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數據倉庫 » 新四軍一個軍是什麼配置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新四軍一個軍是什麼配置

發布時間: 2022-06-04 18:12:39

A. 新四軍總兵力新四軍組建時有多少人八路軍和新四軍的

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簡稱新四軍,隸屬於國民黨軍隊戰斗序列,是第二次國共合作期間由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留在南方八省進行游擊戰爭的中國工農紅軍和游擊隊改編的隊伍。
新四軍是正面戰場上共產黨的主力部隊,裝備相對於八路軍要好些,軍裝為德式軍裝,軍帽上有青天白日徽,新四軍軍官服飾與其他國民革命軍服飾基本相同,部分軍服由國民革命軍提供。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國民政府迫於日軍進攻上海,威脅南京,終於與中國共產黨達成關於南方各省紅軍游擊隊組成一個軍,於大江南北和閩浙兩省開展抗日游擊戰爭的協議。1937年10月12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正式宣布:南方8省13個地區(不包括瓊崖紅軍游擊隊)的紅軍和游擊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任命葉挺為軍長。經由中共中央提名,經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核定,任命項英為副軍長,張雲逸為參謀長,袁國平為政治部主任,鄧子恢為副主任。為加強對新四軍的領導,中共中央決定成立中央軍委新四軍分會,以項英為書記,陳毅為副書記。
抗戰結束後,新四軍番號繼續被沿用到1947年1月30日才撤銷。原新四軍部隊主力除第3師(黃克誠部)開赴東北加入東北野戰軍,第5師(李先念部)改編為中原軍區外,其餘主力改編為華東野戰軍,1949年1月改稱第三野戰軍。

B. 為什麼新四軍叫軍而不是第四路軍

新四軍,隸屬國民政府的,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軍長葉挺,副軍長項英。
八路軍,是由中國農工紅軍改編,共產黨領導的隊伍,隸屬國民政府,抗日初期改為第十八集團軍。

C. 皖南事變後的新四軍兵力構成

1941年1月7日,國民黨當局發動皖南事變,圍攻奉命北移的新四軍軍部。葉挺下山談判被扣。項英、周子昆被叛徒劉厚總(副官)殺害殺害。袁國平在突圍時犧牲。1月17日,國民黨當局宣布取消新四軍番號。1月20日,中共中央軍委發布命令,重建新四軍軍部,任命陳毅為代理軍長,劉少奇為政治委員,張雲逸為副軍長,賴傳珠為參謀長,鄧子恢為政治部主任。隴海路以南的新四軍和八路軍部隊,分別改編為新四軍第1至第7師和獨立旅。全軍共9萬餘人。

新四軍總結皖南事變的教訓,加強了黨的絕對領導,加強了部隊的正規化建設和抗日根據地建設,並根據斗爭需要,實行主力地方化,先後成立蘇中、淮南、蘇北、淮北、皖江等軍區以及許多軍分區,發展了地方武裝和民兵。1941年至1943年,新四軍進行了艱苦的反「掃盪」、反「清鄉」、反「蠶食」、反磨擦斗爭,渡過了抗日戰爭中最困難的時期。1944年,新四軍展開局部反攻,先後殲滅日偽軍5萬餘人。根據中共中央軍委關於向浙江、河南發展迎接戰略反攻的部署,第1師主力渡江南下,與蘇南部隊和浙東游擊縱隊會師,成立蘇浙軍區。第4師主力西征豫東,恢復了豫皖蘇抗日根據地。第5師派出河南挺進兵團北上,開辟了豫南,豫中抗日根據地。第5師還與南下的八路軍第359旅會師,成立了鄂豫皖湘贛軍區。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侵華日軍和偽軍聽從蔣介石的命令,拒絕向八路軍、新四軍投降。新四軍向拒不投降的日偽軍展開全面反攻。到9月2日,共解放縣城40座,重要集鎮400餘個,殲日偽軍2.8萬餘人,佔領了武漢外圍和南京、太湖、天目山之間的廣大鄉村和中小城市,將蘇中、蘇北、淮南、淮北根據地連成了一片。8月26日,中共中央任命陳毅為新四軍軍長,饒漱石為新四軍政治委員;後又任命羅炳輝為第二副軍長。9月,根據中共中央在同國民黨和平談判中作出的重大讓步,新四軍在浙東、蘇南、皖南的部隊分別撤到長江以北。10月,執行中共中央作出的向北發展向南防禦的戰略部署,新四軍軍部北移山東臨沂,並兼山東軍區領導機關;新四軍部分主力和留在山東的八路軍部隊組成津浦前線野戰軍,後改稱山東野戰軍;仍在華中的新四軍部隊,組成華中軍區和華中野戰軍。在此期間,新四軍第3師開赴東北,第5師與八路軍第359旅、河南軍區組成中原軍區,調離新四軍的建制。1947年1月下旬至2月3日,新四軍兼山東軍區以及所屬華中軍區、華中野戰軍、山東野戰軍合編為華東軍區和華東野戰軍,新四軍番號至此撤銷。

在抗日戰爭中,新四軍抗擊和牽制了16萬日軍,23萬偽軍,作戰2.2萬余次,其中對日偽軍作戰1.9萬余次,殲日偽軍31萬餘人;反頑自衛作戰3千餘次,殲國民黨頑固派軍14萬餘人。新四軍作戰傷亡8.9萬餘人。新四軍從最初的1萬餘人,發展到擁有主力21.5萬餘人,地方武裝9.7萬餘人,計31萬餘人;另有民兵自衛隊96萬餘人。建立了地跨蘇、浙、皖、豫、鄂、湘、贛七省的蘇南、蘇中、蘇北、淮南、淮北、鄂豫皖湘贛、皖江和浙東八塊抗日根據地,面積達25.3萬平方公里,人口3420餘萬,為抗日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D. 新四軍共有幾個軍

全軍下轄四個支隊

E. 新四軍有多少人

新四軍成立時,全軍共一萬餘人。在抗戰中,損失9000,整編90000。新四軍軍部重建後,部隊迅速發展壯大,到抗日戰爭結束時已達到了30多萬人。

新四軍統一整編後,部隊數量急劇擴大,駐防範圍北至隴海鐵路,南至皖南和蘇南,活動區域遠遠超出中共中原局的管轄。

而中共東南局因項英遇難和情況變化已不能發揮作用,中共中決定將東南局與中原局合並,組成華中局,相應的成立新四軍軍分會,劉少奇任華中局書記兼任新四軍軍分會書記,以加強新四軍的政治工作。



(5)新四軍一個軍是什麼配置擴展閱讀:

番號由來

1937年9月6日,陝西三原縣石橋鎮村外的田野上臨時搭起了閱兵台,9000多名紅軍將士在這里誓師出征,番號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第129師」。

三原誓師後,129師和先前整編的115師、120師一樣直接開赴抗日前線。10月6日,國民政府宣布南方各省(瓊崖除外)的紅軍和游擊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然而,八路軍、新四軍番號的由來卻頗費周折。

1937年2月中旬至3月上旬,周恩來等赴南京,同國民黨就紅軍改編和開赴抗日前線問題進行談判,提出:「紅軍改名為國民革命軍」,組成一路軍,設總指揮部,配正副總司令,下轄4個軍、12個師、36個旅、108個團,軍官由延安指派。

1937年8月13日,日軍大舉進攻上海。一直斷尾求生的蔣介石有點恐慌了。「九一八事變」後,東北、華北喂不飽侵略者,這次日本直掐咽喉。


F. 新四軍是什麼

新四軍是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軍隊。
基本簡介: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中國共產黨與國民黨談判達成協議,於10月將在江南八省的紅軍游擊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葉挺任軍長,項英任副軍長。
1941年1月,皖南事變爆發,新四軍軍部及所屬皖南部隊大部被俘、失散或犧牲,軍長葉挺談判時被扣,副軍長項英遇害。國民政府宣布「將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番號即予撤銷」。
中國共產黨對此針鋒相對,宣布重建軍部,任命陳毅為新四軍代理軍長,張雲逸為副軍長,劉少奇為政治委員。重建後的新四軍根據中共中央的指示深入華中敵後,開展抗日游擊戰爭,建立抗日根據地。在8年抗日戰爭中,新四軍抗擊和牽制了16萬日軍,23萬偽軍,作戰2.2萬余次,其中對日偽軍作戰1.9萬余次,殲日偽軍31萬餘人;反頑自衛作戰3千餘次。新四軍作戰傷亡8.9萬餘人。新四軍從最初的1萬餘人,發展到擁有主力21.5萬餘人

G. 一個軍多少人

首先,我們需要從頭聊聊我國武裝力量的發展歷史。1927年,南昌起義之後,出現了赫赫有名的紅軍部隊。由於紅軍活動在各個不同的根據地,因此,又被稱為江西紅軍、陝北紅軍等等。1937年,日本軍隊發動了盧溝橋事變以後,我國開始了全面抗戰。由於情況非常危急,為了團結一切力量抗戰,各地的紅軍部隊,開始接受改編,先後改編為八路軍和新四軍。在建立之初,八路軍下轄了3個師,再加上陝北守備部隊,總計5萬餘人。新四軍下轄了4個支隊,總兵力1萬餘人。隨著抗戰的部隊發展,八路軍、新四軍等武裝,建立了大片的抗戰根據地,消滅了大量的日偽軍部隊,繳獲了眾多的武器。

八路軍、新四軍的總兵力不斷擴大,截止1945年8月日本戰敗投降的時候,八路軍的總兵力達到了90餘萬,新四軍的總兵力達到了26萬多人。由於當時的番號限制,各個部隊的編制都超編嚴重。例如386旅總計5萬多人馬,比南京方面的一個軍兵力還多,但番號還是一個旅。1946年,隨著戰爭的爆發,八路軍和新四軍的編制都出現了調整。由於戰爭規模不斷擴大,在各個師的編制之上,增加了縱隊編制,一個縱隊下轄了3到5個師。

在影視劇亮劍中,與李雲龍爭奪田雨的軍官,就是一位縱隊副司令員。時間進入了1947年,在各個野戰部隊的基礎上,形成了赫赫有名的四大野戰軍。由於出現了動輒一二十萬軍隊參與的大戰役,經常需要幾個縱隊聯合作戰。因此在指揮部隊方面,出現了編制空缺。因此,在縱隊和野戰軍之間,又出現了兵團這一編制。一個野戰軍下轄2到6個兵團,一個兵團下轄了2到6個縱隊。請注意,由於四大野戰軍的控制區和實際情況差別很大,各個野戰軍的兵力也差距明顯。截止1949年夏天,第4野戰軍的總兵力,達到了100餘萬。第2野戰軍的總兵力,在30萬左右。

第3野戰軍的總兵力,達到了70多萬。第1野戰軍,在華北地區兩個兵團劃入以後,達到了35萬人左右。由此可見,4大野戰軍的兵力差距明顯,下轄各個兵團、各個縱隊的兵力也差距很大。在第1和第2野戰軍中,一個縱隊一般在1萬到2萬官兵之間,實力特別強的縱隊,可能有2萬多兵力。在第3和第4野戰軍中,一個縱隊的兵力,一般都在4萬到6萬官兵之間。

勢力特別強的縱隊,可能更多。例如在第4野戰軍中,出現了7萬多人的縱隊。四野的一個主力縱隊,兵力可能比一野的一個兵團還多。聊聊這么久,為何還沒有講到一個軍的兵力呢?請注意,就在1949年,隨著全軍正規化建設的發展。各個縱隊改編為軍,縱隊司令員成為了軍長。由於大規模戰爭已經結束,各個部隊都出現了裁軍的情況,因此,各個軍的兵力都開始下降。

那麼,1950年,各個軍擁有多少兵力呢?認真的說,經過改編和調整以後,各個軍的兵力開始相對平均,最少,差距沒有那麼大。我們以38軍為例,1950年10月,38軍參戰之前,總兵力為4.4萬人左右。當時,總計有30萬官兵參戰,編為了6個軍。除去後勤和任務特殊的獨立部隊,38軍和其他5個兄弟部隊一樣,一個軍的兵力基本上都是4萬多人。1個多月以後,參戰的總兵力增加到了40多萬,分為了9個軍。按照這個標准計算,每個軍仍為4萬多人。

按照標准,一個軍下轄了3個師,一個師擁有1萬多官兵。我們順便看一下美國軍隊的編制,1950年,美國軍隊的一個師,大約有18000多人。但是請注意,進入戰爭局面以後,美國的各個師都出現了緊急擴編,每個師的兵力增加到了24000多人。美國軍隊在重武器的數量、口徑等方面,擁有壓倒性的優勢。此外,還能得到海軍艦炮、空軍戰機的支援。所以說,當年的戰爭非常艱苦,各個軍的官兵們非常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