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件傳輸 » 奈及利亞訪問南非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奈及利亞訪問南非

發布時間: 2022-06-16 03:15:44

『壹』 梅姨出訪南非為什麼被懷疑

英國首相特蕾莎·梅(Theresa May)28日抵達南非,開始為期3天的非洲之行。

此次訪問,梅希望讓英國與非洲建立新夥伴關系,加強經貿往來,以降低英國脫歐後的經濟沖擊。

然而,這次「親善之旅」卻被一場涉及南非種族隔離問題的訪問打亂節奏。主持人關於曼德拉的提問讓梅措手不及,甚至整個過程都有些答非所問。

值得一提的是,南非現任總統拉馬福薩(Matamela Cyril Ramaphosa)曾是曼德拉認定的最有潛質的副手,早年就追隨曼德拉,與南非種族主義進行抗爭。在90年代曼德拉率領非國大代表團與南非白人政府開始進行談判、主張廢除種族隔離制度時,拉馬福薩是參與談判的主要代表。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此次非洲之行,梅將會訪問南非、奈及利亞和肯亞三國,這也是梅就任英國首相後首次出訪非洲。

她29日在南非開普敦宣布了一項總價值40億英鎊的非洲投資計劃,並表示希望英國到2022年時成為七國集團(G7)中對非洲投資最多的國家。

有利益才去訪問。

消息來自網易新聞。

『貳』 南非和波札那原來是一個國家嗎求答案

南非和波札那不是一個國家。具體介紹如下:

一、南非

南非位於非洲大陸最南端,東瀕印度洋,西臨大西洋,北鄰納米比亞、波札那、辛巴威、莫三比克和史瓦濟蘭,另有賴索托為南非領土所包圍。海岸線長約3000公里。

南非最早的土著居民是桑人、科伊人及後來南遷的班圖人。17世紀後,荷蘭人、英國人相繼入侵並不斷將殖民地向內地推進。19世紀中葉,白人統治者建立起四個政治實體:兩個英國殖民地(即開普、納塔爾殖民地)及兩個布爾人共和國(即德蘭士瓦共和國和奧蘭治自由邦)。

1910年四個政治實體合並為「南非聯邦」,成為英國自治領。1994年4-5月,南非舉行首次不分種族大選,以非國大為首的非國大、南非共產黨、南非工會大會三方聯盟以62.65%的多數獲勝,曼德拉出任南非首任黑人總統,非國大、國民黨、因卡塔自由黨組成民族團結政府。

二、波札那

波札那是南部非洲內陸國家。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東接辛巴威,西連納米比亞,北鄰尚比亞,南界南非。

波札那獨立前稱貝專納。公元13~14世紀,茨瓦納人由北方遷居此地。1885年淪為英國殖民地,稱「貝專納保護地」。1966年9月30日宣布獨立,定名為波札那共和國,仍留在英聯邦內,實行多黨制,由波札那民主黨執政,塞雷茨·卡馬任總統。

(2)奈及利亞訪問南非擴展閱讀

南非同非洲國家的關系:

南非視非洲為其外交政策立足點和發揮大國作用的戰略依託,將維護南部非洲地區安全與發展、推動南部非洲地區一體化作為其外交首要考慮,參與制訂並積極推動實施「非洲發展新夥伴計劃,積極參與調解辛巴威、蘇丹、南蘇丹、馬達加斯加等熱點問題,在多邊場合努力為非洲國家代言。

南非與非洲國家高層互訪頻繁。2016年,祖馬總統先後訪問奈及利亞史瓦濟蘭、肯亞、辛巴威等國;波札那總統卡馬、南蘇丹總統基爾訪問南非。

2019年,拉馬福薩總統先後訪問莫三比克、史瓦濟蘭、辛巴威、赤道幾內亞、賴索托,赴衣索比亞出席南共體雙三駕馬車峰會、非盟峰會,赴尼日出席非盟與次區域經濟體協調會。尚比亞總統倫古訪問南非。

『叄』 奈及利亞到南非有多遠

3200公里左右

『肆』 有誰知道奈及利亞的文化背景及風俗禮貌行為

奈及利亞的習俗禮儀
奈及利亞聯邦共和國(TheFederalRepublicofNigeria),簡稱奈及利亞,位於西非東南部,是西非的「天府之國」。面積92.3萬平方公里.人口10191萬人,居民中穆斯林佔47%,基督教徒佔34%。英語為官方語言,通用語言有豪薩語、約魯巴誤和伊博語。

奈及利亞的國名來源於流境內的非洲第三*河—尼日河。「尼日」這個詞在柏柏爾語里是「*河」的意思。

首都拉各斯(Lagos),是優美的熱帶海濱城市,人口約400萬,是主要的港口和工業基地。市區高*的現代化建築鱗次櫛比,有國立圖書館、博物館、拉各斯大學等,有國際航空站,海濱是療養勝地和旅遊中心。

奈及利亞是非洲國之一。1960年10月1日獨立。1978年新憲法規定總統民選。國會分參、眾兩院。1971年2月10日與我國建交。

奈及利亞的商務禮俗,由於以前它是英國的殖民地,舊統治者的影響仍然存在。目前他們所採用的文書圖表*多用的是英國模式。貿易以英國為主,其他歐美國家也都有往來。訪政府官員宜穿西裝,訪問商界不必穿西裝,但是宜打領帶。拜會政府機關宜先訂約會,訪問商界,並非必要。拉各斯市內交通困難,往來耗時,訂約會宜將此點格外留心。非洲人比中東商人守時得多,堅持守時,可造好印象。在與政府、公營事業單位做生意時必須找一個中介人,稱之為Promotor,這個人說的話,值得相信。不管職位高低,要求「紅包」的人很多。關於這一點要十分注意,並要其有判斷力。

奈及利亞不但物產豐富,也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黑人國家,占非洲黑人的五分之一。奈及利亞是名符其實的非洲各國黑人的指導者,對實施種族歧制度的南非具有強烈的憎惡感。因此,去過南非的人就不能直接再入境奈及利亞。避免談有關南非的事,另外,所攜的印刷品不要有涉及南非活動的畫面。

訪問奈及利亞最好於10月到次年5月前往,但應避免聖誕節及復活節前後一周的時間去。若干伊斯蘭教假日也都放假。旅行注意事項,由於當地是高溫多濕的熱帶性氣候,瘧疾、黃熱病、破傷風的傳染病相當流行,一定要接受預防注射,並攜帶預防葯物。尤其是黃熱病,除了必須要有注射的證明之外,還會檢查有效日期,這一點要注意。當地飲水還發全,路旁的食物避免吃,沒有煮沸的生水絕對不能喝,可樂與啤酒容易買到。時有偷盜事件、交通事故發生,須小心。電話難通,街道標志也較難識別。

入境時對攜帶的食品,出境時對攜帶的錢檢查甚嚴,有時還會搜身。海關規定,免稅香煙200支,或雪茄50支,或煙草半磅,酒1瓶。當地貨幣禁止出入。外幣進關不限,入境時要確實申報所帶進之外幣,出關時右攜出。
奈及利亞聯邦共和國(The Federal Republic of Nigeria),簡稱奈及利亞,位於西非東南部,是西非的「天府之國」。面積92.3萬平方公里.人口10191萬人,居民中穆斯林佔47%,基督教徒佔34%。英語為官方語言,通用語言有豪薩語、約魯巴誤和伊博語。

奈及利亞的國名來源於流境內的非洲第三大河—尼日河。「尼日」這個詞在柏柏爾語里是「大河」的意思。

首都拉各斯(Lagos),是優美的熱帶海濱城市,人口約400萬,是主要的港口和工業基地。市區高大的現代化建築鱗次櫛比,有國立圖書館、博物館、拉各斯大學等,有國際航空站,海濱是療養勝地和旅遊中心。

奈及利亞是非洲國之一。1960年10月1日獨立。1978年新憲法規定總統民選。國會分參、眾兩院。1971年2月10日與我國建交。

奈及利亞的商務禮俗,由於以前它是英國的殖民地,舊統治者的影響仍然存在。目前他們所採用的文書圖表大多用的是英國模式。貿易以英國為主,其他歐美國家也都有往來。訪政府官員宜穿西裝,訪問商界不必穿西裝,但是宜打領帶。拜會政府機關宜先訂約會,訪問商界,並非必要。拉各斯市內交通困難,往來耗時,訂約會宜將此點格外留心。非洲人比中東商人守時得多,堅持守時,可造好印象。在與政府、公營事業單位做生意時必須找一個中介人,稱之為Promotor,這個人說的話,值得相信。不管職位高低,要求「紅包」的人很多。關於這一點要十分注意,並要其有判斷力。

奈及利亞不但物產豐富,也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黑人國家,占非洲黑人的五分之一。奈及利亞是名符其實的非洲各國黑人的指導者,對實施種族歧制度的南非具有強烈的憎惡感。因此,去過南非的人就不能直接再入境奈及利亞。避免談有關南非的事,另外,所攜的印刷品不要有涉及南非活動的畫面。

訪問奈及利亞最好於10月到次年5月前往,但應避免聖誕節及復活節前後一周的時間去。若干伊斯蘭教假日也都放假。旅行注意事項,由於當地是高溫多濕的熱帶性氣候,瘧疾、黃熱病、破傷風的傳染病相當流行,一定要接受預防注射,並攜帶預防葯物。尤其是黃熱病,除了必須要有注射的證明之外,還會檢查有效日期,這一點要注意。當地飲水還發全,路旁的食物避免吃,沒有煮沸的生水絕對不能喝,可樂與啤酒容易買到。時有偷盜事件、交通事故發生,須小心。電話難通,街道標志也較難識別。

入境時對攜帶的食品,出境時對攜帶的錢檢查甚嚴,有時還會搜身。海關規定,免稅香煙200支,或雪茄50支,或煙草半磅,酒1瓶。當地貨幣禁止出入。外幣進關不限,入境時要確實申報所帶進之外幣,出關時右攜出。

計程車小費20Kobos、飯店、旅館已附加10%小費於帳單內,其他服務每次付20-35Kobos.

『伍』 南非暫時關閉駐奈及利亞大使館,為何這次騷亂造成的後果如此嚴重

這次南非排外騷亂已經致十人死亡,並且造成當地的經濟崩潰,各個國家在南非生活的外國人皆人心惶惶。相比於之前的動亂,這次的動亂更讓人覺得痛心。

兩個國家相互之間發生了暴亂,為了安全考慮,所以南非駐奈及利亞大使館的工作人員,決定將使館暫時關閉。兩個國家的人民都有種族主義的存在,並且彼此充滿了怨恨,這是他們急需要解決的問題。

這已經不再是簡單的關閉大使館的問題了,而是兩個國家之間未來的道路到底應該怎麼走,如果繼續隨著騷亂發生,不協調解決的話很有可能會打破南非的和平,發生戰爭。

『陸』 梅姨因「尬舞"火了嗎

特蕾莎·梅自8月28日起開始其任內的首次訪非之旅,三天內先後訪問了南非、奈及利亞和肯亞三個非洲國家。

據BBC,這是5年來英國領導人首次踏足撒哈拉以南地區,更是1988年撒切爾夫人奈及利亞之行後,英國首相首次到訪奈及利亞。

《衛報》也稱,特蕾莎面臨的挑戰在於,當脫歐占據了政治重心時,英國是否能夠保持對非洲的高度關注。

但《每日電訊》表示,雖然英國重建與非洲的關系之路不會平順,但通過優化政策、高層互訪、增加投資,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柒』 請問去往奈及利亞或者南非這兩個地方從廣東這邊去如何辦理簽證,如果從那邊回來如何辦理簽證回來

中國人去奈及利亞或者南非,直接在中國申請簽證即可(前提是有護照),現在奈及利亞和南非簽證都是可以辦理的,你可以找代辦也可以自己咨詢使館。
如果從奈及利亞或者南非回國,直接回國即可,無需辦理簽證。
如果不是中國人,想在廣東辦理簽證需要有在中國長期居住的證明,以及滿足相關要求,否則無法申請。

『捌』 奈及利亞與周邊國家的關系和其他大國的關系如何

同中國的關系
雙邊政治關系
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奈及利亞聯邦共和國於1971年2月10日建交。建交以來雙邊關系發展順利。2005年,中尼兩國元首就雙方建立戰略夥伴關系達成共識。2009年兩國舉行首次戰略對話。
雙邊經貿關系和經濟技術合作
中尼簽有貿易、經濟、技術、科技合作和投資保護等協定,並設有經貿聯委會。尼是中國在非洲的第四大貿易夥伴、第二大出口市場,也是中國主要投資目的地國。2011年中尼貿易額107.88億美元,其中中方出口92.07億美元。2012年1-10月雙邊貿易額86.81億美元,其中中方出口75.19億美元。中方出口商品主要為機電產品和建築型材等,進口原油和液化天然氣等。截至2011年底,中國企業在尼累計簽訂承包工程合同額316億美元,居非洲第二位。中方已承攬鐵路改擴建、阿布賈體育中心運動員村、發電站、農村程式控制電話網、石油區塊開發等項目。
文化、教育和軍事合作
中尼簽有文化合作協定和高校合作議定書。尼拉各斯大學和阿齊克韋大學各建立了1所孔子學院。2009年10月,「2009中國文化聚焦非洲」活動在尼舉行。2010年,中央電視台第4套和第9套節目在尼落地。2012年3月,中尼簽署互設文化中心的協定。5月,奈及利亞文化中心在北京設立。
1993年起,中方每年向尼提供獎學金名額。2010/11學年,中方向尼提供獎學金名額138個。蘇州大學和拉各斯大學已作為合作夥伴入選中國教育部「中非大學20+20合作計劃」。
中尼兩軍交往始於二十世紀八十年代。2001年9月,中央軍委副主席、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遲浩田上將訪尼。同年7月,尼國防國務部長阿德拉賈率團訪華。2004年5月,尼國防部長寬庫瓦索率團訪華。2007年4月,尼國防部長伊龍西訪華。2008年6月和2009年7月,尼國防部長穆斯塔法兩次訪華。2009年4月,尼海軍司令易卜拉欣訪華。2010年11月,尼空軍參謀長烏瑪爾訪華。
同美國的關系
尼美1960年建交後,兩國關系密切。上世紀90年代,美國因阿巴查軍政府廢除大選結果和處死人權活動分子薩羅-維瓦而對尼實行制裁。奧巴桑喬民選政府上台後,兩國關系迅速改善。奧巴桑喬曾多次訪美。柯林頓和布希總統先後訪尼。2007年亞拉杜瓦總統訪美。2010年,喬納森總統赴美參加核安全峰會並與美總統奧巴馬會晤,美宣稱尼屬於美「戰略優先國」之一。兩國簽署了設立雙邊委員會的協議、可再生能源合作協定、美為尼提供防治艾滋病技術支持框架協議、培訓和部署航空安全的諒解備忘錄。2010年12月,尼美在華盛頓舉行外長級磋商。2011年,喬納森總統赴美出席聯合國艾滋病問題高級別會議期間與奧巴馬總統會晤。2012年4月,尼副總統桑博訪美;6月,尼美雙邊委員會在華盛頓召開高層會議,總結成立兩年以來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問題;8月,美國務卿希拉里訪尼。尼在美有超過100萬僑民。美是尼最大的貿易夥伴之一,尼產品的40%銷往美國。尼是美國非洲增長和機會法案框架下向美國出口最多的黑非洲國家。2011年尼美進出口貿易總額為385億美元,其中尼向美出口337億美元。美在尼石油工業中的投資占尼外資的30%,尼約50%的石油出口至美。美連續多年是進口尼石油最多的國家。2012年以來,美由於本國石油產量增加和兩座適合尼輕質油煉油廠的關閉,大量削減了從尼石油進口,降幅達70%。尼由美國的第五大石油進口來源國降至第六位,印度取代美國成為尼最大原油出口國。
同英國的關系
獨立後兩國關系密切,英國曾是奈及利亞最大投資國。尼在英約有100萬僑民。上世紀90年代,英國對尼阿巴查軍政權實行制裁,並推動英聯邦中止尼的成員國資格。奧巴桑喬當選總統後,兩國恢復合作。2002年布萊爾首相訪尼,2003年伊麗莎白女王訪尼並在阿布賈主持召開英聯邦首腦會。2005年6月,奧巴桑喬訪問英國。7月,奧巴桑喬出席在英國召開的八國集團領導人和非洲國家領導人對話會。2008年7月,亞拉杜瓦總統訪英。2011年7月,英國首相卡梅倫訪尼。2012年2月,喬納森總統訪英。2011年尼對英出口13億英鎊,英成為尼第二大出口國。英在尼投資約占尼外資總額的20%,主要投資領域是石油。
同法國的關系
阿巴查軍政府時期,法國曾中止對尼經濟援助和軍事合作。1999年和2000年,希拉克總統和奧巴桑喬總統實現互訪。2005年5月,奧巴桑喬對法國進行工作訪問並與希拉克會晤。法國將尼列為開展南北合作和提供援助的優先國家之一。2006年11月,尼海軍總參謀長阿德克耶(Adekeye)上將訪法。2008年6月,亞拉杜瓦總統對法進行國事訪問,同薩科奇總統舉行會談。2009年5月,法國總理菲永訪尼。2010年6月,喬納森總統參加在法國尼斯舉行的法非峰會。2011年5月,法國總統薩科奇和喬納森總統在出席象牙海岸總統瓦塔拉就職典禮期間舉行了雙邊會晤。11月,喬赴法出席國際投資者榮譽理事會會議期間,會見薩科奇。2011年尼法雙邊貿易額為73億美元。
同俄羅斯的關系
1961年尼與蘇聯建交,兩國簽有軍貿、經濟和文化教育等合作協定。奧巴桑喬政府執政後,雙邊交往與合作增多。2001年3月,奧巴桑喬總統對俄進行正式訪問,雙方簽署「關於友好與夥伴關系聯合聲明」,決定加強兩國在軍事技術和貿易等方面的合作。2009年6月,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訪尼,雙方簽署了投資促進與保護、和平利用核能合作、和平探索外太空合作、石油合作、在押人員引渡、司法互助等6項協議或諒解備忘錄。2003年,俄為尼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2011年,俄為尼發射第二顆地球探測衛星和另一顆試驗衛星。2011年,兩國的雙邊貿易額為3億美元。
同德國的關系
尼是德國在非洲的第二大貿易夥伴和主要石油供應國之一,德是尼第六大貿易夥伴。1993年6月德參加歐共體對尼的經濟制裁。1999年尼實現還政於民後,兩國恢復經貿合作。同年12月奧巴桑喬總統對德進行國事訪問。2000年兩國政府簽署《奈及利亞與德國投資保護和促進協定》,2001年12月簽署債務重新安排協議。2004年德國總統約翰內斯·勞訪尼。2005年,奧巴桑喬總統對德進行工作訪問。2007年6月,亞拉杜瓦總統應邀出席在德舉行的八國集團與非洲國家領導人對話會議。11月,德國總統克勒赴尼出席第四屆德國-非洲論壇。2011年7月,德國總理默克爾訪尼。12月,兩國外長在柏林簽署成立雙邊委員會的協議。2012年4月,喬納森總統訪德。2011年,尼德雙邊貿易額超過30億歐元。
同南非的關系
奈及利亞曾長期支持南非人民反對種族隔離制度的斗爭。兩國於1994年建交。1995年尼阿巴查軍政府處決人權活動分子薩羅-維瓦後,南非總統曼德拉呼籲對尼制裁。1999年兩國成立雙邊合作委員會,確定兩國副總統會晤機制化。 2008年6月,亞拉杜瓦總統赴南非出席世界經濟論壇會議。2009年5月,亞拉杜瓦總統赴南非出席當選總統祖馬的就職典禮。2010年6月,喬納森總統赴南非出席足球世界盃開幕式。2011年5月,南非總統祖馬出席喬納森總統就職典禮;12月,祖馬總統訪尼。2012年4月,兩國副總統共同出席尼南雙邊委員會會議;6月,尼副總統桑博訪南。
同喀麥隆的關系
兩國於20世紀90年代為爭奪位於兩國邊界的巴卡西半島爆發武裝沖突,奈及利亞軍隊進占巴島大部分地區。2002年10月國際法院作出喀麥隆對巴島擁有主權的裁定。奈及利亞拒絕接受。在聯合國秘書長安南調解下,尼喀兩國元首同意建立後續行動委員會落實國際法院有關裁決。2006年8月,根據雙方達成協議,尼方從巴卡西半島撤軍。亞拉杜瓦當選後即訪喀,喀總統比亞出席亞就職儀式。2008年8月,尼方向喀方移交巴卡西半島管理權。2010年10月,喀總統出席尼獨立50周年慶典活動。2011年7月,尼喀混委會第28次會議在尼舉行,會議要求盡快完成兩國邊界劃定,以解決有關巴卡西半島爭端遺留問題。2012年5月,兩國宣布計劃在年內完成邊界立碑工作;10月,尼政府正式宣布放棄上訴國際法院關於半島歸屬喀麥隆的判決。
同鄰國及其他非洲國家的關系
與鄰國貝南、查德、尼日等經貿往來密切。但同貝南、查德等國在領土或領海劃分上存在爭端。在非洲和次區域事務中努力發揮主導作用,積極斡旋賴比瑞亞、蘇丹達爾富爾、獅子山和象牙海岸等熱點問題。2009、2010年擔任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西共體)輪值主席國期間,推動西共體干預幾內亞軍事政變、尼日尓政治危機和象牙海岸選舉危機。2011年3月,尼作為聯合國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投票贊成在利比亞設立禁飛區的決議。7月,喬納森總統訪問賴比瑞亞期間,被利方授予最高國家特別榮譽。同月,喬出席南蘇丹獨立儀式。2012年馬里和幾內亞比索相繼發生軍事政變,尼參加西共體派遣軍隊赴幾比維和的行動,支持西共體維和部隊出兵馬里的計劃。

『玖』 奈及利亞,是一個怎麼樣的國家

國名:奈及利亞聯邦共和國 (The Federal Republic of Nigeria)

獨立日:10月1日(1960年)

國慶日:10月1日(1960年)

國旗:呈橫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2∶1。旗面由三個平行相等的豎長方形構成,兩邊為綠色,中間為白色。綠色象徵農業,白色象徵和平與統一。

國徽:中心圖案為盾徽。黑色盾面上繪有白色的「Y」型圖案,黑色象徵奈及利亞肥沃的土地,「Y」型圖案象徵流經該國的最大的河流尼日河及其支流貝努埃河。盾徽上端為舒展雙翼的雄鷹,兩側各有一匹白色駿馬,鷹和馬象徵尊嚴和力量。盾徽和白馬立在鮮花點綴的草地上,下面的綬帶上用英文寫著「團結與信心,和平與進步」。

自然地理: 面積92萬多平方公里。尼位於西非東南部,南瀕大西洋幾內亞灣。西同貝南接壤,北與尼日交界,東北隔查德湖與查德相望,東和東南與喀麥隆毗連。海岸線長800公里。地勢北高南低。沿海為寬約80公里的帶狀平原;南部低山丘陵,大部地區海拔200-500米;中部為尼日—貝努埃河谷地;北部豪薩蘭高地超過全國面積面積1/4,平均海拔900米;東部邊境為山地,西北和東北分別為索科托盆地和查德湖湖西盆地。河流眾多,尼日河及其支流貝努埃河為主要河流,尼日河在境內長1400公里。屬熱帶季風氣候,高溫多雨,全年分為旱季和雨季,年平均氣溫為26~27℃。
奈及利亞向喀麥隆移交巴卡西半島

人口:奈及利亞是非洲第一人口大國,人口1.4億(2006年)。全國有250多個民族,其中主要的大部族有北部的豪薩-富拉尼族、西南部的約魯巴族和東部的伊博族。尼主要民族語言有豪薩語、約魯巴語和伊博語,英語為官方語言。居民中信奉伊斯蘭教佔50%,基督教佔40%,其他佔10%。

首都:阿布賈(Abuja)。人口約300萬(2005年)。首都原是南方海港拉各斯(lagos),1991年12月遷入內地城市阿布賈。平均最高氣溫為34至37℃,平均最低氣溫為20℃。

國家政要: 總統奧馬魯·穆薩·亞拉杜瓦(Umaru Yar'Aa) ,2007年4月當選,同年5月宣誓就職。

簡史:奈及利亞是非洲文明古國,早在兩千多年前就有了比較發達的文化。著名的諾克、伊費和貝南文化使奈及利亞享有非洲「文化搖籃」的美譽。公元8世紀扎格哈瓦(Zaghawa)游牧部落在查德湖周圍建立了卡奈姆-博爾努(Kanem-Bornu)帝國。14至16世紀,桑海帝國盛極一時。1472年葡萄牙入侵。16世紀中葉英國入侵。1914年淪為英國殖民地,稱「奈及利亞殖民地和保護國」。1947年英國批准奈及利亞新憲法,成立聯邦政府。1954年奈及利亞聯邦取得內部自治權。1960年10月1日宣布獨立,並成為英聯邦成員國。1963年10月1日成立奈及利亞聯邦共和國。獨立後多次發生軍事政變,長期由軍人執政。1993年11月以阿巴查為首的軍政府接管政權,組成臨時領導委員會和聯邦執行委員會行使國家權力。1998年6月8日阿巴查猝死,9日國防參謀長阿布巴卡爾接任國家元首兼武裝部隊總司令,確定1999年5月29日向民選政府交權。在1999年2月舉行的總統選舉中,人民民主黨候選人、前國家元首奧巴桑喬當選第四共和國總統,並於5月29日就職。 奈及利亞總統宣布將從巴卡西半島撤軍 尼政府反對將尼日河三角洲地區問題國際化

行政區劃:實行聯邦制。設聯邦、州和地方三級政府。1996年10月重新劃分行政區域,全國劃分為1個聯邦首都區、36個州以及774個地方政府。36個州是: 阿比亞州、阿誇·伊博姆州、阿達瑪瓦州、阿南布拉州、包奇州、貝努埃州、博爾諾州、十字河流州、三角州、埃多州、埃努古州、伊莫州、吉加瓦州、卡杜納州、卡諾州、卡齊納州、凱比州、科吉州、誇拉州、拉各斯州、尼日州、奧貢州、翁多州、奧遜州、沃約州、高原州、河流州、索科托州、塔拉巴州、約比州、貢貝州、納薩拉瓦州、贊法拉州、埃邦伊州、埃基提州、巴耶爾薩州。

政治:現行憲法於1999年5月5日公布,同年5月29日起正式實施。該憲法以尼1979年憲法為基礎修訂而成。主要內容包括:尼是不可分割的主權國家,實行聯邦制;實行三權分立的政治體制,總統為最高行政長官,領導內閣治理國家;國民議會分參、眾兩院,是國家最高立法機構,議員由直接選舉產生,任期4年;最高法院為最高司法機構;總統、國民議會均由選舉產生,總統任期四年,連任不得超過兩屆。

經濟:奈及利亞是世界第十大石油生產國,也是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成員國之一。奈及利亞已探明的石油儲量為336億桶,日產原油200萬桶左右,是非洲第一大產油國。奈及利亞獨立初期是農業國,20世紀70年代石油工業崛起,並成為其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目前,石油工業的產值佔到奈及利亞國內生產總值的20%至30%,尼外匯收入的95%和聯邦政府財政收入的80%都來源於石油工業。近幾年,尼石油年出口額均超過100億美元。奈及利亞天然氣、煤炭等資源也很豐富。尼已探明的天然氣儲量達5萬億立方米,居世界前列。尼煤炭儲量約27.5億噸,是西非唯一的產煤國。
八十年代後,隨著國際市場油價下跌,尼經濟陷入困境。1992年被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列為低收入國家。1995年起政府對經濟進行整頓,取得一定成效。1998年由於國際市場油價下跌和國內煉油廠停產,經濟增速減慢。1999年奧巴桑喬上台後,積極推行自由化和私有化改革,實施緊縮的貨幣政策,嚴格限制舉借新債,大力扶持農業,加強石油、天然氣、礦業等產業的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積極爭取外資、外援和債務減免。由於國際市場油價持續上揚這一有利的外部因素,尼經濟形勢趨於好轉。主要製造業為紡織、車輛裝配、木材加工、水泥、飲料和食品加工,大多集中在拉各斯及其周圍地區。基礎設施年久失修,技術水平較低,多數工業製品仍依賴進口。農業在國內生產總值中佔40%。全國70%的勞動力從事農業。農業主要產區集中在北方地區。農業生產方式目前仍以小農經濟為主,糧食不能自給,每年仍需大量進口。 奈及利亞未來有望躋身世界五大天然氣出口國行列 奈及利亞外匯儲備逾600億美元 排名非洲第一 專家:奈及利亞已探明石油儲量將在43年內耗盡 奈及利亞取代南非成為非洲及中東地區最大電信市場

新聞出版:新聞和出版事業較發達。全國各種報刊雜志近百種,電台和電視台有幾十個。聯邦和各州政府設有主管宣傳事務的新聞部。主要報紙有《笨拙報(英文)、《每日時報》(英文)、《衛報》(英文)、《新奈及利亞人報》(英文和豪薩文)、《民族和睦報》(英文)、《先鋒報》(英文)。奈及利亞通訊社(簡稱NAN)是1978年10月成立的官方通訊社,泛非通訊社西非地區總分社的工作亦由尼通訊社承擔。奈及利亞聯邦廣播公司(簡稱FRCN)的前身是1952年成立的奈及利亞聯邦無線廣播公司,1978年6月改為現名。奈及利亞國家電視台(簡稱NTA)成立於1962年,由聯邦政府新聞與文化部領導,有工作人員5000多人。全國劃為6個電視區。目前有45個電視台,其中13個為私人有線電視和衛星轉播站。

外交:奉行不結盟、睦鄰友好和「以本國利益為中心」的多元化外交政策。積極維護非洲團結,促進地區合作,推動西非地區經濟一體化進程。積極參與聯合國和非洲地區組織的維和行動,謀求發揮非洲大國作用。

與中國關系:1971年2月10日,奈及利亞與中國建交以來,兩國友好合作關系發展順利。雙方在經貿、油氣開發、基礎設施建設、農業、高科技等領域的合作發展迅速,成果顯著。2005年,中尼雙邊貿易額達28.3億美元,同比增長29.6%。奈及利亞已成為中國在非洲的重要貿易夥伴和投資對象。2005年4月,奧巴桑喬總統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兩國發表聯合公報。2006年4月,胡錦濤主席對奈及利亞進行國事訪問,胡錦濤在奈及利亞國民議會發表了題為《為發展中非新型戰略夥伴關系而共同努力》的重要演講,兩國並發表聯合公報。2008年2月27日至3月1日,亞拉杜瓦總統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兩國發表聯合新聞公報。

『拾』 我想了解非洲,主要是南非和奈及利亞,有相關國家的官方網址的給提供一下吧,多謝!

http://www.all-africa.net/
http://www.liblib.cn/CA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