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數據倉庫 » 家庭保險如何配置及使用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家庭保險如何配置及使用

發布時間: 2022-11-06 10:50:12

⑴ 如何就可以為家庭配置保險該選擇什麼

想要給家庭配置保險要考慮的因素是非常多的,需要考慮清楚給誰買,具體買什麼險種。首先不管買什麼險種最好先買一份意外險,而意外險也可以根據保額和額度來進行判斷,選擇性價比最高的就可以。如果家裡是有老人的話可以選擇壽險,壽險的保險責任是非常簡單,保費低,但是保障也很高,對於經濟條件並不是特別好的人來說,是非常有必要配備的一個保險,而且壽險有些還會帶權責責任,雖然賠付門檻比較高,但是還是有一定作用的。

最後保險有非常多種的,在買保險時順序最好不要顛壞,要優先為自己和家裡人配備保險,保險的需求應該是在第1位,在買保險之前也要了解保險,考慮自己的預算。

⑵ 家庭如何配置保險

鏈接:

提取碼:d2q8

這里收納了20個課程的家庭保險,包括需要怎麼購買保險,買什麼保險,保險合同怎麼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⑶ 普通家庭應該如何配置保險呢

在中國,家庭人員買保險中,總感覺人情味太重:家庭收入主要來源的那個人,往往都是先幫家人買,最後幫自己買。如果自己直接給自己購買一份保險,給人的感覺就是:這人太自私,不顧家。

但從風險角度考慮,需要保險保障的人:大人--小孩--老人。

家庭的經濟支柱,是維持一個家庭基本正常運轉不可或缺的,經濟支柱倒下了,輕則節衣縮食,縮減開支,重則家破。

我們應該怎樣為家庭人員配置保險?

優先原則:家庭收入最高者第一,其次小孩,最後老人。

種類原則:社保/農村合作醫療第一,商業第二。

類別分類:意外/醫療第一,養老第二,理財第三。

次方法只是宏觀的一個配置計劃,最終的分配,還是需要根據自己家庭的實際情況分配,至於都買保險的金額,也需要遵循以下幾點:

不能對家庭生活造成影響;

不能感覺到明顯的經濟壓力;

購買金額最好不要超過家庭純收入的10%。

可能有些人會覺得,給優先給孩子購買,讓孩子未來有個保障才是最重要的。這種想法大錯特錯,雖說孩子是父母的掌中寶,但孩子抵禦風險的能力幾乎為零,換句話說:如果孩子出現了意外,這至少還是一個家。
無論從什麼角度,家庭收入最高者,才是最需要保險保障的人。給家庭經濟支柱買保險,就是給家庭買保險。

⑷ 家庭保障型保險怎麼買

家庭保障型保險怎麼買,可以根據家庭成員構成和家庭經濟能力來考慮。一般來說,家庭保險配置方案有個很實用簡單的定律,即雙十定律:

1、保障額度=10倍家庭年收入;

2、保費支出=不超過家庭年收入的10%。

家庭保障型保險配置順序可以先大人後小孩,先保障後理財。

任何一個家庭想要一個全面的保險保障,都少不了下面4種保險:重疾險、醫療險、意外險、和定壽.投保人可根據自身家庭情況進行搭配購買。

測一測你的抗風險指數,專家為你免費解讀!

⑸ 家庭怎麼合理配置保險

家庭配置保險的5個原則

先給大人買保險

與此相對的一個觀點就是“先給孩子買保險”,有這種想法並且這樣去做的人大有人在,據調查顯示,約有80-90%的家庭給孩子都買了保險,但是這些家庭中孩子的父母沒有買保險的佔了絕大多數。

父母往往這樣想,孩子沒有保護力,大人可以保護自己,所以給孩子上個保險;這些父母愛孩子的心可以理解,卻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點:父母才是孩子的保險!當大人在時,你怎麼給孩子呵護愛惜都不為過,可是孩子最大的風險就是父母出了意外,一旦真有這種情況,你想過你的孩子怎麼辦嗎?有多少孩子因為父母的突然離去而過著凄慘的童年呢……

當孩子突然之間失去了父母,她失去了所有的保障,因為在任何時候父母就是她的保障,作為孩子的父母,應該想到在兩人在的時候你能照顧好你的孩子,而當父母都不在的時候呢?所以給大人先上充足的壽險,是給家庭,給孩子的一份堅實的保障。

給家庭買保險原則之一:一定要先給大人買保險,因為大人是孩子的保險

先給家庭經濟支柱買保險

在與許多人打交道時經常有人這樣說:“我不需要保險,我的妻子孩子最需要保險”。這是很多男人們的想法,當代理人跟他們談起保險時,他們手一揮說:“我不需要保險,我有錢,就是買保險的話也是給我老婆、孩子買。”

這也是一個很普遍的'群體,他們一般是家庭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者,是家庭生活的維持者,很多人有著不錯的工作或事業上小有成就,在他們看來,他們是一家之主,能掙錢,而老婆、孩子是最需要保護的,所以買保險理所當然地要先給老婆孩子買。甚至當說起具體的保險種類諸如醫療健康險時他們也說:“我公司里有醫療保險,老婆孩子們沒多少保險,他們最需要保險。”

其實他們是把家庭的兩個強弱關系混淆了。從收入上來說他們是“強者”,但是從家庭的角度來說他們卻是家庭風險的一個軟肋。道理很明顯,既然是家庭收入的主要來源者,一旦發生風險對家庭的打擊最大,所以作為家庭的經濟支柱其實是最需要保護的。當這個經濟支柱發生意外或者重大疾病的風險時,家庭的主要收入來源就會中斷,就會降低生活質量,甚至導致家庭經濟崩潰。

對於一個家庭來說,保一家之經濟支柱就是在保一個家庭!而對於經濟支柱本身來說,你所承擔的責任就在於,你要給你的家人作好充分的准備,尤其是當你不能掙錢了的時候怎麼辦,而壽險就是給家人最好的一道生活安全屏障。如果把這個順序弄反了,你給所謂“最需要保險的人”所上的那些保險,在支柱出現風險後不僅沒有任何作用,還會成為家人沉重的負擔。

給家庭買保險原則之二:先給一家之經濟支柱買保險,保支柱就是保家庭!

先買意外險、健康險

很多人在與代理說起保險時都會問:“你那裡有什麼好保險?”通常他們所說的這種“好保險”指投資型的保險,而所說的那種“好”是指投資收益好的。這些人一般都有過投資的經歷,包括用股票、基金、債券、期貨等等種種投資方式,特別是當聽說有些投資型保險有穩定的收益時,飽受風險之苦的他們似乎對這種“新” 的投資理財方式寄予了極大的希望。

這正是分紅險在中國剛出現時就大受歡迎的原因。當很多人聽說保險也可以作為一種投資時,頓時亮了眼睛,而把保險最原始的那種保障功能拋到九宵雲外去了。直到現在,還有很多人對分紅險、投連險、萬能險情有獨鍾,再往下就是帶點儲蓄功能的教育險、養老險,而對健康型保險和壽險、意外險卻很少關注。

人生三大風險:意外、疾病和養老,最難預知和控制的就是意外和疾病,而保險的保障意義,在很大程度上就體現在這兩類保險上。但是很多人感覺這兩種保險的保費很多時候是一去不返,或者回來得很少,算不上是投資,或者說“很不劃算”,所以最具保障意義的保險一直以來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

科學的保險規劃,應該先從意外、健康險做起,有了這些最基本的保障,再去考慮其它的險種,也就是說如果沒有任何的商業保險,買保險一般應按下面的順序:

意外(壽險)→健康險(含重大疾病、醫療險)→教育險→養老險→分紅→投連→萬能

我們現在時興講理財,理財實際上分三步,第一步就是做好風險的轉移,即保險保障,這是一個根基。做好了保險保障之後才去做其它的消費安排和投資理財,沒有保險保障的投資如同空中樓閣,經不起風吹雨打。所以在險種的選擇上,先意外、健康,再教育、養老等其它險,才是科學的理財。

給家庭買保險原則之三:從險種上來說,先意外,再健康、教育、養老其它可選險種!

先保險在買房

“我現在要攢錢買房,等我買了房、車以後再買保險。”這是很多30歲左右還沒有房的一族對保險代理人常說的一句話,類似的說法還有“我現在沒有閑錢買保險”,在他們看來,保險是有錢人消費的。

而實際上,這種觀念是不正確的,保險並不是要等到你的生活達到小康甚至更好以後才需要的,保險是轉移風險的一種很好的手段,而風險並不是在你生活好了以後才出現。

如今,房、車、保險已成為新時代我們生活的“三大件”,這其中又數保險最重要,科學地理財,保險是應該在房車之前買的,人所共知,車不上保險不能上路,那為什麼買房之前要買保險呢?

如果在貸款買房後還沒有保險,是一件很不科學、很危險的事。相信現在很多剛買房一族已經感受到了其中的壓力,在買房之前過的是一種自由自在的生活,但在買房後壓力陡顯。為什麼?20年的房貸,意味著這二十年期間你的工作不能中斷,一旦由於意外、疾病中斷、工作中斷了收入,你的壓力將會更大。而誰也不能保證你在二十年期間不生病、不出任何意外。如果出現大的人身意外,比如身故或殘疾,收入永遠地中斷,那時如果沒有其它的辦法房子是要被收回的,那時受到最大傷害的還是你的家庭。

一般來說,你將要還多少的房貸,在還貸期間內你就要有多少的壽險。比如你的房貸是30萬,那麼你需要至少30萬元的定期或終身壽險,以此來防範還貸期間的人身風險。如果同時能買上健康險將健康保障做好就更好了。

給家庭買保險原則之四:買房之前一定要先買保險,保護的是你也是你的家庭!

年輕也要買保險

根據對各大城市已購買保險者的統計顯示,目前買保險的人群主要為30-45歲年齡段的,他們或給自己,或給家庭成員購買保險。而20-30歲年齡段的年輕人,包括還未獨立的在校大學生和已經走出社會工作時間不長的畢業生,他們選擇保險的則很少。他們認為,自己年輕,身體好,不會得什麼病,而感覺意外又離自己很遙遠,其它的險如養老等等離自己就更遠了,所以不需要保險。

可是重大疾病已越來越年輕化。20多年前,當我們聽說身邊有誰得了癌症時都會無比地驚訝,可是現在要是聽說一個2歲的孩子得了惡性腫瘤,你一定不會太驚奇,如今空氣污染、食品污染、環境污染、學生壓力太大等等眾多的原因已成重大疾病年輕化的誘因。身處於這樣的環境,我們在做好防範、保健的基礎上,還要做好萬一的打算,你不要期望到哪一天所有的天空都藍了,所有的食品都安全了,生活沒有壓力了,你要做的一個准備就是萬一罹患大病醫葯費從哪裡來?

風險好像總是那麼無情。可是如果等風險到來時再想起保險已經晚了,保險是未雨綢繆的一種科學規劃。

作為年輕人或者他們的父母,應該及早地樹立起這種風險意識,綜合起來,年輕人有這樣幾條理由要買保險:

1、意外。父母辛辛苦苦把孩子拉扯大,每一個孩子的身上都擔負著贍養父母的責任。

2、疾病。重大疾病險能化解關鍵時的大額醫療費風險。

3、科學規劃。可以預見,將來沒有保險寸步難行。那麼既然將來要上保險,不如現在上保險,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包括有收入和無收入的年輕人)。因為隨著年齡增長,保費增長,年輕時買保險更“劃算”。

⑹ 各類家庭如何配置保險保障

市面上的保險產品很多,不同的家庭在購買保險時候,配置的方案裡面的產品可能是不一樣的,沒有一個固定統一的方案,建議我們需要根據個人家庭的實際情況以及需求進行購買。不管是哪類人群,從保障層面出發,比較完善的配置可以這樣搭配:醫保、百萬住院醫療、重疾險、意外險、定期壽險。
醫保解決最基礎的醫療保障,百萬住院醫療解決醫保不能報銷的部分,重疾險用於大病後的各種費用,理賠金額不限用途,解決實際生活中用錢的問題,意外險基本解決意外導致的門診和住院費用或者因為意外引起傷殘,可以獲得傷殘金用於後續的生活開支,定期壽險保障身故責任,可以把因為身故帶來的風險轉移給保險公司。
家庭的成員裡面,有負債或者車貸房貸的情況,則需要附加上定期壽險,如果是兒童或者老人,可以不需要購買定期壽險,定期壽險一般是家庭經濟支持購買為主。

⑺ 家庭保險配置一覽表有哪些呢

一、常見保險類型
任何一個家庭想要一個全面的保險保障,都少不了下面4種保險:
重疾險?防範家庭成員罹患大病,造成巨額醫療費用支出的風險;
壽險?防範家庭頂樑柱身故,收入中斷,造成家庭成員生活質量下降,面臨子女教育、老人贍養、償債危機等問題的風險;
醫療險?補充醫保報銷有限、重疾險保額不足的風險,做到小病不花錢,大病不差錢。
意外險?解決意外醫療報銷、意外身故/全殘等收入損失問題。
二、夫妻二人保險配置
5件套:壽險+醫療險+重疾險+意外險+年金
組合理由:保障全,保額足。家庭的中堅力量,經濟來源,全方面最大限度覆蓋收入中斷風險。同時規劃好退休後的養老生活。(現在規劃還是10年後開始規劃,具體區別掃描二維碼跟我聊。)
關注重點:產品本身或者產品組合的保障責任是否接近360度無死角,兼顧性價比。
三、孩子保險配置
4件套:醫療險+重疾險+意外險+年金
組合理由:孩子活潑好動,免疫系統尚未發育完善,醫療+重疾+意外是基礎配置,同時規劃好他/她的必要支出,比如教育金,比如創業基金,再比如婚嫁金。這些必要支出在對應的時間就需要付出去,現在規劃鎖定未來。(目前有產品不僅可以做到資金安全,而且還存取靈活,收益也不低。掃二維碼,你懂的。)
關注重點:門診責任盡量涵蓋,意外險中的意外醫療條款要好,重疾定義是否友好,以及年金產品的現金價值。
四、老人保險配置
2件套:醫療險 or 防癌險 + 意外險 + 根據年齡和具體情況綜合考慮
組合理由:這里險種較少的原因有兩個,
第一:保險是保不確定的風險,而老人們所處的年齡段或多或少出現過一些身體狀況,也可能逐漸開始有一些慢性疾病,同時其他的風險也相應增加。
考慮到這種情況,比如普通的健康險產品就把首次投保年齡會限定在55-65周歲左右,也就是說如果年齡已經超過這個范圍了,保司認為風險過高,不接受投保了。
此時爸爸媽媽們能選擇的產品就少了,只能買到一些針對老年人設計的產品,比如防癌險。(所以保險要趁早買。)
第二:剛才提到的老年人出險的概率增加,保司會把相應的費率提高,所以即使有產品可買,也常常會出現保額和保費倒掛的現象。因此建議在配置基礎保障之後,將多餘的保費給老人存起來或者當「零花錢」給他們用,作為一個經濟上的補充。
關注重點:核保要求是否寬松 / 送葯等附加服務 / 服務的便捷性和可觸及性。


⑻ 預算有限的情況下,一家三口人,應該怎麼配置保險

開頭戳個重點:配置保險時,先給兩個大人買上,再考慮孩子的保障。


大人保障應該包含: 重疾險+意外險+百萬醫療險+定期壽險。

孩子需要: 重疾險+意外險+醫療險


重疾險: 疾病風險一旦發生,會產生一筆很大的醫療費用,因此 健康 險也是不可少的。從罹患大病,到治療休養,再到重返工作崗位,大概需要3到5年的時間,確診癌症等合同上約定的重疾,重疾險買50萬就賠50萬,既可以治病,又可以彌補收入損失,隨便我們怎麼花,可以確保了我們的生活品質不會下降。

孩子的重疾理賠金,還能補償大人的誤工費。


醫療險 :大人買百萬醫療,因為它保費低,保額高。幾百塊就能保幾百萬,通常是自費1萬以上就能報銷,可以配合醫保,覆蓋巨額的醫療費。

給孩子買小額醫療險,平時感冒發燒什麼的經常要跑醫院,買個小額醫療險幾百塊住院費也能用的上,很實用!


意外險 :意外風險無處不在,一旦發生意外就會給家庭帶來不小的麻煩和損失,因此首要考慮意意外險。由於大人是家庭經濟支柱,因此要先完善大人的安全保障,再給孩子買合適的意外險。意外傷殘和身故可能導致整個家庭的收入永久下降,意外險能有效的幫助家庭度過經濟難關,一般保一年的意外險只要幾百塊。

另外,通常含有意外醫療的報銷,平時摔傷、磕著碰著、貓抓狗咬去醫院,也能報,孩子也適用。


定期壽險 :家庭經濟支柱必備,家庭主力一旦身故了,房貸車貸、孩子的撫養費、老人的贍養費頓時就落在了另一半頭上,如果購買了定期壽險,就能規避這個風險。


小孩子不需要壽險,他們沒有負擔家庭責任,如果不幸身故,對家庭來說,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打擊,其實對家庭的經濟並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


人生各個階段,都面臨著重疾與意外的風險。如果恰至中年,已成家立業,還需多承擔一份家庭責任。

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一家三口也可以配置基礎的保險方案,下面分為幾種情況來看:

情景一:三口之家,家庭一共月入3000

假設遠先生已經成家,太太暫時並未工作,還有一個2歲的寶寶,家庭的唯一收入來源就是遠先生每個月3000的工資,且還有30萬的房貸。方案如下:

這樣的家庭是非常脆弱的,抗風險能力極差,一旦出事,極易崩塌。所以在極其有限的預算下, 首先考慮做好每一位家庭成員的基礎保障,保額剛好覆蓋風險,等到後續預算增加再及時補充。

如上圖,整個方案的年交保費4680元,不會給家庭造成太大的壓力。

遠先生作為家庭經濟支柱,我們為他配置了:

若是將來不幸患病,可以通過醫療險報銷醫療費用,另外通過重疾險再獲得30萬的保險金,彌補生病期間的收入損失及家庭支出;

若是不幸意外身故,意外險與壽險所獲賠的保險金,剛好可以覆蓋家庭面臨的債務,還可以給家人留下一筆錢,保障家人的生活。

遠太太雖不是經濟來源,但也是家庭的重要支撐,所以除了壽險,另外三個險種也盡量配齊了。

由於預算有限,重疾險換成了瑞泰瑞盈,費率對女性更為友好。30萬保額,只保重疾,選擇交到70歲,保到70歲,每年只需一千左右。

小蜜蜂超越版對於家庭主婦可投保的額度有限制,所以方案中的意外險換成了保障同樣優秀的大保鏢。

而2歲的寶寶,主要面臨的風險就是重疾和意外,所以給他配置了少兒重疾險中保障最全面的媽咪保貝,保30年,正好可以覆蓋孩子的成長期。以及一份一年期的意外險萌寶保。

情景二:雙收入家庭——四線城市「三口之家」

上述方案中, 家庭年交保費占家庭年收入的9.6%,一年所交保費9680元 ,可獲得以下保障:

丈夫和妻子,作為家庭經濟支柱,配置是一樣的:

如果夫妻雙方,有一方不幸罹患重疾 :50萬理賠金可以支付高額的醫療費用,還可以用來彌補未工作的收入損失,維持家庭的生活開銷等;另外,重疾的治療費用還可以通過醫療險來進行報銷。

如果夫妻雙方,有一方在60歲前不幸意外離世: 定壽會賠付50萬,由於這款產品是夫妻版,故剩下的保費不用交,保單依然有效;另外,意外險會賠付50萬,總共100萬留給家庭剩餘成員保障日常生活需求。

這個方案由於預算有限,所以還不能覆蓋70歲後的重疾風險,不過,正如遠慮君多次強調的,保險是個多次配置的過程,等事業和收入提升的時候,可以再配置一份保終身的重疾險。

孩子:不承擔家庭責任,故沒必要配置壽險

我們為 孩子配置了50萬保額的重疾險,保到70歲, 這款產品的亮點是對於18種少兒特定疾病額外賠50萬,對5種少兒罕見疾病額外賠100萬,基本可以覆蓋孩子未來30年以內的重疾風險。

情景三:單收入家庭——三口之家

上述方案中, 家庭年交保費占家庭年收入的8.5%,一年所交保費8568元, 可獲得以下保障:

這個家庭中,丈夫作為家庭唯一的經濟支柱,配置了 50萬的重疾險保到70歲+50萬的壽險保到60歲+200萬的1年期醫療險+50萬的1年期意外險。 一旦發生重疾或身故的風險,較高的保額足夠支撐家庭較長時間的家庭開銷。

妻子作為全職媽媽,雖然沒有收入,但是作為家庭重要運營支撐者,同樣 配置了50萬重疾、200 萬的醫療等保障 ,足夠抵禦一定的疾病風險。

兒子才3個月,時時刻刻都在媽媽的保護范圍之類,所以暫時沒必要配置意外險。但這個時期,寶寶的免疫系統尚未發育全面,所以給寶寶配置了 50萬的重疾和20萬的醫療保障 ,相比保終身的而言,性價比更高。

情景四:未成婚——三口之家

這個方案是專門為獨生子女、尚未結婚、上有父母的家庭配置的,目前國內像這樣的三口之家非常普遍。這要歸結到 社會 原因:生活壓力大、結婚意願降低。

今年的4月30日,民政部發布「2019年1季度各省 社會 服務統計數據」,2019年第一季度,全國結婚人數281.5萬對,同比下降6.7%。

像上述方案中, 家庭年交保費占家庭年收入的6.4%,一年所交保費6475元, 可獲得以下保障:

遠先生作為家庭的獨生子,承擔主要的家庭經濟責任,而父母已年老,且身體欠佳,故遠先生為標准配置「 重疾險+醫療險+意外險+定期壽險 」,以防自己罹患大病,給已無賺錢能力的父母造成嚴重的經濟負擔。

對父母而言,在55歲之後,由於年齡限制、身體有各種小毛病,導致很多險種不能投保。這里配置的是 300萬保額的防癌醫療險+50萬保額的意外險 ,總保費很低,但是可以防禦父母意外摔傷以及罹患惡性腫瘤的風險。為父母做好保障,也是為自己減輕負擔。

關於上述問題還有疑問,歡迎私信咨詢,有問必答~

之前我剛好回答過這個問題,不知道復制過來會不會減分啊?

-------------------------

首先保險分年齡段,不同年齡段購買的產品不一樣。我們大體分為兒童,青壯年,老人。

【首先兒童不需要購買壽險,只需要購買三種保險即可,重疾險、百萬醫療險、意外險。兒童生大病對家庭是個很大的負擔,特別是高發重疾比如白血病,所以重疾可以緩解除去醫保之外的家庭負擔。

百萬醫療險是實用於所有人群,它可以報銷你生病住院期間的大額支出。

意外險保障家庭不被突如其來的意外擊倒。

兒童的三項費用加起來一年1000元左右,推薦某付寶,重疾可以保到50萬30年。】

【其次是成人,即家裡的爸爸媽媽,也是家裡的經濟頂樑柱,不能倒,萬一倒了就有壽險理賠來保障接下來幾年家庭的經濟開支;

所以成人保險應該在兒童三個險種的基礎上增加壽險,壽險金額盡可能高一點,30-50萬,太低了沒有保障的意義】

【老年人,都有社保卡或者農保卡,能保證基本的看病醫療;

老年人壽險基本上不出售給他們了,但還是需要幾個保險來保障,百萬醫療險、防癌險、老年人意外險有這三個險種基本上可以說是很全了,但這三個險種都是一年一消費】

最好是全家人一起買,實在預算有限,優先配置大人的保險。

保障規劃思路是梳理家庭財務狀況,分析風險責任,量化保障缺口,計算保費預算、家庭成員分配和各險種保額。


配置險種


大人配置險種為: 壽險、重疾、醫療、意外


小孩配置險種為: 重疾、醫療、意外


根據家庭年收入情況,按保險黃金曲線比例進行計算,確定保費,再根據夫妻收入比例確定壽險保額分配比例。


各險種額度計算:


壽險額度缺口=房貸+車貸+孩子教育費用+生活開支+老人贍養費用-家庭流動資產


重疾額度缺口=50萬-15萬+1-3年年收入


醫療險選擇百萬醫療,最好選擇6年保證續保產品


意外險50萬起


如何控制費用

四大險種中,醫療和意外最容易選擇,一般各產品價格差異不大。主要考慮身體狀況來選擇產品。


壽險選擇定壽產品,不要考慮終身壽。


價格差異最大的就是重疾險。分為定期重疾、終身單次重疾、終身多次重疾。


優越性是多次大於單次,終身大於定期,但同樣的保費也是根據期限和次數遞增。


在家庭預算有限的情況下,可以通過選擇定期產品來降低保費,等以後經濟狀況好了再進行補充,保險本身就是一個根據家庭情況定期復檢、動態配置的過程。


配置原則

1、先大人後小孩;

2、不買返還型保險;

3、保障充足、性價比高、重在當下


預算有限的情況下,先解決看病的費用。三口都建議先配上社保。然後每人購買一份百萬醫療險。三個人的費用也就是1000元左右吧。然後夫妻二人可再配置一份定期壽險。保額50萬。2000元左右。

一家人配置保險能最大程度地減小家庭風險。到底怎麼配置呢?

建議不要搞得太復雜,以 健康 保障為主,少碰理財和返還,這樣遇到的坑,會少一大半!

大人的保障:重疾險、醫療險、意外險、壽險。

孩子:以重疾險、醫療險、意外險為主。

重疾險

保險合同中會明示保哪些病,一旦符合理賠,就會賠付一筆錢。

買消費型不用買儲蓄型,如果預算不夠,不用含身故責任。

買重疾險保額很重要,至少 30 萬起步,最好50 萬。

產品推薦

成人重疾險:超級瑪麗 3 號、達爾文 3 號、鋼鐵戰士 1 號。

少兒重疾險:守衛者 3 號、晴天保保超越版。

百萬醫療險

意外、疾病住院了,可以報銷醫療費。

不要買捆綁類型的百萬醫療險,尤其是續保需要審核,沒有醫療墊付的,都別買。

買保證續保 20 年甚至更久的,增值服務好的。

百萬醫療險基本是人手必備,只要符合 健康 告知,一家都可以買上。

產品推薦

人保好醫保、眾安尊享 e 生、復星聯合超越保 2020 款。

意外險

意外引起的身故、傷殘、生病住院,都可以保。

買一年期的意外險就可以,別買長期帶返還和理財的。

如果一個意外險一年大幾千,你就趁早別買了,一般意外險幾百元就可以。

意外險保障責任:意外身故傷殘、意外醫療、意外住院津貼等。有這幾項保障責任就可以。

產品推薦

少兒意外險:小頑童、萌寶保

成人意外險:大護法、小米綜合意外險、亞太百萬人生。

壽險

被保人身故和傷殘,賠付一筆錢,適合經濟支柱買。

給夫妻雙方配齊就夠了,孩子沒有太大的必要購買。

建議選擇定期壽險,保到退休年紀,每年幾百元。

基本配置原則

大人>小孩,一定要先給大人買好之後,再給寶寶配,不然大人生了病發生意外,寶寶的保費都沒人交。

保障>理財,先把基礎保障做好再考慮其他性質的保險。

單買比捆綁便宜很多,而且還便於自己弄清楚不同的險種,以及各個保險產品保什麼。

最後和題主分享一個5000元的家庭方案,可以參考一下。適用家庭年收入 10萬 ,或者家庭年結余在 3萬左右 的家庭。一家人保費5000元,不足家庭年收入的10%,轉移掉重疾、意外兩大核心風險。


RT~針對樓主所提,合理的規劃原則是:

1.優先給家庭頂樑柱投保,即家庭收入最高者,比如爸爸。

2.根據爸爸的年收入進行測算重疾所需保額。比如10萬年收,則倒推重疾保額至少30萬。(收入損失=3~5年年收入)

3.同理推算媽媽重疾險保額。

4.預算有限,選擇高杠桿險種。比如短期意外險、定期壽險、消費型醫療險、重疾險。

根據以上原則規劃處家庭單總保費後,再根據實際進行保額的增減。

這樣的計劃是切實可行的。

未來根據收入增加再進行加保~

人生長河是行進的,意外和風險也是未知的。

最後祝樓主找到專業合適的保險師,做好家庭規劃~

預算有限的情況下,首先保證社保的問題。其次根據現大人,後小孩,先家庭經濟支柱,然後其他的原則配置保險。配置,如果預算不足,長險方面,先考慮定期,在考慮終身,按將來是否返還,先考慮消費型的,然後再考慮返還型的。這么選擇,主要是價格便宜。

配置:

大人:壽險+重疾險+醫療險+意外險。

孩子:重疾險+醫療險+意外險

醫療險首選百萬醫療險,後面情況允許了,在加普通醫療險。壽險考慮純壽險,不要那種復合的險種。先考慮定期,然後考慮終身,重疾險的配置出發點和壽險的同理。意外險,孩子配置普通意外險和意外醫療就可以,如果是成年了,加特定的意外險,提高身價。大人偏重特定意外險,同時也附加少量保額的意外醫療。

保額方面,壽險50萬,重疾險30萬,特定意外險100萬,如果年齡在30歲所有,一年的保費支出還是非常合理的。

很高興,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您認可保險的功用,為自己和家人增添一份保障。


不知道您的預算是多少?

我就拿最近給一家4口配置的保險方案來舉例吧。

四線小縣城,父親+母親+兒子5歲+女兒2歲。預算1.5萬。


從邏輯上來講

兩位大人應該配置壽險+重疾險+醫療險+意外險

兩位小朋友應該賠重疾險+醫療險+意外險。


壽險,我最先放棄的險種

壽險非常重要! 理應每個大人都持有一份定期壽險 ,價格幾百元就足夠了。

當家庭經濟支柱倒下時,壽險是最能體現保險作用的險種。

但是!如果您還是無產階級,無房無車無負債,不需要贍養父母,也不需要照顧子女,或者你無力負擔這么多,壽險是可以先不配置的。

當您收入提升,當您背了債務,買了房買了車,想父母老婆孩子過得好一些,您再配置壽險也可以的。


重疾險,在預算緊張的情況下,我依然選擇終身保障多次賠付的產品

很多人會在這個時候,選擇定期消費型的產品。

降低保費,做高保額。甚至是做成單次賠付的重疾險。

但是,我依然堅持認為, 重大疾病高發年齡的40歲以後,甚至在70歲,80歲才會發病。因此終身保障的重疾險,意味著更有機會用得上

另外,現在醫學進步,重大疾病是有機會被治癒,比如冠狀動脈搭橋術,比如少兒白血病。只要及時就醫,這些疾病都能被治癒。但是治癒後卻不能再買保險了。

因此,從一開始就應該做好多次保障,為將來多准備些機會。


醫療險,百萬醫療險是全民福利

百萬醫療險已經是全民的福利保險了。

小小的幾百元,獲取幾百萬的高保額。

只要是國內二級及以上公立醫院,都能報銷。

進口葯,自費葯也能全額報銷。

在醫院里,底氣十足的跟醫生說:「給我用最好的葯,我有商業保險!」


意外險,不能忘記配置

每個險種都有自己的涵蓋范圍,一個險種解決一個問題。

不能因為,有了重疾和醫療,就放棄意外險。

因為人生風險,除了疾病,還有意外。

意外,對每個人來講,都是公平的,損失也是巨大的。

每分鍾就有6人死於意外事故。

因此,我們配置意外險,轉移了意外風險。


現在國內人身險保險公司有87家,然後還有一些財產險等公司可以開發壽險業務,所以市面上險種有一兩千種(只多不少)。

題主不要急著看產品方案,因為方案隨隨便便就能出一些,但是關鍵看適不適合自己。


如果圖便宜,買了一些險種,要麼理賠標准高、要麼保障內容少,萬一真的發生了保障范圍外的險種,那可真的是追悔莫及。

那應該怎麼配置保險呢?

1、買對需求

2、買全保障

3、買夠保額

4、買對人員

5、買對產品


題主需要了解的內容如下:

1、保險險種的分類:

壽險、意外險、重疾險、醫療險、年金險,這五大險種都有什麼作用。

2、學會計算家庭風險保額

也就是身故保額、殘疾保額、重疾保額、醫療保額、養老金/教育金保額。

一般身故殘疾保額:包括未來10-20年個人收入、子女教育費用、父母贍養費用、房貸車貸等

重疾保額:包括疾病治療費用、3-5年的康復費、3-5年的家庭開支(3-5年的收入),如果是癌症考慮3-5年,如果是其他重疾會長期影響的,那得考慮時間更長。

3、確定完保額,就確定購買人員和保費預算。

一般順序:主要經濟支柱>次要經濟支柱>老人>小孩

費用預算,看收入佔比和產品形態。

4、根據身體情況、個人需求來確定產品:

產品分:

定期型、終身型;

消費型、儲蓄型或返本型;

大公司產品VS小公司產品;

性價比高VS高質量產品等等


最後才能選出適合自己的產品。


這要求題主具備一定的保險基礎知識,也就是上述原則,然後找到一個好的保險業務員,做好產品方案配置。

⑼ 平安保險一家三口的保險怎麼買

家庭保險配置有以下幾點原則:

1、優先為家庭經濟支柱配置完善的保障,先滿足保額需求,後考慮保費支出;

2、先大人後小孩,孩子投保越早越好,俗話說:「父母就是孩子的保險」,父母能穩定的獲得經濟收入就能保障孩子學習和成長;

3、先保障後理財(教育金、養老);

父母經濟支柱配置:意外險+壽險(定期)+重疾保險+百萬醫療保險(平安福、e生保、小安定壽、高保額意外險卡等)

孩子保險配置:意外險+醫療保險+重疾險(寶貝卡意外及醫療險、e生保、少兒平安福等)

(1)重疾險: 防範家庭成員罹患大病,造成巨額醫療康復費用支出的風險;

(2)壽險:防範家庭頂樑柱身故,收入中斷,造成家庭成員生活質量下降,面臨子女教育、老人贍養、償債危機等問題的風險;

(3)醫療險:補充醫保報銷有限、重疾險保額不足的風險,做到小病不花錢,大病不差錢;

(4)意外險:解決意外醫療報銷、意外身故/全殘等收入損失問題。

家庭保險配置方案有個很實用簡單的定律,即雙十定律:保障額度=10倍家庭年收入,保費支出=家庭年收入的10%左右。

測一測你的抗風險指數,專家為你免費解讀!