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數據倉庫 » 福建工程學院資料庫實驗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福建工程學院資料庫實驗

發布時間: 2022-11-13 21:48:59

❶ 福建工程學院軟體學院是什麼性質的學校

您好,
福建工程學院軟體學院,為學校與企企聯辦單位,位於福州市銅盤路軟體園校區。

師資主要是企業軟體工程技術人員,管理由工程學院派員負責,常駐最高級別人員正處級,畢業證書蓋有 福建工程學院 章。

附帶,福建工程學院軟體學院的迎新動態。(以下鏈接是福建工程學院論壇)
http://bbs.fjut.com.cn/thread-33556-2-1.html

首先回答問題的不是學校的拖,是學長或學姐。
(為了方便大家才來回答問題的。)

一、關於錄取

第一自願加上專科線上的分數95%能被錄取。

二、關於學校和其它

有點小,65畝可能比你高中還小。
環境不錯,學校坐落在福州軟體園(福州高新科技園)C區。

宿舍,有獨立的陽台,廁所,和澡間,有風扇,熱水器,電信介面的校園網。(宿舍條件在福州算不錯的,跟福州大學城一樣的標間。)
註:那網路在使用前也許你有些不滿,但是速度很OK。

交通還算可以,有軟體園巴士:49路公交車。坐完軟體園巴士還有4個路線的公交車可以出行。

8路公交車(軟體園——白湖亭)、
105路公交車(軟體園(大門)——十二中學(港頭))、
107路公交車(省軍區(馬鞍)——鼓山苑)、
311路公交車(軟體園(大門)——蒼霞新城)路等可以乘坐。
註:省軍區邊上就是軟體園巴士49路的園區外的終點站

到市區要30~45分鍾(如:東街口、寶龍城市廣場),如果要到倉山學生街或台江步行街,一小時吧。

關於其他問題可以進入2010屆新生群咨詢。
福建工程學院軟體學院旗艦群:67531785(專科生和高職生)註:[錄取前不加新生]
福建工程學院軟體學院2010屆新生群①:118150166(普高和高職)高級群
福建工程學院軟體學院2010屆新生群②:55742054(普高和高職)高級群
福建工程學院軟體學院2010屆新生群③:96123760(普高和高職)超級群
(為了能加更多的人,願加群的同學只加一個!)

最後,你暑期方便的話,可以先去想去那所院學的校區,看看滿意不滿意。
註:學院宿舍貌似在翻修,應該有值班的老師在學校。

❷ 福建工程學院教務處登錄入口

一、福建工程學院教務處登錄入口 福建工程學院教務處登錄入口為 https://jwc.fjut.e.cn ,學生可以復制該網址到瀏覽器地址進入登錄頁面。
二、福建工程學院簡介
福建工程學院坐落於素有「海上絲綢之路」門戶之稱的歷史文化名城福州。學校發端於1896年清末著名鄉賢名士陳璧、孫葆瑨、力鈞,著名閩紳林紓、末代帝師陳寶琛創辦的「蒼霞精舍」,首開福州近代新式教育之風。1907年開始舉辦工科教育,開設了鐵路、電報兩科,解放前為享有盛譽的「福建高工」。1953年後分立為福建機電學校與福建建築工程專科學校,兩校隨時代更迭幾易其名,曾於1961年分別更名為福建機電學院和福建建築工程學院,被譽為福建「建築業的黃埔軍校」、「機電工程師的搖籃」。2000年福建高級工業專門學校與福建中華職業大學合並組建福建職業技術學院,2002年福建建築高等專科學校與福建職業技術學院合並升格為福建工程學院。2013年被確定為福建省重點建設高校、碩士學位授權單位。2017年被確定為福建省2018~2020年博士學位授予培育單位立項建設高校和福建省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辦學120餘年來,學校秉承「真、誠、勤、勇」的校訓精神,凝練形成「大機電、大土木」學科布局,現已發展成為一所以工為主,工、管、文、理、經、法、藝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應用型本科高校,先後為社會輸送了20多萬各級各類人才。

學校現有旗山、鱔溪、浦東、銅盤等校區,佔地2074.8畝,校舍建築面積68.42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值43023.01萬元,館藏紙質圖書213.11萬冊,電子圖書201.63萬冊,全日制在校生21824人,其中在讀碩士研究生662人(含外國留學生),18個學院(部),62個本科專業,涵蓋工學、管理學、人文學科、理學、經濟學、法學、藝術學等學科門類。現有4個學術型碩士授權一級學科、3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擁有交通運輸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等2個省級高原學科,土木工程、電氣工程、機械工程、工程管理等4個省級應用型學科,建築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等2個省級應用型培育學科。現有專任教師1230人,其中高級職稱616人,國家特聘專家2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人選等2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3人,入選省「*」等各類省級人才項目17人,閩江學者14人,省級教學及科技創新團隊14個。美國工程院院士林幼堃、兩院院士沈志雲、中國科學院院士孫鈞、中國工程院院士阮雪榆、劉寶琛、陳清泉、陳一堅、郭孔輝、侯立安、楊永斌等國內外300多位知名專家為名譽教授、特聘教授、兼職教授和客座教授。

學校堅守「以工為主、區域性、應用型」辦學定位,打造「工程牌」、「地方牌」、「基層牌」,緊扣福建省主導產業和戰略新興產業發展,形成了以服務裝備製造、電子信息、建築業、現代交通運輸、生態環保等產業為重點的八大專業集群,成為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試點高校。現有國家級特色專業3個、國家級本科高校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個、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2門,省級精品課程32門,省級在線開放課程27門。國家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國家級教學實踐平台6個,其中「電子信息與電氣技術實驗中心」入選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土木工程虛擬模擬實驗教學中心」入選國家級虛擬模擬實驗教學中心。建築學、土木工程等6個專業通過住建部土建類專業評估認證。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材料科學與工程等4個專業通過教育部工程教育專業認證。

學校主動聚焦區域產業發展和技術創新需求,科技創新成效顯著,2013年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1項,共建有省部級以上科研創新平台37個。2014年以來,承擔國家級、省部級等各級各類科研項目2362項。參與國家863重大課題2項,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人文社科基金項目82項;主持福建省科研重大(重點)專項56項。教育部第七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三等獎2項,榮獲省部級科技獎和社會科學成果獎38項,其中福建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9項;省社科優秀成果獎二等獎3項、三等獎6項;獲得授權專利1002項,其中發明專利357項。

學校重視學生素質的培養教育,大學生綜合素養不斷提高。近五年學生在省級以上的創新創業、學科競賽中共獲國際級榮譽121項、國家級1618項、省級1657項,如獲ACM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亞洲區決賽銀獎、中國大學生方程式汽車大賽一等獎、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銀獎、「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銅獎等。學校實施「本科生專利提升計劃」,資助學生作為第一發明人獲批專利授權58項。實施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獲國家級立項173項。獲評「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特色典型經驗高校」、躋身「全國普通本科類高校團學創業教育工作指數100強」。在文體藝術方面,學校捧得全國第四屆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校長杯」,校男子籃球隊參加CUBA中國大學生籃球聯賽(陽光組)曾榮獲冠軍、亞軍,是唯一一支連續五屆入圍全國八強的球隊。畢業生深受歡迎,就業率保持在97%以上,初次簽約率保持在80%以上,穩居福建省高校前列。

學校堅持開放辦學,與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法國、德國等全球近20多個國家的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主動服務國家「一帶一路」戰略,與馬來西亞、捷克、波蘭、泰國等高校建立深入合作。2012年開始招收外國留學生,成為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現有國家留學基金委的「優秀本科生國際交流項目」、《中美人才培養計劃》121雙學位項目、德國高校的「質量工程」交換項目、馬來亞大學交換生項目等國際交流項目。

學校積極服務兩岸深度融合發展和閩港澳合作,與台灣多所大學聯合培養學生,引進優秀台籍教師近70人。獲批招收港澳台地區學生資格備案單位。

深厚的文化底蘊,悠久的辦學歷史,不懈的創新追求是福建工程學院開拓進取、砥礪前行的不竭動力。學校堅持以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導,始終堅持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使命,以新發展理念引領學校高質量發展,為早日建設成為高水平示範性應用型大學而努力奮斗。

❸ 福建工程學院代碼是多少

福建工程學院代碼是10388。院校代號是全國各高校錄取時為方便考生填報志願而加註的由數字組成的代號串,即院校代碼或學校代碼。院校代碼就如同是學校的一個身份證號,方便查詢學校信息。

研究成果

2012年至2017年10月,學校共承擔國家級、省部級等各級各類科研項目1410項。參與國家863重大課題2項,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人文社科基金項目54項;主持福建省科研重大(重點)專項83項;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1項,教育部第七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三等獎2項,福建省科學技術獎和福建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19項,其中福建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4項,二等獎4項、三等獎4項,省社科優秀成果獎二等獎3項、三等獎4項;獲得授權專利548項,其中發明專利163項。

館藏資源

截止2020年9月1日,館藏紙質圖書總量210餘萬冊,紙質期刊1300餘種。現有中外文資料庫18個,其中外文資料庫13個,特色資料庫2個,主要有ScienceDirect、IEEE/IET-Electronic-Library、SpringerLink、ACS、EBSCO-Host、Ei-Village-2-美國工程索引、清華同方知網資料庫(CNKI)、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讀秀知識庫、超星中文電子圖書等資料庫,共有電子圖書201萬余種,電子期刊2.5萬種。

校際合作

學校是國家留學基金委簽約項目單位,2012年開始招收外國留學生。截至2017年10月,學校與英國華威大學,美國德克薩斯理工大學、新澤西理工大學、北亞利桑那大學、鮑爾州立大學,德國奧斯納布呂克應用技術大學,俄羅斯國立科技大學,馬來亞大學,匈牙利布達佩斯技術與經濟大學,捷克奧斯特拉瓦技術大學等境外高校,建立了長期友好合作關系;與台灣雲林科技大學、逢甲大學等多所台灣地區高校開展閩台合作交流。

學校代碼查詢方法:
一、《報考指南》
高三畢業班的學生都會由學校統一組織訂購《報考指南》這本書,書中全面的介紹了當年各個學校的招生專業、名額、往年錄取分數線、學校代碼等信息。
二、《招生計劃》
高考結束後學校會統一發放《招生計劃》,這本書裡面的信息和《報考指南》差不多,也有關於學校代碼等信息的介紹,對於考生來說,可以兩本書參照著看,通過多方比較確定最終的報考院校。
三、官網查詢
如果考生明確的知道自己想考哪個學校,那麼就可以登陸到學校官網查詢院校代碼。此外,考生也可以通過登錄省教育考試院校的官網來查詢院校代碼信息。

❹ CDIO意義何在各院校如何在操作

CDIO代表構思(Conceive)、設計(Design)、實現(Implement)和運作(Operate) ,它以產品研發到產品運行的生命周期為載體 ,讓學生以主動的、 實踐的、 課程之間有機聯系的方式學習工程。CDIO培養大綱將工程畢業生的能力分為工程基礎知識、 個人能力、 人際團隊能力和工程系統能力四個層面,大綱要求以綜合的培養方式使學生在這四個層面達到預定目標。

我國高等工科教育的迫切任務是盡快培養與國際接軌的中國工程師,然而我國工科的教育實踐中還存在不少問題,如重理論輕實踐、強調個人學術能力而忽視團隊協作精神、重視知識學習而輕視開拓創新的培養等問題。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 在 2005 年 10 月發表的一份報告稱,2005 年我國畢業的約 60 萬工程技術人才中適合在國際化公司工作的不到 10%,其中的原因,他認為「中國教育系統偏於理論,中國學生幾乎沒有受到 project 和團隊工作的實際訓練,相比之下歐洲和北美學生以團隊方式解決實際問題。」。國內外的經驗都表明CDIO「做中學」的理念和方法是先進可行的,適合工科教育教學過程各個環節的改革。為進一步在中國推廣這種模式,2007 年 11 月教育部組織召開了 2007 中國高等工程教育改革論壇和 CDIO 國際合作組織會議兩個大型會議,香港大學、清華大學、Roy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weden)、University of Liverpool(UK)、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USA)、Calgary University(Canada)等 40 多所國內外高校的專家學者,對當前高等工程教育存在的熱點問題進行了熱烈的討論,反應強烈,普遍認識到工程教育改革的緊迫性與必要性。2008年5月17-19日,由教育部高教司理工處和汕頭大學聯合主辦的「2008年中國CDIO工程教育模式研討會」在汕頭大學隆重舉行。會議成立了《中國CDIO工程教育模式研究與實踐》課題組,課題組的任務為研究國際工程教育改革情況和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理念及做法;對我國工程教育改革情況進行調研並指導有關院校開展CDIO工程教育模式試點工作;組織開展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研討與交流活動。2008年9月17日,教育部CDIO工程教育模式研究與實踐課題組第二次工作會議在北京交通大學召開。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創建人之一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美國工程院院士Ed.Crawley教授,教育部高教司高職高專處范唯處長、理工處吳愛華副處長出席了會議。會上,課題組成員匯報了CDIO課題組半年工作進展情況,並討論了今後三年CDIO工程教育改革實施方案。 從 2005 年起,汕頭大學工學院在汕頭大學副校長顧佩華教授的指導下,開始學習研討 CDIO 工程教育模式並加以實施,現在已經取得明顯的效果。汕頭大學工學院的部分改革經驗與成果,已整理成若干篇論文發表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主辦的《World Transaction on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Ecation》雜志上。2006 年,汕頭大學成為首個中國高校 CDIO 成員。他們的改革目標是通過注重培養學生系統工程技術能力,尤其是項目的構思、設計、開發和實施能力,以及較強的自學能力、組織溝通能力和協調能力,吸收世界先進的工程教育理念,建立符合國際工程教育共識的課程體系。鑒於我國在職業化和職業道德方面教育的欠缺,他們決定在 CDIO 改革的同時要強調職業道德的重要性,因此,其工學院提出了全新的 EIP-CDIO 培養模式,EIP(Ethics,Integrity,Professionalism)是指講道德、講誠信和職業化,EIP-CDIO 就是注重職業道德與誠信、與構思-設計-實現-運作進行有機結合、以培養高級工程專業人才為目標的高等工程教育新模式。強調做人與做事相結合,做人通過做事體現,做事通過做人保證,並在培養過程中注重人文精神的熏陶,從而使培養出的工程師具備優秀的職業道德、正直、富有責任感。培養目標是使學生具有:較強的項目開發、設計和建造的能力;較強的創新能力;較強的團隊精神和領導能力;較強的溝通能力;較強的、英語語言表達能力。並經過 5 年左右的改革實踐,到 2011 年取得華盛頓協議的認證,讓他們的畢業生同國際知名大學的畢業生站在同一起跑線上。顧佩華認為首先要明確培養目標和畢業生應具備的工程師的工程技術知識、能力和素質,要認真認識和研討兩個CDIO的重要文件:CDIO大綱和CDIO的12條標准,CDIO大綱定義培養學生的具體指標,CDIO標准實質上是一個實施CDIO培養模式的指引。作為中國第一個全面應用CDIO的學校,汕頭大學5個工科專業都按照CDIO大綱和標准進行了教育改革,提出並實施了以設計為導向的EIP-CDIO就是要突出兩個主要方面:工程創新能力和人文素質和職業道德標準的新型工程技術人才。此外,清華大學工業工程系顧學雍副教授曾在美國擔任過 10 多年軟體工程師,他在「數據結構」和「資料庫技術」兩門課中採用 CDIO 方法教學,取得突出成果。通過基於項目的學習,學生普遍稱贊學到了真本事,增強了自學和解決問題以及研發、團隊工作和溝通的能力。以往在清華這兩門課經常被學生評為最差,改革後首次被評為最優。 2003年起,企業家周立功發起了3+1教育模式,江西理工大學率先開展了這一CDIO性質的教學模式。 1、良性循環、可持續發展的模式 「質量工程」就是要讓學生受益,因此「3+1」創新教育的根本理念就是「要把學生視為學校最重要的資產」,盡可能使他在校期間受到良好的教育。 那麼,生生不息的學子將為學校帶來從辦學條件到企業支持度、從學風傳承到社會影響力方面的巨大回報。如兩屆實驗班畢業生剛畢業不久就對母校和「3+1」事業表達了感恩之情,捐贈了6萬余元的計算機教學設備。一方面說明「3+1」創新教育在人才培養方面的成功,另一方面證明「3+1」創新教育的良性循環機制是事業能夠持續發展的可靠保證。 2、與國際工程教育理念接軌的教育模式 「3+1」創新教育通過理論結合實踐,啟發式、互動式、網路化、全方位教學方式和與時俱進的教學體系,培養「零適應期」的本科生。 「3+1」創新教育擺脫傳統教育模式的桎梏,給苦苦跋涉於嵌入式征途上的學子指明了發展方向。 「3+1」創新教育的發展過程就是腳踏實地、與時俱進、不斷創新的過程。 「3+1」創新教育模式是和近年來國際高等工科教育的發展理論接軌、獨具中國特色的 「CDIO」(國際高等工科教育新模式)。 3、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在江西理工大學創立並迅速發展的「3+1」創新教育模式以其先進性、實效性與優越性,被更多的學校認識與接受,被更多的企業認同。從2007年起,先後有寧波大學、長沙理工大學、西安郵電學院、成都信息工程學院、東華理工大學等5所高校加入「3+1」創新教育改革的行列。2008年起有不少企業慕名來「3+1」創新教育實驗班招聘,前兩屆實驗班畢業生就業率100%,在2009年嚴峻的就業形勢下就業率也達到95%。畢業生以其扎實的理論知識、過硬的技術能力與良好的綜合素質獲得企業的高度好評,學生進入企業後能夠直接進入研發,實現了「零適應期的」培養目標。 2007年,組建了全國高校「3+1」創新教育聯盟,並計劃在全國發展100所高校進行改革實踐。2008年4月,首屆高校「3+1」創新教育聯盟研討會在江西理工大學召開,推廣江西理工大學的模式與運行經驗,研討各個學校改革與發展的問題,與會人員高度評價了創新教育改革的重大意義及所取得的成果。 聯盟高校立志高舉改革大旗,與企業聯手共同推進「3+1」創新教育事業的發展,並將秉承在實踐中創新,在創新中謀求發展的理念,資源共享、交流合作、互惠互利,讓更多的學生受益,培養更多的國家所需的創新型、復合型、應用型人才。「3+1」創新教育聯盟,期望通過校企合作、勇於創新與艱苦努力,成為全國高等工科教育改革的先鋒!

❺ 福建工程學院鱔溪校區怎麼樣

福建工程學院鱔溪校區的口碑較好。福建工程學院鱔溪校區的相關又是介紹具體如下:

1、福建工程學院鱔溪校區的教學資源較好:福建工程學院鱔溪校區在整合優質教育資源的基礎上,緊緊依託華師大基礎教育方面的綜合優勢和資源力量,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創造了良好的支撐。

福建工程學院鱔溪校區擁有一支結構合理、素質全面、不斷發展的優秀教師隊伍。現有教師90餘名,任職資格達標率較高。

2、福建工程學院鱔溪校區的培養較好:福建工程學院鱔溪校區採取校企合作、工學結合,著力提高學生的學習創新能力,使學生畢業即上崗,已形成多種模式的校企合作辦學機制的校企合作辦學格局,真正實現人才鏈與產業鏈的無縫對接。

(5)福建工程學院資料庫實驗擴展閱讀:

福建工程學院鱔溪校區設有專門的活動室供學生使用,豐富全校學子的第二課堂。另外,浙大工科試驗班的校園建設有墨軒閱覽室、舞蹈室、廣播室、學生活動室等,豐富了學生們的校園生活。

福建工程學院鱔溪校區配備有先進的物理、化學、生物實驗室,微機室、多媒體教室、語音室、物理探究室等。此外,上海工商外國語學校附屬中學將現代化教學手段和高效課堂的教學方法運用在教學中,為學生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

❻ 福建工程學院旗山校區的各個專業

學校快搬過來了!大二的所有學生在這,大一的部分在這
福建工程學院本科專業設置一覽表
一、土木工程系 1土木工程 4
2 交通工程 4
3 勘察技術與工程 4
二、工程管理系 4工程管理 4
5 工程造價 4
6房地產經營管理 4
三、建築與規劃系 7建築學 5
8 城市規劃 5
9 藝術設計 4
四、環境與設備工程系 10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 4
11 環境工程 4
12 給水排水工程 4
五、機電及自動化工程系 13機械設計製造及自動化 4
14 工業設計 4
15 車輛工程 4
六、材料科學與工程系 16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4
17 材料科學與工程 4
七、 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系 18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4
19 電子信息工程 4
20 電子科學與技術 4
21 通信工程 4
八、計算機與信息科學系 22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4
23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4
24 網路工程 4
九、經濟管理系 25工商管理 4
26 工業工程 4
27 會計學 4
28 市場營銷 4
29國際經濟與貿易 4
30 物流管理 4
十、文化傳播系 31廣告學 4
32 新聞學 4
33 漢語言文學 4
十二、 法學系 34法學 4
十三、數理系 35信息與計算科學 4
十四、外語系 36英語 4

❼ 福建工程學院清華同方CNKI資料庫怎麼用

進入學校官方網站,點擊進入圖書館。
館購資源下面有一個清華同方CNKI資料庫,點擊進去。
左側有個CAJViewer 軟體下載 >> ,點擊下載CAJViewer 7.0。
下載完之後,點擊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
然後下載你所需文檔的pdf格式。
打開CAJViewer 7.0。軟體,然後在軟體中打開文檔。
如果要獲取文字,在菜單欄上有一個選擇文本按鈕。
選中所需文字,復制即可。

❽ 福建工程學院國脈信息學院的院系專業

辦學規模與師資隊伍
國脈信息學院創建伊始,就組建了計算機與信息科學系,現開設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網路工程、會計學、工商管理和軟體工程等多個本科專業,全日制在校學生1431人,畢業生人數397人。擁有一支愛崗敬業、教育經驗豐富的適合培養應用型本科高級工程人才的師資隊伍,全系專業教師56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或高級工程師10人,講師、工程師32人。師資隊伍中,專任專業教師15人,全部擁有碩士以上學位,其餘的教師選聘自福建工程學院校本部、福州大學、福建師范大學、福建農林大學、閩江學院等高校教授、副教授、講師及企業工程師。
辦學特色
根據學院「3+1」辦學特色及「點上突破、面上推廣」的思路,積極創造條件對系專業學生推行「3+1」工程教育模式,學生第四學年可以在企業完成專業針對性較強的工程技術教育與崗位實踐教學。也可以用「請進來」的辦法,讓學生在校內的教學環境中,由企業技術骨幹共同參與指導學生完成工程技術項目課程與實踐教學內容。
為符合學院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強化實踐能力的培養,系從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工程意識、工程實踐能力、社會實踐能力出發,設置實驗、課程設計、工程實踐、畢業設計(論文)和課外科技活動等實踐性教學環節。
課程建設與教科研
根據培養目標構建融會貫通、緊密配合、有機聯系的課程體系,該系重視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的整體優化。為了有效促進課程建設,建立合格課程小組,指定一名副高以上職稱教師負責,指導課程的建設,在合格課程建設的基礎上,爭取形成系級、校級兩級精品課程。
為了更好提高教學質量,該系專任教師積極參與科研工作,一方面參與學院與國脈科技聯合組成的TMT院的課題研究,另一方面積極申報校級、省級科研課題。2010年該系專任教師參與了學院與國脈科技聯合組成的TMT院的TD-SCDMA無線網路規劃、高層室內分布綜合解決方案等課題研究。2011年該系申報了校本部的基於「卓越工程師」目標的IT類應用型本科專業平台課程建設的研究、應用型本科操作系統課程教學改革探索、基於任務的《計算機網路》教學改革探索等教育科研課題研究,發表學術論文十餘篇。
專業設置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
本專業面向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培養在計算機科學技術領域適應生產、建設、服務、管理需要的,有扎實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基礎理論,系統地、熟練地掌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專門知識及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科學素質和創新能力,具有有效交流與團隊合作能力的應用型高級專門技術人才。
修業年限:本科四年制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培養目標: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接受從事研究與應用計算機的基本訓練,具有研究和開發計算機應用系統的基本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
就業及深造方向: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就業市場前景廣闊,學生畢業後可以到國內外眾多軟體企業、國家機關以及各個大、中型企、事業單位的信息技術部門、教育部門等單位從事計算機相關領域的科研、開發、教學和管理工作。也可以繼續攻讀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及相關學科的碩士學位。
軟體工程專業
本專業面向海峽西岸經濟區域建設,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在軟體工程領域適應生產、建設、服務、管理需要的,有扎實的計算機軟體理論基礎和基本技能,系統地、熟練地掌握現代軟體工程開發模式,具有良好的科學素質和創新能力,具有進行有效交流與團隊合作能力的,具備軟體分析、設計、開發和項目管理的應用型、復合型的高級軟體技術專門人才。
修業年限:本科四年制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培養目標: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計算機軟體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接受從事研究、開發與使用計算機軟體的基本訓練,具有研究和開發計算機軟體的基本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
就業及深造方向:軟體工程方向就業前景十分廣闊,學生畢業後可以到國內外眾多軟體企業、國家機關以及各個大、中型企、事業單位的信息技術部門、教育部門等單位從事軟體工程領域的技術開發、教學、科研及管理等工作。也可以繼續攻讀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類專業研究生和軟體工程碩士。
網路工程專業
本專業面向海峽西岸經濟區域建設,培養在計算機網路工程領域建設適應生產、建設、服務、管理需要的,具有良好的科學素養和職業道德、扎實的計算機基礎理論和基礎知識、系統的計算機網路工程技術,能夠從事計算機網路應用軟體的研發和計算機網路的設計、安裝、運行維護、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具有較強的工程實踐能力和一定創新能力的應用型高級專門技術人才。
修業年限:本科四年制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培養目標: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學習計算機網路工程技術和網路軟體開發技術,接受從事計算機網路工程的基本訓練,具有計算機網路設計、安裝、運行管理以及網路軟體開發的基本能力。
就業及深造方向:網路工程方向就業前景良好,學生畢業後可以到國內外電信服務商、通信設備製造企業進行技術開發工作,也可以到其他企事業單位從事網路工程領域的設計、維護、教育培訓等工作。也可以繼續攻讀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及相關學科的碩士學位。 辦學規模與師資隊伍
國脈信息學院創建伊始,就組建了電子信息與通信工程系,現開設有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物聯網工程共三個本科專業。擁有一支愛崗敬業、教育經驗豐富的適合培養應用型本科高級工程人才的師資隊伍,初中高級教師比例合理,並且大部分擁有碩士以上學歷。在辦學中,得到福建工程學院、福建閩江學院、福州大學等多所院校的大力支持,新老院校的教師,不同的教學風格在本校相互滲透,幫助和帶動了本校剛組建的專任教師隊伍,這支隊伍是本專業較長一段時間的主力。
辦學特色
根據學院「3+1」辦學特色及「點上突破、面上推廣」的思路,積極創造條件對系專業學生推行「3+1」工程教育模式,學生第四學年可以在企業完成專業針對性較強的工程技術教育與崗位實踐教學。也可以用「請進來」的辦法,讓學生在校內的教學環境中,由企業技術骨幹共同參與指導學生完成工程技術項目課程與實踐教學內容。
為符合學院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強化實踐能力的培養,通過設置系列「項目課程」、「自主學習課程」、「典型企業《基礎工具平台》課程模塊」,把培養學習能力、實踐能力滲透到培養方案的各個方面。特別強調外語實踐應用能力和計算機網路技術能力的培養。逐步形成基礎實踐、專業實踐、專業技術崗位實踐為主要內容,實驗課程、項目課程、典型企業《基礎工具平台》課程和專業技術崗位實踐等課程有機銜接的實踐培養教育體系
課程建設與科研
為了有效促進課程建設,建立合格課程小組,指定一名副高以上職稱教師負責,指導課程的建設,在合格課程建設的基礎上,爭取形成系級、校級兩級精品課程。2007年以來,本專業教師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參與校企合作項目TMT的研究,解決了 TD-SCDMA無線網路規劃、高層室內分布綜合解決方案等課題;撰寫發表科研論文十餘篇,申報教育科研項目基於卓越工程師的「通信運營」型本科人才培養方案的建設與實踐等;參與了由企業工程技術人員為主導的專業教材編寫,自今已經正式出版的教材有:《通信技術項目課程》、《密集波分復用原理與組網技術》,到2012年還在本專業其他年段使用。
專業設置
物聯網專業
學 制:本科四年制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掌握物聯網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的,具備基於計算機技術、自動控制技術、感測信息處理技術和互聯網技術進行信息標識、獲取、傳輸、處理、識別和控制能力的,能在物聯網技術相關部門,從事物聯網的設計、開發、調試和工程應用工作的,具有物聯網工程實踐能力,成為服務於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
就業及深造方向:
本專業培養能夠系統地掌握物聯網的相關理論、方法和技能,具備通信技術、網路技術、感測技術等信息領域寬廣的專業知識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主要就業於與物聯網相關的企業、行業,從事物聯網的通信架構、網路協議和標准、無線感測器、信息安全等的設計、開發、管理與維護,也可在高校或科研機構從事科研和教學工作。
電子信息工程專業
學 制:本科四年制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培養目標
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基層一線需要的具有實踐能力強、綜合素質高,富有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本專業培養具備電子技術和信息系統的基礎知識,能從事各類電子設備和信息系統的研究、設計、製造、應用和開發的高等工程技術人才。
就業及深造方向
本專業畢業生具有知識面寬、就業范圍廣、適應能力強、發展潛力大等優勢,通過四年學習,能夠擔任相關高新技術公司、研究所和工廠的研發以及企事業單位的信息管理和系統維護的工作,亦可到大專院校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學生在本專業繼續深造的專業領域包括電子工程、通信工程和計算機專業。本專業就業前景良好,是熱門專業,預計未來幾年內仍會保持良好的就業前景。
通信工程專業
學 制:本科四年制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在信息與通信工程領域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需要的具有實踐能力,富有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掌握本學科的專業技術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較寬的專業知識,具有一定工程技術知識,具備扎實的工程技術基礎和較強的工程實踐能力,能從事無線、傳輸、交換、通信設備與系統設計開發、技術管理方面的工作。
就業及深造方向
本專業通過學習通信技術、通信系統和通信網等方面的知識,能在通信領域中從事研究、設計、製造、運營及在國民經濟各部門和國防工業中從事開發、應用通信技術與設備。是計算機技術與電子技術的結合。通信工程畢業生可從事無線通信、電視、大規模集成電路、智能儀器及應用電子技術領域的研究,設計和通信工程的研究、設計、技術引進和技術開發工作。 工商管理系為福建工程學院國脈信息學院下設三個系部之一,開設會計學、工商管理、信息系統與信息管理三個專截止2011年底在校生規模達到一千多人,本著「以生為本」的本學原則,在積極實踐學院「3+1」辦學模式的同時,注重自身專業特點,逐步探索出本系專業的發展之路。
本系聘請福建工程學院資深教授為學科帶頭人,不斷優化教學資源,推進教學研究,擁有一支結構年輕、業務素質較強的教學團隊,並開設多個專業實驗室與實訓中心,重視學生實踐教學,在加強學生理論學習的同時,進一步提高學生專業實踐能力,旨在培養理論知識扎實,業務素質過硬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
會計學專業
學 制:本科四年制
授予學位:管理學學士
培養目標:著力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系統掌握會計、審計、稅務、財務等方面基本理論、方法和技能,綜合素質高,富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
就業及深造方向:畢業生可在各類企業、事業單位和政府部門從事會計、審計、財務管理以及相關經濟管理工作。繼續深造可攻讀本專業碩士研究生,主要方向有會計學、經濟學、金融學等學科專業碩士研究生,亦可跨專業報考管理學等學科專業碩士研究生。
工商管理專業
學 制:本科四年制
授予學位:管理學學士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工商管理方面的寬口徑知識和能力,掌握現代管理學和經濟學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基礎扎實、適應性強、綜合素質高、富有創新精神的應用型工商管理中高級專門人才。
就業及深造方向:畢業生可在各級經濟綜合管理部門或行業管理部門,各類工商企業、事務所及其他類型的咨詢服務等中介,銀行、證券公司等各類金融機構從事工作。繼續深造可攻讀工商管理、經濟管理、金融學等學科專業碩士研究生,亦可跨專業報考管理學等學科專業碩士研究生。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
學 制:本科四年制
授予學位:管理學學士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掌握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具有創新精神和較強的信息系統開發設計能力和信息資源管理能力,具有較強的信息項目的組織、信息安全的維護和信息系統的運行管理能力的高級應用型人才。
就業及深造方向:畢業生可在企業、政府及事業單位等部門從事信息系統設計或信息資源管理等工作。繼續深造可攻讀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專業碩士研究生,亦可跨專業報考經濟學、管理學等學科專業碩士研究生。

❾ 福建工程學院的歷史沿革

學校於2002年經教育部批准,由原福建建築高等專科學校與原福建職業技術學院合並組建而成。辦學歷史溯源於1896年清末著名鄉賢名士陳璧、孫葆瑨、力鈞,著名閩紳林紓、末代帝師陳寶琛創辦的「蒼霞精舍」,解放前為享有盛譽的「福建高工」。辦學以來,已培養了15萬多名面向基層一線的應用型人才,校友遍及海內外,在建築、機械、電子電氣等各行業做出不凡貢獻,素有福建「建築業的黃埔軍校」、「機電工程師的搖籃」美譽。
清末民國時期
1896年,林紓、陳寶琛、陳璧等人在福州南台蒼霞洲林紓舊居(今福州市台江區蒼霞洲46號)創設「蒼霞精舍」,光緒二十四年,遷至烏山麓蒙泉山館,改名紳設中西學堂。光緒三十三年(1907),改為蒼霞中學堂,設鐵路、電報等科。光緒三十四年(1908),遷至南台橫山鋪(吉祥山),鐵路科改為土木科。宣統元年(1909)改為福建官立中等工業學堂,1914年改名福建公立專門工業學校,1927年改名福建省立第一高級中學分校,1929年改名福建省立福州理工中學。
高工時期
1933年8月,工科改為福建省立福州工業職業學校,理科改為省立高級中學,兩校合用校舍。1935年高級中學停辦。1938年2月遷往長汀,8月龍溪工業職業學校並入,改名福建省立高級工業職業學校(簡稱「高工」)。1940年1月,土木、建築兩科並到南平,1942年1月學校改名福建省立福州高級工業職業學校。1945年11月,學校遷至福州水部(東水路)。1952年9月改名福建省福州工業學校。
建專時期
1953年7月,分土木科設福州建築工程學校,遷蓋山區霞湖。1956年1月,改名福州城市建設工程學校,隸屬於國家城市建設總局。1958年,學校由福建省建設廳主管,改名福州建築工程專科學校。1960年升格為福建建築工程學院。1963年學院停辦,保留中專。1969年底(文革期間),學校再次停辦。1974年7月學校復辦,建校於今福州市倉山區長安路89號。1980年,經教育部審定為全國重點中等專業學校。1994年更名為福建建築工程專科學校,是福建省唯一一所獨立設置的土建類高等專科學校。
福建職業技術學院
1985年3月,中華職教社福建分社和福建省機械工業廳聯合創辦福建中華職業專科學校,校址位於福州市福馬路浦東。1986年改稱福建中華職業大學。2000年,福建中華職業大學與福建高級工業專門學校合並組建福建職業技術學院,有鱔溪校區和浦東校區,校訓「敬業樂群」。
2000年福建中華職業大學、福建高級工業學校合並組建福建職業技術學院。
(圖冊《福建工程學院》資料來源,圖冊《工院校園風光》來源於官網 ) 學校教育人才從應用科研出發,成績突出,在福建省眾多本科大學中獨樹一幟,連續五年就業率和初次簽約率均在96%以上,位居福建省高校前列,與省審計廳、住建廳、人防辦、消防總隊等聯合培養急需人才,與省電子集團、交通集團、能源集團等龍頭產業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專業強,教學優。畢業生深受社會各界和用人單位歡迎。
辦學成績突出,學術交流頻繁,獲批國家留學金委「國際學術互認課程項目」和「國家公派優秀本科生國際交流項目」。
據人民網報道,<2015中國大學畢業生質量排行榜>福建工程學院畢業生質量排列全國263名,福建省第7位。
(圖冊資料來源於福建工程學院新校區建設辦公室 )
國家級特色專業3個
土木工程、工程造價、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國家級精品課程3門
建築工程計量、建築施工技術 等
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3個
與福耀玻璃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龍工(福建)機械有限公司、新奧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建設3個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
教育部首批國家級卓越工程師計劃
材料科學與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車輛工程、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省級重點學科9個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材料加工工程、岩土工程、結構工程、機械電子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車輛工程、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環境工程
省級特色專業10個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土木工程、工程造價、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城市規劃、工業工程、建築學、勘查技術與工程
省級本科高校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名單16個
土木工程、工程造價、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建築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建築學、車輛工程、電子信息工程、物流管理、通信工程、通信工程(國脈信息學院)、軟體工程、工商管理、廣告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3個
省級精品課程35門 福建工程學院省級以上(含省級)精品課程一覽表序號 課程名稱 級別 負責人 1 建築工程計量 國家精品課程 劉元芳 2 建築施工技術 國家精品課程 蔡雪峰 3 建築設計 省級精品課程 李積權 4 測量學 省級精品課程 餘明 5 工程招投標與合同管理 省級精品課程 陳雲川 6 電器控制與PLC技術 省級精品課程 李建興 7 電力電子技術 省級精品課程 黃家善 8 工程項目管理 省級精品課程 陳群 9 建築結構 省級精品課程 張建勛 10 基礎會計 省級精品課程 梁水源 11 建築裝飾構造 省級精品課程 曾曉紅 12 塑料成型工藝與模具設計 省級精品課程 范有發 13 工程經濟學 省級精品課程 劉國買 14 材料科學與工程基礎 省級精品課程 陳文哲 15 土木工程施工技術 省級精品課程 蔡雪峰 16 土力學 省級精品課程 張建勛 17 固體廢物處理處置與資源化工程 省級精品課程 劉心中 18 微觀經濟學 省級精品課程 李永蒼 19 電路 省級精品課程 胡馳 20 燃氣輸配工程 省級精品課程 侯根富 21 城市規劃原理 省級精品課程 林從華 22 建築工程計量與計價 省級精品課程 劉元芳 23 機械製造裝備設計 省級精品課程 江吉彬 24 管理信息系統 省級精品課程 吳少雄 25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 省級精品課程 許麗平 26 CAD/CAM技術 省級精品課程 江吉彬 27 模具製造技術 省級精品課程 陳鼎寧 28 高等代數 省級精品課程 唐曉文 29 婚姻與繼承法學 省級精品課程 官玉琴 30 綜合英語 省級精品課程 牛勵強 31 財務管理 省級精品課程 梁水源 32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省級精品課程 楊偉才 33 畫法幾何與工程制圖 省級精品課程立項 孫群 34 房屋建築學 省級精品課程立項 劉丹 35 管理學原理 省級精品課程立項 羅輯 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5個
機電工程實驗中心、電子電氣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土木工程綜合實踐中心、環境科學與工程實踐教學示範中心、計算機實驗教學中心等5個 一級學科碩士點3個
交通運輸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土木工程
一級學科碩士點支撐2個
機械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
二級學科碩士點13個
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載運工具運用工程、橋梁與隧道工程、岩土工程、市政工程、

結構工程、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材料物理與化學、材料學、材料加工工程
專業碩士點3個工程碩士(機械工程領域、電氣工程領域)、工程管理
專業碩士合作與交流
與國內外知名院校有著良好的學術交流,福建工程學院是第一所與同濟大學合作培養工程碩士的高等院校,研究生班由同濟大學派遣以教授博導為主的教師團到校授課,學生完成課程學習並通過論文答辯者由同濟大學授予工程碩士學位,頒發由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統一印製的工程碩士學位證書。同濟大學研究生院願意派出骨幹教師進行交流合作。
與福州大學、華僑大學等簽署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簽訂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的合作協議。 與底特律大學合作舉辦0.5+1碩士項目,開設專業:財務經濟學碩士,機械工程碩士,計算機信息系統碩士。 (圖片資料來源 ) 機構設置 福建工程學院管理機構列表黨委辦公室 校長辦公室 紀委辦·監審處 組織部 、黨校 宣傳部(文明辦) 統戰部 保衛處(武裝部) 機關黨總支 團委 工會 教務處 科研處(學科建設辦公室) 學生工作部(處) 人事處 計劃財務處 資產管理處 後勤管理處 基建處 發展規劃辦公室(高等教育發展研究中心) 國際交流處(港澳台辦公室) 產學研辦公室 校友會 產業管理處 資料來自於官網 福建工程學院教學實踐中心現代教育技術中心 機械工程實踐中心 電子工程實踐中心 建築工程實踐中心 資料來自於官網 福建工程學院教學示範中心電子電氣實驗教學中心 機電工程實驗中心 環境科學與工程實驗教學中心 土木工程綜合實踐中心 計算機實驗中心 資料來自於官網 新校區圖書館 福建工程學院圖書館(新校區圖書館)面積超30000平方米,總投資1.6億元,高72米,是福州大學城最高的建築物,也是福建工程學院的標志性建築,於2012年10月8日投入使用。圖書館以讀者第一,服務育人為宗旨,堅持以人為本和藏、借、閱一體的管理理念,加強自動化、數字化、網路化建設,朝著建設一流的同類高校圖書館的目標努力。
(圖冊資料來源於福建工程學院新校區建設辦公室 ) 就業指導中心 福建工程學院大學生就業創業指導中心是福建工程學院學生工作部(處)下屬職能機構,是學校專職負責學生就業工作的窗口部門,中心於2010年5月被共青團福建省委授予第七屆「福建省五四青年獎章(集體獎)」榮譽稱號。
中心以「服務學生、服務學校、服務社會」為宗旨,代表學校對畢業生就業行使教育、管理、指導和服務的職能,並為用人單位招聘畢業生提供相應的服務,中心以促進畢業生充分就業,提升就業層次為中心,以開展職業生涯規劃輔導、就業指導與創業指導為重心,以開拓就業市場為導向,以信息化建設為依託,強調學生培養質量,提升畢業生就業的綜合競爭力。在校黨委的正確領導下,中心將不斷完善教育、管理和服務體系,積極開拓就業市場,加大就業指導力度,強化就業服務意識,努力為廣大畢業生和用人單位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
位置:福州市閩侯大學城學府南路3號福建工程學院大學生就業創業指導中心 (圖片資料來源於福建工程學院蒼霞人才網 ) 學校服務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需要,不斷加強學科建設和科研工作,產學合作緊密。於2012年通過國家科學技術發明獎二等獎專家審批,獲得省內唯一獎項,實現了學校在科學研究上的重大突破。並承辦了中國機械工程學會2012年學術年會,主辦了第三屆製造科學與工程國際學術會議等一系列大型國家級學術會議,在科研產業的發展上取得重大突破。
與300多家企事業單位、科研院所等簽訂產學研合作協議,與中國移動通信集團福建有限公司、福建省汽車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中鐵隧道裝備製造有限公司、福建省南平鋁業有限公司等多家著名企業簽署了校企戰略合作協議書,與GE公司、西門子公司等國內外知名企業建立了一批先進的實驗室。近年來,該校獲得國家級、省部級等各類科研項目1000餘項,經費達1.7億元。
省級重點實驗室4個
汽車電子與電驅動技術實驗室、福建省數字化裝備重點實驗室、福建省新材料制備與成形技術重點實驗室、福建省土木工程新技術與信息化重點實驗室
省級科研機構14個
福建省汽車電子與電驅動技術重點實驗室、福建省新能源汽車控制系統技術開發基地等14個
省教育改革試點項目8項
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3個
福建綠色節能環境材料工程中心、建築類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等13個
校級科研機構32個
福建工程學院企業管理研究所等32個
省部級高等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20項)、國家級質量工程項目(5個)、省級質量工程項目(52個)、「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12部)、「十二五」國家級規劃教材(4部)
校辦企業14家
同時,學校與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GE公司、西門子公司、中鐵隧道裝備製造有限公司等300多家企事業單位、科研院所等簽訂產學研合作協議。
省部級科技創新平台15個 福建工程學院省部級科技創新平台序號 名稱 批准部門 批准時間 1 福建工程學院先進製造生產力促進中心 福建省科技廳 2002 2 福建省模具技術開發基地 福建省經貿委 2003 3 汽車關鍵零部件試驗平台 福建省科技廳 2007 4 福建省汽車電子與電驅動技術重點實驗室 福建省科技廳 2008 5 福建省高校材料制備及成形技術重點實驗室 福建省教育廳 2008 6 福建省高校綠色節能環境材料工程研究中心 福建省教育廳 2008 7 福建省新能源汽車控制系統技術開發基地 福建省經貿委 2009 8 福建省模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福建省科技廳 2009 9 福建省高校閩台合作土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福建省教育廳 2010 10 福建省高校工業自動化工程研究中心 福建省教育廳 2010 11 福建省機床行業技術創新公共服務平台 福建省經貿委 2011 12 福建省知識產權研究院 福建省知識產權局 2012 13 福建省數字化裝備重點實驗室 福建省科技廳 2012 14 福建省新材料制備與成形技術重點實驗室 福建省科技廳 2013 15 福建省土木工程新技術與信息化重點實驗室 福建省科技廳 2013 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2013年1月18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的2012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福建工程學院和福耀玻璃工業集團股份公司共同完成的科技成果「汽車玻璃深加工的關鍵製造技術及應用」榮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陳文哲教授(福建工程學院副校長)科研團隊榮獲2012年度國家技術發明獎,是福建工程學院辦學歷史上取得的最高科技獎項,是新世紀以來福建省第4所獲得「國家三大獎」的高校,是福建省新建本科院校中唯一取得國家級科技獎項的學校。 科研現狀 學校不斷加強學科建設和科研工作,產學合作緊密:截止2012年10月有省重點實驗室、省工程研究中心等14個省部級科技創新平台,科研機構31個,校辦企業14個。與300多家企事業單位、科研院所等簽訂產學研合作協議,與中國移動通信集團福建有限公司、福建省汽車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中鐵隧道裝備製造有限公司、福建省南平鋁業有限公司等多家著名企業簽署了校企戰略合作協議書,與GE公司、西門子公司等國內外知名企業建立了一批先進的實驗室。主持省級以上科技重大專項7項,獲得福建省科學技術一等獎和福建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11項。 科研項目與成果 據官網顯示,學校獲得國家級、省部級等各類科研項目1000餘項,經費達1.2億元。獲得福建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和福建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等共6項。發表學術論文2878篇,其中被SCI、EI、ISTP收錄論文306篇次。出版學術著作118部。申請專利138件。 科研定位與特色 面向福建省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面向地方歷史文化遺產和資源的利用與開發,加強應用研究和技術開發,重視基礎研究與成果轉化。主要從事「三新」研究與「四技」開發,有較強的技術創新能力。

❿ 福建工程學院鱔溪校區怎麼樣到底

福建工程學院鱔溪校區好在:

1、師資隊伍結構合理:有教職工1891人,專任教師1242人,其中高級職稱549人,中國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中國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人選等3人,享受中國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2人,入選福建省「百人計劃」等各類省級人才項目11人。

2、教學建設齊全:佔地面積136.88公頃,校舍建築面積65.78萬平方米,有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國家級虛擬模擬實驗教學中心1個、省級實踐教學基地項目5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4個、省級教師教學發展中心1個。

3、對外交流頻繁:與英國華威大學,美國德克薩斯理工大學、新澤西理工大學、北亞利桑那大學、鮑爾州立大學,德國奧斯納布呂克應用技術大學,俄羅斯國立科技大學,馬來亞大學,匈牙利布達佩斯技術與經濟大學,捷克奧斯特拉瓦技術大學等境外高校,建立了長期友好合作關系。

(10)福建工程學院資料庫實驗擴展閱讀:

福建工程學院鱔溪校區擁有1個福建省特色重點學科、5個福建省一級重點學科、9個福建省二級重點學科、3個學術學位一級學科碩士點、2個專業學位授權類別、2個專業學位授權領域。

國家級特色專業3個、國家級本科高校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個、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10個、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1項、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2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