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件傳輸 » 夏威夷拒絕拜登訪問談判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夏威夷拒絕拜登訪問談判

發布時間: 2022-06-24 16:20:25

❶ 拜登是華人嗎

拜登是英國後裔,母親是愛爾蘭後裔。愛爾蘭人是凱爾特人為主的國家,愛爾蘭人是非常強悍,永遠打不垮的,不能同化,只能聯合。愛爾蘭裔在美洲才開始嶄露頭角
華爾街日報報道,美國總統當選人拜登,將提名民主黨在眾議院的首席貿易顧問戴琦出任貿易代表,戴琦的父母是台灣移民,戴琦也是拜登內閣的第一位華裔人士。如果戴琦提名獲參議院通過,她也會成為美國第一位華裔的貿易代表。

美國貿易代表,主要負責為美國執行雙邊與多邊的貿易談判,與推動美國貿易政策,現任代表萊特海澤,是知名的對我國鷹派人物,在特朗普任內,他負責完成美中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簽署。美國即將改朝換代,而拜登提名華裔的戴琦,出任美國貿易代表,可以預見未來拜登政府仍然會把對我國的貿易當作首要任務。

戴琦的父母都是台灣移民,除了英文之外,戴琦的中文也十分流利,她曾經在1996年到1998年,以耶魯中國學者身份在中山大學教過英語。她從耶魯大學及哈弗法學院畢業之後,最初擔任貿易貿易律師;2007年,加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擔任顧問,負責處理對中國的訴訟爭端。2017年,戴琦出任國會財政委員會民主黨的首席顧問。

報道說,拜登提名戴琦,意味著未來美國將要更迅速更有彈性地處理雙方懸而未決的貿易議題。

從戴琦的出生到經歷不難看出,她將是一位極為難對付的貿易談判對手,因為她擁有華人的思維,懂得中文,熟悉法律,所以從這一方面就可判斷。雖然擁有華裔的身份,但出生在美國,接受美國的教育長大,再加上為台灣後裔,多半就是一位跟台灣民進黨同一角色的人物。

❷ 奧巴馬的個人簡歷誰有

人物簡介
人生經歷
貝拉克·海珊·奧巴馬二世(Barack Hussein Obama II),1961年8月4日生於美國夏威夷州火奴魯魯(
奧巴馬的童年(12張)檀香山),父親是一位祖籍肯亞的黑人穆斯林,母親是堪薩斯州的美國人。 1983年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1985年到芝加哥工作。1991年畢業於哈佛大學的法學院,是第一個擔任哈佛法學評論主編的非洲裔美國人。 1992年和米歇爾·拉沃恩·奧巴馬結婚。1996年,奧巴馬從芝加哥當選為伊利諾伊州州參議員並在之後的3年中連任;2000年,在競選美國眾議院議員席位失敗後,奧巴馬將主要精力投入到伊利諾伊州的參議工作中。 2007年2月10日,奧巴馬在伊利諾伊州斯普林菲爾德市正式宣布參加2008年美國總統大選,並提出了重點在「完結伊拉克戰爭以及實施全民醫療保險制度」的競選綱領。 2008年6月3日,奧巴馬被定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同年8月23日,在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上奧巴馬被正式提名,從而成為了美國歷史上首個非洲裔總統大選候選人。
奧巴馬不為人知的另一面(8張)2008年1月1日,奧巴馬開通了自己的微博網,通過網路渠道對競選進行宣傳,後來被人們稱為Web2.0總統,可見奧巴馬對網路的重視。2008年11月5日,奧巴馬擊敗共和黨候選人約翰·麥凱恩,正式當選為美國第四十四任總統(屆數:第56屆,任數:第44任,位數:第43位, 政黨:民主黨)。於2009年1月20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特區參加就職典禮,發表就職演說,並參加了遊行。任期4年。根據美國法律,他還可以在2012年,再次競選總統。 2009年10月9日,據英國廣播公司報道,諾貝爾獎評審會稱,美國總統奧巴馬因「為增強國際外交及各國人民間的合作做出非同尋常的努力」而被授予2009年度諾貝爾和平獎。 民調顯示,2009年奧巴馬的支持率最高達到59%,而後開始滑落,2011年一月份到達48%的水平,而由於經濟手段改革與醫療體制改革,奧巴馬的支持率持續走低,到三月份末降到最低的38%,但後又因擊斃拉登上升,近期又由於前述原因輕微下降,他的平均支持率平均在4、5層之間,屬於中等水平。 2011年11月,福布斯2011權力人物榜:奧巴馬排名第一。盡管在處理高失業率和經濟衰退問題上的不足導致奧巴馬在國內支持率下降,但他在世界舞台上的表現完全不同。隨著「基地」組織領導人本·拉登和利比亞前領導人卡扎菲相繼被擊斃,奧巴馬的影響力迅速上升。
漫畫言說

青年時代的奧巴馬(6張)《飛輪少年》中聯眾國大總統奧馬哈(注意中文是奧馬哈,不是奧巴馬),一般都是認為以奧巴馬為原型,漫畫中同時出現莫西前總統,疑為影射布希前總統。 漫畫中,奧馬哈也是黑人,奧馬哈的一個主要特徵也是「change (改變)」為口號。目前漫畫中,奧馬哈和安達通過腦基移植互換身體了。
名字含義
奧巴馬
英文:Barack Hussein Obama II , 也可以稱其為 Barack Hussein Obama, Junior。 根據有些國家的傳統,有時候,父親會給自己的兒子取和自己一樣的名字。父傳子,子傳孫。可以一直延續下去。為了區別,就加入羅馬數字。也可稱其父親為Senior, 中文翻譯為 「老」。兒子為 Junior,中文翻譯為「小」。 Barack,是Swahili 的名字,來自阿拉伯語。阿拉伯語言中,詞根B-R-K 代表被祝福的意思。Hussein,是他祖父的名,來自阿拉伯語,代表 「好」,或者 「英俊的人」。 Obama,這個姓是他高祖父的名。在非洲國家肯亞的「Luo」部落很普遍,該部落是肯亞的三大民族之一。他們講的是Dhoulou語言。在歐洲殖民者沒有到來前,很多非洲文化中,很多人都是將父親的名作為自己的姓。他高祖父為什麼會有這個名,我們無從知曉。通曉Luo部落文化和語言的專家認為,動詞Bam的含義是」彎曲「,他的高祖父出生的時候可能一隻手,或者一隻腳有點彎曲,也可能是出生的時候,臀部先出來,(英文: breechposition)。
家庭背景
家庭: 父親:巴拉克·海珊·奧巴馬一世,英文:Barack Hussein Obama I,肯亞人。 1.現任美國總統(2009年-):巴拉克·海珊·奧巴馬,2世,英文:Barack Hussein Obama II。 2.美國第一夫人: 米歇爾·奧巴馬(依照美國傳統,婚後冠夫姓)。 3.女兒:瑪麗亞·安·奧巴馬(Malia Ann Obama),娜塔莎·奧巴馬(Natasha Obama)。 4.寵物:葡萄牙水犬。名字為波·奧巴馬 (Bo)。 家庭
奧巴馬祖籍肯亞,是美國歷史上第一位具有黑人血統的總統(據傳美國第二十九任總統哈定有十六分之一黑人血統,故有爭議)。當然,美國社會對黑人和其他有色人種的種族歧視,至今仍然存在,解決種族歧視依然任重道遠。事實上,奧巴馬並沒有像很多美國黑人奴隸的後裔一樣在很多城市的貧民窟長大。他小時候是由他的白人外祖父母撫養,他的童年中有很長時間是在印度尼西亞度過的。因此他的思維方式和美國白人或亞洲人比較接近。奧巴馬的父親老奧巴馬是肯亞的黑人穆斯林,母親安·鄧納姆是美國一名白人女教師。兩人婚姻沒有維持多久,只生下奧巴馬一個孩子。後來奧巴馬隨母親與繼父在印度尼西亞生活4年。 老奧巴馬出生在肯亞西部一個貧窮的小村莊,但是他的家庭在當地仍然屬於較富有的家庭,事實上奧巴馬當選後的財產也就在300萬美元左右,相比起來並不是特別富裕的家庭。奧巴馬的祖父在城市做過小辦事員、家庭廚師等各種雜役,回到家鄉後以精明的頭腦經營一個不錯的小農庄。奧巴馬的父親是祖父的第二個妻子的兒子,奧巴馬的祖母在兒子年幼時因不堪繁重的勞動和丈夫暴躁的脾氣而獨自離家出走再嫁。奧巴馬的父親便由祖父的第三個妻子撫養長大。老奧巴馬在學校時成績優異,性格頑皮,後因經常違反學校的紀律而遭到開除,引來了父親的暴怒。後來在兩名熱心的美國教師的聯系和幫助下,獲得了去海外讀書的機會和獎學金。老奧巴馬將在家鄉的妻子柯齊亞和孩子留給母親照顧,先去夏威夷,後到達美國,在讀書期間與鄧納姆相遇,生下奧巴馬。奧巴馬的祖母和許多親戚如今仍住在那個的小村莊,老奧巴馬1982年因車禍去世後也埋在村內。1992年時,奧巴馬初訪家鄉,把未婚妻領進門。老奧巴馬在肯亞的妻子柯齊亞,育有兩個孩子,兒
奧巴馬一家(5張)子羅伊和女兒奧瑪。 按照奧巴馬的說法,父親從沒真正離開柯齊亞。但鄧納姆說,老奧巴馬確實與柯齊亞分開,但「由於結婚時是一個鄉村婚禮,所以也沒有文件證明離婚」。老奧巴馬和鄧納姆在夏威夷的婚姻也許也沒有適當的文件證明。奧巴馬在回憶錄中說:「這段婚姻如何開始和何時開始依然弄不清,有些細節我永遠沒勇氣弄清。」老奧巴馬和鄧納姆的婚姻結束後,兩歲的奧巴馬由母親撫養,他獨自一人回到了非洲的家鄉。一名美國白人女性露絲隨後追隨他獨自來到非洲,成為了他的第三任妻子,在肯亞為他生了兩個兒子,其中一個兒子死於車禍。但是,老奧巴馬還經常探望柯齊亞。
個人著作
在踏入政壇之前,奧巴馬出版了其青年及早期事業的《奧巴馬回憶錄:我父親的夢想》。該書於1995年出版,並於2004年重印,新版本加入了新版前言和他在2004年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上的演講稿。該書的音頻版本獲得了2006年格萊美獎的最佳誦讀專輯。 2004年12月,奧巴馬與三本書簽約,合約價值190萬美元。第一本書《無畏的希望》(The Audacity of Hope)在2006年10月出版 ,論述了奧巴馬的政治理念。該書自出版後在紐約時報圖書排行榜一直名列前茅。第二本書由於出版合約仍未公開,該書是奧巴馬和妻子、兩個女兒合著的兒童書,其利潤將贈予慈善機構。而第三本書的內容現在也尚未公開。 無畏的希望
美國蘭多姆出版公司旗下的ThreeRivers出版公司表示,奧巴馬新書《我們相信變革:巴拉克·奧巴馬重塑美國未來希望之路》,將在2008年9月8日推出音頻和電子版本,然後於9月9日正式上市。這本書由奧巴馬親自作序,介紹自己的政策立場和這次總統選舉的重要意義。他的競選團隊成員也撰寫了一些章節,介紹奧巴馬在醫療保險、能源和國防安全等重要問題上的觀點。此外,該書還囊括了奧巴馬在競選期間發表的7次演講原文,包括他在宣布競選總統和出訪德國時的演講。 奧巴馬可謂是亂世中誕生的美國總統,他年輕,而且從政時間短。能夠競選總統本身就是一個很大的挑戰,能夠成功競選,更可謂是一個神話。2008年,奧巴馬寫給美國一個神話,給世界一個神話。那麼,他入住白宮後,又會給會大家一個怎樣的美國,一個怎樣的世界?讓我們拭目以待。 目前中國大陸已經引進奧巴馬《無畏的希望》。 奧巴馬相關書籍 《奧巴馬女孩》 《奧巴馬現象/奧巴馬效應/奧巴馬熱》 《奧巴馬時代》 《奧巴馬新政》 《奧巴馬語錄》 同名書籍《巴拉克·奧巴馬》 奧巴馬
個人名言:不管他是多麼不完美的人,對我來說他宛如我家的一位成員。他加強了我的信仰,主持了我的婚禮,給我的孩子施了洗禮。我與他的談話中,從來沒有聽到過他用貶損的語言談及其他民族,也沒看過他用有別於禮貌和尊重的態度來對待與他交往的白人。他就是這樣一個集善與惡為一身的人,猶如他多年所服務的社區一樣。 我無法不認他,就如我無法不認我的黑人社區的同胞一樣。我無法不認他,就像我無法不認我的白人我外婆——一位撫養我長大,為我一再做出犧牲的婦女,一位愛我猶如她熱愛世界的任何其他事物的婦女,她也曾向我透露她在街上看到黑人走過會害怕,而且不止一次說出令我痛心的的歧視種族的話語的婦女。 這些人都是構成我的一部分,也是構成我愛的這個國家的一部分。
編輯本段成長道路
童年時期
別樣的童年:奧巴馬的童年時代是在火奴魯魯和母親還有外祖父母一起度過的。母親安最終和奧巴馬的父親分道揚鑣,結束了這場名不符實的婚姻。之後不久,她偶遇了在夏威夷大學讀書的另外一名外國學生——羅洛.索托洛,他來自印度尼西亞,他的名字在夏威夷語中是「瘋狂」的意思,這讓奧巴馬的外祖父捧腹大笑。
青年時期
青年時期,奧巴馬因為自己的多種族背景,很難取得社會認同。十幾歲的他成了一個癮君子,他和任何一個絕望的黑人青年一樣,不知道生命的意義何在。家境是貧窮的,膚色是被人嘲笑的,前途是無望的,成功的道路曲折得連路都找不著。他過了一段荒唐的日子,做了很多愚蠢的事,比如逃學、吸毒、泡妞等,成了一個不折不扣的「壞小子」,曾以吸食大麻和可卡因來「將『我是誰』的問題擠出腦袋」。有媒體撰文認為,給青年的他帶來深刻影響的不是他的父母親,而是他的外祖父斯坦利·埃默·鄧漢姆和外祖母斯坦利·安·鄧漢姆;媒體同時還披露著名黑人詩人、記者和美國左翼活動家法蘭克·米歇爾·戴維斯也是深刻影響青年奧巴馬的人物,1960年代戴維斯就成為奧巴馬家裡的常客。[1]
高校時期
1983年,奧巴馬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1985年到芝加哥工作主持了一個非營利計劃,以協助當地教堂為窮困的居民組織好職業訓練。 奧巴馬1991年畢業於哈佛大學的法學院,獲得了「極優等」法學博士的學位,也是第一個擔任哈佛法學評論主編的非洲裔美國人,並在此期間獲得了全國范圍的認可。回到芝加哥後,奧巴馬主持了一次選民登記運動,且為民權律師事務所Miner,Barnhill & Galland工作。後來,自1993年至2005年競選聯邦參議員的12年中,奧巴馬一直在芝加哥大學法學院任職憲法講師。
從政之路
1995年,奧巴馬從芝加哥當選為伊利諾伊州國會參議員並在之後的3年中連任;2000年,在競選美國眾議院議員席位失敗後,奧巴馬將主要精力投入到伊利諾伊州的參議工作中。 2004年7月,美國民主黨召開全國代表大會,奧巴馬被指定在第二天做「基調演講」。(所謂「基調演講」,就是民主黨人闡述本黨的綱領和政策宣言,通常由本黨極有前途的政治新星來發表,1988年做「基調演講」的人就是時任阿肯色州州長的柯林頓。)奧巴馬不負眾望,他親自撰寫演講稿,並發表了題為「無畏的希望」(The Audacity ofHope)慷慨激昂的演講。在演說中他提出消除黨派分歧和種族分歧、實現「一個美國」的夢想。該演講後,奧巴馬成為全美知名的政界人物,同年11月,奧巴馬順利的以高達70%的選票當選,成為美國歷史上第5位非洲裔聯邦參議員。 奧巴馬
2007年2月10日,奧巴馬在伊利諾伊州斯普林菲爾德市正式宣布參加2008年美國總統大選,並提出了重點在「完結伊拉克戰爭以及實施全民醫療保險制度」的競選綱領。2008年1月4日,在俄亥俄州民主黨初選大會上,奧巴馬贏得了38%的支持率,領先於知名度高於自己的約翰·愛德華茲以及希拉里·柯林頓,在民主黨諸位候選人中領跑。2008年6月3日,奧巴馬票數領先於希拉里·柯林頓,被定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同年8月23日,在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上奧巴馬被正式提名,從而成為了美國歷史上首個非洲裔總統大選候選人。 2008年11月5日,奧巴馬擊敗共和黨候選人約翰·麥凱恩,正式當選為美國第四十四任總統。
編輯本段競選理念
經濟政策
奧巴馬:反對布希政府對年收入在25萬美元以上富裕階層的減稅政策。 麥凱恩:支持延續布希政府的減少收入稅政策,並打算將企業稅的稅率從35%減至25%。
貿易政策
奧巴馬:敦促就北美自由貿易區協定重新談判,以加強有關勞工和環境方面的條款;支持與秘魯之間達成自由貿易協定。 麥凱恩:支持與哥倫比亞、韓國和巴拿馬之間的自由貿易協定,並與27個歐盟成員國展開有關新自由貿易協定的談判;反對改變北美自由貿易區協定;支持開放新貿易市場。
伊拉克戰爭
奧巴馬:一直反對伊拉克戰爭,並在競選中承諾,如果當選總統,會在上任後16個月內從伊撤出美軍作戰部隊。 麥凱恩:在參議院投票支持對伊開戰,反對在戰爭撥款議案中附加撤軍時間表。
健康保險
奧巴馬:支持延續目前以僱主支付為主的健康保險制度;支持聯邦政府強制推行兒童全民健康保險計劃;設立國家健康保險項目。 麥凱恩:反對聯邦政府強制推行全民健康保險計劃,支持將目前以僱主支付為主的健康保險制度轉變為自由市場體系,並給低收入階層提供一定的稅務減免。
外交政策
奧巴馬:強調談判比軍事行動更重要,表示會與伊朗、敘利亞、朝鮮和委內瑞拉等國領導人談判。 麥凱恩:呼籲美國在國際外交舞台上發揮更積極有力的作用,承諾會推動重建美國與盟國之間的關系。
編輯本段當選經歷
成功當選
2008年11月4日,美國各大電視網公布的初步統計結果顯示,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伊利諾伊州國會參議員貝拉克·奧巴馬在2008年11月4日舉行的總統選舉中擊敗共和黨對手、亞利桑那州國會參議員麥凱恩,當選第44屆美國總統已成定局。據初步統計結果,奧巴馬已獲得297張選舉人票,超過當選總統所需的270張選舉人票;麥凱恩僅獲得145張選舉人票。 成功當選美國第44任總統後的奧巴馬在芝加哥發表講話,表示「這是屬於大家的勝利(this is your victory),美國即將開始改變(change has come to America)」。同時,他還感謝了自己的家庭和團隊,並且向對手麥凱恩表示敬意。麥凱恩也在隨後致電奧巴馬表示祝賀,奧巴馬也表示非常期待麥凱恩能夠加入未來的美國政府一起共事。
中選受挫
2010年11月2日舉行的美國中期選舉初步統計結果表明,美國共和黨時隔四年之後以較大優勢重新奪回國會眾議院多數席位。在國會參議院的競選中,民主黨人以微弱多數保住了多數席位。另外,在州長改選中,共和黨也贏得了全國50個州長的過半職位。在執政近兩年後,奧巴馬政府在這一「中期測評」中慘遭「滑鐵盧」。[2] 2010年11月3日,華盛頓,美國總統奧巴馬打電話給共和黨領袖約翰·博納,祝賀共和黨成功奪取眾議院多數席位。 2010年11月4日,由於選民的不滿和保守派的憤怒,共和黨從奧巴馬總統的民主黨手中獲得了眾議院的多數席位。這是共和黨自大蕭條以來的最大斬獲,僅用四年就中止了民主黨在眾議院的主導權。截至11月9日上午,共和黨在眾議院選戰中已獲得243席,反觀民主黨,只贏得192席。在參議院選戰中共和黨人獲得47個席位,民主黨縮小至53席,但仍控制參議院的主導權力。[3]
編輯本段內閣政府
副總統 喬·拜登(2009年至今)
國務卿 希拉里·柯林頓(2009年至今)
財政部長 蒂莫西·蓋特納(2009年至今)
國防部長 萊昂·帕內塔(2011年接任)
司法部長 埃里克·霍爾德(2009年至今)
內政部長 肯·薩拉查(2009年至今)
農業部長 湯姆·維爾薩克(2009年至今)
商務部長 約翰·布賴森(2011年接任)
勞工部長 希爾達·索利斯(2009年至今)
衛生與公眾服務部長 凱瑟琳·西貝利厄斯(2009年至今)
教育部長 阿恩·鄧肯(2009年至今)
住房與城市發展部長 肖恩·多諾萬(2009年至今)
運輸部長 雷·拉胡德(2009年至今)
能源部長 朱棣文(2009年至今)
退伍軍人事務部長 埃里克·新關(2009年至今)
國土安全部長 珍妮特·納波利塔諾(2009年至今)
內閣級別成員(Cabinet-level)

副總統 喬·拜登(2009年至今)
白宮辦公廳主任 威廉·戴利(2011年至今)
國家環保局局長 麗莎·傑克森(2009年至今)
管理及預算辦公室主任 皮特·奧斯扎格(2009年至今)
貿易代表 羅恩·柯克(2009年至今)
駐聯合國大使 蘇珊·賴斯(2009年至今)
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 奧斯坦·古爾斯比(2010年~2011年6月6日)

❸ 求關於奧巴馬的寫作素材

去看看《奧巴馬回憶錄》吧!那裡有很多素材,可以照搬。呵呵,一個小建議……

❹ 美國人是怎麼得到夏威夷的

1778年歐洲航海家庫克船長首次發現夏威夷群島。那時候,夏威夷群島的各個島嶼是相互獨立的,各自為政,並且經常為爭奪戰爭,就像我國戰國時期一樣。
1810年,來自夏威夷島的卡美哈梅哈經過多年征戰,統一了夏威夷群島。成為卡美哈梅哈一世。稱為夏威夷王國。

1893年美國基督教傳教士率領所有教會成員,推翻了夏威夷王國。政變迫使利留卡拉尼女王遜位、推翻夏威夷王國之後,成立了一個過渡政權-夏威夷共和國。
1896威廉·麥金萊當選總統,開始討論吞並夏威夷,並與夏威夷共和國代表談判,於1897六月簽署夏威夷兼並條約(1897 Annexation Treaty),並於1989年正式成為美國領地。
60年後,1959年美國議會通過並由艾森豪威爾總統簽署Hawaii Admission Act,並由居民表決,夏威夷正式加入美國成為美國的第50個州。

1993年,經美國議會通過,並由柯林頓總統簽署了一份道歉決議(Apology Resolution),想推翻夏威夷王國道歉。這是美國歷史上第一次為推翻一個主權國家道歉。

你說得很對,1958年阿拉斯加成為美國第49個州,次年,1959年7月4日開始,美國的國旗為49個星,直到1960年7月3日止,因為夏威夷成為美國的第50個州,所以從1960年7月4日至今,美國國旗是50個星。
49個星的國旗只使用了一年,在這之前,是從13個星一直加過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