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麼叫低端車,中端車,高端車
一、從天窗上來判斷
同一車型來說,低端車可能即便是高配車型也不會有天窗;高端車一般中高配會有天窗,部分高端車輛只有高配才有全景天窗、兩天窗、三天窗,而低配車一般沒有天窗;對於一般的車輛,只有高配車型上有天窗,低配、中配都沒有天窗。對於一般的購車者來說,這是最容易區分的一個配置。
二、從氣囊的個數來判斷
對於低端車來說,低配車往往配一個氣囊或者沒有氣囊,如果配有兩個氣囊往往是中高配車輛;對於高端車輛,低配往往具備四個氣囊,而超過四個氣囊往往屬於中高配,例如具備頭部氣囊、膝部氣囊等;
而一般的車輛,低配置都有兩個氣囊,而中高配才會超過兩個;而且氣囊安裝的順序是主氣囊、副氣囊、側氣囊(前中後)、頭部氣囊(前中後)、膝部氣囊等。
三、從車燈上來判斷
低端車基本都是鹵素大燈,從大燈上無法區分;高端車,低配往往是鹵素大燈,中高配往往是氙氣大燈,部分高端車高配上使用LED大燈;而一般車上,只有高配車上才使用氙氣大燈;同時也能從氙氣大燈的個數如遠近光都是氙氣大燈,還是只有近光燈是氙氣大燈等
四、從座椅的功能上來判斷
一般的低端車,既不是電動的、也沒有座椅加熱功能;高端車,一般只有高配才有座椅記憶功能,而低配往往只有電動座椅,沒有加熱、記憶功能;
一般的車輛低配一般無電動座椅,配置電動座椅往往屬於中高配車型;另外從電動座椅、座椅加熱、座椅記憶的數量同樣可以看出配置的高低,而且電動座椅、加熱、記憶功能很容易看出來,也不容易被造假。
五、從中控台的配置來判斷
低端車,低配一般只有收音機,而配備CD往往屬於中高配;高端車,高配車型往往具備導航、電話、中控大屏、功能與一身的集中系統;一般的車輛,低配車型一般只有CD機,而配置導航、中控評估的往往屬於中高配置;也就是低配車中控台很撿漏,功能不多
六、從後排後排空調出風口判斷
低端車,低配車型往往只有空調出風口,且不能調節大小,別的什麼功能都沒有,而中高配往往會有點煙器,出風口調節等功能;高端車,高配車型後排出風口往往是獨立空調,並且具備調節座椅加熱,音響等插口等;一般的車,低配只有出風口、點煙器等,中高配才會配有USB、音響等功能。
七、從方向助力上判斷
低端車,低配往往沒有助力,只有中高配才有助力,且是液壓助力系統;而高端車,低配車型往往使用液壓助力系統,而中高配往往具備電動助力系統,或者隨速助力系統;
一般的車,低配大部分使用液壓助力系統,高配使用電動助力系統;總之從無助力、液壓助力、電動助力到隨速轉向,越高端、配置越高。
八、從制動系統來判斷
從ABS、ASR、ESP等電子控制系統的有無來判斷,一般的車輛低配只有ABS系統,而低端車高配才有ABS系統。
(1)高級車什麼配置擴展閱讀
按照中國大陸標准劃分為:微型轎車(排量為1L以下)、普通級轎車(排量為1.0~1.6L)、中級轎車(排量為1.6~2.5L)、中高級轎車(排量為2.5~4.0L)和高級轎車(排量為4L以上)。
過去我國是以計劃經濟佔主導地位的國家,市場意識不強,價格敏感度較差。當時轎車是按計劃分配式的模式銷售,以發動機排量來衡量轎車的等級,由此分為微型轎車、普通轎車、中級轎車、中高級轎車和高級轎車幾類。
在某些時候的通俗分類法是以價格為主,技術規格為輔。將20萬元以上的轎車視為中高級轎車;15萬元~20萬元為中級轎車;10萬元左右或10萬元~15萬元為普通級轎車;10萬元以下為微型轎車或經濟型轎車。
2. 車子配置高低有什麼區別
汽車的標配、低配、中配、高配在基礎設施上,沒有什麼區別,在附加設備的上有了一些增加。
1、低配,一般就是簡配。沒有真皮座椅沒有電動門窗,缺少很多電子電控功能,
2、標配,就是正常該有的電動控制都有,比如電動門窗,轉向助力,空調等等。
3、中配,比標配稍微高級一些,不僅有了標配的所有功能,還可能比標配多氣囊,天窗,真皮座椅,電動座椅,座椅加熱等等功能。
注意事項:
車輛的種類雖然多,構造卻大同小異。這應該說是標准化的功勞,也是大型生產流水線的需要。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和需求的變化,鐵路車輛的外形開始有了改變,尤其是客車車廂不再是清一色的老面孔。但是它們的基本構造並沒有重大的改變,只是具體的零部件有了更科學先進的結構設計。
一般來說,車輛的基本構造由車體、車底架、走行部、車鉤緩沖裝置和制動裝置五大部分組成。
車體是車輛上供裝載貨物或乘客的部分,又是安裝與連接車輛其他組成部分的基礎。早期車輛的車體多以木結構為主,輔以鋼板、弓形桿等來加強。近代的車體以鋼結構或輕金屬結構為主。
3. 一般買車買什麼配置的好
買車原配置第一原則想一想需要什麼,比如舒適配置北方皮座椅加熱通風必須有,安全方面必須到ESP的主動安全配置,平時用不到用時能救命。倒車影像必須配倒車雷達,最好360全景。影音娛樂要能兼容手機否則只能是雞肋,其他像行車轉向輔助、ACC、啟停、疲勞駕駛提醒等功能輔助選擇。
4. 什麼是高配汽車應該有的配置
全系影像雷達
真皮自動調節座椅·方向盤
氣囊越多越好
電子穩定程序
發動機熄火自動解鎖功能
發電機防盜
高級環繞音響
液晶顯示器+dvd
外後視鏡自動折疊
全自動智能恆溫空調
abs+ebd
全觸控式gps全球定位系統··
5. 車的標配,低配,中配,高配有什麼區別
汽車的標配、低配、中配、高配在基礎設備上沒有差別,區別在於一些附加設備。
1、低配,滿足最基本的需要,最低最簡單的配置,價錢也是會有所降低,輔助功能缺乏。
2、標配,標准配置,一些正常普通的輔助功能都會有,比如空調、電動門窗等。
3、中配,輔助功能更加全面,在標配的基礎之上,可能會附加真皮座椅,電動座椅、導航等輔助功能,也有不少車型在中配上已經開始配置了自動變速箱,另外多功能方向盤在很多中配車型上也經常可以看到。
4、高配,同款車之中的頂級配置,比以上配置都要高,全景天窗、定速巡航、電吸門、ABS剎車防抱死等輔助功能會較多,一般在外觀也可以看出區別,比如輪轂、輪胎、車標等,功能可上也多出很多。
1、前置雷達
很多車型雖然也配備了雷達,但是大多數是後車雷達,是安裝在汽車尾部的;而安裝在車輛前方的雷達可不是配置普通的車型會裝的,為車型前後都配置雷達,對廠商來說就意味著造車成本的提升,所以只有高配車才會有前置雷達。
2、LED大燈
與鹵素大燈不同的是,它的燈光顏色不是黃色而是白色,在夜晚的照明度會比黃色更好,而且這種燈的體積小,可以做出多種造型,所以能讓自己的車在夜晚具有很高的辨識度。而若廠家在生產的時候就給車型裝上了這項配置,這車為高配。
3、大燈自動清洗
這是一個絕對的高配功能,雖說這項配置在車上看上去不是那麼的顯眼,但是它對於行車安全的意義是非常大的,因為雨雪天氣,會讓一些泥土堆積在車輛大燈上,而通過這個裝置進行清洗後,會讓車輛的大燈光線更加透亮,能夠有效提升安全性。
4、天窗/全景天窗
對於高低配車型最明顯的區分標志就是天窗,它可以讓人們在車內更好的接觸陽光,對行車時乘坐的品質有很好的提升。
以上內容參考:鳳凰網-高配和低配到底有多少差距?老司機說出實話,後悔現在才
6. 買車配置怎麼選擇
每個汽車公司在推廣自己的產品時,都會把高配置作為宣傳的重點和吸引買家的工具。當購車者被自己的選擇搞得暈頭轉向、眼花繚亂的時候,這些配置買回來之後,在實際使用中究竟能發揮多大的作用,還是個未知數。很多准車主誤以為第一次買車時,車的配置越多,性價比越高,而忽略了自己買車的基本需求,選擇了很多所謂的豪華配置,結果大部分都成為了日常用車生活中的擺設;一些購車者在面對各種裝飾和配置時不知所措。因此,在選擇配置時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如何選擇家用車的配置如今,新車層出不窮,為汽車安裝的配置更是眼花繚亂。許多潛在的車主在面對這些額外的配置時不知所措。家用車需要哪些配置?首先,要從實際出發進行選擇。大致選擇了某款車後,重點關注中配置或者低配置車型更劃算。比如一輛車有標准、舒適、豪華、 旗艦 車型,就要考慮選擇舒適或者豪華的車型,注重舒適性。因為,最低配置型號通常是廠 商 用來「坦白」價格低的,它的配置確實有一些。
2.如何看待汽車配置汽車配置分為三類:安全配置、舒適配置和方便安全配置。安全配置一般是指提高車輛安全性能的設備,可分為主動安全配置和被動安全配置。主動安全配置,簡單來說就是指那些能夠防患於未然的安全裝置,如ABS防抱死制動系統、EBD制動力控制系統、 ES P電子穩定系統等。被動安全裝置是指事故發生後被動保護駕乘人員或車身的裝置,如安全帶、安全氣囊、防撞架等。舒適性配置,顧名思義,是指能夠提高駕乘人員舒適性、減少操作動作或降低操作難度的設備,如自動變速箱、自動雨刷、自動雙溫空調節等。一般來說,車輛的配置水平取決於級別,級別越高,配置越豐富。
3.理性看待配置一直以來,盲目追求高配置,是國內汽車消費,特別是高級車消費的一大特性。造成消費者追求高配置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愛面子,很多人覺得如果配置低了,說起來會沒面子,在選車時往往比的也是誰的配置高,「性價比」實際上變成了「配置比」。比如,增加一個電動天窗顯得車的檔次提高了,但往往要多花上萬元,而天窗的實際利用價值卻很有限。
消費者陷入配置和性價比假象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廠商的「無心」誤導。如今很多廠商往往把藍牙、導航、轉向大燈、座椅記憶、巡航控制、行車電腦等「高科技」作為炫耀的資本,從而得出「性價比高」的結論。各種配置看似豪華,但對於大多數車主來說,實際使用率很低,甚至只是一個豪華的顯示器。所以,面對眼花繚亂的配置,准車主要仔細對比哪些更實用,哪些可有可無,哪些純粹是裝飾。
4.豪華汽車上曾有紅木內飾的華麗配置。買車的時候,9B銷售人員也極力推薦車內的內飾檔次更高,有人忍不住選擇了紅木內飾版本。但是使用的時候發現紅木內飾其實是塑料上印的木紋,現在連三五萬元的小型車都用上了紅木內飾。
和紅木內飾一樣,真皮座椅的起源也來自於高檔車,現在很多廠家都為經濟型車配備了真皮座椅。但由於成本原因,他們配備的真皮座椅並不是真正的好皮,劣質皮味道極重,表面粗糙。使用一段時間後會出現開裂、褪色的情況,不如絨布經濟實用。但是,有些人並不了解真皮座椅的本質,而只是為了提高汽車的檔次,就把原來的法蘭絨座椅換成了真皮,其實完全沒有必要花這個錢。用過真皮座椅的車主都很清楚,真皮座椅除了高貴之外並不實用,比如吸熱不吸汗,透氣性差。夏天坐在上面很熱,要放涼席,冬天很冷,要放毛席,完全失去了真皮座椅的意義。如果是淺色,特別臟,需要定期特殊保養,防止皮質硬化開裂。真皮座椅唯一的優點是,如果臟了,可以用濕毛巾擦乾凈。
5.認清需求,選擇實用性配置豐富的配置,才能真正為駕乘人員提供更好的便利和更舒適的體驗。但是,如果購車預算已經比較緊張,我們就要平衡以下哪些配置是必須的,哪些是可選的,哪些是不必要的。比如,必須具備:ABS、中央防盜鎖、前氣囊、電動車窗、動力轉向、駐車雷達、前後碟剎等。可選:如行車電腦、巡航控制、電動天窗、電動後視鏡、6碟CD、汽車導航、倒車影像、真皮座椅、氬氣大燈等。不必要:如大燈清洗功能、轉向隨動大燈、一鍵啟動、座椅記憶或電加熱、自動雨刷、自動空調節、車載藍牙等。至於如何識別哪些配置是真正常用的,首先要知道它們自身功能的含金量,是否具有不可替代性。比如大家都很熟悉的空調節系統,從最初的手動模式,到自動雙溫,空氣體凈化,甚至森林風的模擬等等。,所以多功能空調節。仔細想想。其實日常用車只使用冷暖玻璃最基本的除霜功能。不可否認,自動空調節確實方便,但花一萬多元不劃算。相反,基本上沒有發動機電子防盜等不可替代的功能,其價值是實實在在的。
還有一個考慮就是配置是否有實際意義,一個重要的標准就是日常駕駛中的使用效率是否足夠高。比如倒車雷達、倒車可視影像等。,這些功能的出現給駕駛者帶來了很大的便利,而且使用的頻率也很高。因此,選擇盡可能多的使用頻率和適用性高的配置。比如汽車藍牙的配置就是科技含量高,使用頻率低的典型例子。對於預算有限的准車主來說,與其追求這些無用的配置,不如用這些錢升級更實用的功能,比如音響或者燈光。此外,購車者對於商家呈現的紅木內飾、迎賓踏板、水晶燈、小內飾等華而不實的配置,在不加價的情況下增加配送的策略要保持理性的態度,但實際意義不大。
總而言之,說這么多配置問題,其實是想讓讀者明白,汽車的配置越多越好。安裝的配置越多,車輛發生故障的概率就越高,維修風險也就越高,很多不必要的配置需要付出更多。因此,准車主一定要理性看待配置,根據自己的能力和實際需求,選擇更適合、更實用的配置。 @2019
7. 買車要看哪些配置和參數
1.價格和水平
你的最高預算是多少?想買SUV還是中級車?這些數據要根據自己的需求在買車前明確。
2.發動機
汽車三件中的第一件,也是最有技術含量的一件。市面上常見的有兩種:自然吸氣發動機(L)和渦輪增壓發動機(T)。日本(尤其是豐田和本田)的自然吸氣發動機技術相當強大,而德國(BBA、賓士、寶馬、奧迪)的渦輪增壓發動機技術非常有名。
自然吸氣發動機穩定平順,轉速越高,功率越大。渦輪增壓發動機的優點是動力強勁,可以在很低的轉速下爆發,油耗低。包括發動機的功率和扭矩,都要注意。
3.燃料消耗
很多人可能覺得幾升油耗影響不大。但是只有一百公里。如果多跑幾公里,差距會不會變大?此外,4S商店在網上給出的油耗大多是「恆速油耗」。這個數據是算在發動機最低油耗數據下的,實際意義不大。
4.安全配置
汽車的安全性能一般分為主動安全系統和被動安全系統。比如ABS EBD(剎車防抱死和電子制動力分配系統)、前後盤式剎車系統、三點式安全帶等。現在很多中高級車都會配備四個安全氣囊,分別位於駕駛席、副駕駛席和側門。比如沃爾沃就以安全著稱。在其旗艦車型中,全車配備了6個安全氣囊和18個氣簾。對撞擊的保護肯定比四氣囊好很多。
8. 買汽車如何選擇配置呢
配置實用
買車的目的就是為了出行方便,所以買車最大的用途就是代步,高配車配置了很多功能,不能否認有些是有用的,但是有很大一部分功能
2
/3
貶值少
懂車的都知道,汽車的貶值其實是很快的,尤其是前兩三年貶值會非常快,而如果當二手車處理的話是不分高配和低配的,所以高配的貶值更多。
3
/3
性價比高
按照市場上的汽車價格一般高配的車要比低配貴兩到三萬,而多出來的配置其實價格並沒有那麼高,所以低配的性價比高。
方法/步驟2:選擇高配理由
1
/2
功能多
高配中會配置很多功能,像ESP,變道輔助,主動剎車等,這些功能還是很好的,能幫助駕駛員在駕駛的時候更安全。
2
/2
駕駛體驗好
對於高配車來說多了很多的功能,駕駛體驗也是不一樣的,高配車的駕駛體驗要比低配車好點,但是也不能過分的依賴輔助裝置。
方法/步驟3:如何選擇
1
/2
首先肯定是看經濟條件,如果經濟條件很寬裕當然是買高配車更好,如果對性價比看的很重買低配是不錯的選擇。
2
/2
另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車輛的價格,如果價格是在20萬之內,選擇高配是比較劃算的,價格如果在40萬之上可以選擇低配,因為40萬以上都屬於不錯的車了,高配和低配的配置不會差很多的。
9. 車的基本配置和高級配置怎麼區分
車的基本配置是車的經濟性配置,滿足基本要求.高級配置是為了提高汽車的舒適性考慮,增加了,天窗,自動檔,真皮坐椅,導航等配置.
10. 汽車配置怎麼選擇
在選擇配置時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如何選擇家用車的配置如今,新車層出不窮,為汽車安裝的配置更是眼花繚亂。許多潛在的車主在面對這些額外的配置時不知所措。家用車需要哪些配置?首先,要從實際出發進行選擇。大致選擇了某款車後,重點關注中配置或者低配置車型更劃算。比如一輛車有標准、舒適、豪華、旗艦車型,就要考慮選擇舒適或者豪華的車型,注重舒適性。因為,最低配置型號通常是廠商用來「坦白」價格低的,它的配置確實有一些。
「寒酸」;配置最高的車對廠商來說利潤最高,配置過高的部分會抬高價格,不如用這筆錢去選擇其他級別更高或者檔次更高的車。其次要參考同類車的標准配置,同時重點關注這款車的安全配置,比如主被動安全配置、操控配置、安全性能等等。
2.如何看待汽車配置汽車配置分為三類:安全配置、舒適配置和方便安全配置。安全配置一般是指提高車輛安全性能的設備,可分為主動安全配置和被動安全配置。主動安全配置,簡單來說就是指那些能夠防患於未然的安全裝置,如ABS防抱死制動系統、EBD制動力控制系統、ESP電子穩定系統等。被動安全裝置是指事故發生後被動保護駕乘人員或車身的裝置,如安全帶、安全氣囊、防撞架等。舒適性配置,顧名思義,是指能夠提高駕乘人員舒適性、減少操作動作或降低操作難度的設備,如自動變速箱、自動雨刷、自動雙溫空調節等。一般來說,車輛的配置水平取決於級別,級別越高,配置越豐富。
3.理性看待配置一直以來,盲目追求高配置,是國內汽車消費,特別是高級車消費的一大特性。造成消費者追求高配置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愛面子,很多人覺得如果配置低了,說起來會沒面子,在選車時往往比的也是誰的配置高,「性價比」實際上變成了「配置比」。比如,增加一個電動天窗顯得車的檔次提高了,但往往要多花上萬元,而天窗的實際利用價值卻很有限。
消費者陷入配置和性價比假象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廠商的「無心」誤導。如今很多廠商往往把藍牙、導航、轉向大燈、座椅記憶、巡航控制、行車電腦等「高科技」作為炫耀的資本,從而得出「性價比高」的結論。各種配置看似豪華,但對於大多數車主來說,實際使用率很低,甚至只是一個豪華的顯示器。所以,面對眼花繚亂的配置,准車主要仔細對比哪些更實用,哪些可有可無,哪些純粹是裝飾。
4.豪華汽車上曾有紅木內飾的華麗配置。買車的時候,9B銷售人員也極力推薦車內的內飾檔次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