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數據倉庫 » oracle資料庫構成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oracle資料庫構成

發布時間: 2022-05-26 04:47:53

1. oracle資料庫的架構是什麼

oracle 資料庫架構本質上是C/S結構的。 伺服器與客戶端是分開的,即時伺服器和客戶端是在同一機器上,他們也是按照客戶端/伺服器模式運行的,他們之間的進程是分開的。 希望能幫助你。

2. Oracle資料庫的物理結構有哪些

Oracle資料庫的體系結構包括四個方面:資料庫的物理結構、邏輯結構、內存結構及進程。

1. 物理結構

物理資料庫結構是由構成資料庫的操作系統文件所決定,Oracle資料庫文件包括:

數據文件(Data File)
數據文件用來存儲資料庫中的全部數據,例如資料庫表中的數據和索引數據.通常以為*.dbf格式,例如:userCIMS.dbf 。

日誌文件(Redo Log File)
日誌文件用於記錄資料庫所做的全部變更(如增加、刪除、修改)、以便在系統發生故障時,用它對資料庫進行恢復。名字通常為Log*.dbf格式,如:Log1CIMS.dbf,Log2CIMS.dbf 。

控制文件(Control File)
每個Oracle資料庫都有相應的控制文件,它們是較小的二進制文件,用於記錄資料庫的物理結構,如:資料庫名、資料庫的數據文件和日誌文件的名字和位置等信息。用於打開、存取資料庫。名字通常為Ctrl*ctl 格式,如Ctrl1CIMS.ctl。

配置文件
配置文件記錄Oracle資料庫運行時的一些重要參數,如:數據塊的大小,內存結構的配置等。名字通常為init*.ora 格式,如:initCIMS.ora 。

2 邏輯結構

Oracle資料庫的邏輯結構描述了資料庫從邏輯上如何來存儲資料庫中的數據。邏輯結構包括表空間、段、區、數據塊和模式對象。資料庫的邏輯結構將支配一個資料庫如何使用系統的物理空間.模式對象及其之間的聯系則描述了關系資料庫之間的設計.

一個資料庫從邏輯上說是由一個或多個表空間所組成,表空間是資料庫中物理編組的數據倉庫,每一個表空間是由段(segment)組成,一個段是由一組區(extent)所組成,一個區是由一組連續的資料庫塊(database block)組成,而一個資料庫塊對應硬碟上的一個或多個物理塊。一個表空間存放一個或多個資料庫的物理文件(即數據文件).一個資料庫中的數據被邏輯地存儲在表空間上。

表空間(tablespace)
Oracle資料庫被劃分為一個或多個稱為表空間的邏輯結構,它包括兩類表空間,System表空間和非System表空間,其中,System表空間是安裝資料庫時自動建立的,它包含資料庫的全部數據字典,存儲過程、包、函數和觸發器的定義以及系統回滾段。除此之外,還能包含用戶數據。。

一個表空間包含許多段,每個段有一些可以不連續的區組成,每個區由一組連續的數據塊組成,數據塊是資料庫進行操作的最小單位。

每個表空間對應一個或多個數據文件,每個數據文件只能屬於一個表空間。

資料庫塊(database block)
資料庫塊也稱邏輯塊或ORACLE塊,它對應磁碟上一個或多個物理塊,它的大小由初始化參數db-block-size(在文件init.ora中)決定,典型的大小是2k。Pckfree 和pctused 兩個參數用來優化數據塊空間的使用。

區(extent)
區是由一組連續的數據塊所組成的資料庫存儲空間分配的邏輯單位。

段(segment)
段是一個或多個不連續的區的集合,它包括一個表空間內特定邏輯結構的所有數據,段不能跨表空間存放。Oracle資料庫包括數據段、索引段、臨時段、回滾段等。

模式對象(schema object)
Oracle資料庫的模式對象包括表、視圖、序列、同意詞、索引、觸發器、存儲.過程等,關於它們將重點在後面章節介紹。

3.Oracle Server系統進程與內存結構

當在計算機伺服器上啟動Oracle資料庫後,稱伺服器上啟動了一個Oracle實例(Instance)。ORACLE 實例(Instance)是存取和控制資料庫的軟體機制,它包含系統全局區(SGA)和ORACLE進程兩部分。SGA是系統為實例分配的一組共享內存緩沖區,用於存放資料庫實例和控制信息,以實現對資料庫中數據的治理和操作。

3. oracle資料庫的結構是什麼

Oracle資料庫的體系結構包括四個方面:資料庫的物理結構、邏輯結構、內存結構及進程。

1. 物理結構

物理資料庫結構是由構成資料庫的操作系統文件所決定,Oracle資料庫文件包括:

數據文件(Data File)
數據文件用來存儲資料庫中的全部數據,例如資料庫表中的數據和索引數據.通常以為*.dbf格式,例如:userCIMS.dbf 。

日誌文件(Redo Log File)
日誌文件用於記錄資料庫所做的全部變更(如增加、刪除、修改)、以便在系統發生故障時,用它對資料庫進行恢復。名字通常為Log*.dbf格式,如:Log1CIMS.dbf,Log2CIMS.dbf 。

控制文件(Control File)
每個Oracle資料庫都有相應的控制文件,它們是較小的二進制文件,用於記錄資料庫的物理結構,如:資料庫名、資料庫的數據文件和日誌文件的名字和位置等信息。用於打開、存取資料庫。名字通常為Ctrl*ctl 格式,如Ctrl1CIMS.ctl。

配置文件
配置文件記錄Oracle資料庫運行時的一些重要參數,如:數據塊的大小,內存結構的配置等。名字通常為init*.ora 格式,如:initCIMS.ora 。

2 邏輯結構

Oracle資料庫的邏輯結構描述了資料庫從邏輯上如何來存儲資料庫中的數據。邏輯結構包括表空間、段、區、數據塊和模式對象。資料庫的邏輯結構將支配一個資料庫如何使用系統的物理空間.模式對象及其之間的聯系則描述了關系資料庫之間的設計.

一個資料庫從邏輯上說是由一個或多個表空間所組成,表空間是資料庫中物理編組的數據倉庫,每一個表空間是由段(segment)組成,一個段是由一組區(extent)所組成,一個區是由一組連續的資料庫塊(database block)組成,而一個資料庫塊對應硬碟上的一個或多個物理塊。一個表空間存放一個或多個資料庫的物理文件(即數據文件).一個資料庫中的數據被邏輯地存儲在表空間上。

表空間(tablespace)
Oracle資料庫被劃分為一個或多個稱為表空間的邏輯結構,它包括兩類表空間,System表空間和非System表空間,其中,System表空間是安裝資料庫時自動建立的,它包含資料庫的全部數據字典,存儲過程、包、函數和觸發器的定義以及系統回滾段。除此之外,還能包含用戶數據。。

一個表空間包含許多段,每個段有一些可以不連續的區組成,每個區由一組連續的數據塊組成,數據塊是資料庫進行操作的最小單位。

每個表空間對應一個或多個數據文件,每個數據文件只能屬於一個表空間。

資料庫塊(database block)
資料庫塊也稱邏輯塊或ORACLE塊,它對應磁碟上一個或多個物理塊,它的大小由初始化參數db-block-size(在文件init.ora中)決定,典型的大小是2k。Pckfree 和pctused 兩個參數用來優化數據塊空間的使用。

區(extent)
區是由一組連續的數據塊所組成的資料庫存儲空間分配的邏輯單位。

段(segment)
段是一個或多個不連續的區的集合,它包括一個表空間內特定邏輯結構的所有數據,段不能跨表空間存放。Oracle資料庫包括數據段、索引段、臨時段、回滾段等。

模式對象(schema object)
Oracle資料庫的模式對象包括表、視圖、序列、同意詞、索引、觸發器、存儲.過程等,關於它們將重點在後面章節介紹。

3.Oracle Server系統進程與內存結構

當在計算機伺服器上啟動Oracle資料庫後,稱伺服器上啟動了一個Oracle實例(Instance)。ORACLE 實例(Instance)是存取和控制資料庫的軟體機制,它包含系統全局區(SGA)和ORACLE進程兩部分。SGA是系統為實例分配的一組共享內存緩沖區,用於存放資料庫實例和控制信息,以實現對資料庫中數據的治理和操作。

進程是操作系統中一個極為重要的概念。一個進程執行一組操作,完成一個特定的任務.對ORACLE資料庫治理系統來說,進程由用戶進程、伺服器進程和後台進程所組成。

當用戶運行一個應用程序時,系統就為它建立一個用戶進程。伺服器進程處理與之相連的用戶進程的請求,它與用戶進程相通訊,為相連的用戶進程的ORACLE請求服務。

為了提高系統性能,更好地實現多用戶功能,ORACLE還在系統後台啟動一些後台進程,用於資料庫數據操作。

系統進程的後台進程主要包括:
SMON 系統監控進程:(system monitor)負責完成自動實例恢復和回收分類(sort)表空間。
PMON 進程監控進程:(PRocess monitor)實現用戶進程故障恢復、清理內存區和釋放該進程所需資源等。
DBWR 資料庫寫進程:資料庫緩沖區的治理進程。
在它的治理下,資料庫緩沖區中總保持有一定數量的自由緩沖塊,以確保用戶進程總能找到供其使用的自由緩沖塊。
LGWR 日誌文件寫進程:是日誌緩沖區的治理進程,負責把日誌緩沖區中的日誌項寫入磁碟中的日誌文件上。每個實例只有一個LGWR進程。
ARCH 歸檔進程:(archiver process)把已經填滿的在線日誌文件拷貝到一個指定的存儲設備上。僅當日誌文件組開關(switch)出現時,才進行ARCH操作。ARCH不是必須的,而只有當自動歸檔可使用或者當手工歸檔請求時才發出。
RECO 恢復進程:是在具有分布式選項時使用的一個進程,主要用於解決引用分布式事務時所出現的故障。它只能在答應分布式事務的系統中出現。
LCKn 封鎖進程:用於並行伺服器系統,主要完成實例之間的封鎖。
內存結構(SGA)
SGA是Oracle為一個實例分配的一組共享內存緩沖區,它包含該實例的數據和控制信息。SGA在實例啟動時被自動分配,當實例關閉時被收回。資料庫的所有數據操作都要通過SGA來進行。

SGA中內存根據存放信息的不同,可以分為如下幾個區域:Buffer Cache:存放資料庫中資料庫塊的拷貝。它是由一組緩沖塊所組成,這些緩沖塊為所有與該實例相鏈接的用戶進程所共享。緩沖塊的數目由初始化參數DB_BLOCK_BUFFERS確定,緩沖塊的大小由初始化參數DB_BLOCK_SIZE確定。大的數據塊可提高查詢速度。它由DBWR操作。

b. 日誌緩沖區Redo Log Buffer:存放數據操作的更改信息。它們以日誌項(redo entry)的形式存放在日誌緩沖區中。當需要進行資料庫恢復時,日誌項用於重構或回滾對資料庫所做的變更。日誌緩沖區的大小由初始化參數LOG_BUFFER確定。大的日誌緩沖區可減少日誌文件I/O的次數。後台進程LGWR將日誌緩沖區中的信息寫入磁碟的日誌文件中,可啟動ARCH後台進程進行日誌信息歸檔。

c. 共享池Shared Pool:包含用來處理的SQL語句信息。它包含共享SQL區和數據字典存儲區。共享SQL區包含執行特定的SQL語句所用的信息。數據字典區用於存放數據字典,它為所有用戶進程所共享。

Cursors:一些內存指針,執行待處理的SQL語句
其他信息區:除了上述幾個信息區外,還包括一些進程之間的通訊信息(如封鎖信息);在多線索伺服器配置下,還有一些程序全局區的信息,請求隊列和響應隊列等。 本文來自: http://hi..com/ipbun/blog/item/3f75d7230a7f5ee698250a7c.html

4. Oracle資料庫的物理結構和邏輯結構分別是怎麼樣的

1.Oracle資料庫的物理結構Oracle物理結構包含了數據文件、重做日誌文件、控制文件、參數文件、密碼文件、歸檔日誌文件、備份文件、告警日誌文件、跟蹤文件等等;其中數據文件、控制文件、重做日誌文件和參數文件是必須的,其他文件可選。

2.Oracle資料庫的邏輯結構
Oracle資料庫的邏輯結構是一種層次結構,主要由表空間、段、區和數據塊等概念組成。邏輯結構是面向用戶的,用戶使用Oracle開發應用程序使
用的就是邏輯結構。資料庫存儲層次結構及其構成關系,結構對象也從數據塊到表空間形成了不同層次的粒度關系。

5. 請問Oracle的資料庫體系的物理結構是怎樣的

物理結構,即Oracle資料庫使用的操作系統文件結構。
對於資料庫物理結構文件,不同的oracle版本,不同的操作系統平台上有不同的存儲目錄結構.
資料庫的物理結構文件按其作用可以分為三類:
數據文件
日誌文件
控制文件
一、數據文件
數據文件用來存儲資料庫的數據,如表、索引等。讀取數據時,系統首先從資料庫文件中讀取數據,並存儲到SGA的數據緩沖區中。
二、重做日誌文件
重做日誌文件記錄對資料庫的所有修改信息。它是三類文件中最復雜的一類文件,也是保證資料庫安全與資料庫備份與恢復有直接關系的文件。
三、控制文件
控制文件是一個二進制文件,用來描述資料庫的物理結構,一個資料庫只需要一個控制文件,控制文件的內容包括:
資料庫名及資料庫唯一標識
數據文件和日誌文件標識
資料庫恢復所需的同步信息,即檢查點號
.
Oracle資料庫的體系結構包括四個方面:資料庫的物理結構、邏輯結構、內存結構及進程。

6. 什麼是oracle的邏輯資料庫結構和物理資料庫結構

1.Oracle資料庫的物理結構
Oracle物理結構包含了數據文件、重做日誌文件、控制文件、參數文件、密碼文件、歸檔日誌文件、備份文件、告警日誌文件、跟蹤文件等等;其
中數據文件、控制文件、重做日誌文件和參數文件是必須的,其他文件可選。

2.Oracle資料庫的邏輯結構
Oracle資料庫的邏輯結構是一種層次結構,主要由表空間、段、區和數據塊等概念組成。邏輯結構是面向用戶的,用戶使用Oracle開發應用程序使
用的就是邏輯結構。資料庫存儲層次結構及其構成關系,結構對象也從數據塊到表空間形成了不同層次的粒度關系。

7. Oracle存儲結構正確的是()

B。

Oracle資料庫邏輯存儲結構是Oracle資料庫創建後利用邏輯概念來描述資料庫內部數據的組織和管理形式。包括表空間(tablespace)、段(segment)、區(extent)和塊(block)四種。

一個表空間由多個段構成;一個段由多個區構成,一個區由多個塊構成。資料庫是由表空間構成的,數據存儲在表空間中。一個表空間包含一個或多個數據文件,但一個數據文件只能屬於一個表空間。

(7)oracle資料庫構成擴展閱讀:

1、存儲過程參數不帶取值范圍,in表示傳入,out表示輸出類型可以使用任意Oracle中的合法類型。

2、變數帶取值范圍,後面接分號

3、在判斷語句前最好先用count(*)函數判斷是否存在該條操作記錄

4、用select 。。。into。。。給變數賦值

5、在代碼中拋異常用 raise+異常名

8. oracle資料庫的體系結構是什麼

1、資料庫的體系結構
1)進程結構:用戶進程
oracle進程:伺服器進程
後台進程:
DBWR資料庫寫入程序
LGWR日誌寫入程序
CKPT檢查點
SMON系統監控
PMON進程監控
ARCH歸檔
RECO恢復
LCKn
Dnnn
Snnn
2)內存結構:軟體代碼區
系統全局區SGA,包括資料庫緩沖存儲區、日誌緩沖區和共享池
程序全局區PGA
排序區

資料庫物理結構:數據文件,控制文件,日誌文件
資料庫邏輯結構:表空間,段,區,數據塊
模式對象:表、視圖、索引、聚集、序列、同義詞、資料庫鏈接、過程、函數、包

9. oracle資料庫組成部分

ORACLE由兩部分:實例和資料庫
實例由以下組成: SGA,Shared pool,Database buffer cache,Redo log buffer cache.
資料庫由物理文件組成,其中必須有的文件是:數據文件,控制文件,重做日誌
另外還有:參數文件,口令文件,歸檔日誌文件(這三個不是必須的)
ORACLE SERVER 由兩個部分組成,
1.INSTANCE:又由內存結構和後台進程組成
2.DATABASE:又由數據文件,日誌文件和控制文件組成<這三個文件是必需的>.
CONTROL FILE是用來連接實例和DATABASE的
SQL>SHUTDOWN IMMEDIATE
SQL>STARTUP NOMOUNT
SQL>ALTER DATABASE MOUNT
以上三個過程就是通過CONTROL FILE來連接實例和資料庫.
SQL>ALTER DATABASE OPEN
在OPEN的過程對DATABASE的數據文件和重做日誌文件進行一次性的驗證,驗證它們的狀態.
ORACLE INSTANCE:存取資料庫的一個手段
一個DATABASE與INSTANCE之間是1:N的關系,一個INSTANCE只能操作一個DATABASE,由內存結構(共享池,
BUFFER CACHE,REDO LOG BUFFER CACHE)及相應的進程結構組成(PMON<程序監控進程>,SMON<系統監控進
程>,CKPT<檢查點進程>)
SQL>SHOW SGA ---顯示DATABASE內存結構信息
SQL>SET WRAP OFF
SQL>SET LINESIZE 200
以上這兩個是設置行寬
SQL>SELECT * FROM V$BGPROCESS;
將看到在這個系統中所有可能使用到的進程,其中PADDR並不每個進程都分配到有效的地址,即並不是每個進程都是必須的.
SQL>SELECT * FROM V$BGPROCESS WHERE PADDR<>\'00\'
將顯示所有必需的進程.
ESTABLISHING A CONNECTION AND CREATING A SESSION
連接到ORACLE實例包括建立一個用戶連接及創建會話.

ORACLE MEMORY STRUCTURE (內存結構)
由兩部分組成:
1.SGA
SGA是動態的,其最大值由SGA_MAX_SIZE指定,SGA的內存由SGA COMPONENTS來動態調整.
2.PGA 是不共享的,即其包含的信息是不一樣的,有兩個可享的內存可以由SGA配置
<1> LARGE POOL
<2> JAVA POOL
SQL>SHOW PARAMETER SHARED
SQL>SHOW PARAMETER DB_CACHE
SQL>SHOW PARAMETER LOG
以上三個命令是用於查看相關內存信息
SQL>ALTER SYSTEM SET DB_CACHE_SIZE=20M;
所有內存大小總和不能大於SGA_MAX_SIZE的值,當提示信息出現?號或亂碼時,是由於系統的語言問題.
可以通過ALTER SESSION SET NLS_LANGUAGE=\'AMERICAN\'或ALTER SESSION SET NLS_LANGUAGE=\"SIMPLE
[Page]
CHINESE\"
SHARED POOL (共享池)
含:<1>LIBRARY CACHE 庫緩存
<2>DATA DICTIONARY CACHE 數據字典緩存,有的地方又稱行CACHE,由SHARED_POOL_SIZE指定大小.
SQL>ALTER SYSTEM SET SHARED_POOL_SIZE=64M;
LIBRARY CACHE 主要為提高代碼的共享,存儲的是最近使用的SQL和PL/SQL代碼.
<1>.用最近最少使用(LRU)演算法
<2>.包括兩個結構 1:共享SQL代碼 2:共享PL/SQL代碼
<3>.不可直接定義,而由SHARED POOL SIZE決定.
DATA DICTONARY CACHE.
執行此命令的過程是:首先確認是否存在AUTHORS,,然後確認欄位存不存在,再檢查語法,最後驗證許可權,而
這些信息就屬於DATA DICTIONARY CACHE的內容.其包含的信息有:DATABASE FILES,表,索引,欄位,用戶,
許可權和其他資料庫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