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香港影壇有哪些頗具影響力的影視家族
1、許冠文、許冠英、許冠傑
其實他們是四兄弟,還有老二許冠武,只不過他經常在幕後工作,我們就不把他算進來了。
爾冬升應該是三兄弟中最有才的一個,出演《三少爺的劍》成名,後來轉型做導演,拍攝了《癲佬正傳》《新不了情》《色情男女》《旺角黑夜》《槍王之王》等電影。
㈡ 鮑德熹的介紹
鮑德熹,電影人,享譽世界的華人攝影大師。2001年以《卧虎藏龍》獲得奧斯卡最佳攝影獎,是第一位也是目前僅有的一位獲此殊榮的非美籍華人攝影師。鮑德熹曾6次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攝影,1次獲得金馬獎最佳攝影,被授予香港銅紫荊星章。34420號小行星以他的英文名字「Peter Pau」命名。1鮑德熹從小經歷黃金時代的香港傳統片場,少年時代在內地廣州生活成長,青年階段遠赴美國,是當時為數不多親身前往好萊塢系統學習電影的華人。香港傳統片廠制的耳濡目染與美國新好萊塢浪潮下學院教育的完整訓練,使得鮑德熹對於東西方的電影藝術、技術融會貫通集大成於一身。
㈢ 香港演員鮑方的子女
香港演員鮑方在二女一子,分別是長女鮑起嘉、次女鮑起靜、兒子鮑德熹,除長女外,其它兩名子女均從事影藝事業
鮑起靜,出生於香港,香港藝人、演員。
1956年,考入長城電影公司的藝員訓練班。1977年,參與其父鮑方執導的香港文藝片《屈原》。1980年,參與長城公司投拍的武俠電影《白發魔女傳》。2008年,鮑起靜參演香港導演許鞍華執導的電影《天水圍的日與夜》,憑藉此片先後獲得第15屆香港評論學會的最佳女主角獎、第2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2010年參演電影《月滿軒尼詩》 。2013年先後出演電視劇《歲月樓情》、麥浚龍執導的電影《僵屍》。
鮑德熹,電影人,享譽世界的華人攝影大師。
2001年以《卧虎藏龍》獲得奧斯卡最佳攝影獎,是第一位也是目前僅有的一位獲此殊榮的非美籍華人攝影師。鮑德熹曾6次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攝影,1次獲得金馬獎最佳攝影,被授予香港銅紫荊星章。34420號小行星以他的英文名字「Peter Pau」命名。
鮑德熹從小經歷黃金時代的香港傳統片場,少年時代在內地廣州生活成長,青年階段遠赴美國,是當時為數不多親身前往好萊塢系統學習電影的華人。香港傳統片廠制的耳濡目染與美國新好萊塢浪潮下學院教育的完整訓練,使得鮑德熹對於東西方的電影藝術、技術融會貫通集大成於一身。
㈣ 鮑德熹的家庭成員
父親:鮑方(演員,導演,香港電影金紫荊獎終身成就獎)
母親:劉甦(演員,服裝設計)
姐姐:鮑起靜(演員,香港電影金像獎及香港電影評論學會最佳女主角)
姐夫:方平 (鮑起靜丈夫,演員,監制)
㈤ 香港演員鮑方的兒子
鮑德熹,電影人,享譽世界的華人攝影大師。2001年以《卧虎藏龍》獲得奧斯卡最佳攝影獎,是第一位也是目前僅有的一位獲此殊榮的非美籍華人攝影師。鮑德熹曾6次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攝影,1次獲得金馬獎最佳攝影,被授予香港銅紫荊星章。34420號小行星以他的英文名字「Peter Pau」命名。
㈥ 香港演員鮑方的兒子是卧虎藏龍的攝影鮑德熹嗎
對!卧虎藏龍的攝影鮑德熹就是香港演員鮑方的兒子。
可以參看網路的簡介:
http://ke..com/view/199137.htm
㈦ 電影《滿漢全席》的導演是誰幕後人員介紹。
電影:《滿漢全席》(又名《金玉滿堂》)
導演:徐克
地區:中國香港
類別:喜劇/愛情
語言:粵語/普通話
片長:102 Min
上映時間:1995年
演員:張國榮 ... 趙港生
袁詠儀 ... 歐嘉惠
趙文卓 ... 龍昆保
鍾鎮濤 ... 廖傑
羅家英 ... 歐兆豐
熊欣欣 ... 黃榮
中國第一名廚廖傑一心撲在事業上,妻子生產都不在身邊。嬰兒出生即夭,其妻傷心遂棄其而去,廖傑從此自暴自棄,終日麻醉於酒精之中。本是黑道中的張國榮飾演的趙港生,為獲得移民加拿大的資格,不惜痛改前非,參加廚藝大賽,但不果,後往滿漢樓,找歐兆豐學廚。與此同時,飲食界名人黃榮來到滿漢樓,向歐提出比賽滿漢全席,歐不虞有詐,毅然答應,結果中計被氣得病發送往醫院,趙為博得歐女的青睞,全力支持歐往廣州找廖傑出山相助,而廖之前妻也返回相勸。廖發奮振作,終在廚藝比賽中戰勝黃榮
幕後人員介紹
動作指導:熊欣欣
著名動作導演、演員。廣西柳州人。和徐克有著良好的合作關系和友誼,曾出演《黃飛鴻》、《滿漢全席》、《刀》等作品,1997年擔任徐克導演首部好萊塢電影《反擊王》中擔任動作導演,其後更在多部好萊塢影片中擔任動作導演。因成功詮釋徐克的《黃飛鴻3》中的鬼腳七一角而常被人昵稱為「七哥」的熊欣欣,於1987年加入了由劉家良領軍的劉家班擔任武行,曾當過李連傑、周潤發等多位演員的替身。除了演出過《刀》、《滿漢全席》等多部膾炙人口的影片外,熊欣欣還是位出色的武術指導,好萊塢電影《反擊王》、《全職劍客》、《不死潛龍》、《七劍》、《順流逆流》中的動作均出自他手。與徐克共有14次的親密合作。
攝影指導:鮑德熹
鮑德熹出身於演藝世家,父親鮑方是著名演員。鮑德熹從小熱愛藝術,在廣州讀完中學,後去美國舊金山藝術學院就讀。1984年回香港後,執導了影片《爵士駕到》,1986年在方平監制的影片《喜寶》里擔任攝影。入行以來憑《不脫襪的人》、《九一神鵰俠侶》和《白發魔女傳》奪得香港電影金像獎的最佳攝影,曾經憑《卧虎藏龍》奪得波士頓影評人團體最佳攝影、芝加哥影評人協會最佳攝影和紐約影評人聯會最佳攝影等獎項
㈧ 鮑德熹的國籍
香港 影片中大部分數字特效鏡頭都是香港先濤數碼完成的,但後來先濤數碼因故撤出了該片的後期製作,開頭氂牛谷戰役中的特技鏡頭,是由攝影鮑德熹帶人完成的。
㈨ 《卧虎藏龍》影片有關畫面、鏡頭、攝影方面的分析
從攝影角度重看卧虎藏龍 從攝影的角度重看《卧虎藏龍》,無非就是再次欣賞一場色彩和空間的對話,這些都和中國畫的創作理念有關,,《卧虎藏龍》的攝影師鮑德熹最能心領神會。 傳統的香港電影畫面講究華麗,講究炫奇,製片所花的每一分錢都要在銀幕上看得到,所以色彩豔麗,對比鮮明,夜晚必定放煙,以突顯氣氛;主角現身必有逆光襯底,手法花俏,極盡雕琢能事。但是,這些技法,李安全都不要,"過去我拍的《白發魔女傳》就像色彩強烈的西方油畫,"鮑德熹說:"李安要的《卧虎藏龍》則是色清淡的中國水墨畫,這種『清淡』的風格,十足就像李安這個人。" 「清淡」是意境,而非公式。 中國水墨畫講究空間經營,留白才有氣韻,留白才有回想空間,從鏢局到貝勒府,美術設計葉錦添幾乎把所有非必要的傢具擺設全都撤了,空盪盪的場景已經拉開了整體的氣韻格局;鮑德熹透過觀景窗所掌握的戲劇空間更是無時不忘以中景、遠景放出空曠的氣韻,讓觀眾看戲如有看畫的心神體會。 空間有了,接下來就是用色。 "電影像長詩,意境超寫實,故事很扎實,一場接一場的好戲,讓人目不暇給" 鮑德熹說:"如果我再運用極其華的色彩來突顯戲劇交果,那就不是幫助,而是干擾了,色彩跑進來搶戲,大家的眼睛就全花了。" 《卧虎藏龍》的用色,配合劇情發展有四套設計,前半段強調暈黃微紫,配合灰薄月色的幾場動作夜戲,冷得可以,然而夜半奪劍的戲感卻十足火熱,冷熱交雜,才不致在刀光劍影中,火上加油,讓人坐立難安。 其次,則是豐紅豔黃的新疆色彩。這段戲是玉嬌龍無時或忘的甜蜜往事,正因為無時或忘,才會記憶鮮明,所以用色要濃,才可以突出她的任性,才可以襯顯羅小虎在她心目中的重要地位,才可以點出這段戀情的濃烈,也才可以帶出她毅然悔婚叛家,易裝江湖行的矢志決裂。對照前半段的暈黃微紫,這里的豐紅豔黃已然是一種行動宣言了。 第三層顏色則是江南綠。從黃山到竹林,綠意盎然,生機也盎然,不但反映了劇情演戲的地理環境改,也暗示了彼此可能有的轉機,李慕白在碧竹窗前對俞秀蓮說出了難言心事,也在竹葉梢頂窺見了自己不曾面對,也不願去解決的玉嬌龍不肯還劍的少女心事。 最後的洞穴戲,不論是暈厥、迷香、中毒、勾魂、訣別到對泣色彩盡皆灰藍,情難了,人已沓,灰藍一片,恰恰對應了李慕白與俞秀蓮的人間難舍不了情。 《卧虎藏龍》的片名直叩玉嬌龍和羅小虎的名姓,但是李安鎖定的焦點卻在人已中年的李慕白和已見風霜的俞秀蓮:不是李慕白執意還劍,江湖不會再勃溪;不是俞秀蓮人情練達,多方隱忍,姐妹早已翻臉。色彩偏幽暗,輕黃紅的比重分配,其實就已經間接顯現了主配角的主從戲份,但也因為幽暗為重,所以驚鴻一瞥的沙漠黃與江南綠才對照得格外鮮明。 《卧虎藏龍》是李安童年時閱讀武俠小說的夢想實踐,袁和平的武術指導和鮑德熹的鏡位掌控都是功臣。飛檐走壁不難,定點移位也可以靠吊鋼絲來解快,難的是俠客在飛,攝影師也要模擬飛行,凌虛踏肩而上,千里相隨,才能創造立體空間。這種視覺奇觀對於只懂得靠推軌技術來運作的手工業拍片工人而言,當然就像是不可能的任務,但在機械手臂和滑竿輔佐下,人體工學的體能極限不再是問題,鮑德熹拍出了雙重飛行的俯照全景的視覺震撼,恰恰就是李安美學的具體實踐了。 至於江湖傳奇的武術之美,鮑德熹摒棄了傳統武俠電影的近身肉搏,大量使用中長景鏡頭,透過遠觀和俯看,才能讓刀劍奇技重現,才能體會武術律動之美。李慕白夜戲蒙面嬌龍,以及玉嬌龍的茶樓戲群俠,同樣都是用中景來演繹俠客風流;至於俞秀蓮和玉嬌龍的鏢局對決,則是遠景捉舞動,近景炫兵器的交互輪替了。 留白,留出氣韻。 淡彩,淡出神韻。 鏡位,盡得神韻。 鮑德熹的攝影鏡頭讓觀眾的心神得以龍飛鳳舞,讓武俠之夢不再是夢。 詳見: http://tieba..com/f?kz=205739834
㈩ 鮑德熹的個人經歷
1985年學成返港後,鮑德熹以旺盛的創作力投身巔峰時代的香港電影業,拍攝了許多膾炙人口的經典香港電影,如:《跛豪》、《喋血雙雄》、《賭聖》、《白發魔女傳》、《夜半歌聲》。雖然三十而立後才正式進入電影行業工作但鮑德熹的藝術天資及異常勤奮使其迅速成為行業翹楚。
1986年獲香港攝影獎項的提名。
1990年憑借《不脫襪的人》拿下了人生第一座香港電影金像獎。此後獲獎無數。
2001年以《卧虎藏龍》獲得奧斯卡最佳攝影獎,是僅有的第一位獲此殊榮的非美籍華人攝影師。
2002年,他執導了自己的第三部電影——由著名影星楊紫瓊、本·卓別林主演的中港合拍動作大片《天脈傳奇》,並將國際製作、發行的經驗及概念帶到中國。該片深入西藏、敦煌、天山等極美之地,實地取景,未開拍就已售出北美發行權,是第一部亞洲與其他地區同步上映的影片,在當時也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績。
作為攝影指導,鮑德熹在2000年後陸續接拍了《無極》、《如果·愛》、《功夫之王》、《孔子》等頂級製作合拍電影,其中《無極》是中國電影的突破之作,也是當時特效含量最高的商業大片。
鮑德熹將東方魔幻的視覺想像與當時國人幾乎未知的電影特效相結合,開創了中國電影視覺的嶄新格局。也正因為如此,東方魔幻類型逐漸為中國觀眾所熟悉了解,並成為中國市場最為賣座的電影類型之一。鮑德熹擔任攝影師的《如果·愛》開華語歌舞片之先河,一舉獲得當年香港金像獎與台灣金馬獎的最佳攝影獎,《功夫之王》作為好萊塢的A級製作大片,起用兩位東方功夫巨星成龍、李連傑聯袂演繹極致的中國功夫;而繼1940年黑白電影《孔子》問世後,時隔69年,古代聖人的傳奇被他再次被搬上大銀幕。在《卧虎藏龍》中,鮑德熹再次將東方唯美、簡約、寫意的攝影美學發揮到極致。
2010年,鮑德熹擔任《李獻計歷險記》的藝術總監,這是一部小成本且帶有藝術與商業實驗性的電影作品。正是由於對電影藝術與商業類型的敏銳嗅覺與判斷力,其所選擇的作品往往成為開創性與獨創性之作,並且仍在不斷開拓新的領域。《李獻計歷險記》源於一支極具後現代風格的同名短片,充滿了類型的拼貼雜糅、漫畫、游戲的混搭,真人、動畫的結合,以及天馬行空飛揚的想像。特別是鮑德熹首次與內地80後創作者合作,其對於新生代電影類型的探索與開發,引起了業內的廣泛關注。
2014年,由鮑德熹擔任監制、攝影指導、特效導演的魔幻動作大片《鍾馗伏魔:雪妖魔靈》正在拍攝製作中。該片採用世界最先進的3AlityTS5攝影機全程3D實拍、國內首次與世界頂級特效公司紐西蘭WETA工作室深入合作,採用《阿凡達》技術,將真人表演與動態虛擬捕捉結合,用好萊塢最成熟賣座的超級英雄片類型與中國古典傳說結合,講述斬妖除魔的人間守護者鍾馗的故事。影片一經公布便備受關注,而鮑德熹擔任導演的新片計劃也正在緊密籌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