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我們學校要來外國人座談,作為學生我們該注意哪些,如:禮儀,交流等等方面。
(一)基本要求
國際交往中的基本要求即基本禮儀包括五方面的內容: 1、講究儀表與衣帽整潔,面、手、衣、履要潔凈。男子的頭發、胡須不宜過長,應修剪整齊。指甲要經常修剪,一般與指尖等長,不留污垢,保持手部清潔,若手部有疾症或疤痕要戴手套。衣著要整潔筆挺,不能有褶皺,鈕扣均應整齊,褲扣不能在室外或公共場合整理。襯衣一般為白色、硬領,袖與下擺不長於外套,且放入褲內。要按交際場所或交際需要著裝,禮服、領帶或領花應結好,佩帶端正,並備潔凈手絹與梳子。皮鞋應擦亮。不得在人前做不雅的小動作,如刷牙、挖鼻孔、掏耳朵、剪指甲、搔癢等等。 2、舉止大方得體、態度和藹端莊,精神飽滿自然,言行檢點。站、坐、走都要符合常規,略嚴肅些,因為任何失禮或不合禮儀的言行都會被視為有失體面。 3、說話客氣,注意身份。說話時神情衿持和藹,面帶微笑,對萍水相逢之人不要輕易開口,應在有人介紹後方可交談,隨便與人攀談也被視為有失體面。 4、遵守公共秩序,不打攪、影響別人,尊重別人。不隨意指責別人,不給別人造成麻煩或不便。發議論與指責別人會被認為缺乏教養。 5、守約遵時。與人約會不能有失約,不能超時。失約超時是很不禮貌的行為。承諾別人的事情不能遺忘,必須講「信用」,按時做好。失信或失約有損自己的人格,是很丟面子的事情。
(二)禮貌用語
禮貌用語是禮儀的表現形式,能傳達愛心與禮節,使說話人更被人敬重。現在,我國正在提倡的禮貌用語十個字:「您好」、「請」、「謝謝」、「對不起」、「再見」。在國際交往中,使用頻率極高的有其中八個字禮儀語言: 1、「請」。幾乎任何需要麻煩他人的事情,都應該說「請」。例如,如果你有疑難需人指點,你應向他人說:「我想請教一個問題」;在另一種情況下,你可以說:「請順便幫我發一封信好嗎?」在商店裡買東西,你應當對營業員說:「請拿這枝筆給我看看」;你要問路,一定要以「請問」開頭。「請」也是人際交往中尊重對方的禮節用語。當你開門迎接來賓時應說:「請進」。客人走進房間應示意「請坐」。客人坐定後應說:「請問,你喜歡喝點什麼飲料?」飲料備好後應對客人說:「請飲用。」 2、「謝謝」。西方通行的禮節是:只要別人為你做了什麼,都應該說聲「謝謝」,包括家人或關系親密的朋友。行走時別人為你讓路,必須說:「謝謝」。在商店裡買東西,要對售貨員說:「謝謝」。在某些特定交往場合,常常是交往的雙方都互說「謝謝」。當你對別人說「謝謝」兩個字時,就意味著你已充分認識到別人為你提供的幫助。而忽略這一點,則是非常失禮的行為。 3、「對不起」。西方人的習慣是:凡是不小心妨礙或干擾了別人,都要說「對不起」。如在公共場所無意中碰了人,就要說「對不起」;當你需要打斷別人的談話時應該說:「對不起,請允許我打斷一下好嗎?」與別人共用餐時,無意中咳嗽一聲或打個飽嗝,要說聲「對不起」;與客人一起聚會時,臨時需要離座一下,也應說:「對不起」。否則別人會認為此人缺乏教養。 4、「再見」。「再見」不僅是同事、家人之間相互告辭時的禮貌用語,在西方社會也是陌生人之間接觸後互相告辭時的禮貌用語。最常見的情況是在商店裡,售貨員與顧客交易後,相互說「再見」。乘坐計程車,司機與乘客結帳後,也相互說「再見」,這是很平常的禮節。
(三)尊重隱私
西方國家很尊重每個人的「隱私權」。所謂隱私權是指個人私生活不受他人干擾、窺視的權益。在國際交往中,尊重隱私也是重要的規范。 1、尊重隱私,要堅持以個人為交往對象的禮儀原則。如:你給一家人中的某個人幫了忙或送了一份禮物,這行為本身也僅是對某個人而方才有意義,除受惠人會表示感謝,其他家人一般不會因此而致謝,這是很正常的。 2、尊重隱私,不能侵犯屬於個人的空間與領域。一家人同住一棟房子里,各自的房間便是各個成員自己的天地,不敲門,不經允許,便不能突然闖入。拜訪他人家庭、前往他人家庭、前往他人辦公室洽談,都須預先約定。 3、尊重隱私,在交談中應迴避涉及個人隱私的任何話題。具體來說,就是要做到「五不問」:一不問年齡;二不問婚否;三不問去向;四不問收入;五不問地址。
(四)女士第一
「Ladies first」即女士第一或女士優先,這是國際禮儀中很重要的原則。女士優先的核心是要求男士在任何場合、任何情況下,都要從行動上從各個方面尊重、照顧、幫助、保護婦女。在社交場合遵從女士第一的原則,可以顯示男子氣質與紳士風度。 男女同行時,男應走靠外的一側。不能並行時,男士應讓女士先行一步。但在開門、下車、上樓或進無人領路的場所、遇到障礙和危險時,男士就走在女士前面。 乘坐計程車或其他轎車時,應讓女士先上車;下車一般是男士先下,然後照顧女士下車。 在門口、樓梯口、電梯口及通道走廊遇到女士,男士應側身站立一旁,讓其先行。在需要開門的場合,男士應為女士開門。 在社交聚會場合,男士看到女士進門,應起身以示禮貌;當客人見到男女主人時,應先與女主人打招呼。 就餐時,進入餐廳入座的順序是,侍者引道,女士隨後,男士「壓陣」。一旦坐下,女士就不必再起身與別人打招呼,而男士則需起身與他人打招呼。點菜時,應先把菜單遞給女士。 女士在接受男士的禮讓時,不能過分靦腆與羞怯,應面帶笑容道謝。
(五)不卑不亢
國際交往中人與人、國家與國家之間應是平等的關系,中國人與外國人交往時不卑不亢,這也是國際禮儀的重要原則。國際禮儀中的不卑不亢原則,最要緊的是保持人格平等,因為「卑」和「亢」都是置對方或置自身不平等位置上的交往態度。「卑」有損自身人格甚至國格;「亢」則顯得虛張聲勢,也有傷對方的自尊。要做到「不卑不亢」,應注意: 1、不能對對方有金錢與物質利益上的希望和企圖。「心底無私天地寬」,只要把握住這一點,雙方的人格就是平等的了。我方無所企求而心地坦然,對方無需戒備則輕松自如,這樣的交往自然分不出尊卑。如果一味希望對方擔保子女出國或獲得其他物質上的好處等,就很難堅持此項原則。 2、要有為國家和民族爭氣的精神。這種精神在涉外談判中尤為重要。如:我國一代表團出訪某國談判合資項目,對方以其設備先進優勢,向我方漫天要價,談判一度陷入僵局。後來,我方領導在一次聚會演講時若有所指地說:「中國是個文明古國,我們的祖先早在1000多年前,就將四大發明的生產技術無條件地貢獻給了人類,而他們的後代子孫從未埋怨過他們不要專利是愚蠢的。相反,卻盛贊祖先為推進世界科學技術的進步作出了傑出的貢獻。現在,中國在與各國的經濟合作中,並不要求各國無條件地讓出專利權,只要價格合理,我們一個錢也不少給。」這篇不卑不亢的精彩演講,博得與會者的贊譽,促使對方在以後的談判中自願降低專利費,雙方很快達成協議。 3、實事求是,不過謙,不說過頭話。以宴請為例,中國人請客,即使是相當豐盛的一桌,主人也會對客人說:「今天沒什麼特別的菜好招待,請隨便吃點。」西方人則相反,不管飯菜質量如何,主人都要自我誇贊:「這是本地最好的飯店」,「這是我的拿手好菜」,目的在於表示誠意。同樣,中國人到別人家做客都客氣有餘,主要問客人是否再添點飯,客人說不用不用,實際上也許並未吃飽。西方人作為賓客赴宴,說不吃不喝時則是真的,絕不客氣。所以,在國際交往中,客氣與謙虛都不能過分。
② 歡迎外國人來中國該說什麼急~~~·星期六就要!!
welcome to China 歡迎到中國來
enjoy your journey 祝您旅途愉快
③ 當在外國時,如何用用英語歡迎外國人來中國
you can say: Welcome to pay a visit to China.
④ 外國人來到世博會,怎麼迎接
...外國人根本不怎麼需要迎接,都是人怎麼就有差了呢?你中國人去國外人家有特別硬接你嗎?人家是客人沒錯,但客人又有什麼資格對主人有所要求?你以為世博外國人有多少,一點都不多,而且很多都是那些中流國家的人...人家一流國家誰屑於來你一發展中國家看世博會,那些人就看中這便宜啊,所以何必呢?他們有便宜的准備,就應該有受冷落的准備,就像你有打算花1000塊可以買到一克拉鑽石么
⑤ 外國人來華邀請函
外國專家來華邀請函流程:
1.網上申請。用人單位或委託專門機構的,在線提交申請信息。
2.網上預審和受理。受理機構應當自材料提交之日起 5 個工作日(材料提交當日不計算在期間內)內對網上提交的材料進行預審和受理。材料不齊全、內容不規范的,受理機構應當一次性在線告知需補正材料,並出具一次性告知書,補正後予以受理;材料齊全、符合要求的,應當予以受理,並在線生成受理通知。
3.審查。受理機構網上受理後,決定機構應當自受理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進行審查並作出決定,不再提交紙質材料核驗。
4.決定。申請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90 日以下)的,符合條件、標準的,作出准予行政許可決定,在線生成《外國人工作許可通知》,不再核驗紙質材料;不符合條件、標準的,作出不予許可書面決定,說明理由,並告知申請人或用人單位享有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的權利。
申請外國專家來華邀請函,
符合條件、標準的,准予簽發,至簽發機構領取紙質外國專家來華邀請函,不再核驗紙質材料。
⑥ 外賓來參觀需要注意什麼禮儀
一、迎的禮儀
從總體上,迎接來賓的禮儀大體上分為兩個主要部分。其一,是迎賓前的禮儀准備。其二,是迎賓時的禮儀操作。迎接外國來賓這 的禮儀准備,大致包括以下五個具體方面。
第一,需要確定邀請規格。在正式對外方發出邀請之前,必須首先明確邀請的規格。它的確定,按慣例,主要要兼顧來賓的具體身份與來訪的主要目的。在一般情況下,發出正式邀請時,要講究規格對等。其基本含意是:在正式向外國來賓發出邀請時,我方出面進行邀請的人士的職務、地位、身份、應當 大體上與被 邀請者的職務、地位、身份相仿。我方出面進行邀請的人士職務、地位、身份既不必較被邀請者為高,但也不應低於被邀請者。例如,邀請外國政府首腦來華進行訪問,一般應由我國國務院總理正式向對方發出邀請。邀請外國部長級官員來華進行訪問,則須由我國國務院對口 部的部長出面向對方發出邀請。
第二,需要排定禮賓序列。又稱禮賓次序,它所指的是,在同時接待來自不同國家、不同地區、不同單位的外國團體或個人之時,必須按照國際慣例和本國的常規做法,來排定其尊卑先後的具體順序,並且據此給予對方以相應的禮遇。目前,我國在排列禮賓序列時一般採用下列做法。一是依照來賓的具體地位的高低來排列其次序。在正式的政務、商務、科技、學術、軍事交往中均可採用此種方法。若外國來賓系組團前來,則應按照團長的具體地位來排列其先後次序。二是依照來賓所在國家或地區的名稱的拉丁字母的先後來排列其次序。在舉行大型的國際會議或體育比賽時,通常可以採用此種排列方法。三是依照來賓抵達現場的具體時間的早晚來排列其先後次序。當各國大使同時參加派駐國的某項活動時,一般採用此方式。四是依照來賓告知東道主自己決定到訪的具體時間的先後來排列其次序。在舉辦較大規模的國際性的招商會、展示會、博覽會時大都可以採用這一排列方法。五是不排列。所謂不排列,其實也是一種特殊的排列方法。當上述幾種方法難以應用時,便可採用這種排列方法。在禮賓實踐中,上述五種方法可以交叉採用。但是,不論採用何種排列方法,均 事先向外國來賓進行通報。
第三,必須慎重懸掛國旗。為了維護本國的國家尊嚴,任何主權國家均不允許在本國國境這內隨意懸掛或擺放外國國旗。除國際法的有關規定之外,我國目前僅允許下列五種場合懸掛或擺放外國國旗。其一,是外國國家元首、政府首腦正式到訪。其二,是外國貴賓訪問期間我國舉行重要的禮儀活動。其三,是國際會議在我國舉行。其四,是重大 的國際活動在我國舉行。 其五,為在我國進行的國際經濟的重要項目而舉行 的慶典或儀式。 在我國境內懸掛外國國旗,是我國給予對方 的一項禮遇。依照國際慣例,我國規定:在中國境內懸掛外國國旗時, 必須同時升掛中國國旗。在同時懸掛時,其高度要相等,其面積要大致相似,以示彼此平等。懸掛或擺放中、外國旗的常規是:如並排升掛 兩國國旗,應以國旗自身向為准,以右為上,以左為下。例如,我國舉行 國宴時,一般將外國國旗懸掛在右側,而將我國國旗懸掛在左側。並排升掛三面或三面以上國旗時,依然講究以右為上。應當按照序列,自右而左,依次升掛。通常,東道 國國旗往往居於末尾,即左側。不過在舉行 國際會議時,按慣例並無賓主之分,因此東道國國旗不必居後。應當強調的是,因為國旗象徵著國家,因此在涉外交往中升掛國旗,絕不容許將任何一方的國旗弄錯或掛錯。此外,按慣例不允許使用污損的國旗,不準倒掛國旗,不準在牆壁上交叉懸掛或豎掛國旗。
第四,需要擬定接待計劃。在接待外國來賓這前,應當認真草擬一份周詳的接待計劃,以便使接待工作減少周折,可以更好地按部就班地進行。在擬定之前,要充分了解來訪者有無特殊的要求。本互助互利、交往對等的原則,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之下,應當盡可能地滿足來訪者一切正當合理的要求,並將其列入接待計劃之中。在一般情況下,一份外事接待活動的計劃,就是指南和行動綱領。這體上包括膳宿安排、交通工具、會見會談,參觀訪問,文娛活動,異地瀏覽,新聞報道、記者招待會、安全保衛、突發事件、禮品准備、人員配備、經費預算等基本內容。正式的接待計劃一擬定,應盡快報請上級主管部門批准。此後,應立即報送與接待工作有關的外事、公安、安全、新聞、接待等具體工作部門。在必要時,還須告之我駐外機構。與此同時,亦應將我方接待計劃主要內容通報給外方,並聽取建議、意見或要求。
第五, 需要掌握人員狀況。詳而 論之,接待方必須盡可能地對其中主要人物的基本情況有所了解。對於對方的姓名、性別、年齡、婚否、籍貫、民族、宗教信仰、政治傾向、所屬黨派、職務級別、學歷學問、業務能力、專長愛好、主要禁忌等。若來訪者以前曾經來華進行過訪問,則最好對當時我方的接待規格、接待方案進行必要的借鑒。另一方面,則應當對我方負責接待工作的人員進行精心的選擇。在准備接待工作時,必須確定專門負責此事的工作人員。如有必要,還須組成專門的接待班子,專司此事,專負其責。在挑選接待人員時,尤其是那些直接面對外國來訪者的迎送人員、翻譯人員、陪同人員、安全保衛人員以及司機時,要優中選優,切勿濫竽充數。除了儀表堂堂、身體健康、政治可靠、業務上乘之外,還應將反應敏捷、善於交際、責任心強列入用人的基本條件之。
接待人員一經確定後,要進行專門的業務培訓,並要對其進行必要的外事紀律和國際禮俗等方面的教育。迎接外國來賓之時的禮儀操作,通常會涉及到以下三個主要方面。
其一,是舉行歡迎儀式。
其二,是舉辦專門宴會。
其三,是認真話別送行。
二、見的禮儀
在涉外交往中,不論是在正式場合還是在非正式場合同外國友人相見,都應遵守一定的見面禮儀。根據常規,在涉外交往中所應遵守的見面禮儀,主要涉及介紹、行禮、互換名片以及座次的排列等四個方面的內容。以下,將分別對其重要的環節進行較為詳盡的說明。
首先,是有關見面時介紹的禮節。
在涉外交往中,當交往雙方不相識時,有必要通過介紹,使其彼此相識。所謂介紹,指的是通過一定的方式使交往雙方相互結識,並且各自對對方有一定程度的了解。通常,介紹又可分為自我介紹與介紹他人等兩種情況。
自我介紹,一般指的是主動向他人介紹自己,可是應他人的請求而對自己的情況進行一定程度的介紹。它的特點,主要是單向性和不對稱性。
在涉外交往中進行自我介紹,通常需要重視以下兩個方面的問題。其一,是要注意進行自我介紹的具體時間。它又包括兩層含意。一是進行自我介紹時,首先要在具體時間上於已於人彼此方便,這樣才會發揮正常,並且易於為對方所傾聽。二是進行自我介紹時,一定要把握好所用時間的長度。最好寧短勿長,將一次自我介紹的時間限定在一分鍾甚至是半分鍾以內。其二,是要注意進行自我介紹的主要內容。在不同的場合,所作的自我介紹在內容上理當有一定的差別。在涉外活動中自我介紹可分為兩種。一種是應酬型的自我介紹,其內容僅包括本人姓名這一項內容。它多用於應付泛泛之交,另一種則是公務型的自我介紹,其內容包括本人的姓名、工作單位、所在部門、具體職務等四項內容構成。因公進行涉外交往時,只宜採用這一類型的自我介紹。
介紹他人,通常指的是由某人為彼此素不相識的雙方相互介紹、引見。主要特點是雙向性和對稱性。在涉外交往中介紹他人時,一般應注意以下四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是要注意介紹者的身份。在正式交往之中,對介紹者的身份有著一定的講究。在外事訪問中,介紹者一般應為東道主一方的禮賓人員。在社交活動里,介紹者通常應當是女主人。在多方參與的正式活動中,可由各方負責人將已方人員一一介紹給其他各方人士。
第二,是要尊重被介紹者的意願。介紹者在有意為他人相互引見時,最好先徵求一下被介紹者雙方 的個意願。如里貿然行事,會好心辦壞事。
第三,是要遵守介紹時的先後次序。正規的做法,是要先介紹身份較低的一方,然後再介紹身份較高的一方。即先介紹主人,後介紹客人;先介紹職務低者,後介紹職務高者;先介紹男士、後介紹女士;先介紹晚輩、後介紹長輩;先介紹個人,後介紹集體。在接待外國來訪者時,若賓主雙方皆不止一個,則為其雙方進行介紹時,要先介紹主人一方,扣介紹來賓一方。不過在介紹各方人士時,通常應當由尊而卑,按照其職務的高低,依次而行。
第四,是要重視介紹時的表達方式。在介紹雙方時的主要內容應基本對稱,大體相似。切勿只介紹一方而忘記另一方;或者在介紹一方時不厭其詳,而在人介紹另一方時則過分簡單。
其次,是有關見面時行禮的方式。在交往應酬之中,與外國人相見時,尤其是與之發生正面接觸應酬時,往往要向對方行禮致意。根據目前的涉外活動實踐,中國人在對外交往中與外國友人互行見面禮節時,特別要注意問候的進行與禮節的選擇等問題。問候,又稱問好、問安或打招呼。它是拽以語言或動作向他人詢問安好,進行致意,是向對方表示關切或友好的一種常規方式。
向外賓進行問候時,有三點注意事項。
一是要慎選問候的具體內容。由於國情的不同,中國人過去常用的一些問候內容諸如:「吃過飯沒有」、「身體怎麼樣」、「正在忙什麼」等,在涉外交往中並不適用。一般而言,在問候外國人時,可問候對方「你好」,或者說「很高興認識你」,「見到你很高興」。具體問候對方「早安」、「午安」、「晚安」,也是可以的。
二是要注意問候的先後次序。在交往雙方相見時,通常應由身份較低的一方首先向身份較高的一方。若同時需要問候許多人時,要以由尊而卑或者由近而遠,依次而行。當他人率先問候自己時,應立即予以回應。
三是要重視問候的態度表現。在交際場合與他人相見時,一定要主動而熱情地問候對方。要真正作到這一點至少要注意以下三條:
第一,一定要面含真誠的微笑。
第二,一定要神態大方地正視對方的雙眼。
第三,一定要發出清晰而爽朗的聲音。
在涉外交往中,選擇何種具體的見面禮節,頗有講究。對中國人而言,既可以沿用自己的習慣做法,也可以比照交往對象的特殊做法,對其加以模仿。當前,中國人在日常生活中所採用的見面禮節,主要有握手禮、拱手禮、舉手禮、脫帽禮、注目禮、起身禮等。其中尤以握手禮適用於涉外交往活動。
握手需要關注以下三點。
第一,要專心致志。在一般情況下握手時應當面含笑意,起身站立,用右手與對方右手完全相握後,上下晃動兩三下,用力不重不輕,時間大約要三至五秒鍾。最重要的是握手時務必要正視對方的雙眼,並與對方稍事寒暄。
第二,要留意次序。基本規則是:應由握手雙方之中身份為尊的一方首先伸出手來。即職務高者與職務低者握手時,應由職務高者首先伸手;女士與男士握手時,應由女士首先伸手;長輩與晚輩握手時,應由長輩首先伸手。當來賓抵達時,應由主人首先伸手;而當來賓告辭時,應由來賓首先伸手。
第三,要迴避禁忌。一是不要戴著手套握手,二是不要戴著墨鏡握手,三是不要用左手握手,四是盡量不要用雙手與初次相識的異性握手,五是不要在多人握手時交叉握手。
再次,是互換名片時注意的事項。在涉外交往時,與外國人互換名片,通常在下述幾個方面必須嚴格地遵守禮儀規范。
其一,是參加涉外交往時,應隨身必備名片。按照慣例,在外事活動中,一般不宜主動向外國友人索取名片。然而,當對方主動提議互換名片,率先將名片遞送過來,或是我方有必要進行較為周詳的自我介紹、在拜訪外人員需要經由他人代為通報時,都需要使用自己的名片。因此參加涉外活動前,即應將本人的名片裝入專用的名片包,或是放在上衣口袋之中,以供隨時取用。
其二,是遞送本人名片時,應當彬彬有禮。需要將本人名片遞交給外國友人時,應當起身站立,走向對方,面含笑意,以右手或雙手捧著或拿著正面面對對方的的名片,以齊胸的高度,不緊不慢地遞送過去。與此同時嘴裡應當說明:「請多關照」,「請多指教」或是「希望今後保持聯絡」。同時向多人遞送本人名片時,可由尊而卑或近而遠,依次而行。其三,是接受他人名片時,應當畢恭畢敬。當他人主動將名片遞給自己時,一定要表現出自己的恭敬、重視之意。首先要起身站立,迎上前去,中稱「謝謝」。然後,務必要用右手或 雙手並用將對方 的名片鄭重其事地接過來,捧到面前,仔細默念一遍。最後,應 對方 的名片收藏於自己的名片包或是上衣口袋內,並隨之遞上自己的名片。其四,是參與國際交往時,當熟知名片的特殊用途。在國際交往中私人名片還可以發揮下列幾種特殊作用。第一,可以之代替私人書信。第二,可以之代為引薦他人。第三,可以代替送禮時專用的禮單 。第四,可以之在拜訪時代為通報或代替留言。 第五,可以之向親朋好友通知本人的有關變動..................................具體自己去看看,但這只是個參考。
⑦ 接待別人的短語 接待外國人的英語短語,如:歡迎來到這里、我們歡迎你、很高興認識您等,說出來一下,
Welcome guys!比較隨便的口語表達方式.
Welcome to our company ( city,country,school )!正式說法.
Nice to meet you.
Nice meeting you.兩種表達方式都經常用.
I am so glad that you have chance to be here today.
我很高興您今天能來.
It's my pleasure to show you aroud.
我很榮幸帶您到處轉轉.
⑧ 古代中國人如何迎接外國人有將軍等候嗎
沒有,一般是衙門的師爺,推官之類的。
規格高的外國人,比如全權公使之類會派一些官員迎接,但職務都比較低,比如知縣、同知、總辦之類。
早期的情況可看參看華廷傑《觸藩始末》,作者就是一個知縣,1856年前後負責迎接外國人。
後期的情況可以參看《津門夷務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