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尼克松訪華過程
20世紀60年代末,美國總統尼克松入主白宮後想通過改善中美關系,開展「均勢外交」,增強美國對付蘇聯的力量,並調整其亞洲政策,多次作出尋求「與中共改善關系」的姿態,包括主動建立了通過巴基斯坦和羅馬尼亞與中國互傳口信的渠道。70年代初,毛澤東主席和周恩來總理從調整中、美、蘇大三角關系的外交戰略需要出發,通過請美國作家斯諾傳話、邀請美國乒乓球隊訪華等方式,發出願與美方接觸、爭取打開中美關系僵持局面的信息。
1971年4月21日中國政府就美方提出雙方舉行高層對話的建議給美國政府一個答復:「要從根本上恢復中美關系,必須從中國的台灣和台灣海峽地區撤走美國一切武裝力量。而解決這一關鍵問題,只有通過兩國高級負責人直接商談才能找到辦法。因此,中國政府重申,願意公開接待美國特使如基辛格博士,或美國國務卿甚至美國總統本人來北京直接交談。」尼克松總統於同年5月中答復說,為解決兩國之間的分歧問題,並由於對兩國關系的重視,他准備在北京同中華人民共和國諸位領導人進行直接交談,並建議由基辛格赴華與中國高級官員舉行一次秘密的預備會議。中國同意這一建議。1971年7月9~11日,基辛格秘密訪華。中美雙方討論了國際形勢及中美關系問題,並就尼克松訪華一事達成協議,7月16日發表了《公告》。公告說:「獲悉,尼克松總統曾表示希望訪問中華人民共和國,周恩來總理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邀請尼克松總統於1972年5月以前的適當時間訪問中國。尼克松總統愉快地接受了這一邀請。」
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一行抵達北京,對中國進行為期七天的歷史性訪問。訪問期間,尼克松總統會見了毛澤東主席,同周恩來總理進行了會談。雙方就國際形勢和中美關系交換了意見,著重討論了印支問題和台灣問題。
1972年2月28日,中美雙方經過反復磋商,終於在上海發表了《聯合公報》(又稱《上海公報》)。
聯合公報在闡明雙方對重大國際問題的各自看法和立場、承認中美兩國的社會制度和對外政策有著本質區別後,強調指出雙方同意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來處理國與國之間的關系。雙方鄭重聲明:中美兩國關系走向正常化是符合所有國家的利益的,雙方都希望減少國際軍事沖突的危險;任何一方都不應該在亞洲—太平洋地區謀求霸權,每一方都反對任何其他國家或國家集團建立這種霸權的努力;任何一方都不準備代表任何第三方進行談判,也不準備同對方達成針對其他國家的協議或諒解。雙方還認為,大國相互勾結反對其他國家或在世界上劃分利益范圍都是違背世界各國人民利益的。
關於台灣問題,中方在《聯合公報》中重申:台灣問題是阻礙中美兩國關系正常化的關鍵問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惟一合法政府,台灣是中國的一個省,早已歸還祖國,解放台灣是中國的內政,別國無權干涉;全部美國武裝力量和軍事設施必須從台灣撤走;中國政府反對任何旨在製造「一中一台」「一個中國、兩個政府」「兩個中國」「台灣獨立」和鼓吹「台灣地位未定」的活動。
美方則表示:它認識到在台灣海峽兩邊的所有中國人都認為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美國對這一立場不提出異議。 並重申它對由中國人自己和平解決台灣問題的關心。考慮到這一前景,它確認從台灣撤出全部美國武裝力量和軍事設施的最終目標。在此期間,它將隨著這個地區緊張局勢的緩和逐步減少它在台灣的武裝力量和軍事設施。
聯合公報還規定,雙方將為逐步開展中美貿易以及進一步發展兩國在科學、技術、文化、體育和新聞等領域的聯系和交流提供便利;並將通過不同渠道保持接觸,包括不定期地派遣美國高級代表前來北京,就促進兩國關系正常化進行具體磋商,並繼續對共同關心的問題交換意見。
《中美聯合公報》的發表標志著中美兩國關系正常化的開始,為以後中美關系的進一步改善和發展打下了基礎。
Ⅱ 周恩來在尼克松訪華時的歡迎宴會上說的話
周恩來總理在歡迎尼克松總統宴會上的祝酒詞
(新華社一九七二年二月二十一日訊)
總統先生,尼克松夫人,女士們,先生們,同志們,朋友們,
首先,我高興地代表毛澤東主席和中國政府向尼克松總統和夫人,以及其他的美國客人們,表示歡迎。
同時,我也想利用這個機會代表中國人民向遠在大洋彼岸的美國人民致以親切的問候。
尼克松總統應中國政府的邀請,前來我國訪問,使兩國領導人有機會直接會晤,謀求兩國關系正常化,並就共同關心的問題交換意見,這是符合中美兩國人民願望的積極行動,這在中美兩國關系史上是一個創舉。
美國人民是偉大的人民。中國人民是偉大的人民。我們兩國人民一向是友好的。
由於大家都知道的原因,兩國人民之間的來往中斷了二十多年。現在,經過中美雙方的共同努力,友好來往的大門終於打開了。目前,促使兩國關系正常化,爭取和緩緊張局勢,已成為中美兩國人民強烈的願望。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我們相信,我們兩國人民這種共同願望,總有一天是要實現的。
中美兩國的社會制度根本不同,在中美兩國政府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分歧。但是,這種分歧不應當妨礙中美兩國在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建立正常的國家關系,更不應該導致戰爭。中國政府早在一九五五年就公開聲明,中國人民不要同美國打仗,中國政府願意坐下來同美國政府談判,這是我們一貫奉行的方針。我們注意到尼克松總統在來華前的講話中也談到,「我們必須做的事情是尋找某種辦法使我們可以有分歧而又不成為戰爭中的敵人」。我們希望,通過雙方坦率地交換意見,弄清楚彼此之間的分歧,努力尋找共同點,使我們兩國的關系能夠有一個新的開始。
最後,我建議:
為尼克松總統和夫人的健康,
為其他美國客人們的健康,
為在座的所有朋友們和同志們的健康,
為中美兩國人民之間的友誼,
乾杯!
Ⅲ 尼克松在回顧1972年訪華時說:「我知道,1954年在...
【答案】C
【答案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准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當我們的手相握的時候,一個時代結束了,另一個時代開始了」說明了中美關系的改善對當時世界和中國有巨大的影響,C項最符合題意,A
B兩項說法錯誤不符合史實,萬隆會議於1955年召開,
D項說法正確但與題意主旨不符。
考點:中美建交
點評:中美建交深受二戰後國際格局發展變化的影響,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美國經過二十幾年對新中國的孤立政策,逐漸意識到外交政策的失敗,而當時美蘇爭霸中,美國處於劣勢,不得不考慮改善中美關系;②中蘇關系惡化,蘇聯屯兵於東北造成威脅,也要改善中美外交關系,中美關系緩和、乃至建交,這是中美兩國人民的共同的願望和利益;③新中國成立以來,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對第三世界國家,同時中國恢復了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國際地位日益重要。
Ⅳ 1972年尼克松訪華回國後在機場的講話
和中國達成多邊共識,人權貿易方面諸多合作。
Ⅳ 理查德·米爾豪斯·尼克松的訪問中國
1969年珍寶島事件後,毛澤東主席決定和美國加強關系。而美國的新總統,理查德尼克松為遏制蘇聯力量,結束越戰,也想與中國走的更近。
1972年2月21日至28日,美國總統尼克松正式訪華。2月28日,中美兩國發表了指導兩國關系的《中美聯合公報》,中美交往的大門終於被打開,東西方握手跨過1萬6千英里和20年敵意之橋梁。尼克松此次訪華是20世紀國際外交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尼克松對此引用毛澤東的話:「多少事,從來急。天地轉,光陰迫,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就是今日,就在此時。」
毛澤東主席在中南海會見了尼克松總統。22日,周恩來總理同尼克松總統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會談,就中美關系正常化及雙方關心的其他問題進行了討論。周恩來表示:台灣問題是阻礙兩國關系正常化的關鍵。尼克松表示:美國承認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 26日,周恩來總理陪同尼克松總統赴杭州訪問。之後,尼克松一行飛往上海。
28日,中美雙方在上海簽署《中美聯合公報》。在公報中,雙方聲明:「中美兩國關系走向正常化是符合所有國家的利益的。」在台灣問題上中方重申了「一個中國」的原則,全部美國武裝力量和軍事設施必須從台灣撤走。美方聲明:「對這一立場不提出異議」,並「確認從台灣撤出全部美國武裝力量和軍事設施的最終目標」。《中美聯合公報》是中美兩國簽署的第一個指導雙邊關系的文件。它的發表,標志著中美隔絕狀態的結束和關系正常化進程的開始。
為促進中美友好關系,中國政府將一對大熊貓「興興」和「玲玲」送給美國人民。
尼克松對中國的訪問改變了冷戰平衡,他在中國的勝利使人們淡忘了在越南發生的越來越悲哀的事件。
1976年2月,尼克松第二次訪問中國,此時已經卸任的尼克松雖然是以平民身份到中國訪問,但依然受到了總統般的禮遇,他還同毛澤東主席進行了1小時40分鍾的會談,只比福特總統在1975年12月同毛的會談少10分鍾。
1978年12月16日晚發表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美利堅合眾國關於建立外交關系的聯合公報》。這為尼克松訪華以及同毛澤東的會晤畫上圓滿的句號 。
Ⅵ 尼克松訪問中國脫大衣的故事
周恩來與尼克松
1972年2月22日,周總理一早去釣魚台國賓館看望尼克松,正當周總理下車正欲脫大衣之際,尼克鬆快步走到周總理身後,親自為周總理脫大衣,當時的新聞攝影師不失時機地將這段珍貴影像記錄了下來,這個小插曲頓時引爆了美國媒體,並且獲得了美國民眾的好感。
第二天,就有美國報紙發表評論說:「尼克松親自為周總理脫大衣等於發表了一遍很好的競選演說」。後來,尼克松還真的連任成功了。
周總理到底有多牛?尼克松給他脫大衣,日本首相也給他脫大衣
周恩來
1972年9月25日,繼尼克松之後,日本首相田中角榮首次訪華。無獨有偶的是,在周恩來與田中角榮會晤期間,又是在釣魚台國賓館,發生了與尼克松訪華時相似的一幕。
曾長期擔任周恩來翻譯的林麗韞回憶道,有一次,周總理來到田中首相下榻的釣魚台國賓館時,田中發現周恩來進門後脫大衣手不方便,便搶在秘書前面想去為周恩來脫大衣,但被周恩來客氣地勸止了。周恩來說:「你是我們最尊貴的客人,我應該替客人服務。」
田中角榮後來在回憶錄中如此評價周恩來,「周恩來和我很投緣。和周總理見面,說第一句話之後我就感覺到:和這個人合作一定能把事情辦好。如果周總理不符合我的想像的話,我很可能就乾脆回日本了。」
Ⅶ 1979年美國總統尼克松去中國下飛機時說了什麼
1972年2月21日至28日,美國總統理查德-尼克松應我國國務院總理周恩來的
邀請前來中國訪問,尼克松夫人、美國國務卿羅傑斯、 總統助理亨利-基辛格博
士和其他美國政府官員陪同來訪,21日下午,毛澤東會見了尼克松,兩位領導人
就中美關系和國際事務認真、坦率地交換了意見。周恩來同尼克松就兩國關系正
常化及雙方關心的其他問題進行了廣泛的討論。28日,中美雙方在上海發表了聯
合公報。指出「雙方同意,各國不論社會制度如何,都應根據尊重各國主權和領
土完整、不侵犯別國、不幹涉別國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的原則來處理國與
國之間的關系」;「中美兩國關系走向正常化是符合所有國家的利益的」。雙方
在公報中闡明了各自對國際形勢的立場和態度。中國方面重申:「中華人民共和
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台灣是中國的一個省」,「解放台灣是中國
內政,別國無權干涉」;「全部美國武裝力量和軍事設施必須從台灣撤走」。美
國方面聲明:「認識到在台灣海峽兩邊的所有中國人都認為只有一個中國,台灣
是中國的一部分,美國政府對這一立場不提出異議」,並確認從台灣撤出全部武
裝力量和軍事設施的最終目標。雙方還同意擴大兩國人民的了解,增進科學、技
術、文化、體育方面的聯系與交流。中美雙方在上海聯合發表的公報,標志著中
美兩國在對抗了20多年之後,開始走向關系正常化。
Ⅷ 急求尼克松1972年訪華的演講稿。。不知道哪位知道啊多謝了啊
speech---Richard M. Nixon
1972, US president Richard M. Nixon visited China, below was his Speech at a Welcoming Banquet
Mr. Prime Minister, I wish to thank you for your very gracious and eloquent remarks. At this very moment through the wonder of telecommunications, more people are seeing and hearing what we say to them than on any other such occasion in the whole history of the world. Yet, what we say here will not be long remembered. What we do here can change the world.
As you said in your toast, the Chinese people are a great people, and the American people are a great people. If our two peoples are enemies, the future of this world we share together is dark indeed. But if we can find common ground to work together, the change for world peace is immeasurably increased.
What legacy shall we leave our children? Are they destined to die for the hatreds which have plagued the old world, or are they destined to live because we had the vision to build a new world?
There is no reason for us to be enemies. Neither of us seeks the territory of the other, neither of us seeks domination over the other, and neither of us seeks to stretch out our hands and rule the world.
Chairman Mao has written, 「So many deeds cry out to be done, and always urgently; the world rolls on, time presses. Ten thousand years are too long, seize the hour!」
This is the hour. This is the day for our two peoples to rise to the heights of greatness which can build a new and a better world.
In that spirit, I ask all of you present to join me in raising your glasses to Chairman Mao, to Prime Minister Zhou, and to the friendship of the Chinese and American people that can lead to friendship and peace for all people in the world.
總理先生,我要感謝您好作的如此盛情和意味深長的講話。此時此刻,通過電訊的奇跡,在觀看、在聆聽我們的講話的人數是空前的。也許,我們在這里的講學不會長留於人們的心中,但我們在這里所做的事卻能改變世界。
正如您好在祝酒詞中批發市場是的,中國人民是偉大的人民,美國人民是偉大的人民。如果我們兩國互相敵視,那麼我們共同擁有的這個世界的前途就會暗淡無光。但是,如果我們能找到相互合作的共同立場,那麼實現和平的機會就將無法估量地大大增加。
我們將留給我們的孩子留下什麼遺產呢?他們註定是要因為那些曾禍患舊世界的仇恨而死亡呢,還是因為我們締造一個新世界的遠見而活下去呢?
我們沒有要成為敵人的理由。無論我們哪一方都不企圖侵佔對方的領土;無論哪一方都不企圖控制對方;無論我們哪一方都不企圖伸手去主宰這個世界。
毛主席寫過:「多少事,從來急;天地轉,光陰迫。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
現在正是只爭朝夕的時候了,是我們兩國人民去攀登偉大事業的高峰,締造一個新的、更美好的世界的時候了。
本著這種精神,我請求諸位同我一起舉杯,為毛主席,為周總理,為能為全世界人民帶來友誼與和平的中美兩國人民之間的友誼,乾杯!
Ⅸ 尼克松在接受時代雜志采訪時,發表了什麼言談巧妙談到希望到中國訪問
尼克松在接受時代雜志采訪時,發表了一段有利於中國的暖昧的話:「中國大陸若想在國際舞台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今後十年內恐怕不易辦到,但是二十年後,情形想必將會逐漸改善;我這輩子最大的願望便是到中國訪問,即使我個人無法成行,也希望我的孩子們能夠到那裡走一趟!「話說得巧妙,既不太引人注意,又給中共方面一個明確答復。
Ⅹ 尼克松演講-急求中文譯文~
在美國邊,某些人民假設,我的主要興趣在與中國的一個新的關系是,因為我在越南希望得到幫助給末端帶來戰爭。 這不是真實的。 當共同的危險的共同的悟性是那時做新的關系的什麼可能,它時不是尋找一個新的關系的統治原因。 那個原因是更深。 並且,因為原因是更加根本的,關系可以是更加持久的。
它是一個規則在國家之中恐懼可能結合聯盟一體短期內,但是它採取希望從長遠看維護友誼。 我尋找新的關系的主要原因不是什麼我看見了我什麼時候在我附近看70年代的世界。 相反,它是什麼我看見了我什麼時候在我附近注視著21世紀。
美國是一個軍事超級大國和世界的最富有的國家。 中國是世界的最人口眾多的國家與是潛在地在最能之中和最有生產力在世界上的十億個人。 它有巨大傳統。 它有巨大的資源。 它有極大的意志和精神。 在21個,我相信瓷和美國之間的關系在世界上可以是多數重要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