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股權配置的基本原則
關於股權配置始終要保持兩個原則,一是創始人股東的控制權,二是動態定股比。尤其是創業公司,在公司設立之後可能要面臨多輪融資,股東的股權比例會發生變化,所以需要考慮到動態定股比這個情況
2. 股權投資與其他投資相比,有哪些優勢
一、房地產投資最大的機會是在十幾年前,收藏品市場容量小。國家把房地產作為支柱型產業,住房商品化改革政策出台,使房地產飛速發展了十幾年。現在房地產進入過飽和時代,房地產是一個需要去泡沫化、去庫存化的領域,已經不代表經濟趨勢。收藏品歷來就是一個在任何情況下配置比例非常小的品類,不超過10%,它的市場容量也很小。 二、股權投資好的企業好的團隊會給您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益。 股權投資投到實體經濟里,實際上選的是好的企業、好的團隊,企業會經營得越來越好。隨著時間的推移,企業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會給投資人帶來確定性的高回報,這是日積月累的結果,投資時間越長,投資人獲得收益的倍數或確定性越高,這是股權投資的特點。 做股票投資的人都希望買到公司的原始股,成本很低。股票投資的非專業人士或機構很難長期持有一個優質公司,原因有二:1、如何選出優質公司,2、選出後如何忽略掉市場波動而長期持有優質企業,能夠做到這點的人很少。
? 三、做股權投資實際上是在製造股票 對於二級市場來說,投資的是原始股,會有很高的倍數空間,投資成本很低,比較安全。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背景下,我們利用資本市場投資到更好的公司,把他們推向資本市場,為資本市場帶來更好的企業收入,同時我們也賺取更好的投資回報:1、賺取一、二級市場之間的估值差異,2、賺取公司從規模較小到成長為體量較大的高成長性的收益。 股神巴菲特並不炒股,他是選出優質公司並長期持有,這是他成功的核心,從買進到賣出的周期長達10年以上。從數量上來看,巴菲特投資中私有公司佔70%,公眾公司30%。他所投的公眾公司體量都非常大,看中它的長期價值,這是股權投資邏輯,與股票投資完全不一樣。 從投資門檻來看,股權投資的門檻很高,超高凈值人士、資產在千萬以上才有可能參與進來。股票市場沒有門檻,任何人開賬戶都可以炒股。
? 四、股權投資是資本市場皇冠上真正的明珠 從規模來看,中國一年的股權投資規模大概在兩千億左右,上市公司定向增發大概七千億的規模,這些定向增發的絕大多數資金做了並購,也是對公司的增量投資。而股票投資一天的交易量就在一兩萬億的規模。 今前五個月,上市公司原始股持有者累計拋售了超過五千億規模的股票,以很低成本擁有,很高的價格拋出,獲利很多;而另一方面,跑步進場的二級市場參與者則接盤了股市,哀鴻遍野,二者獲利成本高低和風險高低一目瞭然。 VC股權投資一年兩千億,定向增發一年七千億,股票市場一天就兩萬億,從這個巨大的數量差異可以看出,股權投資是資本市場皇冠上真正的明珠,站在最高點上,只有少數人能參與。
? 五、股權投資是未來投資的趨勢 從個人資產配置的角度講,企業家群體應該如何來做股權投資在總投資中的配比? 股權投資是未來的是趨勢,趨勢會如何變化,這是專業投資機構每天在研究的內容。因為他們總是走得比別人靠前,能抓住未來趨勢,賺錢的確定性總是比其他投資人要高。事實上,所有的社會價值都要靠實體經濟引領。股權投資就是投資到實體經濟,所以它會享受到最大的發展紅利,比金融市場和資本市場其他類別投資賺到錢更多錢。 過去房地產發展靠政府鼓勵,現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背景下,股權投資是最好也是唯一正確的選擇,它能夠抓住趨勢,抓住互聯網+的機會,所以要高配股權投資,這是與國策和國家行動相一致的。 中央政府要大力發展和推動「互聯網+」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大機會才剛剛開始。高凈值企業主現在參與仍然不晚,仍可以佔得先機,要把握大勢才能做出正確的、符合趨勢的決策,這樣才能不走錯方向,在未來賺大錢,並獲得資產的安全度。
? 六、配置股權投資贏得未來高收益 如何才能進行低風險、低成本的股權投資? 股票投資的安全度是靠天吃飯的,2015年的一月到五月A股市場非常火熱,很多人賺到錢,但最近我們看到了市場上有很多悲泣的事情發生。市場還在下跌,對股民的情緒及生活質量產生很大負面影響,安全度很難有保障。 所有人都認為中國的股市是牛短熊長,都想趁著牛市撈一把,投機心理很強,但股票市場不確定性很高,永遠有不可預測的因素出現,大家也永遠不知道跟你博弈的這些人是怎麼想怎麼做的,最後絕大多數人會虧錢,只有少數人賺到錢,而且這次賺到錢的人下次也會虧錢,這是必須面對的現實。所以股票市場投資的風險度很高,不可控因素很強,最可怕的是風險的出現是我們無法把控的。 當配置股權投資後,股票投資有還是沒有對我們來說已經不重要了,因為我們要賺到高確定性的收益。股權投資相當於投資原始股,在資本市場獲得未來收益。
3. 為什麼在資產配置中,股權投資必不
資產配置的金字塔頂端——股權投資
財富管理的問題,90%以上是資產配置問題。資產配置時,第一個是跨地域國別配置,第二個跨資產類別配置,第三個是以FOF的方式超配另類資產。這也是多次提到的「資產配置黃金三原則」。其中,作為另類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股權類產品一直是專業投資者資產配置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為什麼資產配置當中要有私募股權?當社會處於工業時代,富豪們的資產大部分是以資源為主,誰有資源、誰有石油、誰有銀行就掌握了財富的源頭,所以這一時期的富豪都是資源性的。而到了二十一世紀,資本市場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美國富豪資產中最大的佔比是金融,佔到25%左右,這裡面就包括對沖基金、私募股權基金資產。在當下,財富增長最好的方式就是讓錢生錢。
2017年7月7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發布了2016年四季度私募基金行業統計報告,全面反映了2015年一季度到2016年四季度美國私募基金發展情況。
截至2016年四季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已注冊登記私募基金管理人2878家,已備案私募基金28290隻,管理總資產11.01萬億美元,比2015年增加了7350億美元,同比增長7.34%;凈資產7.35萬億美元,比2015年增加3530億美元,同比增長5.04%。單只基金平均規模3.89億美元,平均每個管理人管理私募基金10隻,基金注冊地遍布全球主要金融中心。
從私募基金類型上看,截至2016年四季度末,美國私募基金只數最多的是私募股權基金,共有10305隻,佔比31.24%,其次是對沖基金,共有8877隻,佔比26.91%。
私募股權投資已經成為高凈值人士的標配,不過需要注意的是,股權投資在資產配置當中的佔比最好不要超過20%,從分散風險的角度來看,超過這個比例就存在較大的風險,如果要投,一定要尋找專業的財富管理機構的幫助。
股權投資是大勢所趨
從2016年到現在,私募行業的監管政策不斷出台,至今,整個私募股權投資行業已經形成一套完善的監管體系——一法、兩規、七辦法、二指引、多公告。除了嚴監管之外,股權投資領域也獲得了政府的認可,政府對私募股權投資市場一向持有肯定的態度。
《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加大股權融資力度,完善主板市場基礎性制度,積極發展創業板、新三板,規范發展區域性股權市場,無不彰顯出政府為股權投資市場健康有序發展正在創造有利條件。
回顧過去五年,中國股權投資市場格局已發生深刻改變。面對全球經濟增速減緩、金融市場波動加劇、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和結構再平衡的復雜局面,我國股權投資行業受外部環境影響也經歷起起伏伏,VC/PE機構經過大浪淘沙後如今也發展的更加成熟,募資策略、投資策略、退出策略都在發生一定的轉變。現如今股權投資市場政策環境不斷得到優化,新投資機遇也應運而生。
2016年政策松綁促「銀行系」與「保險系」大軍進入中國PE市場,例如推行投貸聯動業務、險資新政開閘等。此外,以上市公司為主導的戰略投資者也介入資本市場參與股權投資以此獲取長期戰略利益及財務回報。各級監管層在過去一年裡創造良好條件鼓勵優秀機構做大做強,同時出台多項監管政策規范私募基金運作。這均表明,中國股權投資市場將迎來更多創新變革。
隨著股權基金的資金大量流入實體產業有效的支撐國內實體產業的發展,政府相關部門也提出了雙創的口號,股權投資基金的發展也恰好滿足和支撐國內經濟的轉型。私募股權行業在不斷發展的同時,其退出方式也變的多元化,除了傳統的IPO之外,還有並購、股權轉讓、管理層收購等方式。在IPO提速常態化的背景下,大大地降低了投資者的投資周期;其退出方式的多樣化也降低了投資者的投資風險。
國內宏觀環境的不斷變化以及金融市場的不斷改革,基金的募集方式,投資策略以及退出方式都會發生巨大的改變。私募股權投資作為一種重要的財富增長的方式,在資產配置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未來,股權投資市場仍然具有巨大的增長潛力。
與此同時,按照規模來算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股權投資市場。越來越多的中國「獨角獸」企業正引發全球風投關注。展望2018年,業內認為,人工職能、互聯網+工業、5G、工業模式的創新、泛娛樂和消費升級等都有望迎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成為市場投資熱點,也有望涌現出更多的「獨角獸」企業。
4. 公司法關於股權配置定是什麼
法律分析:股權設置是出資人根據其出資比例確定的,具體按照客觀的資金、職責、崗位、創意等角度來分。通過設置股權以確認投資者在企業中地位、權利以及承擔的義務和責任。同時,可以依據投資者承擔風險的能力、資本的多少十字不同的股權以吸引投資者投資。若配置不當,則會引起相對應的法律風險。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第七十二條 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定的強制執行程序轉讓股東的股權時,應當通知公司及全體股東,其他股東在同等條件下有優先購買權。其他股東自人民法院通知之日起滿二十日不行使優先購買權的,視為放棄優先購買權。
5. 什麼叫股權配置
股權投資(Equity Investment),是為參與或控制某一公司的經營活動而投資購買其股權的行為。可以發生在公開的交易市場上,也可以發生在公司的發起設立或募集設立場合,還可以發生在股份的非公開轉讓場合。
6. 資產配置中為什麼一定要有股權投資,看完驚
一、 資產配置
資產配置主要是一種投資策略,一般來說,它是以投資者的風險偏好為基礎,通過定義並選擇各種資產類別、評估資產類別的歷史和未來表現,來決定各類資產在投資組合中的比重,以提高投資組合的收益-風險比。
資產配置的核心是資產種類和具體投資的多元化。其主要目標是基於投資者本身的風險偏好與收益預期,追求更優的投資收益-風險情況,以及在一個較長的時間跨度內實現更高的回報和更低的風險。簡單一句話就是通過將自己放在不同的籃子里來保證用最少的風險獲取最大程度的收益。
二、資產配置重要性
「除非你能確定自己永遠是對的,不然就該做資產配置。」
美國人70%多的資產配置在多元化金融資產,我們一向認為超級保守「固執」的德國人的儲蓄率大約9%-10%;我們認為幾乎不投資的日本人的儲蓄率為個位數;美國人更是極低,即便最高的北歐人儲蓄率也只有10%多。然而,中國人的儲蓄水平比這高不止一倍。
多家機構調查,大部分的投資者希望尋找到適合他們的資產配置,以獲得又穩又多的收益。
「長期來看,投資者91.5%的收益來自資產配置。」
資產配置之所以重要就是因為我們需要用資產配置的方法幫自己或者投資者賺錢。
三、 為什麼要做資產配置
① 90%的失敗投資因為沒有做資產配置
美國經濟學家馬科維次通過分析近30年來美國各類投資者的投資行為和最終結果的大量案例數據發現:在所有參與投資的人群裡面,有90%的人不幸以投資失敗而告出局,而能夠幸運存留下來的投資成功者僅有10%!而這10%的人就是做了資產配置。
而且也有相關研究表明,投資收益中的85%-95%是來自資產配置,受證券選擇、時機選擇等因素影響比較小。
③ 跑贏通貨膨脹
通貨膨脹的影響正悄悄地滲透我們吃、住、用、行等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到房產,小到柴米油鹽,一切的一切似乎都在進行著一場轟轟烈烈的「價格革命」,通貨膨脹也使錢越來越不值錢!
銀行的活期存款利息只有0.35%,基本可以忽略不計,而定期存款利息幾經波動,央行一年定期存款利息基本在1.5%左右,最近有關部門更是公布了數據稱CPI同比增加了2.3%,所以要跑贏通脹單一的存款是做不到的,這個時候就需要做資產配置,合理搭配其他理財產品。
四、資產配置的金字塔頂端——股權投資
資產配置的黃金三原則,第一個是跨地域國別配置,第二個跨資產類別配置,第三個是以FOF的方式超配另類資產。其中,作為另類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股權類產品一直是專業投資者資產配置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資產配置當中要有私募股權
當社會處於工業時代,富豪們的資產大部分是以資源為主,誰有資源、誰有石油、誰有銀行就掌握了財富的源頭,所以這一時期的富豪都是資源性的。而到了二十一世紀,資本市場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美國富豪資產中最大的佔比是金融,佔到25%左右,這裡面就包括對沖基金、私募股權基金資產。在當下,財富增長最好的方式就是讓錢生錢。
《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加大股權融資力度,完善主板市場基礎性制度,積極發展創業板、新三板,規范發展區域性股權市場,無不彰顯出政府為股權投資市場健康有序發展正在創造有利條件。
私募股權投資已經成為高凈值人士的標配,不過需要注意的是,股權投資在資產配置當中的佔比最好不要超過20%,以便於分散風險。私募股權投資作為一種重要的財富增長的方式,在資產配置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未來,股權投資市場仍然具有巨大的增長潛力。
7. 股權為什麼可以成為長期收益最高的資產呢
在資產配置的各大類資產中,股權投資最為神秘,又以其高收益、高風險、長周期著稱,成為高凈值人群重要的資產配置品類。但有大部分投資者都不是很了解股權投資超高的投資回報來自哪裡?談收益前,我們先來看下風險提示,主要體現在三方面:
1、股權投資屬於浮動收益
通過投資未上市企業股權,通過估值提升來獲利。退出方式有:1、管理層回購退出 2、並購退出 3、新三板或者其他股權轉讓轉讓退出。4、IPO上市退出,均存在不確定性。
2、股權投資期限長
一般為5-10年。「放長線釣大魚」,好的獨角獸企業需3-5年不斷壯大搶占市場,提升估值。買股權基金需要長期的投資和需要等待。
3、必須有風險承受能力
收益和風險成正比,您需滿足合格投資者條件和風險自我評測才可以參與,那為什麼要填寫風險測評報告呢?
從資產配置的角度看:股權投資是個好配置
股權投資可分為VC和PE基金,前者介入時間早,風險投資,後者在中後期企業的商業模式成熟後再投資。
媒體報道上常常有這樣的百倍十倍的投資神話:
以上僅是某隻基金的明星案例,一隻私募基金會建立多個企業的投資組合,配置多個行業,分散風險,所以需要綜合考量整體的收益。一般常用到這2個指標來衡量:
1、整體資本回報倍數:也就是已投企業的公允價值除以投資成本的比值。但是這個數據沒有投資期限,落袋為安的回報雖可能都是3倍,但是一個用2年,一個用了10年,不能體現真正收益。
2、內部回報率IRR:內部收益率資金流入現值總額與資金流出現值總額相等、凈現值等於零時的折現率。簡單說,根據資本整體回報和投資時間算出投資回報效率,IRR越高,收益也越好。
國內國外,股權投資的收益都非常亮眼
過去10年在國內,PE基金的收益回報遠勝其他金融資產。
其實聰明的錢,早已湧入這個越來越火的市場,政府引導金、母基金、社保、險資、上市公司乃至富有家族和個人等各類LP陸續入場,頭部的VC/PE機構成為競相追逐的操盤手。
在美國,股權投資也被視為長期配置的不二選擇,排名前1/4的股權基金,在近20年時間內,內部回報率IRR遠超30%,可謂驚人。以最知名的耶魯大學捐贈基金為案例,構建的長期投資組合中收益率最高的資產是PE基金,在過去的20年時間里,PE資產的年化收益率達36.1%。同時,PE資產也是目前捐贈基金中最大的資產類別。
在中國,私募股權發展不過短短十幾年,正處於資本市場高速發展時期。我們已經進入大眾創新的時代,對投資者來說有大量項目可以篩選,同時來自各大LP的充裕資金,資本市場擴容,創業板、IPO加快,新三板改革等豐富退出渠道。
如果比較全球各大類資產過往平均回報,私募股權是唯一能在3年、5年、10年、15年及20年周期實現雙位數正回報的資產類別,遠勝股票、債券與其他另類投資。在資產配置組合中,將5-10年的錢,增配私募股權資產,確實能以犧牲流動性換取超額收益。
那麼國內具體的私募股權投資收益究竟如何?
以最新出爐的2016年數據為案例,有39%的私募基金IRR收益在20%-24%,有22%的私募基金IRR收益在15%-19%。從圖中直觀的得出:2016年超過一半的私募基金IRR收益大於15%,約8成的私募基金IRR收益大於10%。也證明了隨著中國市場體系更加完善,投資氛圍更加活躍,投資回報更具有競爭力
8. 股權激勵,改如何做好股權激勵
創業公司成功的有各種成功的方法,但是失敗的無非就幾個原因:沒能力、沒錢、方向錯誤、自己掐死自己(團隊打架)。企業毀於股權分配的就屬於自己掐死自己的行為。
股權設計
一、為什麼要設計股權架構?
1、明晰合夥人的權,責,利
親兄弟都要明算賬,所以合夥人之間的分工與回報,在早期是一定要明確分配好的。合夥創業講究情懷沒錯,但最終也是要實現實際利益,怎麼能夠體現你的利益和價值,很重要一點就是股權、股比。後者是你在這個項目中的作用,以及利益的重要體現。
2、有助於創業公司的穩定
60%的公司因為股權分配而出問題,最終因為股權問題導致創始人間的矛盾不斷,從而影響企業的發展。
3、影響公司的控制權
一個穩定發展的公司不可能有很多控制權,只能有一個老大。比如真功夫,一會兒是蔡達標,一會兒又是潘宇海獨攬大權,方針策略不同,對企業的發展勢必會有很大影響。如果他們的股比能形成一個核心的控制權,爭議完全可以避免。
4、進入資本市場的必要條件
理想狀態下,創業公司會經歷五個階段:起始——天使投資——風險投資(通常不止一輪)——Pre-IPO融資——IPO。每一個階段都需要尋找新的投資人融資,也必然會被問到股權架構分配問題。如果你的股權架構是五五分,不會有資本方願意進來的。相信每個創業者的創業項目都有IPO這個目標,只要IPO,資本市場就一定要求你的股權結構要明晰,合理。
二、設計股權架構有哪些原則呢?
1、簡單明晰
在創始的階段,創業公司一般比較草根,合夥人不是特別多。比較合理的架構是三個人。有些人會問,投資人在投資的時候會看你的創業團隊,那合夥人是不是一定要有完整的組合?這不一定。投資人在投資的時候,首先關注的是你的產品和CEO的理念,你有沒有CTO,COO,這些都不重要。所以,不能為了追求創始合夥人的人數而刻意增加。
2、一定要有帶頭大哥
也就是核心股東。一定要有一個人,能夠拍板說這個事情就這么定了。
3、資源互補
4、股東之間要信任
三、股權如何分配?
1、看出資
創業初期,做任何事情都必須要有錢,有錢好辦事。如果空對空,事情是很難辦的,所以,啟動資金非常珍貴。比如注冊一家公司要100萬,一個人出60萬,另一個人出40萬,自然就以出資比例劃分股權,這是最簡單最直接的方式,但目前已經很少人用了。這種情況下,出資就顯得非常重要,打比方,做一個項目,需要500萬,我出200萬你出100萬,那我們的貢獻是不一樣的。假設我們資源差不多,我出200萬的話,可能佔40%的股權,同時可能又擔任其他的角色。
2、誰是老大
這是一個核心問題。一個團隊總需要有人在Leadership和核心決策上拿最大的主意,也是犧牲最大的角色。他的股權在早期一定是最大的,而且必須是51%以上。配置股權的時候要有明顯的股權架構梯次,作為老大才會有決定權,創始人也有一定的話語權。
3、看合夥人的優勢
創業過程中,無非就幾個資源:資金、專利、創意、技術、運營、個人品牌。一定要充分評估在創業的不同階段——初創,發展,成熟,出現的變化。誰做的事情最多,最重要,誰就拿得多。一定要知道在公司的發展中最重要的人是誰,這個人的股權一定相對多一點。比如公司是以產品為導向的,那產品合夥人一定要比技術合夥人占股比例大。如果公司事業做不起來,即使持有100%股票也是一張廢紙,沒有任何價值與意義。
4、要有明顯的股權架構的梯次
相對合理的分配方法是有區間梯次的,創始人持股51%以上甚至是2/3,聯合創始人在20~30%,再預留10~15%的期權池。創始人肯定是老大,聯合創始人有一定的話語權,期權池給員工做激勵。
5、預留合夥人期權池
比如邏輯思維是18和82分配,如果申音可以預留20~30%的期權池給羅振宇,雙方達成共識,公司做到一定的高度,這20~30%就無償轉給羅振宇,不僅會讓他更有動力工作,也顯得更有人情味,正所謂多勞者多得,而不是永遠的18%。預留一定的期權池用來激勵合夥人和員工,對公司未來發展也有很大幫助。
四、股權成熟制度:專治合夥人中途退出
在創業過程中,我們剛開始飲血為盟,要拼出一番事業。但是中間可能會各懷鬼胎,因為主觀或客觀的因素離開創業團隊。
幾種常見的股權成熟模式:
1、按年成熟
打個比方,A、B、C合夥創業,股比是6:3:1。做著做著,C覺得不好玩,就走了。
他手上還有10%的股份,如果項目做起來了,他等於坐享其成,這樣對團隊里的其他人是不公平的。
這個時候,就可以實行股權成熟制度,事先約定,股權按4年成熟來算,我們一起干四年,預估四年企業能成熟。
不管以後怎樣,每干一年就成熟25%,C干滿一年整離開了,他可以拿走2.5%(10%X1/4)的股份,剩下的7.5%就不是C的了。
剩下的7.5%有幾種處理方法。第一種,強制分配給所有合夥人,第二種,以不同的價格按公平的方式給A和B,這樣A和B還可以重新找一個代替C的位置。
2、按項目進度
比如說產品測試、迭代、推出、推廣,達到多少的用戶數……這種方式對於一些自媒體運營的創業項目比較有用。
不過這也要依實際情況而定,有可能一年之內就做到一百萬的粉絲,那這種情況下為什麼不讓我成熟?
3、按融資進度
這個進度可以印證產品的成熟,這是來自資本市場,即外部的的評價,可以實現約定完成融資時A得多少B得多少C得多少。
4、按項目的運營業績(營收、利潤)
因為有些項目離錢比較近,覺得團隊能賺錢,那我們就投錢。在這種情況下,可以根據業績進行約定。
股權激勵
說完了公司的股權分配規則,其中很重要的是為合夥人及員工預留一定的期權池作為股權激勵,那股權激勵又有哪些形式呢?
一、什麼是股權激勵
美國《財富》雜志的數據表明,20世紀以來,在美國排名前一千位的公司中,絕大多數公司對核心管理人員、技術骨乾等關繫到企業發展大計的員工都實行了股權激勵。
比如微軟、沃爾瑪、IBM、戴爾、聯想、阿里巴巴、華為等,都是在股權激勵下快速成長起來的。越來越多的事例表明股權激勵已經成為現代企業提升績效,實施人才戰略不可或缺的管理工具。
股權激勵機制,是要讓被激勵者從打工者變為企業主人翁,將自身利益和企業利益緊密結合,積極主動地參與企業決策、承擔風險、並分享企業成長帶來的豐厚利潤,積極主動地關心企業的長期健康發展與價值增長,從而促進企業一步步走向輝煌的制度和契約的結合及其實施過程。
二、為什麼要做股權激勵
成功推行股權激勵,其關鍵在於能夠產生財散人聚的積極效用,規避財散人散的悲劇發生。
第一,有利於端正員工的工作心態,提高企業的凝聚力和戰鬥力。從雇員到股東,從代理人到合夥人,這是員工身份的質變,也會帶來工作心態的改變。
第二,規避員工的短期行為,維持企業戰略的連貫性。「缺乏安全感」是導致人才流失的一個關鍵因素,也是這種「不安全感」使員工產生短期性行為,進而危及企業的長期利益。
第三,吸引外部優秀人才,為企業不斷輸送新鮮血液。對於員工來說,其身價不僅取決於固定工資的高低,更取決於其所擁有的股權或期權的數量和價值。擁有股權或期權也是一種身份的象徵,是滿足員工自我實現需求的重要籌碼。
第四,為了解放創始人。企業做到一定的階段,創始人一個人分身乏術,需要有更多人來分擔工作,使創始人能從業務和管理中脫身出來,做更加長遠的規劃和設計。
三、股權激勵五個階段
1、企業初創期
主要分未來,以激勵創業團隊,迅速把公司做活。
2、企業發展期
主要針對優秀業務人員及相關部門負責人激勵,把公司做穩。
3、企業擴張期
主要針對分子公司負責人進行股權激勵,把公司做大。
4、企業成熟期
主要進行重組把分子公司的股權向總部進行置換,把公司做強。
5、股票發行期
這個時期主要實行按貢獻比例分紅,公司上市之後主要進行期權激勵。
四、股權激勵十種形式
1、股票期權
在一個特定的時間內,使用特定的價格購買公司股份的計劃。股票期權是使用最廣的股權激勵計劃。
2、績效股份計劃PSP
一種根據事先確定的內部或者外部績效目標的達成情況而授予的股票授予計劃。必須在一定時期內(三至五年)達到這些目標,激勵計劃的接收者才有資格獲得這些股票。這是將績效目標和股票價格分紅有機結合的一種形式。
3、限制性股票獎勵RSA
這是僱主授予雇員的股票獎勵,但員工所持有股票的權利受到一定的限制並存在喪失的風險。有一定的時間限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於留住員工。與限制性股票單位相比,屬於先給股票。
4、限制性股票單位RSU
股票單位是在授予時發行潛在股票的協議,在員工達到授予計劃的要求時才可能會有實際上的股票授予。這是未來一定時間內可以購買的約定。
5、加速績效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PARSAR
與傳統基於時間授予的限制性股票獎勵相伴而生的是基於績效授予的方式,通常被稱為「加速績效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在這種類型的計劃中,時間限制可以延伸到更長的10年而不是3年,以提升保留人才的功能。
6、股票增值權SAR
這是一種長期激勵工具,通過股票增值權計劃,公司授予高管一種獲得預期股份未來增值等額的獎勵的權利。不需要購買或者增發股票,可以從公司股票增值中獲取利益。
7、影子股票
公司授予高管的一種基於公司股份登記價值、公允市場價值或者公式價值等增值安排。並不是實際擁有公司股票,一般也沒有投票權利,但是有資格接受分紅或者其它等價物。
8、績效單位計劃PUP
員工在獲得相應的績效單位之前必須在特定的時間內(一般3-5年)達到事先確定的外部或者內部績效目標的一種激勵計劃。績效單位的價值和股票並沒有什麼關聯,獎勵都是以現金的方式支付。
9、員工股票購買計劃ESPP
員工通過在特定的時間階段委託公司進行薪酬扣除以購買公司股份。員工股票購買計劃允許員工以折扣價購買公司股票,通常通過工資抵扣的方式購買。這是一種福利計劃,使員工能夠分享組織的績效成就。
10、員工股票所有權計劃ESOP
這是一種限制性固定繳費計劃,該計劃能夠使參與者從組織退休或者離職獲得累積的公司股份。僱主每年都會繳納固定的費用,累積成為員工的福利,在離職後繼續持有公司股份而不是將其出售,但這種福利額度事先是無法確定的。
五、股權激勵是把雙刃劍
誠然,股權激勵是非常重要的一種長期激勵手段,若採取了不合適的方法,也會帶來無盡的煩惱。企業在實施股權激勵時,應該明確實行激勵計劃的目的。透徹分析企業內外部的情況,從而選擇最佳的激勵方式。
1、用錯了股權激勵的方式
在不同的階段用錯了股權激勵的方式,對企業發展的效果是不好的。比如說創業初期用了虛擬股票或者期權。
2、公平性和保密性
如果股權激勵不公平又是公開的,會導致人心不滿,雖然綁住了一個員工,但會讓團隊自身有矛盾,所以保密性非常重要。
3、一定要有約束機制
給了期權之後,一定要限制期權是多少時間內去行使,包括績效緯度也要定一個相應的目標。
最後總結一下,做股權激勵和合夥人的股權分配都是因人而異,沒有標準的股權激勵方案。
9. 資產配置中為什麼一定要有股權投資
資產配置的金字塔頂端——股權投資
資產配置的黃金三原則,第一個是跨地域國別配置,第二個跨資產類別配置,第三個是以FOF的方式超配另類資產。其中,作為另類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股權類產品一直是專業投資者資產配置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資產配置當中要有私募股權
當社會處於工業時代,富豪們的資產大部分是以資源為主,誰有資源、誰有石油、誰有銀行就掌握了財富的源頭,所以這一時期的富豪都是資源性的。而到了二十一世紀,資本市場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美國富豪資產中最大的佔比是金融,佔到25%左右,這裡面就包括對沖基金、私募股權基金資產。在當下,財富增長最好的方式就是讓錢生錢。
《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加大股權融資力度,完善主板市場基礎性制度,積極發展創業板、新三板,規范發展區域性股權市場,無不彰顯出政府為股權投資市場健康有序發展正在創造有利條件。
私募股權投資已經成為高凈值人士的標配,不過需要注意的是,股權投資在資產配置當中的佔比最好不要超過20%,以便於分散風險。私募股權投資作為一種重要的財富增長的方式,在資產配置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未來,股權投資市場仍然具有巨大的.潛力。
擴展閱讀:
一、 什麼是資產配置
資產配置主要是一種投資策略,一般來說,它是以投資者的風險偏好為基礎,通過定義並選擇各種資產類別、評估資產類別的歷史和未來表現,來決定各類資產在投資組合中的比重,以提高投資組合的收益-風險比。
資產配置的核心是資產種類和具體投資的多元化。其主要目標是基於投資者本身的風險偏好與收益預期,追求更優的投資收益-風險情況,以及在一個較長的時間跨度內實現更高的回報和更低的風險。簡單一句話就是通過將自己放在不同的籃子里來保證用最少的風險獲取最大程度的收益。
二、資產配置到底有多重要
老債王John Templeton說:「除非你能確定自己永遠是對的,不然就該做資產配置。」
美國人70%多的資產配置在多元化金融資產,我們一向認為超級保守「固執」的德國人的儲蓄率大約9%-10%;我們認為幾乎不投資的日本人的儲蓄率為個位數;美國人更是極低,即便最高的北歐人儲蓄率也只有10%多。然而,中國人的儲蓄水平比這高不止一倍。
多家機構調查,大部分的投資者希望尋找到適合他們的資產配置,以獲得又穩又多的收益。
現代投資方法論研究大師RogerIbbotson說:「長期來看,投資者91.5%的收益來自資產配置。」
資產配置之所以重要就是因為我們需要用資產配置的方法幫自己或者投資者賺錢。
三、為什麼要做資產配置?
90%的失敗投資因為沒有做資產配置
美國經濟學家馬科維次通過分析近30年來美國各類投資者的投資行為和最終結果的大量案例數據發現:在所有參與投資的人群裡面,有90%的人不幸以投資失敗而告出局,而能夠幸運存留下來的投資成功者僅有10%!而這10%的人就是做了資產配置。
而且也有相關研究表明,投資收益中的85%-95%是來自資產配置,受證券選擇、時機選擇等因素影響比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