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數據倉庫 » 企業資料庫建設方案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企業資料庫建設方案

發布時間: 2022-06-02 01:24:43

⑴ 數據平台建設的方案有哪幾種

1、常規數據倉庫


數據倉庫的重點,是對數據進行整合,同時也是對業務邏輯的一個梳理。數據倉庫雖然也可以打包成SAAS那種Cube一類的東西來提升數據的讀取性能,但是數據倉庫的作用,更多的是為了解決公司的業務問題。


2、敏捷型數據集市


數據集市也是常見的一種方案,底層的數據產品與分析層綁定,使得應用層可以直接對底層數據產品中的數據進行拖拽式分析。數據集市,主要的優勢在於對業務數據進行簡單的、快速的整合,實現敏捷建模,並且大幅提升數據的處理速度。


3、MPP(大規模並行處理)架構


進入大數據時代以來,傳統的主機計算模式已經不能滿足需求了,分布式存儲和分布式計算才是王道。大家所熟悉的Hadoop MapRece框架以及MPP計算框架,都是基於這一背景產生。


MPP架構的代表產品,就是Greenplum。Greenplum的資料庫引擎是基於Postgresql的,並且通過Interconnnect神器實現了對同一個集群中多個Postgresql實例的高效協同和並行計算。


4、Hadoop分布式系統架構


當然,大規模分布式系統架構,Hadoop依然站在不可代替的關鍵位置上。雅虎、Facebook、網路、淘寶等國內外大企,最初都是基於Hadoop來展開的。


Hadoop生態體系龐大,企業基於Hadoop所能實現的需求,也不僅限於數據分析,也包括機器學習、數據挖掘、實時系統等。企業搭建大數據系統平台,Hadoop的大數據處理能力、高可靠性、高容錯性、開源性以及低成本,都使得它成為首選。


關於數據平台建設的方案有哪幾種,環球青藤小編就和您分享到這里了。如果您對大數據工程有濃厚的興趣,希望這篇文章可以為您提供幫助。如果您還想了解更多關於數據分析師、大數據工程師的技巧及素材等內容,可以點擊本站的其他文章進行學習。

⑵ 教你輕松掌握數據倉庫的規劃和構建策略

教你輕松掌握數據倉庫的規劃和構建策略

數據倉庫作為決策支持系統(DSS)的基礎,具有面向主題的、集成的、不可更新的、隨時間不斷變化的特性。這些特點說明了數據倉庫從數據組織到數據處理,都與原來的資料庫有很大的區別,這也就需要在數據倉庫系統設計時尋求一個適合於數據倉庫設計的方法。在一般的系統開發規劃中,首先需要確定系統的功能,這些系統的功能一般是通過對用戶的需求分析得到的。從數據倉庫的應用角度來看,DSS分析員一般是企業中的中高層管理人員,他們對決策支持的需求不能預先做出規范的說明,只能給設計人員一個抽象地描述。
這就需要設計人員在與用戶不斷的交流溝通中,將系統的需求逐步明確,並加以完善。因此數據倉庫的開發規劃過程實際上是一個用戶和設計人員對其不斷了解、熟悉和完善的過程。 數據倉庫的開發應用規劃是開發數據倉庫的首要任務。只有制定了正確的數據倉庫規劃,才能使組織主要力量有序地實現數據倉庫的開發應用。在數據倉庫規劃中一般需要經歷這樣幾個過程:選擇實現策略、確定數據倉庫的開發目標和實現范圍、選擇數據倉庫體系結構、建立商業和項目規劃預算。 當數據倉庫規劃完成後,需要編制相應的數據倉庫規劃說明書,說明數據倉庫與企業戰略的關系,以及與企業急需處理的、范圍相對有限的開發機會,重點支持的職能部門和今後數據倉庫開發工作的建議,實際使用方案和開發預算,作為數據倉庫實際開發的依據。
1、選擇數據倉庫實現策略
數據倉庫的開發策略主要有自頂向下、自底向上和這兩種策略的聯合使用。自頂向下策略在實際應用中比較困難,因為數據倉庫的功能是一種決策支持功能。這種功能在企業戰略的應用范圍中常常是很難確定的,因為數據倉庫的應用機會往往超出企業當前的實際業務范圍,而且在開發前就確定目標,會在實現預定目標後就不再追求新的應用,是數據倉庫喪失更有戰略意義的應用。由於該策略在開發前就可以給出數據倉庫的實現范圍,能夠清楚地向決策者和企業描述系統的收益情況和實現目標,因此是一種有效的數據倉庫開發策略。該方法使用時需要開發人員具有豐富的自頂向下開發系統的經驗,企業決策層和管理人員完全知道數據倉庫的預定目標並且了解數據倉庫能夠在那些決策中發揮作用。
自底向上策略一般從某個數據倉庫原型開始,選擇一些特定的為企業管理人員所熟知的管理問題作為數據倉庫開發的對象,在此基礎上進行數據倉庫的開發。因此,該策略常常用於一個數據集市、一個經理系統或一個部門的數據倉庫開發。該策略的優點在於企業能夠以較小的投入,獲得較高的數據倉庫應用收益。在開發過程中,人員投入較少,也容易獲得成效。當然,如果某個項目的開發失敗可能造成企業整個數據倉庫系統開發的延遲。該策略一般用於企業洗碗對數據倉庫的技術進行評價,以確定該技術的應用方式、地點和時間,或希望了解實現和運行數據倉庫所需要的各種費用,或在數據倉庫的應用目標並不是很明確時,數據倉庫對決策過程影響不是很明確時使用。
在自頂向下的開發策略中可以採用結構化或面向對象的方法,按照數據倉庫的規劃、需求確定、系統分析、系統設計、系統集成、系統測試和系統試運行的階段完成數據倉庫的開發。而在自底向上的開發中,則可以採用螺旋式的原型開發方法,使用戶可以根據新的需求對試運行的系統進行修改。螺旋式的原型開發方法要求在較短的時間內快速的生成可以不斷增加功能的數據倉庫系統,這種開發方法主要適合於這樣一些場合:在企業的市場動向和需求無法預測,市場的時機是實現產品的重要組成部分,不斷地改進對與企業的市場調節是必需的;持久的競爭優勢來自連續不斷地改進,系統地改進是基於用戶在使用中的不斷發現。 自頂向下和自底向上策略的聯合使用具有兩種策略的優點,既能快速的完成數據倉庫的開發與應用,還可建立具有長遠價值的數據倉庫方案。但在實踐中往往難以操作,通常需要能夠建立、應用和維護企業模型、數據模型和技術結構的、具有豐富經驗的開發人員,能夠熟練的從具體(如業務系統中的元數據)轉移到抽象(只基於業務性質而不是基於實現系統技術的邏輯模型);企業需要擁有由最終用戶和信息系統人員組成的有經驗的開發小組,能夠清楚地指出數據倉庫在企業戰略決策支持中的應用。
2、確定數據倉庫的開發目標和實現范圍
為確定數據倉庫的開發目標和實現范圍,首先需要對企業管理者等數據倉庫用戶解釋數據倉庫在企業管理中的應用和發展趨勢,說明企業組織和使用數據來支持跨功能系統的重要性,對企業經營戰略的支持,以確定開發目標。在該階段確認與使用數據倉庫有關的業務要求,這些要求應該只支持最主要的業務職能部門,將使用精力集中在收益明顯的業務上,使數據倉庫的應用立即產生效果,不應該消耗太多的精力在各個業務上同時鋪開數據倉庫的應用。
在確定開發目標和范圍以後,應該編制需求文檔,作為今後開發數據倉庫的依據。 數據倉庫開發的首要目標是確定所需要信息的范圍,確定用戶提供決策幫助時,在主題和指標域需要哪些數據源。這就需要定義:用戶需要什麼數據?面向主題的數據倉庫需要什麼樣的支持數據?為成功地向用戶提交數據,開發人員需要哪些商業知識?哪些背景知識?這就需要定義整體需求,以文件的形式整理現存的記錄系統和系統環境,對使用數據倉庫中數據的候選應用系統進行標識、排序,構造一個傳遞模型,確定尺度、事實及時間標記演算法,以便從系統中抽取信息且將他們放入數據倉庫。通過信息范圍確定可為開發人員提供一個良好的分析平台,和用戶一起分析哪些信息是數據倉庫需要的,進行商業活動需要什麼數據。開發人員可以和用戶進一步定義需要,例如數據分級層次、聚合的層次、載入的頻率以及需要保持的時間表等。 數據倉庫開發的另一個重要目標是確定利用哪些方法和工具訪問和導航數據?雖然用戶都需要存取並且檢索數據倉庫的內容,但是所存取的粒度有所不同,有的可能是詳細的記錄,有的可能是比較概括的記錄或十分概括的記錄。用戶要求的數據概括程度不同,將導致數據倉庫的聚集和概括工具的需求不同。
數據倉庫還有具有一定功能來訪問和檢索圖表、預定義的報表、多維數據、概括性數據和詳細記錄。用戶從數據倉庫中獲得信息,應該有電子表格、統計分析器和支持多維分析的分析處理器等工具的支持,以解釋和分析數據倉庫中的內容,產生並且驗證不同的市場假設、建議和決策方案。為將決策建議和各種決策方案向用戶清楚地表達出來,需要利用報表、圖表和圖像等強有力的信息表達工具。 數據倉庫開發的其他目標,是確定數據倉庫內部數據的規模。在數據倉庫中不僅包含當前數據,而且包含多年的歷史數據。數據的概括程度決定了這些數據壓縮和概括的最大限度。如果要讓數據倉庫提供對歷史記錄進行決策查詢的功能,就必須支持對大量數據的管理。數據的規模不僅直接影響決策查詢的時間,而且還將直接影響企業決策的質量。
在數據倉庫的開發目標中,還有:根據用戶對數據倉庫的基本需求,確定數據倉庫中數據的含義;確定數據倉庫內容的質量,以確定使用、分析和建議的可信級別;哪種類型的數據倉庫可以滿足最終用戶的需求,這些數據倉庫應該具有怎樣的功能;需要哪些元數據,如何使用數據源中的數據等。 數據倉庫的開發目標多種多樣,十分復雜,需要開發人員和用戶在開發與使用的過程中不斷交互完善。因此,在規劃中需要確定數據倉庫的開發范圍。使開發人員能夠根據需求和目標的重要性逐步進行,並且在開發中吸取經驗教訓,為數據倉庫在企業中的全部實現提供技術准備。因此,在為數據倉庫確定總體開發方向和目標以後,就必須確定一個有限的能夠很快體現數據倉庫效益的使用范圍。在考慮數據倉庫苦的應用范圍時,主要從使用部門的數量和類型、數據源的數量、企業模型的子集、預算分配以及開發項目所需的時間等角度分析。
在分析這些因素時,可從用戶的角度和技術的角度兩方面進行。 從用戶的角度應該分析哪些部門最先使用數據倉庫?是哪些人員為了什麼目的使用數據倉庫?以及數據倉庫首先要滿足哪些決策查詢?因為這些決策查詢往往確定了關於數據維數、報表的種類,這些因素都將確定數據倉庫定義時所需要的數量關系。查詢的格式越具體,越容易提供數據倉庫的維數、聚集和概括的規劃說明。 從技術角度分析,應該確定數據倉庫中元資料庫的規模,數據倉庫的元資料庫是存儲數據倉庫中數據定義的模型。數據定義存儲在倉庫管理器的目錄中,可以作為所有查詢和報表工具構造和查詢數據倉庫的依據。元資料庫的規模直接表示了數據倉庫中必須管理的數據規模。通過對元資料庫規模的管理,實際上就確定了數據倉庫中所需要管理的數據規模。
3、數據倉庫的結構選擇
數據倉庫的結構可以進行靈活的選擇,可將組織所使用的各種平台進行恰當的分割,把數據源、數據倉庫和最終用戶使用的工作站分割開來進行恰當的設計。
(1)數據倉庫的應用結構
基於業務處理系統的數據倉庫 在這種結構中,將運作的數據用於無需修改數據的只讀應用程序中。具有這種結構的數據倉庫元資料庫是一種虛庫,而不是數據倉庫自身的元數據。在數據倉庫元資料庫的直接指導下,對數據倉庫的查詢就是簡單的從資料庫中抽取數據。
單純數據倉庫
利用在數據倉庫中的數據源凈化、集成、概括和集成等操作,將數據源從業務處理系統中傳輸進集中的數據倉庫,各部門的數據倉庫應用只在數據倉庫中進行。這種結構經常發生在多部門、少用戶使用數據倉庫的情況下。這里的集中僅僅是邏輯上的,物理上可能是分散的。
單純數據集市
數據集市是指在部門中使用的數據倉庫,因為企業中的各個職能部門都有自己的特殊需要,而統一的數據倉庫可能不能滿足這些部門的特殊要求。這種體系結構經常發生在個別部門對數據倉庫的應用感興趣,而組織中其他部門卻對數據倉庫的應用十分冷漠之時,由熱心的部門單獨開發式所採用。
數據倉庫和數據集市
企業各部門擁有滿足自己需要的數據集市,其數據從企業數據倉庫中獲取,而數據倉庫從企業各種數據源中收集和分配。這種體系結構是一種較為完善的數據倉庫體系結構,往往發生在組織整體對數據倉庫應用感興趣之時所採用的體系結構。
(2)數據倉庫的技術平台結構 單層結構
單層結構主要是在數據源和數據倉庫之間共享平台,或者讓數據源、數據倉庫、數據集市與最終用戶工作站使用同一個平台。共享一個平台可以降低數據抽取和數據轉換的復雜性,但是共享平台在應用中可能遇到性能和管理方面的問題,這種體系結構一般在數據倉庫規模較小,而組織的業務系統平台具有較大潛力之時所採用。
客戶/伺服器兩層結構
一層為客戶機,一層為伺服器,最終用戶訪問工具在客戶層上運行,而數據源、數據倉庫和數據集市位於伺服器上,該技術機構一般用於普通規模的數據倉庫。
三層客戶/伺服器結構
基於工作站的客戶層、基於伺服器的中間層和基於主機的第三層。主機層負責管理數據源和可選的源數據轉換;伺服器運行數據倉庫和數據集市軟體,並且存儲倉庫的數據;客戶工作站運行查詢和報表運用程序,且還可以存儲從數據集市或數據倉庫卸載的局部數據。在數據倉庫稍具規模,兩層數據倉庫結構已經不能滿足客戶的需求,要講數據倉庫的數據存儲管理、數據倉庫的應用處理和客戶端應用分開之時,可以採用這種結構。
多層式結構
這是在三層機構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數據倉庫結構,在該結構中從最內數據層到最外層的客戶層依次是:單獨的數據倉庫存儲層、對數據倉庫和數據集市進行管理的數據倉庫服務層、進行數據倉庫查詢處理的查詢服務層、完成數據倉庫應用處理的應用服務層和面向最終用戶的客戶層。體系層次可能多達五層,這種體系結構一般用於超規模數據倉庫系統。
4、數據倉庫使用方案和項目規劃預算
數據倉庫的實際使用方案與開發預算,是數據倉庫規劃中最後需要確定的問題。因為數據倉庫主要用於對企業管理人員的決策支持,確保其實用性是十分重要的,因此需要讓最終用戶參與數據倉庫的功能設計。這種參與是通過用戶的實際使用方案進行的,使用方案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需求模型。實際使用方案必須有助於闡明最終用戶對數據倉庫的要求,這些要求有的只使用適當的數據源就可以得到基本滿足,而有的卻需要來自企業外部的數據源,這就需要通過使用方案將這些不同的要求聯系起來。 實際使用方案還可以將最終用戶的決策支持要求與數據倉庫的技術要求聯系起來。因為當用戶確定最終要求後,為元資料庫的范圍確定一個界限。還可以確定所需要的歷史信息的數量,當根據特定的用戶進行數據倉庫的規劃時,就可確定最終用戶所關心的維度(時間、方位、商業單位和生產企業),因為維度與所需要的概括操作有明顯的關系,必須選擇對最終用戶有實際意義的維度,如:「月」、「季度」、「年」等。最後,還可以確定數據集市/數據倉庫的結構需要,使設計人員確定採用單純數據倉庫結構,還是單純的數據集市結構或者是兩者相結合的結構。
在實際使用開發方案確定後,還需要對開發方案的預算進行估計,確定項目的投資數額。投資方案的確定可以依據以往的軟體開發成本,但是這種預算的評估比較粗糙。另一種方法是參照結構進行成本評估,也就是說,將數據倉庫實際使用方案所確定的構件進行分解,根據各個構件的成本進行預算估算。數據倉庫的構件包含在數據源、數據倉庫、數據集市、最終用戶存取、數據管理、元數據管理、傳輸基礎等部分中,這些構件有的在企業原有信息系統中已經具備,有的可以選擇商品化構件,有的則需要自我開發。根據這些構件的不同來源,可以確定比較准確的預算。 在完成數據倉庫規劃後,就需要編制數據倉庫開發說明書,說明系統與企業戰略目標的關系,以及系統與企業急需處理的范圍相對有限的開發機會,所設想的業務機會的說明以及目標任務概況說明、重點支持的職能部門和今後工作的建議。數據倉庫項目應有明確的業務價值計劃開始,在計劃中需要闡明期望取得的有形和無形的利益。無形利益包含利用數據倉庫使決策完成得更快更好等利益。
業務價值計劃最好由目標業務主管來完成,因為數據倉庫是用戶驅動的,應該讓用戶積極參與數據倉庫的建設,在規劃書中要確定數據倉庫開發目標的實現范圍、體系結構和使用方案及開發預算。

⑶ 資料庫建設方案及數據質量檢查標准

1 .制定調查資源整合方案

通過合理編碼方式理順各類數據間的關系,保證不同類別數據的緊密性,完整體現地學資料數據的多源性和空間性。

2.資料庫建設標准

根據資源整合方案,利用關系資料庫技術和空間資料庫技術,建立CO2地質儲存調查資料庫,有效儲存和管理各種空間數據和屬性數據,保證數據間的邏輯合理性,達到充分利用調查數據,並快速輸出數據的目的。

3.數據質量檢查標准及方法

根據資源整合方案,制定數據質量標准,開發相應質量檢查軟體,對數據進行質量檢查,確保入庫數據的有效性和合法性。

⑷ 如何搭建大數據分析平台

本人為大數據技術員,可以分享一些心得體驗給題主:
其實題主需要搞清楚以下幾個問題,搞清楚了,其實問題的答案也就有了:
1、是從個人學習成長的角度想搭建平台自學?還是現在的公司需要大數據技術進行分析?——如果是從個人學習成長的角度,建議直接按照Hadoop或者Spark的官網教程安裝即可,建議看官網(英文),在大數據技術領域,英語的掌握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涉及到組件選型、日後的安裝、部署、運維,所有的任務運行信息、報錯信息都是英文的,包括遇到問題的解答,所以還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是公司需要進行大數據分析,那麼還要研究以下幾個問題:為什麼需要搭建大數據分析平台?要解決什麼業務問題?需要什麼樣的分析?數據量有多少?是否有實時分析的需求?是否有BI報表的需求?——這里舉一個典型的場景:公司之前採用Oracle或MySQL搭建的業務資料庫,而且有簡單的數據分析,或者可能采購了BI系統,就是直接用業務系統資料庫進行支持的,現在隨著數據量越來越大,那麼就需要採用大數據技術進行擴容。
搞清楚需求之後,按照以下的步驟進行:
1、整體方案設計;整體方案設計時需要考慮的因素:數據量有多少:幾百GB?幾十TB?數據存儲在哪裡:存儲在MySQL中?Oracle中?或其他資料庫中?數據如何從現在的存儲系統進入到大數據平台中?如何將結果數據寫出到其他存儲系統中?分析主題是什麼:只有幾個簡單指標?還是說有很多統計指標,需要專門的人員去梳理,分組,並進行產品設計;是否需要搭建整體數倉?是否需要BI報表:業務人員有無操作BI的能力,或團隊組成比較簡單,不需要前後端人員投入,使用BI比較方便;是否需要實時計算?
2、組件選型;架構設計完成後就需要組件選型了,這時候最好是比較資深的架構師參與設計,選型包括:離線計算引擎:Hadoop、Spark、Tez……實時計算引擎:Storm、Flink、Samza、Spark Streaming……BI軟體:Tableau、QlikView、帆軟……
3、安裝部署;選型完成後,就可以進行安裝部署了,這部分其實是最簡單的,直接按照每個組件的部署要求安裝即可。
4、另一種選擇:採用商用軟體如果是企業需要搭建大數據平台,那麼還有一種選擇是直接採用商用的數據平台。市面上有很多成熟的商用大數據平台,Cloudera、星環、華為、亞信等等,都有對應的產品線,業內數據大咖袋鼠雲就有一款非常優秀的大數據平台產品:數棧。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一站式。一站式數據開發產品體系,滿足企業建設數據中台過程中的多樣復雜需求。
2.兼容性強。支持對接多種計算引擎,使更多企業「半路上車」。
3.開箱即用。基於Web的圖形化操作界面,開箱即用,快速上手。
4.性價比高。滿足中小企業數據中台建設需求,降低企業投入成本。

⑸ 如何建立企業資料資料庫

1.首先打開我們的訪問程序,要打開的方法是點擊開始——所有程序。

⑹ 企業如何更好的搭建數據倉庫

0 引 言
隨著計算機應用的深入,大量數據存儲在計算機中,信息的存儲、管理、使用和維護顯得越來越重要,而傳統的資料庫管理系統很難滿足其要求。為了解決大數據量、異構數據集成以及訪問數據的響應速度問題,採用數據倉庫技術,為最終用戶處理所需的決策信息提供有效方法。
1 數據倉庫
數據倉庫是為管理人員進行決策提供支持的一種面向主題的、集成的、非易失的並隨時間而變化的數據集合。數據倉庫是一種作為決策支持系統和聯機分析應用數據源的結構化數據環境。
從目前數據倉庫的發展來講,數據可以存放於不同類型的資料庫中,數據倉庫是將異種數據源在單個站點以統一的模型組織的存儲,以支持管理決策。數據倉庫技術包括數據清理、數據集成、聯機分析處理(OLAP)和數據挖掘(DM)。OLAP是多維查詢和分析工具,支持決策者圍繞決策主題對數據進行多角度、多層次的分析。OLAP側重於交互性、快速的響應速度及提供數據的多維視圖,而DM則注重自動發現隱藏在數據中的模式和有用信息。OLAP的分析結果可以給DM提供分析信息,作為挖掘的依據;DM可以拓展OLAP分析的深度,可以發現OLAP所不能發現的更為復雜、細致的信息。OLAP是聯機分析處理,DM是通過對資料庫、數據倉庫中的數據進行分析而獲得知識的方法和技術,即通過建立模型來發現隱藏在組織機構資料庫中的模式和關系。這兩者結合起來可滿足企業對數據整理和信息提取的要求,幫助企業高層做出決策。在歐美發達國家,以數據倉庫為基礎的在線分析處理和數據挖掘應用,首先在金融、保險、證券、電信等傳統數據密集型行業取得成功。IBM、oracle、Teradata、Microsoft、Netezza和SAS等有實力的公司相繼推出了數據倉庫解決方案。
近幾年開始流行「分布式數據倉庫」,是在多個物理位置應用全局邏輯模型。數據被邏輯地分成多個域,但不同位置不會有重復的數據。這種分布式方法可以為不同的物理數據創建安全區域,或為全球不同時區的用戶提供全天候的服務。此外,有由Kognitio發起數據倉庫託管服務,即DBMS廠商為客戶開發和運行數據倉庫。這種最初出現在業務部門,業務部門購買託管服務,而不是使用企業內IT部門提供的數據倉庫。
2 數據挖掘技術
數據挖掘(DataMining),又稱資料庫中的知識發現(KnoWledge Discoveryin Database,KDD),是指從大型資料庫或數據倉庫中提取隱含的、未知的、非平凡的及有潛在應用價值並最終可為用戶理解的模式過程。它是資料庫研究中的很有應用價值的新領域,是人工智慧、機器學習、數理統計學和神經元網路等技術在特定的數據倉庫領域中的應用。數據挖掘的核心模塊技術歷經數十年的發展,其中包括數理統計、人工智慧、機器學習。從技術角度看,數據挖掘是從大量的、不完全的、有雜訊的、模糊的、隨機的實際數據中,提取隱含在其中的、人們所不知道的、但又是潛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識的過程。從商業應用角度看,數據挖掘是嶄新的商業信息處理技術,其主要特點是對商業資料庫中的大量業務數據進行抽取、轉化、分析和模式化處理,從中提取輔助商業決策的關鍵知識。
從技術角度講,數據挖掘可應用於以下方面:
(1)關聯規則發現是在給定的事物集合中發現滿足一定條件的關聯規則,簡單來講,就是挖掘出隱藏在數據間的相互關系,為業務主題提供指導。
(2)序列模式分析和關聯規則發現相似,但其側重點在於分析數據間的前後關系。模式是按時間有序的。序列模式發現是在與時間有關的事物資料庫中發現滿足用戶給定的最小支持度域值的所有有序序列。
(3)分類分析與聚類分析,分類規則的挖掘實際上是根據分類模型從數據對象中發現共性,並把它們分成不同的類的過程。聚類時間是將d維空間的n個數據對象,劃分到k個類中,使得一個類內的數據對象間的相似度高於其他類中數據對象。聚類分析可以發現沒有類別標記的一組數據對象的特性,總結出一個類別的特徵。
(4)自動趨勢預測,數據挖掘能自動在大型資料庫裡面尋找潛在的預測信息。一個典型的利用數據挖掘進行預測的例子就是目標營銷。數據挖掘工具可以根據過去郵件推銷中的大量數據找出其中最有可能對將來的郵件推銷作出反應的客戶。
3 聯機分析(OLAP)處理技術
聯機分析(OLAP)是數據倉庫實現為決策提供支持的重要工具,是共享多維信息,針對特定問題的聯機數據訪問和分析的快速軟體技術。是使分析人員、管理人員或執行人員能夠從多種角度對從原始數據中轉化出來,能夠真正為用戶所理解,並真實反映企業維特性的信息進行快速、一致、交互地存取,從而獲得對數據的更深入了解的一類軟體技術(OLAP委員會的定義)。OLAP的特性包括:①快速性:系統應能在5s內對用戶的大部分分析要求做出反應;②可分析性:能處理與應用有關的任何邏輯分析和統計分析;⑨多維性:多維性是OLAP的關鍵屬性。系統必須提供對數據的多維視圖和分析,包括對層次維和多重層次維的完全支持;④信息性:系統應能及時獲得信息,並能管理大容量信息。
OLAP的數據結構是多維,目前存在方式:①超立方結構(Hypercube),指用三維或更多的維數來描述一個對象,每個維彼此垂直。數據的測量值發生在維的交叉點上,數據空間的各部分都有相同的維屬性(收縮超立方結構。這種結構的數據密度更大,數據的維數更少,並可加入額外的分析維);②多立方結構(Multicube),即將超立方結構變為子立方結構。面向某特定應用對維分割,它具有強靈活性,提高了數據(特別是稀疏數據)的分析效率。分析方法包括:切片、切塊、旋轉、鑽取等。
OLAP也被稱為共享的多維數據的快速分析FASMI,應用在數據密集型行業,如市場和銷售分析、電子商務的分析、基於歷史數據的營銷、預算、財務報告與整合、管理報告、利益率、質量分析等。
4 小 結
採用數據倉庫的數據挖掘及聯機分析技術實現的決策支持系統,是彌補傳統輔助決策系統能力不足的有效途徑,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⑺ 大數據工程師進行數據平台建設 有哪些方案

【導語】數據平台其實在企業發展的進程中都是存在的,在進入到數據爆發式增加的大數據時代,傳統的企業級資料庫,在數據管理應用上,並不能完全滿意各項需求。就企業自身而言,需求更加契合需求的數據平台建設方案,那麼大數據工程師進行數據平台建設,有哪些方案呢?下面就來細細了解一下吧。

1、敏捷型數據集市

數據集市也是常見的一種方案,底層的數據產品與分析層綁定,使得應用層可以直接對底層數據產品中的數據進行拖拽式分析。數據集市,主要的優勢在於對業務數據進行簡單的、快速的整合,實現敏捷建模,並且大幅提升數據的處理速度。

2、常規數據倉庫

數據倉庫的重點,是對數據進行整合,同時也是對業務邏輯的一個梳理。數據倉庫雖然也可以打包成SAAS那種Cube一類的東西來提升數據的讀取性能,但是數據倉庫的作用,更多的是為了解決公司的業務問題。

3、Hadoop分布式系統架構

當然,大規模分布式系統架構,Hadoop依然站在不可代替的關鍵位置上。雅虎、Facebook、網路、淘寶等國內外大企,最初都是基於Hadoop來展開的。

Hadoop生態體系龐大,企業基於Hadoop所能實現的需求,也不僅限於數據分析,也包括機器學習、數據挖掘、實時系統等。企業搭建大數據系統平台,Hadoop的大數據處理能力、高可靠性、高容錯性、開源性以及低成本,都使得它成為首選。

4、MPP(大規模並行處理)架構

進入大數據時代以來,傳統的主機計算模式已經不能滿足需求了,分布式存儲和分布式計算才是王道。大家所熟悉的Hadoop
MapRece框架以及MPP計算框架,都是基於這一背景產生。

MPP架構的代表產品,就是Greenplum。Greenplum的資料庫引擎是基於Postgresql的,並且通過Interconnnect神器實現了對同一個集群中多個Postgresql實例的高效協同和並行計算。

關於大數據工程師進行數據平台建設方案的有關內容,就給大家介紹到這里了,中國社會發展至今,大數據的應用正在逐漸普及,所以未來前景不可估量,希望想從事此行業的人員能夠合理選擇。

⑻ 資料庫建設

(一)數據准備

1.數據收集

1∶25萬遙感地質填圖數據包含影像數據和矢量數據兩種格式,影像數據主要包括:TM原始影像、SPOT原始影像、SAR原始影像、TM與SPOT融合影像、TM與SAR融合影像、信息增強分類處理後的整幅影像或影像子區;矢量數據主要包括:航磁等值線影像、1∶25萬地形圖、地質圖、航磁解譯地質圖、遙感解譯單元圖、遙感解譯地質圖。現以新疆瓦石峽地區、內蒙古阿龍山地區為例,具體情況如下:

(1)瓦石峽地區

TM衛星影像

SAR衛星影像

航磁等值線(TIF)影像

航磁解譯地質圖

地質圖

遙感解譯影像單元圖

遙感解譯地質圖

(2)阿龍山地區

TM衛星影像

SPOT衛星影像

航磁等值線(TIF)影像

地質圖

航磁解譯地質圖

遙感解譯地質圖

2.數據預處理

1)影像數據處理,主要針對原始影像數據

(1)將TM原始影像、SPOT原始影像、SAR原始影像、航磁等值線(.JPG)數據格式轉換為ERDAS的.IMG格式。

(2)對轉換後的IMG文件進行投影轉換。投影系採用6度分帶的橫軸墨卡托(Transverse Mercator)投影,投影參數為:

Units:Meters

Scale Factor:1.0

Longitude Of Center:123 00 00

Latitude Of Center:0 00 00

False Easting:500 KM

False Northing:0 KM

Xshift:0

Yshift:0

橢球(spheroid)體採用克拉索夫(Krasovsky)橢球,參數為:

SemiMajor:6378245.0000 Meters

SemiMinor:6356863.0188 Meters

坐標系採用大地坐標,度量單位為米,這樣可以在GIS系統中方便的量算特徵的長度和面積。

(3)圖像坐標糾正

參照地形圖選擇同名點,對影像數據進行坐標精校正。同名點的選擇不少於12個。

2)矢量數據處理

工作主要針對地質圖、航磁解譯地質圖、遙感解譯單元圖、遙感解譯地質圖。

(1)數據分層

根據圖面特徵信息內容和制圖要求,每幅矢量圖按特徵類型劃分為點、線、面(區)三個圖層。劃分的依據是遙感地質解譯圖件的信息不完全等同於其他地質調查圖件,它表現的內容主要是:從影像圖中判讀出的地層、岩石影像單元及構造界線,但各種地質特徵的單位、時代、分類、度量、結構、方向等的描述不是十分具體,因此在屬性定義上比較一致,對一個圖件不需要產生基於同一特徵類型的專題圖層,因此按矢量特徵類型劃分較為合理、簡便。

(2)圖件掃描矢量化

將地質、影像單元等圖件掃描成 TIF影像文件,按照分層要求,將每個圖件數字化為點、線、面三個圖層文件。處理的圖件和產生的矢量圖層文件見表3-1至3-7。

表3-1 矢量圖層表

1∶25萬遙感地質填圖方法和技術

c.面特徵:由於影像單元圖的面特徵描述有其特殊之處,有時遵照地層、岩石的分類方法國家標准,但絕大部分是按照影像顏色、紋理等劃分和稱謂,因此進行分類編碼十分困難,有待進一步研究解決。

以上編碼方法是在每種特徵類型組合最大值和預留一定的擴充餘地的基礎上編制的,編碼方案參照國標:GB958—89區域地質圖圖例(1∶5萬)

(6)屬性定義

說明:由於地質代號的組成方式極為復雜,使用了上下角標、希臘字元、拉丁字母等,而這些字元和格式在純文本的屬性欄位中是不能完全或准確表達的,因此在錄入時對地質代號進行了一些簡化。

例如:Pt2xh簡化為Pt2xh

簡化為An1—3

(二)建立資料庫

GIS空間資料庫有兩種存儲形式:一是基於文件索引的傳統空間資料庫管理體系;二是採用商用關系資料庫的解決方案,二者各有千秋。第一種結構是對應用的集成,而數據是鬆散的,雖不利於數據的集中管理,但對不同系統平台之間共享數據提供了很大方便,特別是數據較少的小型應用系統。這種結構的另外一個可取之處是方案簡單,工作量小,不需要資料庫方面的專業知識。第二種結構既是應用的集成,也是數據的集成,並且提供所有的RDBMS的數據和安全管理優勢,但它需要專用的空間數據引擎,對其他軟體使用數據是一個極大的限制,必須進行數據的導入導出和格式轉換,並且要求使用者對RDBMS有一定的操作和管理經驗。

由於本集成系統採用的是ARC/INFO和ERDAS軟體,它們之間只能達到文件方式的數據共享,雖然ARC/INFO 8提供了GeoDataBase這種關系資料庫管理模式,實現真正的空間數據集中管理和RDBMS所有的數據管理能力,但為了滿足兩個軟體之間數據的交互處理,本系統採用文件索引形式的資料庫。在數據完備的基礎上,建庫工作需以下兩個步驟:

(1)首先創建基於項目的不同格式、不同類型的目錄樹工作區,把所有數據文件分類保存在這個工作區中,工作區框架以瓦石峽幅數據為例(圖3-5)。

(2)然後在 ARC/INFO 的 ARCMAP中新建一個 MAP DOCUMENT(以下簡稱為文檔),添加所有數據文件到文檔中。文檔中每個數據文件都被稱為一個 LAYER(以下簡稱為層),每個矢量層可以有它自己的環境,文檔可以保存環境的變化。使用者只需打開這個文檔即可調用項目所有的數據文件,並且恢復到上一次工作時的狀態。

圖3-5 數據分層結構圖

在MAP DOCUMENT這種集成的數據環境下,使用者可以採用ARC/INFO 8的ARCEDITOR、ARCMAP參照影像圖層進行矢量化的解譯工作,對已形成的圖件直接進行圖形和屬性編輯,進行輔助解譯的空間分析,對各種圖件進行疊加比較,使用文字標簽或屬性欄位標注特徵,按照分類符號化特徵,製作專題圖,列印輸出圖件報表等,實現一系列與遙感解譯有關的功能和操作。

由於ARC/INFO提供的地質圖式圖例和符號不能滿足我國的地質成圖要求,因此制圖軟體採用地質行業較為通用的MAPGIS。通過ARCTOOLS工具將最終的解譯成果矢量地質圖轉換為ARC/INFO的標准交換格式E00,提交給MAPGIS形成繪圖文件,出版印刷。具體的實施方案和技術流程見「成果圖件製作方法研究」一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