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為什麼企業資料庫要配備風險評估系統
隨著網路環境的多元化發展,數據風險也在逐漸增加,在數據安全治理的框架中,「摸清數據家底」是進行數據安全治理,數據安全建設的重要前提。無論是制定具體的數據安全管理制度,還是就數據安全防護產品設置規則,都離不開對環境內數據分布和數據的使用狀況,風險狀況的掌握。推薦你了解一下安華金和的資料庫風險評估系統,不論是從專業性還是服務范圍,都是非常拔尖的。網路這方面的資料很多。
② PMP解讀:什麼是事業環境因素
事業環境因素是指圍繞項目或能影響項目成敗的任何內外部環境因素。簡言之就是包裹在項目周圍的各種因素,就是環境。這些因素來自任何或所有項目參與單位。來自哪裡其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幾乎無法影響它。事業環境因素可能提高或限制項目管理的靈活性,並可能對項目結果產生積極或消極影響。它卻在時時刻刻地影響著我們。它們是大多數規劃過程的輸入。規劃過程組做的就是規劃,自然要搞清楚上下文、限制條件或約束、以及可利用的資源。環境是永遠都無法規避的。
事業環境因素包括(但不限於) :
組織文化、結構和流程;
政府或行業標准(如監管機構條例、行為准則、產品標准、質量標准和工藝標准) ;
基礎設施(如現有的設施和固定資產) ;
現有人力資源狀況(如人員在設計、開發、法律、合同和采購等方面的技能、素養與知識);
人事管理制度(如人員招聘和留用指南、員工績效評價與培訓記錄、加班政策和時間記錄);
公司的工作授權系統;
市場條件;
干係人風險承受力;
政治氛圍;
組織已有的溝通渠道;
商業資料庫(如標准化的成本估算數據、行業風險研究資料和風險資料庫) ;
項目管理信息系統(如自動化工具,包括進度計劃軟體、配置管理系統、信息收集與發布系統或進入其他在線自動系統的網路界面)
希望對您有幫助
③ 什麼是資料庫審計系統有哪些功能
資料庫審計系統:
資料庫審計是對資料庫訪問行為進行監管的系統,一般採用旁路部署的方式,通過鏡像或探針的方式採集所有資料庫的訪問流量,並基於sql語法、語義的解析技術,記錄下資料庫的所有訪問和操作行為,例如訪問數據的用戶(IP、賬號、時間),操作(增、刪、改、查)、對象(表、欄位)等。
資料庫審計系統的主要價值有兩點,
一是:在發生資料庫安全事件(例如數據篡改、泄露)後為事件的追責定責提供依據;
二是,針對資料庫操作的風險行為進行時時告警。
資料庫審計的功能:
1、資料庫相關安全事件的追溯與定責
資料庫審計的核心價值是在發生資料庫安全事件後,為追責、定責提供依據,與此同時也可以對資料庫的攻擊和非法操作等行為起到震懾的作用。資料庫自身攜帶的審計功能,不僅會拖慢資料庫的性能,同時也有其自身的弊端,比如高許可權用戶可以刪除審計日誌,日誌查看需要專業知識,日誌分析復雜度高等。獨立的資料庫審計產品,可以有效避免以上弊端。三權分立原則可以避免針對審計日誌的刪除和篡改,SQL語句解析技術,可以將審計結果翻譯成通俗易懂的業務化語言,使得一般的業務人員和管理者也能看懂。
2、資料庫風險行為發現與告警
資料庫審計系統還可以對於針對資料庫的攻擊和風險操作等進行實時告警,以便管理人員及時作出應對措施,從而避免數據被破壞或者竊取。這一功能的實現主要基於sql的語句准確解析技術,利用對SQL語句的特徵分析,快速實現對語句的策略判定,從而發現資料庫入侵行為、資料庫異常行為、資料庫違規訪問行為,並通過簡訊、郵件、Syslog等多種方式實時告警。
3、滿足合規需求
滿足國家《網路安全法》、等保規定以及各行業規定中對於資料庫審計的合規性需求。並可根據需求形成不同的審計報表,例如:綜合報表、合規性報表、專項報表、自定義報表等。
資料庫審計怎麼審
1、資料庫訪問流量採集
流量採集是資料庫審計系統的基礎,只有做到資料庫訪問流量的全採集,才能保證資料庫審計的可用性和價值,目前主要的流量採集方式主要有兩種:
鏡像方式:採用旁路部署通過鏡像方式獲取資料庫的所有訪問流量。一般適用於傳統IT架構,通過鏡像方式將所有訪問資料庫的流量轉發到資料庫審計系統,來實現資料庫訪問流量的獲取。
探針方式:為了適應「雲環境」「虛擬化」及「一體機」資料庫審計需求,基於「探針」方式捕獲資料庫訪問流量。適用於復雜的網路環境,在應用端或資料庫伺服器部署Rmagent組件(產品提供),通過虛擬環境分配的審計管理網口進行數據傳輸,完成資料庫流量採集。
探針式數據採集,還可以進行資料庫本地行為審計,包括資料庫和應用系統同機審計和遠程登錄後的客戶端行為。
2、語法、語義解析
SQL語法、語義的解析技術,是實現資料庫審計系統可用、易用的必要條件。准確的資料庫協議解析,能夠保障資料庫審計的全面性與易用性。全面的審計結果應該包括:訪問資料庫的應用層信息、客戶端信息、資料庫信息、對象信息、響應信息、登錄時間、操作時間、SQL響應時長等;高易用性的資料庫審計產品的審計結果和報告,應該能夠使用業務化的語言呈現出對資料庫的訪問行為,例如將資料庫中的要素客戶端IP、資料庫用戶、SQL 操作類型、資料庫表名稱、列名稱、過濾條件變成業務人員熟悉的要素:辦公地點、工作人員名稱、業務操作、業務對象、業務元素、某種類別的業務信息。這樣的是審計結果呈現即便是非專業的DBA或運維人員的管理者或業務人員也能夠看懂。
④ 合規風險資料庫的意義
安全管理的基礎。風險資料庫是作為現代企業安全管理的基礎,是企業從原有的經驗化管理過渡到系統化管理的依據。企業的安全管理實際上是一種風險管理。由於「風險是指不確定性對目標的影響」,而事故的發生是企業生產過程發生的隨機事件,具有不確定性,企業安全管理的基礎目標是控制事故。企業安全管理的實質是在系統、全面識別生產作業過程的安全風險(可能發生的事故)和可能導致安全風險的因素(危險源或危險因素)的基礎上,通過控制危險源或危險因素實現安全風險控制或事故控制。因此,建立全面的企業安全風險信息資料庫,是企業實現系統化安全管理的基礎。
⑤ 資料庫審計風險管理功能是做什麼的
隨著網路與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資料庫的廣泛應用,其在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尤其在這個信息爆炸的社會里,資料庫作為信息系統的核心,其安全性顯得尤為重要。資料庫把信息系統中的數據進行分類管理,並為用戶提供檢索、處理數據的功能,使用戶可以方便快捷的獲取想要的信息,提高了工作效率。尤其是伴隨著網路的發展,使資料庫的使用不受空間的限制,但也使資料庫暴露在易受攻擊的網路環境中,如何有效的防止資料庫系統遭受攻擊、保證資料庫中數據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成為信息安全的重要研究課題。
資料庫的安全一般包含兩層含義。一是指系統安全,即運行資料庫的伺服器的安全。其所受到的威脅一般指網路不法分子通過網路或系統漏洞侵入電腦使系統無法正常啟動。二是指系統信息安全。即資料庫中數據的安全。其所受到的威脅一般指資料庫中用戶對數據的篡改、刪除或盜取資料庫中資料等非法操作。從對資料庫危害程度來看,其後者對資料庫的破壞最嚴重的。
目前,主流的資料庫都提供了一些安全機制來防止數據遭受破壞,如口令、身份認證、訪問控制、數據加密、日誌記錄等。但這些以防禦為主的被動安全機制並不能完全保證資料庫的安全。
⑥ 資料庫安全的主要風險有哪些
按照發生的可能性排序
1. 人為誤操作,刪除數據,更改數據 ==>可通過定期備份解決
2. 資料庫本身故障。 資料庫當機。===> 可通過高可用性解決,RAC, HA, Dataguard。
3. 伺服器硬體故障 ==> 同上
4 . 黑客攻擊 ==> 可通過定期安裝安全補丁,使用符合安全策略的密碼等手段解決
5. 災難: 火山,地震,海嘯。機房起火。失竊。 ===》 可以通過異地備份,或者祈禱來解決。
⑦ 行業風險資料庫是否屬於過程資產
不屬於
屬於事業環境因素
⑧ 作業風險資料庫應用中存在什麼問題,如何解決
Oracle資料庫作為現階段性能較好的主流資料庫之一,能夠在現有的各種行業、各種形式的事務處理過程中勝任資料庫的任務。
但是在Oracle資料庫的應用過程中,往往存在許多各種各樣的問題,例如在資料庫部署應用過程中出現字元集亂碼問題、TNS超時等問題,
⑨ 企業應建立__,一,一,三級風險資料庫
當然,為了企業的長遠發展,建立一、二、三級風險資料庫是必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