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數據倉庫 » 非癌症病人資料庫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非癌症病人資料庫

發布時間: 2022-11-16 17:44:34

Ⅰ 美國SEER資料庫怎麼獲取 就是那個有很多癌症病人數據的資料庫,可以做研究發文章的,不知道怎麼獲取

這個資料庫是挺好的,美國人比我們做的更規范,癌症患者都登記在冊,這個系統最早是用於保險數據分析,現在有很多SCI文章是基於這個資料庫發表。也是國內學者尋求大數據支持的一個好地方。我也去找過,官方網站全英文太復雜了,你可以去Tao寶搜搜,有人願意幫忙的。我花過點錢,還是比較方便的。節約一個月的時間。現在這方面的數據文章被引用的比較多,所以雜志社比較願意收這個資料庫的文章。

Ⅱ 求個肺癌相關 miRNA資料庫,最好是中文的,求個鏈接

以下是常用的microRNA靶標資料庫和軟體資源列表,中文的暫時沒有這種資料庫吧,下面第一個基本就夠用的了:

(1) miRbase:眾所周知的microRNA基因注釋資料庫。目前miRBase只提供了microRNA的靶標的預測軟體的鏈接(如:PicTar)。

(2) starBase:一個高通量實驗數據CLIP-Seq(或稱為HITS-CLIP)和mRNA降解組測序數據支持的microRNA靶標資料庫,整合和構建多個流行的靶標預測軟體的交集和調控關系。

(3) Tarbase:一個收集已被實驗驗證的microRNA靶標資料庫。

(4) miRecords:一個整合的microRNA靶標資料庫。整合多個靶標預測軟體的調控關系。

(5) targetScan:
基於靶mRNA序列的進化保守等特徵搜尋動物的microRNA靶基因。是預測microRNA靶標假陽性率較低的軟體。而且是microRNA領域大牛Bartel實驗室開發的。

(6) PicTar:基於microRNA或microRNA靶標聯合作用等特徵開發的搜尋動物的microRNA靶基因的軟體,假陽性率也較低。是microRNA領域大牛Rajewsky實驗室開發的。該文章位列miRNA相關文章引用Top5。

(7) PITA:基於靶位點的可接性(target-site
accessibility)和自由能預測microRNA的靶標。是著名的生物信息學家Segal實驗室開發的。網址:

(8) RNA22:基於序列特徵預測microRNA的結合位點。是幾個流行的microRNA靶標預測軟體的其中一個。IBM公司的研究團隊開發的。

(9) miRanda和microRNA.org:是著名的Memorial
Sloan-Kettering 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開發的軟體和資料庫。miRanda的最新版本又叫mirSVR。

(10) MicroCosm:EMBL-EBI的Enright
實驗室開發的microRNA靶標資料庫。

(11) miRTarBase:整合實驗證實的microRNA靶標的資料庫。

(12) miRGator
v2.0:整合microRNA表達、靶標和疾病相關信息的資料庫。

(13) MiRNAMap:動物的microRNA基因及其靶標的資料庫。

(14) miRDB:
動物microRNA靶標預測和功能注釋資料庫。

(15) RNAhybrid:一個基於miRNA-target配對自由能預測microRNA的靶標的軟體。

(16) miRGen:microRNA基因和microRNA靶標資料庫。

(17) Targetfinder:
使用基於植物的靶標罰分策略預測小RNA的靶標軟體。

(18) miRU, psRNATarget:
一個網頁版的植物microRNA靶標預測工具。

(19) CleaveLand:一個基於mRNA降解組數據預測microRNA靶標的工具。

(20) Target-align:一個就鑒定植物microRNA靶標的工具。

Ⅲ 臨床數據需要共享+可以放在哪些公共資料庫

摘要 美國國家癌症資料庫(National Cancer Database, NCDB)是經國家認證的,由美國外科醫師學會和美國癌症學會聯合組建的,它是一個基於醫院登記數據的臨床腫瘤學資料庫,來源於超過1500多個癌症委員會認證的機構。NCDB資料庫可用於分析和跟蹤惡性腫瘤患者的治療過程和結局。資料庫代表了全美超過70%的新診斷癌症病例和超過三千四百萬個歷史記錄。

Ⅳ 國內高校老師可以申請seer資料庫機構用戶嗎

可以。
seer資料庫是美國的癌症資料庫,最初是用於社會保險,今年來在醫學領域也有廣泛的應用,seer資料庫的數據非常龐大,指標眾多,比TCGA癌症資料庫大很多,不容易出現你發表的論文別人已經發表了這種尷尬情況,總的來說,目前seer資料庫對於新手來說,還是一個挖墳不錯的好資料庫。

Ⅳ 依託真實世界專病資料庫,明智醫療如何打造腫瘤大數據服務平台

隨著醫療大數據行業企業走向上市進程,企業發展途徑也變得日益明晰,從初期切入時的數據標准制定、數據清洗,到基於數據的輔助葯物研發、智能診斷等,再到腫瘤全周期診療服務,企業幾乎都會經歷從為B端、H端賦能,逐步走向服務C端患者的道路。

成立於2018年,專注於腫瘤領域的明智醫療,依託聯合臨床腫瘤學會發起的全國單癌種真實世界研究、基於循證醫學證據建立的以患者為中心的全病程 健康 資料庫,致力於為葯企、患者、醫療機構提供閉環大數據解決方案。

在巨頭虎視眈眈的情形下,他們的優勢在哪裡?他們又如何看待腫瘤大數據服務平台可能的發展?我們采訪了明智醫療創始人朱宏。

明智醫療創始人朱宏,本身有著生物信息學專業背景。在2014年,朱宏便開始主導開展醫療大數據研發工作,與中國臨床腫瘤學會達成了長期戰略合作,共同建立了中國腫瘤患者專病數據信息庫。

早年的醫療大數據行業從業經歷,讓他意識到了一場以數據為基礎的智慧醫療變革正在悄然發生。對醫療 科技 前沿信息的接觸與 探索 ,也讓他更為堅信自身的觀點——在大數據 社會 ,智慧醫療的變革勢必會發生,它將成為一場顛覆式的創新,需要參與者從產品創新、商業模式發現和價值網路搭建三方面同步進行。

這場變革本身有著內在的需求推動。當前患者面臨的並不僅僅是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在他看來,更為關鍵的問題在於缺乏對患者的疾病全程管理。例如,一名腫瘤患者在出院時,醫生往往只會叮囑患者注意飲食等,而患者院外管理流程幾乎是缺失的。患者如何在院外更好地實現自我管理,在當前醫療資源相對緊缺、相對固定的結構層次下,幾乎是難以解決的問題。而以數據為基礎的智慧醫療將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在助力葯企、醫院的同時,更好地助力患者全病程管理,實現患者獲益。

對市場的調研進一步堅定了他的信心。據估算,2025年,腫瘤大數據市場有望實現超2000億元的突破。在這背後,本身是腫瘤治療服務改善、葯品研發加速的需求。政策也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國家進一步縮短了創新葯IND和NDA申請的審評審批時間,加速創新葯商業化,解決緊迫的、未滿足的臨床需求。

最終,朱宏將錨點放在了醫療大數據真實世界研究方向上。在他看來,要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堅定的信念與正確的策略:

要確信以數據為基礎的智慧醫療將得以實現。朱宏找到了一批志同道合且經驗豐富的人士加入到團隊中。例如副總裁王洋,具備10年以上醫葯企業市場營銷咨詢服務經驗和多年IT領域新產品研發經驗,是難得的創新跨界人才;副總裁金海欣,更有著復旦大學葯學專業背景,是多年外資葯企市場和營銷冠軍,長期從事醫葯學術研究市場應用研究;CMO,是北京大學醫學院醫學部博士、美國西北大學和密西西比醫學中心博士後,具有10年以上基礎醫學科研經驗、6年腫瘤學術、臨床檢測和診斷產品醫學推廣經驗。

堅持長期發展策略。朱宏指出,「臨床醫生使用的聽診器,從發明到固定成型使用,經歷了漫長的數十年。」在嚴肅的醫療領域,更需要堅持長期策略,穩扎穩打地做好醫療大數據服務平台。

為了更好地實現醫療大數據服務平台的發展,在最初設定中,朱宏認為應當著重發展3大模塊:

1、診療路徑方面,線下診療路徑往往與臨床指南與診療規范有關。線上化過程中,需要思考如何構建核心功能組件、模塊,實現以真實世界研究為支撐依據,科學結合診療規范及臨床指南。為此,明智醫療布局真實世界研究,並邁入該領域第一梯隊陣營中。

2、通過可穿戴監測設備實現對患者數據的實時掌握,獲得數據,並以患者為中心,實現對患者全病程管理。目前,明智醫療在管理患者及患者隨訪過程中逐步積淀了真實世界數據,助力真實世界研究,為後續申報數字療法奠定基礎。

3、具備演算法能力。腫瘤疾病資料庫與臨床指南、診療規范,需要通過演算法實現連接,更好地助力臨床決策。2019年,明智醫療便與清華大學達成了戰略合作,開發腫瘤AI輔助決策系統。

早年對行業的接觸與洞察,讓朱宏很早便意識到了專病資料庫的重要性。明智醫療成立後,選擇聯合中國臨床腫瘤學會發起中國原發性肝癌臨床登記調查(CLCS),歷時4年,專注於建設專病資料庫,643個數據採集點覆蓋了95%以上RWS數據要求,基本滿足專家對臨床研究的需求,同時也具備易於多中心聯合的特點。該肝癌疾病資料庫最終覆蓋了5000+核心專家、25萬+腫瘤患者、100+核心醫院。

朱宏指出,「在過去幾年,雖然其他醫療大數據公司也可以選擇與學會合作建設專病資料庫,但少有公司進行這樣的嘗試。一定程度上是因為明智醫療合作開發的醫療資料庫本身足夠專業。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專家時間有限,不會選擇重復建設同樣的事物。」

專業的肝腫瘤資料庫,幫助使用者基於其產出了多項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研究成果,基於資料庫發表的專病學術洞見,也被學術界廣泛引用。事實上,當前仍舊有很多疾病病種有待建立專業資料庫。朱宏表示,他也希望業界同行可以更為重視專病資料庫的建設。

實際上,建設專病資料庫的過程比想像的困難得多。比如原始數據的標准化,在明智醫療拓展的100家醫院中,不同醫院對於同一事物往往有不同說法。如果這僅意味著工作量,那麼另一些事情便意味著巨大的挫折與挑戰。

比如部分醫院關鍵指標數據缺失;部分大醫院不願意與其他醫院共享數據。明智醫療邁過了大量門檻,並通過建立起溝通機制,如建設數據使用委員會解決數據共享的問題,形成了良性的運轉機制,在拓增數據的同時,助力臨床科研。

明智醫療規劃的主營業務分為三類,基於專病資料庫的大數據服務平台以及真實世界研究項目,輔助葯企實現患者招募、真實世界研究、提供市場洞察、精準營銷、學術推廣服務;針對醫療機構搭建一體化科研平台、智能患者隨訪平台,協助醫院信息化建設,搭建輔助診斷模型;針對患者,建立從短期腫瘤治療管理到長期患者全病程智能 健康 管理體系,並於日後提供數字療法。

目前,明智醫療與大量創新葯企達成了合作。其實,早在2018年,其便與某日資葯企達成為期三年的資料庫賦能合作。當時企業面臨缺乏行業洞察和學術推廣渠道,上市新葯無真實世界安全性和有效性證據等問題,難以得到行業專家的認可。明智醫療通過委託項目專家發起新葯真實世界數據研究作為專病平台的亞組研究,同時為葯企提供基於資料庫的行業洞察,最終幫助其獲得了遠超預期的銷售業績。

在這個過程中,明智醫療也在進行從單癌種肝癌疾病向其他癌種疾病的橫向拓展。在朱宏看來,橫向復制復製成本相對較低。「就像你看到的冰山一樣,表面可能是獨立的冰山,但底部早已實現連接。」底層邏輯與資源的共享讓明智醫療可以在資源有限的情形下,實現進一步的擴張。比如肝癌屬於消化道腫瘤,其他消化道腫瘤疾病如膽管癌、胰腺癌、胃癌、結直腸癌、食道癌等均可共享部分醫生科室資源。

在縱向拓展方面,據朱宏介紹,「中國前200家腫瘤專科醫院,診治了中國腫瘤治療人群的差不多60~70%。」明智醫療在實現頭部腫瘤醫院簽約數量增長的同時實現著規模增長,以便更有利於以數據為支撐的真實世界研究,並助力葯械企業進行精準學術營銷。

隨著數據賦能的深入推進,明智醫療將推出面向患者的數字療法。朱宏強調,數字療法指向智慧醫療的未來。由軟體程序驅動,以循證醫學為基礎的干預方案,用以治療、管理或預防疾病的數字療法,本身涉及患者的全程管理。一旦90%的時間無需醫生管理患者,將極大地改善當前患者全病程管理狀況。數字療法本身也在助力葯企實現精準葯物治療,進而進一步促進針對患者的精準治療。

相對於以往葯械企業為數字療法付費,朱宏認為患者端付費是可能實現的。因為患者本身是最終的獲益方。當前難點在於患者尚無付費習慣,企業不知如何與患者溝通助力患者提升對數字療法的信心。在他看來,數字療法是以循證醫學為基礎的電子葯物,其對於患者的療效是基於證據支持的。企業一旦研發出使患者獲益的數字療法,通過學術推廣和數字療法本身所具備的患者多維度體驗,患者會遵循醫囑為數字療法買單並具有良好的用葯依從性。
朱宏表示,當前存在兩種可能的付費方式:一種是一次性付費,用於專家會診提供個性化的院外治療、康復方案制定;一種是日常監護管理費用。此外,當前數字療法領域仍舊需要不同領域的企業進入做大市場,充分實現競爭相互促進,讓患者更好地了解數字療法可以助益患者這一實際。當患者、葯企、醫生三方均存在意願時,顛覆性創新局面才可以更快的到來。而明智醫療也有望在這個過程中獲得首批癌症數字療法的認證。

明智醫療計劃繼續拓展簽約的醫院數量,實現腫瘤診療人群的覆蓋。在取得互聯網醫院牌照後,其計劃進一步基於真實世界數據,實現真實世界研究,獲得真實世界證據,打造並取得針對不同癌種疾病的數字療法。

當前,明智醫療真實世界研究已躍入行業第一梯隊,其服務了多家腫瘤制葯公司,與多家行業協議/學會、國內外知名葯企保持著長期合作關系。其此前尚未進行過融資,目前計劃引進外部資金實現創新業務拓展。

其計劃將融資獲得的資金用於資料庫的建設,實現患者人群的進一步覆蓋,並拓展至其他疾病領域;在建設互聯網醫院基礎上,實現數字療法的打造,更好地實現患者院外的疾病全流程管理。

Ⅵ 癌症基因信息資料庫有什麼用

深圳市盛景基因醫療的癌症基因信息資料庫可以創建有統計意義的中國人中常見癌症變異與效果基線

Ⅶ 癌症檢查方法有哪些

首先是血液檢查,這種檢查非常方便,只要去檢驗科或者找病房護士抽幾管血,就可以等待結果出來,這是因為如果身體上長癌,癌細胞會向四周散發特定的分子,比如可以促進血管生長的因子(因為癌症組織也需要血管供給它營養物質)等,所以這些物質都叫做「腫瘤標志物」,下面的表格展示了常見的腫瘤標志物:
腫瘤標志物
相關腫瘤
腫瘤標志物
相關腫瘤
腫瘤標志物
相關腫瘤
AFP(甲胎蛋白)
肝細胞癌
CEA (癌胚抗原)
常見的癌症
CA125(癌抗原125)
卵巢癌
CA199(糖基抗原)
胰腺癌、膽管癌、結直腸癌
CA153
乳腺癌
CA724
胃癌
CA50
胰腺、結直腸癌
NSE
小細胞癌
PSA
前列腺癌
SCCA
宮頸鱗癌
CA242
胰腺癌、胃癌
CYFRA21-1
肺鱗癌、宮頸癌、食管癌
影像檢查,最常見的是X光照相,它成本低廉然,但提供的信息比較有限,CT是更常用的檢查手段,此外還有PET/CT檢查和磁共振成像,對於早期癌症篩查來說,CT、X片以及超聲最為常見,磁共振成像有自身的優勢,如在腦部檢查時可以提供豐富的信息,有助於醫生診斷。對於乳腺檢查,還有專門的鉬靶檢查成像。
內鏡檢查,如檢查腸胃的腸鏡、胃鏡,診斷鼻咽癌的鼻咽鏡等,內鏡可以直接觀察到人體內豐富的信息:形態、色澤、紋理。如果能發現病變,還可以同時採集某些組織,為進一步做病理活檢提供幫助,可以為臨床診斷提供更加准確的信息。
其他檢查,其他零零散散的檢查方法可以歸入此類,比如宮頸癌的細胞塗片檢查,直腸癌檢查的肛門指檢,新型的技術還有基因檢測,可以發現特定基因片段的突變情況。
上面只是說了早期發現癌症的手段,並非「方法」,因為CT和血檢只是檢查的工具,不是早期發現的策略。正如問題「在拳擊場上如何擊倒對手?」回答顯然不是「用拳頭」,而是「如何使用鉤拳,擺拳等拳法配合技巧抓住時機以取得勝利」,同樣的,人們最想要明白的是,什麼情況下「我去抽血化驗?」,什麼情況下「我去放射科拍一張CT片?」否則,身體沒有任何症狀,人們為什麼要無緣無故去做檢查呢?無論是時間還是金錢,看起來都不太劃算。
還有兩個值得我們注意的問題:一是癌症本身不是一種病,而是多種疾病的集合。因為不同人體器官產生的癌症性質不同,對於同一種病不同人產生的特徵也是不同的,所以早期癌症的檢測方法應隨部位的不同、病人的不同而進行調整,試圖用一種手段一勞永逸地發現所有早期癌症,是非常困難的,至少目前看來有相當長的路要走;二是以上的手段均無法100%確定「得癌」或者「不得癌」,因為醫學上有所謂「假陽性」和「假陰性」之說,即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不是癌症的病人,被診斷成癌症了,或者反過來,本來出現了病變卻沒查出來,這些源於檢查手段的局限性。
正是一些檢查手段的「假陽性」和「假陰性」率較高,所以對於一些癌症檢測方法帶來的整體收益是否有利於病人,還存在一些爭議。假陽性是一種「過度診斷」,被誤診為癌症的病人會帶來疾病的重壓,親朋好友也會焦慮恐慌,進一步會導致更多的檢查,乃至侵襲性的治療,在《眾病之王:癌症傳》中有一個很好的比喻:蜘蛛耗盡體力來織出完美的網來捕獲空中的蒼蠅,如果網的密度增加,雖然捕獲蒼蠅的可能也會增加,但同樣,捕獲到空中的垃圾和碎屑的概率也會增加(假陽性),如果把網織得稀鬆一些,那麼會出現一些漏網的蒼蠅(假陰性)。
同時,就上面提及的檢查手段來說,血液檢查的准確性其實不高,因為很多癌症分子可以釋放的,我們體內正常的細胞也能釋放,所以就算是「腫瘤標志物」也有很高的錯誤率;對影像檢查來說,從CT影像上早期辨別癌症也是相當困難的工作,所以很多腫瘤臨床部門往往是多個醫生各自提出意見,共同下最後的診斷。國外曾經有研究得出的結論是乳腺癌早期鉬靶檢查,並沒有使病人的生存時間延長,反而大大了「致乳腺癌」的可能性,大量放射性檢查(如CT,PETCT)也對患病兒童的健康很不利,在患病兒童的癌症預後方面,復查頻率和劑量有嚴格的限制。
這樣說來,什麼樣的方法才能算早期發現癌症的方法呢?它至少要滿足以下幾個特性:
1.時效性。能把控時機,我們剛好能在癌前病變或者局部病灶時就能發現,不會在檢查時讓我們撲個空,不會讓我們發現已經很大或者轉移,就是提高醫療實踐中的「投入產出比」。一些早期的「體征」,如「長時間」的咳嗽和便血等,這樣的現象值得我們多加註意;女性朋友也可以對乳腺進行自檢,可以發現早期的包塊等;
2. 准確性。太高的「假陽性率」和「假陰性率」是無法接受的,這種方法應有令人滿意的准確度,否則會得不償失;
3. 經濟性。時間短,成本低,最好能讓我們自己在家裡測,國外很多城市已經實現家庭醫療的遠程數據分析,以減少交通支出,採集對象可以使用血液,這樣採集快速方便,一般影像設備都復雜精密,決定了其檢查費用很難降低。希望伴隨著基因檢測的普及化,相關檢測費用會降低。
根據以上的特性,我們可以歸納「早發現」的一些建議:
1. 正是因為血液檢查的不確定性,我們需要做動態監測,以減少「假陽性」和「假陰性」的可能;最好將自己之前的檢查資料留存,建立自己的健康資料庫,這樣通過「健康曲線」的走勢,我們會發現一些端倪;
2. 情況允許的條件下,建議做基因檢測,了解基因缺陷可能導致的癌症傾向,醫學上這叫做「易感基因」。有必要了解自己家裡的家族病史,如結直腸癌,現在已經有孕前基因檢測,據觀察,在家庭中如果父母患結腸息肉導致的結腸癌,那麼子女患上同類癌症的可能性高達50%;家族中姐妹患有乳腺癌,那麼其患乳腺癌的幾率會加倍;視網膜母細胞瘤大約有90%發生在3歲之前,有家族遺傳性,與遺傳缺陷有關系;
3. 建立符合經濟和時間要求的癌症篩查策略,對此請看下面的表格:
1次/年
<30歲
>30歲
>40歲
>50歲
男 性
直腸指檢
痰液細胞學檢查(肺癌)
胸部低劑量CT
乙狀結腸鏡檢查
大便潛血試驗
前列腺癌篩查(PSA,超聲)
女 性
宮頸刮片檢查
盆腔檢查
B超乳腺檢查
直腸指檢
鉬靶檢查結合超聲
乙狀結腸鏡檢查
大便潛血試驗
當然科研人員不會滿足於現有的手段,最新出現的一些技術給我們帶來新的曙光,如清華大學去年發現的新的腫瘤標志物Hsp90α(熱休克蛋白),對於早期肺癌的檢測會帶來幫助(注意,媒體據此解讀成「一滴血」檢測癌症是很不準確的)。美國的一個研究團隊最近設計了一個檢測早期癌症的原型機,通過特質的生物制劑與人體血液中一種特別的核苷酸序列反應,可以檢測一些早期的癌症;美國Google公司著名的前沿創新實驗室(GoogleX,曾設計出無人駕駛汽車,Google Class等產品)今年開始了一個新項目,利用納米粒子融入我們每個人的血液中,讓它無時不刻檢測我們的血液,也許不遠的將來,人們可以只是戴著一個監測腕帶,幫助我們早期發現癌症,提醒我們及時就醫。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雖說早期發現可以提高癌症的治療療效,其實癌症預防是更加睿智的抗癌方法,舉例來說,煙草是避免癌症最大可以避免的因素,所以世界衛生組織提倡「無煙草運動」,因為煙草不僅僅與肺癌,還與食管癌、喉癌、口腔癌等密切相關,世界衛生組織估計煙草使用每年導致22%的癌症死亡,2004年,全球740癌症死亡者中,有160萬為煙草使用導致的,因此要是論效用,改善生活方式,積極預防是更加有效地抗癌策略。

Ⅷ 如何在資料庫裡面找到疾病相關的microrna 表達情況

如何在資料庫裡面找到疾病相關的microrna表達情況:好像還沒有這樣的資料庫。癌症比較復雜,microRNA在癌症中的表達譜差別比較大,各階段、各類型、甚至個體之間也有差別,結論也不完全統一。可以查一下最近microRNA相關的綜述,可能會有比較全的介紹

Ⅸ 中英文醫學文獻檢索的資料庫各有哪些

常見的英文醫學檢索資料庫:

1、Medline——世界上最著名的醫學文獻檢索系統之一

2、AIDS Databases——有關艾滋病的臨床實驗、葯物研製以及相關文獻資料庫

3、CANCERLIT——癌症資料庫(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4、CHID online——綜合衛生信息資料庫,提供有關衛生、衛生教育資源的題錄、文摘等信息

5、ClinicalTrials.gov——向醫患人員提供的臨床實驗信息資料庫

6、DIRLINE——收集美國約17,000個政府機構、研究機構、公司、學術機構等信息

7、葯物信息庫——包含有9,000餘種美國處方與非處方葯物信息

8、HSTAT——包括有健康指南、評價、和消費者指南信息的全文資料庫

9、NCCAM Resources——補充和替代醫學資源

常見的中文醫學檢索資料庫:

1、中國知網——知網,是國家知識基礎設施的概念。

2、生物醫學文獻資料庫——中國醫科院信息研究所研製,綜合性生物醫學資料庫,國內權威。

3、中國科學引文索引資料庫——收集我國出版315種重要期刊,91-94年13萬篇論文及45萬引文摘要。

4、中醫中葯資料庫——中國科學院科學資料庫提供

5、中國中醫葯文獻檢索中心——由中國中醫研究院信息中心製作,提供中醫葯方面的Web界面文獻檢

Ⅹ 常用的醫葯文獻檢索外文資料庫有哪些

1.Pubmed

是醫學,生命科學領域的資料庫,旨在組織、分享科研領域信息。為用戶提供文獻檢索,圖片檢索,影響因子查詢,免費全文下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統計分析等服務

如果是校外沒有這些資料庫賬號,可以從seek68文獻館中找到。而且還省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