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美利達大9和閃電EPIC HT怎麼選
1,閃電的Epic ht是29寸、boost、現代Xc幾何(具體是閃電自家的「XC29 sport」改良的競賽幾何,而Xc29 sport是業內和圈內很有名的,與崔克的G2一樣馳名,幾十年來久經玩家和專業比賽的考驗與不斷改良,越野操控感很好,直白說就是人車一體感強)。美利達的山地車幾何設計沒什麼名堂,而且山地車技術里的重頭,軟尾,比如140系列」VPK懸掛結構「,曾在圈內引起爭論(有些人說是抄自於三條褲子的VPP結構,這個幾年前騎行論壇上就有討論了)。。「boost」是現在歐美山地車流行的主流規格,前後開檔都加寬(前110mm、後148mm),提高車架的側向與過彎穩定性,而boost規格的輪組則提高了強度和穩定性。boost淘汰了傳統開檔(前100mm、後135mm或142mm)。而美利達的BIG9(即「歐版大9」)則既有低端型號(傳統開檔,非boost)和中高端(boost規格)。。。2,Epic HT是閃電硬尾車里一個小系,就幾個型號,按配置高低來區分,而關鍵部分——車架都一樣,很好選購。並且Fact 11m碳架也很有名(打cui山地車xc世界盃、epic馬拉松世界盃的閃電XC級硬尾和XXC級軟尾之碳架也用fact 11m,兼具四個優點一身——輕、韌、結實、高剛性;剛性好的帶來好的踩踏效率)。而美利達BIG9是個「超大系」,說白了型號和檔次比較亂,車架有鋁、有普碳,還有高碳(接近fact 11m吧,雖然閃電中高端是美利達寶島的廠代工,但設計和品管及成本都是閃電的高一些、美利達雖然持有閃電的股份,但兩家是完全獨立運營和競爭關系——比如美利達不得在北美設直營代理,是當初收購閃電股權時「無奈」簽的協議,當然斥巨資收購閃電股權而非擴大本體規模,是為美利達的戰略失誤之一,後來被捷安特越甩越遠乃至2016、17、18年美利達財報營收都幾乎不到捷安特的一半;這個扯遠了你了解一下就好)。BIg9的型號眾多,從六千多地板級到大幾萬team版都有,比如big9 700、big9 7000、big 9 NX edition、big 9 XT edition等等等等等,加上車架的老、新規格,因此菜鳥買的話需要看清楚以免進「陷阱」。。。3,如果你以壓馬路為主,輕越野(土路,草地,小樹林),那麼不比在意幾何設計和」boost「規格,也就是說,閃電epic ht和美利達big9大系裡的現代xc幾何+boost規格的都不重要,買個低端或中端big9,再升級輪組(輪組很重要,僅次於車架)即可。如果主要越野,那麼閃電的幾何+boost則為首選。。。4,如果你在意配置的高低(主要是前叉、變速套件、輪組),那麼相當價位時選擇big9,當然前提是你要清楚實際價格(別被賣家宰了),比如去美利達寶島的網站看看標價,換算成人民幣(運費、預定費等等要加上一兩千,關稅不用考慮因為捷安特美利達都是享受特惠的)作為參考。美利達畢竟內銷時會考慮價格要低一些(閃電基本是中國與北美同價,美金換算¥而已,618促銷可能有9折、在門店買你若能談的話也可能有9折)。。。5,如果你需要比較好(到位)的服務(含售後和質保),那麼優先選擇閃電。它和崔克的服務是圈內口碑強於捷安特美利達的。比如說摔車了,車架損壞,捷安特美利達是肯定不保的,有些玩家抱怨即便是品質問題,門店質保也難(因為門店要先自檢,如果認定是質量問題,但返廠後如果工廠鑒定說」非質量問題「那麼門店自己掏腰包賠償——這現象在網上不是一起兩起了)。閃電的質保則好不少。
Ⅱ 玩第九大陸這配置好卡的,想換顯卡。不知道換什麼型號的好
建議用三星的,希望被你採納最佳答案,我有任務的
Ⅲ 美利達大9 700如何
看價格。同級比(比如VS 迪卡儂XC900)貴的話就不值了(XC900:也是boost 29寸、但是碳架、速連GX 12速單盤套件、Rockshox reba前叉、馬維克輪組就這四項就高了不止一頭)。
美利達(國內)官網竟標「納米碳架」,但圖片是焊接鋁架。美利達最近幾年(特別是2016、17年市場低谷期間營收被捷安特超過翻倍-見兩家年終財報)似乎「心不在焉」,XC型硬尾山地車的挑梁系列BIG Nine竟然標錯車架材質?(或放錯車型圖片?)。(還有19年挑戰者SL系用小廠前叉多有問題、此前快拆桿問題被國家質量監督總局曝光而召回問題等等)。
配置:越野設定(boost 29寸規格+馬尼托Markhor comp前叉,boost 29提高了側向穩定性配合29寸輪組提供比27.5寸更好的障礙通過力、Markhor comp是馬尼托的越野入門級叉,比較重,小震動不敏感,壓馬路不合適)、入門的越野級設定(變速套件是雙牙盤2x12速,現在進階和專業級硬尾都使用12速單盤而不是雙盤)
車架幾何:關鍵參數與2018款BIG seven(大7)幾乎一樣,比如頭管70 °,座桿73.5 °。美利達的設計果然比較特立獨行,將27.5寸車架直接放大尺寸換29寸輪組就ok?幾何設計帶來操控的變化哪有這么簡單。當然菜鳥騎不出來這微妙內涵,不過分析是要說的。
變速套件使用了喜瑪諾12速之XT M8120和SLX M7120的混搭(顯眼的牙盤和後撥是XT),讓一般只關注變速套件的入門、菜鳥看上去很美。但是入門級玩越野用得著12速XT嗎,當然整車售價會因為「XT」而抬高。油剎也是禧碼諾 XT M8100,我玩林道用崔克的top fuel,油剎上一代SLX m7000都夠用。套件這塊看來美利達「頗動了心思」,有點「頭重腳輕」。 輪組不太好,喜瑪諾SLX花鼓+美利達自己expert圈編的輪組,越野還可以,但壓馬路的話偏重,拖腳感明顯。其實不如閃電或崔克或捷安特同級車,將套件等級降到12速deore混搭,將輪組提高到DT swiss花鼓和圈的效果來得實用。
Ⅳ 大重九系列有幾個品規
摘要 您好親!很高興為您解決問題☺️
Ⅳ 第九大陸最低要求的配置是什麼樣的,官網上的看不懂,我這樣的配置可以玩嗎
第九大陸最低要求的配置是需要ATI9800貨Geforce 6600,這個G100是NV98核心的,比最低配置要求高,所以玩第九大陸是能跑的。
Ⅵ 第九大陸用什麼顯卡好 我這樣的配置能玩嗎
HD 5450/5470/5490/5530/6230/6250/6290 這個是怎麼回事? 你一塊主板上接了7塊顯卡 還全是低端卡? 這個是第九大陸的最低配置:
系統要求:windows2000,Windows xp或更高
中央處理器:AMD速龍xp2400+或英特爾單核心的2.4GHz處理器
內存:512MB或更大
圖形卡:ATI Radeon 9800或GeForce 6600系列
DirectX版本 Directx9.0C或以上
硬碟空間:4GB的可用空間
雖然你的CPU和內存條都過關了 可是顯卡還是不行 最低特效估計還有點卡 所以 換個顯卡把 買個中端點的 600到1000左右的 GTS450不錯 我現在用的就是這種顯卡 玩戰地3都不卡
Ⅶ 第九大陸配置
游戲需求內存實在太大 win7 32最大支持3.5 系統開機就需要800MB 再加上運行游戲2.2GB多導致游戲直接崩潰 害我還加了2G內存條 伺服器經常掉線 掛多 表示 對游戲以失去信心 我的配置 i5-2410M 英偉達 GT540M 1G獨立顯卡 內存是-2G南亞易勝+2G金士頓 (絕對正品) 按說我這個配置理論上也說得過去 可怎麼總是顯示內存溢出(out of memory。。。。) 郁悶了 如過我的配置也不行的話 哪也就意味著所有win7 32位的2G 內存的朋友絕對玩不成 再加上TX這個垃圾代理商 哎。。。雪上加霜 LZ我勸你別晚了 傷不起
Ⅷ 第九大陸配置要求
最低配置: 系統要求:windows2000,Windows xp或更高 中央處理器:AMD速龍xp2400+或英特爾單核心的2.4GHz處理器 內存:512MB或更大 圖形卡:ATI Radeon 9800或GeForce 6600系列 DirectX版本 Directx9.0C或以上 硬碟空間:4GB的可用空間 推薦配置: 系統要求:windows2000,Windows xp或更高 中央處理器:AMD速龍64 X2 6000+或英特爾雙核3.0GHz 內存:1GB或更大 圖形卡:ATI Radeon HD 1900或GeForce 8000系列 DirectX版本 Directx9.0C或以上 硬碟空間:6GB的可用空間
Ⅸ 愛車作業大徵集——冬日裡的哈弗H9
車子也買了有好一段時間了,但是好像也沒仔仔細細的給大九拍過一些正兒八經的美照,於是趁著探索、體驗大九功能的期間,順便拍了一下大九外觀的照片。照片自我感覺良好,自我感覺拍出了大九霸氣、硬漢的一面!不信?看圖!(順便分享一下這么久以來的用車感受吧)
先交代一下地方吧,這是一處沒什麼管的拆遷地,我們跟保安大叔說了幾句好話就放我們進去了。路面有沙石路、也有水泥路,很適合去體驗一下大九的某些功能,比如全地形模式,但是怕油耗猛漲,所以沒敢玩太大。
當然,作為一輛龐大的SUV,出色的懸掛系統也是至關重要的一點,大九在懸掛方面,我覺得舒適感還是不錯的,減震的阻尼很綿柔,能夠輕松化解掉大部分起伏。
個人認為購買了此款車非常值得,性價比按此車的配置相對合資或進口車怎麼得30萬以上吧,目前使用感覺非常好~這組大九美照,車友們喜歡嗎?
Ⅹ 長安CS95與哈弗H9哪個好
近幾年看到國產品牌的一步步成長和不斷崛起,真的挺高興的,我個人還是很支持國產品牌!其中cs95和哈弗h9都是佼佼者,先為他們點個贊,長安的95我沒怎麼接觸過,平時見過幾次,確實挺大的,實車看起來也並沒有那麼丑,各方面配置還不錯,不過個人更喜歡哈弗大九!因為工作原因和個人喜好,我經常跑偏遠的爛路,所以喜歡帶大梁的非承載式車身和越野車這種高強度的車身剛性,覺得這才是男人的座駕!所以當時大九一出來,就跑去試駕,後來又開過幾次,確實很不錯的車子!首先,大九外觀霸氣,不拖泥帶水,簡單直接粗暴,190的車高簡直是鶴立雞群,回頭率很高,尾燈也很漂亮!
其次,坐進車里,那種高大上的優越感油然而生,對於旁邊的私家車,幾乎都是一眼看到車頂,一眼望去,能看到同車道前面很遠。曾經有一次機場高速跟車,看到前面第三輛車突然在剎車,我就習慣性的也提前踩著剎車,後來那輛車突然變成了急剎,而我又都看到了,所以穩穩的剎住了,結果我前面兩輛車就遭了!前面第二輛車因為是緊跟其後,就直接撞上去了,我前面那輛轎車因為看不到前方,無法預估,也是暴力的吻了上去!所以說,有時候,車身高視野好真的對安全性也是一大提升!
然後,大九的中控內飾雖不算精緻,倒也別有一番風味,挺耐看的,又實用,座椅厚重包裹好。車子配置也高,實用性很強,個人還是喜歡國產車的高配置和厚道,總比自己出去加裝還要擔心安全隱患強多了。我也不是買不起進口車,只是覺得自己辛辛苦苦掙的錢,要花的值得,畢竟自己開,講究的是性價比和實用性,而不是一味地打腫臉充胖子。
真正讓我驚訝的,是大九的行駛質感!前幾年我開的一輛牧馬人,越野確實厲害,但是城區裡面開的很憋屈,主要是拐彎的時候。因為個人開車偏激進些,牧馬人拐彎的時候,側傾真的很嚴重,心裡總是虛的,生怕一不小心翻車,每次一遇到路口拐彎,都必須先狠狠地剎車。大九比牧馬人還高大,當時以為也會有這種情況,結果卻出乎我的預料!大九的底盤很扎實,舒適性很好,主要是拐彎時側傾居然並不明顯,再加上出色的行駛質感和噪音水平,我是真的震驚了,國產車能做成這樣,真的很不錯了,必須支持!
縱觀車界,百萬以內能兼顧越野和舒適性的,除了日系車(個人堅決抵觸!)我就比較了大切和q7、撼路者、路虎(百萬以上不考慮),前兩者雖然我也很喜歡,但畢竟是承載式車身,而且性價比似乎也並沒有大九高,綜合對比下來,還是pass了。撼路者雖說也不錯,但個人對福特始終激不起半點慾望,路虎也是直接pass,畢竟現在也很討厭印度,對阿三的東西也只是看看。所以,最終還是覺得大九最實在,省下的錢還能做點其他事,或者買一輛ATSL。之前開兄弟的ct6,在主城區里還經常刮底盤,所以轎車只能在事先知道路況的情況下撒野當然了,大九也並不是完美的,雖然現在新款已經出來,很多方面得以升級,畢竟可靠性還沒有得到完全的證實,還要經歷長年累月的檢驗,另外即使是新款,動力多少還是弱了點,畢竟是2.3噸的大九。
另外的一些小細節就不在累贅,畢竟人無完人車無完車,我們是要選擇適合自己的車子,而不是閑的沒事干來雞蛋里挑骨頭。反正我願意支持國產,願意為哈弗h9獻出自己的一份愛,哪怕是做小白鼠也好,至少我參與體驗了,我沒有錯過!
因為新車才出不久,現在都要等一兩個月才要提車,我准備三個月之內入手哈弗h9大五座高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