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數據倉庫 » sqlserver資料庫體系結構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sqlserver資料庫體系結構

發布時間: 2022-05-22 07:51:54

❶ 什麼是sql

SQL是Structured Quevy Language(結構化查詢語言)的縮寫。SQL是專為資料庫而建立的操作命令集,是一種功能齊全的資料庫語言。在使用它時,只需要發出「做什麼」的命令,「怎麼做」是不用使用者考慮的。SQL功能強大、簡單易學、使用方便,已經成為了資料庫操作的基礎,並且現在幾乎所有的資料庫均支持SQL。 <br>
##1 二、SQL資料庫數據體系結構 <br>
SQL資料庫的數據體系結構基本上是三級結構,但使用術語與傳統關系模型術語不同。在SQL中,關系模式(模式)稱為「基本表」(base table);存儲模式(內模式)稱為「存儲文件」(stored file);子模式(外模式)稱為「視圖」(view);元組稱為「行」(row);屬性稱為「列」(column)。名稱對稱如^00100009a^: <br>
##1 三、SQL語言的組成 <br>
在正式學習SQL語言之前,首先讓我們對SQL語言有一個基本認識,介紹一下SQL語言的組成: <br>
1.一個SQL資料庫是表(Table)的集合,它由一個或多個SQL模式定義。 <br>
2.一個SQL表由行集構成,一行是列的序列(集合),每列與行對應一個數據項。 <br>
3.一個表或者是一個基本表或者是一個視圖。基本表是實際存儲在資料庫的表,而視圖是由若干基本表或其他視圖構成的表的定義。 <br>
4.一個基本表可以跨一個或多個存儲文件,一個存儲文件也可存放一個或多個基本表。每個存儲文件與外部存儲上一個物理文件對應。 <br>
5.用戶可以用SQL語句對視圖和基本表進行查詢等操作。在用戶角度來看,視圖和基本表是一樣的,沒有區別,都是關系(表格)。 <br>
6.SQL用戶可以是應用程序,也可以是終端用戶。SQL語句可嵌入在宿主語言的程序中使用,宿主語言有FORTRAN,COBOL,PASCAL,PL/I,C和Ada語言等。SQL用戶也能作為獨立的用戶介面,供交互環境下的終端用戶使用。 <br>
##1 四、對資料庫進行操作 <br>
SQL包括了所有對資料庫的操作,主要是由4個部分組成: <br>
1.數據定義:這一部分又稱為「SQL DDL」,定義資料庫的邏輯結構,包括定義資料庫、基本表、視圖和索引4部分。 <br>
2.數據操縱:這一部分又稱為「SQL DML」,其中包括數據查詢和數據更新兩大類操作,其中數據更新又包括插入、刪除和更新三種操作。 <br>
3.數據控制:對用戶訪問數據的控制有基本表和視圖的授權、完整性規則的描述,事務控制語句等。 <br>
4.嵌入式SQL語言的使用規定:規定SQL語句在宿主語言的程序中使用的規則。 <br>
下面我們將分別介紹: <br>
##2 (一)數據定義 <br>
SQL數據定義功能包括定義資料庫、基本表、索引和視圖。 <br>
首先,讓我們了解一下SQL所提供的基本數據類型:(如^00100009b^) <br>
1.資料庫的建立與刪除 <br>
(1)建立資料庫:資料庫是一個包括了多個基本表的數據集,其語句格式為: <br>
CREATE DATABASE <資料庫名> 〔其它參數〕 <br>
其中,<資料庫名>在系統中必須是唯一的,不能重復,不然將導致數據存取失誤。〔其它參數〕因具體資料庫實現系統不同而異。 <br>
例:要建立項目管理資料庫(xmmanage),其語句應為: <br>
CREATE DATABASE xmmanage <br>
(2) 資料庫的刪除:將資料庫及其全部內容從系統中刪除。 <br>
其語句格式為:DROP DATABASE <資料庫名> <br>
例:刪除項目管理資料庫(xmmanage),其語句應為: <br>
DROP DATABASE xmmanage <br>
2.基本表的定義及變更 <br>
本身獨立存在的表稱為基本表,在SQL語言中一個關系唯一對應一個基本表。基本表的定義指建立基本關系模式,而變更則是指對資料庫中已存在的基本表進行刪除與修改。 <br>
……<br>

❷ 什麼是 SQL

SQL
維基網路,自由的網路全書
SQL全稱是「結構化查詢語言(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是資料庫中使用的標准數據查詢語言,IBM公司最早使用在其開發的資料庫系統中,1986年10月,美國ANSI對SQL進行規范後作為關系資料庫管理系統的標准語言(ANSI X3. 135-1986),1987年得到國際標准化組織的支持成為國際標准。不過各種通行的資料庫系統在實現過程中都對SQL規范作了某些擴充,所以實際上不同的資料庫系統的SQL語言不能完全相互通用。

SQL是高級的非過程化編程語言,允許用戶在高層數據結構上工作。他不要求用戶指定對數據的存放方法,也不需要用戶了解具體的數據存放方式,所以具有完全不同底層結構的不同資料庫系統可以使用相同的SQL語言作為數據輸入與管理的介面。它以記錄集合作為操縱對象,所有SQL語句接受集合作為輸入,返回集合作為輸出,這種集合特性允許一條SQL語句的輸出作為另一條SQL語句的輸入,所以SQL語言可以嵌套,這使他具有極大的靈活性和強大的功能,在多數情況下,在其他語言中需要一大段程序實現的一個單獨事件只需要一個SQL語句就可以達到目的,這也意味著用SQL語言可以寫出非常復雜的語句。

SQL同時也是資料庫文件格式的擴展名。

SQL語言包含4個部分:

數據查詢語言(SELECT語句)
數據操縱語言(INSERT, UPDATE, DELETE語句)
數據定義語言(如CREATE, DROP等語句)
數據控制語言(如COMMIT, ROLLBACK等語句)
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SQL"

參考文獻:http://zh.wikipedia.org/wiki/SQL

❸ SQL資料庫是什麼

SQL是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結構化查詢語言)的縮寫。SQL是專為資料庫而建立的操作命令集,是一種功能齊全的資料庫語言。在使用它時,只需要發出「做什麼」的命令,「怎麼做」是不用使用者考慮的。

SQL資料庫的數據體系結構基本上是三級結構,但使用術語與傳統關系模型術語不同。在SQL中,關系模式(模式)稱為"基本表"(base table);存儲模式(內模式)稱為"存儲文件"(stored file);子模式(外模式)稱為"視圖"(view);元組稱為"行"(row);屬性稱為"列"(column)。

(3)sqlserver資料庫體系結構擴展閱讀

SQL資料庫的優點:

1、易用性高:

適合分布式組織的可伸縮性、用於決策支持的數據倉庫功能、與許多其他伺服器軟體緊密關聯的集成性、良好的性價比等。

2.為數據管理與分析帶來了靈活性:

允許單位在快速變化的環境中從容響應,從而獲得競爭優勢。從數據管理和分析角度看,將原始數據轉化為商業智能和充分利用Web帶來的機會非常重要。作為一個完備的資料庫和數據分析包,SQLServer為快速開發新一代企業級商業應用程序、為企業贏得核心競爭優勢打開了勝利之門。

❹ 什麼是資料庫系統的體系結構

三級結構的組織形式稱為資料庫的體系結構或數據抽象的三個級別。這個結構是於1975年在美國ANSI/X3/SPARC(美國國家標准協會的計算機與信息處理委員會中的標准計劃與需求委員會)資料庫小組的報告中提出的。

1.1.4.1三級數據視圖
數據抽象的三個級別又稱為三級數據視圖,是不同層次用戶(人員)從不同角度所看到的數據組織形式。
(1) 外部視圖 第一層的數據組織形式是面向應用的,是應用程序員開發應用程序時所使用的數據組織形式,是應用程序員所看到的數據的邏輯結構,是用戶數據視圖,稱為外部視圖。外部視圖可有多個。這一層的最大特點是以各類用戶的需求為出發點,構造滿足其需求的最佳邏輯結構。
(2) 全局視圖 第二層的數據組織形式是面向全局應用的,是全局數據的組織形式,是資料庫管理人員所看到的全體數據的邏輯組織形式,稱為全局視圖,全局視圖僅有一個。這一層的特點是對全局應用最佳的邏輯結構形式。
(3) 存儲視圖第三層的數據組織形式是面向存儲的,是按照物理存儲最優的策略所組織形式,是系統維護人員所看到的數據結構,稱為存儲視圖。存儲視圖只有一個。這一層的特點是物理存儲最佳的結構形式。
外部視圖是全局視圖的邏輯子集,全局視圖是外部視圖的邏輯匯總和綜合,存儲視圖是全局視圖的具體實現。三級視圖之間的聯系由二級映射實現。外部視圖和全局視圖之間的映射稱為邏輯映射,全局視圖和存儲視圖之間的映射稱為物理映射。

1.1.4.2 三級模式
三級視圖是用圖、表等形式描述的,具有簡單、直觀的優點。但是,這種形式目前還不能被計算機直接識別。為了在計算機系統中實現數據的三級組織形式,必須用計算機可以識別的語言對其進行描述。DBMS提供了這種數據描述語言(Data Description Language 簡記為DDL)。我們稱用DDL精確定義數據視圖的程序為模式(Scheme)。與三級視圖對應的是三級模式。
(1) 子模式 定義外部視圖的模式稱外模式,也稱子模式。它由對用戶數據文件的邏輯結構描述以及和全局視圖中文件的對應關系的描述組成,用DBMS提供的子模式DDL定義。一個子模式可以由多個用戶共享,而一個用戶只能使用一個子模式。
(2) 模式 定義全局視圖的模式稱邏輯模式,簡稱模式。它由對全局視圖中全體數據文件的邏輯結構描述以及和存儲視圖中文件的對應關系的描述組成,用DBMS提供的模式DDL定義。邏輯結構的描述包括記錄的型(組成記錄的數據項名、類型、取值范圍等),還有記錄之間的聯系,數據的完整性、安全保密要求等。
(3) 內模式 定義存儲視圖的模式稱內模式,又稱物理模式。它由對存儲視圖中全體數據文件的存儲結構的描述和對存儲介質參數的描述組成,用DBMS提供的內模式DDL定義。存儲結構的描述包括記錄值的存儲方式(順序存儲、hash方法、B樹結構等),索引的組織方式等。
三級模式的結構如圖1.8所示。
三級模式所描述的僅僅是數據的組織框架,而不是數據本身。在內模式這個框架填上具體數據就構成物理資料庫,它是外部存儲器上真實存在的數據集合。模式框架下的數據集合是概念資料庫,它僅是物理資料庫的邏輯映像。子模式框架下的數據集合是用戶資料庫,它是概念資料庫的邏輯子集。

❺ SQLserver資料庫有什麼特徵

(1)高性能設計,可充分利用WindowsNT的優勢。
(2)系統管理先進,支持Windows圖形化管理工具,支持本地和遠程的系統管理和配置。
(3)強壯的事務處理功能,採用各種方法保證數據的完整性。
(4)支持對稱多處理器結構、存儲過程、ODBC,並具有自主的SQL語言。 SQLServer以其內置的數據復制功能、強大的管理工具、與Internet的緊密集成和開放的系統結構為廣大的用戶、開發人員和系統集成商提供了一個出眾的資料庫平台。

❻ sql server系統資料庫有哪些,它們各自的功能是哪些

Master資料庫

記錄Sql Server初始化信息、資料庫信息、登錄賬戶、系統配置設置等系統級別信息

Tempdb資料庫

保存操作數據時所創建的臨時表和臨時存儲過程

Model資料庫

保存資料庫模板。當創建一個空白資料庫時,可直接使用指定模板來創建

Msdb資料庫

用於給SQL Server代理提供必要的信息來運行調度警報、作業及記錄操作。同時也會記錄資料庫的備份和還原信息

Resource資料庫

保存Sql Server中所有系統對象,是一個只讀資料庫

(6)sqlserver資料庫體系結構擴展閱讀:

主要特性:

(1)高性能設計,可充分利用WindowsNT的優勢。

(2)系統管理先進,支持Windows圖形化管理工具,支持本地和遠程的系統管理和配置。

(3)強壯的事務處理功能,採用各種方法保證數據的完整性。

(4)支持對稱多處理器結構、存儲過程、ODBC,並具有自主的SQL語言。 SQLServer以其內置的數據復制功能、強大的管理工具、與Internet的緊密集成和開放的系統結構為廣大的用戶、開發人員和系統集成商提供了一個出眾的資料庫平台。

❼ sql sever 是什麼

SQL是Structured Quevy Language(結構化查詢語言)的縮寫。SQL是專為資料庫而建立的操作命令集,是一種功能齊全的資料庫語言。在使用它時,只需要發出「做什麼」的命令,「怎麼做」是不用使用者考慮的。SQL功能強大、簡單易學、使用方便,已經成為了資料庫操作的基礎,並且現在幾乎所有的資料庫均支持SQL。 <br>
##1 二、SQL資料庫數據體系結構 <br>
SQL資料庫的數據體系結構基本上是三級結構,但使用術語與傳統關系模型術語不同。在SQL中,關系模式(模式)稱為「基本表」(base table);存儲模式(內模式)稱為「存儲文件」(stored file);子模式(外模式)稱為「視圖」(view);元組稱為「行」(row);屬性稱為「列」(column)。名稱對稱如^00100009a^: <br>
##1 三、SQL語言的組成 <br>
在正式學習SQL語言之前,首先讓我們對SQL語言有一個基本認識,介紹一下SQL語言的組成: <br>
1.一個SQL資料庫是表(Table)的集合,它由一個或多個SQL模式定義。 <br>
2.一個SQL表由行集構成,一行是列的序列(集合),每列與行對應一個數據項。 <br>
3.一個表或者是一個基本表或者是一個視圖。基本表是實際存儲在資料庫的表,而視圖是由若干基本表或其他視圖構成的表的定義。 <br>
4.一個基本表可以跨一個或多個存儲文件,一個存儲文件也可存放一個或多個基本表。每個存儲文件與外部存儲上一個物理文件對應。 <br>
5.用戶可以用SQL語句對視圖和基本表進行查詢等操作。在用戶角度來看,視圖和基本表是一樣的,沒有區別,都是關系(表格)。 <br>
6.SQL用戶可以是應用程序,也可以是終端用戶。SQL語句可嵌入在宿主語言的程序中使用,宿主語言有FORTRAN,COBOL,PASCAL,PL/I,C和Ada語言等。SQL用戶也能作為獨立的用戶介面,供交互環境下的終端用戶使用。 <br>
##1 四、對資料庫進行操作 <br>
SQL包括了所有對資料庫的操作,主要是由4個部分組成: <br>
1.數據定義:這一部分又稱為「SQL DDL」,定義資料庫的邏輯結構,包括定義資料庫、基本表、視圖和索引4部分。 <br>
2.數據操縱:這一部分又稱為「SQL DML」,其中包括數據查詢和數據更新兩大類操作,其中數據更新又包括插入、刪除和更新三種操作。 <br>
3.數據控制:對用戶訪問數據的控制有基本表和視圖的授權、完整性規則的描述,事務控制語句等。 <br>
4.嵌入式SQL語言的使用規定:規定SQL語句在宿主語言的程序中使用的規則。 <br>
下面我們將分別介紹: <br>
##2 (一)數據定義 <br>
SQL數據定義功能包括定義資料庫、基本表、索引和視圖。 <br>
首先,讓我們了解一下SQL所提供的基本數據類型:(如^00100009b^) <br>
1.資料庫的建立與刪除 <br>
(1)建立資料庫:資料庫是一個包括了多個基本表的數據集,其語句格式為: <br>
CREATE DATABASE <資料庫名> 〔其它參數〕 <br>
其中,<資料庫名>在系統中必須是唯一的,不能重復,不然將導致數據存取失誤。〔其它參數〕因具體資料庫實現系統不同而異。 <br>
例:要建立項目管理資料庫(xmmanage),其語句應為: <br>
CREATE DATABASE xmmanage <br>
(2) 資料庫的刪除:將資料庫及其全部內容從系統中刪除。 <br>
其語句格式為:DROP DATABASE <資料庫名> <br>
例:刪除項目管理資料庫(xmmanage),其語句應為: <br>
DROP DATABASE xmmanage <br>
2.基本表的定義及變更 <br>
本身獨立存在的表稱為基本表,在SQL語言中一個關系唯一對應一個基本表。基本表的定義指建立基本關系模式,而變更則是指對資料庫中已存在的基本表進行刪除與修改。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