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數據倉庫 » 內存資料庫教程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內存資料庫教程

發布時間: 2022-05-23 11:00:37

『壹』 資料庫課程

資料庫原理及應用講述資料庫原理,主要講的是關系型資料庫,如何進行資料庫的設計,表的設計,以達到冗餘最小,速度最快,資料庫管理系統如何做到不出現臟讀,不可重復讀,幻覺讀;數據鎖的實現;數據讀寫的原子性,如何在其它語言中嵌入sql代碼,資料庫管理系統的不同發展歷程,將來的發展方向;同時講述SQL標准中的大部分sql語句,sql語句執行過程中資料庫管理系統做了那些操作;同程序設計一樣,資料庫設計也可以把資料庫設計到很好,還有最好......

數據結構講述程序設計中常用到的數據結構線性表,鏈表,二叉樹,圖,及其相關的操作,而其它更復雜的數據結構可由數據結構課程中講到的基本數據結構加以構造;國內的數據結構教材一般還包括一部分的演算法,不單獨開演算法課程。好的數據結構表現的程序的空間復雜度上,具體在計算機上也就是程序運行時內存的使用量。

『貳』 求C#語言開發資料庫教程

C#語言提供了豐富的資料庫操作類庫,極大地方便了對資料庫的操作。在C#中,常用的有三種 訪問資料庫的模式分別為:SqlClient模式、OleDb模式和Odbc模式。其中SqlClient模式是微軟老大哥專門為其產品Sql Server資料庫而設計的,所以如果欲使用Sql Server資料庫開發應用程序的話,建議使用這種模式,其性能和效率是比其他模式的要高。OleDb模式和Odbc模式可以運用在任何支持該模式的數據 庫產品中,如Access資料庫、DB2、Sybase和Sql Server 資料庫等。下面簡單介紹C#操作資料庫的大致過程:

1、引入相關的命名空間

在C#中要操作資料庫,一般情況需要引入兩個命名空間,在三種連接模式中都要引入下面的命名空間:

System.Data;

而另外一個命名空間,使用不同的連接模式而不同,如果使用SqlClient模式的話,則需要引入如下命名空間:

System.Data.SqlClient;

如果使用OleDb模式的話,需要使用下面的命名空間:

System.Data.OleDb;

如果使用Odbc模式的話,需要使用下面的命名空間:

System.Data.Odbc;

2、定義連接字元串,並建立連接對象

在C#中,如果想連接資料庫的話,需要使用Connection連接對象。同樣,不同的連接模式下,所使用的連接對象也不同:

(1)如果使用SqlClient模式的話,其基本連接字元串和連接對象如下:

連接字元串:string connString = "server=.;database=testDB;uid=sa;pwd=;";

其中,server是指資料庫所在的機器(伺服器),如果使用當前機器(本地機器)的話,可 以使用「.」、「(local)」、「127.0.0.1」或本地機器的名字。如果使用其它機器上的資料庫的話,可以使用那台機器的機器名字(確保域和工 作組的正確)或IP地址。database指的資料庫的名字。uid和pwd分別代表連接資料庫的用戶名和密碼。

定義連接字元串後,就可以建立SqlClient模式下的連接對象了,在SqlClient模式下,應使用SqlConnection。

SqlConnection sConn = new SqlConnection(connString);

(2)如果使用OleDb模式的話,其基本連接字元串和連接對象如下:

連接字元串:string connString = "Provider=SQLOLEDB.1;DataSource=(local);uid=sa;pwd=;Initial Catalog=testDB";

其中,Provider給出數據提供程序;DataSource給出資料庫所在的伺服器名或 IP地址(具體同SqlClient模式下的server關鍵字);uid和pwd分別指用戶名和密碼;Initial Catalog給出的是所連接的資料庫的名字。如果使用Access資料庫的話,其連接字元串的形式應該如下:

string connString = "provider=Microsoft.Jet.OLEDB.4.0;Data Source = F:\\student.mdb";

定義好連接字元串後,就可以定義連接對象了,在該模式下,應使用OleDbConnection。

OleDbConnection odConn = new OleDbConnection(connString);

(3)如果使用Odbc模式的話,其基本連接字元串和連接對象如下:

連接字元串:string connString = "Driver={Sql Server};Server=.;Database = testDB;uid=sa;pwd=;";

如果使用Access資料庫,其連接字元串如下:

string connString = "{Microsoft Access Driver(*.mdb)};Dbq = \"F:\\student.mdb\";";

定義好連接字元串後,使用OdbcConnection建立連接對象:

OdbcConnection oConn = new OdbcConnection(connString);

3、打開資料庫連接

打開資料庫使用Open方法,但在試圖打開數據連接時會發生錯誤,因此常採用如下的異常控制方法(這里假設打開SqlClient模式下連接,實際上只不過連接對象的名字不同而已):

try
{
sConn.Open();
}
catch(Exception ex)
{
MessageBox.Show("發生錯誤:"+ex.Message);
//Console.WriteLine("發生錯誤:"+ex.Message); //在控制台下使用這種方式
}

4、Command命令對象的應用

Command用於向資料庫傳輸的命令的對象,其構造函數常用兩個參數,一個參數是所使用的 命令文本(CommandText),另一個為所使用的連接對象Connection。根據不同的資料庫連接模式,其形式也不同,SqlCommand對 應著SqlClient模式;OleDbCommand對應著OleDb模式,OdbcCommand對應著Odbc模式。

假設我們想使用SqlClient模式查詢Sql Server中testDB資料庫中student表中的xh(學號)、xm(姓名)和xb(性別)三列的值,則可以建立如下的命令對象(sConn參見建立的連接sConn:

SqlCommand sCmd = new SqlCommand("SELECT xh,xm,xb FROM student",sConn);

亦可使用如下的形式:

SqlCommand sCmd = new SqlCommand();
sCmd.CommandText = "SELECT xh,xm,xb FROM student";
sCmd.Connection = sConn;

命令對象常用的有三個方法:ExecuteReader(), ExecuteNonQuery()和ExecuteScalar()。ExecuteReader方法用於返回查詢結果的全部數據。 ExecuteNonQuery方法用於返回所影響的行數,一般用於Insert、Update和Delete操作。ExecuteScalar方法返回 結果中的第一行第一列的值。

5、數據讀取器DataReader

DataReader用於從返回來的數據區中讀取數據。其根據使用的數據連接模式不同也有不同的形式:SqlDataReader對應著SqlClient模式,OleDbDataReader對應著OleDb模式,OdbcDataReader對應著Odbc模式。

數據讀取器應與命令對象配合使用,下面接著4中的例子來寫:

SqlDataReader sdr = null;
sdr = sCmd.ExecuteReader(); //執行命令對象,並用sdr指向結果集的第一條記錄。
while(sdr.Read()) //每讀取一條記錄後,指向其下一條記錄
{
Console.WriteLine("學號:{0},姓名:{1},性別:{2}",sdr["xh"],sdr["xm"],sdr["xb"]); //或使用下面的格式
// Console.WriteLine("學號:{0},姓名:{1},性別:{2}",sdr[0],sdr[1],sdr[2]);
}
sdr.Close(); //關閉讀取器

6、數據集DataSet和數據適配器DataAdapter

一般數據集和數據適配器是密不可分的,下面先介紹數據適配器。

數據適配器可以容納一組數據命令和一個資料庫連接對象,這與Command對象不同, Command只有一個數據命令和一個資料庫連接。數據適配器根據不同的連接模式也有不同的形式:SqlDataAdapter、 OleDbDataAdapter和OdbcDataAdapter。下面給出SqlClient模式下數據適配器的定義方式:

SqlDataAdapter sda = new SqlDataAdapter("SELECT xh,xm,xb FROM student",sConn);

第一個參數是用到的SQL語句,第二個參數是數據連接。也可以使用一個命令對象傳遞上面的信息。即:

SqlDataAdapter sda = new SqlDataAdapter(sCmd);

下面再介紹一下DataSet,DataSet是在內存中緩存的數據集,包括數據本身,還包括定義在數據上的約束和關系等信息。數據集中可以包含0個這樣的數據對象。不管使用什麼樣的資料庫連接模式,其只有唯一的形式。其定義方法如下:

DataSet ds = new DataSet();

定義完數據集後,就可以調用數據適配器的Fill方法來填充數據集:

sda.Fill(ds);

也可以在填充的同時,指定表名:

sda.Fill(ds,"Student");

可以使用下面的方法讀取數據集中的數據信息:

int rowNum = ds.Tables["Student"].Rows.Count; //獲得數據集表student表中的行數

int columnNum = ds.Tables["Student"].Columns.Count; //獲得數據集表student中的列數

for(int i = 0; i < rowNum; i ++)
{
for(int j = 0; j < columnNum; j ++)
{
Console.Write(ds.Tables["student"].Columns[j].ColumnName+":"+ds.Tables["student"].Rows[i][j].ToString();
}
Console.WriteLine();

}

下面給出一個資料庫操作的例子。假設在Sql Server中有一個資料庫test,其存放著一個數據表名為student,其結構為student(xh,xm,xb,mz),下面使用SqlClient模式連接資料庫:

/**************************************

*

* 本程序演示資料庫的操作

* 使用Sql Server2000資料庫操作

*

* ************************************/

using System;

//引入命名空間

using System.Data;

using System.Data.SqlClient;

class DbOper

{

static void Main()

{

//定義連接字元串

string connString;

connString="server=.;uid=sa;pwd=;database=test;";

//定義連接對象sConn

SqlConnection sConn = new SqlConnection(connString);

try

{

//打開連接

sConn.Open();

}

catch(Exception ex)

{

//給出錯誤信息

Console.WriteLine("連接錯誤:"+ex.Message);

}

//定義SQL查詢語句

string sql;

sql = "select * from student";

//定義命令對象sCmd

SqlCommand sCmd = new SqlCommand(sql,sConn);

//定義數據讀取器sdr

SqlDataReader sdr=null;

//執行命令對象sCmd並賦值給sdr

sdr = sCmd.ExecuteReader();

//循環輸出sdr中的內容

Console.WriteLine(" 學 號 姓名 性別民族");

while(sdr.Read())

{

Console.WriteLine(sdr[0]+" "+sdr["xm"]+sdr["xb"]+" "+sdr["mz"]);

}

//關閉數據讀取器

sdr.Close();

//關閉資料庫連接

sConn.Close();

}

}

『叄』 asp.net 使用 h2 內存資料庫

提供一個下載的地方
http://download.csdn.net/detail/yixiaoping/5956595
H2就不做很多介紹了。資源包內容列表是我進行H2預研是收集的H2資料,應該是最全面的的了:

1、h2.pdf (H2 API)

2、h2-1.3.173.jar (截止2013-8-15最新的H2.jar)

3、h2-2013-07-28.zip (截止2013-8-15最新的H2服務,包括API\JAR\服務)

4、H2Database_SQL語法.doc

5、H2Database高級特性.doc

6、H2Database聚合函數.doc

7、H2Database連接配置.doc

8、H2Database數據類型.doc

9、H2Database中文教程.doc

10、H2內存資料庫h2部署操作手冊.docx

11、H2內存資料庫安裝與維護.doc

12、H2資料庫基礎知識.docx

13、H2資料庫使用.doc

『肆』 oracle11g怎樣創建資料庫

  • 按住鍵盤上Windows鍵,打開開始菜單,找到Database Configuration Assitant並打開

『伍』 如何創建oracle資料庫

方法/步驟

1
從Windows桌面執行「開始」→「程序」→「Oracle - <ORACLE_HOME_NAME>」→「配置和移置工具」→「Database Configuration Assistant」命令,打開Database Configuration Assistant對話框的歡迎界面,單擊該界面中的「下一步」按鈕

2
啟用「創建資料庫」選項,單擊「下一步」按鈕,進入「步驟2:資料庫模板」界面

3
啟用「一般用途或事務處理」選項,單擊「下一步」按鈕,進入「步驟3:資料庫標識」界面

4
在「步驟3:資料庫標識」界面中設置新資料庫的全局資料庫名,這里設置為myorcl,而資料庫實例名(SID)默認與全局資料庫名相同,也為myorcl
5
設置好口令後,單擊「下一步」按鈕,進入「步驟6:存儲選項」界面,在該界面中啟用「文件系統」選項

6
單擊「下一步」按鈕,進入「步驟7:資料庫文件所在位置」界面。設置好存儲位置後,單擊「下一步」按鈕,進入「步驟8

7
¤採用默認設置,單擊「下一步」按鈕,進入「步驟9:資料庫內容」界面,該界面中可以對示例方案及定製腳本進行配置。採用默認設置,單擊「下一步」按鈕,進入「步驟10:初始化參數」界面,該界面中可以對內存、調整大小、字元集和連接模式進行配置。採用默認設置,單擊「下一步」按鈕,進入「步驟11:安全設置」界面,在該界面中採用默認設置,即啟用「保留增強的11g默認安全設置」選項。¤單擊「下一步」按鈕,進入「步驟 12:自動維護任務」界面,在該界面中選擇「啟用自動維護任務」選項。
8
單擊「下一步」按鈕,進入「步驟13:資料庫存儲」界面,在該界面中可以指定資料庫的存儲參數,單擊「下一步」按鈕,進入「步驟14:創建選項」界面

9
單擊「完成」按鈕,在彈出的「確認」對話框中單擊「確定」按鈕,即可開始新資料庫的創建

『陸』 SQL 存儲過程建立和使用方法

Sql Server的存儲過程是一個被命名的存儲在伺服器上的Transacation-Sql語句集合,是封裝重復性工作的一種方法,它支持用戶聲明的變數、條件執行和其他強大的編程功能。 存儲過程相對於其他的資料庫訪問方法有以下的優點: (1)重復使用。存儲過程可以重復使用,從而可以減少資料庫開發人員的工作量。 (2)提高性能。存儲過程在創建的時候就進行了編譯,將來使用的時候不用再重新編譯。一般的SQL語句每執行一次就需要編譯一次,所以使用存儲過程提高了效率。 (3)減少網路流量。存儲過程位於伺服器上,調用的時候只需要傳遞存儲過程的名稱以及參數就可以了,因此降低了網路傳輸的數據量。 (4)安全性。參數化的存儲過程可以防止SQL注入式的攻擊,而且可以將Grant、Deny以及Revoke許可權應用於存儲過程。 存儲過程一共分為了三類:用戶定義的存儲過程、擴展存儲過程以及系統存儲過程。 其中,用戶定義的存儲過程又分為Transaction-SQL和CLR兩種類型。 Transaction-SQL 存儲過程是指保存的Transaction-SQL語句集合,可以接受和返回用戶提供的參數。 CLR存儲過程是指對.Net Framework公共語言運行時(CLR)方法的引用,可以接受和返回用戶提供的參數。他們在.Net Framework程序集中是作為類的公共靜態方法實現的。(本文就不作介紹了) 創建存儲過程的語句如下:Code
CREATE { PROC | PROCEDURE } [schema_name.] procere_name [ ; number ]
[ { @parameter [ type_schema_name. ] data_type }
[ VARYING ] [ = default ] [ [ OUT [ PUT ]
] [ ,n ]
[ WITH <procere_option> [ ,n ]
[ FOR REPLICATION ]
AS { <sql_statement> [;][ n ] | <method_specifier> }
[;]
<procere_option> ::=
[ ENCRYPTION ]
[ RECOMPILE ]
[ EXECUTE_AS_Clause ]

<sql_statement> ::=
{ [ BEGIN ] statements [ END ] }

<method_specifier> ::=
EXTERNAL NAME assembly_name.class_name.method_name [schema_name]: 代表的是存儲過程所屬的架構的名稱 例如: Create Schema yangyang8848
Go
Create Proc yangyang8848.AllGoods
As Select * From Master_Goods
Go 執行:Exec AllGoods 發生錯誤。 執行:Exec yangyang8848.AllGoods 正確執行。 [;Number]: 用於對同名過程進行分組的可選整數。使用一個 DROP PROCEDURE 語句可將這些分組過程一起刪除。 例如: Create Proc S1 ;1
AS
Select * From Master_Goods
Go
Create Proc S1 ;2
As
Select * From Master_Location
Go 創建完畢了兩個存儲過程。它們在同一個組S1里,如果執行Exec S1 則存儲過程默認執行 Exec S1 ;1 。如果我們想得到所有據點信息則需要執行Exec S1 ;2。當我們要刪除存儲過程的時候,只能執行Drop Exec S1 則該組內所有的存儲過程被刪除。 [@ parameter]: 存儲過程中的參數,除非將參數定義的時候有默認值或者將參數設置為等於另一個參數,否則用戶必須在調用存儲過程的時候為參數賦值。 存儲過程最多有2100個參數。 例如: Create Proc yangyang8848.OneGoods
@GoodsCode varchar(10)
As
Select * From Master_Goods Where GoodsCode = @GoodsCode
Go 調用的代碼: Declare @Code varchar(10)
Set @Code = '0004'
Exec yangyang8848.OneGoods @Code 在參數的後邊加入Output 表明該參數為輸出參數。 Create Proc yangyang8848.OneGoods
@GoodsCode2 varchar(10) output,@GoodsCode varchar(10) = '0011'
As
Select * From Master_Goods Where GoodsCode = @GoodsCode
Set @GoodsCode2 = '0005'
Go 調用方法:
Declare @VV2 varchar(10)
Exec yangyang8848.OneGoods @Code out 注意:如果存儲過程的兩個參數一個有默認值一個沒有,那麼我們要把有默認值得放在後邊,不然會出問題哦~~ 細心的朋友,可能看到上邊的語句有一些不同,比如,存儲過程用的是output,而調用語句用的是out。我要告訴您,兩者是一樣的。 [RECOMPILE]:指示資料庫引擎 不緩存該過程的計劃,該過程在運行時編譯。如果指定了 FOR REPLICATION,則不能使用此選項。對於 CLR 存儲過程,不能指定 RECOMPILE。 這個說一個非常好用的函數 OBJECT_ID :返回架構范圍內對象的資料庫對象標識號。 例如:我們創建存儲過程時,可以如下寫代碼 If Object_ID('yangyang8848.OneGoods') Is Not Null
Drop Proc yangyang8848.OneGoods
Go Create Proc yangyang8848.OneGoods
@GoodsCode2 varchar(10) out,@GoodsCode varchar(10) = '0011'
As
Select * From Master_Goods Where GoodsCode = @GoodsCode
Set @GoodsCode2 = '0005'
Go 針對於上邊的這個存儲過程,我們調用以下SQL查詢 Select definition From sys.sql_moles
Where object_id = Object_ID('yangyang8848.OneGoods'); 我們是可以查到結果的。 可是如果我們對該存儲過程加入[ ENCRYPTION ] 那麼你將無法看到任何結果 If Object_ID('yangyang8848.OneGoods') Is Not Null
Drop Proc yangyang8848.OneGoods
Go Create Proc yangyang8848.OneGoods
@GoodsCode2 varchar(10) out,@GoodsCode varchar(10) = '0011' With Encryption
As
Select * From Master_Goods Where GoodsCode = @GoodsCode
Set @GoodsCode2 = '0005'
Go</SPAN> 然後我們查詢 sys.sql_moles 目錄視圖,將返回給你Null。</p> 然後我們執行以下SQL: Exec sp_helptext 'yangyang8848.OneGoods' 你將得到以下結果:The text for object 'yangyang8848.OneGoods' is encrypted. 說到這里你應該明白了,參數[ ENCRYPTION ]:是一種加密的功能, 將 CREATE PROCEDURE 語句的原始文本轉換為模糊格式。模糊代碼的輸出在 SQL Server 2005 的任何目錄視圖中都不能直接顯示。對系統表或資料庫文件沒有訪問許可權的用戶不能檢索模糊文本。但是,可通過 DAC 埠訪問系統表的特權用戶或直接訪問資料庫文件的特權用戶可使用此文本。此外,能夠向伺服器進程附加調試器的用戶可在運行時從內存中檢索已解密的過程。 前兩天寫了一篇關於游標的介紹文章 ,下邊寫一個例子,將游標與存儲過程一起使用上: If Object_ID('dbo.GetMasterGoods') Is Not Null
Drop Proc dbo.GetMasterGoods
Go Create Proc GetMasterGoods
@MyCursor Cursor Varying Output
With Encryption
As
Set @MyCursor = Cursor
For
Select GoodsCode,GoodsName From Master_Goods
Open @MyCursor
Go --下邊建立另外一個存儲過程,用於遍歷游標輸出結果 Create Proc GetAllGoodsIDAndName
As Declare @GoodsCode varchar(18)
Declare @GoodsName nvarchar(20)
Declare @MasterGoodsCursor Cursor
Exec GetMasterGoods @MasterGoodsCursor out
Fetch Next From @MasterGoodsCursor
InTo @GoodsCode,@GoodsName
While(@@Fetch_Status = 0)
Begin
Begin
Print @GoodsCode + ':' + @GoodsName
End
Fetch Next From @MasterGoodsCursor
InTo @GoodsCode,@GoodsName
End
Close @MasterGoodsCursor
Deallocate @MasterGoodsCursor
Go 最後執行Exec GetAllGoodsIDAndName結果為以下內容 0003:品0003
0004:品0004
0005:123123
0006:品0006
0007:品0007
0008:品0008
0009:品0009
0010:品0010
0011:品0011
0012:品0012
0013:品0013
0014:品0014

『柒』 有什麼辦法能把資料庫載入到自己內存。 資料庫不大,但需要頻繁連接,並且連接比較慢。 我想有沒什麼辦

JAVA連接資料庫的方式有多種:
根據所需要的不同資料庫驅動分,分為四種:
1:1類驅動。這就是JDBC-ODBC橋的方式。但這種方式不適合程序的重用與維護,不推薦使用。需要資料庫的ODBC驅動。
2:2類驅動。這就是JDBC+廠商API的形式。廠商API一般使用C編寫,所以,這種方式也不長使用。
3:3類驅動。這就是JDBC+廠商Database Connection Server+DataBase的形式。
這種方法就是在JAVA 與 DATABASE之間價起了一台專門用與資料庫連接的伺服器(一般由資料庫廠商提供)。他的好處在於能優化連接。
4:4類驅動。這就是純JDBC+DATABASE的連接方式。也是推薦的連接方式。這使得APPLICATION與資料庫分開,開發者只需關心內部邏輯的實現而不需注重資料庫連接的具體實現。在這其中有兩種連接的方式:
硬編碼方式,就是在程序中硬性編入資料庫連接的所須參數。
JNDI DataSource方式。就是在程序運行的外布環境中又稱(Context)設置一個datasource數據源,有一個jndi 名稱,程序只須查找此名稱就可得到一個資料庫連接的對象。

『捌』 C#語言怎麼建立資料庫 有哪些步驟啊謝謝

哥們,C#是不能創建資料庫的,你說的創建資料庫,有另外的軟體,比如SQL 和 ORACLE.你想問的是連接資料庫的步驟吧!
Connection是連接,用來連接上資料庫伺服器或者資料庫文件打開一個數據查詢通道

Command是命令,用來執行Tsql語句或者存儲過程,可以建立查詢參數,防止SQL注入

DataReader是一個只讀向前的快速讀取器,用來讀取Command查詢出的數據,供你顯示或使用

OLEDB可以用在Access等資料庫上,SQl可以用在MS Sql Server資料庫上

DataSet是內存中的多個數據表的集合,包含數據結構,數據和數據關系,可以進行離線操作,然後在線更新

建立個條件查詢:
用Command對象
Sqlcommand cmd = new Sqlcommand("select * from users where name = @name)
cmd.parameter.addwithvalue("name",request["name"]);

SQL語句中的@name就是一個參數替換點,用cmd.parameter.addwithvalue將查詢用的條件值代入查詢語句就行了...

BindingSource是介於可綁定控制項和數據源(DataSet、適配器,DataTable,Reader等)之間的中介控制項,是從查詢到綁定之間的連接器
希望能幫到你。

『玖』 《資料庫系統概論》課程講什麼內容

資料庫技術和系統已經成為信息基礎設施的核心技術和重要基礎。資料庫技術作為數據管理的最有效的手段,極大的促進了計算機應用的發展。 本課程系統全面地講述資料庫系統的基礎理論、基本技術和基本方法。包括: 第一篇基礎篇,包括緒論、關系資料庫、關系資料庫標准語言SQL、資料庫安全性和資料庫完整性,共5章; 第二篇設計與應用開發篇,包括關系數據理論、資料庫設計和資料庫編程,共3章; 第三篇系統篇,作為選修內容,可以拓展學習。內容包括關系查詢處理和查詢優化、資料庫恢復技術、並發控制和資料庫管理系統,共4章; 第四篇新技術篇,包括資料庫技術發展概述、大數據管理、內存資料庫系統和數據倉庫與聯機分析處理技術,共4章,作為參考資料供進一步學習資料庫技術的學生閱讀。 通過本課程學習,使學生系統地掌握資料庫系統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術。要求在掌握資料庫系統基本概念的基礎上,能熟練使用SQL語言在某一個資料庫管理系統上進行資料庫操作;掌握資料庫設計方法和步驟,具有設計資料庫模式以及開發資料庫應用系統的基本能力。

『拾』 有些什麼比較好的oracle入門級教程,求分享!

oracle架構的基礎知識(入門級)

學習oracle,最好首先了解Oracle的框架。這樣對Oracle有一個整體的認識,有高屋建瓴的作用
1、物理結構(由控制文件、數據文件、重做日誌文件、參數文件、歸檔文件、口令文件組成)

一個資料庫中的數據存儲在磁碟上物理文件,被使用時,調入內存。
其中控制文件、數據文件、重做日誌文件、跟蹤文件及警告日誌(trace files,alert files)屬於資料庫文件;
參數文件(parameter file)口令文件(password file)是非資料庫文件

1.1數據文件:存儲數據的文件.數據文件典型地代表了根據他們使用的磁碟空間和數量所決定的一個Oracle資料庫的容積。
由於性能原因,每一種類型的數據放在相應的一個或一系列文件中,將這些文件放在不同的磁碟中。
types:
.data dictionary .data
.redo data .index
.temporary data 等等
1.2控制文件:包含維護和驗證資料庫完整性的必要信息、例如,控制文件用於識別數據文件和重做日誌文件,一個資料庫至少需要一個控制文件.
控制文件內容
。資料庫名
。表空間信息
。所有數據文件的名字和位置
。所有redo日誌文件的名字和位置
。當前的日誌序列號
。檢查點信息
。關於redo日誌和歸檔的當前狀態信息
控制文件的使用過程
控制文件把Oracle引導到資料庫文件的其它部分。啟動一個實例時,Oracle 從參數文件中讀取控制文件的名字和位置。安裝資料庫時,Oracle 打開控制文件。最終打開資料庫時,Oracle 從控制文件中讀取數據文件的列表並打開其中的每個文件。

1.3重做日誌文件:含對資料庫所做的更改記錄,這樣萬一出現故障可以啟用數據恢復。一個資料庫至少需要兩個重做日誌文件.
1.4 跟蹤文件及警告日誌(Trace Files and Alert Files)
在instance 中運行的每一個後台進程都有一個跟蹤文件(trace file)與之相連。Trace file 記載後台進程所遇到的重大事件的信息。
警告日誌( Alert Log)是一種特殊的跟蹤文件,每個資料庫都有一個跟蹤文件,同步記載資料庫的消息和錯誤.
1.5參數文件:包括大量影響Oracle資料庫實例功能的設定,如以下設定:
。資料庫控制文件的定位
。Oracle用來緩存從磁碟上讀取的數據的內存數量
。默認的優化程序的選擇.

和資料庫文件相關,執行兩個重要的功能
1〉為資料庫指出控制文件
2〉為資料庫指出歸檔日誌的目標

1.6歸檔文件:是重做日誌文件的離線副本,這些副本可能對於從介質失敗中進行恢復很必要。
1.7口令文件:認證哪些用戶有許可權啟動和關閉Oracle常式.

2、邏輯結構(表空間、段、區、塊)
表空間:是資料庫中的基本邏輯結構,一系列數據文件的集合。
段:是對象在資料庫中佔用的空間.
區:是為數據一次性預留的一個較大的存儲空間.
塊:ORACLE最基本的存儲單位,在建立資料庫的時候指定.

3、內存分配(SGA和PGA)
SGA:是用於存儲資料庫信息的內存區,該信息為資料庫進程所共享。它包含Oracle 伺服器的數據和控制信息,它是在Oracle伺服器所駐留的計算機的實際內存中得以分配,如果實際內存不夠再往虛擬內存中寫。
PGA:包含單個伺服器進程或單個後台進程的數據和控制信息,與幾個進程共享的SGA 正相反,PGA 是只被一個進程使用的區域,PGA 在創建進程時分配,在終止進程時回收.
4、後台進程
包括數據寫進程(Database Writer,DBWR)、日誌寫進程(Log Writer,LGWR)、系統監控(System Monitor,SMON)、進程監控(Process Monitor,PMON)、檢查點進程(Checkpoint Process,CKPT)、歸檔進程、服務進程、用戶進程)
數據寫進程:負責將更改的數據從資料庫緩沖區高速緩存寫入數據文件
日誌寫進程:將重做日誌緩沖區中的更改寫入在線重做日誌文件
系統監控:檢查資料庫的一致性如有必要還會在資料庫打開時啟動資料庫的恢復
進程監控:負責在一個Oracle 進程失敗時清理資源
檢查點進程:負責在每當緩沖區高速緩存中的更改永久地記錄在資料庫中時,更新控制文件和數據文件中的資料庫狀態信息。該進程在檢查點出現時,對全部數據文件的標題進行修改,指示該檢查點。在通常的情況下,該任務由LGWR執行。然而,如果檢查點明顯地降低系統性能時,可使CKPT進程運行,將原來由LGWR進程執行的檢查點的工作分離出來,
由CKPT進程實現。對於許多應用情況,CKPT進程是不必要的。只有當資料庫有許多數據文件,LGWR在檢查點時明顯地降低性能才使CKPT運行。CKPT進程不將塊寫入磁碟,該工作是由DBWR完成的。 init.ora文件中 CHECKPOINT_PROCESS 參數控制CKPT進程的使能或使不能。預設時為FALSE,即為使不能。
歸檔進程:在每次日誌切換時把已滿的日誌組進行備份或歸檔
服務進程:用戶進程服務。
用戶進程:在客戶端,負責將用戶的SQL語句傳遞給服務進程,並從伺服器段拿回查詢數據。

5、SCN(System ChangeNumber):系統改變號,一個由系統內部維護的序列號。當系統需要更新的時候自動增加,他是系統中維持數據的一致性和順序恢復的重要標志。
我是從「上海全鼎軟體學院」畢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