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黨史故事
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革命發展的客觀需要,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國際資本主義、帝國主義的勢力侵入中國,中國的社會結構由封建社會逐步演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中國人民為了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統治進行了英勇不屈的斗爭,其中主要的是太平天國農民戰爭和資產階級領導的辛亥革命,但都相繼失敗了。歷史證明,中國的農民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由於他們的歷史局限性和階級局限性,都不能領導民主革命取得勝利。
隨著帝國主義的入侵和現代工業的發展,中國產生了無產階級,而且在不斷發展壯大,到1919年產業工人已經發展到200萬人左右。無產階級的產生和發展,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奠定了階級基礎。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使中國的先進分子找到了救國救民的真理。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礎。1919年爆發的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幹部上的准備。
1920年初,李大釗、陳獨秀等開始了建黨的探索和醞釀。4月,俄共(布)西伯利亞局派維經斯基等一行來華,了解中國情況,考察能否在上海建立共產國際東亞書記處。他們先在北京會見了李大釗,後由李大釗介紹到上海會見陳獨秀,共同商談討論了建黨問題,促進了中國共產黨的創立。從5月開始,陳獨秀邀約李漢俊、李達、俞秀松等人多次商談建黨的問題。8月,陳獨秀在上海成立了中國共產黨的發起組。10月,李大釗在北京建立了共產主義小組。接著,在湖南、湖北、山東、廣東等地相繼建立了黨的早期組織,同時在法國和日本也由留學生中的先進分子組成了黨的早期組織。這些組織當時叫法不一,有的叫共產黨,有的則稱共產黨小組或支部,由於它們性質相同,因此,後來統稱它們為各地共產主義小組。
各地共產主義小組建立以後,開展了多方面的革命活動。為了廣泛傳播馬克思列寧主義,統一建黨思想,1920年9月,上海發起組把《新青年》雜志(從八卷一號開始)改為黨的公開刊物;同年11月,又創辦了《共產黨》月刊,在全國主要城市秘密發行,這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第一個黨刊。新青年出版社還翻譯出版了《共產黨宣言》、《國家與革命》等馬克思列寧主義經典著作,以及多種宣傳馬克思主義的通俗小冊子。各地共產主義小組又創辦了一批面向工人的通俗刊物,在上海有《勞動界》,北京有《勞動音》和《工人月刊》,濟南有《濟南勞動月刊》,廣州有《勞動者》等,對工人進行階級意識的啟蒙教育。在此基礎上,各地共產主義小組積極深入工人群眾,舉辦工人夜校,建立工會組織。各地還建立了社會主義青年團,發展了一批團員,青年團成為黨的有力助手和後備軍。
1921年3月,在俄共遠東局和共產國際的建議和支持下,召開了各共產主義小組的代表會議,發表了關於黨的宗旨和原則的宣言,並制定了臨時性的綱領,確立了黨的工作機構和工作計劃,表明了黨組織對社會主義青年團、工會、行會、文化教育團體和軍隊的態度。這次會議為黨的成立作了必要的准備。維經斯基回國不久,1921年6月,共產國際派馬林等到上海。他們建議召開黨的全國代表大會,正式成立中國共產黨。上海黨的發起組在李達的主持下進行了全國代表大會的籌備工作,並向各地黨的組織寫信發出通知,要求各地選派兩名代表出席大會。來自北京、漢口、廣州、長沙、濟南和日本的各地代表7月23日全部到達上海。
1921年7月23日—31日,在上海召開了中國共產黨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大會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綱領和決議。綱領規定:黨的名稱是「中國共產黨」;黨的性質是無產階級政黨;黨的奮斗目標是推翻資產階級,廢除資本所有制,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黨的基本任務是從事工人運動的各項活動,加強對工會和工人運動的研究與領導。大會選舉產生黨的領導機構——中央局,陳獨秀為書記,張國燾負責組織,李達負責宣傳。
黨的一大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正式成立。從此,中國誕生了完全新式的、以共產主義為目的、以馬列主義為行動指南的、統一的工人階級政黨。中國共產黨的成立,給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帶來了光明和希望,給中國革命指明了方向。正如毛澤東所說的那樣,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一個開天闢地的大事變。中國共產黨成立後,中國革命的面目就為之一新了。
由於黨的「一大」召開於7月,而在戰爭年代檔案資料難尋,具體開幕日期無法查證,因此,1941年6月在黨成立20周年之際,中共中央發文正式規定,7月1日為黨的誕生紀念日。
⑵ 全國青少年誦讀黨史故事怎麼登錄又怎麼退出呢確保問題沒有被提過
摘要 您好,我正在幫您查詢相關的信息,馬上回復您。
⑶ 全國青少年誦讀黨史故事怎麼登錄又怎麼退出呢 確保問題沒有被提過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08-05
⑷ 黨史故事100講
《黨史故事100講》是由中組部黨員教育中心、中央黨史研究室宣傳教育局、中央電視台科教頻道共同策劃,以黨的90多年發展歷程為順序,以黨的重大事件為線索,以不同時期的典型事例、歷史人物、精彩故事為主幹,全景式回顧黨的偉大歷程和輝煌成就。
觀影結束後,黨員幹部們紛紛表示,通過這次學習,對黨史、新中國史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進一步增強了守初心、擔使命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作為新時代的黨員,要堅定理想信念。
牢記初心使命,不斷提升學習能力和服務水平,走好我們這一代人的長征路,把學習教育激發出來的工作熱情和進取精神轉化為工作動力,奮力拚搏,努力全面完成各項工作目標任務。
(4)誦讀黨史故事上傳失敗擴展閱讀
日出東方
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號(今興業路76號)開幕,後轉移到浙江嘉興南湖舉行。大會通過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綱領和決議,選舉產生了中央領導機構。黨的一大宣告中國共產黨成立,從此中國出現了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行動指南的統一的無產階級政黨。
星火燎原
1927年10月,毛澤東率領「三灣改編」後的秋收起義部隊到達井岡山,創建了第一塊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成為中國革命走上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道路的開端。
力挽狂瀾
1934年10月中旬,由於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等原因,中央紅軍主力開始長征。1935年1月上旬,中央紅軍強渡烏江,佔領貴州遵義。1月15日到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義召開擴大會議,增選毛澤東為政治局常委。遵義會議實際上確立了毛澤東在中共中央和紅軍的領導地位,在極端危急的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是黨的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燈塔指引
從1936年到1948年,延安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是中國革命的指導中心和總後方。1945年4月23日到6月11日,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延安舉行,大會確立了毛澤東思想在全黨的指導地位,使黨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組織上達到了空前的團結和統一。
⑸ will go運動數據上傳失敗
手機許可權中操作了限制微信讀取數據的設置。因為每個軟體都有它的許可權,如果不把這個許可權打開,手機是不能自動讀取軟體的數據的。will-go的使用方法:
1、手機下載will-goapp,並同意微信運動數據同步。
2、進入活動專區,「中國夢、勞動美」頁面。
3、在活動中心以下6項中任意完成其中一項,既算當日達標。當日完成多項達標的,以第一次完成達標的運動項目統計卡路里值並計入榜單。
4、完成運動後解鎖今日活力,根據主題設置地圖闖關環節,每個地圖由多個管啦組成,包含黨史問答、工運史、時事政策、紅色故事、闖關獎勵等。
⑹ 想參加講黨史故事比賽怎麼寫搞呢
摘要 大家好,我是左宛琪,來自復華小學三年六班。很榮幸能在這次「傳講黨史故事 重拾紅色記憶」演講比賽中和同學們一起重溫歷史,回顧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解放軍抗日戰爭,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主義三座大山的統治,取得革命勝利,最終成立人民民主專政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艱辛歷程。
⑺ 簡潔寫一寫「黨史故事我來講」活動過程
摘要 您好
⑻ 黨史故事有哪些
《黨史故事——周恩來一生中的三次重要談話》:
周恩來一生,居功之偉,他是全黨工作的典範,也是團結的典範。他終身從事的工作,就是如何把黨內力量聚焦起來。這從他一生三次重要的談話中,即可略見一斑。
第一次談話
1934年長征之初,毛澤東曾經給中央寫了一封信,表示自己不走,要帶領一三軍團和紅九軍團的20師留下來,堅持蘇區的斗爭,最後歡迎中央再回來。這封信交到了中央主要負責人博古手中。博古當時很年輕,不知道怎麼辦,於是把信交給了周恩來。
周恩來看完信,帶著三個警衛,連夜騎馬從中央所在地瑞金趕到毛澤東的住處,與毛澤東徹夜長談。那天晚上毛澤東與周恩來談話的內容沒人知道,但是,毛澤東在談話後就決定和大部隊一起走了。這個決定改變了中國的命運。這是周恩來對中共極為重大的貢獻。
第二次談話
遵義會議開過以後,博古不適合再擔任黨的主要領導,由張聞天同志接任。但是博古同志不願意把權力交出來。所以,周恩來與博古徹夜長談。周恩來對博古講,你我都是留過洋的,我們這些留過洋的人對中國的情況都不是那麼了解。自從我領導的南昌起義失敗,我就知道中國革命靠我們這些人搞不成,我們要另外找人,找真正懂中國的人。
毛澤東就是這樣的人,他懂中國。我們共同幫助毛澤東,把中國革命搞成功。聽了周恩來的這番話,第二天一早,博古就把全部權力交到了中共中央。在後來毛澤東與張國燾、與王明的斗爭中,博古也堅決地站在毛澤東一邊。博古後來說,周恩來那一席話影響了他的一生,中國革命確實一定要由一個懂中國的人來搞。
中國共產黨的領袖集團是毛澤東、朱德、周恩來這樣的領袖的結合,他們相互彌補,彼此完善。他們都是偉人,但並不是完人。他們互相之間也會有分歧,也會有意見。不像現在所拍攝的領袖電視劇那樣,毛澤東不出來誰都不出來,毛澤東一出來大家都跟著出來。毛澤東不說話大家都不吭氣,毛澤東一說話大家都贊同,都爭著去執行。
我們黨是一個生機勃勃的黨,領袖之間的矛盾是難以避免的,意見分歧,方法觀點不一樣的地方俯拾皆是。他們之間的斗爭,他們之間的矛盾,使我們黨更加有了生命力。中國共產黨正是依託這樣一個生機勃勃的、活力四射的整體,才能夠戰勝中國近代史上空前強大的蔣介石集團。
第三次談話
1935年6月,一、四方面軍會合。張國燾騎著一匹白色的駿馬,在十餘騎警衛簇擁下飛馳而來,毛澤東率領政治局全體委員走出3里路,於蒙蒙細雨中恭候。當時,毛主席給予了張國濤極大的尊重。因為,自中共「一大」至「六大」,張國燾一直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一直在中共中央核心層。當時,張國燾在中共黨內的資格,除了陳獨秀,誰都蓋不過他。
毛澤東卻長期游離於中共中央核心層之外,一直到1927年8月的八七會議,才被增補為政治局候補委員。所以,以毛澤東當時在中共黨內的資格,跟張國燾還無法相比。張國燾當時很感動,但張國燾隨後發現,中央紅軍人數很少,而且衣衫襤褸,槍支長短不齊,沒有一件重武器。一渡赤水後,最後一門50毫米山炮被扔到赤水河裡面了,中央紅軍一門重火力炮都沒有了,最重的火力就是60炮,這在今天屬於步兵輕武器。
所以,一、四方面軍會合後就出現了問題,四方面軍8萬人,中央紅軍1萬人。張國燾對遵義會議的合法性產生了質疑。事實上,一、四方面軍分裂不是因為政治的原因分裂,而是因為力量失衡。對於一、四方面軍的分裂,今天有些描述寫的很輕易:張國燾南下,走向失敗,走向黑暗;毛澤東北上,走向勝利,走向光明。其實,當時毛澤東把一四方面軍分裂和被迫北上稱為他一生中最黑暗的時刻,比1927年大革命失敗還要黑暗。
毛澤東很難判斷自己這7000人到底能堅持多長時間,他甚至准備把這7000紅軍打散,做白區地下工作,後來幸虧發現了陝北根據地。到陝北一看,紅二十五軍已經把陝北完全控制了。紅二十五軍是原來張國燾的勢力。而陝北正在搞肅反擴大化,紅軍的高崗、劉志丹、習仲勛都被抓起來了。當時紅二十五軍的軍長徐海東,他如果聽張國燾這個偽中央的指揮,那中共中央真是毫無希望了。
毛澤東給徐海東寫了一封信,要借2000大洋渡過難關。因為這時中央紅軍就剩6000多人,財政基本上已經完全破產。當然借錢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要試探徐海東的態度。徐海東接到信,把軍中供給部長叫來問:我們還有多少錢。供給部長告訴他,我們還有6000多大洋。徐海東吩咐:我們留1000就行了,給中央紅軍5000大洋。是給,不是借。
還附了一封信,表示紅二十五軍完全服從中央紅軍指揮,毛澤東這才一塊石頭落了地。他後來多次提到,徐海東是於中國革命有大功的人。如果徐海東在那個關鍵時刻,聽張國燾的指揮,那中央紅軍的前景不堪設想。徐海東同志一生受傷9次,由於嚴重傷病,沒有能夠參加解放戰爭。1955年授銜時,徐海東同志講,我不授銜也可以,因為解放戰爭我沒有參加。但是毛澤東堅持給徐海東授銜,而且授大將,地位僅次於粟裕。
到延安後,張國燾與毛澤東的矛盾日益加深,周恩來與張國燾進行了長談,但是這次談話卻失敗了,最終沒能說服張國燾。1938年張國濤叛變出走,做了戴笠的辦公室主任,告訴了戴笠很多中共黨內的派系斗爭。1949年中共獲得全國勝利,張國燾跑到香港,後來從香港跑到台灣,1979年12月病死於加拿大多倫多的養老院。
⑼ 黨史故事有什麼了解一個黨史的故事
1、五四運動,喚醒民眾
中國在巴黎和會上外交努力最終失敗的消息傳到國內,5月4日下午1點左右,一場聲勢浩大的反帝愛國大遊行,正式拉開帷幕。學生們火燒了趙家樓曹汝霖的住宅,痛打了章宗祥。學生的愛國行動,更是贏得了全社會民眾普遍的支持。上海工人很快發起了反帝愛國大罷工。
工人罷工後,就和學生一道展開各種愛國活動,散發宣傳品、上街遊行。從5月4日北京學生運動的爆發,經過6月5日「三罷」斗爭迫使6月10日曹、章、陸被免職,再到6月28日中國代表巴黎和會拒簽和約,中國人民的反帝愛國斗爭最終取得了勝利。
2、首譯宣言,傳播真理
1848年《共產黨宣言》問世,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正式誕生。但是,多數人卻並不知道,它的第一個中譯本是在浙江一個小山村裡誕生的。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並不是一帆風順的。五四運動前後,中國正處在時局大動盪和思想大解放的狀態,各種新思潮來勢洶涌,沖開了傳統的思想禁錮,圍繞對馬克思主義的不同態度,那幾年裡知識界先後發生了三次論爭。
通過三次論爭,馬克思主義理論脫穎而出,成為新思潮中的主流。一批先進的知識分子在論爭中廓清了思想上的迷霧,逐步劃清了馬克思主義與非馬克思主義的界限,成為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
3、醞釀建黨,各地響應
1919年6月9日,「五四運動」進入高潮階段,陳獨秀起草了《北京市民宣言》傳單,提出包括取消北京政府喪權辱國的對日簽約;免除曹汝霖、陸宗輿、章宗祥等賣國賊官職等五項要求。11日晚,他約好李大釗、高一涵去新世界游藝場散發傳單。不料,一到那裡就被暗探跟蹤,在屋頂花園撒傳單時當即被警察拘捕。
北京政府原本以為逮捕了陳獨秀,便可以遏制新思想、新文化的傳播,便可以壓抑風起雲涌的反帝愛國運動。北京當局本意是想控制陳獨秀,卻想不到適得其反,逼出了陳獨秀到上海的秘密旅程,成就了「南陳北李,相約建黨」的歷史佳話。
4、一大首聚,開天闢地
1921年7月23日晚8時,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一大會址就設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號李書城與其弟李漢俊的寓所。一共有15位出席者。會議原定由陳獨秀主持,由於他在廣州公務繁忙未能出席會議,大會臨時推選張國燾主持,毛澤東、周佛海擔任記錄。7月24日,大會召開第二次會議。7月27日、28日、29日,大會舉行第三、四、五次會議。會議集中討論了《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綱領》。
7月30日晚上,按原先計劃,代表們仍聚集在李公館舉行第六次會議。准備在這次會上通過《綱領》和《決議》,選舉中央機構,宣告中共一大閉幕。但就在此時,有密探闖入,使得會議臨時中斷。隨後,部分代表們轉移到嘉興南湖一艘遊船上,進行了最後的會議決議。至此,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告閉幕。中國共產黨肩負著民族復興的期望和人民解放的重託,在災難深重的中國正式誕生了。
5、反帝反封,工運高潮
中共二大於1922年7月16日至23日召開,其最突出的貢獻是提出了黨的最高綱領和最低綱領。從1922年1月開始,到1923年2月,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工人運動形成第一次高潮,前後持續了13個月時間。在這一系列工人運動中,最著名的有安源路礦大罷工和京漢鐵路大罷工。國際工人階級的聲援,鼓舞了京漢鐵路工人的革命斗爭。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雖然遭到殘酷的鎮壓,但卻是一次偉大的成功,它和其它工人運動一道,開啟中國工人運動的新篇章。
⑽ 幾十個字簡單黨史故事
中國共產黨歷史,是中國共產黨從1921年7月23日成立以來整個發展過程的全部歷史。主要包括中國共產黨歷次代表大會的情況、黨章的不斷完善過程、黨在各個不同時期的組織建設和發展狀況、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進行革命和建設的發展歷程和全部史實的記載。
中共建黨90多年來共經歷了如下十個主要階段:
1、大革命階段
2、土地革命階段
3、抗戰階段
4、民主革命階段
5、新民主主義階段
6、社會主義建設階段
7、文化大革命階段
8、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的社會主義發展新時期
9、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階段
10、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新階段
(10)誦讀黨史故事上傳失敗擴展閱讀:
歷史條件
一、俄國十月革命為中國送來馬克思主義,為中國無產階級的革命做了榜樣,隨後馬克思主義為李大釗,陳獨秀等先進知識分子所接受並傳播,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有了很好的人民基礎,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提供了理論基礎。
二、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革命發展的客觀需要,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1840年鴉片戰 爭以後,國際資本主義、帝國主義的勢力侵入中國,中國的社會性質由封建社會逐步演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三、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中國人民為了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統治進行了英勇不屈的斗爭,其中主要的是太平天國農民起義和資產階級領導的辛亥革命,但都相繼失敗了。歷史證明,中國的農民階級和資產階級由於歷史局限性和階級局限性,都不能領導民主革命取得最終勝利。
四、隨著帝國主義的入侵和現代工業的發展,中國產生了無產階級,而且在不斷發展壯大。無產階級的產生和發展,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奠定了階級基礎。
五、1919年爆發的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組織上的准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