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件傳輸 » 新聞采訪問些什麼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新聞采訪問些什麼

發布時間: 2022-06-14 20:38:28

① 關於新聞采訪的一些問題

問題一:首先我覺得電視台這樣能通過直播或轉播的媒體能更好的采訪到當事人。因為平面媒體在現在的日常生活中逐漸弱化,動態媒體大量植入受眾的日常生活

問題二:不會一一去找當事人進行采訪,這些媒體會把當中最有權威的一家媒體的言論作為通稿進行采編,然後再發放出來

問題三:一般都會是電話預約,自己找到相應的媒體反應情況,媒體內部也設有熱線電話服務平台,記者會根據你提供的信息和你進行交談和實地采訪

問題四:一般情況下,記者所編寫的信息都會以化名來陳述當事人的時間,如果是電視采訪,當事人有權要求媒體進行圖像處理(打上馬賽克或者虛化人物,保持當事人正常聲音信息即可),在采訪過程中如果當事人需要應主動提出保密當事人自身信息,如媒體沒有保密,給當事人造成困擾,當事人可通過法律途徑與該媒體進行協商。

問題五:不應該是規定僅一家媒體可以去做後續采訪或深度報道,可能其中有買斷信息源之類,最後只有天下博客能做獨家采訪

② 新聞采訪有哪些基本形式

新聞采訪的方式

一、直面采訪指記者直接面對采訪對象進行采訪,或稱面對面采訪。

二、視覺采訪即用眼睛采訪。

三、書面采訪指記者在同采訪對象不能面對面交談的情況下,通過書面提問的形式進行采訪,得到書面答復。

四、體驗式采訪即記者參與被報道者的生產實踐和工作實踐,親身體驗他們勞動的酸甜苦辣,並在體驗中進一步采訪。也稱親歷式采訪。

五、隱性采訪又叫微服采訪。記者采訪時,不公開自己的身份,隱姓埋名,使用權對方不知道你是記者,也不知道你工作的意圖。

六、電話采訪即記者通過電話這種現代化的通訊工具,同采訪對象對話,了解情況,采訪新聞。電話采訪的最大優勢是快捷,美國稱之為「快餐式采訪」。

七、網路采訪指記者在網上通過「電子郵件」(E-mail)這一信息傳遞載體向特定的對象進行采訪,或者以「郵件列表」(Mailinglist)、「新聞討論組」(Usenet)、QQ等形式向不確定對象群進行采訪,也可以是由記者藉助電腦網路進行資料檢索、數據查詢等「靜態」采訪。

八、精確新聞采訪追求報道的深入、精確和科學。方法包括:問卷調查、訪談調查、量化分析統計、抽樣調查、實地實驗、民意測驗以及橫向定時調查、縱向追蹤調查等。

③ 作為記者,采訪成功人士會問哪些問題

一般記者在去采訪之前會准備一份采訪提綱。如果要回答采訪提綱怎麼寫的問題?我想還是先要回答什麼是采訪提綱。
采訪提綱說白了很簡單,就是你要采訪對象要回答的一些問題的羅列。這些問題又不簡單是乾巴巴的羅列,需要的是你對他本身的認識。

一、確定采訪主題

一般報社在派記者進行采訪之前實際上已經確定好了采訪主題,而記者需要做的就是圍繞主題進行相關背景調查,快速翻閱資料,做到心中有底。

我記得自己在進行中國文化為什麼要走創新之路這個采訪主題時整整看了一個下午關於文化創新方面的報道。我始終認為,記者要采訪首先要比被采訪者在這方面還懂得要多,雖然你不可能是專家,但你可以借著快速充電成為半個專家,不然去采訪,可能人就丟大了。

二、熟悉被采訪人資料

舉例來說,你采訪的是某個事件的某個人,那麼你需要了解圍繞這個人曾經發生過什麼樣的事情做個一個全面調查,比如有著自己的經歷、讀過什麼樣的學校、有著怎樣的性格、辦事風格是什麼?最近他發生了什麼樣的事情……需要說明的是,也許有些資料對記者來說可能根本就用不上,但我覺得這很難說,其實采訪的過程就跟上戰場一樣,也講究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三、深入了解采訪背景

如果采訪的是一個事件,那麼你同樣需要對事件先做一番調查。如何調查?你需要調閱大量的資料,你可以看電視上的事件回放、需要看其他媒體對它從各個角度進行的報道,媒體不一樣報道的角度也會有不同,同時,你要將各個媒體不同角度進行的采訪和報道做個總結,他們各表達出了什麼東西,有著怎樣的觀點,被采訪人又是怎樣回答這些問題的,他的回答是否一直都是統一的,也就是說從他的回答里理解他的內心所想。把這個事件做到爛熟於心,而且需要將事件里的這些人物之間的關系弄明白弄清楚,然後站近了看站遠了看,是不是還缺少一些東西?你是不是還有不明白的地方,而這些不明白的地方,就是你本次所要采訪時要提問的地方。

四、整理線索

通過對被采訪人和采訪事件的了解,整理出已經成型的一些觀點和看法,以及還未成型的觀點,尋找本次采訪線索,也即突破口。

五、設計問題

通過對人和事件的了解以及對線索的整理,進行問題的設計。需要說明的是,問題的設計是需要環環緊扣的,它們之間並不是分散的關系,采訪就是一條流水線,記者需要做的是沿著這條流水線向下走。什麼稱為向下,就是深入挖掘事件的本質,盡力想辦法讓事件的參與人告訴人們事件的本來面目是什麼,他本來想收到什麼樣的效果。讓讀者讀完之後也覺得還是有所收獲的,如果你的讀者看完之後覺得不知所雲,好的證明你本次的采訪是失敗的,其實從源頭上已經失敗了,在於你的問題設計不合理。

六、羅列你的問題

將問題設計之後你就可以在紙上羅列你的問題了,羅列完之後你需要再看一遍你的采訪提綱是否有什麼漏洞。

七、其他

以上都是采訪前的准備工作,關鍵在於采訪過程。在采訪過程中,你會發現有時候你的采訪對象並不像你想像的那樣沿著你的思路走下去,那怎麼辦?無所謂就沿他的思路好了,記者需要把握的是采訪主題不發生偏移,同時還要注意在采訪過程中發現線索,可能你在采訪前期的准備時並沒有發現這條線索,別的報紙也沒有提及,而此時你的采訪對象說了出來,你就需要緊追不放,在完成新聞采訪主題的同時你還拿到了別人之前所沒有注意到的新聞。

④ 新聞采訪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新聞采訪包括很多種的方法,一般比較常見的有座談、訪談、現場考察等。 一 創造良好的對話環境對於新聞采訪來說,良好的對話環境可以提供給記者與采訪對象一個好的溝通氛圍。對話環境的良好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記者的人際溝通能力。這就要求記者採用合適的方式拉近與采訪對象的心理距離。一般情況下,記者在對采訪對象進行深入的了解以後,可以輕松的用他們所熟悉的事物來引起話頭,開展對話,這樣能夠比較容易贏的對方的信任,引起他們談話的興趣。在某些特殊的情況下,記者需要把采訪提綱交給采訪對象,以便使整個采訪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最有效的信息。這種情況下,開門見山是最好的采訪方式了。二 不同采訪題材要求不同的提問方法不同的采訪題材,不同的人生經歷,不同的性格,不同的職業等,所有這些因素都使的記者面對的采訪對象總是處在變動之中。要想取的良好的采訪效果,就必須把握各種采訪對象的心理,採取不同的采訪技巧。在這繁多的影響被采訪者談話心態的因素中,最為重要的是采訪題材。采訪題材有時是符合採訪對象的利益與價值觀的。在這種情況下,記者的采訪比較容易進行,記者往往會得到采訪對象的歡迎和禮遇。這樣記者在采訪時,可以進行正面的、直接的提問,只要循序漸進、理順邏輯就可萬事大吉了。當采訪題材不符合採訪對象的利益和價值觀時,記者就難以與采訪對象進行流暢的溝通了。在冷淡、刁難、不合作等局面出現時,記者就需要旁敲側擊甚至利用采訪對象談話漏洞進行提問的方式。旁敲側擊是一種啟發和引導,一般先由記者擺出和新聞事實有關的材料,推進與采訪對象之間的進一步談話。在鳳凰衛視一期節目中,記者通過旁敲側擊的提問的方式,將所謂的 「愛心媽媽」貪污公款的事實擺在觀眾面前,使受眾了解到了事實的真相。三 采訪提問要講求引導的藝術好的提問可以積極引導采訪對象對新聞事實進行敘述。當采訪對象有難言之隱時,記者不能產生急躁情緒,相反要耐心說服,邊等待,邊引導,以巧妙的引導來消除采訪對象的思想顧慮。只有這樣,采訪對象才有可能將有關內容和盤托出。「一句話百樣說」,在這些多樣的提問形式中,要進行靈活的選擇,多多揣摩對方的思想、情緒、顧慮等。這樣可以促使采訪對象進行積極的回憶,從而提供更多有價值的新聞題材。除了以上的這幾種提問方法外,我們在采訪提問中還要注意這樣一些問題。一方面要注意提問的邏輯性。記者提問的目的就是獲得信息,因此所有的提問都必須以方便采訪對象說話為前提。所提問題要給采訪對象充分的發揮空間,但又不能偏離主題。采訪問題要根據采訪目標設計,各問題之間可以是並列、遞進、轉折等關系,但應避免東一榔頭西一棒子,沒有邏輯順序。再者,提問力求簡潔明確。新聞不同於文學,簡潔是其基本要求。記者提問,要讓采訪對象迅速理解問題的意思,並迅速作出反應,提供給記者所需要的有關新聞事實的 信息,明確而不轉彎抹角。此外,記者提問要有具體指向性。采訪中問題的設計不能過於開放、寬泛,應該具有一定的指向性,使采訪對象的回答能集中在一定的有效范圍內。文學作品中有「千言萬語化成一句話」之說,但新聞記者采訪最好能一句話引出采訪對象的千言萬語來。新聞采訪是新聞記者這種職業的一個重要特點,是新聞記者工作的重要內容,在采訪過程中,只有掌握了正確的提問方法,才能在采訪過程中收到良好的效果,達到做好新聞宣傳的目的。

⑤ 新聞通訊寫前的采訪該問些什麼問題呢

采訪具體要求:

1.時間、地址的預約;

2.如有變動,第二方案的制定;

3.采訪內容的擬定,包括問題的准備;

4.事前對采訪對象的背景了解和資料收集;

5.事前對中大歷史(包括康樂園和石牌)要有一定了解;

6.對於是否可錄音和照相要事先詢問被采訪者;

7.采訪進行時對主題的把握(盡量不要離題)、時間的控制;

8.采訪時要與被采訪者形成互動;

9.采訪時注意自己的表情和語速、說話的清晰和明了;

10.采訪時遇到不清楚的地方要及時提問,絕對避免主觀編造和添加;

11.采訪後可詢問是否可以提供相關資料;

12.贈送一定的禮品表示感謝;

13.將完成的采訪稿寄回給被采訪人,請其過目並可適當讓其修改;

14.將最終出版物寄送一份給被采訪人並再次表示感謝。

⑥ 新聞采訪中,記者的提問技巧有哪些

  • 關於新聞采訪的五個提問技巧:

一、提前准備

記者基本功中有一項便是訪前准備。訪前准備是采訪中很重要的一環,被稱為「靜態采訪」。有人把采訪比作「面對面的短兵相接的戰斗」,這意指采訪是記者與采訪對象在思維上的交鋒。要想取勝必須知已知彼。這種「戰斗」往往在一兩小時,甚至幾十分鍾內結束,而為了這短暫的一瞬,記者往往准備了幾天、幾星期、幾個月,甚至更長。

義大利著名女記者、作家奧麗亞娜·法拉奇談到對鄧小平的采訪時說:「那次采訪很深入、很詳細,用了兩天時間,很有意思。對於記者來說,那是一次很成功的采訪,不太難。對方合作得很好,應該說是一次很成功的采訪。我想提的問題全都提了。」這次被法拉奇認為成功的采訪與她訪前的充分准備是分不開的。她在訪問鄧小平以前,看了好幾公斤的材料。從她的新聞稿中可以看到她對鄧小平、毛澤東、林彪、「四人幫」、中蘇、中越、中柬關系都有一定了解。

同樣的,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記者邁克·華萊士給自己定的規矩是在進行專訪前,至少准備好三十至四十個「扎實」的問題;而在通常情況下,他在紙上會記上一百個問題。

但有些記者采訪前根本不做任何准備,不對采訪對象進行了解,不對相關信息進行了解,也沒擬好問題,出門就向采訪單位要材料,然後匆忙上陣,往往不是提的問題沒擊中要害,就是所提問題有限,找不到話題,采訪中出現「冷場」。回來後只好抄材料了事,結果是寫出的新聞作品干癟無味。

二、問題具體

新聞作品生動處的來源之一是細節。就是說記者在采訪時要挖出那些細微的閃耀點,積累豐富具體的素材。新聞是用事實說話的,有了具體的東西,才能深入認識事物。沒有一個個具體的事實,具體的數據,全是一般性的材料是難以寫出好新聞的。因此記者提問要具體,不能漫無邊際,也不能大而不當。那種不分場合、時機,動不動舉起話筒就問:「你現在感想如何?」的采訪提問是不可取的。因為這樣的問題太寬泛,對方往往不知從何答起,只能說「我太高興」「太激動」之類。

我國高校擴招的頭一年,湖南日報社的一位記者去某所大學采訪,談到該校為擴招進行的保障工作時,接待的工作人員大談特談,但所說的都是些大政策方面的東西,偶然說起新修的一座澡堂,記者馬上追問,澡堂有幾層?有多少間?可以同時容納多少人洗澡?每周的開放時間是多少?還有沒有其他的新設施?那位負責人很快就將一些數據提供出來。如果當時記者不問具體,對方很可能就一語帶過,那麼就得不到具體的材料了,而只有概括性的東西。

三、針對性提問

俗話說」一把鑰匙開一把鎖。」記者采訪提問也應根據不同的人提不同的問題。反過來說,就是根據不同的問題選擇不同的采訪對象,或同一類問題根據不同的人而採取不同的問法。一般規則是問全局性的問題就找負責這方面的領導或工作人員。要問點上的情況就找基層普通幹部、群眾。要問知識性的事情就找專家學者。

一次,筆者到部隊采訪,想了解官兵關系方面的一些情況,於是問一名戰士:「你認為當前新形勢下,該如何處理好乾群關系?」結果那位戰士立在那兒,囁嚅半天也沒說出什麼東西來,後來,我改口問:」你認為要做一名受士兵歡迎的隊長,他應具有哪些素質?」這下,戰士反應過來了,馬上談了起來,而且講得還很生動。但如果當時是就這個問題詢問部隊某位高層領導,那麼第一種問法就比較合適了。

四、尊重被提問者

記者的言談舉止、對采訪對象的態度不僅深深影響采訪效果,而且也將影響到采訪對象對記者所代表的媒體的看法。因此,記者在采訪時,一定要注意禮貌,尊重對方。現在,人們的素質都有很大提高,注重自我價值,對媒體不再有以前那樣的敬畏感和神秘感,也更懂得在媒體中如何充分發表自己的言論。這對記者來說既是有利的,但同時也要求記者更加要重視現代生活中人們交往時遵循的禮節禮貌。特別是被尊重的需要。自以為是、盛氣凌人、高高在上的記者往往會讓采訪對象避而遠之。

尊重采訪對象,一是尊重對方風俗習慣。記者在采訪時應該入鄉隨俗,以免引起對方不快

其次是注意對方的地位身份,提問得體,不唐突、不魯莽、不咄咄逼人,不要不合時宜地提問,也不要太讓對方難堪。特別對於一些敏感的、涉及他人隱私的話題,突如其來的提問會讓對方措手不及,有個性一點的采訪對象乾脆會拒絕回答。所以更要尊重采訪對象,在徵求對方意見後,再以對方所能接受的方式提出。

最後,記者在對方回答問題時要仔細傾聽,認真記錄,不要隨意打斷,也不要東張西望、心不在焉、打呵欠或玩手上的筆,或是手機響後,不徵求對方的同意就旁若無人的接聽,這都會引起對方的不滿。

五、營造和諧氣氛

記者要求在短時間內與采訪對象「一見如故」,傾心相談。這就要記者有一種特殊本領,能夠消除陌生,讓對方很快熟悉自己,適應自己,達到一種和諧的提問氣氛。

⑦ 采訪時需要注意些什麼

采訪時需要注意以下事項:

一、尊重采訪對象

新聞采訪要獲得第一手材料,就必須先獲得采訪對象的信任。所以,尊重新聞采訪的對象,不僅僅是新聞記者的職業道德,也是采訪能否成功的關鍵所在。

另外,尊重采訪對象也是保證新聞采訪、傳播客觀公正的前提。特別是采訪有較大矛盾沖突的事件時,新聞記者必須客觀公正,尊重各方利害關系人,做到不偏不倚,認真聽,客觀記錄,公正采訪,保證報道的客觀與真實。

二、約定采訪時間

進行新聞采訪之前,一定要盡可能與采訪對象約定適合的采訪時間,確保采訪的順利進行。同時,約定采訪時間也可以使采訪對象對新聞采訪有一定的准備,便於采訪配合。在約定采訪時間時,也可以事先商定一些采訪的主要內容、采訪方式等。

三、注意營造采訪氣氛

新聞采訪需要特定的環境氣氛。新聞記者可以通過采訪前的一些預定情景設計,使采訪對象盡快地進人采訪氛圍。可以運用心理學的原理,設定特定情景,根據采訪對象的反應,對其進行心理剖析,以便獲得對采訪對象的准確把握和認識。

四、合理選擇采訪方式

根據新聞事件的不同和新聞人物的不同,應該選擇不同的采訪方式,以便提高采訪質量和效率。對新聞人物可視情確定單獨采訪、現場采訪、召集座談會采訪,或藉助會議采訪等不同方式。

采訪時的說話藝術

1、采訪中要努力與采訪對象交流思想,在推心置腹的交流中建立知心朋友關系才能把采訪引向深入。

2、對善言談者,要耐心聽取;對離題漫無邊際的談話要注意引導,不要顯得不耐煩或急躁。

3、對不善言談者,要輕聲慢語,不退不逼,幫助對方回憶和思考。

4、對不肯交流者,做好宣傳解釋工作;對沒有時間交談者,要見縫插針,粘住不放。

5、根據不同的對象,採用不同的語言表達方式。

6、一次只問一件事情,有針對性。

⑧ 采訪時要問什麼問題

寫作思路及要點:以采訪晚會幕後工作人員為參考

正文:

1、你覺得晚會的節目咋樣?

2、你覺得那個節目最有意思?

3、你覺得這次晚會的亮點在哪裡?

4、你覺得這場晚會有沒有需要改進的地方?

5、你是否有興趣參加這樣的晚會並上台表演?

6、幕後做了哪些工作?

(8)新聞采訪問些什麼擴展閱讀:

1、采訪的目的

采訪的目的是為了獲得適於向大眾傳播的新聞事實。不論采訪的客體是自然現象還是社會現象,記者注意的只是為大眾所關心的具有新聞價值的事實。

2、采訪的要求

新聞采訪要求采訪者具有新聞敏感、應變能力和采訪技巧,即能夠在縱橫交錯的客觀事物中敏銳地發現新聞,在稍縱即逝的機遇中迅速地捕捉新聞,在各種困難的條件下巧妙地挖掘新聞。

新聞采訪除突發事件的采訪外,新聞記者在平時還從事主動的、有目的的采訪。這種采訪事先有明確的報道思想,有充分的資料准備,有周密的采訪計劃。

⑨ 在抗擊疫情中,采訪學者應該提問什麼問題

對此次疫情的高效控制的看法相關問題。

采訪是新聞工作人員出於大眾傳播的目的,通過觀察和訪談等方法,對可能收到廣泛關注且鮮為人知的信息的搜集活動。是新聞寫作的前提,是一種特殊的調查研究。采訪是采訪者對客體事物的認識過程,是采訪者運用自己的新聞觀點、知識積累和思維方式,通過親自觀察、傾聽,經過思索而做出分析判斷的過程。


目的

采訪的目的是為了獲得適於向大眾傳播的新聞事實。不論采訪的客體是自然現象還是社會現象,記者注意的只是為大眾所關心的具有新聞價值的事實。

要求

新聞采訪要求采訪者具有新聞敏感、應變能力和采訪技巧,即能夠在縱橫交錯的客觀事物中敏銳地發現新聞,在稍縱即逝的機遇中迅速地捕捉新聞,在各種困難的條件下巧妙地挖掘新聞。 新聞采訪除突發事件的采訪外,新聞記者在平時還從事主動的、有目的的采訪。這種采訪事先有明確的報道思想,有充分的資料准備,有周密的采訪計劃。

⑩ 新聞采訪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和技巧

新聞采訪注意事項和技巧:

1、在交談中發現線索

在采訪中聽介紹的時候,一定要邊聽邊動腦分析,盡量啟發被采訪者多談一些與新聞有關的素材。一是要善於啟發交談者講話的願望;二是要善於抓住中心問題;三是要善於抓住細微的變化。

2、現場采訪觀察要仔細

直接到現場看,是采訪的重要方法之一。一是觀察要全面;二是觀察要入微;三是觀察要深入。

3、問情況要虛心

提問,是采訪成敗的關鍵。采訪提問是藝術新聞采訪,不可輕視。提問一定要看采訪對象、新聞事件性質和場合。如何掌握提問這門藝術呢一是分層次提問;二是問話要抓住對方心理;三是注意一些不該提問的問題。

4、盡量找一些看起來隨和,願意接受采訪的人來進行。

如果你經常參與采訪作業的話,你就會發現采訪中會遇到很多尷尬的情況,尤其是遭到別人的拒絕。很多人並不喜歡出鏡,所以不太可能接受你們的采訪。因此,在選取詢問人群時,你頭腦中要基本有數。你要盡量選取一些看起來比較隨和,熱情的人,這樣的人願意接受采訪的概率相對大一些。

5、掌握個別采訪的技巧

為了了解某個問題或細節,可以找當事人或知情人做細致調查。學會對采訪的材料進行剪裁

我們采訪後,做了記錄,就好比是做衣服有了布料,但有了布料並不等於就做出了好衣裳,要做好衣裳,還得對布料進行剪裁,加工。同樣我們要想將采訪所得整理成一篇采訪稿,也得學會對材料進行剪裁,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