顯,加上美國放出消息要加強與台灣的官方甚至軍事往來,因此,來試探中國對未來美台關系的底線,也是美國的不死心的一個議題。
5.轉自【七點說】,可以關住下,有些分析還可以,能了解不少知識。
C. 香格里拉峰會是怎麼回事在哪裡開會
「香格里拉對話」由英國國際戰略研究所發起,在新加坡政府支持下於2002年開始舉辦,因首次會議在新加坡香格里拉飯店舉行而得名。諷刺的是,它被有些國家說成是「亞洲最重要的年度安全論壇」,但它的主導者卻不是亞洲國家,而是大西洋兩岸的美國和英國。美國前幾任國防部長,從拉姆斯菲爾德,到蓋茨,都借這個舞台對華展示過強硬,卻也都在會上說過軟話。所以,首次在會議上露面的帕內塔肯定也准備了兩副面孔,這是我們應該留意的地方。
香格里拉對話,也被稱為亞洲安全會議,被認為是所在區域內最重要的年度安全論壇,議題涵蓋了軍事現代化在地區力量平衡中的改變,區域安全結構和聯盟,以及恐怖主義、海盜、氣候變化和自然災害等跨境威脅等等。本次對話將設立5項大議題,分別是緊縮時代美國的防務政策、保護航海自由、威懾與地區穩定、戰爭的新形式:網路,無人飛行器和新威脅、全球和亞太安全出現的新風險。同時,本次會議期間也將召開五項特別閉門會議,分別是:如何阻止南中國海爭端、武裝力量和國內緊急事件、東北亞存在的危險和機遇、潛水艇和區域安全、南亞正在增長的安全危險。
2014年度的香會在新加坡
D. 姚雲竹的質問美國
在新加坡舉行的香格里拉對話上,中美兩國軍方代表就兩國政策坦率地交換意見。在美國防長哈格爾表示他希望改善美中軍事關系之後,姚雲竹尖銳地對美國在太平洋地區擴大角色提出質疑。
中國軍事科學院負責研究中美防務關系的姚雲竹少將向哈格爾發起挑戰,讓其解釋美國在亞太擴張軍事力量的意圖。
在哈格爾講話後的問答環節中,姚雲竹說:「謝謝你多次提到中國。」她說,奧巴馬政府新近把重點放在太平洋地區被廣泛認為是「意在抗衡中國的崛起及解放軍軍力的提升,但是這並未令中國信服」。
她同時向哈格爾提問:美方如何向中國保證在區內增加軍事部署是其努力同北京建立更積極關系的一部分?
「這確實是中美兩軍建立更密切關系的出發點,」哈格爾回應說,「我們不希望出現誤判、誤解及誤讀,避免這些情況產生的唯一辦法就是展開對話。」
哈格爾說,美國歡迎強大的、崛起的、能在地區安全事務中承擔責任的中國。他還說,美中需要更為包容和坦率,「我認為我們已取得不斷的進步,我們會取得更多進步」。
E. 哪個軍方領導人發表十二海里不動武言論
范長龍
16日,第六屆香山論壇在北京開幕,開幕式上,南海問題又一次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特別是開幕式上中國中央軍委副主席范長龍主旨演講上「即使在涉及領土主權的問題上,中國也絕不輕言訴諸武力」的表態更是引起了民間輿論的軒然大波。
由於此前不久美國剛剛聲稱要派艦艇進入中國南海島礁12海里以內水域以證實」航行自由「,范長龍的這一表態也因此被認為是中國軍隊對於美國這一行動的官方回應。對於看慣朝鮮痛斥」朴槿惠集團「、「普大帝」兵發敘利亞的許多中國網民而言,這種看起來充滿妥協意味的外交辭令不過癮也讓人無法滿意,不少人甚至從中讀出了解放軍「吃軟飯、沒骨氣、紙老虎」的含義,對當代中國軍人橫加指責肆意評論。
且慢,開罵之前,我們至少要了解一下,范長龍上將這番話,是說給誰聽的。
從香山論壇的級別說起
香山論壇的正式名稱是「國際安全合作與亞太地區安全」論壇,由中國軍事科學學會主辦,從2006年起每隔兩年在北京舉辦一次。前四屆香山論壇的參加者主要是來自國內外的安全與防務研究機構的代表和專家學者。從2014年第五屆香山論壇開始,邀請亞太國家防務部門領導人或武裝部隊領導人參加論壇,其會議等級也從此前的「二軌」升級為「一軌半」。
在外交領域,「二軌」代表著與會人員主要是透過學者、退休官員,交流的形式也以民間形式為主;「一軌」則代表著政府間的官方渠道進行的交流,包括現役軍人,政府機構人員等參加的會議、論壇等。介於二者之間的「一軌半」對香山論壇而言,是一種官方化正規化的象徵,也正是從2014年的第五屆香山論壇開始,這一論壇才有了政府和軍隊間交流溝通的外交意義。
與上一屆論壇相比,本屆論壇最大的特色在於參會的軍方人士級別更高,尤其是16個國家的國防部長參加論壇,更使其具備了相當重的國際意義。這16個國家分別是:馬來西亞、柬埔寨、巴基斯坦、塔吉克、東帝汶、尼泊爾、汶萊、馬爾地夫、印度尼西亞、越南、新加坡、寮國、蒙古國、菲律賓、緬甸、斯里蘭卡——發現了沒有,10個東盟成員國中除了泰國外全部參會,這也使得此次論壇有著濃郁的「中國-東盟」防長特別會談的外交意義,加上與會各方中多國都關心南海權益等等問題,這次會議的會談內容也好,會談表態也好,都要照顧這些東盟國家的心態和感受。
說到這里,不少讀者應該已經看出來了。沒錯,這次論壇的關鍵就在於這些東盟國家的防長,而范長龍的這番話,主要是說給他們聽的。盡管這話看起來像是句態度和善甚至缺少原則的軟話,但如果將這番話與中國和東盟之間在南海的力量對比綜合起來,顯然不是示弱那麼簡單。
整體來說,中國多年以前就在南海地區部署了比東盟國家都要強大的軍事力量和准軍事力量,目前還在進行大規模的島嶼基礎設施建設,這無疑讓弱小的東盟國家對中國下一步的行動產生擔憂。這時候,來自解放軍高級將領的「絕不輕言訴諸武力」明顯是對東盟國家的一劑定心丸。
當然,好幾個東盟國家都非法佔據了中國在南海的島礁,但中國在南海問題上對待這幾個國家的長期策略就是主張雙邊對話,反對將爭端國際化或者將無關國家拖入南海爭端中,形成中國對東盟談判南海問題的狀態。當然要保持這樣的狀態,必須讓那些與中國沒有直接矛盾的東盟國家認可中國對他們不構成威脅,這時候要是刻意強調中國武力維護國家利益的決心,反而會讓東盟國家在威脅之下自動抱團,對雙邊對話解決南海問題形成障礙。
美國不是論壇主角
雖說范長龍的表態並不針對美國,但由於美國之前宣布要派軍艦進入中國島礁附近12海里以捍衛航行自由和無害通過,而之後中方除了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的答復之外,並沒有更進一步的回應,這使得人們自然地將這次的表態與美國的計劃聯系起來,才產生了網路輿論漩渦。
時間往前稍晚推進,今年5月,中美兩國在香格里拉峰會上曾經就南海島礁問題展開激烈的唇槍舌劍。雙方在有關問題上互不相讓、針鋒相對。中國軍方代表甚至各自准備了大把對美國措辭強硬的回應和抨擊的材料。此後不久,中國海軍艦艇在南海對僅僅試圖接近建設中南海島礁的美軍P-8A反潛機施以強硬驅逐,更直白地以「走開」來表達自己的態度。同樣還是在5月,中國海軍「鹽城」號導彈護衛艦對駛過這一海域的美國瀕海戰斗艦「沃斯堡」號進行了相當長時間的跟蹤行動……單從中國軍方的一系列言行便能看出,中國軍隊一直在全方位捍衛在南沙的主權,又怎麼可能會在5個月後對美國的舉動突然鬆口。
這其中的問題,可能還在於國內媒體錯估了香山論壇的級別。盡管已經晉升「一軌半」,盡管號稱「中國的香格里拉峰會」,但二者的真實級別差距甚遠。在香格里拉峰會上,中方代表團團長是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孫建國上將,而美方代表團則由美國國防部長卡特領隊,可謂棋逢敵手級別相當。反觀今年香山峰會,盡管美國也派出了官方代表團參加了此次香山論壇,但其團長僅僅是一名准將軍銜的美國駐華武官(軍銜相當於中國軍隊的大校)。而且,如前所述,論壇上中國與東盟的關系更趨主流。認為范長龍上將會在論壇上不顧這些背景,公開向一位美國准將「放軟話」,顯然是脫離現實的幻想。
雖然這些理由都顯而易見,但為什麼那麼多媒體和公眾都更熱衷於跟著錯誤的結論去抨擊解放軍呢?
F. 香格里拉對話的簡介
香格里拉對話(SLD)緣起於英國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 發起、在新加坡政府支持下於2002年開始舉辦的亞洲安全會議,並因首次正式會議在新加坡香格里拉飯店舉行而得名。至2013年,IISS和新加坡政府已經連續舉辦12次香格里拉對話。
香格里拉對話是「9·11事件」後亞太地區新出現的多邊安全合作對話機制 ,是亞太地區安全對話機制中規模最大、也是各國出席層級最高的「一軌半」對話機制。
香格里拉對話分為公開的大會交流和閉門的分組會議兩種形式,以兼顧討論中的透明度和深入性。
G. 2013年5月31日至6月2日,一年一度的亞洲安全會議暨香格里拉對話會在新加坡舉行。材料一 美國防長哈格爾6
(1)①世界出現多極化的發展趨勢。美國的戰略調整是在亞洲的發展和中國的崛起背景下進行的,是世界格局發生深刻變化的反映.(2分)
②國家性質和國家利益是的制定和調整對外政策的根本出發點。亞洲和中國的發展,世界格局的變化,會引起美國在全球政治,經濟和軍事利益的變化,促使美國進行戰略調整。(2分) ③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是世界和平的主要障礙,美國戰略東移,可能給亞洲發展帶來一定機會,但我們必須警惕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2分) (2)走和平發展道路是中國政府和人民根據時代發展潮流和自身利益作出的戰略抉擇。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主題,以往列強通過侵略擴張而崛起的道路已經走不通了。要實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目標,中國必須同國際社會一道維護好和平發展的和國際環境,進一步發展與各國的友好合作關系,化解「中國威脅論」。否則,中國不可能有改革開放的良好國際環境,有可能被孤立,中國夢也會成泡影。(5分) 夯實走和平發展道路的基礎,進一步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有利於使我國真正成為維護世界和平促進世界經濟發展的積極因素和堅定力量,有利於走和平發展道路。(3分) H. 香格里拉在雲南,為啥香格里拉會議卻在新加坡
香格里拉和香格里拉峰會沒有啥關系。 I. 第17屆香格里拉對話會聚焦的議題是什麼 6月1日晚,第17屆香格里拉對話會在新加坡正式開幕。來自40個國家的國防部長和高層官員共計600餘人參加此次會議。 本次香格里拉對話會將持續到6月3日。按照日程,大會共將進行5場全體會議,2日下午還將舉辦6場平行會議。其間,有關國家將進行多場雙方或多邊會談。其中,美國國防部長馬蒂斯將在6月2日上午發表主旨演講。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副院長何雷中將也率團出席了此次對話會。
來源:澎湃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