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資料庫關系模型的主要優點有
兩種典型的GIS數據模型
1、拓撲關系數據模型
拓撲關系數據模型以拓撲關系為基礎組織和存儲各個幾何要素,其特點是以點、線、面間的拓撲連接關系為中心,它們的坐標存貯具有依賴關系。該模型的主要優點是數據結構緊湊,拓撲關系明晰,系統中預先存儲的拓撲關系可以有效提高系統在拓撲查詢和網路分析方面的效率,但也有不足:
對單個地理實體的操作效率不高。由於拓撲數據模型面向的是整個空間區域,強調的是各幾何要素之間的連接關系,在另一方面對具有完整、獨立意義的地理實體作為個體存在的事實沒有足夠的重視,因此增加、刪除、修改某一地理實體時,將會牽涉到一系列文件和關系資料庫表格,這樣不僅使程序管理工作變得復雜,而且會降低系統的執行效率。
難以表達復雜的地理實體。由於拓撲關系組織的要求,一個完整的簡單實體在拓撲關系模型中有時需要被分解為多個幾何要素(比如一條公路本是一個完整的實體,但為了記錄其拓撲鄰接信息,只有對其在與其它公路實體鄰接的地方進行分段,這樣一個完整的實體就被分成多個幾何要素。所有的實體都進行如此處理,所以我們說拓撲數據模型是面向整個區域、面向不被分割的幾何要素的,而不是面向用戶眼中的地理實體)。復雜地理實體由多個簡單實體組合而成,自然也常常被分解,拓撲數據模型的整體組織特性註定了它不可能有效地表達這一由多個獨立實體構成的有機集合體。
難以實現快速查詢和復雜的空間分析。由於在拓撲數據模型中,地理實體被分解為點、線、面基本幾何要素存儲在不同的文件和關系表中,因而凡涉及到獨立地理實體的操作、查詢和分析都將花費較多的CPU時間,在大區域的復雜空間分析方面表現尤為明顯。
局部更新困難,系統難於維護與擴充。由於地理空間的數據組織和存儲是以基本幾何要素(點、弧段和多邊形)為單元進行的,系統中存儲的復雜拓撲關系是GIS工作的數據基礎,當局部一些實體發生變動時,整層拓撲關系將不得不隨之重建,這樣的系統牽一發而動全身,在維護和擴充方面需要更多的精力,並且容易出錯。
值得說明的是,拓撲關系數據模型也能以面向對象的方式實現,但此時面向的對象是不被其它要素從中間分割的幾何要素,往往是一個獨立地理實體的一部分,而不是一個完整的、獨立的地理實體。這一點是拓撲關系數據模型與下一節面向實體數據模型本質不同的重要表現之一。
2、面向實體的數據模型
里稱為「面向實體」,是為了強調這種數據模型是以單個空間地理實體為數據組織和存儲的基本單位的。
與上述拓撲模型相反,該模型以獨立、完整、具有地理意義的實體為基本單位對地理空間進行表達。在具體組織和存儲時,可將實體的坐標數據和屬性數據(如建立了部分拓撲,拓撲關系也放在表中保存)分別存放在文件系統和關系資料庫中,也可以將二者統一存放在關系資料庫中(可以將坐標數據和屬性數據放在同一個表中,也可以將二者分成兩個表,ESRI公司SDE的存貯模式是分成四個表格,它還增加了一個Layers表和一個空間索引表。Layers表位於伺服器端,用於層的管理和維護;空間索引表(伺服器端)採用網格索引,用於實體的快速搜索)。
面向實體的數據模型在具體實現時採用的是完全面向對象的軟體開發方法,每個對象(獨立的地理實體)不僅具有自己獨立的屬性(含坐標數據),而且具有自己的行為(操作),能夠自己完成一些操作。雖然面向實體的數據模型在內部組織上可以按照拓撲關系進行,但是作者這里所說的模型強調對象的坐標存貯之間(尤其是面與線的坐標存貯)不具有依賴關系,這是它與拓撲關系模型的本質不同點。該模型能夠很好地克服拓撲關系數據模型的幾個缺點,具有實體管理、修改方便,查詢檢索、空間分析容易的優點,更重要的是它能夠方便地構造用戶需要的任何復雜地理實體,而且這種模式符合人們看待客觀世界的思維習慣,便於用戶理解和接受。同時,面向實體的數據模型自然地具有系統維護和擴充方便的優點。
這種模型是當今流行GIS軟體採用的最新數據模型,但也有一些缺點:
拓撲關系需臨時構建。由於面向實體的數據模型是以地理實體為中心的,並未以拓撲關系為基礎組織、存儲地理實體,表達地理空間,因此拓撲關系並不是一開始就存在,而是在需要時才臨時導出各種拓撲關系,這需要消耗一定的系統資源。也許有觀點認為,以實體為單位組織數據時,也可以將拓撲關系一開始就保存在實體的屬性表中,拓撲關系並不一定是臨時構建出來的。但仔細分析便可發現,這種方案對由多個幾何要素組成的實體(如一條組成要素不同的河流)不可行,因為拓撲關系不能有效准確地記錄。實際上這種方案只對由一個幾何要素組成的實體適用,但其本質上仍是拓撲關系數據模型,其缺點表徵與上面2.1節描述的完全相同,因而不是真正的面向實體數據模型。
動態分段、網路分析效率降低。在結點---弧段---多邊形拓撲關系鏈中,顯式的拓撲表有四個:結點---弧段表,弧段---結點表,弧段---多邊形表和多邊形---弧段表。有了這四個關系表,我們就能直接查找任意結點、弧段和多邊形的拓撲屬性,便於進行動態分段和網路分析等其它與拓撲關系有關的拓撲分析,基於拓撲數據模型的GIS可以很方便地做到這一點。但由於將四個拓撲表全部存貯會使系統的空間開銷成倍增大,因此一些軟體只存貯其中2個(如早期的System 9版本)或將弧段—結點、弧段—多邊形表合二為一(Arc/Info 8.0以前版本),被隱含的表可由顯示存在的表導出。即便這樣,基於拓撲數據模型的GIS在涉及拓撲關系的查詢和分析上仍然有較高的效率,而面向實體的數據模型由於要根據需要臨時構建拓撲關系,自然會使拓撲查詢和分析的效率降低。當然構建好的拓撲關系可存放起來,供以後使用。
實體間的公共點和公共邊重復存貯。由於面向實體的數據模型是以地理實體為基本單位進行數據組織和空間表達的,對每一個地理實體都進行完整存貯(存貯到點一級),在存貯坐標時是各對象獨立存貯,不再依賴其它對象,那麼就必然會導致實體間共有的公共點和公共邊重復存貯。
難以將管理、分析和處理定位到幾何要素一級。幾何要素是指點、弧段和多邊形等簡單圖形,有時構成同一實體的各個幾何要素之屬性差別較大(例如組成一塊宗地的各邊之面積不一樣,某一交通閉合環路的組成道路類型不一樣等),需要在地理實體的下一級---幾何要素一級上進行處理,拓撲數據模型可以直接進行處理,而面向實體的數據模型則需要首先對相關地理實體進行定位、分解,因而降低系統在這方面的性能。從本質上分析,我們不難得到,由於該種模型認為組成同一實體的幾何要素之屬性相同,因而忽略了幾何要素間的屬性差異,從而導致在系統存貯和處理機制上難以定位到幾何要素一級。
難以實現跨圖層的拓撲查詢和分析。如果這個問題放在拓撲關系模型中,則比較容易解決,因為各個要素的鄰接要素已事先存在,不僅已經是分層的,而且具有實際的地理屬性,因此只要順藤摸瓜查找鄰接要素並取得其地理屬性即可。但對於面向實體的數據模型,則不能有效地解決,因為臨時生成拓撲關系時其中的幾何要素一般屬於同一層,不可能自動生成跨圖層的地理屬性,必須做進一步的處理方才有可能解決。顯然,這種方法的效率不高。
Ⅱ 簡述使用資料庫應用系統的優勢
1、讀取和查詢都十分方便
傳統的關系型資料庫採用表格的儲存方式, 數據以行和列的方式進行存儲,要讀取和查詢都十分方便。而非關系型數據不適合這樣的表格存儲方式,通常以數據集的方式,大量的數據集中存儲在一起,類似於鍵值對、圖結構或者文檔。
2、存儲結構穩定
關系型資料庫按照結構化的方法存儲數據, 每個數據表都必須對各個欄位定義好(也就是先定義好表的結構),再根據表的結構存入數據,這樣做的好處就是由於數據的形式和內容在存入數據之前就已經定義好了,所以整個數據表的可靠性和穩定性都比較高。
3、存儲規范
關系型資料庫為了避免重復、規范化數據以及充分利用好存儲空間,把數據按照最小關系表的形式進行存儲,這樣數據管理的就可以變得很清晰、一目瞭然,當然這主要是一張數據表的情況。
如果是多張表情況就不一樣了,由於數據涉及到多張數據表,數據表之間存在著復雜的關系,隨著數據表數量的增加,數據管理會越來越復雜。而Nosql資料庫的數據存儲方式是用平面數據集的方式集中存放,雖然會存在數據被重復存儲,從而造成存儲空間被浪費的問題。
4、存儲資源
NoSQL資料庫由於使用的是數據集的存儲方式,它的存儲方式一定是分布式的,它可以採用橫向的方式來開展資料庫,也就是可以添加更多資料庫伺服器到資源池,然後由這些增加的伺服器來負擔數據量增加的開銷。
5、實現了數據共享
數據共享包含所有用戶可同時存取資料庫中的數據,也包括用戶可以用各種方式通過介面使用資料庫,並提供數據共享。
6、減少了數據的冗餘度
同文件系統相比,由於資料庫實現了數據共享,從而避免了用戶各自建立應用文件。減少了大量重復數據,減少了數據冗餘,維護了數據的一致性。
Ⅲ 資料庫關系模型有哪些優缺點
關系模型資料庫的優點:
1、關系模型和格式化模型不同,它是簡歷在嚴格的數學概念的基礎上的。
2、關系模型的概念單一。無論實體還是實體之間的聯系都用關系來表示。對資料庫的檢索和更新結果也是關系(即表)。所以其數據結構簡單、清晰,用戶易懂易用。
3、關系模型的存取路徑對用戶透明,從而具有更高的數據獨立性、更好的安全保密性,也簡化了程序員的工作和資料庫開發建立的工作。
關系模型資料庫的缺點:
1、由於存取路徑島嶼用戶是隱蔽的,查詢效率往往不如格式化數據模型。
2、為了提高性能,資料庫管理系統必須到用戶的查詢請求進行優化,因此增加了開發資料庫管理系統的難度。
(3)關系資料庫的優勢介紹擴展閱讀:
其他資料庫的優缺點:
層次資料庫的優點:
1、數據結構比較簡單清晰。
2、層次資料庫的查詢效率高。因為層次模型中記錄之間的聯系用有向邊表示,這種練習在DBMS中常常用指針來實現,因此這種練習也就是記錄之間的存取路徑。當葯存取某個節點的記錄值,DBMS就沿著這一條路徑很快找到該記錄值,所以層次資料庫的性能優於關系資料庫,不低於網狀資料庫。
3、層次數據模型提供了良好的完整性支持。
層次資料庫的缺點:
1、現實世界中很多聯系都是非層次性的。
2、對插入和產出操作的限制比較多,因此應用程序的編寫比較復雜、
3、由於結構嚴密,層次命令趨於程序化。
Ⅳ 關系資料庫有什麼優點呢
操作方便,
通過應用程序和後台聯結,方便了用戶的對數據的操作,特別是沒有編程基礎的人
易於維護
豐富的完整性:實體完整性、參照完整性和用戶定義的完整性,大大降低了數據的冗餘,和數據不一致的概率
便於訪問數據
提供了諸如視圖,存儲過程,觸發器,索引等對象,
更安全,更快捷
許可權的分配,使其較以往的資料庫在安全性上要高的多,
Ⅳ 關系資料庫的介紹
關系資料庫,是建立在關系資料庫模型基礎上的資料庫,藉助於集合代數等概念和方法來處理資料庫中的數據,同時也是一個被組織成一組擁有正式描述性的表格,該形式的表格作用的實質是裝載著數據項的特殊收集體,這些表格中的數據能以許多不同的方式被存取或重新召集而不需要重新組織資料庫表格。關系資料庫的定義造成元數據的一張表格或造成表格、列、范圍和約束的正式描述。每個表格(有時被稱為一個關系)包含用列表示的一個或更多的數據種類。 每行包含一個唯一的數據實體,這些數據是被列定義的種類。當創造一個關系資料庫的時候,你能定義數據列的可能值的范圍和可能應用於那個數據值的進一步約束。而SQL語言是標准用戶和應用程序到關系資料庫的介面。其優勢是容易擴充,且在最初的資料庫創造之後,一個新的數據種類能被添加而不需要修改所有的現有應用軟體。目前主流的關系資料庫有oracle、db2、sqlserver、sybase、mysql等。
Ⅵ 使用資料庫系統有什麼好處
一、關系資料庫系統的優點
a.靈活性和建庫的簡單性:從軟體開發的前景來看,用戶與關系資料庫編程之間的介面是靈活與友好的。目前在多數RDDMS產品中使用標准查詢語言SQL,允許用戶幾乎毫無差別地從一個產品到另一個產品存取信息。與關系資料庫介面的應用軟體具有相似的程序訪問機制,提供大量標準的數據存取方法。
b.結構簡單:從數據建模的前景看,關系資料庫具有相當簡單的結構(元組),可為用戶或程序提供多個復雜的視圖。資料庫設計和規范化過程也簡單易行和易於理解。由於關系資料庫的強有力的、多方面的功能,已經有效地支持許多資料庫納應用。
二、關系資料庫系統的缺點
a.數據類型表達能力差:從下一代應用軟體的發展角度來看,關系資料庫的根本缺陷在於缺乏直接構造與這些應用有關的信息的類型表達能力,缺乏這種能力將產生以下有害的影響,例如:大多數RDBMS產品所採用的簡單類型在重構復雜數據的過程中將會出現性能問題;資料庫設計過程中的額外復雜性;RDBMS產品和編程語言在數據類型方面的不協調。
大多數現代的RDBMS產品已成熟地用於商務和財政方面,而這些領域不要求很高和很復雜的數據模型。雖然這些產品多多少少克服了一些以上所述的缺點,但從理論上看關系數據模型不直接支持復雜的數據類型,這是由於第一範式的要求,所有的數據必須轉換為簡單的類型,如整數、實數、雙精度數和字元串。
對於工程應用來說,這種不能支持復雜數據類型的典型結果就是需要額外地分解數據結構工作,這些被分解的結構不能直接表示應用數據,且從基本成分重構時也非常繁瑣和費時間。
b.復雜查詢功能差:關系資料庫系統的某些優點也同時是它的不足之處。雖然SQL語言為數據查詢提供了很好的定義方法,但當用於復雜信息的查詢時可能是非常繁瑣的。此外,在工程應用時規范化的過程通常會產生大量的簡單表。在這種環境下由存取信息產生的查詢必須處理大量的表和復雜的碼聯系以及連接運算。
除非這些查詢以固定的例行程序方式提供,否則用戶就必須對SQL非常熟悉,以便適當地瀏覽資料庫,查出所需的信息。然而,一旦查詢方式按固定例行程序方式進行,用戶最終就進行應用軟體的常規維護。但應用或人機介面軟體的變化又可能要求經常修改例行的查詢,資料庫結構的變化也可能導致例行查詢程序以及應用或人機介面軟體的失效。由於這些原因,關系資料庫系統的維護開銷可能是很大的。
由於關系資料庫不能提供足夠的構造能力及性能方面的原因,在進行較復雜的資料庫設計過程中,不可能將許多工程問題直接分解成一些簡單的部分。由於缺乏直接指針存取方法,所以查詢有關的信息需要花費時間。
c.支持長事務能力差;由於RDBMS記錄鎖機制的顆粒度限制,對於支持多種記錄類型的大段數據的登記和檢查來說,簡單的記錄級的鎖機制是不夠的,但基於鍵值關系的較復雜的鎖機制來說卻很難推廣也難以實現。
d.環境應變能力差:在要求系統頻繁改變的環境下,關系系統的成本高且修改困難。在工程應用中支持"模式演變"(schema evolution)的功能是很重要的,而RDBMS不容易支持這種功能。另外,關系資料庫和編程語言所提供的數據類型的不一致,使得從一個環境轉換到另一個環境時需要多至30%的附加代碼。
三、面向對象資料庫系統的優點
a.能有效地表達客觀世界和有效地查詢信息:面向對象方法綜合了在關系資料庫中發展的全部工程原理、系統分析、軟體工程和專家系統領域的內容。面向對象的方法符合一般人的思維規律、即將現實世界分解成明確的對象,這些對象具有屬性和行為。系統設計人員用ODBMS創建的計算機模型能更直接反映客觀世界,最終用戶不管是否是計算機專業人員,都可以通過這些模型理解和評述資料庫系統。
工程中的一些問題對關系資料庫來說顯得太復雜,不採取面向對象的方法很難實現。從構造復雜數據的前景看,信息不再需要手工地分解為細小的單元。ODBMS擴展了面向對象的編程環境,該環境可以支持高度復雜數據結構的直接建模。
b.可維護性好:在耦合性和內聚性方面,面向對象資料庫的性能尤為突出。這使得資料庫設計者可在盡可能少影響現存代碼和數據的條件下修改資料庫結構,在發現有不能適合原始模型的特殊情況下,能增加一些特殊的類來處理這些情況而不影響現存的數據。如果資料庫的基本模式或設計發生變化,為與模式變化保持一致,資料庫可以建立原對象的修改版本。這種先進的耦合性和內聚性也簡化了在異種硬體平台的網路上的分布式資料庫的運行。
c.能很好地解決"阻抗不匹配"(impedance mismatch)問題。面向對象資料庫還解決了一個關系資料庫運行中的典型問題:應用程序語言與資料庫管理系統對數據類型支持的不一致問題,這一問題通常稱之為阻抗不匹配問題。
四、面向對象資料庫系統的缺點
a.技術還不成熟。面向對象資料庫技術的根本缺點是這項技術還不成熟,還不廣為人知。與許多新技術一樣,風險就在於應用。從事面向對象資料庫產品和編程環境的銷售活動的公司還不令人信服,因為這些公司的歷史還相當短暫,就該十幾年前關系資料庫的情況一樣。ODBMS如今還存在著標准化問題,由於缺乏標准化,許多不同的ODBMS之間不能通用。此外,是否修改SQL以適應面向對象的程序,還是用新的對象查詢語言來代替它,目前還沒有解決,這些因素表明隨著標准化的出現,ODBMS還會變化。
b.面向對象技術需要一定的訓練時間:有面向對象系統開發經驗的公司的專業人員認為,要成功地開發這種系統的關鍵是正規的訓練,訓練之所以重要是由於面向對象資料庫的開發是從關系資料庫和功能分解方法轉化而來的,人們還需要學習一套新的開發方法使之與現有技術相結合。此外,面向對象系統開發的有關原理才剛開始具有雛形,還需一段時間在可靠性、成本等方面令人可接受。
c.理論還需完善:從正規的計算機科學方面看,還需要設計出堅實的演算或理論方法來支持ODBMS的產品。此外,既不存在一套資料庫設計方法學,也沒有關於面向對象分析的一套清晰的概念模型,怎樣設計獨立於物理存儲的信息還不明確。
面向對象資料庫和關系資料庫系統之間的爭論不同於70年代關系資料庫和網狀資料庫的爭論,那時的爭論是在同一主要領域(即商業事務應用)中究竟是誰代替誰的問題。現在是肯定關系資料庫系統基本適合商業事務處理的前提下,對非傳統的應用,特別是工程中的應用用面向對象資料庫來補充不足的問題。面向對象資料庫系統將成為下一代資料庫的典型代表,並和關系資料庫系統並存(而不是替代)。它將在不同的應用領域支持不同的應用需求。
Ⅶ 關系數據模型具有哪些優點
(1)關系模型與非關系模型不同,它有嚴格的數學理論根據。
(2)數據結構簡單、清晰,用戶易懂易用,不僅用關系描述實體,而且用關系描述實體間的聯系,此外,對數據的操作結果也是關系。(3)關系模型的存取路徑對用戶透明,從而具有更高的數據獨立性、更好的安全保密性,也簡化了程序員的工作和資料庫建立和開發的工作。
Ⅷ 什麼是關系資料庫 帶你深入了解關系資料庫
1、關系資料庫,是建立在關系資料庫模型基礎上的資料庫,藉助於集合代數等概念和方法來處理資料庫中的數據,同時也是一個被組織成一組擁有正式描述性的表格,該形式的表格作用的實質是裝載著數據項的特殊收集體,這些表格中的數據能以許多不同的方式被存取或重新召集而不需要重新組織資料庫表格。
2、關系資料庫的定義造成元數據的一張表格或造成表格、列、范圍和約束的正式描述。每個表格(有時被稱為一個關系)包含用列表示的一個或更多的數據種類。 每行包含一個唯一的數據實體,這些數據是被列定義的種類。
3、當創造一個關系資料庫的時候,你能定義數據列的可能值的范圍和可能應用於那個數據值的進一步約束。而SQL語言是標准用戶和應用程序到關系資料庫的介面。其優勢是容易擴充,且在最初的資料庫創造之後,一個新的數據種類能被添加而不需要修改所有的現有應用軟體。主流的關系資料庫有oracle、db2、sqlserver、sybase、mysql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