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數據倉庫 » 山羊基因組資料庫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山羊基因組資料庫

發布時間: 2022-11-22 13:02:38

1. 世界上第一隻克隆羊叫什麼名哪國誰克隆的

世界上第一隻克隆羊叫多莉,是由英國愛丁堡市羅斯林研究所伊恩·維爾穆特及其領導的小組克隆研究的。

克隆羊多利於1997年首次公開亮相,震動整個世界,美國《科學》雜志把多利的誕生評為當年世界十大科技進步的第一項。

細胞核轉移技術雖然取得突破,但培育合成卵細胞的失敗率極高,即使培育成胚胎,許多都存在缺陷或者降生後早亡。2003年2月,不到7歲的多利因肺部感染而被科研人員實施「安樂死」。而普通綿羊通常可存活11到12年。

這項研究不僅對胚胎學、發育遺傳學、醫學有重大意義,而且也有巨大的經濟潛力。克隆技術可以用於器官移植,造福人類;也可以通過這頂技術改良物種,給畜牧業帶來好處。

(1)山羊基因組資料庫擴展閱讀

世界首例超細型體細胞克隆羊:

2016年12月16日下午,世界首例超細型體細胞克隆羊在位於巴彥淖爾市杭錦後旗陝壩鎮的內蒙古米真絨紡公司中科正標生物基地誕生。

從2013年起,在內蒙古絨山羊主產區對絨山羊主要品系進行了普查及血樣、絨樣檢測,組建了細度14.5微米絨山羊基礎母羊核心群,建立了內蒙古西部首家絨山羊研究院及高標准實驗室及超細型絨山羊種質資源庫,利用全基因組選育、快速胚胎移植及先進技術集成,完成了超細型絨山羊改良和快速擴繁技術的生產轉化。

剛剛誕生的羊寶寶是世界首例以擴繁超細優質絨山羊為目的的體細胞克隆羊,羊絨細度低於13.8微米,遠低於有「軟黃金」美譽的二狼山白絨山羊所產羊絨15.8微米的平均細度,標志著我國超細型絨山羊保種育種邁出重要一步。

2. 請問下山羊基因組DNA是多少bp

山羊基因組大小為2.66 Gbp, 包含2.2萬個蛋白編碼基因。參見:http://my.hzau.e.cn/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3361

3. 山羊品質與毛的顏色有關嗎

(1)這對基因的遺傳圖解如圖所示:這對山羊的後代可能出現的毛色有2種,分別是黑色,其基因組成為Bb;以及白色,其基因組成為bb.其毛色的性狀比為1:1. (2)染色體可分為常染色體和性染色體,假如山羊後代的毛色是由常染色體上的基因決定的,那麼控制染色體的基因是不會在性染色體上,因此與性別無關. 故答案為: (1)2 黑色 Bb 白色 bb 1:1 (2)無

4. 在NCBI下載基因組(如綿羊的,Ovis aries),得能下全啊!

用ftp下載,/genbank/genomes/Eukaryotes/vertebrates_mammals/Ovis_aries這個目錄下

genome文件夾下面是歸類放置基因組的

5. 請問下山羊血細胞提取的基因組DNA是多少bp,給個范圍也可以

在基因組DNA提取過程中,如果基因組DNA沒有被打斷,將會非常長,達到上千萬bp。跑膠的時候,根本不能進入瓊脂糖膠。如果基因組DNA在提取過程中被機械因素或其它因素打斷,那打斷之後的長度與破壞因素有關,沒有確定長度。。

6. 蒙古羊的全基因組測序完成是什麼時候

蒙古羊是我國古老的綿羊品種,以其抗逆性強、肉品質好而著稱,其基因組中蘊藏著大量寶貴的遺傳資源。本研究利用Illumina Hiseq2000測序平台和鳥槍法策略對蒙古羊進行了全基因組測序,為蒙古羊抗寒、抗病性強等優良性狀相關基因的篩選提供了基礎。測序結果顯示蒙古羊基因組大小為2.91Gb,基因組組裝的contigN50的長度為20.1K, scaffold N50的長度為2731.3K,平均GC含量為42%,平均覆蓋深度達到40÷以上。重復序列的大小為1.01Gb,占基因組的34.71%,其中轉座因子佔90%以上。利用基因結構預測和功能預測,蒙古羊基因組中約有21,704個基因,其中能確定功能的數有20,600個,占基因總數的96.70%,非編碼RNA的大小占基因組的0.015%。蒙古羊基因組共鑒定了17,015個基因家族,其中特有家族為30個,沒有聚類的基因有1,063個 在上述研究的基礎上,採用aCGH晶元技術,以綿羊基因組序列為信息設計探針,構建了蒙古羊、哈薩克羊、藏羊、湖羊和杜泊羊的拷貝數變異多樣性(CNVs)圖譜。結果顯示,共檢測出51個CNVRs,包括24個擴張型,22個缺失型和5個擴張-缺失型。通過功能注釋和代謝通路分析,發現在蒙古羊和藏羊基因組中血紅蛋白基因存在拷貝數擴張,可能與兩種綿羊長期在高原低氧環境中的適應有關。 針對蒙古羊的抗寒性狀,以杜泊羊為對照,採用Illumina/Solexa測序技術,對兩種綿羊在寒冷條件下的脂肪、肌肉、腎上腺和下丘腦四種組織進行轉錄組測序分析,分別篩選出529、75、268和161個差異表達基因。對脂肪組織的差異表達基因進行KEGG通路分析,結果顯示主要參與到脂肪細胞分化、脂類合成、能量代謝調控等生物學過程。篩選到上調表達基因133個,其中RXR、FATP、AQP7參與到PPAR信號通路中,主要功能是促進脂肪細胞的分化和長鏈脂肪酸的轉運GPAT3、ALDH2參與到甘油酯類代謝通路中,調控甘油三酯的合成;IRS1和LEP參與能量代謝的調控:核糖體28S亞基和18S亞基參與蛋白質合成作用。選擇出在脂類合成和能量代謝中起重要作用的10個差異表達基因做q-PCR驗證,結果與轉錄組測序相一致。在寒冷條件下,蒙古羊脂肪組織中脂類合成和能量代謝水平高於杜泊羊,同時蛋白質合成更旺盛,表明蒙古羊通過積累脂肪和增加代謝產生能量以抵抗熱量的消耗,脂肪組織對蒙古羊的冷適應性起重要作用。蒙古羊轉錄組資料庫的建立,揭示了該品種抗寒性狀的遺傳基礎。

7. 山羊可做dna親子鑒定嗎找岀後代

可以的。

親子鑒定又稱親權鑒定、父權鑒定,是依據孟德爾遺傳的分離律,應用醫學、生物學和遺傳學的理論和技術,判斷有爭議的父母與子女之間是否有親生關系的法醫活體鑒定。

親子鑒定 多是因以下情形要求:

1、未婚先孕或家庭糾紛懷疑子女不是親生;

2、確認失散多年的家庭成員;

3、遺產繼承要確定親生關系,或試管嬰兒的親父認定;

4、懷疑醫院調錯新生嬰兒;

5、懷疑規避計劃生育政策,將親生子女作為收養兒或將超胎子女給他人撫養;
6、移民公證需確定要求移民者與某人有無親生關系等。

親子鑒定的方法:

1、傳統的親子鑒定是進行血型測試。一般孩子6個月以上才可以做,並需要大量的血液樣本。這種方法過程煩瑣、取樣痛苦且錯誤率高。傳統的血型判斷在一定程度上有其作用,但親子鑒定並不能按照血型來鑒定。

2、DNA親子鑒定測試。DNA親子鑒定是通過人體任何組織取樣(例如口腔上皮細胞取樣),也可以在孩子未出世前進行。該方法是目前親子測試中最准確的一種--准確率可達99.99999%,具有精巧、簡便、快速、經濟、實用的特點。父子關系相對機會(RCP),按照國內外親子鑒定的慣例,當RCP值大於99.73%時,則可以認為假設父與孩子具有親生關系。

3、SNP檢測。當前DNA親子鑒定利用人類基因組中的重復鹼基序列(STR作為第二代分子標記)和PCR技術進行個體識別,但STR具有很大的局限性,SNP是第三代分子標記技術是將來的發展方向,美國911屍體辨認即利用了此技術。

8. 克隆羊」的誕生,為什麼在全世界引起「轟動」

「多莉」的誕生,意味著人類可以利用動物的一個組織細胞,像翻錄磁帶或復印文件一樣,大量生產出相同的生命體,這無疑是基因工程研究領域的一大突破。

,人們剪下植物枝條,扦插到土裡,不久就會發芽,長出新的植株,這些植株是遺傳物質組成完全相同的植株,這就是「克隆」。還有將馬鈴薯等植物的塊莖切成許多小塊進行繁殖,由此而長出的後代也是「克隆」。所有這些都是植物的無性繁殖,或稱為「克隆」,它非常普遍,幾乎每個人都曾見過。

(圖)克隆羊「多莉」

在動物界也有無性繁殖,不過多見於非脊椎動物,如原生動物的分裂繁殖、尾索類動物的出芽生殖等。但對於高級動物,在自然條件下,一般只 能進行有性繁殖,所以要使其進行無性繁殖,科學家必須經過一系列復雜的操作程序。在本世紀50年代,科學家成功地無性繁殖出一種兩棲動物—非洲爪蟾,揭開了細胞生物學的新篇章。

英國和我國等國在80年代後期先後利用胚胎細胞作為供體,「克隆」出了哺乳動物。到90年代中期,我國已用此種方法「克隆」了老鼠、兔子、山羊、牛、豬5種哺乳動物。

19隆」出一隻基因結構與供體完全相同的小羊「多莉」(Dolly),世界輿論為之嘩然。「多莉」的特別之處在於它的生命的誕生沒有精子的參與。研究人員先將一個綿羊卵細胞中的遺傳物質吸出去,使其變成空殼,然後從一隻6歲的母羊身上取出一個乳腺細胞,將其中的遺傳物質注入卵細胞空殼中。這樣就得到了一個含有新的遺傳物質但卻沒有受過精的卵細胞。這一經過改造的卵細胞分裂、增殖形成胚胎,再被植入另一隻母羊子宮內,隨著母羊的成功分娩,「多莉」來到了世界。

但為什麼其它克隆動物並未在世界上產生這樣大的影響呢?這是因為其他克隆動物的遺傳基因來自胚胎,且都是用胚胎細胞進行的核移植,不能嚴格地說是「無性繁殖」。另一原因,胚胎細胞本身是通過有性繁殖的,其細胞核中的基因組一半來自父本,一半來自母本。而「多莉」的基因組,全都來自單親,這才是真正的無性繁殖。因此,從嚴格的意義上說,「多莉」是世界上第一個真正克隆出來的哺乳動物。其特點就在於它與為它提供遺傳物質的供97年2月23日,英國蘇格蘭羅斯林研究所的科學家宣布,他們的研究小組利用山羊的體細胞成功地「克克隆技術是科學發展的結果,它有著極其廣泛的應用前景。在園藝業和畜牧業中,克隆技術是選育遺傳性質穩定的品種的理想手段,通過它可以培育出優質的果樹和良種家畜。在醫學領域,目前美國、瑞士等國家已能利用「克隆」技術培植人體皮膚進行植皮手術。這一新成就避免了異體植可能出現的排異反應,給病人帶來了福音。據中國新華社1997年4月4日報道,上海市第九人員醫院整形外科專家曹誼林在世界上首次採用體外細胞繁殖的方法,成功地在白鼠上復制出人耳,為人體缺失器官的修復和重建帶來希望。克隆技術還可用來大量繁殖許多有價值的基因,如治療糖尿病的胰島素、有希望使侏儒症患者重新長高的生長激素和能抗多種疾病感染的干擾素等等。

克隆是人類在生物科學領域取得的一項重大技術突破,反映了細胞核分化技術、細胞培養和控制技術的進步。 原是英文clone的音譯,意為生物體通過細胞進行的無性繁殖形成的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後代個體組成的種群,簡稱為「無性繁殖」。

「克隆」一詞於1903年被引入園藝學,以後逐漸應用於植物學、動物學和醫學等方面。廣泛意義上的「克隆」其實是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只是沒叫它「克隆」而已。

春天裡體—那頭6歲母羊具有完全相同的基因,可謂是它母親的復製品。值得注意的是,克隆技術在帶給人類巨大利益的同時,也會給人類帶來災難和問題,但我們不能因為這項技術可能帶來嚴重後果而阻止其發展,它的產生歸根結底是利大於弊,它將被廣泛應用在有利於人類的方面。

9. 基因組資料庫的簡介

基因組資料庫是分子生物信息資料庫的重要組成部分。基因組資料庫內容豐富、名目繁多、格式不一,分布在世界各地的信息中心、測序中心、以及和醫學、生物學、農業等有關的研究機構和大學。基因組資料庫的主體是模式生物基因組資料庫,其中最主要的是由世界各國的人類基因組研究中心、測序中心構建的各種人類基因組資料庫。小鼠、河豚魚、擬南芥、水稻、線蟲、果蠅、酵母、大腸桿菌等各種模式生物基因組資料庫或基因組信息資源都可以在網上找到。隨著資源基因組計劃的普遍實施,幾十種動物、植物基因組資料庫也紛紛上網,如英國Roslin研究所的ArkDB包括了豬、牛、綿羊、山羊、馬等家畜以及鹿、狗、雞等基因組資料庫,美國、英國、日本等國的基因組中心的斑馬魚、羅非魚(Tilapia)、青鱂魚(Medaka)、鮭魚(Salmon)等魚類基因組資料庫。英國穀物網路組織(CropNet)建有玉米、大麥、高粱、菜豆農作物以及苜蓿(Alfalfa)、牧草(Forage)、玫瑰等基因組資料庫。除了模式生物基因組資料庫外,基因組信息資源還包括染色體、基因突變、遺傳疾病、分類學、比較基因組、基因調控和表達、放射雜交、基因圖譜等各種資料庫。

10. 常見動物的基因組染色體數目

牛 60
馬 64
豬 38
狗 78
獼猴 42
貓 38
兔 44
山羊 60
綿羊 54
豚鼠 64
大白鼠 43
小白鼠 40
金地鼠 44
(鴿子 80
雞 78
鴨 78; 80 均為鳥類)
(蟾蜍 22
青蛙 26 均為兩棲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