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件傳輸 » 印度德肋撒修女訪問中國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印度德肋撒修女訪問中國

發布時間: 2022-07-09 12:58:49

1. 特蕾莎修女的事跡~

貧民窟的聖人——
特蕾莎修女

特蕾莎修女(1910~1997)生於南斯拉夫,37歲正式成為修女,1948年遠赴印度加爾各答,且於兩年後正式成立仁愛傳教修女會,竭力服侍貧困中的最窮苦者。1979年獲諾貝爾和平獎,1997年9月葬於加爾各答。她創建的組織有四億多的資產,世界上最有錢的公司都樂意捐款給她;她的手下有七千多名正式成員,還有數不清的追隨者和義務工作者分布在一百多個國家;她認識眾多的總統、國王、傳媒巨頭和企業巨子,並受到他們的仰慕和愛戴……

可是,她住的地方,惟一的電器是一部電話;她穿的衣服,一共只有三套,而且自己洗換;她只穿涼鞋沒有襪子……

她把一切都獻給了窮人、病人、孤兒、孤獨者、無家可歸者和垂死臨終者;她從12歲起,直到87歲去世,從來不為自己、而只為受苦受難的人活著……

她,被稱為「貧民窟的聖人」的特蕾莎(亦譯德肋撒或特雷莎修女),也被世人親切地稱為「特蕾莎嬤嬤」。

2. 中國拒絕特蕾莎修女的原因是什麼

提起特蕾莎修女,很多人都把她當做善良和愛的化身。西方媒體也多把她作為利他主義的代表吹鼓成一代聖人,並在1979年獲諾貝爾和平獎,在西方各國受到了大力追捧。但中國政府卻多次拒絕了她訪華傳教的請求,她善良的外表下是不是真如外界猜測的那樣是個徹頭徹尾的偽善者?

為什麼說特蕾莎修女是個偽善者

德蕾莎修女生於1910年8月26日,12歲時,她立志當修女。19歲時她進入修道院,被命名為德蕾莎修女。後來她被派往印度。德蕾莎修女18歲就來到印度,之後就再沒有離開那裡。1952年夏,為窮人找到愛與尊嚴,她在印度加爾各答建立「垂死者之家」。一個19歲的姑娘,自己都居無定所,而她每天做的事,就是推著小車在垃圾堆里、水溝里、教堂門口、公共建築的台階上,去揀回那些奄奄一息的病人、被遺棄的嬰孩、垂死的老人,然後到處去找吃的喂他們,找葯給他們治病,求醫生來幫助他們……

特蕾莎修女照片

但加拿大3名學者花了兩年時間,卻推出論文《特蕾莎修女的陰暗面》。這篇論文引發了人們對特蕾莎修女新一輪的評價。該論文的作者之一、蒙特利爾大學心理教育系教授吉尼韋弗·切納德最近在接受本刊電話采訪時,談論了這項成果。

記者:為何產生研究這個特殊課題的想法?畢竟,特蕾莎修女已經去世15年了。

切納德:是在一堂倫理課上產生這個想法的。我們討論了利他主義,接著就提到了特蕾莎修女,因為她的做法被認為符合利他主義。於是,我們開始進行這項研究。

記者:根據你們的研究,特蕾莎修女「絕非聖徒」。在1969年以前,有關她所從事的工作,公眾並不知情。後來發生了什麼變化?

切納德:我們認為,這緣於一個關於她的紀錄片。當時,(英國知名記者)馬爾科姆·馬格里奇先生去加爾各答會見特蕾莎修女。他想拍攝垂死的人居住的房屋,而那裡光線很暗。於是,攝像師麥克米蘭先生就用一種新型柯達膠卷拍攝。他們看到膠片後,發現拍攝的光線很亮。馬格里奇先生聲稱這是個奇跡。這就是此後她在媒體上很有知名度的原因。

記者:你們的觀點是,她是媒體「造」出來的?

切納德:我們發現,有關特蕾莎修女的287種書籍和文章中,有153種(佔一半多一點)都是偶像化作品。我們認為,特蕾莎修女做了她認為屬於善行的事情,我們並不是說她是在裝模作樣。我認為,人們之所以喜歡她,是因為這會讓他們感到更好受些,這就是為什麼媒體集中報道她的原因。

記者:你們在論文中描述她那種武斷的天主教價值觀,你們也對此進行了批評……

切納德:她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後說,最危害和平的是墮胎行為。我不明白,倘若一個女子因遭強奸而選擇墮胎,怎麼就危害和平了?她還有很多其他矛盾之處。她反對離婚,但針對黛安娜王妃離婚一事,她又同意離婚。在授予她諾貝爾獎之前,這些問題都應該進行追問才是。

記者:你們還質疑她有關財務方面的處理方式。切納德答:比如,她從海地(獨裁者)杜瓦利埃那裡獲取資金。她利用這些錢幫助世界各地窮人中的窮人。但是,她獲得的這部分錢財,是從非常貧困的人民中竊取來的。對我們來說,這些事情充滿矛盾,因為你不能把從此人那裡竊取的錢贈給其他人。

特蕾莎照顧窮人的照片

記者:你們還相信,梵蒂岡也加速了對她的美化過程。切納德:(時任教皇)保羅二世希望涌現大量聖徒或者被美化的人。特蕾莎修女就是其中一員。我們知道的是,他們加速了她被美化的進程。其目的或許是讓梵蒂岡重新獲得聲譽,或者是因為羅馬天主教需要一個引以自豪的人。顯而易見,在生前,她已經被視為聖徒。合乎邏輯的是,她去世後,他們就正式把她確立為聖徒(編者註:2003年她被教皇保羅二世列入天主教宣福名單)。

記者:你們還質疑加爾各答「仁愛傳教修女會」所設救助中心的治療方式。

切納德:那裡缺醫少葯。很多醫生到過那裡,看到那裡的條件非常糟糕。大量葯物不知去向。病人生活在糟糕的環境中。該組織並非真正照顧病人,她只是讓這些人待在那裡而已。對她來說,受苦就是讓你感受到耶穌被釘在十字架時的感覺。所以,在她看來,受苦是好事。接近耶穌受苦和瀕死狀態,這就是她提供給人們的方式。該組織有大量錢財,她本可以建造印度當時技術最先進的醫院。

記者:也就是說,資金沒有充分利用?

切納德:據我們了解,他們所有的賬戶中約有500萬美元。在1980年前,她募集了大約1億美元,約有5%至7%用於施捨醫葯之類,其他錢則用於給傳教士建造房子。

記者:你認為她應當獲得諾貝爾獎以及其他獎項嗎?

切納德:我不認為她有資格獲得諾貝爾獎。我認為,在頒給她諾貝爾獎前,應該對她所做的事情做更多的研究才是。

特蕾莎照片

特蕾莎修女名言有哪些?

1、當你功成名就,你會有一些虛假的朋友和一些真實的敵人。不管怎樣,你還是要取得成功。

2、如果我真的想去愛的話,就必須先學會原諒。

3、你看,說到底,它是你和天主之間的事,而決不是你和他人之間的事。特蕾莎修女的名言。

4、即使你是誠實的和率直的,人們可能還是會欺騙你。不管怎樣,你還是要誠實和率直。

5、你多年來營造的東西,有人在一夜之間把它摧毀。不管怎樣,你還是要去營造。

6、即使你是友善的,人們可能還是會說你自私和動機不良。不管怎樣,你還是要友善。

7、我得到了基督的呼喚,放棄一切跟隨他來到貧民窟,在最貧困的地方,作他的僕人。特蕾莎修女的名言。這是命令。

8、假如你愛至成傷,你會發現,傷沒有了,卻有更多的愛。

9、如今每個人似乎都似乎在為更好的發展和更多的財富而忙的焦頭爛額,於是孩子都沒有時間和他們的父母在一起。父母在一起的時間也少了,而到了家中,卻是和睦終結的開始。

10、你和我,我們就是教堂,不是嗎?我們必須和人們分享。我們必須忍受今天的折磨,因為人們都在儲藏,而不是給予和分享。

3. 特蕾莎修女啥時到中國

塔雷莎修女在印度活動比較多,沒到過中國來

4. 德肋撒修女名言

1. 我不但要歸主,而且要遵行——我要參與事奉。
我不但要信仰,而且要實踐——我要身體力行。
我不但要寬恕,而且要愛人——我要忘卻得失。
我不但要言傳,而且要身教——我要感化眾人。
我不但要關懷,而且要挽救——我要助人為樂
我不但要夢想,而且要實干——我要廣施善行。
我不但要給予,而且要效力——我要服務終生。
2. 即使你是誠實的和率直的,人們可能還是會欺騙你。不管怎樣,你還是要誠實和率直。
3. 人們經常是不講道理的、沒有邏輯的和自我為中心的。不管怎樣,你要原諒他們。
4. 即使你是友善的,人們可能還是會說你自私和動機不良。不管怎樣,你還是要友善。
5. 當你功成名就,你會有一些虛假的朋友和一些真實的敵人。不管怎樣,你還是要取得成功。
6. 你多年來營造的東西,有人在一夜之間把它摧毀。不管怎樣,你還是要去營造。
7. 如果你找到了平靜和幸福,他們可能會嫉妒你,不管怎樣,你還是要快樂。
8. 你今天做的善事,人們往往明天就會忘記,不管怎樣,你還是要做善事。
9. 即使把你最好的東西給了這個世界,也許這些東西永遠都不夠,不管怎樣,把你最好的給這個世界。
10. 你看,說到底,它是你和天主之間的事,而絕不是你和他人之間的事。
11. 愛表現於為他人設想,善待他人,與別人分享喜悅,與別人分享值得高興的事……,愛是透過日常細微的事表現出來的。

5. 是誰說 特雷莎修女的信仰有問題 不能去天堂的

如果特雷莎修女不能升天堂,就沒有人能去天堂了!
特蕾莎VS釋永信

特蕾莎是天主教的修女(嬤嬤);釋永信是佛教禪宗的和尚(方丈)。

特蕾莎在人多貧瘠的印度,釋永信在人多貧瘠的中國。

特里薩修女生於富裕的家庭,釋永信出身於淮河邊一個窮困鄉鎮。

特蕾莎令富人羞愧,釋永信令富人羨慕。

特蕾莎接受過傳教士訓練, 釋永信有MBA學位。

德蕾莎是天主教慈善工作者,釋永信是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

特蕾莎獲得獲得印度尼赫魯獎金、美國約瑟夫·肯尼迪基金會獎金,諾貝爾和平獎,世界教科文組織和平教育獎。釋永信獲得鄭州市政府獎勵價值百萬的大眾越野車。

特蕾莎把20萬獎金和變賣獎牌的錢給了窮人,釋永信換了新坐騎。

特蕾莎是被評為「1947年來最偉大的印度人」,釋永信是被評為全國人大代表。

特蕾莎被譽為「窮人的聖女」,釋永信被譽為宗教界的「CEO」。

特蕾莎受世界窮人愛戴,釋永信受中國政府青睞。

特蕾莎在加爾各答遍尋病弱垂死者,把他們帶回,給他們衣食,為他們治療,握著臨終者的手,安慰他們,按照他們自己的信仰與習俗辦理喪事。
釋永信同志「精力充沛,勤奮好學,每日只睡五六小時,不論日常寺務多忙,每日總要抽出時間閱讀和寫作」。

特蕾莎創建的「仁愛傳教修女會」有4000 個修會的修女,超過10萬以上的義工,還有在123個國家中的610個慈善機構。
釋永信同志的少林寺在全球設立有六個分院及十餘個相關傳播機構。「洋弟子」達三百餘萬之眾。

特蕾莎住的地方,惟一的電器是一部電話,她穿的衣服一共只有三套,而且自己洗換;她只穿涼鞋沒有襪子……
釋永信不詳。

特蕾莎創辦麻瘋病康復中心為失業的人建立工廠,設立食品中心、孤兒院、麻風病院,為精神病患者、弱智人和老人建立收容所。
釋永信同志「創建少林寺慈善福利基金會。積極開展扶貧助殘救災活動,包括為「希望工程」募捐義演,定期幫貧困學生就學,為缺水村莊打深井,為少數民族貧困村發放救濟糧,向貧困鄉村衛生院捐贈葯品,組織義診團在省內巡迴義診,資助學術團體,向洪水災區群眾捐錢捐物等,得到了上級有關部門高度贊揚和社會各界廣泛好評」。

特蕾莎的遺產只有兩套衣服、一雙鞋、一個水桶、一個鐵造的飯盤和一張床鋪蓋,「仁愛傳教修女會」的許多追隨者自願放棄富裕獻身清貧博愛的慈善事業。
釋永信同志耗資3.5億元請譚盾、易中天和黃豆豆等超級明星製作「少林音樂大典」。100元的少林寺門票、6000元的香火費和各種商業經營使少林僧人們集體過上了舒適而現代的生活。

特蕾莎說:我是上帝手中的一枝鉛筆。
釋永信說:我是和尚,但和尚首先也是人,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

特蕾莎修女三次訪問中國,希望在中國開辦慈善機構,照顧「窮人中的窮人」,她的要求三次被拒絕(中國官員回答她「中國沒有窮人」)。
釋永信同志「先後訪問香港、台灣、日本、韓國、美國、俄羅斯、英國、德國、西班牙、澳大利亞、加拿大、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阿聯酋等國家地區,為傳播中國傳播文化、增進中外友誼和理解、促進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貢獻」。

印度政府為特蕾莎舉行了國葬……

6. 特蕾莎修女來過中國沒有

沒有。
特蕾莎修女(英文名:Blessed Teresa of Calcutta,1910年8月27日-1997年9月5日),又稱作德蘭修女、特里莎修女、泰瑞莎修女,是世界著名的天主教慈善工作者,主要替印度加爾各答的窮人服務。因其一生致力於解除貧困,於1979年得到諾貝爾和平獎。2003年10月被教皇約翰·保羅二世列入了天主教宣福名單Beatification,特蕾莎修女的名稱也因此變為真福特雷莎修女(Blessed Teresa)。

7. 印度德蘭修女到過中國嗎

首先,德蘭修女不是印度人,其次,她想來中國,卻被該國政府拒絕了。

8. 修女是做什麼的

修女是天主教會里志願獻身事主的姐妹們的統稱。她們過團體生活,屬於各自的修會。按各自修會的規定生活,有的隱修祈禱;有的在社會上服務,比如服務孤兒院、老人院、醫院甚至麻風病院;有的在教堂服務,比如彈琴、給慕道者講解信仰知識、帶領教徒祈禱等等。修女們的著裝都有自己的會服,各個修會的會服有自己的特色,但都是長袍加頭巾。 各修會團體有世界性的,也有地區性的。世界性的修會會規由羅馬教廷教宗批准,在世界各地設分會。比如,1979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德肋撒(也稱德蘭)修女在印度建立的仁愛傳教修女會、方濟各會、小兄弟會、巴黎外方傳教會、還有對中國科學教育事業做出重大貢獻的耶穌會等等,都是世界性的修會;地區性的修會一般隸屬於某教區,由教區主教批准成立。目前中國只有地區性的修會,而且都是女修會。 有的修會只設男修會,有的修會只設女修會,有的修會分設男女修會。在男修會修道者稱為會士,會士可以是神父、主教,也可以不領受神職。比如明朝時來中國傳教的利瑪竇神父就是耶穌會士。現在中國還有一些老神父是會士。由於解放後中國政府的限制,男修會都撤出了中國,目前在中國只有女修會。 有志做修女終生事主的姐妹,首先要是一名天主教徒,就是必須接受天主教的信仰培育後領受洗禮。再向本堂神父提出修道的意向,經過本堂神父的推薦進入某一個修會學習。在修會,先要經過望會期,學習適應會規,學習適應祈禱的生活等等。能適應者正式進入修會,稱為初學修女,經過幾年培養後,宣發誓願成為正式修女。誓願一般包括神貧、貞潔和服從三願(有的修會還有另外的規定),誓願分為暫願和終身願,先發一年或三年誓願(暫願),期滿後可以續發暫願(稱為復願),直到准備好了宣發終身願。一般在發終身願前,修會會對這些姐妹進行一段時間的特別培訓,加深她們對信仰的認識,帶領她們祈禱,分辨自己的選擇是否來自主的召喚(教會將這些召喚稱為「聖召」),是否是自己自由的選擇。 修女想放棄獨身生活的話,暫願期滿就可以還俗。如果是宣發的終身願,需要教區主教(教區修會)或教宗(國際性修會)解除,才能還俗。最好,告誡一句,做修女是為了更好地服務世界,服務世人,不是逃避現實生活。

9. 在印度曾有一位偉大的修女(她好象是歐洲人).她終生都為窮苦人奔波

貧民窟的聖人——
特蕾莎修女

特蕾莎修女(1910~1997)生於南斯拉夫,37歲正式成為修女,1948年遠赴印度加爾各答,且於兩年後正式成立仁愛傳教修女會,竭力服侍貧困中的最窮苦者。1979年獲諾貝爾和平獎,1997年9月葬於加爾各答。她創建的組織有四億多的資產,世界上最有錢的公司都樂意捐款給她;她的手下有七千多名正式成員,還有數不清的追隨者和義務工作者分布在一百多個國家;她認識眾多的總統、國王、傳媒巨頭和企業巨子,並受到他們的仰慕和愛戴……

可是,她住的地方,惟一的電器是一部電話;她穿的衣服,一共只有三套,而且自己洗換;她只穿涼鞋沒有襪子……

她把一切都獻給了窮人、病人、孤兒、孤獨者、無家可歸者和垂死臨終者;她從12歲起,直到87歲去世,從來不為自己、而只為受苦受難的人活著……

她,被稱為「貧民窟的聖人」的特蕾莎(亦譯德肋撒或特雷莎修女),也被世人親切地稱為「特蕾莎嬤嬤」。
http://blog.sina.com.cn/u/48a0cca1010007f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