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件傳輸 » 二戰德國潛艇訪問日本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二戰德國潛艇訪問日本

發布時間: 2022-06-11 15:25:16

A. 介紹一下二戰德國和日本間的"柳條行動"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單方面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對蘇聯悍然發動襲擊,妄想三個月征服蘇聯。但沒曾想機關算盡,德軍反而被拖入了一場似乎看不到任何希望的磨損戰中。希特勒此次貿然入侵蘇聯被世界歷史學家公認為軸心國集團最終滅亡的戰略決策錯誤之一。軸心國覆滅的另外一個原因是希特勒、義大利的墨索里尼及日本的裕仁天皇沒有能夠很好地協調相互之間的軍事行動。本文要說的是日軍潛艇在二戰期間執行的一系列代號為「柳條」的絕密行動。重新提起日軍這些作為時,如今很多人肯定會觸目驚心。因為一旦這些任務得逞,二戰的歷史有可能被改寫。

樓主,老實說,除非有原書,不然這些期刊上的文獻資料你是再也找不到了。樓上推薦的是維普的期刊庫資料,下載或在線閱讀是要收費的,你就不用再打開了。我在中國知網也找到了這個,但那也要收費才能閱讀和下載。如果有注冊過的人能下載的話,下來的是PDF格式文件,純文字只能自己打出來了。「柳條行動」現在唯一在網上找得到並且是免費的就上面這段文字。

以下是幾個著名的德日潛艇運輸事例,你就將就著點吧。
第二次世界大戰進入1944年後,隨著蘇聯紅軍和盟軍開始發起一系列反攻,歐洲戰局已進入了決戰階段。此時,日德兩個法西斯國家為了挽救其瀕臨滅亡的命運,在經濟上加強了相互的物資交流,開始實施所謂「輸血計劃」。

1944年1月20日,「輸血計劃」的第一次行動開始,日本海軍副參謀長電告日本駐德海軍武官:「伊—52」號潛艇將於3月16日從佐世堡起航,途經台灣海峽,在新加坡做短暫停留,補充燃料和給養後,於當月下旬從新加坡出發,目的地是德國佔領下的法國港口洛林。潛艇上載有大量德國急需的戰略物資,其中包括錫、鉬、鎢等貴重金屬228噸,鴉片288噸,奎寧3噸,生橡膠54噸,特別引人注目的是艇上還載有146根金條,重約2噸,分裝在49個金屬密封箱內。要求德國方面做好護衛和接收准備。

「伊—52」是日本研製的新型潛艇,航速11節,續航能力特別強,不需途中加油,航程可達19200公里,可攜帶3個月的生活給養。由於這次航行是「伊—52」的首次遠航,所以德國人及日本駐德海軍武官對它都很不熟悉,緊急請求東京電示「伊—52」的外型特徵,以便接應。5月29日,東京回電「伊—52號潛艇外部特徵極為特殊,未設停機坪,艇身前甲板裝有一門140mm火炮」。

不料,日德之間的這些無線情報通訊全部被盟軍情報部門截獲。情報對潛艇航線及外型特徵的詳盡描述,將「伊—52」號送上了不歸之路。「伊—52」號從新加坡起航後,穿過馬六甲海峽,橫渡印度洋,繞過好望角,航行於南大西洋上時,它的通信聯絡一直處於盟國情報部門的監視之下,並且盟軍在5月10日該潛艇到馬達加斯加南部之後,開始對它的精確跟蹤,艦艇和飛機已張網以待。

5月23日,德國海軍派出「U—530」號潛艇從洛林出發,接應「伊—52」,6月9日,「U—530」接到命令,「6月22日日落之後,到北緯15°、西經40°與「伊—52」號會合」。「伊—52」號也得到了同樣詳細的指令。具有戲劇性的是,自以為萬無一失而又得意忘形的德日法西斯,為了准備迎接「伊—52」的慶典儀式,要求東京回答「伊—-52」號海員數量和職務姓名。這樣盟軍情報人員不僅知道了它的行程,而且也掌握了潛艇的人員編制。

1944年6月23日19時30分,「U—530」號到達會合點,23時15分,聲納聽到了「伊—52」號螺旋槳攪拌的聲音。5分鍾後,德國潛艇浮出海面,雙方都立刻發現了對方。經過兩個小時的緊張忙碌,3名德國海員和轟炸瞄準儀及無線電定位儀等器材被送上I-52。任務的初步完成使潛艇成員們沉浸在極度的亢奮之中。

24日2時45分,一架盟軍偵察機突然出現在海域上空,並用探照燈搜尋海面,「U—530」匆忙潛入深水。6時4分,當它再次浮出海面時,在可視范圍之內,海面被照得如同白晝一般。6時34分,U—530號被迫潛到了安全海域。然而,「伊—52」可沒有那麼幸運,在不到1小時之內,就遭到了盟軍轟炸機投擲的24型音響魚雷的致命打擊。此後,就再也沒有收到過伊—52發出的信號。

開始,德國人頑固地相信「伊—52」並沒有沉沒,只是為了安全而保持靜默,於是一直努力爭取與它取得聯系,日本駐柏林海軍武官也抱著一絲希望,期望能夠舉行一個隆重的慶祝儀式。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伊—52」生還的希望越來越渺茫。終於,在德國的護衛艦在洛林港徒勞地等了整整40天之後。8月30日,德國海軍正式宣布:「伊—52」號失蹤,可能被盟軍擊沉。

「伊—52」號的沉沒,是二戰中盟軍無線電情報戰成功的範例。1944年,以「伊—52」為代表的日德海軍18艘物資運輸艇的沉沒,迫使他們中止了一切物資的交換活動,從而加速了軸心國的滅亡,對推動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早日到來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B. 關於2戰潛艇的電影,德國一艘潛艇奉命運送2個日本人和絕密文件去日本,半途德國投降了,他們舉白旗了。

這部電影叫《最後一艘潛艇》(Das letzte U-Boot)

1990年拍攝

導演: Frank Beyer
編劇: Knut Boeser
主演: 烏爾里希·穆埃 Ulrich Mühe / 小林薰
類型:戰爭
製片國家/地區: 德國
語言: 英語
上映日期:1993

二戰末期,日本和德國在戰場上節節敗退,為了做最後掙扎,一艘有著特殊使命的潛艇從德軍佔領的挪威出發。潛艇上有著製造核武器用的設計圖和重要材料鈾,隨行的還有兩位日本技術軍官。潛艇在海上遇到美英艦艇圍攻,更要命的是當航行到一半時,希特勒的死訊和德國投降的消息先後傳到艇上,潛艇的艦長和船員應何去何從......

C. 二戰時 日本與德國有軍事上的來往嗎

二戰期間日本和德國有密切聯系,雙方主要依靠潛艇互通有無(正巧雙方的潛艇技術都相對較高)

雙方之間這種保密的聯系代號為「板條箱行動」

雙方共進行了大約7次,不過成功的只有3次,其中有日本潛艇曾經裝運著名的日本「零」式戰斗機送給希特勒作為生日禮物,德國也曾經向日本轉移過鈾礦石、提煉鈾礦的技術圖紙等等,但是如樓上說的,那艘德國潛艇被盟軍在印度洋擊沉了,呵呵。

D. 二戰中德國潛艇到過太平洋地區作戰么

有兩艘U-213號和U-219號潛艇,屬於XB型運輸潛艇,用於德國和日本之間的運輸.
U-213號無記錄
U-219號在到達日本之後被日本接收,改為伊-505,無戰斗記錄,戰爭結束後被盟軍接收.
太平洋德國故不過來

E. 二戰德國和日本的海軍

二戰中德國印度洋和太平洋都採取過行動,但是因為不是主戰場,調集兵力困難,所以取得戰果非常非茶小。無非就是少量德國潛艇和德國的襲擊船取得的戰果。日本則完全集中精力於太平洋,只有和德國聯系的時候才派潛艇去大西洋和德國人接頭。

F. 為何二戰德國投降後太平洋海域仍然有德國潛艇活動

德國敗亡前,希特勒曾下令將德國剩餘的鈾燃料通過U型潛艇運送至遠東的盟友日本。用以履行盟友的義務,幫助日本的仁科芳雄製造出日本的原子彈挽救敗局。最後這艘德國U型艇被美國太平洋艦隊擊沉了。

G. 二戰德國投降後日本有沒有襲擊德國潛艇還是把他回收了

戰爭末期,德國向日本派遣一艘U型潛艇,載著鈾原料。但是在菲律賓海一帶得知德國投降,所以就近向盟軍投降,從這可以看出,德日是邪惡軸心,怎麼可能襲擊,再說了,德國投降後德國潛艇都向盟軍投降了,日本不可能襲擊成功。

H. 二戰期間德國和日本有過合作嗎

兩個相距遙遠的法西斯國家,整個二戰期間,還是有著他們獨特的合作方式和途徑的。其中一條就是利用雙方的潛水艇,跨越半個地球,進行神秘的"海底幽會",這被日本稱作 "柳輸送",這個怪名字來源於日本海軍電台呼號。由德國前往日本的稱作"柳輸送",而日本前往德國則為"反柳輸送"。輸送的內容基本是一種秘密交易,日本送給德國一些稀有戰略物資,而德國則給日本一些重要武器、戰機、坦克的設計圖紙。

I. 二戰德國和日本的軍事交流

二戰德國沒有向東亞派遣軍隊,只有少數觀察員。因為一戰的失敗剝奪了德國所有的海外殖民地,德軍在中國也沒什麼立足之地,二戰期間與日本的軍事交流主要靠海運,以潛艇為主【資料】二戰後期,德軍以馬來亞的檳榔嶼為基地,成立了一支印度洋潛艇艦隊
在整個戰爭期間,共有41艘德國潛艇試圖突破盟國海上封鎖,前往遠東日本控制下的港口,其中只有16艘抵達了他們的目的地,剩餘25艘全部被擊沉。

戰爭後期,在陸地上,德國軍隊已經陷入了兩線敗退中;在天空上,盟國戰略轟炸機已經遮天蔽日;在海洋上,德國海軍引為驕傲的「狼群」幾乎銷聲匿跡。但是,我們還沒有輸,德國仍然有復仇的力量。在U-219和U-195的貨艙里,裝著12枚拆散的V-2導彈零件,這些德國最先進的武器將按希特勒的命令運往日本,加強日本的作戰能力。為安全起見,裝配和指導生產的武器專家們搭乘U219的姊妹艇U-234前往日本。
1944年1月5日,當滿載物資的德國商船布爾根蘭號在南大西洋航行時,尾隨而至的美國輕巡洋艦奧馬哈號用一陣猛烈的炮擊將這艘商船送進了海底。這是德國最後一次嘗試用水面艦艇突破盟國的海上封鎖,向遠東日本控制下的港口運送物資。在此之前的三年內,共有15艘德國運輸船突破盟國的海上封鎖,將57000噸的物資,如雷達,密碼機,通訊設備,武器資料等運往日本;同時,有16艘從日本開來的商船突破封鎖,為德國帶來111,490噸的物資,包括鎢,橡膠,鉬等戰略物資。而在布爾根蘭號沉沒後,德國終於意識到,在盟國占據絕對優勢的大西洋上,繼續使用水面運輸保障與日本之間的聯系已經是不現實的。但是,隨著戰爭形勢的惡化,德國對遠東的戰略物資如鎢、鉬等的需求飛速增長,而日本則迫切需要德國提供先進武器的技術資料,以對付在太平洋節節推進的美軍。當水面航線被切斷後,德國和日本決定使用專門建造的運輸潛艇繼續維持德日之間的航線暢通。
1944年初起,德國開始製造用於德日航線的潛艇,以及相關准備工作。自1942年9月U-181號潛艇首航印度洋後,U艇對於亞洲航行並不陌生,而1943年時,德國更在日本的協助下於馬來半島的檳榔嶼建立了支持U艇遠洋作戰的補給和維護基地。起初,德國計劃調用在地中海閑置的大量義大利潛艇,但隨後義大利的迅速投降讓這一計劃變成泡影。因此,德國在1943年末准備大量建造20型運輸潛艇,用於德日航線的運輸。但是這一生產計劃必需的資源被挪去建造更急需的遠洋攻擊潛艇,最後德國不得不將現有的部分潛艇改裝以完成這一任務。1944年2月26日航向遠東的U-851號潛艇,就是由IXD型潛艇改裝而成。這艘潛艇自波爾多啟航,貨艙里滿載水銀和鈾氧化物。由於11月盟國海空軍對檳榔嶼的攻擊,駐守檳榔嶼的德國潛艇統統轉移到了雅加達,這里成為德國海軍遠東艦隊新的潛艇基地。好運似乎一直庇護著U-219,1944年12月26日,停泊在U-219,U-861泊位旁邊的1135噸的日本彈葯運輸船Taicho丸忽然爆炸,港口設施大部被毀,人員死傷慘重,而U-219僅僅受了一點擦傷。
1945年5月5日,最終的日子來臨了,德國宣布無條件投降。駐東京的德國海軍武官保羅.溫奈克將軍向遠東的所有德國潛艇發出暗號「彩虹」。在雅加達,伯哈根艇長召集了自己的部屬,宣布德國已經向盟國投降,但仍將與「邪惡的蘇聯共產主義者」戰斗。U-219將不會服從命令自自沉,而將被移交給日本海軍。此時U-219已經為返回德國裝滿了橡膠,稀有金屬等戰略物資。U-219隨後航向泗水,所有德國艇員都被安置在一個專門營地內,日本海軍第102維修支隊則全面改裝U-219,使之符合日本海軍要求。1945年7月15日,U-219被正式命名為I-505,隸屬南方第2遠征艦隊。但此時的日本海軍已是山窮水盡,連配備一艘潛艇的熟練士官都配不齊。直到戰爭結束,U-219/I-505從未離開過港口。

1945年9月,隨著日本投降,U-219被移交給英國皇家海軍。1946年2月,英國皇家海軍將已經無用的U-219在巽他海峽內鑿沉。在戰爭期間德國所建造的17艘運輸潛艇中,它是唯一一艘倖存到戰爭結束的。

J. 二戰時,德國開潛艇到日本要多久

要繞道印度洋,繞過好望角,才能進入太平洋,經過馬六甲海峽進入南中國海,最後才能到達日本,以潛艇十幾節的速度,起碼要大半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