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數據倉庫 » 引文分析資料庫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引文分析資料庫

發布時間: 2022-11-29 08:51:11

『壹』 核心,CA,SA,Р.Ж.,EI,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 什麼意思

核心期刊是期刊中學術水平較高的刊物,是我國學術評價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CA:美國《化學文摘》(Chemical Abstracts ,CA)1907年創刊,由美國化學會所屬化學文摘服務社(CAS)編輯出版, 現為世界上收錄化學化工及其相關學科文獻最全面,應用最廣泛的一種文獻檢索工具。
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Chinese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簡稱CSCD)為我國規模最大、最具權威性的科學引文索引資料庫——中國的《科學引文索引》(SCI),為中國科學文獻計量和引文分析研究提供了強大工具
CA:美國《化學文摘》(Chemical Abstracts ,CA)
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Chinese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簡稱CSCD)
Р.Ж.,:俄羅斯文摘

『貳』 什麼叫做引文索引資料庫

引文索引是利用文獻引證關系檢索相關文獻的索引。引文索引以某一文獻 (包括作者、題名、發表年份、出處等基本數據)作為標目,標目下著錄引用或參考過該文獻的全部文獻及出處。它主要供用戶從被引文獻查找引用文獻。一般的引文索引刊物除了引文索引外,往往還附有來源索引機構索引和輪排主題索引來源索引主要著錄近期發表的有引文的文獻 (稱來源文獻或引用文獻),它以作者為標目,標目下著錄文種、篇名、出處、參考文獻篇數及作者地址等。機構索引以作者所屬機構為標目,標目下列出該機構最近發表文獻的作者及文獻出處,它可以反映某機構科研人員最近發表文獻的情況。輪排主題索引是從來源文獻題名關鍵詞中每次選取 2個作為標目進行輪排而成的,是一種詞對式關鍵詞索引(見關鍵詞索引)。通過這些輔助索引,用戶可以從引用文獻的著者、主題、地域或機構等多種途徑檢索到相關文獻。

特點 ①引文索引克服了使用傳統的主題索引和分類索引有時難以選定主題詞或分類號的缺點,提供一種方便而實用的檢索途徑②標引時無需進行主題分析查看主題詞表或分類表,便於計算機自動處理。③引文索引存在收錄文獻不全,篇幅過大,因引文的不可靠性有時造成誤檢等缺點。

功用 引文索引多用於新興學科、交叉學科及其他復雜課題的文獻檢索。通過引文分析,可以揭示一些重要科學發現之間的內在聯系,預測科學技術的發展方向。引文分析得到的數據,還可以用於評價科技文獻的價值、科技人員及科研機構的工作成績和水平。引文分析技術為文獻計量學、科學計量學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

引文索引的意義
首先,通過索引於被索引的關系,了解學術問題或者觀點的起源 發展和修正以及最新的研究成果。第二,它可以評價科學文獻及其學術期刊的水平。第三,作為科研機構和科研人員功績的評估的參考工具。第四,它可以作為文獻檢索的一種有效而快捷的工具。

1873年美國出版了供律師查閱法律判例的檢索工具《謝潑德引文》。20世紀50年代,美國E.加菲爾德從中受到啟發,研製出用計算機輔助編制的引文索引。他主辦的費城科學情報研究所(ISI)先後創辦了 《科學引文索引》(SCI,1963年創刊)、《社會科學引文索引》(SSCI,1973年創刊)和藝術與人文科學引文索引(AHCI,1978年創刊)等 3種引文索引刊物,並建立了引文索引資料庫。在加菲爾德的引文索引影響下,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蘇聯亞塞拜然科技情報所等也編制了引文索引,停刊多年的《謝潑德引文》也更名重新出版。此後加菲爾德和美國科學史專家 D.J.de S.普賴斯又在引文索引的基礎上研製出引文分析技術。

『叄』 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的科研成就

2014年
2014年,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共有在研項目502項(包括新增項目105項)。其中,主持(或承擔)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和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課題12項(新增3項),主持(或承擔)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項目40項(新增3項),主持(或承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21項(新增3項);主持(或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12項(新增30項),其中,重點項目3項、面上項目40項;主持(或承擔)院重點部署項目4項;承擔重點國際合作項目15項(新增3項);承擔院地合作項目32項(新增6項)。
2014年,電工研究所研製成3MW雙饋式變速恆頻風電機組變流器產品樣機,性能達到國外同類產品技術水平,具備了產業化能力;研製並建成了目前國內最大開口寬度(6.77米)的槽式聚光器;在廣州(番禺)互太紡織園區建成1000平方米基於太陽能導熱油/蒸汽雙迴路太陽能鍋爐系統,為紡織工業定型過程提供160℃飽和蒸汽;攻克了MW級薄膜硅/晶體硅異質結太陽電池產業化關鍵技術,電池大面積效率為20.35%,太陽電池組件輸出功率達到了218.4Wp,;首次參加了世界8個國家的光伏標准電池一級校準能力驗證,獲得了國際認可,標志著中國已建立並形成了完備的光伏器件量值溯源與傳遞體系;研製成功的噴淋式蒸發冷卻超級計算機(QSC-1),通過全系統持續無故障運行72小時以上測試,冷卻系統節電40%,標志著噴淋蒸發冷卻熱管理技術在工業示範應用中取得突破性的進展。
2014年,電工研究所發表論文512篇,其中EI收錄289篇,SCI收錄113篇;申請專利192項(含2項PCT),其中發明專利190項,實用新型2項;獲得授權專利117項(含2項PCT),其中發明專利授權115項,實用新型授權2項;軟體著作權20項;主持和參與撰寫著作(含譯著)10部。
2013年
2013年,電工研究所共有在研項目487項(包括新增項目91項)。其中,承擔國家重大科技專項課題3項,主持(或承擔)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和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課題9項,主持(或承擔)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項目42項(新增7項),主持(或承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21項(新增6項);主持(或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12項(新增24項),其中,重點項目5項、面上項目27項;主持(或承擔)院重點部署項目4項(新增4項);承擔重點國際合作項目12項(新增3項);承擔院地合作項目14項(新增2項)。
2013年,電工研究所研製成功的±160kW/50MW柔性直流輸電設備在世界首座多端柔性直流輸電工程———廣東南澳三埠直流輸電工程中的青澳站得到實際應用,使中國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掌握大功率柔性直流輸電系統變流技術的國家之一,該直流輸電工程的投入運行,標志著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將多端柔性直流輸電技術投入工程化應用的國家;研製成功的362m、10kA、1.5kV高溫超導直流電纜,實現了並網運行,節能65%以上,是當時世界上傳輸電流最大的超導電纜和世界上第一組示範運行的超導直流電纜;中國首台9.4T高場人體成像MRI超導磁體的工藝驗證取得成功;研製成功的世界臨界傳輸電流性能最高的鐵基線帶材;研製成功的海拔最高、規模最大的青海玉樹藏族自治州水/光/儲互補微網發電示範項目實現聯網運行,成為解決中國邊遠缺電地區群眾生活用電問題的成功範例;建成的1.5MW大型光伏並網逆變器測試平台,填補了國內空白;研製成功的基於SQUID的掃描式弱磁檢測系統,在中國國內首次獲得了玄武岩岩石切片天然弱剩磁信號的分布圖;完成的2m蒸發冷卻立環磁選機的研製工作,為中國國內外首創;建成的中國國內首套太陽能電水聯產實驗示範系統,解決了海南地區太陽能規模化應用系統選址、太陽能中高溫熱利用系統低成本化以及系統集成等關鍵問題。
2013年,電工研究所發表論文429篇,其中EI收錄151篇,SCI收錄116篇;申請專利175項,其中發明專利161項(含5項國際發明),實用新型9項;獲得授權專利100項(含1項國際發明),其中發明專利授權86項,實用新型授權8項;軟體著作權47項;制定行業標准2項;主持和參與撰寫著作(含譯著)9部。
2012年
2012年,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共有在研項目434項(包括新增項目112項)。其中,承擔國家重大科技專項課題3項(新增3項),主持(或承擔)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和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8項(新增2項),主持(或承擔)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項目31項(新增13項),主持(或承擔)國家科技支撐項目17項(新增4項);主持(或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4項(新增1項)、面上項目21項(新增8項)、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2項;主持(或承擔)院重點部署項目1項(新增1項)、(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財政部和院)重大儀器研製項目3項;承擔重點國際合作項目10項(新增4項);承擔院地合作項目14項(新增3項)。
2012年,該所研製的三峽地下電站第二台70萬千瓦蒸發冷卻水輪發電機,即三峽發電工程最後一台機組成功通過72小時試運行考核,正式投入商業運行;該所在北京延慶建成了亞洲第一座兆瓦級塔式太陽能熱發電站;建成的全球目前唯一的配電級超導變電站,被評為2012年度機械工業科學技術獎一等獎;成功開發的高性能鐵基超導帶材的制備新工藝,將鐵基超導帶材的臨界傳輸電流密度提高到17000A/cm2(4.2K、10T);研製了國際上傳輸電流最大,首組面向工業節能領域應用研究的高溫超導電纜系統,正式投入並網運行;搭建了中國第一台計量型掃描電子顯微鏡;研製了中國國內首創的MW級並網光伏電站的現場測試平台;研製的生物人工肝系統獲得2012年浙江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2012年,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發表論文410篇,其中EI收錄155篇,SCI收錄115篇;申請專利185項,其中發明專利179項(含7項國際發明),實用新型6項;獲得授權專利84項(含1項國際發明);軟體著作權30項;主持和參與撰寫著作3部,制定標准1項。 《電工電能新技術》 《電工電能新技術》創刊於1982年,是電工類綜合性科技刊物,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
該期刊主要報道新型發電技術;大、中、小、微型電機技術;超導電工、磁懸浮技術;高電壓及強脈沖放電技術;電力電子與電氣傳動;電加工、電子束和離子束技術;電力系統自動化以及計算機在電工領域中的應用等。主要欄目有: 院士論壇;論文報告;綜述與述評和新技術應用。
《電工電能新技術》已被國際知名檢索系統SA,INSPEC, AJ, CSA及JSTChina收錄,同時也是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中國科技論文統計與引文分析資料庫、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中國科技核心期刊資料庫、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中國期刊網、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以及中國學術期刊文摘(英文版)和中國學術期刊文摘(中文版)來源期刊。

『肆』 世界上三大文獻檢索資料庫是哪幾個

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科學引文索引》 - EI—Engineering Index《工程索引》 - ISTP—Index to Scientific & Technical Proceedings 《科技會議錄索引》 - SCI SCI(《科學引文索引》,英文全稱為Science Citation Index)是美國科學情報研究所(In 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簡稱ISI)出版的一部世界著名的期刊文獻檢索工具,其出版形式包括印刷版期刊和光碟版及聯機資料庫,現在還發行了互聯網上Web版資料庫。 SCI收錄全世界出版的數、理、化、農、林、醫、生命科學、天文、地理、環境、材料、工程技術等自然科學各學科的核心期刊約3500種。ISI通過它嚴格的選刊標准和評估程序挑選刊源,而且每年略有增減,從而做到SCI收錄的文獻能全面覆蓋全世界最重要和最有影響力的研究成果。ScI所謂最有影響力的研究成果,指的是報道這些成果的文獻大量地被其它文獻引用。為此,作為一部檢索工具,SCI一反其它檢索工具通過主題或分類途徑檢索文獻的常規做法,而設置了獨特的「引文索引」(Citation Index)。即通過先期的文獻被當前文獻的引用,來說明文獻之間的相關性及先前文獻對當前文獻的影響力。 SCI以上做法上的特點,使得SCI不僅作為一部文獻檢索工具使用,而且成為科研評價和的一種依據。科研機構被SCI收錄的論文總量,反映整個機構的科研、尤其是基礎研究的水平;個人的論文被SCI收錄的數量及被引用次數,反映他的研究能力與學術水平。 此外,ISI每年還出版JCR(《期刊引用報告》,全稱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對包括SCI收錄的3500種期刊在內的4700種期刊之間的引用和被引用數據進行統計、運算,並針對每種期刊定義了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等指數加以報道。一種期刊的影響因子,指的是該刊前二年發表的文獻在當前年的平均被引用次數。一種刊物的影響因子越高,也即其刊載的文獻被引用率越高,一方面說明這些文獻報道的研究成果影響力大,另一方面也反映該刊物的學術水平高。因此,JCR以其大量的期刊統計數據及計算的影響因子等指數,而成為一種期刊評價工具。圖書館可根據JCR提供的數據制定期刊引進政策;論文作者可根據期刊的影響因子排名決定投稿方向。 EI Ei Compendex是全世界最早的工程文摘來源。Ei Compendex資料庫每年新增的50萬條文摘索引信息分別來自5100種工程期刊、會議文集和技術報告。Ei Compendex收錄的文獻涵蓋了所有的工程領域,其中大約22%為會議文獻,90%的文獻語種是英文。Ei公司在1992年開始收錄中國期刊。1998年Ei在清華大學圖書館建立了Ei中國鏡像站。 SCI、SSCI 簡介 目前,在國際科學界,如何正確評價基礎科學研究成果已引起越來越廣泛的關注。而被SCI、SSCI收錄的科技論文的多寡則被看作衡量一個國家的基礎科學研究水平、科技實力和科技論文水平高低的重要評價指標。那麼,究竟什麼是SCI和SSCI呢?我們根據所掌握的資料,簡介如下: 一、SCI簡介-- SCI即《科學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是由美國科學信息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 簡稱ISI)創建的,收錄文獻的作者、題目、源期刊、摘要、關鍵詞,不僅可以從文獻引證的角度評估文章的學術價值,還可以迅速方便地組建研究課題的參考文獻網路。SCI創刊於1961年。經過40年的發展完善,已從開始時單一的印刷型發展成為功能強大的電子化、集成化、網路化的大型多學科、綜合性檢索系統。-- SCI從來源期刊數量劃分為SCI和SCI-E。SCI指來源刊為3500多種的SCI印刷版和SCI光碟版(SCI Compact Disc Edition, 簡稱SCI CDE),SCI-E(SCI Expanded)是SCI的擴展庫,收錄了5600多種來源期刊,可通過國際聯機或網際網路進行檢索。SCI涵蓋學科超過100個,主要涉及農業、生物及環境科學;工程技術及應用科學;醫學與生命科學;物理及化學;行為科學。-- 二、SSCI簡介-- SSCI即社會科學引文索引(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為SCI的姊妹篇,亦由美國科學信息研究所創建,是目前世界上可以用來對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社會科學論文的數量進行統計分析的大型檢索工具。1999年SSCI全文收錄1809種世界最重要的社會科學期刊,內容覆蓋包括人類學、法律、經濟、歷史、地理、心理學等55個領域。收錄文獻類型包括:研究論文,書評,專題討論,社論,人物自傳,書信等。選擇收錄(Selectively Covered)期刊為1300多種。 三、SCI、SSCI交叉關系-- SSCI對其收錄期刊范圍的說明中明確告知該資料庫中有一部分內容與SCI重復,這是因為學科之間本身有交叉,是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相結合的跨學科的研究在文獻中的自然反映。 另外,SSCI從3400餘種自然科學期刊中,通過計算機檢索文章主題和引文後,生成一個與社會科學有關的文獻目錄,此目錄再經ISI編委會審核,選擇與社會科學密切相關的文獻加入SSCI。因此SSCI也收錄了相當數量的自然科學文獻,二者的交叉關系更為密切。 EI簡介 EI是美國《工程索引》(The Engineering Index)的簡稱。EI創刊於1884年,由美國工程情報公司(Engineering Information Co.)出版發行。EI是工程技術領域內的一部綜合性檢索工具,報道內容包括:電類、自動控制類、動力、機械、儀表、材料科學、農業、生物工程、數理、醫學、化工、食品、計算機、能源、地質、環境等學科。- ISTP簡介 ISTP是Index to Scientific & Technical Proceedings的縮寫,是美國科學情報研究所的網路資料庫Web of Science Proceedings中兩個資料庫(ISTP和ISSHP)之一。專門收錄世界各種重要的自然科學及技術方面的會議,包括一般性會議、座談會、研究會、討論會、發表會等的會議文獻,涉及學科基本與SCI相同。 ISTP收錄論文的多少與科技人員參加的重要國際學術會議多少或提交、發表論文的多少有關。我國科技人員在國外舉辦的國際會議上發表的論文占被收錄論文總數的64.44%。 在ISTP、 EI、 SCI這三大檢索系統中,SCI最能反映基礎學科研究水平和論文質量,該檢索系統收錄的科技期刊比較全面,可以說它是集中各個學科高質優秀論文的精萃,該檢索系統歷來成為世界科技界密切注視的中心和焦點。

『伍』 請問如何搜索圖書的被引用情況包括被其它圖書引用的情況

1)萬方數據資源系統中「資源瀏覽」頁面下論文統計類的「中國科技論文引文分析資料庫」;「數字化期刊類」的「數字化知識鏈接資料庫」。 2)中國知網的「中國引文資料庫」; 3)中國科技引文資料庫(圖書館新館406,單機光碟檢索); 4)中文社會科學引文資料庫(CSSCI); 5)如果引用你文章的文章被Web of Science收錄,則可以在Web of Science資料庫中用Cited Ref Search方式檢索到.

『陸』 科學引文索引資料庫SCI究竟是什麼

首先,它是一個資料庫(原來是紙本索引);
其次,一個引文資料庫(索引資料庫),即數據內容為論文及其參考文獻;
再次,它叫科學引文索引,即收錄期刊自然科學內容為主;
最後,它是一個科學測評工具。

原理:根據引文分析的方法,評測期刊和論文。

SCI收錄期刊,主要運用科學的引文數據分析和同行評估相結合方法,綜合評估期刊的科學和學術價值,截至目前其收錄了 3400餘種期刊,覆蓋了國際上大多有重要影響的刊物,其收錄的80萬條論文,集合了各學科的重要研究成果,SCI已逐漸成為國際公認的反映基礎學科研究水準的代表性工具,由此,世界上大部分國家和地區的科學、學術界將其收錄的科技論文數量的多寡,看做是一個國家的基礎科學研究水平及其科技實力指標之一。
SCI索引對科技工作者查閱最新文獻、跟蹤國際學術前沿、科研立項以及在具體的課題研究時及時了解國際動態都有很大幫助。

『柒』 中國引文資料庫可以分析出哪些數據

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CSCD)分為核心庫和擴展庫,其中,核心庫期刊:669種(以*號為標記); 擴展庫期刊:378種。CSCD已被中國科學院院士主席團指定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推選人查詢庫,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列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申請項目
-

『捌』 三大引文資料庫是指哪三大資料庫,分別是哪個機構出版,主要搜尋哪方面的文章,並描述引文索引的意義

三大檢索是以下三種:SCI(科學引文索引 )、EI(工程索引 )、ISTP(科技會議錄索引 ) 是世界著名的三大科技文獻檢索系統,是國際公認的進行科學統計與科學評價的主要檢索工具,其中以SCI最為重要。1.《科學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 SCI)是由美國科學信息研究所(ISI)1961年創辦出版的引文資料庫,其覆蓋生命科學、臨床醫學、物理化學、農業、生物、獸醫學、工程技術等方面的綜合性檢索刊物,尤其能反映自然科學研究的學術水平,是目前國際上三大檢索系統中最著名的一種,其中以生命科學及醫學、化學、物理所佔比例最大,收錄范圍是當年國際上的重要期刊,尤其是它的引文索引表現出獨特的科學參考價值,在學術界佔有重要地位。許多國家和地區均以被SCI收錄及引證的論文情況來作為評價學術水平的一個重要指標。從SCI的嚴格的選刊原則及嚴格的專家評審制度來看,它具有一定的客觀性,較真實地反映了論文的水平和質量。根據SCI收錄及被引證情況,可以從一個側面反映學術水平的發展情況。特別是每年一次的SCI論文排名成了判斷一個學校科研水平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標准。 SCI以《期刊目次》(Current Content)作為數據源,目前自然科學資料庫有五千多種期刊,其中生命科學輯收錄1350種;工程與計算機技術輯收錄 1030種;臨床醫學輯收990種;農業、生物環境科學輯收錄950種;物理、化學和地球科學輯收錄900種期刊;
2.《工程索引》(EngineeringIndex,EI),1884年創刊,由美國工程信息公司出版,報道工程技術各學科的期刊、會議論文、科技報告等文獻。
3.《科技會議錄索引》(Index to Scientific &TechnicalProceedings,ISTP),也是由ISI出版,1978年創刊,報導世界上每年召開的科技會議的會議論文。
引文搜索的意義:
屬於科學/信息/文獻計量學研究使用的工具。多用於評價某論文質量的高低,某作者、某機構在研究中的地位,也可發現科學發展規律等。很多研究類機構用這些評價科研人員的工作情況。
通過引文檢索可查找相關研究課題早期、當時和最近的學術文獻,可以了解文獻之間的內在聯系。進而可以有效地揭示過去、現在、將來的科學研究之間的內在聯系,揭示科學研究中所涉及的各個學科領域的交叉聯系,協助研究人員迅速地掌握科學研究的歷史、發展和動態;可以從文獻引證的角度為文獻計量學和科學計量學提供的重要的研究工具,分析研究文獻的學術影響,把握研究趨勢,從而不斷推動知識創新;可以較真實客觀地反映作者的論文在科研活動中的價值和地位。

『玖』 引文資料庫和我們平時說的資料庫是一回事嗎

引文資料庫是為文章建立了引用數據的資料庫,並利用引用數據對文章的相關指標進行計量分析。比如引文量、引文率等等。指標相當豐富。

SCI是標準的引文資料庫。中國知網、萬方都有引文功能,屬於引文資料庫。

像超星、搜數網、國研網、庫克這些就肯定不是引文資料庫了。
所以說引文資料庫和我們平時說的資料庫不是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