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數據倉庫 » 旅行車算什麼配置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旅行車算什麼配置

發布時間: 2023-02-11 04:07:48

1. 斯柯達明銳旅行車配置怎麼樣

斯柯達明銳旅行車配置:1、明銳旅行車1.4T排量力配置定解款明銳旅行車搭載EA2111.4TSI渦輪增壓發動機;2、輸功率110kw扭矩250N·m匹配7速DSG雙離合變速箱,車起步快踩油門力源源斷涌加速推背感強;3、變速箱靈敏,高速跑加速效特別滿意,提速特別快;4、明銳旅行車的空間完全足夠四口之家用了,如果不夠用上面還可以增加行李架。

2. 正統歐洲旅行車OG!新款奧迪A6旅行版,哪個配置最值得入手

旅行車,英文名統稱為Wagon,在國內,它則有另一個奇特的名字——瓦罐。旅行車是在人們崇尚自然、熱衷旅遊的風潮下衍生出來的一種車型,相比於傳統的轎車與SUV,旅行車的使用成本不僅持平,而且還能擁有更大的空間和更加好看的外型。

而如果有一定的越野訴求的話,那麼毫無疑問應該選擇奧迪A6Allroad探索家55TFSI尊享越野型,強大的offroad性能以及粗獷的越野姿態,就足以讓人為之掏腰包了。而對動力有需求的自然也應該選擇該車型,畢竟3.0T的車型,真的是越來越少了。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3. 自行車知識:長途旅行車該如何配置

1. 車架
論通用性,鋼架是個非常好的選擇,具有良好的彈性和適用性,一旦發生損壞,任何一個小縣城,或者是汽車修理,都可以得到解決。只是現在重量適中,結實耐用的鋼架子已經比較難買到了。
雖然鋁合金架一旦損壞就只能找特種焊接的地方來修理,但因為輕量,廉價,一直在運動自行車市場上大行其道,而其強度也隨著工藝的提高,達到了一定的標准,所以鋁合金架子,也是不錯的選擇。如果選擇鋁合金架子,請盡量選擇帶補強的,對於一些抽管較多,重量較輕的要慎重選擇,它們不一定會在焊接相連的地方開裂,但是很有可能在抽管的地方受到意外的撞擊後開裂。碳和鈦以及其他材料暫時不予討論。提醒你注意的是,不少架子出廠後,後尾鉤的螺絲都沒有鎖緊,一定記得擰緊,否則,後爪鉤脫落該有多麻煩,就不用我細說了。
2. 前叉
選擇軟叉還是硬叉,一直是困擾很多人的問題。硬叉顯然效率更高,重量更輕,但是遇到顛簸路面,震的手臂發麻也是常有的事情。軟叉可以很大程度上減輕來自地面的震動,但是自然犧牲了效率,且重量較重,一旦發生故障,維修也很困難,這也是不爭的事實。所以應該根據長途沿途情況來與針對性的選擇,如果主要是在平坦公路上跑,硬叉完全可以勝任,如果路況非常差,軟叉是必須的。選擇一根質量不錯的帶鎖死的避震前叉是個通吃的好主意。如果路途遙遠,需要帶很多的東西,要裝前貨架或擋泥板的話,一定要注意購買的叉子是否有對應的螺絲孔。
3. 碗組
現在的碗組質量都比較好了,哪怕是最普及的VP,正常使用也很少有損壞的,但是需要提醒你注意的是:安裝好碗組後,一定記得固定好碗組蓋上的固定螺絲,鎖的太緊,轉向發皺,影響操控。太鬆了,碗組很容易被來自地面的震動導致變形損壞,架子頭管就很容易在叉子的攪動下裂開,那損失就更大了。另外,跑一定公里數後,就記得把車上所有應該鎖緊的螺絲檢查一下。
4. 車把
毫無疑問,蝴蝶把是最佳選擇。缺點是偏重,但是考慮到其對舒適性的大大改善,可以隨意選擇握把姿勢,能有效的緩解長途中上半身的疲勞,這點重量上的付出是完全值得的。理論上來說,燕把比直把應該有更好的彈性,但是實際使用中,我並沒有特別強烈的感覺到這一點,這2種把用來跑長途也是可以的,加裝副把效果更好,但總的重量也自然接近蝴蝶把了。
5. 把立
選擇可調角度把立。其效果不僅僅是可以調整角度,其實也有效的調整了上管等效長度,能夠更好的適應路況的變化,做有針對性的調整。只是這種把立結構稍微復雜一點,重量也要重很多,市場上可選擇的不多。實在買不到,找個尺寸合適,強度足夠的把立也行。
6. 座桿
是否該選擇減震座桿?這是個見仁見智的問題。減震往往帶來的是騎行效率的降低,所以很多人不太喜歡,但是長途旅行舒適第一,效率其次,放棄了舒適性,往往會讓人難以忍受,而最後被迫放棄計劃。減震座桿可以有效緩解長途顛簸,值得考慮。現在幾乎很多的品牌旅行車上,都把減震座桿做為標准配置,相信是有自己的道理的。
7. 把套
蝴蝶把自然要選擇那種長長的把套了,那樣你就可以用任何一種你喜歡的姿勢趴在車上。其他車把也可以根據需要選擇。海綿的把套不是特別耐用,很容易破,但是吸汗,硅膠的硬一些,但是握持感很好,也比較耐用。可根據個人喜好或大家的共同推薦來購買。長途旅行,帶一對備用把套是非常有必要的,畢竟東西也很輕便。
8. 貨架
長途旅行車可以通過安裝前後貨架來達到大量負重的目的。貨架一定要結實,且負重能力強。必須是在後三角上用螺絲固定的那種,通過座桿固定的那種長途旅行非常不可取,不僅不能大量負重,而且對騎行影響很大,非常容易失控,還容易導致座桿斷裂或車架變形。不少前叉還有配套的螺絲孔,可以安裝前貨架,能進一步的提高車子的負載能力。
9. 輪胎
或許你喜歡1.50的光頭胎帶來的高速感覺,或許你喜歡2.35甚至更寬的胎帶來的抓地力,但是長途旅行,這些都不是最好的選擇。26X1.95的內外胎是最常見,也是最通用的選擇,內胎應考慮美嘴的,法嘴的適用性太差,另外,准備兩個美嘴轉英嘴(大街上最常見的那種氣嘴)的轉接環,這樣,隨便找人借個氣筒斗可以打氣了,尤其是在你沒有氣筒或工具不能用的情況下。700c絕對不是一個是好的選擇,試問:一旦你的輪胎出了任何狀況,在大街上隨便找一個修車攤,能拿得出700C的內外胎嗎?長途旅行事事難料,在偉大的中國廣袤的土地上穿行,選擇26寸輪胎的山地車,絕對是最穩妥的選擇。
10. 牙盤
寬大的褲腳是非常容易被牙盤刮到的,甚至卷進去,所以,帶護盤的牙盤是個不錯的選擇(帶護盤的牙盤多見於一些低端入門產品,有的牙盤也可以額外安裝護盤,只是不太容易買到),但並不強求,因為你完全可以用一根束腿帶來達到同樣的效果。個人非常推薦在牙盤上多加投資,強度好的牙盤可以顯著的提高效率,而且很少變形和快速磨損,需要提醒你的是:牙盤上如果有盤釘的話,一定要記得自己再鎖緊一次,而且長途途中最好定期檢查一下,這是非常容易松動的地方,當你發現的時候,往往螺絲已經丟失,而丟失了一個,其他的也會跟風,旅途難免半途而廢。
11. 中軸
拆裝過車子的人都知道,中軸是非常難安裝的,不僅需要使用專用工具,而且,稍不留意,就會損壞五通的螺紋,所以,在長途旅行中,你幾乎沒有機會換中軸的,應該盡量選擇結實耐用的,強度第一,對重量不必過分要求,畢竟這點重量,比起行李來,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12. 中軸螺絲
選擇一對防水中軸螺絲吧(注意:有方孔和ISIS等不同規格,需要和中軸配套使用),雖然不一定有什麼太顯著的防水效果,但是無論是鎖緊還是拆卸,用內六角就可以操作,是非常方便的。
13. 腳踏
非自鎖腳踏較好,如果使用自鎖,推薦自己准備修補件,開拓者的培林腳踏就是個不錯的選擇,但是請一定注意,第一次上腳踏一定要上緊,否則在大腿的驅動下,松動的腳踏會損壞曲柄上的螺紋,最後螺絲孔損壞變形,腳踏和牙盤都會報廢,長途騎行也就變成戶外徒步了。
14. 傳動搭配選擇
很多人認為用大盤帶小飛能跑的更快,或許這可以獲得一個更快的極限速度,但是絕對不會提高你的平均速度,甚至說,這是個完全錯誤的選擇,大力氣,低頻率的蹬踏,往往肌肉很容易酸痛,短暫的速度或許很快,但長途絕對跑不起來,保持一個合適的頻率,均勻的發力,往往能讓你跑的更遠。而要做到這點,就要選擇合適的傳動搭配,所以,牙盤推薦42-32-22這個范圍左右的,後飛選擇11-30左右范圍的,這幾乎可以適用於所有的地形,千萬不要選擇48-38-28對11-21等類似這樣變態的選擇,你會很快的疲勞,而且無法堅持下去。
15. 該選擇幾速的問題
到底多少速才夠用?21速,24速,甚至27速?有多個檔位的組合,自然可以讓變速更細膩,能更好的適應你,但並非檔位越多越好。3*7和3*8速都是常見的選擇,並不推薦3*9或者是3*10,因為太專業的東西,在高檔自行車並不普及的中國,其實是非常冒險的,而且配套的鏈條太薄,太脆,往往沒有7速8速的鏈條來的粗壯和有韌性。
16. 花鼓
一直有人擔心,快拆的花鼓是否安全?是否會在路途中脫落?實際使用中,只要安裝得當,我還沒有發現有快拆斷裂,導致人受傷的事情發現,而用螺絲固定的花鼓,也並不一定就堅固的很,考慮到快拆帶來的調整和修補的便利,這點冒險還是值得的。至於SHIMANO為代表的滾珠花鼓,還是NOVATEC為代表的培林花鼓,都是非常好的選擇,滾珠花鼓不像你想的那麼脆弱,幾千公里一般都不會有太大問題,培林花鼓修復性固然好,但是沒有專業工具和配件,你也一樣不好保養。所以,選擇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如果真的選擇SHIMANO的花鼓,盡量選擇檔次高一點的,大家有口皆碑,認為比較耐用的,而培林花鼓的話,前2後4的強度理論上來說比前2後2的要強度更好,修復性更好,雖然實際使用當中,這種體會並不明顯,考慮到價格差距不大,前2後4的更好。
17. 剎車
毫無疑問,V剎是個不錯的選擇,如果沿途道路非常泥濘,甚至可以考慮吊剎(當然,現在好的吊剎不是很好買到)。我沒有說公路的夾器,因為我前面已經說過,跑長途最好還是用山地車,不推薦碟剎是因為不好維護,我有朋友的車在長途中,受到輕微的碰撞,就導致碟片變形了,騎行非常費力,後來只好拆掉,慢行,才勉強對付回來。當然,現在也有前碟後V的長途車旅行車配置,因為,碟剎對於泥濘路面比較有效,而且前碟一般不容易碰到,不過旅途的事情是很難作肯定的判斷,什麼事情都有可能碰到。
18. 車圈
一定要購買雙層圈,至於是刀圈還是平圈看個人喜歡,平圈強度不一定比刀圈差太多,但彈性好一點,能非常有限的緩解一些路途的顛簸,現在基本都是鋁合金的車圈了,越貴的圈不一定越好,只是可能更輕量而已,便宜的圈不一定強度不好,只是厚重一點而已。根據很多車友的經驗,只要圈編制的好,只要不是特別便宜、質量太差的圈,都可以支撐很長時間不發生較明顯的偏擺。
19. 輻條
不一定非要使用特別昂貴的輻條,輪組強度其實更關鍵在編制,很多人抱怨車子的輻條總斷或是輪子過一段時間就偏擺了,其實很多時候,這並不是輻條質量的問題,更不是圈的強度的問題,而完全是編圈技術不過關。一般來說,幾十塊一套的輻條帶條帽就可以了。找一個手藝出色的老師傅(別去路邊攤,他們連編圈器都沒有)幫你多調整幾次,輪組基本就穩定了。另外需要提醒你的是,不要用新輪子跑長途,一般來說,因為物理特性或者是磨合等情況,一般新編制好的輪圈使用一段時候後,都會有一點變形,再重新調整一次兩次,就很少會發生斷條或嚴重偏擺的情況了。
20. 鏈條
首先你的鏈條要和你的其他零件配套,雖然9速的鏈條可以用在7-8速上,但 9-10速的鏈條往往更薄,沒有8速的來的皮實。還有一個小秘訣可以告訴你的是,萬一鏈條斷了或壞了,把損壞的那幾節拆下,在修車攤找一段國產變速車的鏈條裝上,也可以支撐一段時間,足夠你找到新的修補零件。越專業的東西,針對性越強,通用性就越差,行走江湖,還是低調點好。
22. 指撥
和變速配套就好了,轉把和指撥完全看個人喜好。個人喜歡指撥,一檔是一檔,心裡感覺干凈利落。轉把也很有特色,變速快,而且總給我一種騎摩托的感覺。
23. 前撥
前撥的類型和種類實在太多了,總之,要和架子和牙盤配套,有的前撥是上拉的,有的前撥是上下拉都可以的,另外還有安裝在五通上的E型前撥等,而且有的前撥只支持最大42齒,有的可以支持48齒,SRAM的前撥還好些,數量不多,SHIMANO的產品線拖曳前後二十多年,型號多如牛毛,估計他們自己的技術人員,隨便抓一個前撥和牙盤過來,都不敢一口咬定是否能夠配套使用。可能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前撥和牙盤是一套的,或是找裝車經驗豐富,擅長「八國聯軍」的老同志討教一番才好。
24. 後撥
現在的高檔自行車變速系統已經幾乎完全是SRAM和SHIMANO的天下了(camp等也有山地變速系統,但是國內很難買到),建議後撥至少應該選擇A系列以上的(比如ALTUS、ACERA、ALIVIO),TY系列質量其實也不差,變速一樣很准,但它們多數用於無後爪鉤的架子等,而且一般最多隻支持到7速(也有例外,比如,TY22等就可以很好的支持8速),時間一長後,也難免不太好用,至於更高級的變速器,則是看個人經濟情況了,它們同樣耐用,只是可能在精度和重量上有所突破而已。
25. 水壺架
有的車架可以裝3個,有的可以裝2個,還有的只可以裝1個,架子的選擇看個人喜好,但一定要記住選擇盡可能結實的,以用手大力的擠壓不會變形的為好,否則使用幾次,就變形,讓人的確郁悶。
26. 飛輪
一個飛輪正常的使用時間是多少?要針對使用環境和使用強度來說,但一般情況下,足以支撐5000公里,完成長途旅行不成問題。新飛輪和新鏈條一般不會跳鏈,舊鏈條和舊飛輪,問題也不大,但是飛輪和鏈條新舊搭配,往往容易跳鏈,所以需要磨合。
另外要說的是,不推薦給飛輪和鏈條什麼的上太多的油,適可而止。否則,太多的油飛濺出來會弄臟褲子,而且可能沾染更多的沙子和泥土,效果反而適得其反。
27. 車線
車線是易損耗品,一般幾千公里就要更換一次,但長途在外,車線的修補件不好找不說,就是有,更換也不是很容易的,(你至少需要松開不少地方,然後重新截線管和掐線),請一定注意車線的潤滑和線管的防塵,還有接頭一定要用線封掐緊封好,否則一旦散開,不僅不美觀,而且容易松脫。現在在網上或者在車店一般很容易找到鋁制的線封,備幾個,他們只增加很少的重量,卻可以為你減少很多麻煩。
28. 前後泥板
這個東西其實看路況,如果你確定沿途天氣和路況不會太差,不裝也完全可以,如果趕上雨天或是泥濘的道路,無論怎樣防護,一要會弄得渾身是泥。
29. 包
請你一定明白:永遠不要背著包騎行。騎自行車的過程中,除非挺直腰板和向後仰著,我們絕大多數時間都是身體向前傾的姿勢,這已經給了腰部一定的負擔,如果再背著一個厚重的包,距離腰肌勞損的日子就不遠了。旅行應該是快樂的,雖然過程可能艱苦,但你完全應該過的更舒適一些。
長途騎行能否成功,往往在於你能堅持多長時間,意志再堅定,也不一定能抗得住身體的疲勞。東西不多的話,只選擇後馱包就可以了,最大容量有80升的,如果還不夠的話,還可以在前叉上裝貨架,安裝前馱包。2個加在一起容量足有120升,而且前後都負重,可以有效地避免頭輕腳重(否則上坡的時候,很容易造成後空翻)。有人喜歡裝個車把包,這是可行的,地圖、相機等常用的小東西,完全可以裝在裡面(有的車把包還有地圖袋,展開地圖夾在裡面,低頭隨時就可以看見),但千萬不要裝太多的東西,否則車把太沉,轉彎會很困難,容易發生危險。
30. 車頭燈
頭燈主要用來干嗎?自然是夜間照明,但嚴格來說,非常不推薦夜間行車的,尤其是在漆黑的夜晚,騎行在國道上,無數瘋狂司機駕駛著超載的貨車,還可能不開頭燈或尾燈就呼嘯而過,而且再強的頭燈也很難看清路面的詳細情況。總之,夜間騎車非常容易發生危險,不過旅途難料,看過電影《轉山》的都應該知道,川哥就是夜晚騎行踩到山下去的。
如果真的要趕夜路,也沒辦法(這里提醒各位,做旅途計劃一定要周密,你要確切的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和具體里程來制定計劃,不可貪多,同時做好兩手准備,如果趕不到,在哪裡提前休息,都是要考慮的問題)。車頭燈不一定需要照多遠,十幾米已經足夠。但應盡量選擇電池容易買到,且亮度高,照明面比較大,而且密封比較好的,最好多准備一套電池和備用燈泡。至於究竟該買哪種,市場上大把的選擇,在這里不作具體推薦。
31. 車尾燈
尾燈絕對不是用來照明的,而是用來提醒別人注意避讓的。單純的反光鏡遠遠沒有一閃一閃的紅燈更能引起別人注意。這並不需要多大的亮度,但是最好有很好的穿透力(這些正好與頭燈相反),能夠在霧天也讓別人注意到你(有人在白天霧天騎車的時候,也把前後燈都打開,其實是一個很好的習慣,提醒了別人,也保證了自己的安全)。所以盡量選擇一個穿透力強,一閃一閃的尾燈吧,還有,一定要選擇安裝牢固、不易脫落的,長途的顛簸,容易導致尾燈丟失,而你也很難能及時發現。
32. 反光帶
反光帶的效果同樣是通過反光引起別人注意,而且安裝方便,粘貼或捆綁後不容易脫落,價格也很便宜(雖然效果還是沒有車尾燈來的好),你完全可以在車上,騎行的衣服上都貼上一些,能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
33. 騎行褲
有不少人抱怨說,騎行褲子並沒有什麼效果,造成這種原因,往往是穿著不當,或是褲子的造型不好、襯墊太薄造成的。多投入一點,買一條COOLMAX襯墊厚一些,做工好一點的褲子還是很有必要的。而且騎行類的服裝多是滌綸面料的,透氣性好,容易洗滌,而且乾的也比較快,長途旅行的話,穿一條,帶一條,兩條輪換足夠了,需要特別提醒你的是:穿騎行褲是不穿內褲的!有一種騎行內褲也不錯,像普通內褲一樣穿在裡面,外面套一條運動褲子,至少從後面看上去,視覺上不會覺得臀部那裡太齷齪。
34. 騎行上衣
上衣並不一定是必需的,一件貼身的滌綸外套也一樣可以替代,好的騎行上衣,只是更透氣舒適,樣式更美觀,外形更專業,後面可能還有3個小口袋,可以讓你放點零食而已。另外一個需要提醒你注意的是,如果選擇騎行服,胸前的拉鏈一定要選擇開的比較長的那種,因為高強度的騎行會導致大量出汗,而開口過小,散熱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35. 頭盔
我不想再強調頭盔的重要性了,不帶頭盔不一定出事,帶頭盔不一定就沒事,但有總是要比沒有強的,人民幣可以論張數,頭卻只有一顆。長途旅行還是非常有必要帶頭盔的(長距離的上坡騎行,有不少人都不帶頭盔,甚至一些環法車手也是這樣,上坡往往速度較慢,可以理解,但最好還是佩戴為妙)。
帽子並不是一個好的選擇,幾乎對頭部起不到任何保護效果。選擇一個輕量、堅固、透氣的頭盔是應該的,有碩大的透氣孔,通風效果自然好,內有合金骨架,強度可靠,帶COOLMAX內襯,佩戴舒適,有的頭盔前部還有防蟲網,是一個很體貼的設計。過去,山地和公路頭盔的一個很大區別就是,山地頭盔有帽檐,公路沒有,但現在越來越多的頭盔設計成可拆卸帽檐,而越來越多的人戴頭盔都不裝帽檐了,其實帽檐的主要作用是遮陽,但一定的負面作用是遮擋視線,這本身就是一個不可調和的矛盾,可根據個人喜好選擇。至於怎麼樣選擇頭盔,在我的不少帖子中都有過說明,這里就不贅述了。
36. 碼表
其實你完全可以路碑來確定自己的里程數,但是很多地方沒有路碑,很多地方路碑不準。所以碼表還是非常有必要的。你可以根據它計算距離,調整自己的行程和安排,而且有的馬表甚至還有背光功能,在夜間也能看的清楚(SIGMA的新款碼表在這點上做的非常之好,就是有一點點費電)。
並不是很推薦無線的碼表,無線的,很容易受到干擾,有可能會經常能看到自己以轎車的速度前進,有線的理論上更安全可靠一些。SIGMA和CATEYE是國內賣的比較多的2個牌子,質量都不錯,防水也很好,值得推薦。另外提醒你的是:不要相信大超市裡面三四十塊錢的那種做工粗糙的碼表,便宜不一定沒好貨,但太便宜了,質量的確值得擔心。
37. 眼鏡
如果視力正常,那麼恭喜你,可以選擇自己喜愛的騎行眼鏡,外表很酷,又有一定的實用效果,還可以防止小飛蟲或灰塵進入眼睛。如果你是近視眼,那麼很遺憾,你還是就老老實實的佩戴你的近視鏡上路吧。個人非常不推薦佩戴隱形眼鏡,戴騎行眼鏡騎車,長途旅行不比平時,風吹日曬,不幹凈不說,眼睛也很容易干澀,加上不透氣,對眼睛損傷極大。
最後要提醒你的是,有的眼鏡是多種鏡片可換的,顏色不同,用途也不同。另外,如果選擇騎行眼鏡,一定要根據臉型選擇,現場佩戴比較好,好看的鏡子戴不上,戴上的鏡子卡的頭疼都是常有的事情,鼻托一定要是那種柔軟有彈性的,而鏡腿可以保證大角度的彎折也不折斷的比較好。
38. 手套
我太喜歡這個東西了,每次出行都會佩戴,地面的振動很大一部分會通過車把傳遞給騎手,劇烈的長時間的振動,很容易讓你肩膀酸麻,手臂僵硬,手掌積血,把套固然可以緩解很多震動,而配合騎行手套共同作用,能起到更好的效果,我經常長短各准備一套的,長手套可以保暖防風,短手套,適合天氣溫暖的時候佩戴,手指露在外面,操控手感也更好。選擇做工結實,用料好的手套就是了,另外,手套也分尺寸的,最好親手佩戴選擇適合自己的尺寸,否則,太大松框,太小壓迫手掌,血液循環不暢,容易疲勞,還可能導致凍傷。
39. 工具
行李已經夠多了,還要我帶大量的工具?這簡直太難為人了。所以,長途旅行,還是選擇結實耐用、小巧方便的組合工具吧,現在市面上太多工具和小氣筒了,就不細細介紹了,大家自己找自己喜歡的吧。不過,要指出的是:最好帶補胎工具、拆鏈工具等,氣筒選擇鋁的比較好,也可以選擇有氣壓計的,可以比較方便的控制輪胎氣壓,再准備3根金屬翹胎棒,一套補胎套裝基本就夠了。
40. 胎墊
長途騎行,扎胎是難免的,但一副好胎墊可以降低扎胎的幾率(你應該養成一個好習慣,每次扎胎的時候,都檢查一下內胎扎在什麼地方,是靠近車圈的一側還是靠近輪胎的一側,如果是輪胎一側的話,屬於正常情況,安裝前一定要記得檢查一下外胎內側,看是否有什麼雜物殘留,如果有發現,一定及時清理,如果是內胎靠近車圈的一側破了,則很有可能是胎墊的問題)。
41. 管夾
管夾用於固定坐管,選擇合適的高度後鎖緊就可以了,主要有內六角螺絲固定和快拆的2種。多數情況下,坐桿的高度一旦固定,就很少調整了,長途旅行中,調整坐墊的機會也不多。所以,選擇固定的管夾或許更適合,快拆管夾不使用工具就可以很方便的調節高度,但是鎖緊強度差一些,而且如果夾的太緊的話,下次拆開時往往很難拆開。考慮到長途旅行是一定會攜帶工具的,所以非快拆的管夾是個更穩妥的選擇。
42. 撐腳
撐腳,顧名思義,用來支撐車子,我用過很多種撐腳,卻一直沒有找到一個特別結實可靠的(28大杠的撐腳設計是最棒的,但是現在的車子好像很少有這樣的設計了),又要支撐有力,又要靈活折疊,而折疊機構本來就不是很可靠。經常是時間一長,就開始變形,或是折疊或固定機構開始松動,有時甚至會因為重力原因突然松脫,造成安全隱患。如果行李非常多,那撐腳更是很難支撐住車子的重量的,何況腳撐的重量都不輕,長途旅行也是個不小的負擔,所以,請慎重考慮是否安裝腳撐。個人建議是:多數情況下,你並不需要。真的要停靠車子,找個干凈的地方靠邊放倒也一樣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